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推荐文档)
推荐-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36页 精品
三、音响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 与音响效果两种。
(一)实况音响
实况 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 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对实况音响而言, 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
在节目中,它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 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
营造、渲染气氛
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图像
一、文字 画面文字 屏幕文字 图像中文字
二、示意图与图表
(一)示意图 示意图是事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
式,由于它删除了一切无关的细节,使其 意义得以凸显。
(二)图表 图表是以坐标系统形成的结构,用以显示
(一)节目音乐 节目音乐在节目中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 度,烘托气氛
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 太奇效果
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填充时间空档
(二)实况音乐
实况音乐与实况语言一样,也有是否有 “现场”之分。
对新闻性节目而言,为了展示某人的演奏 技艺或是某乐器的声音效果,重复采录便 无损其真实性;仪式性音乐、事件现场的 音乐等现场意义很强的实况音乐,则与现 场真实性的表现密切相关,不可采取事后 配音的方式。
(一)新闻播音语言
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 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工作的 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1
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 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
2
播报演播室口播新闻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形态。 播报报道词口播新闻也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常见形
广概
第一章绪论1. 1.广播电视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基本功能,发送传输方式广播电视系统由节目制作与播出,发送与传输,接收与重现三部分组成。
基本功能分别是;利用必要的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顺序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将节目信号进行技术处理经某种传输方式传送到接收端。
3.接受广播电视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传播方式有: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有线网络传输,卫星传输。
2.新媒体: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特点:1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2交互性3跨时空第二章声音1,声波的传播特性:1,声源的方向性2声波的反射和折射3声波的衍射和散射。
2,人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的主要部分)3,(1)声压: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
单位是帕(Pa =1N/m2)基准声压=2×10-5 Pa 。
(2)声强:声波能流密度,穿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的声功率,用符号I 表示,单位是W/ m2。
基准声强(参考声强)=10-12 W/ m2。
(3)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声源辐射功率。
单位是瓦(W)。
4.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大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可用声压级表示。
与声波的幅度密切相关。
2、音调(声音频率的高低):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
与声波的基波频率密切相关。
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20k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与声波的频谱(波形)密切相关。
5.声音的方向感:是判定声源方位能力。
1人双耳听到声音的强度差、时间差和音色差综合判定声源方位。
2水平方向判断能力高于垂直方向判断能力。
听觉的灵敏度: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
6.分贝定义:某点功率P1与选定基准功率P0之比的对数关系工程应用上的特点:(1)符合听觉特性(2)便于计算7.传声器1功能:将声音振动转变为相应的电流变化的换能器件。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标准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准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准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
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
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
速,但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政府规制的传统角色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1.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2. 抗灾害能力强 3.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4. 由于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5. 稍纵即逝造成大量的信息浪费,其新闻信息的使用价
值没有被充分开发。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 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与广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2. 电视新闻传播特有的特点: 3.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4.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
广播电视的特点
1. 2. 行业。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与传
统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
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5.
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6.
7. 8.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代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3.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4.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5.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6.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社会影响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电视与社会民主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来组织运作,需要庞大数目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2)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3)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也因此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实效性;(4)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如下:(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1)传播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4)弱点:线性传播,接收选择性差;稍纵即逝,信息大量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特有区别)(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2)受众参与强,形象生动(3)选择性差,稍纵即逝。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链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3、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4、重要的娱乐功能;5、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有强大的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功能的研究使用与满足、会客厅里的民主、涵化效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电视进行社会引导的机制和过程。
三、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英国广播电视建立在“为公众服务”这一纲领的基础上,在启发民主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公平、公正、多元化贯穿始终,即:所有人都应该也能够得到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服务;广播电视的内容服务应当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因商业竞争而罔顾社会责任;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群体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优质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本章的考核要求:一、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1.识记--传输网络的概念;传输网络的构成2.领会--传输网络的功能与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二、广播电视的符号系统1.识记—符号系统的概念;广播的符号系统;电视的符号系统2.领会—符号系统与传输系统相结合,赋予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以怎样的基本属性三、广播电视传播特点1.识记—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的主要表现;以及有何缺陷2.领会—广播电视传播特点是其传播优势与劣势的对立统一四、广播电视语言1.识记—广播电视的广义语言概念;狭义语言概念;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诉诸口说耳听的语言;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口头语言;精练化的口头语言)2.领会—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与制式一、传输网络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包括了发射网、传送网,和接收装置三个部分。
2.发射网—主要设施是发射台;传送网包含微波中继传播、电缆传送、光缆传送、卫星传送;广播的接受装置是收音机,电视的接收装置是电视机。
二、制式1.广播的制式调制—将声频电流载运到高频交变电流上的过程;广播的调制方式可以根据高频交变电流的幅度,频率和相角三个变量中某一个随声频电流变化而分成三种:调幅、调频和调相。
需要指出广播只使用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
2.电视的制式首先要明白电视制式是彩色电视的制式。
根据发、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编码,解码方式,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宽带以及图像载频与伴音载频间距等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系统。
目前世界存在三大彩色电视制式:(1)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称为正交叉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前联邦德国布鲁赫196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
主要应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地区;(3)SECAM,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1956年提出,1967年采用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机,主要应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阿拉伯等国。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
学习要求:
1. 了解、分析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3. 理解电视的优点与缺点 4. 分析和理解电视产生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极快的导电速度和电波传播速度。 一是广播电视同步传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形象性) 传播对象的群众性(大众化) 视听接收的随意性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的看法造 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电视广告却在制造虚假的销售偶像。电视广告所推销 的产品形象与产品实质经常不符,肆意夸张,广告变 为了骗术。
电视是魔鬼,还是导师?
