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头颈部CT断层解剖图谱

头颈部CT断层解剖图谱

头颅1.额⾻2.额上回3.冠状缝4.中央前沟5.⼤脑镰6.中央前回7.顶⾻8.旁中央⼩叶9.中央沟 10.中央后回11.顶上⼩叶 12.楔前叶13.⽮状缝 14.上⽮状窦1.额⾻2.上⽮状窦3.额上叶4.冠状缝5.⼤脑镰6.额中回7.⼤脑纵裂8.中央前沟9.中央前回 10.中央沟 11.⼤脑⽩质(半卵圆中⼼)12.中央后回 13.旁中央⼩叶 14.缘上回 15.顶⾻ 16.顶下⼩叶 17.楔前叶 18.顶枕沟 19.枕⾻1.额⾻2.额上回3.⼤脑镰4.额中回5.扣带回6.冠状缝7.胼胝体周围动脉8.中央前回9.放射冠 10.中央沟11.胼胝体 12.中央后回13.侧脑室(脉络膜丛) 14.中央后沟 15.顶⾻ 16.缘上回 17. 楔前叶 18.⾓回 19.顶枕沟 20.枕回 21.楔叶 22.枕⾻ 23.上⽮状窦1.额⾻2.⼤脑镰3.额上回4.额中回5.额下回6.扣带回7.胼胝体⼲8.侧脑室前⾓9.尾状核头10.中央前回 11.中央沟 12.放射冠 13.中央后回 14.屏状核 15.丘脑 16.外侧裂 17.颞叶岛盖 18.脑岛 19.尾状核尾 20.颞上回 21.胼胝体压部 22.穹窿 23.扣带回峡 24. 侧脑室脉络丛 25.直窦 26.⼤脑⼤静脉27.顶⾻ 28.顶枕沟29.枕回 30.楔叶 31.上⽮状窦 32.纹状⽪层(视觉初级⽪层)33.枕⾻1.额⾻2.额窦3.额上回4.额中回5.⼤脑镰6.尾状核头7.扣带回8.额下回9.胼胝体膝部 10.内囊前肢 11.侧脑室前⾓ 12.第三脑室 13.中央沟 14.中央前回 15.穹窿 16.中央后回 17.室间孔 18.外侧裂 19.屏状核20.外侧裂池岛动脉? 21.内囊后肢 22.岛叶 23.丘脑 24.苍⽩球 25.松果体 26.壳(核) 27.尾状核尾 28.颞横回 29.⼤脑内静脉 30.海马 31.⼩脑蚓部 32.侧脑室后⾓(脉络膜丛)33.直窦 34.颞中回 35.顶⾻ 36.顶枕沟 37.上⽮状窦 38.枕回 39.枕⾻ 40.纹状⽪层(视觉初级⽪层)41.枕极1.额⾻2.额窦3.⼤脑镰4.额上回5.扣带回6.额中回7.胼胝体膝部8.侧脑室前⾓9.内囊前肢 10.尾状核头11.顶⾻ 12.额下回 13.外囊 14.壳(核)15. 前联合?16.外侧裂池岛动脉? 17.下丘脑 18.内囊膝 19.第三脑室 20.屏状核 21.颞上回 22.外囊 23.颞⾻ 24.内囊后肢 25.膝状体(内、外)26.内囊后肢 27.海马28.丘脑 29.海马旁回 30.松果体 31.⼩脑幕 32.四叠体板 33.⼩脑蚓部 34.四叠体池 35.直窦 36.颞中回 37.上⽮状窦 38.侧脑室后⾓ 39.枕⾻ 40.顶⾻ 41.枕回1.额⾻2.额窦3.⼤脑镰4.额上回5.扣带回6.额中回7.额下回8.⼤脑前动脉9.纹状体(下部)10.外侧裂(岛池)11.岛叶 12.岛动脉 13.视束 14.颞上回 15.下丘脑 16.第三脑室 17.⼤脑脚 18.顶⾻ 19.侧脑室(颞⾓) 20.脚间池 21.颞中回 22.海马 23.海马旁回 24.环池?25.中脑(四叠体板) 26.中脑导⽔管 27.颞下回 28.四叠体池 29.枕颞外侧回 30.⼩脑蚓部 31.顶枕沟 32.⼩脑幕 33.上⽮状窦 34.直窦 35.枕⾻ 36.枕回1.额窦2.额⾻3.⼤脑镰4.眶回5.直回6.⼤脑前动脉7.前交通动脉8.颈内动脉9.颞上回 10.颞中回 11.⼤脑中动脉 12.后交通动脉 13.视交叉 14.杏仁核 15.垂体 16.侧脑室(颞⾓)17.鞍背 18.海马 19.基底池?20.颞下回 21.⼤脑后动脉22.海马旁回 23.⼩脑幕 24.基底动脉和基地沟 25.桥脑 26.⼄状窦 27.⼩脑⾓(中部)28.第四脑室 29.齿状核 30.⼩脑蚓(上部)31.颞⾻ 32.窦汇 33.⼩脑半球 34.横窦 35.枕⾻1.额⾻2.额窦3.直回4.颞肌5.眶回6.眶顶7.颞上回8.视神经9.颈内动脉 10.垂体 11.颞中回 12.鞍背13.海马旁回 14.基底动脉 15.侧脑室(颞⾓) 16.颞下回17.三叉神经 18.滑车神经 19.脑桥池 20.乳突窦21.⼩脑幕 22.第四脑室 23.桥脑 24.颞⾻ 25.⼩脑脚 26.⼩脑蚓 27.⼄状窦 28.⼩脑半球 29.齿状核 30.枕窦 31.枕⾻ 32头半棘肌1.额⾻2.额窦3.上斜肌4.眼球5.眼静脉6.上直肌7.直回合嗅球8.眶后脂肪9.颞肌 10.视神经 11.蝶窦 12.蝶⾻ 13.颞下回 14.眶上组织 15.三叉神经 16.颈内动脉 17.桥脑池 18.海绵窦 19.乳突窦 20.基底动脉 21.桥脑 22.脑桥⼩脑池 23.⼩脑脚中下部 24.⾯、前庭蜗神经(内⽿道)25.⼄状窦 26.乳突和乳突细胞27.⼩脑蚓 28.第四脑室 29.枕窦 30.⼩脑半球 31.枕⾻32.头半棘肌1.眼球2.上斜肌3.泪腺4.筛⾻窦5.颧⾻6.内直肌7.视神经8.外直肌9.蝶⾻ 10.上直肌 11.颞肌 12.蝶窦13.颞⾻ 14.颞叶(底部)15.斜坡(由颅⾻的枕⼤孔向上⾄背鞍)16.颞下颌关节和下颌头17.基底动脉18.颈内动脉19.外⽿道(⾻膜)20.⿎室 21.桥脑 22. 外展神经 23.绒球 24.⼩脑下前动脉 25.乳突和乳突细胞 26.⾆咽神经和迷⾛神经 27.⼄状窦 28.延髓 29.头夹肌 30.⼩脑半球 31.枕⾻ 32.枕窦 33.头后⼩直肌 34.头半棘肌1.⿐⾻2.眼球3.内直肌4.⿐中隔5.筛⾻窦6.颧⾻7.翼腭窝8.下直肌9.枕⾻(基底部) 10.颞肌 11.卵圆孔下颌神经 12.蝶窦 13.颞⾻(岩顶部)14.颧⼸ 15.颈内动脉 16.咀嚼肌 17.颈静脉 18 翼外机 19.外⽿道 20.咽⿎管 21.延髓 22.下颌头 23.乳突 24.破裂孔 25.⼄状窦 26.椎动脉 27岩枕裂.28.绒球 29.⼩脑扁桃体30.⼆腹肌 31.头夹肌 32.⼩脑半球(尾叶)33.头后⼩直肌 34.⼩脑延髓池 35.头后⼤直肌 36.枕⾻ 37.头半棘肌 38.斜⽅肌来源:⿍湖影像。

