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选择

单片机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选择
单片机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选择

单片机技术应用与实践习题

1. 单片机基础知识

1.1 单片机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1.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一台微型计算机基本包含了(ABCD)等部件。(多选)

(A)主机(B)显示器(C)键盘鼠标(D)软件

(2)主机内的主板通常由(ABCD )等部件组成。(多选)

(A)微处理器(B)内存(C)I/O接口(D)总线

(3)软件不属于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3 单片机的概念与特点

(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包括(B )。

(A)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B)CPU、存储器、I/O接口

(C)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D)CPU、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

(2)同一型号的单片机,若采用不同封装,则引脚数必须保持一致。(×)

(3)国际上对单片机通用的称呼为(C)。

(A)CPU (B)SCMC (C)MCU (D)IC

(4)下列属于单片机通用的特点有(ABCD)。

(A)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产品化;(B)集成度高,可靠性高,适应温度范围宽;

(C)易扩展,控制能力强;(D)可方便的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系统;

1.4 单片机的发展

(1)MCS-51是( B )位的单片机。

(A)4 (B)8 (C)16 (D)32

(2)下列单片机中,不属于51内核的是(D)。

(A)AT89S52 (B)P89C51 (C)STC12C5A60S2 (D)PIC16F1527

(3)Microchip的PIC系列单片机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TI的MSP430系列单片机特点是(低功耗)。

(4)51单片机按指令集分属于(A),按存储结构分属于(C)。

(A)CISC (B)RISC (C)哈佛结构(D)冯诺依曼结构

1.5 单片机的应用

(1)单片机的CPU能处理什么信号?(A )

(A)数字信号(B)模拟信号(C)数字和模拟信号(D)非数字、非模拟信号(2)模拟信号须经(B)后才能送入单片机。

(A)模拟信号处理电路(B)模数转换器

(C)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数模转换器

(3)下列输入输出设备中,属于数字输入的有(A),属于数字输出的有(BC),属于模拟输入的有(DE),属于模拟输出的有(F)。(不定项选择)

(A)按键(B)Led (C)LCD (D)麦克风(E)温度传感器

(F)直流电机

1.6 数制转换

(1)十进制数123转换为二进制( D )。

(A)1011101 (B)1011101B (C)1111011 (D)1111011B

(2)二进制数0110 1101B转换为十进制(C )。

(A)69 (B)73 (C)109 (D)137

(3)下列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等式错误的是(D )。

(A)1011 0110B = 0xB6 (B)0110 1101B = 0x6D

(C)1101 1111B = 0xDF (D)0111 1011B = 0x7A

1.7 数的运算

(1)下列二进制的运算错误的是(A ),结果仅保留8位二进制。

(A)1010 1110B + 1001 1010B = 1010 0100B

(B)1011 0001B – 0111 1110B = 0011 0011B

(C)1101 1011B & 1110 0011B = 1100 0011B

(D)1100 1010B | 1101 1100B = 1101 1110B

(2)已知下列二进制数X、Y,试求X + Y、X – Y(8位字长,结果保留8位二进制)。

(A)X = 1101 1010B,Y = 1001 0101B;X + Y = (0110 1111B);X – Y = (0100 0101B);

(B)X = 1110 0110B,Y = 0101 1001B;X + Y = (0011 1111B);X – Y = (1000 1101B);(3)已知下列十六进制数X、Y,试求X + Y、X – Y、X & Y、X | Y、X⊕Y。(8位字长,结果保留2位十六进制)。

(A)X = 29H,Y = 54H;X + Y = (7DH);X – Y = (D5H);X & Y = (00H)、X | Y = (7DH)、X= (D6H)、X⊕Y = (7DH);

(B)X = ABH,Y = 78H;X + Y = (23H);X – Y = (33H);X & Y = (28H)、X | Y = (FBH)、X= (54H)、X⊕Y = (D3H);

1.8 数的表示

(1)补码为0010 0100B的数,其真值为(B )。

(A)34 (B)36 (C)38 (D)40

(2)-6的原码为(E),反码为(F),补码为(G)。

(A)10110B (B)11001B (C)11010B (D)0111 1001B

(E)1000 0110B (F)1111 1001B (H)1111 0110B (G)1111 1010B

(3)求下列各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8位字长)。

(A)[+36]原= (0010 0100B);[+36]反= (0010 0100B);[+36]补= (0010 0100B);

(B)[-25]原= (1001 1001B);[-25]反= (1110 0110B);[-25]补= (1110 0111B);

(C)[+99]原= (0110 0011B);[+99]反= (0110 0011B);[+99]补= (0110 0011B);

(D)[-88]原= (1101 1000B);[-88]反= (1010 0111B);[-88]补= (1010 1000B);(4)78的压缩BCD码为(0111 1000)B,该BCD码转换成十六进制为(78H)。

1.9 字符的表示

(1)字符‘0’的ASCII码值为(C )。

(A)0 (B)30 (C)0x30 (D)0x48

(2)字符‘a’的ASCII码值为(0x61),字符‘@’的ASCII码值为(0x40)。

2. 单片机的基本原理

2.1 Intel 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下列部件中,( E )不是MCS-51中固有的。

(A)振荡器(B)CPU (C)ROM (D)RAM (E)模/数转换器

(F)定时/计数器(G)中断系统(H)I/O接口(I)串行口

(2)51单片机的51子系列内部RAM有(A),52子系列内部RAM有(B)。

(A)128B (B)256B (C)4kB (D)8kB (E)64kB

(3)在单片机内部是由(内部总线)连接各个部件的。

2.2 中央处理器CPU

(1)CPU由(B )和(C )两大部分组成。

(A)算术逻辑单元(B)运算部件(C)控制部件(D)指令寄存器(2)CPU中使用最频繁的寄存器是(A),管理指令执行次序的寄存器是(D)。

(A)A (B)B (C)PSW (D)PC

(3)指令的执行步骤是(取指)、(译码)、(执行)。

2.2.1 程序状态字PSW

(1)标志寄存器PSW用于保存指令执行结果,其中C为(进位位),AC为(辅助进位位),OV为(溢出位),P为(奇偶校验位)。

(2)满足条件(BC),则OV置1。(多选)

(A)ACC.7向更高位进位,ACC.6向ACC.7进位;

(B)ACC.7向更高位进位,ACC.6未向ACC.7进位;

(C)ACC.7未向更高位进位,ACC.6向ACC.7进位;

(D)ACC.7未向更高位进位,ACC.6未向ACC.7进位;

(3)0x6A + 0x7B执行后,C为(A),AC为(B),OV为(B),P为(B)。

(A)0 (B)1

(4)0x99 + 0x48执行后,C为(A ),AC为( B ),OV为(A ),P为( A )。

(A)0 (B)1

2.2.2 程序执行过程

(1)下列功能中(C )不是程序计数器PC的功能。

(A)复位功能(B)自动加1 (C)自动减1 (D)直接置位功能

(2)MCS-51单片机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B)。

(A)指令寄存器(B)地址寄存器(C)程序计数器(D)状态寄存器

2.3 存储器

(1)下列特点中,属于ROM的有(ACDG ),属于RAM的有(BEF )。(多选)(A)存放程序(B)存放数据(C)存放常数表格(D)运行时只读

(E)可读可写(F)掉电后数据丢失(G)掉电数据不丢失

(2)常见的ROM类型有(ABCDE)。(多选)

(A)掩模ROM (B)PROM (C)EPROM (D)EEPROM (E)FLASH

(3)RAM通常分为(静态RAM)和(动态RAM)两种。

2.3.1 程序存储器编址

(1)8051 ROM的寻址能力可达( D )。

(A)4kB (B)8kB (C)16kB (D)64kB

(2)程序计数器PC用来存放(D)。

(A)指令(B)上一条的指令地址

(C)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D)下一条的指令地址

(3)对于8031单片机,EA引脚必须(B)。

(A)接地(B)接电源(C)悬空(D)接上拉电阻

(4)对于8051单片机,EA引脚接了高电平,程序从(A)地址为0000H的单元开始执行,当执行到地址为1000H的单元时,从(B)地址为(D)开始执行。

(A)片内ROM (B)片外ROM (C)0000H (D)1000H

(5)MCS-51的ROM中存在7个特殊地址,是用于(复位)和(中断)的。

2.3.2 数据存储器编址

(1)8051 片内RAM的寻址能力可达(F )B,其地址为(A )位;片外RAM的寻址能力可达(D )kB,其地址为(B )位。

(A)8 (B)16 (C)32 (D)64 (E)128 (F)256 (2)堆栈中,数据存取的原则是(B)。

(A)先进先出,后进后出(B)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C)依次进出(D)根据数据地址进出

(3)堆栈指针SP的内容是(B)。

(A)堆栈顶部数据(B)堆栈顶部地址(C)堆栈底部数据

(D)堆栈底部地址(E)堆栈地址(F)堆栈数据

(4)单片机扩展片外器件时,可以占用(D )空间。

(A)片内ROM (B)片外ROM (C)片内RAM (D)片外RAM

(5)关于数据指针DPTR的说法,错误的是(B)。

(A)主要用于存放一个16位的地址;(B)主要用于存放一个16位的数据;

