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一种注重整体调理、个体差异化和倡导自我康复能力的健康管理模式。
其特点和原则是:二、个体差异化:中医护理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人而异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
在中医护理中,不同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都会被充分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三、防病为主: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注重身体的养生和健康的维护。
中医护理会从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多方面进行调理,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四、激发自我康复能力:中医护理注重激活人体自身的康复潜能。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五、治未病:中医护理提倡对人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体内的微弱信号,进行调理预防,以避免疾病发生。
六、辨症施治: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医护理会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七、中西结合:中医护理强调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将中医的方法与西医的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师会在护理过程中包括中医诊断、中药等传统方法,也会参考西医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
八、循序渐进:中医护理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疾病的程度、个体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治疗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治疗。
九、平衡调节:中医护理注重身体的平衡调节,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因为机体内外的平衡失调。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师会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调理饮食、锻炼身体等方式,帮助身体恢复平衡状态。
十、临床实践:中医护理强调经验总结和实践验证的重要性。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施治,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整来提高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是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差异化、防病为主、激发自我康复能力、治未病、辨症施治、中西结合、循序渐进、平衡调节和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
一、中医护理的特点1.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调节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动静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重视因材施教,在保证基本护理的前提下,结合个体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护理。
3.综合性护理:中医护理将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相结合,包括中药、中医针灸、中医推拿、中医饮食疗法等。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对症治疗。
4.强调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护理鼓励患者重视早期症状的变化,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展。
5.注重调节阴阳平衡:中医护理强调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的因素,保持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6.个体特点护理:中医护理重视患者的个体特点,注重对患者身心状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护理方案。
二、中医护理的原则1.辨证论治: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体质,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护理。
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总结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护理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通过运用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段,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阴阳平衡。
3.食疗养生:中医护理注重通过食疗养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护士会给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适合的食物和烹调方法,帮助患者通过饮食调理来维持和改善健康。
4.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
它与西医护理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整体化、精确性和综合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护理,因为中医强调“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注重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整体化是指中医护理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不能仅仅注重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调节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以促进健康恢复。
精确性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中医护理强调望、闻、问、切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合性是指中医护理注重综合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护理,如针灸、推拿、中药等。
中医护理不仅注重对症护理,还注重对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护、治未病和调理阴阳。
辨证施护是指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也是保证中医护理效果的关键。
治未病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人体的健康进行预防和调理,即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强调“先病而后治”,注重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调理阴阳是指中医护理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通过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如针灸、推拿、中药等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促进健康恢复。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三、护病求本
护病求本是指在护理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 的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护理。 正护法——疾病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一致
反护法——疾病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不完全一致
本 以正邪来说 以病因和症状来说 以病变部位来说 以发病先后来说 正气 病因 内脏 旧病、原发病
标 邪气 症状 体表 新病、继发病
《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记载:“天暑衣厚则腠理开, 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 为溺与气。
一、整体观念(Holistic Conception)
(三)中医整体护理
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 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 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中昼 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塞因塞用 有研究者通过 Meta分析塞因塞用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
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塞因塞用法 (益气养血
汤)对大鼠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结果显 示塞因塞用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中药攻下
法、中药润下法及西药酚酞片,且复发率低于后三者。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结果显示,益气养血汤可使功能性便 秘的大鼠增加粪便次数和量,可改善小肠传输功能, 对 胃肠道内胃动素和胃泌素影响不明显。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部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关系。
“症”指的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呕吐等。
清代医家徐灵胎言:“证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
数症。”
中医护理认为,在照顾病人时,既要辩病又要辩证 如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但由于致病的因素,机体反应性
一、整体观念(Holistic Conception)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PPT精选课件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病、证、症状
病、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 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 的病理过程。
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现,是病人主观 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表现,如咳嗽、头痛、 失眠等。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 理慨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15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日出而作
日落而卧
16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辩证论治(施护)
是中医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5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
