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共72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说过,教育给予 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在物理教育中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内涵:
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能量和相互作用 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运 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功能
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1、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
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 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 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所遴选的核心素养指标 后发现,兼顾传统基本素养与现代关键素养是遴选核心素养指 标的基本原则。其中,传统的“语言能力”、“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与现代的“沟通与交 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 与创造力”、“社会参与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指 标是各国普遍重视和强调的。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1997年12月,“经合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 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SeCo),尝试在国际跨学科背景下, 与科学界合作开展“素养”内涵的界定、概念化和测量研究, 建构核心素养总体概念参照框架,统一核心素养概念和研究指 标,最终确定了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教科文组织——五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经合组织——关键能力 人与工具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人与社会 (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 人与自己 (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21 世纪初,欧盟在教育与培训领域大力推进终身学习战略, 并提出以“核心素养 ”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 基本能力,作为总体教育目标与教育政策的参照框架,引发各 成员国的课程变革。欧盟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 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 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 8 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 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 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8项核心素养,建 议各国将其作为推进终身学习和教育与培训改革的参照框架。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教科文组织——五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经合组织——关键能力 人与工具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人与社会 (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 人与自己 (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欧盟——八大素养 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 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艺术素养。
◎发展性:核心素养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可教可学,在建构过
程中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 断发展完善。
受国际教育环境影响,基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 题,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2014年3月30日,教育 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见》,文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 科
语文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 像、数据分析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 价值观 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
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2)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 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 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 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 这一关键问题。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宋丽飞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与特征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四、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与特征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2、核心素养的特征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缘起: 对“核心素养”的普遍关注,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工业时 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由此带来对教育目标的深刻反省。 人们意识到,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劳动者” 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面对变动的未来,必须以必备的 品格和核心能力为培养指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国际组织先提出“核心素养”,经济发展模 式更早进入转型期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较早提出“核心素养” 的现象。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教科文组织——五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习:财富蕴藏其中》 一书,指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四大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 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 出“学会改变”的教育主张,并将其作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第 五大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功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是连 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推进教育问责的重要 基础和依据。
3、 核 心 素 养 的 功 能
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 学科核心素养是特定学科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到 贡献 各学科核心素养并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简单分解,而是 彼此有交叉渗透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功能的侧重点,但课标中明确的 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并非学科育人价值的全部 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要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重点, 同时要兼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其他要求
●内涵:
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 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 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从核心素养诞生 的时代背景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对几个世界知名的核心 素养框架中的相关界定作比较,得出自己的理解。“核心素养 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 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 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 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 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
●要素:
主要包括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及应用等。
●表现:
•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能 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 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以能量观为例:高中生将会学习到能量有多种形式,机械能(动 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 能)、电磁能(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以及核能等不同种类 的能量,还要掌握重要的规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爱因斯坦质 能方程等,通过对这些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建立能量 本质观、能量多样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能量耗散观, 也就是,理解能量是系统的一个定量的性质,取决于系统内物质 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由一个个能量子组 成,在宏观领域能量可以看作是连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是具有 方向性的、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由于能 量转化的过程伴随热量的散失,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
高 中 各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数学 英语 政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物理
地理
历史

物理
化学 生物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 究,绿色运用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
信息技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 术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7年8月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对物 理核心素养做了如下界定: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 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 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 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1、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
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2)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 3)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 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 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 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 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随着认识、理解和应用各种物理知识而 不断提高的,学生的能量观念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不断 吸收和积累上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将其进行归纳、整理、 概括和提炼,最终能应用相关的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甚至能够在陌生的情景中来主动使用,才能说明其真正建立了 物理的能量观。
科学思维
2、核心素养的特征
◎根基性: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发展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
工作起基础作用的共同素养,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最关 键的、有益于个人终身发展的DNA。
◎整合性: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 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
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整合性不仅决定了其学习获得具有系统性, 也决定了它们可以在实践应用中相互交叉与整合,共同发挥价值。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 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 相关课题组历时3年,于2016年9月,提出 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
双基目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知识导向
能力导向
素养导向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既有融合更有超 越。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 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三维目标不是终极的目 标,而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
美国21世纪学习体系(2007):1+3类11项技能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信息素养 媒体素养 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
灵活性和适应性 主动性和自我指导 社会和跨文化技能 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 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新加坡学生的“21 世纪素养框架” (2010):旨在培 养自信的人、自主 学习者、积极贡献 者和热心的公民
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 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核心素养是 21世纪人人都需 要具备的关键少数高级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统 整与融合,应该从行为的视角去清晰表述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的 价值取向、内容维度以及指标描述方式后发现,坚持个人发展、 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是建构核心素养体系的 根本价值取向。它要求通过核心素养指标来协调统一教育培养 目标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