(C)由两个8位的寄存器组成(D)主要用于访问外部存储器

2.4 输入/输出接口

(1)51单片机引脚中,用于输入/输出的引脚有(C)个。

(A)4 (B)8 (C)32 (D)256

(2)P0 – P3是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它们共有的功能是(A ),其中P0口的第二功能是(E ),P2口的第二功能是(B )。

(A)通用I/O口(B)高8位地址总线(C)低8位地址总线

(D)数据总线(E)低8位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分时复用

(3)在并行扩展外部存储器时,I/O口中传送低8位地址的(A),传送高8位地址的是(C),传送8位数据的是(A);常用于第二功能的是(D),用户真正能使用的I/O通常只有(B)。

(A)P0口(B)P1口(C)P2口(D)P3口

(4)51单片机的4个并行I/O口中,用作输出口时需外接上拉电阻的是(A),用作输入口时需先写入“1”的有(ABCD)。(不定项选择)

(A)P0口(B)P1口(C)P2口(D)P3口

2.5 外部引脚与片外总线

(1)单片机引脚中,低8位地址锁存信号是(E );

(A)PSEN(B)EA(C)WR(D)RD(E)ALE

(2)片外RAM读选通信号是(D );

(A)PSEN(B)EA(C)WR(D)RD(E)ALE

(3)片外RAM写选通信号是(C )。

(A)PSEN(B)EA(C)WR(D)RD(E)ALE

(4)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包括(ACD)。(多选)

(A)数据总线(B)内部总线(C)地址总线(D)控制总线

(5)51单片机的P0口经锁存器输出的是(B)。

(A)数据总线(B)低8位地址总线(C)高8位地址总线(D)控制总线

2.6 单片机工作方式

(1)51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2)上电复位后,P1口输出(B )。

(A)0x00 (B)0xff (C)0x07 (D)0x80

2.7 单片机工作时序

(1)8051单片机的时钟频率为12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B)μs。

(A)0.5 (B)1 (C)2 (D)6 (E)12

(2)若8051外接晶振为11.0592MHz,则单片机的机器周期为(C )。

(A)0.922μs (B)1μs (C)1.085μs (D)2μs

(3)当CPU不执行访问片外RAM的指令时,ALE的信号频率是振荡频率的( A )倍。

(A)1/6 (B)1/2 (C)2 (D)6

3.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

3.1 C语言与51单片机

(1)C语言并不能直接在51单片机中运行。(√)

(2)一个完整的C程序中,必然存在的函数是(B)。

(A)Main (B)main (C)printf (D)scanf

(3)8051单片机的C程序中,若用到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则必须存在(C)。

(A)include (B)include (C)#include

(D)#include (E)include ; (F)include ;

(G)#include ; (H)#include ;

3.2 C51的数据类型

(1)C51中,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250,其最适合的数据类型是(B );

(A)char (B)unsigned char (C)int (D)unsigned int

(2)C51中,若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50~250,则最适合的数据类型是(C )。

(A)char (B)unsigned char (C)int (D)unsigned int

(3)C51中,要对端口P1.0重命名成P10,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D )。

(A)bit P10 = P1.0; (B)bit P10 = P1^0;

(C)sbit P10 = P1.0; (D)sbit P10 = P1^0;

(4)下列关于位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BCD)。(多选)

(A)位类型只能访问可位寻址的单元

(B)bit类型的变量位于片内RAM的20H~2FH中的某一位

(C)sbit只能用于已经分配好地址的且可位寻址的变量

(D)sbit常用于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可寻找位的重命名

3.3 C51的运算量

(1)下列对于C51中常量的写法正确的是(ABDF)。(多选)

(A)0.618 (B)-256 (C)45H (D)0x63 (E)0xefH (F)-0x12

(2)下列对于C51中变量的命名正确的是(ADHI)。(多选)

(A)VALUE (B)2Sum (C)A+B (D)B2C (E)char (F)#33

(G)result2.0 (H)val_2 (I)_total (J)a>b

(3)C51中,在片内RAM定义的变量,其存储器类型是(A );

(A)data (B)xdata (C)code (D)static

(4)C51中,变量若定义在片外RAM,存储类型是( B );

(A)data (B)xdata (C)code (D)static

(5)C51中,变量若定义在ROM中,存储类型为(C )。

(A)data (B)xdata (C)code (D)static

(6)下列变量定义中,能实现在片内RAM低128字节定义一个无符号字节变量val1的是(B )。

(A)char data val1; (B)unsigned char data val1;

(C)char xdata val1; (D)unsigned char xdata val1;

(7)下列变量定义中,能实现在ROM定义一个5元素的有符号字节数组LedCode,数组内容分别为:0x3f,0x06,0x5b,0x4f,0x66的是( D )。

(A)char data LedCode[5]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B)char code LedCode[5];

(C)char data LedCode[]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D)char code LedCode[]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3.4 绝对地址访问

(1)使用预定义宏方式访问绝对地址时,必须包含头文件(C)。

(A)reg51.h (B)reg52.h (C)absacc.h (D)stdio.h

(2)下列语句中,能将片内RAM 0x30单元的内容送到片外RAM 0x3000单元中的是(A )。

(A)XBYTE[0x3000] = DBYTE[0x30]; (B)XBYTE[0x30] = DBYTE[0x3000];

(C)DBYTE[0x30] = XBYTE[0x3000]; (D)DBYTE[0x3000] = XBYTE[0x30];

(3)使用指针方式访问绝对地址时,定义指针变量需指定其(存储类型),如定义了指针变量*point,则point存放的是(地址),而*point则表示(内容)。

(4)用预定义宏方式实现下列无符号字节单元的操作:

(A)把数据20H送入片内RAM的40H单元;(DBYTE[0x40] = 0x20;)

(B)片内RAM的56H单元送到片内RAM的66H单元;(DBYTE[0x66] = DBYTE[0x56];)

(XBYTE[0x3000] = XBYTE[0x30];)(C)片外RAM的30H单元送到片外RAM的3000H单元;

(D)ROM的365H单元送到片内RAM的35H单元;(DBYTE[0x35] = CBYTE[0x365];)(E)将片内RAM地址为Addr的单元内容送到片外RAM地址为ExAddr的单元;(XBYTE[ExAddr] = DBYTE[Addr];)

(F)将程序中首地址为Tab的常数表格的第4个字节单元内容取出送到变量Value中;(Value = CBYTE[Tab + 3];)

3.5 C51的运算符与语句

(1)已知unsigned char 类型变量a = 23,b = 11,试求下列表达式c的值。

(A)c1 = a * b; c1 = (253);(B)c2 = a / b; c2 = (2);

(C)c3 = (a++) - b; c3 = (12);(D)c4 = (++a) - b; c4 = (13);

(E)c5 = a % b; c5 = (1);(F)c6 = (--a) % b; c6 = (0);

(2)已知x = 19,y = 3,则执行完语句w = (++x) * (y--);后,w的值为(C )。

(A)57 (B)38 (C)60 (D)40

(3)试判断下列逻辑表达式的运算结果。

(A)2 && 0;(0);(B)(2 / 2) && (2 % 2);(0);

(C)(2 / 2) || (2 % 2);(1);(D)3 || 0;(1);

(E)(10 != 3 + 6)&& (10 == 3 + 6);(0);(F)!(3 + 2)(0);

(4)已知unsigned char 类型的两个变量x = 15,y = 7,试求下列复合赋值运算结果。

x += y; (I)x %= y; (B)x &= y; (D)

x ^= y; (E)x <<= 2; (J )x >>= y; (A )

(A)0 (B)1 (C)0x03 (D)0x07 (E)0x08 (F)0x0f

(G)0x0a (H)0x0e (I)0x16 (J)0x3c (K)0xf8

3.6 C51的输入输出函数

(1)C51中要用scanf、printf这样的输入输出函数,则必须加上头文件(stdio.h),同时程序中必须加上(串口初始化)程序段。

(2)已知int类型的两个变量x = 15,y = 7,求运行下列程序段后各自输出的结果。

z = !y; printf(“%d”, z); (A)

z = ~y; printf(“%d”, z); (E)

z = x && y; printf(“%d”, z); (B)

z = x || y; printf(“%d”, z); (B)

z = x | y; printf(“%d”, z); (D)

(A)0 (B)1 (C)0x03 (D)0x0f (E)0xf8

(3)写出下列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注意空格。

#include

externserial_initial();

main()

{

int x, y, z;

serial_initial();

x = y = 8; z = ++x; printf(“\n%d%d%d”, y, z, x);

x = y = 8; z = x++; printf(“\n%2d%2d%2d”, y, z, x);

x = y = 8; z = --x; printf(“\n%3d%3d%3d”, y, z, x);

x = y = 8; z = x--; printf(“\n%4d%4d%4d”, y, z, x);

printf(”\n”);

while (1);