统,将人体的内脏、形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 各种组织器官网络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6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12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地域的差异
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也有很大不同。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 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 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 病。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 很大的差别。
13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10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原则和特点
VS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是中医护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产生充血、淤血 ,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经活血、祛湿排毒 。拔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肌肉疲劳、 慢性疼痛等。
中药护理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草药以达到调理身 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草药,可以调 理身体、治疗疾病。中药护理对于治 疗慢性疾病、调理身体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原则和特点
contents
目录
• 中医护理原则 • 中医护理特点 •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 •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 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1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护理原则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护理过 程中,要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扶正祛邪原则
扶正祛邪原则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在护 理过程中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达到恢复健康的 目的。扶正祛邪原则包括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扶正是指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 治疗等多种方式,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祛邪是指通过药物治疗、针灸 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方式,消除病人体内的邪气和 病痛,缓解病情。在扶正祛邪原则的指导下,中医护 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治疗的作用,提高病人的康 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慢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能够提 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详细描述
慢病管理是当前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中医护理在慢病 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治疗,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护理还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病的复发和加 重。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1
2
*
1、扶正祛邪 2、调整阴阳 3、护病求本 4、标本缓急 5、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6、三因制宜 7、预防为主
二、中医护理的原则
#2022
*
1、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手段,如药物、气功、药膳、锻炼、养生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种原则。-----“虚则补之” 祛邪,就是祛除邪气,排除或消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护理原则。---“实则泻之”
*
护病要护本 本:本质; 标:现象 急则护其标:标病甚急,如不先治(护)标病,即将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总体治疗的一种方法。 缓则护其本:在标病不急的情况下,或对标病已进行妥善处理,治疗护理的重点应针对疾病本质。 标本兼护:在标病本病俱急并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护理原则。
4、标本缓急
#2022
*
病理变化:《灵枢》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空间:不同地域人的体质不同,疾病流行也各异 所以我们护理要有整体观,不但要从人体结构、生理、病变、情志等方面,而且要从外界时间、空间方面全面地在饮食、生活起居、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因时制宜
*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的特点确定保健、用药、护理原则。
1
西北地区-干燥寒冷---温热药+偏重对风寒的护理
2
东南地区-潮湿温暖---清凉、化湿药+偏重对湿热的护理
3
*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护理原则。 素体阳虚-避寒保暖+滋补温热事物 素体阴虚-清凉通风+清热生津滋阴食品 胖人多湿-清淡饮食(少吃或不吃油腻及甜食,多吃海带、冬瓜、薏米等 ) 瘦人多火-甘润生津之品 (牛奶、银耳、鸡蛋、蜂蜜等),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尤其要忌辣椒,葱、蒜等 成人与儿童 妇女(经、带、胎、产)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 祛邪:应用于邪实为主要矛盾,而
正气未衰的实性病征
32
• 扶正,祛邪兼用:应用于正虚 邪实病证,两者兼用,那么扶
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具体
应用,熟轻熟重,正虚为重,
急为主,那么扶正兼顾祛邪,
邪实较急重,那么祛邪兼顾扶 正,增液承气汤。
33
• 先祛邪后扶正,应用于邪盛正虚, 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会 助邪的病证。
18
“证〞 、“症〞和 “病〞区别与联系
• “症〞:即病症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 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 个别、外表的现象。
• “证〞:是机体在疾病开展过程中的某一阶 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 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
•
19
• “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 式、病机、开展规律和转归的一 种完整的病理过程。是对病史上 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不 因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而改变的 某种疾病全过程的综合概括。
41
护病求本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 病求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 护理。
42
标本缓急
• 本:本质; 标:现象 • 指导临床是标本具体情况具体而定。矛盾斗争,所
以标本护理过程中,急那么护其标,缓那么护其本 ,标本同护。
43
• 急那么护其标:标病甚急,危及生 命或影响本病总体治疗一种方法。 如:肝病出现腹水而致呼吸喘促小 便不通的危证,那么先解决病症腹水 的问题,待腹水消减再治肝之本病 。大出血的病人,先止血后治其疾 病,本身也是出血原因。
24
•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响 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 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 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 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区分清 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 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病的病人,中医护理旨在防止病情恶化,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和病情恶化。
• 在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中,这些基本特点和护理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结合现代科技和方法,中医护理 在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护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更好地满足 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扶正祛邪
增强正气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精神调摄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
祛除病邪
运用中医外治法,如拔罐、刮痧等,以及中药内服,祛除病邪,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
中医护理的护理原则体现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通过因人制宜、调和阴阳、扶 正祛邪等方法,旨在恢复患者的内外环境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03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 值
整体观念
•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身体、 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在护理过程中,中医 护理人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
辨证施护
• 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有 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养生保健
• 中医护理强调养生保健,注重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通过饮食调养、起居有序、情志调适等方法,中 医护理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的发生。
04
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
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教案
