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1.50
0.99 1.00
0.95
0.97
0.97
1.00
0.97
FEV1 (L)
0.50
导入期
安慰剂
800μg 布地奈德
0.00
0
2
6
10
时间(周)
洗脱期
14
16
•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纳入14例稳定期慢性气流受限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6)接受安慰剂治疗4周, 随后接受布地奈德400μg吸入治疗8周,评估布地奈德对FEV1的影响。
从新共识看 雾化吸入疗法的合理应用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在慢性气道疾病治疗中, 雾化吸入疗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沙丁胺醇7.5mg和2.5mg均显著改善急性哮 沙 丁 胺 醇 5mg 和 2.5mg 相 比 , 使 患 者 恢 复
喘患者FEV1,但两者疗效之间无差异
PEFR所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7.5mg 2.5mg
P>0.05
6.0
P=0.684
4
4.0
3.32
2.0
FEV1 (%预计值)
恢复PEFR所需时间
推荐药物
• 特布他林 • 沙丁胺醇
中国已上市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药学特性
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在数分钟 内起效,1h达到峰值,疗效持 续 4-6h 沙丁胺醇:数分钟内起效,11.5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 4-6h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
推荐原因
雾化吸入能降低因通气造成旳呼吸道黏膜干燥、损伤等不良反应,还可同步予 以相应对因治疗旳药物,有利于迅速康复、提升脱机率等。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
• 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5-10mg,2次/日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混悬液2-4mg,2次/日
无绝对禁忌证。
雾化吸入原则
必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旳前提下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流程
评估患者选择合适旳 雾化吸入装置
连接电源,检验雾化 器/壁式氧气表状态
检验周围环境
配药,常用生理盐水 稀释至4-6ml
治疗前宣传教育,清
洁口腔,指导正确旳 呼吸方式
连接管路
取坐位或半卧位、或 取侧卧位并抬高床头
指导患者含住口含器
• 异丙托溴铵为常用旳SAMA吸 入制剂
• 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 与其他药物混在同一雾化器中 使用
药物
特布他林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比较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连续作用
(min)
(h) 时间(h)
5~15
1.0
4~6
5~10
1.0~1.5
3~4
15~30 1.0~1.5
4~6
• 颗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
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涉及SABA和SAMA
支气管舒张剂
选择性β2受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剂
• 目前临床雾化吸入主要为 SABA
• 代表药物涉及特布他林和沙 丁胺醇
• 文件报道,特布他林对β2受 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旳 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
胆碱受体拮抗剂
• 目前临床雾化吸入主要为 SAMA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吸入麻醉时麻醉废气浓度
在有废气清除系统开启时,手术室内麻醉废气含量都低于2ppm,处于安全范围
地点
手术室
样本数
78
检测方法
GC-MS-SIM
相关人员
麻醉医生 外科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n=10) 外科医生(n=10) 护士医生(n=10) 辅助人员(n=10) 手术室人员
暴露剂量(PPM)
0.69 ± 2.23
12个作业区
GC-MS
手术室
33
Photoacous tic IR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MS
麻醉医生呼吸区域
0.5 ± 0.2(留置口咽通气道) 1.0± 0.9(喉罩)
0.0159 ± SD (not given)
Anesth Analg 2002;94:12441248
Anesth Analg 2001;92:389-392.
PACU
16个患者
区域
吸入麻醉时废气浓度
地点
手术室
样本数
20个患者
检测方法
Photoacousti c IR
相关人员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护士
暴露剂量(PPM)
面罩诱导阶段: 5.4 (3.7-11.9) 2.9 (2.3-3.6) 维持阶段: 0.6 (0.2-1.6) 0.5 (0.1-1.2) 整个麻醉: 0.9 (0.4-4.6) 0.5 (0.3-2.2) 无废气清除系统: 0.90 (0.56-6.08) 有废气清除系统: 0.24 (0.09-0.81) 开放环路无废气清除系统: 5.0 ± 0.4 开放环路有废气清除系统: 1.7 ± 0.2