颈部解剖02

颈部解剖02
• (1)前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 环状软骨板、杓状软骨及甲状软 骨,声门裂,声襞,甲杓肌,胸 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及甲状舌 骨肌,甲状腺侧叶,胸锁乳突肌。 • 杓状软骨两侧显示甲状腺上极, 甲状腺上动、静脉 • (2)侧部:横突孔、椎动、静 脉,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颈动 脉鞘
第四水平断面
4、5颈椎间盘
后部
第4颈椎体
3.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喉前庭 会厌前间隙 下颌下腺
甲状软骨
喉咽
颈总动脉
咽后间隙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横突孔
脊髓
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甲状软骨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
胸锁乳突肌 椎动脉 脊髓
经第4颈椎体横断层
• • • • • • • • • • • • • • • • • •
第6水平断面
平环状软骨下缘及第6颈椎体下方
第6水平断面
平环状软骨下缘及第6颈椎体下方
• • • • • • • • • • • • • •
舌骨下肌1 环状软骨弓2 声门下腔3 环状软骨板12 甲状腺4 喉咽11 颈前静脉14 胸锁乳突肌13 颈总动脉5 颈内静脉7 迷走神经9 前斜角肌8 中斜角机9 横突孔16
甲状软骨上切迹11 会厌前间隙19 甲状软骨板3 甲状会厌韧带20 会厌周围韧带29 会厌4 喉口21(喉前庭) 杓状会厌襞24 梨状隐窝15 甲状软骨上角18 颈前静脉16 胸锁乳突肌6 颈总动脉7 颈内静脉9 迷走神经8 颈外侧淋巴结22 前斜角肌12 中斜角机10
第4水平断面:经甲状软骨下缘的横断层面 平第4、5颈椎椎间盘的断面
X线侧位
鼻咽 下颌骨 会厌

颈部、头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头颈部影像解剖
颈筋膜中层(气管前层)(气管前筋膜)(内 脏筋膜)(颈脏筋膜):包绕甲状腺、甲状旁 腺,喉、气管,咽、食管。形成甲状腺鞘(又 称甲状腺假被膜,后部增厚称甲状腺悬韧带)、 颊咽筋膜、颈A鞘(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颈筋膜深层(椎前层)(椎前筋膜):位于椎 前肌及斜角肌前面。
影像解剖 18ຫໍສະໝຸດ 2021/4/245影像解剖 19
专业文档材料整理于 网络,供参考,感谢
您的下载!
2021/4/24
影像解剖 1
头颈部
2021/4/24
影像解剖 2
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 第二节 X线解剖 第三节 断面解剖
2021/4/24
影像解剖 3
颈部筋膜及其间隙 颈部主要器官和结构
2021/4/24
影像解剖 4
颈筋膜浅层(封套层)(封套筋膜):包绕斜 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与椎前筋膜间。颈椎结核脓肿多 积于此。
2021/4/24
影像解剖 7
(一)甲状腺 (二)喉
1 喉的位置 2 喉软骨 3 喉腔 (三)颈部淋巴结
2021/4/24
影像解剖 8
2021/4/24
影像解剖 9
2021/4/24
影像解剖 10
2021/4/24
影像解剖 11
(一)甲状腺 (二)喉腔
1 喉腔的划分 2 喉内间隙 3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判定 (三)具有代表性的层面
2021/4/24
影像解剖 12
2021/4/24
影像解剖 13
2021/4/24
影像解剖 14
2021/4/24
影像解剖 15
2021/4/24
影像解剖 16

