【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1赤壁赋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1赤壁赋课件 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1赤壁赋课件 鲁人版必修2
◆1
赤壁赋
哲思短章 论超越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 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 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 种超越,才使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你欲超越高山大海,你可想到过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生 命的要求。尼采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 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壬.戌.(rén xū)
②窈.窕.( yǎo tiǎo)
④桂棹.(zhào)
⑤余音袅.袅(niǎo )
⑦愀.然(qiǎo )
⑧舳.舻.( zhúlú)
⑩横槊.赋诗(shuò) ⑪麋.鹿( mí)
⑬蜉.蝣.( fúyóu ) ⑭更酌.(zhuó)
③扣舷.( xián) ⑥嫠.妇( l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⑨酾.酒( shī ) ⑫匏.樽(páo ) ⑮渔樵.(qiáo )
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 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 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原 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 舒亶,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 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书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 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 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让 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修身名句
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 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 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 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2 第一课 赤壁赋 课件(56张)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2 第一课 赤壁赋 课件(56张)

2、“客”是如何抒发当时的情 怀的?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 合在一起?
• 提示:“客”之所以“悲”,在于
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 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 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 状。
•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
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 暂、有志而无为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 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 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 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 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通过“客曰”, 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 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 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 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 一叶之扁(piān)舟 举匏(páo)樽而
相属(zhǔ) • 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 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shùn) • 造 物 者 之 无 尽 藏 ( zàng ) 也 洗 盏 更 (gēng)酌 • 肴核(yáohé)既尽 杯盘狼籍(jí ) • 相与(yǔ)枕藉(jiè)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赤壁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 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皆为文学名家,世称“三苏”。 其《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被称为“赤壁三咏”。

语文1.1《赤壁赋》课件鲁人必修二.ppt

语文1.1《赤壁赋》课件鲁人必修二.ppt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正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āi)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翻译:张衡任职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 回京城,任命为尚书。
课文默写: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 心头荡漾。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翻译: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主谓倒装) ,盼望着在遥远 天边的‘美人’。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定语后置句)
◆(箫声)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闻声起舞,使孤独 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在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
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 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在月光 浮动的江面上逆流而进。我的情思啊悠远 茫茫,盼望着‘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 地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 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象怨恨,象思 慕,象抽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悠长, 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这声音)使得 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闻声起舞,使得孤独 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 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 尚书。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25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25张PPT)
史上最自由卓绝的心灵
他感触深刻,思想清晰,文采华美,行动果敢, 从来不因自己的利益或变动的时势而见风转舵。他从 不顾及自己的利益,对同胞的福祉却异常关注。他仁 慈慷慨,虽攒不下一文钱,却自觉富比帝王。他固执, 多言而且妙语如珠,口无遮拦,是光明磊落之人;他 多才多艺,好奇,有深度,玩世不恭,举止浪漫,文 字却优美典雅。
诵读、正音正字

窈窕


棹和愀扁藏 Nhomakorabea藉
诵读、正音正字
属(zhǔ) 斗(Dǒu) 棹(zHào ) 愀(qiǎo) 藏(zàng)
窈窕(yǎo tiǎo) 冯(píng) 和(hè) 扁(piān) 藉(jiè)
自读课文,概括感情,再读课文
在诵读中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字 眼,同时标画出使你产生共鸣的句子。在再 次诵读中注意读出情感。
他为人父兄、丈夫,俨然一代纯儒,骨子里却是道家 风范,讨厌一切欺瞒和伪善。他的文采为其他文人学者望 尘莫及,因此他根本用不着嫉妒别人;他的伟大已达到温 柔敦厚的地步。他单纯真挚,向来不会装腔作势;公事缠 身时,他会自比为套上缰索的野鹿。他活在乱世,自然就 成为政治风暴中的风向标,对颟顸自私的官僚来说,他是 敌人,在反压迫的人民心中,他则是斗士。
潜龙舞、嫠妇泣。 正侧面描写结合
第二段
4、尝试背诵第二段 提示:由“痛饮”而“狂歌”,由
歌之“哀”到箫之“悲”。
作业
•背诵课文前两段。 •完成《学法》相关练习。
第二段 3、(2)赏析“扣舷而歌”的歌词:
第二段
3、(2)赏析“扣舷而歌”的歌词: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
想的追求。歌词从《月出》一诗中生发而来, 有知音难觅、思之不得的感慨。
第二段 3、(3)文章是如何渲染箫声的悲凉的?