}

答案:

899

8 8 9

8 7 7

9 8 7

3.7 C51的基本结构

(1)下列程序段中,语句P10 = !P10;执行的次数是(A )。

unsignedint x = 99, i;

while (x--)

{

for (i=1; i<10; i++)

{

P10 = !P10;

}

}

(A)891 (B)900 (C)990 (D)1000

(2)用do-while循环求sum = 1 + 3 + 5 + …+ 99的程序段如下所示,请仿照该程序段分别用while循环和for循环编写程序段求:sum = 2 + 4 + 6 + …+ 100。

unsigned char n = 1;

unsignedint sum = 0;

do

{

sum = sum + n;

n = n + 2;

}

while (n <= 99);

while循环:

unsigned char n = 2;

unsignedint sum = 0;

while (n <= 100)

{

sum = sum + n;

n = n + 2;

}

for循环:

unsigned char n;

unsignedint sum = 0;

for (n = 2; n <= 100; n = n + 2)

{

sum = sum + n;

}

3.8 C51中的函数

(1)函数unsigned char GetScore(unsigned char number)中,number是(入口参数),GetScore 是(函数名),unsigned char 表示(返回值)类型。

(2)函数Sum的功能是(C)。

unsigned char Sum(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

return (x> y ? y : x);

}

(A)求x与y的和作为返回值

(B)求x与y差的绝对值作为返回值

(C)求x与y的较小值作为返回值

(D)求x与y的较大值作为返回值

(3)为表示一个函数是中断函数,其关键词是(interrupt),后面加上表示中断类型的(中断号)。

(4)下列关于中断函数的说法错误的是(D)。

(A)中断函数没有入口参数,也没有返回值

(B)中断函数不能被调用,但是可以调用其他函数

(C)为提高实时性,中断函数应尽量简短

(D)中断函数通常放在C程序文件开头

3.9 数组与指针

(1)下面关于数组的定义中正确的是(C )。

(A)int x; (B)int Array[5];

int Array[x]; Array[5] = {1, 2, 3, 4, 5};

(C)int x[5]; (D)int Array[] = {1, 2, 3, 4, 5};

x[5] = 5;

(2)下列程序段的功能是(A)。

unsigned char i, index = 0, temp, Value[10];

for (i=0; i<9; i++)

{

if (Value[i] < Value[i + 1]) index = i + 1;

}

temp = Value[0]; Value[0] = Value[index]; Value[index] = temp;

(A)找出数组Value中的最大值放在第一个单元

(B)找出数组Value中的最小值放在第一个单元

(C)给数组Value从大到小排序(D)给数组Value从小到大排序

(3)下面语句中,能正确定义一个指向片外RAM地址为0x1000单元的是(B )。

(A)int x; (B)int *x; (C)int x; (D)int *x;

x = 0x1000; x = 0x1000; *x = 0x1000; *x = 0x1000;

3.10 C51程序的版式

3.11 实验环境与调试步骤

3.12实验一C51程序调试基础

3.13实验二绝对地址访问

3.14实验三函数的使用

3.15实验四数组排序

4. 51单片机内部资源

4.1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1)控制P1口高4位输出高电平,低4位输出低电平,只需写入指令(P1 = 0xF0;)。(2)将P2口的8位状态读入变量KeyVal的指令为(KeyVal = P2;)。

(3)sbit Control = P1^2; 则控制P1.2输出高电平的指令为(Control = 1;),控制P1.2输出低电平的指令为(Control = 0;),控制P1.2取反输出的指令为(Control = !Control;)。

(4)sbitEOC = P3^3; 则读入P3.3的状态到位变量eoc的指令为(eoc = EOC;),等待P3.3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指令为(while(!EOC);)。

4.1.1 开关控制发光二极管

(1)针对下面原理图,若要让8位发光二极管从上至下的状态为:亮灭亮灭亮亮灭灭,则P1口应送出的值为(D )。

+5V

(A)0xAC (B)0x3A (C)0x53 (D)0xCA

(2)利用上个原理图实现跑马灯(流水灯),发光二极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点亮,同一时刻仅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则控制程序为(第一空);若改为从下而上依次循环点亮一个,则控制程序又为(第二空)。

第一空:

while (1)

{

value = 0x01;

for (i = 0; i< 8; i++)

{

P1 = ~value;

value<<= 1;

Delay();

}

}

第二空:

while (1)

{

value = 0x80;

for (i = 0; i< 8; i++)

{

P1 = ~value;

value>>= 1;

Delay();

}

}

(3)上述程序中如果不加入延时程序,对于现象的影响为(C)。(不定项选择)(A)没有任何影响(B)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太过缓慢

(C)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太过迅速,看不清(D)发光二极管的变化顺序会被打乱

4.1.2 I/O口控制蜂鸣器

(1)针对下面原理图,若要让蜂鸣器Speaker发声,则P1.1( B )。

(A)送出高电平(B)送出低电平

(C)不论送出什么电平,都不能发声(D)不论送出什么电平,都能发声(2)下列原理图中,能使得发光二极管正常点亮的是(B )。

(A)(B)

(C)(D)

4.1.3 硬件实验平台

4.1.4实验五I/O口跑马灯

4.2 定时/计数器接口

4.2.1 特性与结构

(1)80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对(A)计数,是计数器;

(A)外部事件脉冲(B)时钟脉冲(C)机器周期脉冲(D)ALE信号脉冲(2)80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对(C )计数,是定时器。

(A)外部事件脉冲(B)时钟脉冲(C)机器周期脉冲(D)ALE信号脉冲(3)若定时/计数器用于计数方式时,脉冲须从(多选)(CD)引脚输入。

(A)P3.2 (B)P3.3 (C)P3.4 (D)P3.5

(4)若定时/计数器用于计数方式时,需要(B)个机器周期才能识别一个计数脉冲。

(A)1 (B)2 (C)4 (D)8

4.2.2 相关寄存器

(1)下列语句中,能控制定时/计数器T1实现方式2定时的是(A)。

(A)TMOD = 0x20; (B)TMOD = 0x02;

(C)TMOD = 0x60; (D)TMOD = 0x06;

(2)已知TMOD的值,试分析T0、T1的工作状态。

如:TMOD = 0x93; T1定时,方式1,运行与INT1有关;T0定时,方式3,运行与INT0无关;

(A)TMOD = 0x68; T1计数,方式2,运行与INT1无关;T0定时,方式0,运行与INT0有关;

(B)TMOD = 0xCB; T1计数,方式0,运行与INT1有关;T0定时,方式3,运行与INT0有关;

(C)TMOD = 0x52; T1计数,方式1,运行与无关;T0定时,方式2,运行与

无关;

(3)下列语句中,能控制启动定时/计数器T1的是( D )。

(A)TR0 = 0; (B)TR0 = 1; (C)TR1 = 0; (D)TR1 = 1;

(4)定时/计数器T0定时时间到后,标志位(B)自动置1。

(A)TR0 (B)TF0 (C)TR1 (D)TF1

4.2.3 工作方式

(1)80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4种工作方式中,计数值最大的是(B ),计数初值能自动重装载的是(C )。

(A)方式0 (B)方式1 (C)方式2 (D)方式3

(2)8051单片机工作在12MHz的振荡频率下,利用T0方式2实现周期200μs方波,则下列计数初值的赋值正确的是(A )。

(A)TH0 = 156; (B)TL0 = 156;

(C)TH0 = 56; (D)TH0 = 56; TL0 = 56;

(3)按下列要求设置定时初值,计算TH0/TH1、TL0/TL1的值。

(A)系统晶振12MHz,T0方式1,定时50ms;TH0 = 0x3C, TL0 = 0xB0;

(B)系统晶振6MHz,T1方式2,定时300μs;TH1 = 0x6A, TL1 = 0x6A;

(C)系统晶振8MHz,T1方式1,定时15ms;TH1 = 0xD8, TL1 = 0xF0;

4.2.4 500μs方波发生器实例

(1)利用T0进行定时,则语句while(!TF0);的含义是(C)。

(A)TF0为0,定时时间到,继续循环(B)TF0为1,定时时间到,继续循环

(C)TF0为0,定时时间没到,继续循环(D)TF0为1,定时时间没到,继续循环(2)已知系统晶振12MHz,利用T1方式1实现在P1.0输出周期为10ms的方波。

#include

sbit P10=P1^0;

void main()

{ TMOD = 0x10;

TH1 = 0xEC; (60536)

TL1 = 0x78;

TR1 = 1;

while(1)

{

while (!TF1);

TH1 = 0xEC; (60536)

TL1 = 0x78;

TF1 = 0;

P10 = !P10;

}

}

4.2.5 1s方波发生器实例

(1)已知系统晶振12MHz,利用T1方式2实现在P3.0输出周期为10ms的方波。

#include

sbit P30=P3^0;

unsigned char count;

void main()

