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5章~第28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初识货币市场经济不可能离开货币:家庭个人的日常收支、个体经营者的生产生活、企业生产流通的运转、机关团体职能的履行、政府财政收支及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离不开货币。

货币流通体系:以个人、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及对外货币收支构成国民经济的五大货币收支系统,这些收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割裂的货币流通活动总和。

二、货币的起源研究货币的起源问题就是研究货币的产生问题,关于货币的起源或货币产生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类。

1.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价值及其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理论,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商品首先必须是有用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但所含的价值是同质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都是同质的,所以不同商品可以通过彼此体内凝结的不同劳动量即价值量进行衡量、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讲到商品有两个属性,相应的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弄清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需要结合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是同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它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也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圣才出品】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1.研究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必须时时紧密联系经济的实际方面;或者说,对于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是作为经济整体中与实际方面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行研究的。

学习这门课程后,你对这样的思路有怎样的领会?答:略。

2.两分法的分析框架在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运用,但要具体运用却不太容易。

比如,什么是“名义”,什么是“实际”,你能时时事事都可分清吗?再如,什么是“货币方面”,什么是“金融方面”,你能清清楚楚地予以界定吗?不妨试试看。

答:略。

3.这是一个涉及“名义与实际”、“货币与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微观主体的资产总和并非宏观经济体的总资产?答:名义与实际讲的是“一个”个体本身或“一个”集合本身的两个侧面——名义面和实际面;实际资产与货币资产构成的框架,则是存在于任一经济体——不论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还是宏观经济整体——之内的两个有紧密联系却又能清清楚楚加以区分的并存部分。

就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来说,实际资产与货币资产这两者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这两者的和构成总资产;而从宏观角度考察则是另一种情况。

一个经济体——一个封闭经济体模型,它的资产,它的财富,只是由实际资产构成,至于货币资产无论其数额如何大,那只是实际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它可以促进实际经济加速发展,但无论如何,却不能构成实际资产与实际财富的本身。

当存在金属货币时,用于货币的金属是实际财富。

但今天的货币,是用纸印制的,是账簿上记载的,是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

如果说它们的形成成本也构成财富,那么这种财富的量很微小,在一般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可以略而不计。

颇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事例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把货币供给量计入GDP的。

4.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是承接马克思所论证的理论概念。

但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其范围只是马克思所讲的虚拟资本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承接的这一部分,较马克思的时代则有极大的发展。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圣才出品】

第26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26.1 复习笔记一、两个两分框架1.两个两分框架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监管(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监管(圣才出品)

第28章金融监管[视频讲解]28.1 复习笔记一、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1.金融监管及其范围(1)金融监管的概念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之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

(2)金融监管的范围金融监管的范围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监管、对非存款货币银行的监管、对短期货币市场的监管、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的监管、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等等。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监管原则一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必须有法律、法规为据;二是金融机构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监管要求必须接受,不能有例外;三是金融管理当局实施监管必须依法行事。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才能保证监管的有效性。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持、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既要避免造成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与活力,又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破坏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金融监管不能代替一切,监管应该注意使用有效的监管手段,一方面,消除被监管对象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化解其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把培养被监管对象自身管理能力作为监管工作之一。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金融业安全稳健经营是金融监管中心目标,提高金融效率是金融监管的基本要求,金融监管当局要把二者协调起来。

(5)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及时调整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一国货币制度问题超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或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货币在国际交往之中,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必须有双边的国际安排才能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短暂存在过金汇兑本位。

金汇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即规定有含金量。

但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兑换外汇间接与黄金联系;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即与某一特定强国的货币挂钩;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与之挂钩的强国货币,以保证本币可以通过兑换为外汇来保持稳定。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突破黄金结束的开端。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其为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黄金官价为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可随时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率,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1971年12月后调整为±2.25%)。

这个体系是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取消固定汇率的决议,并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布雷顿制度的彻底崩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元的中心地位已被否定,因为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来说,其汇率浮动的主要依据依然是美元。

(3)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

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

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范本、条据书信、自我鉴定、自我介绍、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document letters, self-evaluation, self-introduction,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精品5篇)关于对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24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视频讲解]24.1 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部分。

(1)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2)吸收的外来资金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指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指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

(3)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

3.理财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存单持有人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须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低,投资人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1)债券型理财产品投资于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

(2)信托型理财产品投资于由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篇1黄达的《金融学》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书籍。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以简洁易懂的方式阐述了复杂的金融学概念,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金融学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投资理财、贷款买房还是企业融资,都离不开金融学的知识。

在书中,黄达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如货币、信用、银行、证券等。

他还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这些内容让我对金融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除此之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如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等。

这些理论虽然比较抽象,但通过黄达的讲解,我逐渐理解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投资理财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在贷款买房时,我了解到了贷款利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规划每月还款金额。

