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教材解说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主要围绕生态环境、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展开。
本教材通过对生物圈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此外,教材还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复杂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和过程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生物现象。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和项目研究。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第二阶段:深入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阐述生态环境、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和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材优化全析]要点提炼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递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即促进细胞的伸长。
研究发现,对于同一器官而言,生长素对其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最适浓度为界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
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差,甚至抑制生长。
由于不同的器官其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所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其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
如10-6mol/L时,对茎有促进作用,对芽和根则起抑制作用。
所以生长素发挥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浓度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2.顶端优势(1)观察猜想——顶端优势的原因很早以前,人们注意到很多植物的顶芽生长很快,越接近顶芽的侧芽发育越慢,远离顶芽的侧芽发育成侧枝,甚至使整个植物体呈现“塔”形,科学家就把这种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是什么原因导致顶端优势呢?一位科学家做过一个小实验:取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蚕豆苗,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不作处理,第二组去除顶芽,在切口处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第三组去除顶芽,切口处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请你猜想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是什么?该实验能说明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什么?顶端优势的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向侧芽运输,侧芽因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发育受抑制,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
实验结果:第一组蚕豆保持顶端优势;第二组蚕豆保持顶端优势;第三组侧芽发育,顶端优势解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一、必修三教材分析必修三教材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本教材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生物个体等多个层次的知识,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必修三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要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的结构、功能、分类、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2、组织是细胞集合体,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3、器官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肺、肝等器官。
4、系统是器官的集合体,它们协同工作,使生物个体能够进行生命活动。
5、生物个体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发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三、难点解析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其中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是学习细胞的基础。
2、对于人体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学习,需要理解并掌握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对于生物个体形态和结构的学习,需要掌握生物个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建议1、注重直观教学,利用模型、实物、图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2、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建议1、课堂提问: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阶段测验:进行单元或阶段性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
六、教学资源推荐1、细胞模型:使用3D细胞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2、实验器材:使用显微镜、解剖镜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物结构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说课稿
必修三一 1 人体的稳态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
今天我的说课标题问题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一、教材分析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感化:《》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遍及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辅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泛起,也经常泛起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要做到真正理解有必然难度。
2、教学方针(1) 知识方针:1.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彼此关系。
2.理解人体是怎样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
3.掌握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机制,以及肾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的感化。
4.理解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以及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
5.理解人体中血糖平衡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能力方针:1.获得对图表信息识别、分析、理解的能力。
2.能运用掌握的基本原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感情方针:1.关注由于水和电解质失衡引起的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2.关注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中暑等疾病,学会中暑的自我预防和急救。
3.关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彼此关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及肾的调节感化。
3.人体体温的调节的机制。
4.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机制,糖尿病及其防治。
(2)教学难点:二、教法学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教材初步分析→互动解决问题1.充分运用图解形式,对知识重点进行有层次地分析,并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整体性的把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材优化全析]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A.G.Tansly,1935)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
因此,生态系统可定义为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世界著名生态学家E.P.奥德姆1971年曾指出,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他认为,只要有主要成分,并能相互作用和得到某种机能上的稳定性,哪怕是短暂的,这个整体就可视为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生态系统又可定义为一定空间内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简称生态系。
根据生态系统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
也就是说,它在大小上是不确定的,其空间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
从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角度看,它可小到含有藻类的一滴水,大到整个生物圈。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一个池塘,一片森林或一块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同时,它又是在空间范围上抽象的概念。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只是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其复杂程度不同。
小的生态系统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分类图5—1—2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情况。
图5—1—2地球上生态系统类型示意图对于千差万别的生态系统如何划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原则。
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常见的是按以下两方面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1)水生态系统(Freshwater ecosystem),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2)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
(3)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材优化全析]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A.G.Tansly,1935)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
因此,生态系统可定义为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世界著名生态学家E.P.奥德姆1971年曾指出,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他认为,只要有主要成分,并能相互作用和得到某种机能上的稳定性,哪怕是短暂的,这个整体就可视为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生态系统又可定义为一定空间内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简称生态系。
根据生态系统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
也就是说,它在大小上是不确定的,其空间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
从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角度看,它可小到含有藻类的一滴水,大到整个生物圈。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一个池塘,一片森林或一块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同时,它又是在空间范围上抽象的概念。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只是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其复杂程度不同。