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智能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诱发个人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污染了社会空气 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妨碍了人们的身 心健康
》
义
电视的魅力——人们为什么爱看电视?
自身功能——媒介依赖 廉价消费 松弛享用 心理的需要
电视的魔力 ——人们为什么易受电视的影响
被动的接受状态 ——心理暗示
电视画面传播的影响 ——电视“真实性”的 迷惑
电视的权威地位
(1)电视组织的强大的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电视组织的无限扩张 欲望制造出一张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高密度电 视网络,电视无所不知;
信息服务 随社会发展,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
日益突出,并不断产生新变化。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
“火星人入侵地球” “客厅里的民主” “电视的一代”
命治重 “
——
。革大媒 ”命 的 介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及时地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与其他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 报道突发事件时具有显著的优 势,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和引
导公众。
实时性也使得广播电视能够捕 捉到事件现场的细节和情感氛 围,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和生
动的体验。
传播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能够覆盖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
通过广播电视,信息能够迅速 地传播到各个角落,使得人们 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事件和 动态。
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收视率下降
02
随着观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和数字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的收视
率逐渐下降,对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技术更新换代
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系统以保持竞
争力,但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广播电视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将与互联网、移 动设备等其他媒体进行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的媒体 平台。
1930年代
电视开始发展起来,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 要渠道。
1940年代至 1950…
电视逐渐普及,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960年代至今
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 成为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的基本构成要素
声音和图像的采集
通过摄像机和话筒等设备采集声音和图像 信号。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 播特点》
2023-10-30
目录
• 广播电视概述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 •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的定义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
与报纸、杂志、书籍以静态文字、图像作为传播介质的手段不同,广播电视是以更具视听享受的声音、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媒介的。
这种传播手段的应用使广电传媒具有了自己的传播特点:首先,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事实现场的同步。
其次,广电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也更为广泛。
目前,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广电大国。
据统计,我国广播电视现在的覆盖率已达94.48%、95.81%。
以13亿作为人口基数来折算的话,中国现在约有12.28 亿和12.46 亿人口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我国广电传媒的受众层次分布也十分丰富和广阔,从儿童到老人,从文盲到高知,基本上都能无障碍地接收到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大容量的信息、高自由的选择度让广播电视成为现代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除了技术手段上的这些特点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呈现出自己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体制化特征。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毫无疑问地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构成中的一份子。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电视论纲》中,对我国的电视事业性质做了如下的界定:“中国电视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关,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性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根本属性之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电视事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广播也同样如此——笔者注)”1。
这一界定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属性和新闻组织原则。
从宏观建设的角度上来讲,以明确的目的和自觉的意图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贯彻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广电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传媒特点体现。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放在广电传播的首位,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中国广电媒体宣传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通过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群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主要包含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首先,广播电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台通常设立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天线和广播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广播接收设备上。
广播电台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波长进行分区,以覆盖不同的地区和群体。
通过广播电台,人们可以收听到各种形式的音频信息,如新闻、音乐、电台剧等。
其次,电视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台通过电视频率和电视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电视接收设备上。
电视台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通过电视台,人们可以观看到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体育赛事等。
除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还包括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来接收、制作、编辑和传输信息。
这些设备和技术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调音台、编辑软件和传输设备等。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以集中传播为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同时传送信息给大量的观众,实现信息的集中发布和传播。
其次,广播电视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广播电视进行互动和反馈。
这种双向传播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沟通效果。
再次,广播电视具有广泛覆盖的特点。
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最后,广播电视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实时传送信息,观众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新闻和娱乐内容。
同时,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多种形式的信息,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媒介由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组成。
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集中、双向传播、广泛覆盖、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音视频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第四章简答:1、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广播电视电子媒介,以光速进行传播,是当今传播最快的媒介,但是,电声画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2)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广播电视以多通道形式传播,具有“包举宇内”的广泛性。