颈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

颈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

• 喉内间隙
(1)声门旁间隙(喉旁间隙)。
➢ 境界 ➢ 交通
前—甲状软骨。 外—甲状软骨。 内—方形膜、弹性圆锥。 后—梨状隐窝。 前—借方形膜邻会厌前间隙。 后—至杓状会厌襞,邻梨状隐窝。 两侧喉旁间隙经喉后部相通。
(2)会厌前间隙
➢ 境界
上—舌骨会厌韧带。 前—甲状舌骨膜。 两侧—方形膜。 后—会厌前面。
➢ 交通
• 前上→鼻后孔→鼻腔 • 前→咽峡→口腔 • 前下→喉口→喉腔 • 两侧→咽鼓管咽口→咽鼓管→中耳鼓室
➢ 咽肌
• 咽缩肌—推送食物 • 咽提肌—封闭喉口
➢ 相关名词
• 咽鼓管咽口 • 咽鼓管圆枕 • 咽隐窝 • 腭扁桃体 • 咽峡
•喉
➢ 境界 • 上界:会厌上缘,借喉口通喉咽。
•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续气管。
颈前肌—贴邻颈部脏器。 颈深肌内侧群—椎骨的前外。 颈深肌外侧群—椎骨外侧。 竖脊肌颈部—椎骨后方。
颈部脏器 (1)呼吸、消化道颈段。 • 口咽、喉咽:会厌软骨(约平第3颈椎上部)以上,显示 一个大腔隙(口咽),会厌软骨上缘至喉口下缘(约平 第4颈椎部)之间仍显示为一个大腔(腔后份横径较大者 为喉咽、喉咽向前突出之较小腔隙为喉前庭),喉口下 缘以下—显示为独立的腔隙 。 • 甲状软骨:呈“八”或“∧”形软骨板。 • 环状软骨:呈“O”、“一”、“U”形或弧形。 • 颈根部:胸膜顶和肺尖。 (2)甲状腺:出现水平。
韧带。
➢ 声带=声韧带+声带肌+喉粘膜。
• 喉腔
➢ 喉口 。 ➢ 前庭襞。 ➢ 声襞。 (1)喉前庭 喉口与前庭襞之间,上宽下窄漏 斗状。 (2)喉中间腔 前庭襞与声襞之间。 1. 喉室。 2. 前庭裂。 3. 声门裂 。 4. 声门。 (3)声门下腔vocal fold 声襞与环状软骨 下缘之间。黏膜下组织十分疏松,炎症时极易 发生水肿,梗塞喉腔造成窒息死亡。甲状软骨 颈外动脉 颈内动源自 颈内静脉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血管和神经
血管
颈部有两条主要的血管,颈总动脉和椎动脉。颈总动脉负责供血头部和面部,椎动脉则负责 供应脑部。
神经
颈部有8对颈神经,分布于颈部肌肉和皮肤。颈部的肌肉通过这些神经得到主宰并进行运动 和感觉。
淋巴结
颈部有许多淋巴结,主要聚集在颈动脉旁和颈胸部交界区域。淋巴结发育异常常常是颈部恶 性肿瘤的早期表现。
颈部肌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舌骨下肌
2
舌骨下肌位于颈部和下颌之间,通
过下颌骨作为起点,颈椎作为止点,
可以帮助开口和咀嚼食物。
3
斜方肌
斜方肌位于颈部的后侧,是颈部最 重要和最明显的肌肉之一。它包括 两个肌腹,可促进头部旋转和倾斜。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位于锁骨和乳突之间, 与肩膀及上肢的联动紧密,可以帮 助举起手臂和张开肩胛。
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通过电疗、穴位治疗和理疗等手段减轻颈部疼痛,促进恢复和预防再 发。
3
手术治疗
在治疗颈部疼痛的严重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常见的手术治疗包 括颈椎手术和辅助性神经修复。
总结
1 颈部组成
颈部由多种骨骼、血 管和神经构成,它们 密切配合,完成指挥 头部和躯干的任务。
2 颈部疾病
颈椎手术
颈椎手术是一种切除或 重建颈椎的操作,可使 用多种方式,例如颈椎 植骨术或者内固定术。
扁桃体摘除术
扁桃体摘除术是一种通 常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 发炎、咽部感染或上呼 吸道阻塞症状的手术。
颈部疼痛的治疗
1
休息和锻炼
彻底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是颈部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增加肌肉强度,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疼痛。