{

TMOD = 0x20;

TH1 = 0x06; TL1 = 0x06;

EA = 1; ET1 = 1;

count = 0;

TR1 = 1;

while(1);

}

void timer1_int(void) interrupt 3

{

count++;

if (count >= 20)

{

P30 = !P30;

count = 0;

}

}

4.2.6 示波器使用步骤

4.2.7实验六方波发生器

4.3 串行接口

4.3.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1)串行通信名词解释:按位顺序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2)下列关于串行通信说法错误的是(C )。

(A)传输速度较慢(B)占用传输线少(C)成本高(D)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3)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根信号线连接,而双方都要给对方传送数据,此时最适合采用(B)串行通信。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

4.3.2 串行通信格式

(1)下列关于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说法错误的是(D )。

(A)异步通信双方采用各自的时钟(B)同步通信双方由同一个时钟控制

(C)同步通信常用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两个器件之间的通信

(D)异步通信双方的发送和接收速率可以不一致

(2)异步通信一帧信息的格式中,不作为必要项的是(B )。

(A)起始位(B)奇偶校验位(C)数据位(D)停止位

(3)异步通信的格式中,起始位一定是数字量(0),停止位为数字量(1),数据位是由(低位)到(高位)依次送出。

4.3.3 串行口结构与控制寄存器

(1)串行口数据发送时,从(TXD)引脚送出;接收时,从(RXD)引脚输入。

(2)SCON含义是(D ),该寄存器中,REN表示(C ),TI表示( A ),RI表示( B )。

(A)发送中断标志位(B)接收中断标志位

(C)接收允许位(D)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3)51单片机采用方式1进行串行通信时,须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则SCON应设为(D)。

(A)0x10 (B)0x20 (C)0x40 (D)0x50 (E)0x80 (F)0x90

4.3.4 工作方式

(1)串行接口4种工作方式的通信方式分别为:方式0(A);方式1(C);方式2(D);方式3(D)。其中*位指一帧信息的位数。

(A)8位同步(B)9位同步(C)8位异步(D)9位异步

(E)10位异步(F)11位异步

(2)下列关于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1工作过程错误的是(D)。

(A)发送数据时,将待发送的数据送入SBUF寄存器即启动发送

(B)数据接收时,CPU需从SBUF中取出接收到的数据

(C)发送的数据从TXD引脚送出,接收的数据由RXD引脚进入

(D)一帧信息发送完毕,硬件自动将RI标志位置1以告知CPU

(3)当51单片机串口接收到一帧数据后,RI(D),然后进行(A)才能准备接收下一帧数据;当串口发送完一帧数据后,TI(D),然后进行(A)才能准备发送下一帧数据。

(A)手动清0 (B)自动清0 (C)手动置1 (D)自动置1

4.3.5 波特率

(1)51单片机按方式1工作时,每分钟最多传送3600个字符,则其波特率为(C )。

(A)60bps (B)480bps (C)600bps (D)3600bps

(2)串行口的方式1和方式3工作时,需用定时/计数器(T1)来控制波特率,且该定时/计数器一般工作在方式(2)。

(3)已知系统晶振、SMOD和波特率,试求串行口方式1时的定时初值。

(A)系统晶振11.0592MHz,SMOD = 1,波特率9600bps;TH1 = 0xFA

(B)系统晶振11.0592MHz,SMOD = 0,波特率2400bps;TH1 = 0xF4

(C)系统晶振12MHz,SMOD = 0,波特率2400bps;TH1 = 0xF3

4.3.6 RS-232、422与485接口

(1)RS-232传输为(C )线制,RS-422为( D )线制,RS-485为(B )线制。

(A)1 (B)2 (C)3 (D)4

(2)RS-232的信号线中,基本数据传送信号有(BCE)。(多选)

(A)DCD (B)RXD (C)TXD (D)DTR (E)GND (F)TI (G)RI (3)RS-232采用(A),其传输信号为(D)逻辑;RS-422和RS-485采用(B)。

(A)单线传输(B)差分传输(C)正(D)负

4.3.7双机通信实例

(1)51单片机双机通信时,每个单片机的RXD都要连接对方的(B),每个TXD连接对方的(A),GND连接对方的(C)。

(A)RXD (B)TXD (C)GND (D)TI (E)RI

(2)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在接收到数据需发送应答给对方,则该单片机串口初始化时,SCON需设为( A )。

(A)0x50 (B)0x40 (C)0x51 (D)0x42

(3)下列程序段中,属于串行口发送的是(B),属于串行口接收的是(A)。

(A)while (!RI); (B)SBUF = temp;

RI = 0; while (!TI);

temp = SBUF; TI = 0;

(4)用C51分别编写2个单片机串行口的发送和接收程序,实现将A机片内RAM中0x30~0x3F的数据块经串口送到B机并存放在片内RAM中0x40~0x4F的存储单元。

A机发送: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i = 0x30;

SCON = 0x40;

TMOD = 0x20;

TH1 = 0xfd;

TR1 = 1;

while (i< 0x40)

{

SBUF = DBYTE[i];

i++;

while (!TI);

TI = 0;

}

while (1);

}

B机接收: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i = 0x40;

SCON = 0x50;

TMOD = 0x20;

TH1 = 0xfd;

TR1 = 1;

while (1)

{

while (!RI);

DBYTE[i] = SBUF;

i++;

RI = 0;

}

}

4.3.8实验七串行通信

4.4 中断系统

4.4.1 中断概念与特点

(1)程序在执行到第164条指令时,收到一中断请求,中断响应后前往位于第255条指令的中断服务程序去运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后返回第(B)条指令。

(A)164 (B)165 (C)255 (D)不能确定

4.4.2 中断结构

(1)将IT0设为1,意味着外部中断0的触发方式为(D)。

(A)高电平触发(B)低电平触发(C)上升沿触发(D)下降沿触发

(2)下列标志中,不属于中断请求标志位的是(BCE)。(不定项选择)

(A)IE0 (B)IT1 (C)EX0 (D)TF0 (E)TR1 (F)RI

(3)CPU响应中断后,能自动清除中断请求标志位的有(BC )。(多选)(A)INT0/INT1采用电平触发方式(B)INT0/INT1采用边沿触发方式

(C)定时/计数器T0/T1中断(D)串行口中断TI/RI

4.4.3 中断寄存器

(1)8051单片机有关中断控制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外部中断相关控制寄存器是(G ),定时/计数器中断相关寄存器是(G ),串行口中断相关寄存器为(E ),中断允许寄存器为(C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为(B )。

(A)TMOD (B)IP (C)IE (D)SBUF (E)SCON (F)PCON (G)TCON (2)下列关于8051中断优先级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8051只有两级优先级

(B)低优先级的中断可以被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所中断

(C)正在执行的中断可以被同级的中断请求所中断

(D)若CPU同时接到多个中断请求,则先响应优先级高的

(3)根据IE寄存器的值,判断8051单片机中断开关的状态。

(A)IE = 0x93; INT0、T0、串行口开中断,其余禁止;

(B)IE = 0x84; INT1开中断,其余禁止;

(C)IE = 0x80; 所有中断禁止;

(D)IE = 0x17; 所有中断禁止;

(4)用C51指令实现下列要求。

(A)INT0、T0开中断,其余禁止;IE = 0x93;

(B)T1、串行口开中断,其余保持不变;IE |= 0x98;

(C)允许所有中断;IE = 0x9F;

(D)禁止所有中断;IE = 0x00;

4.4.4 中断响应

(1)下列有关C51中断函数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中断函数没有入口参数

(B)中断函数没有返回值

(C)中断函数必须设置工作寄存器组编号

(D)中断函数中允许调用其他子函数,但被调用的子函数必须与中断函数使用相同的工作寄存器组

(2)定义一个外部中断1的中断服务函数INT1_int,其函数形式为(void INT0_int() interrupt 2)。

4.4.5 中断系统应用实例

(1)利用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1实现下降沿触发中断,下列初始化程序段中正确的是( A )。

(A)IT1 = 1; (B)IT1 = 0; (C)IT1 = 1; (D)IT1 = 0;

IE = 0x84; IE = 0x84; IE = 0x81; IE = 0x81;

(2)利用中断方式编写C51程序,实现串行口接收数据存入全局变量RVal。

#include

unsigned char RVal;

main()

{

SCON = 0x50;

TMOD = 0x20;

TH1 = 0xfd;

ES = 1; EA = 1;

TR1 = 1;

while (1);

}

voidSerial_int() interrupt 4

{

if (RI)

{

RVal = SBUF;

RI = 0;