氟烷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PPT幻灯片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PPT幻灯片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14
可必特说明书 富露施说明书 博利康尼说明书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3:雾化吸入用药混合雾化原则 多种雾化吸入药物同时使用需具有相容性和稳定性
• 国内仅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有专用雾化吸入制剂
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 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 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 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沙丁胺醇7.5mg和2.5mg均显著改善急性哮 沙 丁 胺 醇 5mg 和 2.5mg 相 比 , 使 患 者 恢 复
喘患者FEV1,但两者疗效之间无差异
PEFR所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7.5mg 2.5mg
P>0.05
6.0
P=0.684
23
ICS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 前中国已上市的雾化吸入ICS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作用机 制及适应证、禁忌证等相似,但也存在药效学、药动学等差异
药物名称
首关效应 发生率%
丙酸倍氯米松/ 17-单丙酸倍氯米松
60-70/NA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受体亲和力 起效时间
2016年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 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
共识》
2012年 《成人慢性气道 疾病雾化吸入治
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以下均称“新共识” 2019年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地点
手术室 手术室
12个作业区 手术室 PACU
样本数
78
22 15 30 11 61
33
16个患者
检测方法 相关人员
GC-MS-SIM 麻醉医生 外科医生 护士
暴露剂量(PPM)
0.69 ± 2.23
GC
GC-MS Photoacous tic IR
麻醉医生(n=10) 外科医生(n=10) 护士医生(n=10) 辅助人员(n=10) 手术室人员
相关人员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护士
Photoacousti c IR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和护士 麻醉医生和护士
暴露剂量(PPM)
面罩诱导阶段: 5.4 (3.7-11.9) 2.9 (2.3-3.6) 维持阶段: 0.6 (0.2-1.6) 0.5 (0.1-1.2) 整个麻醉: 0.9 (0.4-4.6) 0.5 (0.3-2.2)
•钙石灰
4.6%
2.6
%
2、定期更换,更换后要再次检查麻醉机气密性
➢ CO2吸收剂完全变色或者吸入气体中CO2分压超过4-6mmHg,必须更换
3、CO2吸收剂能将吸入麻醉药降解 ➢ CO:在相同的MAC浓度下CO产生量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氟醚>安氟醚>异氟醚>氟烷>七氟醚 ➢ 复合物A:七氟烷经钠石灰讲解产生,长时间低流量、干燥的钠石灰、高浓度七氟醚更容易产生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5;39:586-591
若无废气清除系统,手术室内废气含量比有废气清除系统高3倍
吸入麻醉的பைடு நூலகம்全性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内发挥治疗作用。
使用要点
DPI需要较高的吸气流速,部分患者可能使用不佳,建议患者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正 确使用。
软雾吸入剂
装置特点
软雾吸入剂(SMI)是一种新型吸入装置,其原理是通过独特的微孔技术,使药液在瞬间产生大量直 径为3μm左右的微细颗粒,这些颗粒缓慢而持久地由装置中喷出,形成柔和的雾状,便于患者吸入。
患者管理方式创新
个体化管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吸入装置使 用技能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管理计划,提高管理
效果。
定期随访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病 情控制情况、吸入装置使用情 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及时调 整管理方案。
互动式教育模式
采用互动式教育模式,鼓励患 者提问、分享经验,增强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信心。
器官。
共识四
关注吸入装置使用过程 中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 施,确保患者安全使用

