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dc430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6.png)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发明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溢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4、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5、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时。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一、导入课文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5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4002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a.png)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5篇《女娲造人》教案5-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e89a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7.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神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1.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教师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类的过程和捏造各种不同特征的人类。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女娲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及人类的特点和多样性。
2.3 教师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女娲、人类等,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扮演角色,鼓励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和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让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创造力、关爱他人等。
4.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女娲为什么要捏造不同特征的人类?”、“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4.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第五章:创意绘画5.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女娲造人的故事场景或角色的形象。
5.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和情感。
5.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六章:故事延伸6.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故事的其他可能性,如女娲造人的目的可能是什么,人类的特点还可以有哪些拓展。
6.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75dc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3.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灵敏、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准确认读并理解词义。
2. 通过默读、圈划、朗读等方式,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理解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体会女娲的形象特点。
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推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感受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神话中想象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提升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展示相关神话故事的图片)(二)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作家、神话学家,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等多部著作,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字词学习1. 教师展示以下词语,学生认读:女娲(wā) 澄澈(chéng chè) 灵敏(mǐn) 莽莽榛榛(m ǎng zhēn) 掺和(chān huo) 气概(gài) 泥潭(tán) 绵延(mián yán)(四)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世界荒凉寂寞,她感到孤独,想要造出人来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明确在文中,女娲看到天地间缺少生气,觉得寂寞,因此决定创造人类。
女娲造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成团造人,二是挥藤洒泥造人。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e7cf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2.png)
《女娲造人》教案关于《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3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話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話知识导入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話。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話呢?师:神話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話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話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話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六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6892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2.png)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六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整体把握__内容。
2、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人类起源的兴趣。
4、学习__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__。
教学重、难点: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手法。
教学建议: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复述故事,并与课后练习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以获得对于联想、想象方法的启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具体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及造人后的喜悦,来了解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的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温暖,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理解__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三、合作探究思考: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2、分析表现对人类的诞生感到喜悦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明确: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__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
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318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8.png)
《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下面是分享的《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欢迎参阅。
《女娲造人》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准备: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象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的。
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女娲造人》教案8篇
![《女娲造人》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ab12f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2.png)
《女娲造人》教案8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________,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内自读课文。
__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明确:⑴造人的具体过程;⑵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⑷作者的评述;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ae2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9.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神话传说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造人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搜集整理法: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丰富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后搜集整理神话传说的情况,鼓励分享优秀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学术论文、神话故事汇集等3. 多媒体资源:女娲造人的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神话传说、文化评论等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2. 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3. 安排课堂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4. 准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看是否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4. 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2.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的创世神话,探讨其异同3. 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2.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3.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演绎女娲造人的故事。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d2f0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a.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 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 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 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g)、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g)、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g) 、掘起(jué) 、掺和(chān) 、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 、搅混(jiǎo) 、溅落(jiàn) 、踪迹(zōng) 、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4c2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2.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展示所学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背景和文化意义。
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展示所学内容。