}

}

5. 51单片机常用接口

5.1 总线扩展

(1)采用三总线方式扩展片外器件时,占用的是(B )的空间。

(A)片内RAM (B)片外RAM (C)片内ROM (D)片外ROM

(2)扩展的三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5.2 总线结构

(1)51单片机并行扩展时,地址总线有(16)根,数据总线有(8)根。

(2)三总线扩展的低8位地址总线由(A)提供,高8位地址总线由(C)提供,数据总线由(A)提供。

(A)P0口(B)P1口(C)P2口(D)P3口(E)P4口

(3)三总线方式扩展片外器件时,常用器件74HC373是( C ),其作用是(FH )。(不定项选择)

(A)译码器(B)编码器(C)锁存器(D)数据缓冲器

(E)产生高8位地址总线(F)产生低8位地址总线

(G)产生8位数据总线(H)将低8位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在物理上分开

5.3 存储器扩展

(1)8051单片机能扩展的外部RAM容量为(D ),能扩展的外部ROM容量为( D )。

(A)8kB (B)16kB (C)32kB (D)64kB

(2)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需扩展32KByte的片外RAM,则需要(B )片6264(8K×8bit),其地址总线至少需(D )根。

(A)2 (B)4 (C)8 (D)15

(3)芯片I、II、III都是2K×8位的存储器芯片,高位地址线A11~A13分别控制I~III的片选,均为低电平有效,无关地址位取“1”。则芯片I地址范围为(A);芯片II地址范围为(D);芯片III地址范围为(F)。

(A)0xF000~0xF7FF (B)0xF800~0xFFFF (C)0xE000~0xE7FF

(D)0xE800~0xEFFF (E)0xD000~0xD7FF (F)0xD800~0xDFFF

(4)下列原理图中,74LS138是(译码)器,若要能控制右侧8位发光二极管点亮,则138的G1应该接(高)电平,G2A接(低)电平,G2B接(低)电平。当138的CBA输入分别为101时,发光二极管(6)点亮;若要点亮发光二极管3,则CBA为(010);若要点亮发光二极管7,则CBA为(110)。

5.3.1 程序存储器扩展

(1)程序存储器扩展时需使用的单片机的控制信号有(ALE)、(。

(2)下面原理图中,扩展的片外ROM,其地址范围是(A )。

(A)0x0000 – 0xffff (B)0x0000 – 0x7fff

(C)0x0000 – 0x3fff (D)0x0000 – 0x1fff

5.3.2 数据存储器扩展

(1)数据存储器扩展时需使用的单片机的控制信号有(ALE)、(RD)和(WR)。

(2)下面原理图中,扩展了两片片外RAM 6264,其中6264(1)地址范围是(G ),6264(2)地址范围是(D )。

(A)0x0000 – 0x1fff (B)0x2000 – 0x3fff (C)0x4000 – 0x5fff

(D)0x6000 – 0x7fff (E)0x8000 – 0x9fff (F)0xa000 – 0xbfff

(G)0xc000 – 0xdfff (H)0xe000 – 0xffff

(3)上述原理图中,若要访问6264(1)中的第一个单元,则可以用预定义宏方式的(XBYTE[0xc000])来表示;若访问6264(2)中的最后一个单元,则可以用预定义宏方式的(XBYTE[0x7fff])来表示。

5.3.3 实验八138译码器控制

5.4 输入/输出口扩展

(1)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有(ABCD )。(多选)

(A)无条件传送(B)查询传送(C)中断传输(D)DMA传送

5.4.1 简单I/O接口实例

(1)下面原理图中,读取开关状态的指令为(D ),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指令为(B)。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训总成绩:

一、节日彩灯设计 题目:8位逻辑电平模块上的LED小灯从左向右呈现“鞭甩”的实验现象,状态间隔为0.25秒;按键1开始,按键2结束。 原理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tab[]={0x7f,0x3f,0x1f,0x0f,0x07,0x03,0x01,0x00}; sbit S1=P1^4; sbit S2=P1^7; unsigned char i,j; delay(unsigned int x) { for(j=0;j

for(i=0;i<10;i++); } void main() { uchar i,b,d; while(1) {if (S1==0) {delay(50); if(S1==0); S1=b; b=0; {for(i=0;i<8;i++) { P2=tab[i]; delay(50); {if (S2==0) {delay(50); if(S2==0); S1=d; d=1; P2=0xff; }} } } } } } 设计思想总结 用C语言程序控制单片机最小系统,使IO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彩灯电路的闪烁。节日彩灯控制器是利用将单片机的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特点。通过其与发光二极

管及驱动电路的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电路。然后通过对单片机的ROM 进行编程,实现对彩灯闪烁的控制。 二、定时器实现流水灯 题目:利用定时器/计数器T0产生2秒钟的定时,每当2秒定时到来时,更换指示灯点亮,依次循环点亮。 原理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lamp = 0xfe ; int cnt = 0; main() {P2 = 0xfe; TMOD = 0x01; TL0 = (65536 - 50000) % 256; TH0 = (65536 - 50000) / 256; TR0 = 1 ; ET0 = 1;

单片机应用技术与实训项目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课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 实训项目 技术师学院师培中心 电子与信息学院 克编写

实训项目一 1.实训目的 ⑴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⑵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⑶实现8个发光二极管闪动点亮状态,并不断循环。 2. 实训设备与器件 微机、LTE-3000TB单片机开发系统箱、烧录器、MCS-51芯片等。 3. 实训步骤 ⑴在keil C51 uVision2软件开发平台上建立工程项目、建立asm汇编程序文件、导入目标源组、生成十六进制代码。 ⑵软件调试与仿真,观察程序运行情况等。 ⑶硬件调试与仿真,观察8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状态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⑷烧录(固化)芯片,实际运行电路。比较及观察是否与硬件仿真结果相同。 4. 实训电路 实验平台上有8只发光二极管,由74HC245驱动器,以显示电平状态。高电平“1”点亮发光二极管。

实训一电路图5.程序流程图

6. 程序清单 ORG 0000H START: MOV P1,#00H ACALL DELAY MOV P1,#0FFH ACALL DELAY AJMP START DELAY: MOV R3,#7FH DEL2: MOV R4,#0FFH DEL1: NOP DJNZ R4,DEL1 DJNZ R3,DEL2 RET

END 实训项目二 1.实训目的 ⑴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⑵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⑶编程实现P1口连接的8个LED显示方式如下:从P1.0到P1.7的顺序, 依次点亮其连接的LED,并不断循环。 2. 实训设备与器件 微机、LTE-3000TB单片机开发系统箱、烧录器、MCS-51芯片等。 3. 实训步骤 ⑴在keil C51 uVision2软件开发平台上建立工程项目、建立asm汇编程序文件、导入目标源组、生成十六进制代码。 ⑵软件调试与仿真,观察程序运行情况等。 ⑶硬件调试与仿真,观察8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状态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⑷烧录(固化)芯片,实际运行电路。比较及观察是否与硬件仿真结果相同。 4. 实训电路 实验平台上有8只发光二极管,由74HC245驱动器,以显示电平状态。

单片机应用技术试卷A及答案

《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1单片机的CPU主要由()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 B、加法器、寄存器 C、运算器、加法器 D、运算器、译码器 2、程序是以()形式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 A、C语言源程序 B、汇编程序 C、二进制编码 D、BCD码 ——引脚()3、单片机8031的EA。 A、必须接地 B、必须接+5V电源 C、可悬空 D、以上三种视需要而定 4、单片机上电复位后,PC的内容为()。 A、0x0000 B、0x0003 C、0x000B D、0x0800 5、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分时复用做数据线和低8位地址线的是() A、P0口 B、P1口 C、P2口 D、P3口 6、单片机的ALE引脚是以晶振振荡频率的()固定频率输出正脉冲,因此它可作为外部时钟或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A、1/2 B、1/4 C、1/6 D、1/12 7、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C源程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B、一个C源程序必须包含一个主函数main( )。 C、在C程序中,注释说明只能位于一条语句的后面。 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单位是函数。C、D 8、在C语言中,当do-while语句中的条件为()时,循环结束。 A、0 B、false C、true D、非0 9、下面的while循环执行了()次空语句。 While(i=3); A、无限次 B、0次 C、1次 D、2次 10、C程序总是从()开始执行的。 A、主函数 B、主程序 C、子程序 D、主过程 11、在C51程序中常常把()作为循环体,用于消耗CPU运行时间,产生延时效果。 A、赋值语句 B、表达式语句 C、循环语句 D、空语句 12、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LED数码管显示电路通常有()显示方式。 A、静态 B、动态 C、静态和动态 D、查询 13、共阳极LED数码管加反相器驱动时显示字符“6”的段码是() A、0x06 B、0x7D C、0x82 D、0xFA 14、51单片机的定时器T1用做定时方式时,采用工作方式1,则工作方式控制字为() A、0x01 B、0x05 C、010 D、0x50 15、启动T0开始计数是使TCON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试题库