但受众对其传播的节目不感兴趣时,大多数人都转向了其他活动,因此造成了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随意性。
(3)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无所不包,但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节目播出。
(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广播电视以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利用声音与画面的现场性,增强信息的传真效果。
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新闻的功能。
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快速性、形象生动性,因而,它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舆论监督的功能。
很多没有及时解决的大众生活问题,经过广播、电视台的曝光,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舆论监督作用。
(3)传授知识的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传递快的特点,恰好可以用于知识的传播和积累。
(4)提供服务的功能。
广播电视不仅能够刊登商业广告促进商品的流通,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愉悦。
(5)愉悦身心的功能。
广播电视通过各类文艺节目充分满足了各年龄层广大受众的文娱体育欣赏的要求。
3、广播电视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接收渠道?答(1)各种符号插上“电翅膀”,使“大众传播”能够真正同时面向大众,使各地的大众能够真正获得同一信息(2)信息可以脱离所指事物,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同的速度广泛传播(3)各种符号因素,经过处理合成后,可以更加真实、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4)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收信息4、电视有哪些负面功能(1)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导致社会麻醉(3)混沌了社会风气(4)导致文化沉沦(5)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5、电视传播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电视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电视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与变迁,传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电视传播中受众反馈的方式: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 2、在直播现场和现场直播节目中直接反馈; 3、通过专门机构调查,收集受众反馈意见。
电视传播过程中反馈的特点: 1、反馈的被动性 2、反馈的延迟性 3、反馈的差异性 4、反馈的典型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视听率调查服务公司(rating services):
为广告主和广播、电视公司测定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受众的 公司。他们从市场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发表其调查结果 ,企业向这些机构机构调查报告,作为自己策划、购买或销售媒 介广告的基础。 如: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美)
n受众特征:
一、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稳定中的流动性 电视传播的覆盖率 电视观众的结构层次
二、收看的随意性、自主性与隐匿性 家庭收视环境的影响 电视节目(频道)的选择范围 电视技术提供的便利(遥控器)
三、理解的差异性 影响观众理解信息的因素:人的个性心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心理:
央视索福瑞(GSM)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特定的时间段内、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 的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的一种相对的统 计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收视率高低是电视台能否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 因素之一。
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收看节目的户数(人数)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严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圣才出品】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1.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普及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也通过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娱乐,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塑了当今世界的社会运行方式”。
2.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⑥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局限性。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只有扬长补短,才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3.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优势:a.传播突破时空限制;b.抗灾害能力强;c.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②弱点:a.由于广播的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b.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又使听众难有深层理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广播电视新闻难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播电视的稍纵即逝同时也造成着大量的信息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韩瑶瑶新闻学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
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
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
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
《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
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
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 广播电视的特点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 性和感染力 -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 的视听感受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 素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 能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 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 着一些的弱点
•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 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 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 -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也会对产生信息模糊
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 真相还是“偏见”
• 古德温、惠内尔编著: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 • • • 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 “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五、画面叙述的句型: • 1、前进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远到近,沿着远 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向前进 • 2、后退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近到远,沿着特 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向后退 • 鹰狼传奇.flv • 3、复合句子(环形句子):既有前进式又有后 退式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新闻联播片头.flv 周总理你在哪里.flv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二、听感音乐
• • • • • • • 节目音乐的类型 1)标志性音乐 2)描述音乐 3)导向音乐 4)间隔音乐 5)特技性音乐 节目音乐的功能:P79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三、音响艺术
• 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 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机器工具的声响、动物 的声音、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等。 • 包括真实的音响与模仿的音响两种 • 音响效果在广播中的作用 • 1)加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 • 2)表现时间和空间 • 3)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 一、广播电视会嫁给“网络”吗 • 1、“网络一统天下”观点 • 2、“五分天下”观点
• 网络媒体的优势 • 平面媒体的优势 •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 • 时间、环境、视频。 • 3、网络与电视未来发展的比较P99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网络的融合