总的来说,《金融学》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它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让我对金融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金融学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篇2黄达金融学读书笔记黄达教授的《金融学》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金融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的书籍。

本书覆盖了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金融学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本书的内容深表敬意,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金融学问题。

在理论部分,作者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复杂的金融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圣才出品】

第3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3.1 复习笔记一、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信用的概念(1)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2)特点:信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方有权取得利息,借方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

(3)信用关系建立的三要素:由借贷双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价值做相向运动形成的时间差;保证债权债务关系确定的凭据——信用工具。

2.信用的产生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从商品货币关系看,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起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但不具有逻辑的先后关系。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自身就是一种信用关系的体现。

3.信用形式信用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在自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后者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货币借贷成为信用最主要的形式。

二、利息1.利息的含义利息是货币所有者(或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者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或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利息对于债务人来说,是借入货币或者货币资本所付出的成本或代价。

利息从来源上看,是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一部分,即利息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补偿由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这两部分组成。

2.利息的实质马克思论证了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在贷放货币资产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以剩余价值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以及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收益的资本化(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①含义: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或将会取得的收入。

②表现:利息率成为一个尺度,即如果利润率低于利率,则不应该投资。

③原因(马克思的观点):首先,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种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一旦人们忽略借贷过程创造价值这个实质内容,而仅注意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可带来利息这一联系,便会形成货币资本自身天然具有收益性的概念。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25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25.1 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部分。

(1)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2)吸收的外来资金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指可以由储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指在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后才准提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

(3)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储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储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

3.理财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存单持有人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须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低,投资人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广义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分为:①表内理财产品,通常以结构性存款科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交易性金融负债项下,此类产品通常为商业银行自营并承担主要风险;②表外理财产品,以备忘、备查类形式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由投资者承担亏损风险。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圣才出品】

第24章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24.1 复习笔记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1.融资方式(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体系(主要是银行体系)筹措资金。

直接融资是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如债券、股票等)进行的筹资活动。

(2)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最常见的内源融资方式是留存收益投资,而外源融资既包括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也包括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

企业在筹集资本的过程中,遵循着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基本顺序。

(3)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包括留存收益投资(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外源融资),债务融资包括借款融资(间接融资)和债券融资(直接融资)。

权益融资没有固定期限且企业所有权会发生转移,而债务融资有固定期限,企业的所有权不会转移至债权人。

2.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1)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作为企业筹措、运用长期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为了实现最优资本结构,企业需要选择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

资本成本可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表示。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般采用相对数。

①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a .企业的长期借款融资成本:企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所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

企业的长期借款融资成本C L 的计算公式为:()()11L L r t C L f ⨯⨯-=⨯-其中,L 为长期借款;r 为利率;f 为手续费率;t 为税率。

b .企业的长期债券融资成本: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资所支付的成本。

企业的长期债券融资成本C B 的计算公式为:()()11B B r t C P f ⨯⨯-=⨯-其中,B 为长期债券发行面额;r 为票面利率;P 为债券筹资额(根据发行价格);f 为发行费率;t 为税率。

c .长期借款融资成本和长期债券融资成本的区别长期借款融资获得的资金通常是借款合同中标明的面值,即未来要归还的本金。

发行长期债券获得的资金不一定等于债券面值,因为长期债券可以以溢价(发行价>面值)、平价(发行价=面值)和折价(发行价<面值)三种方式发行;相对于借款融资,债券融资面对的投资者相对分散,而且还有信用评级等因素,因此其发行利率通常较高。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上)【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上)【圣才出品】

第3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第12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一、概念题1.利息与利率答: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它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

对贷出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对于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利率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差别利率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2.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答: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对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数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存款利率越高,存款者的利息收入越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大,银行集中的社会资金数量越多。

存款利率随存款种类和档次而变化。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价值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

贷款利率越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企业留利越少。

贷款利率也因贷款种类和期限不同而变化。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有着密切关系。

存贷利差直接决定着金融部门的经营状况;存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规模,进而对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贷款利率产生影响,贷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贷款规模,因此,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对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和调节货币流通有重要作用。

3.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答: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有价证券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贷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利率。

黄达《金融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28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28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28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一、概念题1.金融脆弱性答:金融脆弱性简称“金融脆弱”,又称“金融内在脆弱性”。

金融脆弱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与稳定、坚固、不易受到破坏、摧毁相对的状态。

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业由于具有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而容易失败。

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包括金融机构融资和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

2.金融风险答:金融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

金融风险与金融脆弱性意义相近。

金融脆弱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

金融风险概念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

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

二、选择题1.金融危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A.金融机构经营困难B.财政负担加重C.货币政策效率降低D.出现债务紧缩效应【答案】ABCD【解析】金融危机发生会造成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收入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同时政府投资也很大可能增加,从而造成财政负担加重。