小的生态系统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分类图5—1—2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情况。
图5—1—2地球上生态系统类型示意图对于千差万别的生态系统如何划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原则。
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常见的是按以下两方面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1)水生态系统(Freshwater ecosystem),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2)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
(3)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
生物必修三说课稿
生物必修三说课稿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生物必修三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负反馈调节是重要概念是学习完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后的综合知识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教材通过两个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实例阐述什么是负反馈调节之后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食虫鸟与害虫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建立概念模型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反馈的含义3此后再以森林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的事例做进一步说明涉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再阐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是学习掌握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1知识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意识((2)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区别及其关系二、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实地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三、说学法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自己有些行为破坏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意识通过课题|: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观察其稳定性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引入:学生演示他们预习制作的生态瓶图片交流生态瓶的制作过程随后说明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由此复习旧课:组成生态系统需要有些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推进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从而进入新课: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种稳定性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到生物的生活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适当的砍伐、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当放牧、海洋生态系统的适当捕捉动物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概括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教师精讲概念的三层含义:①它是生态系统发到一定阶段的所具有的一种综合能力②结构和功能即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相对稳定③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部分分别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组织学讨论分析读图、识图、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讲图文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恢复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使学生理解负反馈调节的机制师生共同比较归纳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来源及特征画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图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收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其原状的能力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来源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探究二:思考讨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课件展示与讲述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语言表达思考的答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接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例如: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主要让学生明确以下观点:(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反思总结练习巩固: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回顾整理出简要的知识主线为学生系统性复习巩固提供思路课件展示老师课前收集准备的相关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加学生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结课布置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达到对本节内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延展的目的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二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对激素的发现和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进行说课神经体液免疫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本节内容即相对对立又与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相互联系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通过神经的调节”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描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能力目标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情感目标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通过阅读科学史实让学生了解有关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接受科学的熏陶(2)血糖平衡的调节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的激素之间抗作用的结果五、教法与学法1.小组讨论:由学生阅读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知识.2.模型构建:通过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拟后认识激素调节的过程及特点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场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设计意图】利用奥运热点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借助教材问题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学讨论重温经典给学生预留时间阅读“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由学生分析出“假说—演绎”的四大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验证、得出结论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提到激素,但激素激素的作用并没有形成概念所以现在通过引入科学发展史学生阅读不仅知道激素,起作用,而且引申了人体其他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接受了科学的知识的熏陶,体会了科学发现中的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的精神3、构建模型化解难点(1)血糖调节的引入阅读易解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从而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线条化,在解答中学生更易抓住人体正常血糖浓度的平衡点.引入胰岛细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进一步得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机理.由学生识图直接解决问题,引入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深入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衔接自然,能够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图文并茂,对两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2)构建血糖平衡模型:学生四人一组,其中三人分担甲,乙,丙角色,第四人承担小组内的汇报工作这样四人之间必须协调配合,方能完成探究活动小组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和初步了解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同时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精选]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4节免疫调节 (17)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1.细胞内液的定义及其成分2.渗透压的定义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6.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讲解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 教材解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本模块强调所有的生命系统都 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 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维持其稳态 需要依靠自我调节(反馈)机制。
第一部分 本模块的内容
一、《稳态与环境》模块 具体内容标准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4 种群和群落 3.5 生态系统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材对6章顺序安排的考虑
• “稳态”的概念首先是由内环境提出的,先解决什么是 内环境和稳态。而且从细胞引入,比较容易。
• 稳态需要通过调节才能实现,所以接下来以人体为例安 排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来自于“稳态与调控”和“生物与环 境”
• 整合后,在阐述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 系方面,更进一层。
• 稳态与环境是本模块的两大核心概念, 彼此相互关联。
“稳态与环境”所包括的含义
① 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不同层次 的生命系统。
② 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 ③ 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不断
vocalcontrol nucleus RA of juvenile white-rumped munia Lonchura striata by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techinique,Acta Zoologica Sinica
关于“稳态与环境”
为什么叫稳态与环境?