02 慢性气道疾病概述
慢性气道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气道疾病是指持续存在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支气管哮喘等。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和病因学特点,慢性气道疾病可分为阻塞性肺疾病和 限制性肺疾病两大类。其中,阻塞性肺疾病以COPD和支气管哮喘为代表,而 限制性肺疾病则包括间质性肺疾病等。
针对不同类型吸入装置,提供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操作。
强调医护人员在吸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共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为医护人员提供统一 的吸入装置使用规范 ,减少操作差异和误 用风险。
促进医患沟通,增强 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 任度和满意度。
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 吸入装置使用方法,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 版)》详细介绍了雾化吸入疗法的给药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用药指征、应用流程、药学监护,以及常用小容量雾化装置的选择、新上市的雾化吸入药物、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疗法推荐给药方案等,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规范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专业参考。

关于慢性气道疾病以及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常见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给药方案,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慢性气道疾病的雾化吸入给药方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大剂量雾化吸入激素可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减少全身激素的不良反应。

①成人:布地奈德每次0.5~1 mg,每日2 次;中重度患者每次1~2 mg,每日3 次。

②儿童:轻中度,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次1 mg)作为起始治疗,bid,必要时4~6 h 重复给药1 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 d。

中重度:在第1~2 小时起始治疗中,联用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每次1 mg,每30 min 雾化吸入1 次,连用3 次)能显著降低住院治疗率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并有效改善肺功能,在非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但病情严重时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反复使用吸入性SABA 是治疗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SABA 和短效胆碱M 受体拮抗剂(SAMA)雾化溶液,每4~6 h 1 次。

中重度急性发作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首选吸入SABA 治疗。

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 min)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h 1 次)。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二. 吸入麻醉操作(诱导)
一. 浓度递增法
✓麻醉机为手动模式,APL阀于开放位 ✓调节吸入氧浓度,氧流量6-8L/min ✓给患者面罩给吸氧, 嘱其平静呼吸 ✓打开蒸发器,起始刻度为0.5%,患者每呼吸3次后增加吸
入浓度0.5%直至达到需要的镇静或麻醉深度
✓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辅助呼吸
废气清除系统
麻醉气体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氟类吸入麻醉药
氧化亚氮 氟类吸入麻醉药和氧化亚氮的联合使用
氟类吸入麻醉药
氧化亚氮
牙科诊所(单独使用氧化亚氮)
引自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y Administration,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1977)
背景
吸入麻醉与当代麻醉学发展密切相关
– 老年麻醉和小儿麻醉管理 – 肥胖病人的麻醉管理
重点领域
– 术中知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麻醉药对神经发育功能的影响
关键课题
– 麻醉药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现实挑战
– 通气困难
规范–吸术入后舒麻适醉化转技归术(恶,心掌呕握吐、吸躁入动…麻…)醉技能
目录
一. 吸入麻醉的准备
① 药物:氧气、N2O,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② 仪器:麻醉机、监护仪
二.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
① 诱导 ② 维持 ③ 苏醒
三. 吸入麻醉监测
一. 吸入麻醉的准备
药物
– 气体:氧化亚氮
–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 氟烷 • 安氟醚(恩氟烷) • 异氟醚(异氟烷) • 七氟醚(七氟烷) • 地氟醚(地氟烷)
• 联合静脉麻醉药物或神经阻滞麻醉——呼气长,患者会导致呛咳、挣扎、喉痉挛和气道梗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 SV变化小 • 心率变化小 • 心指数变化小 • 不产生冠脉窃血 • 有心肌保护作用 • 心肌收缩力抑制轻 • 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
30
吸入麻醉对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肌 钙 蛋 白 I( n g/ m l)
全凭静脉丙泊酚维持麻醉
肌 钙 蛋 白 I( n g/ m l)
CPB后七氟烷维持麻醉
肌 钙 蛋 白 I( n g/ m l)
21
吸入麻醉不良反应
1.吸入麻醉后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
未全醒
低浓度致敏
自限性(10~20min)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
羟考酮 舒芬 (我的选择:芬太尼或舒芬+咪达唑仑——氟马西尼)
吸入麻醉不良反应
2. 吸入麻醉相关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
术后早期(2h)易发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MS
麻醉医生呼吸区域
PACU
16个患者
区域
防止麻醉气体污染
• 麻醉废气排放装置 • 选用合适型号的面罩 • 减少不必要的回路冲洗 • 选择适合型号的带套囊导管 • 麻醉结束及时关闭流量控制阀
吸入麻醉的安全性
ASA声明
层流手术室中麻醉废气排除系统麻醉废气对职业人员健康无影响
七氟烷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七氟烷(MAC
2.0)
• 水果味 无刺激 ---- 舒适平稳诱导 • 血/气 0.65 ---- 诱导 苏醒 快 • 无肝脏损害 ---- 安全 有效 • 循环抑制轻 ---- 心率稳定 • 心肌保护 ---- 冠心病人首选 • 化合物A ---- 知道 重视
29
七氟烷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0.6 MAC 2% Lid 4~8ml/h

《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的一份指导医生在急诊情况下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专业意见。

该共识旨在为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南,以便在急诊情况下有效地应用雾化吸入疗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以下是该共识的要点。

1.雾化吸入疗法的适应症:对于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COPD 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雾化吸入疗法。

2.雾化吸入疗法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3.雾化吸入疗法的剂量和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

在急性病情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剂量和频率。

4.雾化吸入疗法的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设备,包括雾化器和雾化液器。

应注意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雾化吸入疗法的操作技巧: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确保药物能够充分雾化并进入患者的呼吸道。