通货存款比减少,货币乘数减小,货币政策效率降低。

金融危机之后的萧条阶段,银行信用必然过分紧缩。

2.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有( )。

A.放松利率、汇率管制B.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C.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D.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答案】ABCD【解析】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①放松利率管制;②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③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④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⑤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3.用于观察金融部门脆弱性的指标有( )。

A.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比例B.经常项目逆差数额C.预算赤字数额D.短期资本占资本流入的比例【答案】ABCD【解析】用以反映金融部门正趋于脆弱的指标有:①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比例失调;②巨额经常项目逆差;③预算赤字大;④资本流入的组成中,短期资本比例过高;⑤汇率定值过高,如本币实际汇率连续12个月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0%以上;⑥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⑦通货膨胀率在10个月内的平均水平高于历史平均水平8%以上;⑧M2对官方储备比率连续12个月上升后急速下降;⑨高利率等。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

26.1复习笔记 26.2课后习题详解 2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7.1复习笔记 27.2课后习题详解 2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8.1复习笔记 28.2课后习题详解 2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作者介绍
这是《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 该书作者的介绍。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 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黄达
典型
习题
笔记
习题
名校
真题
笔记
教材
金融学 视频
货币
第版
复习
金融
笔记 题
第章
机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黄达《金融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黄达 《金融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金融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金融类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 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 行了详细的解答。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金融学优秀教 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的 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 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金融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 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黄达主编 的《金融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 于记忆。精选部分考研真题进行视频讲解。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 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 纳。

金融学第三版黄达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学第三版黄达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学第三版黄达课后习题答案金融学第三版黄达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第一章导言(略)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学考试题库一、填空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a、五铢b、布c、刀d、元宝e、铜贝答案:bce3、信用货币包括()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e、定期存款答案:abcde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答案:abcde 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 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答案:abe【篇二:黄达金融学课后答案第三章金融】果你是国内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是否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的专业?答:国内高校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专业。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完整word版)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完整word版)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在商业票据中,除了具有交易背景的票据外,还有大量无交易背景而只是单纯以融资目的的票据,为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是指为结清贸易价款而使用的票据,它是伴随商品流通而发生的票据,如商业发票、货运输单等都是典型的真实票据。
★融通票据是指不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为融通资金而发行的票据,融通票据又称为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没有担保的,即使在到期时出票人不能偿付,也没有资产为抵押赎回本金。这表明,投资者仅以发行人的信誉做出投资决策。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发生商业票据的,只有那些信誉卓著的大企业才能发行商业票据。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4、货币分析说
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加以发展,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和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5、金融资产说
国际资本大量流动,金融资产日趋多样化,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对汇率造成很大影响。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27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27.1 复习笔记一、金融与经济增长1.金融与经济发展概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初的20年,西方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先是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后又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现象,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

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

自此,发展中国家先后推开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

同时发达国家也相继放松金融管制。

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

2.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作为一个专用术语,按照戈德史密斯的解释,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

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组合,形成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就越多,金融的效率就越高。

3.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对于金融发展的程度,一是根据对金融发展的释义,通过对金融结构状态的数量指标来度量;二是通过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来度量。

(1)金融内部结构指标①主要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②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③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④主要金融机构相对规模;⑤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⑥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对比;⑦国内部门和外国贷款人在各类债券和股票中的相对规模。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①金融相关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②货币化率: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圣才出品】

第26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26.1 复习笔记一、两个两分框架1.两个两分框架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
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
25.1复习笔记
一、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
1.两个两分框架
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
(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
(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
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
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
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
(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
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
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由“名义”还原为“实际”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

二、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与资本化
马克思概括:“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

”这样描述虚拟资本:(1)一个事物并不是现实资本,但有收益;(2)以该收益与市场利率比较,可以计算出一个金额——能够带来相当于该收益的本金金额;(3)于是这个本来并不是实际资本的事物,变成了具有资本资格的客观存在。

被马克思归入虚拟资本的有:商业票据、国家债券、股票。

目前所说的虚拟资本是指股票、债券这类有价证券以及衍生金融工具。

现在对“虚拟资本”的用法与马克思的用法不完全相同。

2.虚拟经济
当今虚拟资本的活动已经扩展为一个极为巨大的领域。

这包括股票、公私债券等形形色色的有价证券的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大体是资本市场所覆盖的范围。

对于这一巨大领域,用“虚拟经济”来概括。

虚拟经济具有一些特点:(1)具有极其巨大的规模;(2)具有极大的独立性;(3)运动轨迹有极大的波动幅度和振荡频率;(4)活跃、兴旺的虚拟经济会有力地推动实际经济的发展,它的突然崩塌也会给实际经济以巨大打击;(5)与泡沫、泡沫经济有紧密联系。