颈部影像解剖word资料9页

颈部影像解剖word资料9页

第四章颈部影像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第二节颈部X线解剖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颈部影像解剖ppt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ppt课件
骨下缘。
2019/9/4
23
• 3区位于舌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 4区位于环状软骨和胸锁关节上缘2cm之间
2019/9/4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4
25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 下颌骨 下缘
2019/9/4
9
nodal stations:
1a
1b
2a
2b
3
4
5
6
RP
lfafrtroeomrmalbbtaoaccakknotoeffrSiIoMJrtbogelblalanicedks toooffbdSaiCcgkaMsotrficIJmuscles
2019/9/4
6
pterygoids styloid process stylopharyngeus superior phar constr buccinator masseter
internal jugular
parapharyngeal space
parotid carotid
retromandib v tonsillar pillars
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 变性淋巴结,
• 诊断标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
≥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 径≥10mm
2019/9/4
5
• 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仅可以触及表浅的0.5cm
大小或深部1.0cm大小的淋巴结,但对位于
胸锁乳路突肌深面、气管食管沟及咽后组 等深部的淋巴结却难以触及 。
颈部淋巴结的CT分区诊断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颈部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颈部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2. 提上唇肌3. 上颌骨腭突与切牙管4. 提口角肌5. 上颌窦6. 颧大肌7. 软腭8. 咬肌9. 鼻咽10. 翼内肌11. 颞肌12. 腭帆张肌13. 翼外肌14. 下颌神经15. 咽鼓管16. 上颌动脉17. 头长肌18. 下颌后静脉19. 下颌支20. 岩悬雍垂肌21. 舌咽神经22. 枕骨基底部23. 颈内动脉24. 腮腺25. 迷走神经26. 颈内静脉27. 舌下神经28. 椎动脉29. 脚间池30. 乙状窦31. 乳突小房32. 延髓33. 小脑蚓部34. 小脑扁桃体35. 枕骨36. 小脑半球后叶37. 小脑延髓池38. 头半棘肌- 163 -- 164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上颌骨腭突4. 硬腭5. 颊肌6. 颧肌7. 软腭8. 面动脉9. 翼外肌10. 咬肌11. 翼内肌12. 颞肌13. 岩悬雍垂肌14. 下颌支15. 头夹肌16. 腭帆张肌17. 头长肌18. 鼻咽19. 寰椎前弓20. 颈内动脉21. 颈内静脉22. 腮腺23. 下颌后静脉24. 迷走神经25. 头外侧直肌26. 舌下神经27. 延髓28. 副神经29. 乳突小房30. 枕骨基底部31. 二腹肌后腹32. 脚间池33. 头夹肌34. 导静脉与髁管35. 小脑扁桃体36. 椎动脉37. 枕骨38. 小脑后叶39. 头半棘肌40. 小脑延髓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硬腭4. 齿槽突5. 面动脉6. 颊肌7. 软腭8. 咬肌9. 翼外肌10. 下颌支11. 翼内肌12. 腭帆张肌13. 咽上缩肌14. 喉咽15. 头长肌16. 颈内动脉17. 寰椎前弓18. 舌咽神经19. 上颌动静脉20. 迷走神经21. 下颌后静脉22. 舌下神经23. 茎突咽肌24. 副神经25. 腮腺26. 寰椎横突27. 枢椎齿突28. 二腹肌后腹29. 延髓30. 寰椎横韧带31. 椎动脉32. 头外侧直肌33. 寰椎后弓34. 头上斜肌35. 头后小直肌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头夹肌- 167 -- 168 -1. 上唇2. 切牙(左1,2)3. 口轮匝肌4. 尖牙(左3)5. 提口角肌6. 前磨牙(左4,5)7. 舌8. 磨牙(6-8)9. 颊肌10. 面动脉11. 悬雍垂12. 咬肌13. 腭帆张肌14. 下颌支15. 咽上缩肌16. 翼内肌17. 头长肌18. 口咽19. 茎突舌肌20. 咽静脉丛21. 茎突咽肌22. 腮腺与下颌后静脉23. 上颌动脉24. 舌咽神经25. 颈内动脉26. 舌下神经27. 寰椎前弓28. 迷走神经29. 横突(孔)30. 副神经31. 二腹肌后腹32. 寰椎侧块33. 胸锁乳突肌34. 枢椎齿突35. 脊髓36. 寰椎横韧带37. 颈深静脉38. 头最长肌39. 斜方肌40. 头下斜肌41. 头半棘肌42. 头夹肌43. 项韧带- 169 -- 170 -1. 口轮匝肌2. 舌(颏舌肌)3. 提口角肌4. 上颚5. 面动脉6. 舌下肌7. 悬雍垂8. 咬肌9. 口咽10. 腭扁桃体11. 翼内肌12. 咽上缩肌13. 腭咽肌14. 颈外动脉15. 头长肌16. 面神经17. 茎突舌骨肌18. 下颌后静脉19. 颈内动脉20. 舌下神经21. 腮腺22. 颈内静脉23. 二腹肌后腹24. 迷走神经25. 颈最长肌26. 副神经27. 肩胛提肌28. 颈长肌29. 胸锁乳突肌30. 椎动脉31. 头最长肌32. 寰椎椎体33. 头夹肌34. 脊髓35. 颈深静脉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口轮匝肌2. 降口角肌3. 上颚4. 下颌舌骨肌5. 颏舌肌6. 咬肌7. 舌骨舌肌8. 下颌(下)腺9. 口咽10. 咽上缩肌11. 腭咽肌12. 头长肌13. 咽中缩肌14. 颈外动脉15. 翼内肌16. 