应注意病人配合的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6.雾化吸入疗法的监测和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可以通过测量呼气峰流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7.雾化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医生应当充分了解雾化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和管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8.雾化吸入疗法的禁忌症和相互作用:医生应注意雾化吸入疗法的禁忌症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或慎重使用。

9.雾化吸入疗法的病例举例:共识中给出了一些雾化吸入疗法在不同急诊情况下的应用病例,供医生参考和借鉴。

这些要点体现了《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对医生在急诊情况下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共识中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ICC培训课程 1 吸入麻醉优势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吸入麻醉优势
➢ 起效迅速,快进快出 ➢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可控性强 ➢ 无术中知晓 ➢ 使用方便,灵活 ➢ 心脏保护作用 ➢ 安全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起效迅速,快进快出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七氟烷起效和消除速度快
研究观察了7例健康男性吸入氧化亚氮、七氟烷、异氟烷、氟烷后,30分钟内麻 醉剂肺泡浓度/吸入浓度(FA/FI)、肺泡浓度/停止吸入时的肺泡浓度(FA/FAO) 的变化,结果显示七氟烷起效和消除速度都较快。
➢ 呼气端 ➢ 吸气端 监测呼气末CO2浓度 长时间低流量麻醉和紧闭回路吸入麻醉者,建议设立有毒气体监测(CO)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维持麻醉深度
吸入麻醉药选择: ➢ 手术类型 ➢ 患者实际情况
维持麻醉深度: ➢ BIS:40-60之间 ➢ Narcotrend指数:D1-E2 ➢ 单纯吸入维持时,呼气末吸入气体浓度一般维持在1.3MAC以上 ➢ 以吸入麻醉药复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来满足手术条件时, 一般采用中流量麻醉(2L/min),吸入浓度设定为1.0-1.5MAC ➢ 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0.6 MAC,以避免发生术中知晓
体动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 药物
未用肌松药患者极不可能出现知晓: 甚至在那些极其不肯丧失意识,并且极 容易制动的患者,他(她)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仍能靠挣扎来显示其仍觉醒!
% 患者
100
入睡
制动
50
0 MAC MAC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苏醒
% 药物
制动却仍有意识的患者不存在 !
% 患者
ACC/AHA推荐:在非心脏手术中,具有心肌梗死风险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的患者在全身麻醉维持阶段使用吸入麻醉剂可获益(证据级别:B)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对于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吸入麻醉 可能会加重病情,应谨慎使用。
吸入麻醉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使用吸入麻醉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的安 全。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吸入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 、血压等。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吸入麻醉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
02
吸入麻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麻醉 方式,适用于多种手术和诊断操 作。
吸入麻醉的原理
吸入麻醉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 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神 经冲动的传递,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皮质、 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等区域 ,使大脑功能受到抑制。
吸入麻醉的分类
根据使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吸入麻醉可分为单一药物吸入麻醉和复合药物吸入麻醉 。
对于循环系统并发症,应迅速补充血 容量,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心律失常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其他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使用特效药物 、进行紧急手术等。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形成与意义
形成过程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是由 多位麻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经过 多次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的权威指 导文件。
睡。
麻醉维持
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深度,保 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麻醉苏醒
手术结束后,逐渐降低麻醉深度 ,确保患者安全苏醒。
吸入麻醉的监测与评估
01
02
03
04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 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麻醉深度监测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麻醉深度。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优质PPT]可修改全文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优质PPT]可修改全文
目录
01
02
03
04
05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新共识推荐雾化吸入装置仍为3种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10mL
历经6个月,召开4次会议,新版共识撰写层层把关,旨在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2018年6月
2018年11月
2018年7月
2018年12月
正式启动“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撰写项目 确定编写专家组成员,并对共识大纲进行专业细致的研讨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ICS
ICS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膜
抗炎基因
细胞核
炎症刺激
炎症基因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炎症酶
ICS进入细胞后与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GR脱离热休克蛋白(HSP)后进入细胞核与糖皮质激素反应原件(GRE)相互作用,激活GRE编码SLPI,MKP-1和GILZ等抗炎蛋白,发挥抗炎作用
优点: 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广泛 缺点: 噪音 需有压缩气源或电源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使用较难掌握,需医务人员进行指导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时,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疗效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共47页

