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精品】【实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测试题1
历史必修III第一单元测试题第 I 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2.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3.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4.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A. 孟子B.荀子C.韩非子 D庄子5.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A.重民思想B.民贵君轻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D.君民平等6.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7.“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B.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C.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9.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10.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有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在儒家思想的本色1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民展15.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理”或“天理” B.“仁” C.三教合一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1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8.明代万历年间反对封建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是A.李贽 B.唐甄 C.陆九渊 D.顾炎武19.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0.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2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60分)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C.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2009·济南高二检测)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B 墨家的“兼爱”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4、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6、左图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塑的孔子泥塑像,上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因是孔子被塑成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样子。
这说明该泥塑的主题是表达:A.网络恶搞孔子,反映了人们的变态心理B.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与其精华背道而驰C.先进的文明终要取代落后的文明D.艺术表达的内涵不是人们所能正确理解的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8、2009年10月29日下午四时许,温家宝在费县一中高二(8)班听取了文言文《张衡传》这堂课。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2、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每小1.西方学者,公元前2 分,共 48 分)6—公元前 3 世是人文明的“ 心代”( Axial Age),“人意” 首次醒,理性思所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的中国,最具典型意的象【】A.子并立,百家争B.以法教,焚坑儒C.黜百家,独尊儒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国期学派林立,学点异彩呈,然“天下一致而百,同而殊途”。
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B.关注社会C.人与社会的和D.关注人的价3.思想家在世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孔子世家》,周游列国推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而之”的孔子受到了多同代人的嘲笑和刺,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家之狗”等。
致扎子如此尬局的主要原因是【】A .他的宣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不符合当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治固治D.他的思想念相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之也⋯⋯隆礼至法国有常,尚使能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而王,重法民而霸⋯⋯”下列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的主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犬之声相,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社稷次之,君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舟,水覆舟D.利用大臣,以的威来震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不弱,众不劫寡,富不侮,不敖,不欺愚。
凡天下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生也”。
以上言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6.儒家典著作之一《尚》中最早提到“民主”一,:“天惟求民主,乃大降于成。
”含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才是民主。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B.肯定了成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C.明早期儒家已有“天人感”思想D.“主在民”,人民有推翻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侯者,以其威也。
”下列各中,与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地之人,众人之中王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者勉以分人”8.右《三教》。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原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5.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 “独尊儒术”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10.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11.(2007年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普通用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2.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A. 以德治民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 追求法治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4.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5.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③④6.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7.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6.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代的崇儒尚佛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该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格物致知”4.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5.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6.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历史必修3一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3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B. 唐朝D. 宋朝2.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3.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指:A. 唐太宗时期B. 唐玄宗时期C. 唐高宗时期D. 武则天时期4.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A. 展示国力B. 促进贸易C. 传播文化D. 探索新航路6.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A. 诗歌集B. 史书C. 百科全书D. 法律文献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8. 元朝时期,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民族融合B. 民族隔离C. 民族平等D. 民族歧视9.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D. 民族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10.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历史意义在于:A.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______。
2. 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年被称为______。
3.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史称______。
4.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______。
5.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为______。
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B2.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 阴阳相生B. 三纲五常C. 君权神授D. 以德治国答案:D3.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倡导君民共主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正统儒学权威答案:D4.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 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答案:C5.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 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答案:D6.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 王阳明B. 李贽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D7.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 以民为本B. 关注民生C. 人性向善D. 关注现实答案:D8. 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9.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历史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doc
历史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3分X24题,共72分)1,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啊, 要不这样,即使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么?”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有利于: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B.培养和选拔治国贤良C.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D.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3,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墨子4,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5,在人性论问题上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A.荀况和孔子B.墨子和韩非子C.孟子和荀子D.孟子和庄子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旦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7,下列关于黄老之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时期形成的学派B.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C.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D.“黄”指黄帝学说,“老”指老子学说8,“君权神授”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于A.限制君主权力膨胀B.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C.有利于推行仁政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9,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是在A.元朝B.北宋C.南宋D.明初10,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A.“理”是世界是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1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仰韶时代以单一动物为原形的龙纹;龙山时代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夏商时期以鳄、蛇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
龙纹的演变折射中华文明的()A.开放与扩张B.融合与涵育C.统一与兴盛D.神秘与朦胧2.明清之际,某思想家主张: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下列言论与之相近的是()A.民贵君轻B.弱者道之用C.天行有常D.君权神授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的依据是()A.理气关系B.本体论C.道统论D.格物致知4.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诸侯争霸礼崩乐坏B.南北对峙政治分裂C.中华文化多元交融D.农耕文明世界领先5.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是指()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6.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7.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8.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精品】【实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6.儒家经典着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含答案 精品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小题共计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和”字。
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3.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7.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8.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2 分,共 48 分)6—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Axial Age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 .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老子6.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8.右图为《三教图》。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9.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
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阴阳不和,其咎安在 ? 公卿将何以优之 ? 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A. 墨家思想B.孟子性善论C.道家思想D.天人感应学说10.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1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1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14.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15.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6.《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8.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主张【】A.成为理学和心学的主要理论来源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C.扭转了明清时期不切实际的学风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统治地位19.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21.某论文列出了一下主要参考书目:李威熊《中因经学发展史论》、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该论文研究的对象最可能是【】A.王阳明的《知行录》B.李贽的《焚书》C.王夫之的《周易外传》D.魏源的《海国图志》22.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23.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二、非选择题(52 分)25.( 7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
⋯⋯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
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
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 麦迪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
(2 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
(3 分)26.(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