腮腺17. 茎突舌肌18. 颈内动脉19. 颈长肌20. 舌下神经21. 寰椎椎体22. 颈内静脉23. 下颌后静脉24. 副神经25. 椎动脉26. 迷走神经27. 胸锁乳突肌28. 颈最长肌29. 头最长肌30. 肩胛提肌31. 脊髓32. 头半棘肌33. 头棘肌与多裂肌34. 颈半棘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颈深静脉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颏肌2. 降口角肌3. 下颚4. 颈阔肌5. 颏舌肌6. 下颌舌骨肌7. 舌骨舌肌8. 会厌9. 舌根10.下颌(下)腺11.茎突舌肌12.口咽13.茎突舌骨肌14.腭咽肌15.二腹肌后腹16.咽中缩肌17.喉咽18.颈外动脉19.头长肌20.喉上神经21.颈长肌22.颈内动脉23.颈外静脉24.颈内静脉25.C3椎体26.副神经27.C4脊神经根28.迷走神经29.脊髓30.胸锁乳突肌31.C3椎板32.椎动脉33.颈深静脉34.肩胛提肌35.棘突36.黄韧带37.头夹肌38.颈棘肌39.项韧带40.头半棘肌41.斜方肌1. 下颌骨2. 降口角肌3. 下颌舌骨肌4. 二腹肌前腹5. 颏舌骨肌6. 舌骨体7. 会厌谷8. 舌骨大角9. 会厌10. 下颌(下)腺11. 喉咽12. 咽下缩肌13. 梨状隐窝14. 颈长肌15. 下颌后静脉16. 甲状腺上动脉17. 颈阔肌18. 头长肌19. 颈总动脉分叉20. 迷走神经21. 颈内静脉22. 脊神经(C3)23. 颈外静脉24. 脊神经(C2)25. 椎动脉26. 胸锁乳突肌27. 脊神经根(C4)28. 椎间盘(C3/4)29. 关节突关节30. 脊髓31. 肩胛提肌32. 黄韧带33. 颈深静脉34. C3后弓35. 头半棘肌36. 颈棘肌37. 斜方肌38. 颈半棘肌39. 头夹肌40. 项韧带1. 甲状舌骨肌2. 胸骨舌骨肌3. 会厌软骨4. 喉前庭5. 喉咽6. 杓状会厌皱襞7. 下颌(下)腺8. 咽下缩肌9. 颈阔肌10.颈总动脉11.C4椎体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头长肌15.头最长肌16.胸锁乳突肌17.颈外静脉18.脊神经(C4)19.脊髓20.脊神经(C3)21.颈棘肌22.椎动脉23.颈深静脉24.脊神经根(C5)25.颈最长肌26.中斜角肌27.颈半棘肌28.肩胛提肌29.头夹肌30.颈夹肌31.项韧带32.头半棘肌33.斜方肌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甲状软骨4. 颈阔肌5. 喉前庭6. 杓状会厌皱襞7. 喉咽8. 颈前静脉9. 咽下缩肌10.胸锁乳突肌11.颈总动脉12.迷走神经13.颈长肌14.头长肌15.颈内静脉16.脊神经(C4)17.C5横突18.脊神经(C5)19.颈外静脉20.中斜角肌21.C5椎体22.椎动脉23.脊髓24.后斜角肌25.C6后弓26.脊神经根C627.黄韧带28.下关节突29.颈棘肌与多裂肌30.肩胛提肌31.颈半棘肌32.颈最长肌33.头半棘肌34.颈夹肌35.斜方肌36.头夹肌- 181 -- 182 -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肩胛舌骨肌4. 喉5. 甲状软骨6. 颈前静脉7. 颈阔肌8. 梨状隐窝9. 杓状软骨10.甲状腺11.环状软骨12.喉咽13.颈总动脉14.咽下缩肌15.颈内静脉16.迷走神经17.颈长肌18.膈神经19.颈外静脉20.头长肌21.C5椎体22.前斜角肌23.胸锁乳突肌24.后斜角肌25.颈最长肌26.脊神经(C4)27.前后神经根28.中斜角肌29.脊髓30.椎动脉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脊神经(C5)33.颈夹肌34.肩胛提肌35.头半棘肌36.脊椎下关节突37.头夹肌38.脊神经根(C6)39.斜方肌40.C6椎体后弓41.颈半棘肌42.C6棘突- 183 -- 184 -1. 声门2. 环状软骨3. 胸骨舌骨肌4. 杓状软骨5. 声带肌6. 颈前静脉7. 肩胛舌骨肌8. 颈长肌9. 甲状软骨10.头长肌11.甲状舌骨肌12.颈阔肌13.甲状腺14.胸锁乳突肌15.颈总动脉16.脊神经(C4,C5)17.颈内静脉18.椎动脉19.颈外静脉20.脊神经(C6)21.膈神经22.头最长肌23.迷走神经24.关节突关节25.中斜角肌26.颈最长肌27.前斜角肌28.头半棘肌29.后斜角肌30.颈夹肌与头夹肌31.肩胛提肌32.颈棘肌与多裂肌33.后环勺肌34.颈半棘肌35.喉咽36.脊髓37.斜方肌38.C5椎体39.咽下缩肌40.神经根(C7)- 185 -- 186 -1. 喉2. 胸骨舌骨肌3. 声带4. 甲状软骨5. 甲状舌骨肌6. 甲状腺7. 杓状软骨8. 颈前静脉9. 杓横肌10. 颈阔肌11. 颈总动脉12. 胸锁乳突肌13. 颈内静脉14. 膈神经15. 迷走神经16. 头长肌17. 颈外静脉18. 前斜角肌19. 喉咽20. 中斜角肌21. 脊神经(C4,C5)22. 后斜角肌23. 颈长肌24. 脊神经根C625. 头最长肌26. 颈最长肌27. 椎动脉28. 颈夹肌29. 肩胛提肌30. 头半棘肌31. 咽下缩肌32. C5/6椎间隙33. 脊髓34. 颈棘肌与多裂肌35. 黄韧带36. 后椎弓37. 头夹肌38. 斜方肌39. 颈半棘肌- 187 -- 188 -1. 喉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颈前静脉5. 胸骨舌骨肌6. 杓横肌7. 甲状舌骨肌8. 迷走神经9. 胸骨甲状肌10. 颈阔肌11. 环状软骨12. 咽下缩肌13. 甲状腺14. 颈长肌15. 甲状软骨下角16. 头长肌17. 颈总动脉18. 前斜角肌19. 颈内静脉20. 胸锁乳突肌21. 颈外静脉22. C6椎体23. 膈神经24. C4-6脊神经25. 食管26. 椎动脉27. 中斜角肌28. 头最长肌29. 后斜角肌30. 颈最长肌31. 肩胛提肌32. C7脊神经根33. C7横突与后弓34. 头半棘肌35. 脊髓36. 颈夹肌37. 颈棘肌与多裂肌38. C8前后神经根39. 颈半棘肌40. 斜方肌41. 头夹肌42. 脊椎棘突- 189 -- 190 -1. 胸骨舌骨肌2. 环状软骨3. 气管4. 环甲肌5. 胸骨甲状肌6. 颈阔肌7. 甲状腺8. 颈前静脉9. 肩胛舌骨肌10.迷走神经11.食管12.颈总动脉13.胸锁乳突肌14.颈内静脉15.颈长肌16.膈神经17.颈外静脉18.椎动脉19.前斜角肌20.C4-6脊神经21.C6/7椎间隙22.C7神经根23.中斜角肌24.C6/7关节突关节25.后斜角肌26.头最长肌27.脊髓28.颈最长肌29.头半棘肌30.