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共47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吸入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吸入麻醉操作:40-60之间 Narcotrend指数:D1-E2
避免术中知晓
单纯吸入维持——1.3MAC以上 吸入麻醉药复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中流量麻醉(2L/min),吸入
浓度设定为1.0-1.5MAC
联合静脉麻醉药物或神经阻滞麻醉——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0.6 MAC
患者(通常大于6岁)在呼出肺内残余气体后,做一次
肺活量吸入8%的七氟醚(氧流量6L/min),并且屏气, 患者在20-40秒内意识消失 随后降低七氟醚浓度至3.5%-4.5%,辅助呼吸,在使用 阿片类药和肌松药后可行气管插管术
诱导速度最快,也很平稳。需要患者的合作
3. 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d.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 小儿吸入诱导多采用肺活量法和潮气量法,不能配合的小儿使用后者
术中知晓,不可忽视的麻醉并发症
术中知晓危险因素分析
病史和麻醉史
十大令人震惊的医疗过失 10 shocking medical mistakes: 1. Treating the wrong patient 2. Surgical souvenirs 3. Lost patients 4. Fake doctors 5. The ER waiting game 6. Air bubbles in blood 7. Operating on the wrong body part 8. Infection infestation 9. Lookalike tubes 10. Waking up during surgery /2012/11/05/h ealth/medical-mistakes-nov/index.html 有知晓发生史 大量服用或滥用药物 大剂量阿片用药史 认定或已知有困难气道 ASA4-5级 血流动力学储备受限
手术类型
心脏手术 剖宫产术 急诊手术 麻醉管理 全凭静脉麻醉(TIVA)
麻醉维持期使用肌松药 肌松期间减少麻醉药剂量
吸入麻醉多少才能避免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高危人群,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0.7 MAC,是避免发生术中知晓的安全界限
吸入麻醉可减少术中知晓发生
1.2% 术 中 知 晓 发 生 率 1.0% 0.8% 0.6% 0.4% 0.2% 0.0%
From: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 Health of Operating Room Personnel,Task Force on Trace Anesthetic Gases
二、吸入麻醉的实施:诱导
1. 吸入麻醉药的摄取与分布
N2O
血/气分配系数 脑/血分配系数 时间 0.46 1.1 Fast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使用前储存在蒸发器内,注意液面
的最低和最高限度(精确度),蒸发罐专罐专用。
2. CO2吸收剂
1、建议使用钠石灰作为常用CO2吸收剂 •钙石灰
4.6%
2、定期更换,更换后要再次检查麻醉机气密性
CO2吸收剂完全变色或者吸入气体中CO2分压超过4-6mmHg,必须更换
2.6 %
3、CO2吸收剂能将吸入麻醉药降解
1.0% 0.8%
0.2% 0.0%
2009年中国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观察研究
评估了11101例患者在全麻期间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全凭静脉(TIVA)术中知晓发生率显著高于吸入麻醉
参考文献 Anaesthesia 1997;52:215-219.
手术室(地氟烷)
10个患者 10个患者
Photoacousti c IR
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和护士 麻醉医生和护士
Br J Anaesth 1997;78:378-380.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5;39:586-591
CO:在相同的MAC浓度下CO产生量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氟醚>安氟醚>异氟醚>氟烷>七氟醚
复合物A:七氟烷经钠石灰讲解产生,长时间低流量、干燥的钠石灰、高浓度七氟醚更容易产生
复合物A的产生与温度与氧流量相关
避免产生更多复合物A和CO的措施
使用钙石灰
手术结束后,关闭麻醉机,切断新鲜气流以防止吸收剂干燥(“星期一麻醉机”) 更换CO2吸收剂后可加入少量清水 避免CO2吸收剂温度过高 七氟醚麻醉期间新鲜气体流量≥2L/min
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辅助呼吸
此法适合于氟烷,较少用于七氟醚的诱导
诱导时间长,患者会导致呛咳、挣扎、喉痉挛和气道梗阻等
3. 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b. 潮气量法(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
七氟醚蒸发器起始刻度为8%