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赤壁赋》ppt课件1

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赤壁赋》ppt课件1
▪ 而:连词,表转折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 曾(céng):用在“不”前,用来加强否定语
气,可以译为“连……都……”
▪ 一瞬:一眨眼的功夫
▪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而又羡何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 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 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 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 少焉:不一会儿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月于东 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 横:充溢、笼罩 纵:任凭 如:往、去 ▪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茫然万顷) ▪ 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才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一粒长仅4.5厘米,宽只2厘米的榄核底部, 竟能刻出全首《后赤壁赋》,合共357个字,这 件罕有珍品,乃出自清朝的吊饰。这件珍品会 在星期六(2002年6月8日)的香港艺术珍宝周 末拍卖会上出售,底价为4000-4500万元。
▪ 朔: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 ▪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 ▪ 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赤壁赋 课件共42张PPT(共42张PPT)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赤壁赋 课件共42张PPT(共42张PPT)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旷 世 奇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途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骤得:
突然。
遗响:遗留,剩余的。
盖: 如果,表示假设语气。
曾: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竟然,简直。
固定结构,用于句首,表示意思更 且夫: 进一层,可译为“再说”。
苟: 如果。 无禁: 毫: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没有人禁止。 享用。
适:
洗盏更酌: 盏,浅而小的杯子;更,再。
既: 已经。 藉: 本意为草垫子,这里引申为动词“垫”。
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 由前一事引起的。 (5)望美人 兮天一方 .. 古义: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 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貌美的女子。
虚词意义和用法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5.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 之间 ..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西班牙一种人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 横江 ..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4)于是 饮酒乐甚 .. 古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共60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共60张PPT)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 ,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自学•情景导入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 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 的全才之一。
自学•情景导入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遭朝 臣嫉恨,以诗歌“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 的罪名获罪。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 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点击时钟计时
规范用语:我提问 我回答 我质疑 我补充
品读第三段: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结合课 文具体分析客“悲”的原因。
对比手法。 ①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 (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生悲,这都是 悲人生短暂。 ②由作为渔樵者的吾辈与作为英雄人物的曹操、周瑜对比生悲, 这是悲自身渺小。 ③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生悲,这是 悲仙愿难成。
1.解释词语
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诊学•提问背诵
纵一苇之所如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翻译句子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一语文
学习目标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赤 壁 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 2.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积累文学文 化常识。 3.感悟作者情感变化,结合处境,体悟作者情感,理 解豁达乐观的精神。
关于“赋”

语文:1.1《赤壁赋》课件(2)(鲁人版必修2)

语文:1.1《赤壁赋》课件(2)(鲁人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 写景与抒情、议论 紧密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本文语 言精练、优美的特点。
二、
背景
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 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 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 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 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 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 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 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 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 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 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 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 赋》。
六、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文体形式。 3、优美形象,善用比喻的语 言
七、板书设计
清风徐来 白露 遗世独立
1、游
水波不兴 2、乐 歌
月出
水光 羽化登天 怨慕 箫声 泣诉
写景 乐
苏子 客 孟德 哀吾生之须臾 3、 问 而今安在哉 抒情 悲 愀然 答 周郎 羡长江之无穷 水——逝者如斯 变:天地不能一瞬 清风 4、 议论 乐 月——盈虚者如彼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明月 5、喜笑 更酌 狼籍 枕藉
《前 赤 壁 赋》 诵读提示 (押韵和换韵): 第一段 第二段 间 尽 主 取
第三段
西 飞
昌 苍 东 鹿 穷


月 色 竭 适
第五段 酌 藉 白
空 雄 属 终 粟 风
五、中心:
通过游览赤壁时主客的问答,表现作者力求排 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ppt课件(124页)

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ppt课件(124页)

3.干支纪年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 壬戌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 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 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0.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相关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苏轼《西江月》
赤壁赋
◎语林撷英 [课内名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 粟。 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人物颂歌 豪放的哲人:苏轼
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 口浪尖上踯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 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却真正唤醒了你 人生璀璨的群星,面对灰暗肃杀的寒冬,你从容的轻挥兰手, 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绿。谪仙的挥毫洒脱与诗圣Biblioteka 铿锵有力,——苏轼《卜算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赤壁赋 课件(64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赤壁赋 课件(64张)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蝶恋花》) (8)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苏轼 《谢人见和雪后北台书壁》)

语林撷英 等量齐观·一视同仁 二者都有“等同看待”的意思。“等量齐观” 只指对待事物,不能指对待人或其他动物,它 多用于否定句,或出之以否定的口吻。“一视 同仁”主要是指对待人或其他动物,也能指对 待其他“事”“物”,它一般不用于否定句。

二、背景探寻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 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亶、何正 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 句,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 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 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 旷达心境,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 元丰三年(1080)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秋、冬, 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 了《赤壁赋》。