颈夹肌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肩胛提肌33.斜方肌34.颈半棘肌35.脊椎棘突36.上后锯肌37.菱形小肌38.头夹肌39.项韧带- 191 -- 192 -1. 颈前静脉2. 胸骨舌骨肌3. 胸骨甲状肌4. 颈阔肌5. 甲状腺6. 胸锁乳突肌7. 食管8. 气管9. 颈总动脉10. 迷走神经11. 颈内静脉12. 甲状腺下动脉13. 颈长肌14. 膈神经15. 颈外静脉16. 前斜角肌17. C5-7脊神经18. 椎动脉19. C7椎体20. 脊髓21. 中斜角肌22. 第一肋骨23. 后斜角肌24. 颈椎横突25. C8神经根26. 上后锯肌27. 肩胛提肌28. 颈棘肌与多裂肌29. 颈髂肋肌30. 颈半棘肌31. 颈最长肌32. 棘突间韧带33. 颈夹肌34. 斜方肌35. 头半棘肌36. 菱形小肌37. 头夹肌- 193 -- 194 -1. 甲状腺2. 食管3. 颈前静脉4. 甲状腺下静脉5. 气管6. 颈阔肌7. 胸锁乳突肌8. 颈内静脉9. 迷走神经10. 膈神经11. 颈总动脉12. 前斜角肌13. 椎动脉14. C5-7脊神经15. 颈外静脉16. C8神经根17. 颈长肌18. T1横突19. 中斜角肌20. 肋间肌21. T1椎体商后缘22. 脊髓23. 后斜角肌24. 颈髂肋肌25. 第一肋骨26. 肩胛提肌27. C7/T1椎间隙28. 上后锯肌29. 头半棘肌30. 颈夹肌31. 颈棘肌与多裂肌32. 头夹肌33. 颈半棘肌34. 斜方肌35. 菱形小肌36. 棘突间韧带- 195 -- 196 -1. 颈前静脉2. 气管3. 胸锁乳突肌4. 甲状腺5. 颈总动脉6. 胸骨舌骨肌7. 颈阔肌8. 食管9. 颈内静脉10. 颈长肌11. 迷走神经12. 椎动脉13. 膈神经14. T1椎体15. 颈外静脉16. C5-8颈丛17. 前斜角肌18. 中斜角肌19. T1神经根20. 后斜角肌21. 肋间肌22. 第一肋骨23. T1横突24. 肋椎关节25. 黄韧带26. 脊髓27. 肩胛提肌28. 头半棘肌29. 上后锯肌30. 颈髂肋肌31. 颈半棘肌32. 颈棘肌与多裂肌33. 斜方肌34. 颈夹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棘突间韧带38. 菱形小肌- 197 -颈部淋巴结1. 颏下淋巴结2. 颌下淋巴结3. 咽后淋巴结4. 耳前淋巴结5. 颈静脉上组淋巴结6. 颈深淋巴结7. 颈背淋巴结8. 颈前静脉淋巴结9. 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1a二腹肌间颏下淋巴结Level1b颌下淋巴结Level2a颈内静脉前、中、后淋巴结Level2b颈内静脉背侧淋巴结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8 -颈部淋巴结3.咽后淋巴结6.颈深淋巴结7.颈背淋巴结8.颈前静脉淋巴结 10.喉前淋巴结 11.颈静脉下组淋巴结12.颈前淋巴结 13.气管前淋巴结 14.甲状腺淋巴结 15.气管旁淋巴结 16.锁骨上淋巴结17.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4颈静脉下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上缘Level5b颈后三角淋巴结,界至及环状软骨下缘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9 -- 200 -颈部间隙1. 咀嚼间隙(咀嚼肌,下颌体与下颌支,下齿槽神经,上颌动脉,翼丛,舌神经)2. 咽旁间隙(三叉神经,咽动脉)3. 表浅粘膜间隙(粘膜下唾液腺,淋巴组织)4. 咽后间隙5. 腮腺间隙(腮腺,面神经,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6. 动脉间隙(颈动脉,颈静脉,颅神经Ⅸ-Ⅻ)7. 椎前间隙(椎前与椎旁肌肉,膈神经)8. 内侧间隙(甲状腺,气管旁间隙)9. 椎周间隙(椎前部)10. 椎周间隙(椎旁部)颈部筋膜A颈筋膜浅层B咽颅底筋膜C颈深筋膜中层D颈动脉间筋膜E颈动脉鞘F颈深筋膜深层1. 舌骨上肌群2. 舌骨体3. 会厌前间隙4. 下颌下腺5. 舌会厌襞6. 会厌谷7. 舌骨大角8. 会厌9. 颈前静脉10. 腮腺11. 喉咽12. 颈外动脉13. 颈内动脉14. C3椎体15. 颈内静脉16.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17. 咽会厌襞18. 咽下缩肌19. 颈动脉叉20. 颈长肌21. 椎动脉1. 甲状舌骨膜2.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3. 会厌前间隙4. 颈阔肌5. 会厌6. 喉7. 梨状隐窝8. 杓状会厌皱襞9. 颈前静脉10.咽下缩肌11.颈总动脉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椎动脉15.甲状腺上切迹16.会厌软骨茎17.假声带18.甲状软骨薄板19.甲状软骨上角20.C4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喉前庭5. 咽喉周围间隙6. 梨状隐窝7. 杓状软骨结节8. 杓状软骨体9. 甲状软骨上角10.杓横肌11.环状软骨12.颈总动脉13.颈内静脉14.颈长肌15.C4椎体16.椎动脉17.喉结18.声门裂19.声带肌20.真声带21.颈前静脉22.甲状腺23.杓斜肌24.食管25.C5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喉前连合3. 声带肌4. 甲状软骨5. 颈前静脉6. 声门下腔7. 环甲关节8. 环状软骨薄板9. 甲状腺10.咽下缩肌11.颈长肌12.C6椎体13.环甲膜14.咽喉周围间隙15.胸锁乳突肌16.甲状软骨下角17.颈内静脉18.颈总动脉19.食管20.椎动脉1. 腭扁桃体2. 枕骨大孔3. 犁骨4. 前纵韧带5. 鼻咽与颈长肌6. 枢椎齿尖韧带7. 硬腭8. 覆膜9. 切牙管10.后寰枕膜11.口轮匝肌12.寰椎前弓13.软腭14.枕骨下脂肪15.舌与口腔上纵肌16.寰椎横韧带17.舌横肌18.寰椎齿突19.颏舌肌与舌中隔20.项韧带21.下颌骨22.黄韧带23.口咽24.棘间肌25.颏舌骨肌26.杓状横肌与斜肌27.下颌舌骨肌28.C6椎体与椎间盘29.舌骨30.喉31.会厌32.C7棘突33.会厌谷34.咽下缩肌35.甲状软骨36.脊髓37.前庭韧带与喉前庭38.棘突39.声韧带(假声带)40.后纵韧带41.胸骨甲状肌42.前纵韧带43.甲状腺44.食管45.气管46.头臂干。