患者平静呼吸,也可深呼吸,意识消失后改为辅助呼吸
目前吸入麻醉在中国应用相对还比较滞后!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一.吸入麻醉药物和仪器的准备 二. 吸入麻醉的实施 三. 吸入麻醉监测 四.吸入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规范吸入麻醉技术,掌握吸入麻醉技能
一、吸入麻醉药物和仪器的准备
1. 麻醉药物
气体: 氧化亚氮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氟烷 安氟醚(恩氟烷) 异氟醚(异氟烷) 七氟醚(七氟烷) 地氟醚(地氟烷) 氧化亚氮使用时,吸入氧气浓度不能低于30%
联合阿片类药物可以加快诱导速度,但易发生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应及时进行辅助呼吸和
调整吸入浓度以保证循环功能稳定 对于心脏储备功能差、严重的低血容量、心肌抑制、右向左分流、心输出量固定的患者,吸 入诱导期间需严密监测 禁用吸入诱导技术: 颅内高压 “饱胃”存在胃食管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的高危患者 肌病,恶性高热或恶性高热高危患者
甲氧氟烷 氟烷 氟乙烯醚
安氟烷
乙烯基乙醚 甲丙醚 三氯乙烯
乙醚
氯仿 氧化亚氮
氯乙烷 乙烯
环丙烷 二乙烯
吸入麻醉临床应用优势
麻醉深度易于调控 安全性高 器官保护 诱导平稳迅速 苏醒迅速平稳 苏醒时间可预测 麻醉作用全面
吸入麻醉在发达国家仍是主流麻醉药物
吸入麻醉 93% 吸入麻醉 89.5% 吸入麻醉 87%
参考文献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05;78:369378 Eur J Anaesthesiol 2004;21:638-645. Am J Ind Med 2003;44:474-480.
手术室
22 15 30 11 61
GC
0.65 0.07 0.17 0.04 0.28(整体) 0.41(开放式) 0.18(半闭式回路)
吸入麻醉时麻醉废气浓度
在有废气清除系统开启时,手术室内麻醉废气含量都低于2ppm,处于安全范围
地点
手术室
样本数
78
检测方法
GC-MS-SIM
相关人员
麻醉医生 外科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n=10) 外科医生(n=10) 护士医生(n=10) 辅助人员(n=10) 手术室人员
暴露剂量(PPM)
0.69 ± 2.23
12个作业区
GC-MS
手术室
33
Photoacous tic IR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MS
麻醉医生呼吸区域
0.5 ± 0.2(留置口咽通气道) 1.0± 0.9(喉罩)
0.0159 ± SD (not given)
Anesth Analg 2002;94:12441248
麻醉的艺术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吸入麻醉开启了现代麻醉学
1842年3月30日,美国 Georgia州的医生 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 除颈部肿块的患者实施 了第一例乙醚全麻
George Bush 在1991年签署总统令,
将这一天定为美国国家医生节
吸入麻醉药发展史
七氟醚 地氟醚 异氟烷
当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时可调节吸入浓度,避免体内吸入麻醉药物浓度过高
导致的循环抑制 麻醉诱导开始前做回路预充,加快吸入诱导的速度
诱导速度快,过程平稳,是吸入诱导最常用的方法
3. 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c. 肺活量法(高浓度快诱导法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
预先作呼吸回路的填充
可在小儿吸入诱导意识消失后再开放静脉
七氟醚很适合用于小儿吸入诱导 预先呼吸回路填充麻醉气体能够加快诱导速度
小儿诱导期间较成人更容易缺氧,也常出现躁动、喉痉挛和喉水肿等并发症
4. 吸入麻醉诱导注意事项
吸入诱导前呼吸回路预充麻醉药可以缩短诱导时间 地氟醚和异氟醚的气道刺激性高,不适合用于小儿的吸入诱导 地氟醚和异氟醚在浅麻醉时可能诱发咳嗽、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尤其是吸烟和哮喘患者
Anesth Analg 2001;92:389-392.
PACU
16个患者
区域
吸入麻醉时废气浓度
地点
手术室
样本数
20个患者
检测方法
Photoacousti c IR
相关人员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护士 麻醉医生 护士
暴露剂量(PPM)
面罩诱导阶段: 5.4 (3.7-11.9) 2.9 (2.3-3.6) 维持阶段: 0.6 (0.2-1.6) 0.5 (0.1-1.2) 整个麻醉: 0.9 (0.4-4.6) 0.5 (0.3-2.2) 无废气清除系统: 0.90 (0.56-6.08) 有废气清除系统: 0.24 (0.09-0.81) 开放环路无废气清除系统: 5.0 ± 0.4 开放环路有废气清除系统: 1.7 ± 0.2
④ 增加分钟通气量
⑤ 复合使用氧化亚氮(30-50%) ⑥ 联合使用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或辅助药物(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等)
⑦ 心输出量降低
3. 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