• 二、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基因”组合结果—— 数字电视 • 1、都是网络惹的祸 • 2、什么中P2P传播 • 3、从央视八套引进美剧《疯狂主妇》说起
• 2.声音的心理性 • 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人听来,由于心理 因素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 就是声音的心理性。 • 3.声音的表情性 •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不同组合作用 于人们的心理,使声音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广播电视的特点:一、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二、生动传真,感染力强三、传播画面广,渗透力强四、线性传播,难以捕捉。
广播电视的弱点:1、选择性差2、保留性差3、反映存在一定的表面性。
广播电视具有和社会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思想宣传,引导舆论三、传播知识,开阔眼界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提供服务,方便受众。
广播电视的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音乐存在的三种形式: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音响是指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或转借来的声音。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声波运动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电视影像(画面)是指电视摄像机在特定时空中所摄取的连续画面。
电视屏幕上的文字语言有两种: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屏幕文字语言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标题式或提要式2、插入式或行进式3、整屏文字阅读式电视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
广播电视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和规范包括:1、语音的规范2、词汇的规范3、语法的规范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新闻节目的目标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引导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社会功能。
新闻节目的4种节目构成:1、综合性新闻节目2、专题性新闻节目3、整点新闻节目4、特别新闻节目。
新闻性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取向、以提供尝试报道为主、按一定周期播出的节目类型。
新闻性专题节目分类:公众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
新闻性杂志节目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借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节目类型。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四、影像
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 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电视影像媒介特性 的本质即是对象具体可感性的再现。
(一)电视影像的基本特性: 再现性的本质特征 时空一体的动态存在方式 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限定性显示空间 感性的符号形式 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二)影像信息编码的基本方式 电视新闻性现场直播 纪录编码 组合编码 影像配合编码
三、音响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 与音响效果两种。
(一)实况音响 实况 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 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对实况音响而言, 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
在节目中,它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 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 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
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 框限,增大信息容量
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使信息传达 与接受更为顺畅 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 提供节目启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 然、流畅
(二)音响效果 创造主观化音响
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 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 画面 营造、渲染气氛 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3实况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和表达样式
实况语言是"原汁原味"地传播的特定语言实 况。因此,采用事实呈现方式的新闻节目 形态,大多都呈现其中的实况语言,特别 是现场实况语言。
二、音乐 音乐是通过组织声音(主要是乐音)表现情感 的艺术。它与组织声音(主要是语词)表达思 想的语言,构成了现代人类声音表达的主 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
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
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1)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来组织运作,需要庞大数目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2)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3)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也因此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实效性;
(4)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如下:
(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
(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1)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2)抗灾害能力强;
(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4)弱点:线性传播,接收选择性差;稍纵即逝,信息大量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特有区别)
(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2)受众参与强,形象生动
(3)选择性差,稍纵即逝。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
2、链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3、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4、重要的娱乐功能;
5、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6、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功能的研究
使用与满足、会客厅里的民主、涵化效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电视进行社会引导的机制和过程。
三、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
一、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英国广播电视建立在“为公众服务”这一纲领的基础上,在启发民主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公平、公正、多元化贯穿始终,即:所有人都应该也能够得到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服务;广播电视的内容服务应当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因商业竞争而罔顾社会责任;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群体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优质节目。
二、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主体建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无处不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语言使用、被采访人的选择等,不仅显示偏见的存在,而且总是采取偏向富人和权贵的的少数人的观点(主流意见持有者设定的框架)
三、电视对受众认识的“建构”
1、电视通过节目营造出国家意识对于普通观众的现实意义;
2、电视通过对一些特定事物的报道,在观众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电视的叙事方式及其风格可以通过掩盖和置换的手段专业和掩盖社会矛盾;
4、大众文化是为人民而创造的,但它却掌握在拥有并控制值大众传媒机器的少数集团手中。
即能使人民得到满足又能促使人民成为被压迫的对象。
四、“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
1、在任何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其本质再于选择——将眼前毫无结构的东西整理成型,这种选择的过程中,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2、另一种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
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之一“否定”,即反常才是新闻,加上媒介的实效性,导致偏见;电视节目为迎合观众,必须采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文化现象,造成个体多样性减弱,形成偏见;偏见会逐渐影响人的思维习惯,从而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