颈部实用解刨影像

颈部实用解刨影像

Middle pharyngeal constrictor
Mylohyoid Hyoglossus
•A floor of the submandibular triangle is formed by the mylohyoid, hyoglossus and middle pharyngeal constrictor.
局部解剖学(九)
颈部的局部解剖与操作(1)
颈 部 Neck
• 概述 introduction • 浅层结构 superifical structures • 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 • 颏下三角 submental triangle
一、概述 Introduction
颏下三角 Boundaris of submental triangle
颏下三角的内容
Contents of the submental triangle
Include the:
• 几个小的颏下淋巴结 Several small submental lymph nodes.
• 几条小静脉,汇合成颈前静脉 Small veins that unite to form the anterior jugular vein.
• Nerve point of neck
• Cervical 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 面神经的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
三、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Cervical Fasciaand
Fascial Space
1. 颈筋膜 Cervical Fascia
• Covers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neck.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外动脉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主要负责 向头面部供血。在影像上,颈外 动脉表现为相对较细的血管影, 有时可见到血管分支和血管壁钙
化的高密度影。
颈静脉的影像解剖
颈内静脉
是颈部最大的静脉,收集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回流至心脏。 在影像上,颈内静脉表现为相对较粗的血管影,有时可见到 血管壁钙化的高密度影。
颈外静脉
总结词:常用技术
详细描述:颈部影像解剖的常用技术包括X线、CT和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提供 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颈部病变情况。
02
颈部骨骼影像解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颈椎的影像解剖
01
颈椎的影像解剖
颈椎在X光片和CT图像上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包括前凸的曲度、椎体间
淋巴结的分区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颈部淋巴结 可分为多个分区,如颏下区、颌下区 、颈前区、颈侧区和颈后区等。不同 分区的淋巴结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和功 能特点。
甲状腺的影像解剖
甲状腺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在影像上,甲状腺表现为蝴蝶 形或H形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的关节和横突孔等结构。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颈椎是否存在异常,如颈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02
颈椎的X光片解剖
X光片是颈椎影像解剖的基础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颈椎的整体形态、曲
度和椎间隙宽度。通过观察X光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骨
折、脱位或颈椎病等问题。
03
颈椎的CT解剖
CT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颈椎的细节结构,如椎体、关节突和横突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负责向头部和 颈部的其他器官供血。在影像上,颈 外动脉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 影,有时可见到钙化斑块。

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影像解剖
一、颈部X-线解剖
1、钩椎关节
形成:椎体钩+唇缘 毗邻:外侧,椎血管
后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颈神经根 意义:骨质增生
2



横 形成:
突 关
毗邻:
节 意义:




3、颈椎病
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正 位 像
侧 位 像
斜 位 像
开 口 位 像
寰椎底线:两侧寰椎下关节突外侧缘的水平线; 其中垂线即寰椎轴线,应与齿突中轴线重叠。
颈部椎管测量
前后径:侧位 椎管前壁: 椎体后缘连线 椎管后壁: 椎弓板联合皮 质线的最突点
左右径:正位,椎弓根内侧缘间的最小距离
观察脊柱颈段X-ray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1、脊柱的生理弯曲;2、椎体的形态结构 3、椎间隙形态大小;4、椎弓根形态及椎管横径
5、椎间孔; 6、椎弓板及棘突的形态 7、椎体后缘和椎弓板联合皮质线/前后径 8、横突; 9、椎管内有无钙化和占位影
10、椎旁软组织
二、颈部断层解剖
1、结构配布 四个单元格
内脏格: 支持格: 血管神经格:
颈 深 筋 膜 及 形 成 结 构
重要脏器
咽、喉: 气管: 食管: 甲状腺:
2、断层解剖
椎 间 盘 突 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在会厌软骨下端的前下方有时可见甲状软骨前缘的阴影。

在甲状软骨阴影内可见一横置的双凸透镜样的透明裂隙为喉室,其上缘为室带(即假声带),室带上方是喉前庭。

在喉前庭阴影内可见自后下向前上走行连接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的杓会厌皱襞。

喉下腔为声带以下到环状软骨下缘的部分,在颈6椎体下缘水平与气管连接(图4-2-2)。

图4-2-2 颈部侧位第三节颈部断面影像解剖颈部CT多为横断面图像,骨结构呈高密度致密影,软组织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低。

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颈部的血管呈显著高密度影,与其它结构对比清楚。

甲状腺密度亦显著增高。

颈部MRI检查,可行横断、冠状、矢状等多个平面成像。

在MRI 图像上,颈部的大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而呈现无信号的黑色阴影,颈部脂肪呈高信号白色影像,颈椎体内因髓腔含有脂肪也呈高信号影,颈部软组织呈灰色影像。

一、横断面解剖(一)口咽下部层面下颌骨断面呈弓形,构成口的前界,其正后方可见颏舌肌、舌下腺,后内方为颌下间隙及位于其中的下颌下腺。

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间隙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

口咽腔位于层面的中心,其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为咽后间隙。

咽侧壁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颈动脉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及淋巴结等重要结构,神经及淋巴结体积较小,不易显示。

颈总动脉的分叉位置点存在个体及侧别差异。

层面后部为颈椎及颈背部肌肉(图4-3-1)。

图4-3-1 口咽下部层面(CT增强)(二)经舌骨体层面舌骨呈弓形,其与下颌骨之间可见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舌骨后外侧为颌下间隙及下颌下腺。

会厌位于舌骨后方,两者之间为会厌谿或会厌前间隙。

会厌后方可见喉前庭、杓会厌皱襞、喉咽,以及两侧的梨状隐窝。

咽侧壁后外侧为颈动脉鞘、胸锁乳突肌(图4-3-2)。

图4-3-2经舌骨体层面(CT增强)(三)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5颈椎水平。

两侧甲状软骨板上部显示,呈“八”字形,其外侧是舌骨下肌群。

甲状软骨前端后缘与会厌软骨间的部分称会厌前间隙,内充填脂肪组织,中央密度稍高部分是甲状会厌韧带。

气道在此层面呈“毡帽”状,帽顶为会厌软骨,两帽沿为杓会厌皱襞,杓会厌皱襞的厚度与梨状隐窝的扩张程度有关,一般上部厚约2.5mm,下部厚约5mm,两侧可相差1.5mm。

气道前部为喉前庭,其两侧以杓会厌皱襞与梨状隐窝相隔,向后与喉咽相通(图4-3-3)。

图4-3-3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CT增强)(四)经喉中间腔层面此层面经甲状软骨中部。