三、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是中性的还是非中性的,焦点在于:货币因素能否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不能,货币是中性的;能,则是非中性的。

1.早期的货币中性说
早期的货币中性说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商品价格并使价格总水平变动,但不会改变相对价格。

只要相对价格不变,各个市场行为主体进行选择使用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从而,整个经济中实际资源配置也不会因货币数量变动而变动。

这样的货币中性概念,可称为货币数量论的概念。

对它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即“货币面纱”。

2.质疑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概念
(1)当货币数量增加而推动价格上升时,卖者对涨价的预期有差异,反映有强弱;买
者调整需求并非等比,分别不同商品也有区分。

因而相对价格不能保持不变。

(2)货币数量增加,不会平均地、成比例地进入一切市场,相对价格也不能保持不变。

这种质疑不支持货币中性而支持货币非中性。

3.一般均衡论的货币中性概念
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可以找出论据支持货币中性。

那就是:货币因素无力影响实际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里所强调的“均衡”,是指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在瓦尔拉斯均衡状态下,一切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一切资源都是完全流动的;一切行为主体都掌握充分的信息,他们的预期都是完全理性的;价格、工资等名义量的变动都不存在任何的刚性;也不存在“货币幻觉”,等等。

在这样的状态下,货币因素的确不可能影响实际资源的均衡配置。

4.从货币职能讨论一般均衡论的货币中性概念
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的货币中性概念,把货币的职能仅仅看作是便利交易的媒介,只是在交易的瞬间起了作用。

至于两次交易之间货币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职能,没有予以考察和估量。

但货币也是价值贮存的工具。

从20世纪初期的剑桥方程式起,种种货币理论都肯定这点。

生产者或消费者持有的货币余额是名义量。

当货币数量变动而引起价格变动时,货币余额的实际数量变动;而且各个行为主体所面临的实际货币量变动并非一致。

即使原本已处于均衡状态,货币冲击也会破坏均衡。

在现代金融制度下,市场行为主体不仅保持货币余额,而且还拥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当货币数量变动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动时,纵然从市场整体来看债权和债务相抵,但就各个行为主体而言,却有得有失。

这无疑会影响各自的行为,并影响实际资源的配置。

这样的论证说明“货币冲击”与实际经济的冲击一样都会影响原来的均衡。

不过,只要
一般均衡的理论前提成立,货币中性依然成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那就是:货币短期非中性,但长期仍然是中性的。

5.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
货币短期非中性认为:货币数量变动,不仅影响价格,也会影响产出;不仅影响名义利率,也会影响实际利率,而利率变动会影响实际资源的配置。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货币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短期的,但也是实在的。

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这样一个复合命题,也可表示为失业率与工资物价上涨率这二者之间的置换关系:货币增加,短期内可使失业率降低,积极影响于产出,但工资物价也同时有所上涨;长期内即使工资物价上涨,失业率也不会明显降低,对产出无显著影响。

以工资物价上涨率为纵轴,以失业率为横轴,二者间的置换关系可以表示为一簇向下倾斜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倾斜度较大,长期则接近垂直。

6.货币政策应该是中性的还是非中性的
对应于货币短期非中性,货币政策应该是非中性的。

货币政策是对诸多货币因素的安排,目的是改进实际资源的配置。

非中性货币政策依据于这样的判断:货币因素在影响价格的同时,能够影响产出和收入。

对应于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短期内,货币政策应以消除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如过高的物价上涨率,过高的失业率等为目标;而长期内,应以保持资源均衡配置,如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等为目标。

以保持动态均衡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

“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看起来完全对立。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样的对立并不那么尖锐。

在具体决策时,兼顾货币中性和非中性两个方面,方能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实现货
币政策的目标。

25.2课后习题详解
1.研究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必须时时紧密联系经济的实际方面;或者说,对于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是作为经济整体中与实际方面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行研究的。

学习这门课程后,你对这样的思路有怎样的领会?
答:略。

2.两分法的分析框架在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运用,但要具体运用却不太容易。

比如,什么是“名义”,什么是“实际”,你能时时事事都可分清吗?再如,什么是“货币方面”,什么是“金融方面”,你能清清楚楚地予以界定吗?不妨试试看。

答:略。

3.这是一个涉及“名义与实际”、“货币与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微观主体的资产总和并非宏观经济体的总资产?
答:名义与实际讲的是“一个”个体本身或“一个”集合本身的两个侧面——名义面和实际面;实际资产与货币资产构成的框架,则是存在于任一经济体——不论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还是宏观经济整体——之内的两个有紧密联系却又能清清楚楚加以区分的并存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