一、选择题 1.8051有四个工作寄存器区,由PSW状态字中的RS1和RS0两位的状态来决定,单片机复位后,若执行SETB RS0 指令,此时只能使用区的工作寄存器。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答案:2.B 2、读片外部数据存储器时,不起作用的信号是。 A./RD B. /WE C./PSEN D.ALE 答案: 4.C 3.已知:MOV A,#28H MOV R0,#20H MOV @R0,A ANL A, #0FH ORL A, #80H XRL A, @R0 执行结果A的内容为 A. A0H B.28H C.08H D.88H 答案:6.A 4.在进行BCD码运算时,紧跟加法运算指令后面的指令必须是指令。 A.ADD B.DA A C.ADDC D.由实际程序确定 答案:7.B 9、关于定时器,若振荡频率为12 MHz,在方式1下最大定时时间为 A.8.192ms B. 65.536 ms C. 0.256ms D.16.384ms 答案:9.B 11、开机复位后,CPU使用的是第0组工作寄存器,地址范围是。 A.00H-10H B.08H-0FH C.10H-1FH D.00H-07H 答案:11.D 13、在进行BCD码运算时,紧跟加法运算指令后面的指令必须是指令。 A.ADD B.DA A C.ADDC D.由实际程序确定 答案:3.B 14、进位标志CY在中。

A.累加器 B.算逻运算部件ALU 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D.DPTR 答案:14.C 15、MCS-51单片机有七种寻址方式,MOVX A,@A+DPTR 属于寻址。 A.间接B.变址C.相对D.直接 答案: 5.B 16、有如下程序段: MOV 31H ,#24H ; MOV A ,31H ; SWAP A ; ANL A ,#0F0H ; 执行结果是 A.(A)=24H B.(A)=42H C .(A)=40H D.(A)=00H 答案:16.C 19、8位LED 显示器采用动态显示方式时(不加锁存器),至少需要提供的I/O 线总数是:() A. 16 B. 20 C.18 D. 6 答案:19.A 20、堆栈数据的进出原则是 A.先进先出 B.进入不出 C.后进后出 D.先进后出 答案:20.D 21、要MCS-51系统中,若晶振频率屡6MHz,一个机器周期等于( ) μs A 、1.5 B 、3 C 、1 D 、2 答案:21、D, 22、单片机复位后,累加器A、PC、PSW的内容为() A、A = FFH PC = 00H PSW = FFH B、A = 00H PC = 0000H PSW = 00H C、A = 07H PC = 0000H PSW = FFH D、A = 00H PC = 00H PSW = 00H 答案:22、B, 23、8031有四个工作寄存器区,由PSW状态字中的RS1、RS0两位的状态来决定,单片机复位后,若执行SETB RS1 指令,此时只能使用()区的工作寄存器。 A、0区 B、1区 C、2区 D、3区 答案:23、C, 25、在进行BCD码运算时,紧跟加法运算指令后面的指令必须是()指令。 A、ADD B、DA A C、ADDC D、由实际程序确定 答案:25、B, 26、假定A=38H,(R0)=17H,(17H)=34H,执行以下指令:

51单片机实验报告9489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王瑛 学号: 0913140319 班级: B1403 专业:网络工程 层次:本科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第一章)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第二章) 实验题目:基本指令实验(第三章)4 实验题目:定时器/计数器实验(第五章)4 实验题目:中断实验(第六章)4 实验题目:输入接口实验(第八章)4 实验题目:I/O口扩展实验(第九章)4 实验题目:串行通信实验(第十一章)4 实验题目:A/D,D/A转换实验(第十七章)4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51单片机的组成和工作方法 掌握项目工程的建立、编辑、编译和下载的过程方法 熟练单片机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Keil集成开发环境:

STC-ISP: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点亮一个LED小灯 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点亮一个LED小灯 点亮LED小灯的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必须小写,P必须大写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 ENLED = 0;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LED = 0; //点亮小灯 while (1); //程序停止 } 2、程序下载 首先,我们要把硬件连接好,把板子插到我们的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所使用的COM 口,如图所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试试卷及答案修订稿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试 试卷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填空题: 1.8051系列单片机字长是 8 位,有 40 根引脚。当系统扩展外部 存储器或扩展I/O口时, P0 口作地址低8位和数据传送总线, P2 口作地址总线高8位输出, P3 口的相应引脚会输出控制信号。 2.当EA为低电平(接地)时,CPU只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或ROM 中的程序。 3.数据指针DPTR有 16 位,程序计数器PC有 16 位。 4.在MCS-51单片机中,一个机器周期包括 12 个时钟周期。 5.C51编译器支持三种存储模式,其中SMALL模式默认的存储类型为 data ,LARGE模式默认的存储类型为 xdata 。 6.欲使P1口的低4位输出0,高4位不变,应执行一条 ANL P1,#0F0H 命令。 7.8051单片机复位后,PC = 0000H 。 8. 74LS138是具有3个输入的译码器芯片,用其输出作片选信号,最多可在 8 块芯片中选中其中任一块。 9.单片机位寻址区的单元地址是从 20H 单元到 2FH 单元,若某位地址是12H,它所在单元的地址应该是 22H 10.MOV A,30H 指令对于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直接寻 址。 11.在MCS-51单片机中,寄存器间接寻址用到的寄存器只能是通用寄存器R0、 R1和 DPTR 。 12..程序状态字PSW中的RS1和RS0的作用是选择工作寄存器组 13.8051单片机,当CPU响应某中断请求时,将会自动转向相应规定地址(即 中断入口地址)去执行,外部中断0入口地址为: 0003 H,T1入口地址 为 0018 H。 14.变量的指针就是变量的地址。对于变量a,如果它所对应的内存单元地址为2000H,它的指针是 2000H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库 一、填空题 1、MCS-51有个中断源,有个中断优先级,优先级由软 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 加以选择。 2、MOV PSW,#10H是将MCS-51的工作寄存器置为 第 区。 3、用串口扩并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 。 4、PC复位后为 。 5、PSW中RS1RS0=10时,R2的地址为 。 6、MCS-51中,T0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为 。 7、80C51中断有 个优先级。 8、80C51中断嵌套最多 级。 9、MCS-51单片机访问片外存贮器时,利用 信号锁存来 自 口的低8位地址信号。 10、12根地址线可选 个存储单元,32KB存储单元需 要 根地址线。 11、三态缓冲寄存器输出端的“三态”是指 态、 态 和 态。 12、74LS138是具有3个输入的译码器芯片,其输出作为片选信号时,最多可以选中 块芯片。 13、A/D转换器的作用是将 量转为 量,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 量转为 量。 14、单片机系统复位后,PSW=00H,因此片内RAM寄存区的当前寄存器是第 组,8个寄存器的地址为 ~ 。 15、假定SP=60H,ACC=30H,B=70H,执行下列指令: PUSH ACC PUSH B 后,SP的内容为 ,61H单元的内容为 ,62H单元的内容为 。 16、假定SP=62H,(61H)=30H,(62H)=70H,执行下列指令: POP DPH POP DPL 后,DPTR的内容为 ,SP的内容为 。 17、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式有二种,即 方式和 方式,其中 方式传输距离较远,成本较低。 18、异步串行通信有 、 和 共三种传送

51单片机实训报告

“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的组装及调试实训报告

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此次实训,让我们掌握了单片机基本原理的基础、单片机的编程知识以及初步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实用技术,了解“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的焊接方法。同时培养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与严谨的科学作风。 此次实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目的 1.了解“51”精简开发板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2.了解复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3.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方法及技巧,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概念。4.能运用51单片机进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5.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硬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 它的电气性能指标:输入电压:DC4.5~6V,典型值为5V。可用干电池组供电,也可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如图所示: 本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硬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 三、硬件组成 1、晶振电路部分 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如果振荡器不起振,系统将会不能工作;假如振荡器运行不规律,系统执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这在通信中会体现的很明显:电路将无法通信。他是由一个晶振和两个瓷片电容组成的,x1和x2分别接单片机的x1和x2,晶振的瓷片电容是没有正负的,注意两个瓷片电容相连的那端一定要接地。 2、复位端、复位电路 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一个一定时间的低电平)使程序从头开始执行;一般有两中复位方式:上电复位,在系统一上电时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给系统一个短时的低电平;手动复位,同过按钮接通低电平给系统复位,时如果手按着一直不放,系统将一直复位,不能正常。当要对晶体重置时,只要对此引脚电平提升至高电平并保持两个及其周期以上的时间便能完成系统重置的各