3.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指定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多媒体: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神话故事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的问题,引发对故事的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互动交流。
4.4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展示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报告。
5.2 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a7f7a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a.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女娲造人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2. 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对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及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类生命的看法。
3. 创作法:学生创作以女娲造人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及相关文化内涵的资料。
3. 教学道具:女娲像、人类生命的象征物品等。
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神话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女娲造人》。
2. 讲解: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赋予人生命、教会人生活技能等。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如人类生命的起源、女性地位的象征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生命的看法,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5. 创作: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要求学生以女娲造人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表演等创作活动,展示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和寓意,体现学生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类起源神话,探讨不同文化对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
2. 邀请神话学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神话传说的认识和理解。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52d5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e.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背景。
分析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探讨女娲造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象征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女娲造人的过程。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
第二步: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分析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对女娲造人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女娲造人》故事的相关内容。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故事插图或相关知识点。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情景模拟活动。
4.2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女娲造人》的故事原文。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问题。
讨论话题:提供一系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
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分析象征意义:10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情景模拟:15分钟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如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9d22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b.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女娲的传说。
通过简短讲解,概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1.3 教学活动展示女娲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与女娲相关的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神话故事的了解和看法。
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故事细节探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女娲造人》故事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培养学生的细致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配阅读材料,让学生仔细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女娲造人的过程、人物的特征等。
2.3 教学活动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细节的发现和理解。
第三章:女娲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女娲的形象特征,理解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女娲的形象特征,如她的创造力、智慧等。
分析女娲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女娲的形象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女娲形象的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女娲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故事的主题,如创造力、生命的意义等。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如创造力、生命的意义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的深层含义。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故事主题的深层含义。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创意写作,表达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ea05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2.png)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奉献,感受人的得意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活力。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那么是女蜗。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老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6.老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老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老师巡视,理解学情,并进展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3.自学反响,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理解词语意思: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阔: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乖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惫。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拓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1e6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c.png)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创世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3)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情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女娲造人》的故事;(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神话故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类生命的可贵和敬畏自然的重要性;(3)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2)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情节,体会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神话故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背景和文化内涵;(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3)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解读神话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神话传说;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了解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解故事梗概;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神话传说的资料、图片等,以便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述故事:(1)详细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文化内涵。
女娲造人课件教案(5篇)
![女娲造人课件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db1c2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e.png)
女娲造人课件教案(5篇)女娲造人课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掌握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灵机一动、莽莽榛榛、眉开眼笑、疲惫不堪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个别、集体指读。
2.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自学提示: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9522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1.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4. 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5. 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造人后发生了什么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袁珂。
(展示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他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奠定了他的学术声望。
之后,他又撰写了多部与神话相关的著作。