苏轼的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的影响也最大 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的诗篇。其诗今 存2 700多首,风格多样,或雄奇奔放,或富于 理趣,或简单自然。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了 词坛上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成就也 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 集》《东坡乐府》。


但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要理解两个词语的 差别,首先是必须搞清楚“失”与“逝”这 两个语素的区别。“失”的意思为“失掉, 丢掉(跟‘得’相对)”。“逝”的意思为 “过去”,多指时间、水流等。由此可知,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 失去了。“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 例句:①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失了。 ②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精选课件(共2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精选课件(共23张PPT)

(三)一词多义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巩固
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坚固
第四段:说理明事
处理方法:译文法
翻译下列句子: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 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 发生了变化;若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 我们一样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苏轼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结合的 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方法指导:
抓诵读,清思路, 重感悟,多积累。
苏 轼
苏轼
第一步:熟背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问题二: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 的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洞箫呜然 怀古伤己 理至释然 飘然仙境 泣诉悲情 寄予悲风 主客自乐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画境 处理方法:找错法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乘船游 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举杯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 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斗星和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 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 过那茫茫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 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 登仙境。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相与枕藉乎舟中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课件 鲁教版必修2
的。”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客喜而笑,洗 盏更酌.肴核 既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藉
乎舟中 ,不知
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
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 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
了,空杯、空盘凌乱。 我和客人们在船中互相 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
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谢谢大家
2023/5/13
有主.苟非吾之所 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
有,虽一毫而莫取. 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
惟江上之清风,与 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 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
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 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 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 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无尽藏也,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十八页,共29页。
翻译下列句子
❖ 清风徐来,水波不 ❖ 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
兴.举酒属客,诵 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
明月之诗,歌窈 喝酒,朗颂吟唱“明月”的
窕之章.
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长也。盖将自其 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
变者而观之,而 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
天地曾不能一瞬;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
自其不变者而观 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
之,则物于我皆 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
无尽也。而又何 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
羡乎?
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
呢?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鲁人版 第1课 赤壁赋 课件(55张)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鲁人版 第1课 赤壁赋 课件(55张)

③日夜望 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____________ .
2.兴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②夙兴 夜寐,靡有朝矣(《诗经· 氓》) .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兰亭集序》) . 3.属 ①举酒属 客 . ②若属 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课
赤壁赋
他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他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 鸦,他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这就是苏轼,一个穿越 历史蹒跚走来的孤独者。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他无意韬光 养晦,游戏笔墨,而选择了独上高楼,他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 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冷水。而世人只看见那竹杖、芒鞋以及被雨 淋湿的脊背,他的笑容从容洒脱,他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苏东坡坚守 着自我,从而达到了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苏轼, 走近东坡赤壁,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
7.适 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_______有此女,始适 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 ③少无适 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____________ . ④适 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 ⑤适 大病不能行(《谭嗣同之死》)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知识仓储间] 一、古字通假 1.举酒属客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 . ②望 美人兮天一方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通______ ______ ______通______ ______ ______通______ ______
[学海金指针]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背诵全篇。 2.了解“赋”的韵味,感悟苏轼身处逆境而依然旷达浪漫的精神。 3.学习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鲁人版语文必修2课件:第1单元 1 赤壁赋

鲁人版语文必修2课件:第1单元 1 赤壁赋

(2)望望德.美高人望.兮重天 名一 词方 , 动名 词望 ,、 眺声 望望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动 词 , 临 近
(3)下方苏其子破与荆客州泛,舟下,.江游陵于赤动壁词之,下.攻占名 词 , 下 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动 词 , 落 下






阶 段 二
1 赤壁赋
阶 段 五

阶 段 三
业 分 层 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课话题 ——变与不变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 词 , 如 同
(4)如纵王固一如不.苇其如.之言也所介动如.词词动,, 词依及 ,照、 往、比按得照上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连 词 , 假 如 、 如 果
外,已经基本无人问津。面对一场新的变革,柯达没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终
于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梁启超 ——《周易·系辞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

高中语文必修2 《赤壁赋》ppt课件(20页)

高中语文必修2  《赤壁赋》ppt课件(20页)

代词,它、它们
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被
4.乎
(1)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羡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2)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相当于“于”,在
(3) 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 知不可乎骤得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
四、赋文的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第三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押韵
穷 终风 东 空雄 鹿 属粟
第四段
往 长 瞬尽 月色竭适
主取
多用对偶句或骈句,句式工整,节奏感 强,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2、语言精炼优美、生动形象(修辞手法)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对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绝如缕。/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驾一叶之扁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苏轼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
韵、对偶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 赋等。
苏轼,诗词、文赋、书法、绘画,
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兼具。入 世则积极进取,图建功业;怀才不遇 则寄情山水。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
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