(精校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卷面共有100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 一、单项选择题(33小题,共33分) [1分](1)要MCS—51系统中,若晶振频率屡8MHz,一个机器周期等于( A )μs A 1。5 B 3 C 1 D 0.5 [1分](2)MCS—51的时钟最高频率是 ( A )。 A 12MHz B 6 MHz C 8 MHz D 10 MHz [1分](3)下列不是单片机总线是( D ) A 地址总线 B 控制总线 C 数据总线 D 输出总线 [1分](4)十进制29的二进制表示为原码( C ) A 11100010 B 10101111 C 00011101 D 00001111 [1分](5)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这位科学家是:( D ) (A)牛顿(B)爱国斯坦(C)爱迪生(D)冯·诺伊曼 [1分](6)在CPU中,控制器的功能是:( C ) (A)进行逻辑运算(B)进行算术运算 (C)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D)只控制CPU的工作 [1分](7)下列数据中有可能是八进制数的是:( A) (A)764 (B)238 (C)396 (D)789 [1分](8)MCS—51的时钟最高频率是 (D ) A、6MHz B、8MHz C、10MHz D、12MHz [1分](9)-49D的二进制补码为.( B) A、 11101111 B、11101101 C、0001000 D、11101100 [1分](10)要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片外RAM,它的指令操作码助记符应是( B) A、 MOV B、 MOVX C、 MOVC D、以上都行 [1分](11)若某存储芯片地址线为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C ) A、1KB B、2KB C、 4KB D、 8KB [1分](12)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D ) A、 0组成 B、 1组成 C、2组成 D、3组成 [1分](13)所谓CPU是指( B) A、运算器与存储器 B、运算器与控制器 C、输入输出设备 D、控制器与存储器 [1分](14)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D ) (A)0组(B)1组(C)2组(D)3组 [1分](15)P1口的每一位能驱动( B ) (A)2个TTL低电平负载有(B)4个TTL低电平负载 (C)8个TTL低电平负载有(D)10个TTL低电平负载 [1分](16)二进制数110010010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可表示为( A) A、192H B、C90H C、1A2H D、CA0H [1分](17)一3的补码是( D ) A、10000011 B、11111100 C、11111110 D、11111101 [1分](18)对于8031来说,脚总是( A ) A、接地 B、接电源 C、悬空 D、不用 [1分](19)进位标志CY在( C)中 A、累加器 B、算逻运算部件ALU 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D、DPOR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京晓庄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 姓名:森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级:14级 学号:05 2016年12 月1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 1 单片机仿真软件的使用 2 单片机I/O接口应用实验——流水灯 3 外部中断实验——工业顺序控制模拟 4 定时/计数器实验——矩形波 5 定时/计数器实验——计数器 6 综合实验 7 8 9 10 注: 1、实验箱端口为com6。 2、芯片选择切换到51 3、停止运行使用实验箱上的复位按钮

实验室号:___ 实验时间:成绩: 实验一仿真软件的使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Keil C51软件界面,以及编辑、编译、运行程序的步骤; 2)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使用和调试的方法。 2.实验原理 Keil C51软件使用 在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建立一个工程并编辑源程序,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各种菜单、命令的使用。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安装有Keil C51软件的PC机1台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Keil C51软件使用 (1)建立用户文件夹 (2)建立工程 (3)建立文件并编码。输入以下源程序,并保存在项目所在的目录中 (4)把文件加入工程中 (5)编译工程。编译时观察在界面下方的“Build”页中的到编译错误信息和使用的系统资源情况等。 (6)调试。利用常用调试命令,如复位、运行、暂停、单步、单步跳过、执行完当前子程序、运行到当前行、下一状态、打开跟踪、观察跟踪、反汇编窗口、观察窗口、代码作用范围分析、1#串行窗口、内存窗口、性能分析、工具按钮等命令进行调试,观察并分析调试结果。 (7)目标代码文件的生成。运行生成相应的.HEX文件。 5.实验内容及程序 1)从DATA区地址起始地址为40H的连续10个内存单元的内容传送到XDATA区起始地址为2000H的10个内存单元中。 注意:DATA区地址起始地址为40H的连续10个内存单元必须先赋初值。 P83-5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xdata unsigned char buffer1[10]_at_ 0x2000; //在xdata区定义数组变量BUF1,首地址为2000H data unsigned char buffer2[10]_at_ 0x40; //在data区定义数组变量BUF2,首地址为40H void main(void)

《单片机应用技术》试卷B及答案

《单片机应用技术(C 语言版)》试卷B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1单片机的CPU 主要由( )组成。 A 、运算器、控制器 B 、加法器、寄存器 C 、运算器、加法器 D 、运算器、译码器 2、PSW 中的RS1和RS0用来( ) 。 A 、选择工作方式 B 、指示复位 C 、选择定时器 D 、选择工作寄存器组 3、单片机8031的EA —— 引脚( )。 A 、必须接地 B 、必须接+5V 电源 C 、可悬空 D 、以上三种视需要而定 4、单片机上电复位后,PC 的内容为( )。 A 、0x0000 B 、0x0003 C 、0x000B D 、0x0800 5、单片机的4个并行I/O 端口作为通用I/O 端口使用,在输出数据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的是( ) A 、P0口 B 、P1口 C 、P2口 D 、P3口 6、单片机的ALE 引脚是以晶振振荡频率的( )固定频率输出正脉冲,因此它可作为外部时钟或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A 、1/2 B 、1/4 C 、1/6 D 、1/12 7、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C 源程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B 、一个 C 源程序必须包含一个主函数main( )。 C 、在C 程序中,注释说明只能位于一条语句的后面。 D 、C 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单位是函数。 8、在C51语言的if 语句中,用做判断的表达式为( )。 A 、关系表达式 B 、逻辑表达式 C 、算术表达式 D 、任意表达式

9、下面的while循环执行了()次空语句。 While(i=3); A、无限次 B、0次 C、1次 D、2次 10、C程序总是从()开始执行的。 A、主函数 B、主程序 C、子程序 D、主过程 11、在C51程序中常常把()作为循环体,用于消耗CPU运行时间,产生延时效果。 A、赋值语句 B、表达式语句 C、循环语句 D、空语句 12、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LED数码管显示电路通常有()显示方式。 A、静态 B、动态 C、静态和动态 D、查询 13、在共阳极数码管使用中,若要仅显示小数点,则其相应的字段码是()。 A、0x80 B、0x10 C、0x40 D、0x7F 14、51单片机的定时器T1用做定时方式时,采用工作方式1,则工作方式控制字为() A、0x01 B、0x05 C、0x10 D、0x50 15、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口发送/接收中断源的工作过程是:当串行口接收或发送完一帧数据时,将SCON中的(),向CPU申请中断。 A、RI或TI置1 B、RI或TI置0 C、RI置1或TI置0 D、RI置0或TI置1 16、在定时/计数器的计数初值计算中,若设最大计数值为M,对于工作方式1下的M值为()。 A、M=213 = 8192 B、M=28 = 256 C、M=24 = 16 D、M=216 = 65536 17、51单片机的串行口是()。 A、单工 B、全双工 C、半双工 D、并行口 18、表示串行数据传输速率的指标为()。 A、USART B、UART C、字符帧 D、波特率 19、串行口的控制寄存器为()。 A、SMOD B、SCON C、SBUF D、PCON 20、串行口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端为()。 A、TXD和RXD B、TI和RI C、TB8和RB8 D、REN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张毅刚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或。答:微控 制器,嵌入式控制器. 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 三部分,通过内部连接在一起,集成于一块芯片上。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 3. AT89S52单片机工作频率上限为 MHz。答:33 MHz。 4. 专用单片机已使系统结构最简化、软硬件资源利用最优化,从而大大降低 和提高。答:成本,可靠性。 二、单选 1. 单片机内部数据之所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主要是 A.为了编程方便B.受器件的物理性能限制 C.为了通用性D.为了提高运算速度答:B 2.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 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

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 答: B 3. 下面的哪一项应用,不属于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A.工业控制 B.家用电器的控制 C.数据库管理 D.汽车电子设备 答:C 三、判断对错 1. STC系列单片机是8051内核的单片机。对 2. AT89S52与AT89S51相比,片内多出了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B的RAM、 1个中断源、1个定时器(且具有捕捉功能)。对 3. 单片机是一种CPU。错 4. AT89S52单片机是微处理器。错 5. AT89C52片内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在线写入,而AT89S52则不能。错 6. 为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C51直接用芯片AT89S51替换。对 7. 为AT89S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S51直接用芯片AT89S52替换。对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班级: 12自动化2班 学号: 姓名: 教师:张玲 成绩: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实验1——计数显示器 一、实验目的: 学习Proteus 软件的使用,掌握单片机原理图的绘图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绘制“计数显示器”电路原理图; 2、利用提供的hex文件验证此电路的运行效果。 三、实验要求: 提交的实验报告中应包括:1、绘图方法简述,要求说明元件与电源的选取、摆放及属性编辑,总线与标签的画法等内容;2、电路原理图; 3、仿真运行效果展示,要求就仿真文件加载方法及3~4幅运行截图进行简要说明;4、实验小结,说明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实验

1体会等。 参考电路原理图如下: 元件类别电路符号元件名称 Microproces sor ICs “U1”80C51 Miscellaneo us “X1”/12MHz CRYSTAL Capacitors“C1”~“C2” /1nF CAP Capacitors“C3”/22μF CAP-ELEC Resistors Packs “RP1”/7-100ΩRESPACK-7 Resistors“R1”/100ΩRES Optoelectro nics “LED1”~ “LED2” 7SEG-COM-CAT-G RN Switches & Relays “BUT”BUTTON 1、编程思路及C51源程序:

2、电路原理图: 3、仿真运行效果展示:

4、实验小结: 熟悉Proteus软件,了解软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学习ISIS模块的使用方法, 学会设置图纸、选元件、线画总线、修改属性等基本操作;学会可执行文件 加载及程序仿法;理解Proteus在单片机开发中的作用,完成单片机电路原 理图的绘制。

《单片机应用技术》期末测试题

《单片机应用技术》期末测试题 2分,共20分) 下面对于MCU描述正确的是()。 A.微控制器 B.存储器 C.开发工具 D.中断系统STC89C52RC单片机有几个I/O口()。 A.4 B.3 C.2 D.1)。 A.定时器T0中断 B.定时器T1中断 C.外部中断0 D.外部中断1 下面那个字符()一位七段数码不能显示。 A.2 B.3 C.C D.K 数码管中单个发光二极管的管压降一般为()。 A.1.7V B.1.8V C. 1.9V D.2V DS18B20有()根数据线。 A.4 B.3 C.2 D.1 DS18B20就是一种典型的()。 A.热电阻 B.热电偶 C.温度IC D.铂电阻 MCS-51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1可以用下面()来表示。 A.Q1 B.R1 C.S1 D.T1 DS1302的SCLK引脚功能是()。 A.串行时钟 B.串行数据 C.并行时钟 D.并行数据 10.DS1302有()个电源引脚。 A.4 B.3 C.2 D.1 二、简答题(共6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 简述时钟芯片的分类。 2.简述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之间的关系。 3. 如何对数码管进行测量?

什么称为中断?中断有什么特点? 6. 单片机的开发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绘制出典型的程序下载电路。 三、编程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下图所示电路试编写程序实现1、3、4、5和7的循环显示。

2.如何用下图所示电路实现下述功能?要求根据下面说明编写相应C语言程序。 (1)按键按下,对应的灯亮,按键未按下,对应的灯灭。对应关系变为S1对应D4;S2对应D3;S3对应D2;S4对应D1。 (2)按下S1时D1到D4全亮;按下S2时D1到D4全灭;按下S3时D1 和D3全亮,D2和D4全灭;按下S4时D1和D3全灭,D2和D4全亮。

单片机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任家富 实验地点6C902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六月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及应用 摘要 目前,单片机以其高可靠性,在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在校的大学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单片机是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单片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更深入的了解单片机的实际应用,本次设计课程采用STC89C52单片机和ADC0804,LED显示,键盘,RS232等设计一个单片机开发板系统。进行了LED显示程序设计,键盘程序设计,RS232通信程序设计等。实现了单片机的各个程序的各个功能。对仿真软件keil的应用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单片机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所以被广

泛地应用于仪器仪表、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控制。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接口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并能设计一些小型的、综合性的控制系统,以达到真正对单片机应用的理解。 关键词:单片机;智能;最小系统;ADC;RS232;显示;STC89C52 第1章概述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单片机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1-2部单片机。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一旦用上了单片机,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换代的功效,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机等。 第2章实验内容 2.1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

实验1 计数显示器 【实验目的】 熟悉Proteus仿真软件,掌握单片机原理图的绘图方法 【实验容】 (1)熟悉Proteus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2)学习ISIS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会设置图纸、选元件、画导线、修改属性等基本操作 (3)学会可执行文件加载及程序仿真运行方法 (4)理解Proteus在单片机开发中的作用,完成单片机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步骤】 (1)观察Proteus软件的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等基本结构 (2)在Proteus中绘制电路原理图,按照表A.1将元件添加到编辑环境中(3)在Proteus中加载程序,观察仿真结果,检测电路图绘制的正确性 表A.1

Switches&Relays BUT BUTTON 【实验原理图】 【实验源程序】 #include sbit P3_7=P3^7; unsigned char x1=0;x2=0 ; unsigned char count=0; unsigned char idata buf[10]=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void delay(int time) { int k,j;

for(;time<0;time--) for(k=200;k>0;k--) for(j=500;j<0;j--); } void init() { P0=buf[x1]; delay(10); P2=buf[x2]; delay(10);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x1=count/10; x2=count%10; P0=buf[x1]; delay(10);

《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拟试卷A

××××学院 ××××学年第×学期试卷(A)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 复查人: 备注: 一、填空题(1×10=10分) 1、十进制数96转化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 3、CPU通过______总线、______总线和______总线连接存储器及I/O接口。 4、8051单片机片内有4组工作寄存器,每组都有8个寄存器,分别命名为R0~ R7,可通过设置___和____的值来选择其中一组为当前工作寄存器组。 5、单片机中用于存放程序及表格常数的是_______存储器。 6、8051有个中断源。 二、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将答案写于表格中(2×15=30分) 1、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不含ROM的芯片型号是()。 A.8031 B.8051 C.8751 D.8951 2、单片机内部RAM的可位寻址的地址空间是()。 A.00H~1FH B.20H~2FH C.30H~7FH D.80H~0FFH 3、在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有()个具有位寻址能力。 A.11 B.12 C.13 D.14 4、P3口作为外部中断0的引脚是()。 A. P3.0 B. P3.1 C. P3.2 D. P3.3 5、一个机器周期等于()振荡周期。 A.4 B.6 C.8 D.12 6、单片机执行复位操作后,内容不为00H的是()。 A.PSW B.PC C.TCON D.SP 7、指令MOV R0,#20H是()寻址方式。 A.直接 B.立即 C.间接 D.寄存器 8、在语句格式中,唯一不能缺省的部分是() A.标号 B.操作码 C.操作数 D.注释 9、执行算术运算时,OV=1表示()。 A.数据过大 B.数据过小 C.数据运算出现溢出 D.数据运算正常 10、定时/计数器在工作方式1的计数器位数是()。 A.13 B.16 C.8 D.11 11、紫外线擦除可编程的ROM属()。 A.ROM B.PROM C.EPROM D.EEPROM 12、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分布在()区域。 A.00H~1FH B.20H~2FH C.30H~7FH D.80H~0FFH 13、寻址空间为外部程序存储器所用的指令是(): A. MOVX B.MOV C.MOVC D.ADDC 14、PC的值是() A.当前指令前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首地址 C.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15、在CPU内部反映程序运行状态或反映运算结果的特征寄存器是()。 (A)PC (B)PSW (C)A (D)SP 三、判断题,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2×5=10分) 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对某些寄存器既可按位又能按字节进行数据的操作。() 2、指令MOV B,#40H的含义是将数据40H送到寄存器B中。() 3、8051的RETI是中断返回命令。() 4、JB 20H.0 , L1指令含义为当20H.0为1时转移到L1,并将20H.0位清零。() 5、消除按键抖动的方法只能是采用软件技术。 () 四、指出下列指令对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2×5=10分) 1、MOV A, #40H 2、MOV A,40H 3、MOV A,@R1 4、MOV A, R3 5、SJMP LOOP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广西工学院 2002 — 2003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考核试题考核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核班级自动化00级 学生数 145 印数 150 考核方式闭卷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CPU 微处理器、存储 器和I/O口三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2、使用双缓冲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同时输出。习题11.4 3、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首先就要把PC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 护。调用返回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PC。习题2.17 4、在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中,以累加器A作变址寄存器, 以DPTR或PC 作基址寄存器。3.3 5、假定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40H,执行指令 1000H:MOVC A,@A+PC 后,把程序存储器1041H单元的内容送入累加器A中。 6、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其“间接”体现在指令中寄存器的内容不是操作 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3.10 7、假定A=83H,(R0)=17H,(17H)=0B5H,执行以下指令: ANL A,#17H ORL 17H,A XRL A,@R0 CPL A 后,A的内容为4BH 。 解析: ANL A,#17H ;A中83H与17H相与,(A)=03H ORL 17H,A ;(17H)中0B5H与(A)中03H相或,(17H)=B7H XRL A,@R0 A ;(A)中03H与(17H)中B7H异或,(A)=B4H

CPL A ;对A取反, A=4BH 8、已知程序执行前有A=01H,SP=42H,(41H)=FFH,(42H)=FFH。下述程序执行后: POP DPH POP DPL MOV DPTR,#3000H RL A MOV B,A MOVC A,@A+DPTR PUSH A MOV A,B INC A MOVC A,@A+DPTR PUSH A RET ORG 3000H DB 10H,80H,30H,80H,50H,80H 请问:A= 80H,SP= ,(41H)= ,(42H)= 。 9、在存储器扩展中,无论是线选法还是译码法,最终都是为了扩展芯片的片选端提供信号。 10、在MCS-51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了访问程序存 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数据存储器提供地址。 11、16KB RAM存储器的首地址若为3000H,则末地址为 H。 解析:1000H=0001 0000 0000 0000B=2^12=4K,16K就是4000H,即:0100 0000 0000 0000B=2^14 所以末地址为:7000H-1=6FFF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