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小知识点

1、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班级授课制,系统的学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发展自然教育先声

2、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葵卯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美国为蓝本的学制: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最根本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

4、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

6、道德教育: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学校德育中说服法运用的主要手段是语言

7、小林偷拿东西,教师应从道德意志入手教育

8、班干部及时准确的反映班级情况,是桥梁作用

9、课程管理角度,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0、教育基本工作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

11、农业社会教育的特点: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2、教师劳动的特点:

13、《学记》: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论著

14、苏格拉底,“助产术”;斯宾塞《教育论》,“完满生活”五项活动;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默顿,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负向,显性、隐性;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5、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我国单轨制发展来的分支型学制

16、教师职业地位主要通过从业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社会地位综合体现通过职业声望表现

17、我国的“大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18、班干部的作用桥梁作用带头作用助手作用

19、班干部的产生方式任命制民主选举制自由竞争制轮换制

20、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巩固发展,积极引导,努力转化,分化瓦解)

特点:自发性约束性交叉性倾向性不确定性

21、后进生的成因:教育家庭社会自身

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善于挖掘其潜藏的“闪光点”,不怕反复、持之以恒

22、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查和考试

23、备课的种类: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内心备课、行为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

24、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学生

25、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是重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26、学生是教学中主体,教师是主导,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上课是教学的中心,作业是上课的延续和补充,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7、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8、班级氛围、校园文化属隐性课程,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9、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环境、学校教育、遗传

二、名解

教育科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原理和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堆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教学: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对象——个体、社会;方向——正向、负向;呈现形式——显性、隐性

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体系和规则)教师专业发展: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专业意识: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动机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教育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心理关系、工作关系

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融合课程”、“相关课程”,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时间流程。一门课从开始到结束,一门课的一章或一单元从开始到结束,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

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自我: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和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最佳发展期”: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些功能具有在一个特定时期特别容易发展,而错过这一时期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的特点,也叫“关键期”、“关键年龄”

间接道德教育:有意识的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品德: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二代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班级: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组织起来的,有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近、有相当数量、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