2 .掌握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辨证施护的概念3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4 .熟悉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整体护理的理念和中医学的预防 思想1 .中医护理原则的内容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3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教学难点1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解决办法1 .通过临床病案例解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 反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概念。
2 .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3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插入影视录像教案内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职称考试大纲,2011.12第二版 刘虹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 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与参考书: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中医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护理方法,其基本特点和护理原则如下:一、基本特点: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病理、病情以及个人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不同于西医的标准化护理,在中医护理中,每位患者都有独立的护理计划。
2.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身体的整体性,认为身体各个部分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不仅关注患者的病理变化,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
3.防病为主:中医护理重视预防和保健,强调注重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病症的发生和恶化。
在中医护理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中药的保健措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辨证论治: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辨别患者的证候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证候类型制定护理方案。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针对病因、病机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既注意治标又注重治本。
5.中药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中药的应用和配伍,通过中药的调理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护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的护理,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主诉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2.望闻问切原则:中医护理注重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特征,闻听患者的气味和声音,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穴位,来辨别患者的证候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保持平和:中医护理强调保持身心的平和状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4.循序渐进原则:中医护理强调循序渐进,护理措施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逐步进行。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医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医护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原则。
以下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的详细介绍。
一、中医护理的特点:1.辩证思维:中医护理注重辩证思维,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病情、病因、病机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避免片面性和局部性的治疗,以达到身心整体的康复。
2.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注重对每个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养、食疗调理、推拿按摩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3.以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预防,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发展。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如适当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补益调养:中医护理强调补益调养,注重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调理、食疗调养等方法,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
5.刺激自我疗效:中医护理注重刺激自我疗效,强调人体内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激活人体的自我疗效,以促进康复。
二、中医护理的原则:1.温和为主:中医护理强调温和为主的原则。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温和的手法,如推拿按摩、艾灸等,避免过度刺激和伤害病人。
通过温和的护理方法,促进循环、调理气血,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2.专业化和技术性:中医护理强调专业化和技术性。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如推拿按摩、针灸等。
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理,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3.个体化和差异化: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和差异化的原则。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如中药调养、食疗调理等。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第一章:绪论1.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技术及护理过程的规律,以促进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康复护理的一门科学。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观察,调整阴阳平衡,促进人体康复。
2.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认为,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
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4.注重调养:中医护理学认为,调养精神、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调养。
1.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中医护理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尊重生命:中医护理学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3.平等关爱:中医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平等、关爱、尊重,关注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4.敬业奉献:中医护理学提倡护理人员具备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挥护理专业价值。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五行:中医学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五行相生相克,维持自然界和人体的平衡。
3.脏腑:中医学将人体内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
它与西医护理相比,具有独特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以下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一、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考虑,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整体的平衡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因此中医护理注重调整和平衡整个人的身心健康。
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重要特点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中医护理的指导原则之一、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对人的整体观念,通过对患者体质、病情、病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病因所在,并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和治疗。
三、平衡调理中医护理强调平衡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气血、精气等各种因素的平衡有关,只有保持这些因素的平衡,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药物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精气等因素,达到保持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四、治未病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愈能力;当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时,就可能出现疾病。
因此,中医护理强调在人体健康的早期就进行干预,通过调理和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因人制宜中医护理强调因人制宜。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因此护理方法不应一刀切,而是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六、手法多样中医护理强调手法多样。
中医护理不仅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针灸疗法,还包括中草药熏蒸、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各种手法。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七、疾病防治中医护理强调疾病的防治。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系统和实践方法。
其基本特点和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身心的统一,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
在护理中,中医护理着眼于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体质、气血、脏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仅仅关注其中一症状或器官。