2.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本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话的特点。
(展示神话的定义和特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女娲(wā) 寂寞(jìmò) 蓬勃(péng bó) 澄澈(chè) 掺和(chān huo) 揉团(róu) 泥潭(tán) 绵延(mián) 神通广大眉开眼笑莽莽榛榛3.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女娲为了让世界变得热闹,用黄泥捏人、用藤条甩人,并让男女配合繁衍生息的故事。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653b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7.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2.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情感。
3. 体会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蕴含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先民们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与理解。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女娲是如何创造人类的。
2.展示课件中关于女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女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袁珂,展示他的相关信息,如生平、代表作品等。
明确:袁珂(1916—2001),中国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及《山海经校注》。
他把中国古代神话系统化,促进了神话知识的普及。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作品简介1. 介绍本文的出处及改写情况。
明确: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述改写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四、文学常识1. 讲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
明确: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6f60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6.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生:男女结合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①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篇一:《女娲造人》教学实录】《女娲造人》教学实录学校:乌鲁木齐市第100中学姓名:联系方式:《女娲造人》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有多少奇妙美丽的故事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有多少瑰丽绚烂的传说记忆在我们脑海?(学生自由回答,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那么在这奇幻的神话世界中,我们“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何时人们都一直在思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诞生的!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的告诉我今天学习的内容(学生齐声回答:28女娲造人。
板书题目)师:之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扫清字词上的困惑(检查生字词的预习)生:(以接龙的形式依次带领全班大声朗读课后字词)师:看来大家都认真预习了,非常好,请同学们记住它们。
(展示型近词加深记忆)生:(对型近词朗读)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女娲是怎么创造我们的!请同学们选取你所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大家凝练自己的语言,一会为同学们概述一下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生:这篇课文讲了女娲是如何造人的!(复述课文)生:这篇课文写了女神女娲创造人类的事情!(复述课文内容)师:同学们注意了,我刚才说了,请大家来概述这篇课文,那么刚才的同学是在概述嘛?生:不是师:什么是概述?是要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集中的说明你所要讲述的内容!而不是将课文复述一遍。
谁再来试试?生:(沉默)师:那么同学们来看课文,课文首先讲了什么事情?生:女娲创造万物!师:很好,那女娲创造万物后怎么样了?她感觉到了什么?生:孤独!师:非常好!在哪?请同学们将这个词画下来!既然女娲在创造万物后感到了孤独,那么她决定做点什么呢?生:她开始到处走,走累了在一处水池边坐了下来。
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她想创造一种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在课文第四自然段师:继续往后说!生:女娲用泥巴做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师:用泥巴!那么你们玩泥巴时做过娃娃嘛?生:(笑声)师:女娲做出了娃娃之后又做了些什么?生:不断地做小人!结果做累了,就拿枯藤去甩泥巴!结果就出现了好多人!师:哦!原来我们都是泥巴甩出来的啊!生:(学生大笑)师:那么好!请同学们注意了,刚才大家说到了女娲造人,同学们想想,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生:感到孤独师:很好!既然有原因,女娲就开始行动了,那么女娲捏泥人也好,用枯藤也好。
这是女娲造人的什么?生:过程!师:现在谁再来概述一下女娲造人?生:这篇课文讲了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结果!师:非常棒!今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去概括、概述文章!而不是全靠老师!既然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什么,那么主人公是谁?生:女娲!(齐声回答)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来看看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到时请你们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写到黑板上!生:(热烈讨论中)师:请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请找到你的证据来证明你所认为的女娲!生:(上黑板书写展示。
寂寞、神通广大、疲倦、有爱心、勤劳)师:来看看大家的观点,写了这么多都很对,但我有一个问题,女娲是人是神?(教师整理分类黑板内容)生:神!(齐声回答)师:原来她是神?一个神通广大的神、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神。
那大家来看黑板,你们所总结的女娲的这么多特点是人的特点多,还是神的特点多?生:人的特点多!师:那么这些人的特点是谁赋予女娲的?是你?还是我?还是女娲自己?生: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师:很好!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有了这样神奇的故事!而我们将这种题材的故事称之为什么?生:神话!师:大家回忆一下,神话故事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比如《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女娲造人》与他们有什么不同?生:(沉默)师:女娲造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真的是泥巴造出来的吗?生:假的(齐声回答)师:既然是假的,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凭空中冒出来的啊!生:瞎想的(笑着回答)师:那你瞎想一个让我们看看!生:(大笑)生:是人们想出来的!师:既然是想出来的,那么对于神话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生:想象!幻想!【篇二:31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31、女娲补天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1 、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2、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
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二、初读,检查生字1、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a、指名读(重点正音“冶炼”)b、小老师带读。
(对的跟读,错的纠正)(2)(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生字的帽子去掉了,你还会读吗?a、自由读b、指名读(真不错,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c、齐读2、现在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分别在讲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怎么补天?(第三、四段)(注意:拿起书本,注意坐姿,胸离桌子一拳)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a、指名说b、可怕吗?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可怕的场景c、齐读d、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2)“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a、指名说b、课件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c、课件出示滚滚洪水。
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d、(课件出示)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读出你的担心、焦急,读出场景的可怕。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语段)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1)自由读句子,思考:这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3)齐读句子,读出人们的开心、快乐。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课件出示:女娲难过极了!)指名读、齐读6、女娲难过极了,她想拯救人类。
自由读第二段,思考: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板书:求雨灭火造船救人)7、过渡: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是呀,虽然天火被熄灭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是在喷火,人们依然生活在苦难之中。
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是呀,女娲发誓,一定把天补上。
(板书:补天)那她又是怎么样补天的呢?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女娲补天先,接着,最后。
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 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一一接着炼五彩石一一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一一炼一一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a ,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a 你从“零零星星”体会到什么?(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b 读一读b,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链接课件34、35)a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透过字面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b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c “几天几夜”显屏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语?(“几天几夜”不是“一天一天”,说明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c,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链接课件36、37) a 指名读,为什么突出“找啊找啊,终于”这两个词?谁知道?(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b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
c 同学们,女娲为了寻找纯青石历尽千辛万苦,我们想象一下,女娲在寻找纯青石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d 同学们想象了女娲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名1-2人(个人读,齐读)3、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1)课件16出示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