两侧甲状软骨板前端相连,形成甲状软骨前角,男性约90°,女性约120°。

甲状软骨前角的软骨前突形成喉结。

喉中间腔为喉腔在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之间的部分,其断面形态与声门开闭状态有关,可呈扁圆形甚至裂隙状,是喉腔最狭窄处。

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前庭襞与声襞间的梭形隐窝为喉室,横断面上不易观察。

喉中间腔后外侧可见杓状软骨。

喉咽位于喉后方,呈弧形裂隙影。

胸锁乳突肌深面为颈动脉鞘(图4-3-4)。

此层面稍下方可见声门裂及声带。

声带前端起自甲状软骨前角中段内面,后端止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两侧声带间近似三角形的狭长裂隙称声门裂。

两侧声带前端在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交汇处称为前联合。

图4-3-4经喉中间腔层面(CT增强)图4-3-5经环状软骨层面(CT增强)(五)经环状软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6颈椎水平。

环状软骨居层面前部中央,呈印戒状,由高约2~3cm的后软骨板与高约5~7mm的前弓构成。

环状软骨所围绕的圆形透亮影为喉下腔(声门下腔),下通气管。

环状软骨弓的前方软组织为舌骨下肌群,外后方是甲状腺两侧叶。

环状软骨板后方为咽与食管移行部。

甲状腺的后外侧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位于它们的外侧(图4-3-5)。

(六)甲状腺峡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7颈椎水平。

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在气管前方相连,侧叶前为舌骨下肌群,外侧是胸锁乳突肌,后外侧是颈动脉鞘。

食管位于气管的后方偏左。

椎体前的颈长肌与其外侧的前斜角肌之间的间隙是椎动脉三角。

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重要结构(图4-3-6)。

(七)颈根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1胸椎体。

气管呈圆形,位于前部中央,其前、外侧被甲状腺包绕。

食管在气管后方,两者之间有喉返神经走行。

在胸锁乳突肌内侧有颈内静脉,静脉的内侧是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

在椎体前外侧是胸膜帽(层面的特征),它与周围结构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前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外侧和后面可见肋骨断面(图4-3-7)。

图4-3-6 甲状腺峡部层面(CT增强)图4-3-7 颈根部层面(CT增强)二、矢状面解剖颈部正中矢状位可清晰显示口咽、喉咽内的结构及其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上部前方是舌根等口腔底壁结构,口咽位于其后,下界是会厌上部。

会厌位于舌根后下方,呈叶片状由前下伸向后上方,其与舌根间为会厌谿。

会厌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下缘)为喉咽,下与气管相连。

喉咽内以室带(假声带)和声带分隔,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声带以下称声门下腔,两者之间狭长的间隙称为喉室(图4-3-8)。

图4-3-8 颈部正中矢状层面(上图为CT重组图像,下图为MRIT1WI)三、冠状面解剖在垂直于喉室中部的冠状面像上,会厌软骨在黑色的气腔内,呈“八”字拱形突入口咽,其下是喉咽。

会厌软骨外侧与口咽侧壁间的腔隙即为会厌谿。

与会厌软骨下部相连的条形软组织影是杓会厌皱襞,皱襞外与喉咽壁间的三角形腔隙称梨状隐窝。

隐窝外下壁的斜形高密度影是甲状软骨板。

杓会厌皱襞下部可见向腔内突出的前庭襞(室带的组成部分),其下方的另一个突起,是声襞,两个突起之间的梭形隐窝就是喉室,为喉中间腔向两侧的延伸。

前庭襞、杓会厌皱襞和会厌软骨所围成的腔隙是喉前庭。

在声门下腔与气管壁的外侧分别可见环状软骨、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等结构(图4-3-9)。

图4-3-9 颈部冠状层面(CT重建图像)第四节颈部血管造影解剖颈部血供主要来自于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甲状颈干及肋颈干。

颈部静脉回流通过颈浅静脉和颈深静脉。

一、颈动脉造影解剖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起始部位不同,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顶端,通常左颈总动脉较右颈总动脉为长。

两侧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最常见的变异有两型:一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无名动脉,二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沿食管和咽两侧上行,通常于C4椎体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向后外方行走,后者向前内上行走,颈总动脉分叉高度的变异通常是双侧性的。

通常在分叉之前颈总动脉主干没有分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壁光整,管腔粗细均匀,年轻人颈总动脉较直,老年人较弯曲。

颈外动脉主干发出的供应颈部的最主要分支为甲状腺上动脉,其余分支均供应头面部(图4-4-1)。

图4-4-1主动脉弓造影二、锁骨下动脉造影解剖两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的起始部位不同,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于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由内向外主要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等(图4-4-2)。

(一)椎动脉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 A)自锁骨下动脉后壁发出后于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行走,在椎动脉造影时可见椎动脉管径较颈总动脉纤细,行程相对恒定。

双侧椎动脉一侧较粗大者约占75%,两侧椎动脉管径相当者约占25%。

起源于椎动脉颈段的主要分支有脊髓支和肌支,正常情况下血管造影一般很难发现,在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时有时可见枕动脉和咽升动脉。

(二)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起于锁骨下动脉,其开口常于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相对。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胸廓内动脉造影时可见该动脉纵行向下走行于胸骨外侧缘,行程较直,供应乳房及前胸壁。

(三)甲状颈干甲状颈干(thyrocervical trunk)在前斜角肌内附近起自锁骨下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出甲状腺下动脉、颈升动脉及肩胛上动脉。

选择性甲状颈干造影时,上述三个主要分支清晰可见,甲状腺下动脉向内上行走供应甲状腺下部;颈升动脉向上行走,供应颈部肌肉,更重要的是此支常参与脊髓与脊膜的血液供应;肩胛上动脉向外侧行走,主要供应冈上、下肌和肩胛骨。

(四)肋颈干肋颈干(costocervical trunk)为锁骨下动脉外侧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甲状颈干相似,肋颈干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也形成一很短的主干并立即分出两个分支及颈深动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肋颈干造影时可见颈深动脉向上行走而第一肋间动脉向外下方行走,两血管均参与脊髓颈段的血液供应。

图4-4-2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