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师通过辨证施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养、穴位按摩、药膳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三、因势利导:中医护理注重因势利导,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患者的自愈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四、整体调理: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调理,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
中医护理师通过中草药调理、饮食调养、推拿按摩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五、强调预防: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师会教育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六、综合治疗:中医护理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不仅注重治疗疾病的症状,还重视调整患者整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我抵抗力。
总之,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势利导、整体调理、强调预防和综合治疗。
在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师通过精确的辨证施治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Holistic Conception)
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也就 是一个系统。 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正是从这一观念出发, 将其研究对象“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重视人 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完整统一性;注重人与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的统一。
(二)人与外界坏境有密切的联系
Diagram
人和自然界 密切联系。 “人与天地 相应也”
人和社会关 系密切。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8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三)中医整体护理
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 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 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 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中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 的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4
小
结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原则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5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Nursing Determin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由辨证和施护两部份组成。所谓辨证就是将 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 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 质、部位及邪正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 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 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 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
反护法(Contrary Nursing)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中医护理原则
正护法(Routine Nursing)
正护法又称为逆护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 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施行的治疗护理方法。 “逆”指的是逆其证候性质和表象而治疗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Block Diagram
使用具有通利 作用的药物及 方法治疗护理 具有通泄症状 的实证,又简 称为以通治通。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0
Progress Diagram 第二节 中医护理原则
四、标本缓急
1. 急则护其标
2. 缓则护其本 3. 标本兼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1
第二节
同病异护
中医护理的原则
异病同护 对不同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所表现的相同证 侯,采取同样的方法治 疗护理,称为异病同护。
中医护理的原则
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 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 阴阳的相对平衡。 (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5
第二节
三、护病求本
中医护理原则
所谓护病求本是指在护理疾病时,必须寻求 出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护理。
正护法(Routine Nursing)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病, 应该用相同的治疗护理 方法,但由于病因及病 理发展阶段的不同,或 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 同一种病也可以出现不 同的证候,而治疗及护 理也不同,称为同病异 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2
第二节
六、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指根据不同 季节气候特 点来确定保 健、养生、 用药、护理 的原则。
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用寒凉性质的 药物来治疗, 护理具有假寒 征象的病证, 又称为以寒治 寒。适用于真 热假寒证。
采用温热性质 的药物及方法 治疗护理具有 假热征象的病 证,简称为以 热治热。适用 于真寒假热证。
使用补益的药 物和方法治疗 护理具有闭塞 不通症状的虚 证,又简称为 以补开塞。适 用于真虚假实 证。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主编
陈佩仪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 特点与原则
宣 锦
贵阳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教学内容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
2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3
教学目标
1. 掌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 《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2. 掌握《千金方》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肘后救 急卒方》在急救护理方面的内容 3. 熟悉中医护理学及现代护理学体系的文化内涵 4.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了解中医护士队伍的形 成和发展概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5
整体观念
(三)中医整体护理
1 2 3
(一)人体 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
(二)人与 外界坏境有 密切的联系
(三)中医整 体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6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构上是不可分割
Diagram
1
2
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
3
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7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0
前提、依据
辨证
手段、方法
施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护理原则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 护病求本
同病医护、异病同护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标本缓急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2
第二节
一、扶正祛邪
中医护理的原则
扶正(Supporting the Healthy),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各 种治疗和护理手段,如药物、气功、药膳、锻炼、养生等方 法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预防 疾病为目的的一种原则。扶正主要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 邪者,或邪气不盛的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3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祛邪(Eliminating the Evil),就是祛除邪气, 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护理原则。祛 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常用祛邪方法:解表,攻下,利水、消导、破血、豁痰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4
第二节
二、调整阴阳
常用正护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寒性病证 表现寒象, 用温热性质 的方药方法 来治疗护理 它,称为 “寒者热之”
虚损病证表现 邪实病证表现 热性病证 虚候,用补益 实证的征象, 表现热象, 功用的方药、 采用攻邪泻 用寒凉性质 方法治疗护 实的方药、 的药物,方 理,称为 方法来治疗 法来治疗护 “虚则补之”。 护理,称为 理,称为 “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
Diagram
中医护理的原则
2 因地制宜:根 据地理环境与 生活习惯的特 点与确定保健、 用药、护理原 则。
3
因人制宜:指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等不 同特点,制定适 宜的治疗、护理 原则。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3
第二节
七、预防为主
Diagram
中医护理的原则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8
第二节
中医护理原则
反护法(Contrary Nursing)
又称为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 治的一种治疗护理原则。它所采用的方药性质及方法 与疾病证侯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称为从治(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Block Diagram
常用反护法:
寒因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