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分子水平上有 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 器官水平上如血压、心率的稳态,宏观水平 上如种群数量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3》是针对高中生物课程的一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全面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遗传与进化的原理和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1. 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内容。
教学活动:- 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 进行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 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2.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内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DNA测序和基因组编辑等内容。
教学活动:- 进行基因工程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分组讨论,探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
3. 生态系统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内容。
教学活动:- 利用实地考察和野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一、信息的概念“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原意是指解释、陈述。
狭义是指通讯系统中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的传送,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广义上可理解为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各种方式、状态的表达。
信息是现实世界物质客体间相互联系的形式。
所以,信息以相互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也就不存在什么信息。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成为物理信息。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1)声音我们知道蚊子飞行时发出轻微的声音,雄蚊的音调高些。
雄蚊听到雌蚊发出的信号后,便向雌蚊飞来,并进行交配。
双翅目昆虫常成群在空中飞舞,嗡嗡作响,这就是两性间声音的通讯,以达到相互间信息的交流和引诱交配的目的。
许多昆虫都有十分有效的声音信号通讯。
蟋蟀、螽蟖、蝉类多是雄虫发出声音。
鸟儿唱歌的本领实在令人惊讶。
你只要稍加注意,很快就会发现各种鸟的歌声信号的特点。
绿头鸭和家鸭的雌体常发出“嘎、嘎、嘎、嘎……”的歌声,特别嘹亮,以招呼雄鸭。
斑鸠则以“咕、咕咕、……”来呼唤雌体。
四声杜鹃四声一度,似乎在催促人们“快快割麦”“快快割麦”,故又称“布谷鸟”。
哺乳动物也常用声音信号来报警。
这种报警信号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欧洲羚羊有一种特别的报警嘘叫声;许多灵长类动物在报警时会发出咆哮或尖尖的喊叫声。
(2)振动如图5—4—1所示,雄园蛛以弹网信号与雌蛛通讯。
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在网边以前足按一定的力度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外周的蛛丝。
雌蛛立即作出反应,也像有美食一样冲了过来。
此时,雄园蛛暂退却到网外。
雄园蛛等雌蛛回到网中,它又一次弹起蛛网。
雌蛛已确认系雄蛛求偶信号,然后作好交配准备,安静地坐在网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一面爬向雌蛛,与之交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一、生物圈Ⅱ号为了做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实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于1984年建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生态实验基地。
由于该实验室是模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因此叫做“生物圈Ⅱ号”。
这是一个占地1.3亿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
从1993年1月,八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
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
两年中只为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来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
总之,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年后,由于“生物圈Ⅱ号”内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加之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
最后科学家们提前撤出实验室。
图5—5—2生物圈Ⅱ号实验室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一般是从产生开始、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例如,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一般是要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从而形成森林的顶级群落。
即该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图5—5—3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美洲兔与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
图5—5—3从图中看出,每当美洲兔大量繁殖时,草原中的猞猁也大量繁殖,随着猞猁大量捕食美洲兔,美洲兔的数量大量减少了,猞猁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事实上,美洲兔和猞猁之间是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才保证了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从而保持了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建造一个脱离地球自然环境而又能让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解说
一.说课标
在知识方面,必修三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个体和群体与环境的关系。
可以理解生物个体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稳态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又是怎样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
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必修三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通过必修三的学习,可以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整体性思维的习惯,初步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必修三使学生了解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有关,能引导学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
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内容与必修2中“细胞”的内容以及本册教科书中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后续章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维持人体稳态的意义和部分调节过程的知识,为第二章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了解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特性及其作用为主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
2.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内容与第一章有密切的联系,并在初中阶段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本内容,还可以获得以激素的作用、调节方式及其在生产中应用为主的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
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本章内容是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在上一章学习过人和动物的生命调节活动后,本章学习植物的生命调节方式——激素调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学习了什么是植物的激素调节,几种重要的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
1、更加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2、选用素材更多更广更贴近生活,更加凸显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
3、大量使用“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行为动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培养
4、例子更加贴近于实际便于操作,更容易理解
5、图文并茂,建立图和图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
总之,教材编写从实际出发,目的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三.说教法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常考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人体主要激素的功能以及动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
其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为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主要作用。
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时应通过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电位和接受刺激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可引导学生先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弄清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特点和功能,从而理解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
例如,在进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讨论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等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人的脑部发生了损伤后出现的语言功能障碍现象的讨论,掌握有关脑的高级功能。
要设法创造有关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和有关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对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学习。
例如,通过对有关激素的发现的讨论,启发学生建立科学发现的思想与方法;通过测定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引导学生推测出神经传导的方法和有关的原理,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初步的训练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