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第三章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20120418

合集下载

第三章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第三章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第四节 外锁闭装置
(一)内锁闭 内锁闭转换设备的特点是:
(1)结构简单,便于日常维护保养,且转换比较平稳,属定力锁闭。 (2)道岔的两根尖轨由若干根连接杆组成框架结构,使尖轨部分的整 体刚性较高,而且框式结构造成的反弹力和抗劲较大。 (3)由于两尖轨由杆件连接,当杆件受到外力冲击时,如发生弯曲变 形,会使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分离,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4)当列车通过道岔产生冲击时,其冲击力经过杆件将直接作用于转 辙机内部,使转辙机部件易于受损、挤切销折断、移位接触器跳开等。因 此,内锁式转换设备已不能适应提速的需要,必须采用分动外锁闭道岔转 换设备。
第四节 外锁闭装置
(5)外锁闭装置一旦进入锁闭状态,车辆过岔时,轮对对尖轨 和心轨产生的侧向冲击力基本上不传到转辙机上,即具有隔力作用, 有利于延长转辙机及各类转换部件的使用寿命。
(6)由于两尖轨间无连接杆,所以密贴尖轨很难在外力作用下与 基本轨分离,可靠地保证了行车安全
(7)由于密贴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由外锁闭装置固定,克服了内锁 闭道岔靠杆件推力或拉力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易造成 4 mm 失效的较大 缺陷。
第二节 转 辙 机 概 述
三、转辙机的分类
(一)按动作能源和传动方式分类 按动作能源和传动方式分类,转辙机可分为电动转辙机、电动液压转 辙机和电空转辙机。 (二)按供电电源种类分类
按供电电源种类分类,转辙机可分为直流转辙机和交流转辙机。 (三)按动作速度分类
按动作速度分类,转辙机分为普通动作转辙机和快动转辙机。 (四)按锁闭道岔的方式分类
图 3.22 所示是 ZD6-A 型电动转辙机的传动原理图。图中表示的各机 件所处的位置是处于左侧锁闭(假设为定位)的状态,此时自动开闭器 第 1、3 排接点闭合。下面简述从定位转向反位的传动过程。

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对融雪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The control system monitors and regulates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snow melting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The snow melting agent storage tank has an automatic stirring function to ensure the full dissolution and mixing of the snow melting agent.
融雪喷洒装置采用风力辅助技术,增大喷洒范围和覆盖面积。
融雪剂车通过搭载的动力系统驱动,可快速移动到需要融雪的区域。
The snow melting agent car can quickly move to the area that needs to be thawed through the power system it carries on.
融雪剂储存罐采用密封设计,防止融雪剂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融雪剂储存罐用于储存融雪剂,保证道岔融雪设备长时间持续作业。
The snow melting agent storage tank is used to store the snow melting agent, ensuring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thawing equipment for a long time.
The control system has automatic fault diagnosis and alarm functions, ensuring that the equipment can be discovered and handled in a timely manner when a fault occurs.

第三章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

第三章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

3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3.1 通则3.1.1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应保证道岔的正常转换、可靠锁闭和正确表示。

3.1.2高速铁路正线道岔转换设备应设置外锁闭及密贴检查装置,采用多机牵引、分线控制、分动控制的方式,并实现挤岔监督报警功能。

尖轨被挤时,安装装置应可靠传递挤岔力和切断转辙机表示所需的动程。

联锁系统选排进路应分时分组转换道岔。

3.1.3高速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

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的安装装置应安装减振装置,螺栓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3.1.4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前,道岔铺设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达到静态宏观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在牵引点中心线处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

2.牵引点位置岔枕应方正,偏差不超过3 mm 。

3.外锁闭道岔尖轨开口(动程)误差+3 mm 。

4.道岔每侧每个牵引点前后滑床台至少有一块与尖轨、心轨接触,另一块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应严格控制辊轮高出滑床台高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5.两侧基本轨、翼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两侧尖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各轨件相对岔枕位置,偏差不超过2 mm 。

6.混凝土岔枕及无砟道岔板预制的用于固定转换设备的螺母应与岔枕及道岔板内钢筋等绝缘。

3.1.5高速道岔下拉装置应纳入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

3.1.6道岔融雪系统宜由控制终端、融雪控制柜、隔离变压器、电加热元件、钢轨温度传感器、雪量监测仪等组成。

3.1.7道岔融雪系统不得影响道岔和轨道电路的正常动作;道岔融雪系统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3.1.8车站设控制终端,根据需要可在调度所设远程控制终端。

3.1.9融雪控制柜根据供电方式可设于室内或室外,接受车站控制终端指令,并经隔离设备控制室外电加热元件开启和关闭。

3.1.10电加热元件应设于道岔尖轨(心轨)和基本轨(翼轨)的轨腰或底部、滑床板以及其他可利用位置。

电加热元件的功率应根据道岔辙叉号的大小选定。

道岔融雪ppt课件

道岔融雪ppt课件
控制,就地手动控制设置在控制柜内,可直接启 动、关闭加热电路;远程手动控制(包含应急操 作)设置在车站控制终端处,当自动控制系统出 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远程手动控制启动、关闭加 热电路。控制柜手动控制方式优先,处于手动控 制方式时,自动控制无效。
2020/5/5
22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4) 融雪设备在实现自动控制方式时,可根据使用操 作级别设置身份认证等安全手段。
柜门打开后,即可见到控制面板,操作者可以通过转换模式开关 位置进行控制。控制柜面板上设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当控制柜正 常运行时,绿色指示灯亮;当控制柜有故障时,红色指示灯亮。
模式开关可实现控制柜自动、手动、闭锁三种工作模式的转换
2020/5/5
32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自动控制模式
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加热电路处于自动加热状态,道岔融 雪系统按照设定的“启动”温度和“停止”温度运行,当轨温 传感器采集的钢轨温度低于设定的“启动”温度时, 控制回路 逐路接通;
控制柜面板指示灯含义
指示灯 绿色指示灯 红色指示灯
状态 常亮 常亮
说明 控制柜工作正常 故障可能为: 通信故障(包含控制模块各板 卡之间通信故障;综合电量表与控 制模块板卡故障); 接触器故障; 断路器故障; 功率过大、功率过小; 电源过压等。需一一进行排查。
2020/5/5
36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环境检测装置
控制柜
隔离变压器接线箱
接线盒
钢轨温度传感器
输入电源
2020/5/5
加热元件
27
车站控制终端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2020/5/5
28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道岔转换设备(含道岔融雪装置)维修工作项目及标准

道岔转换设备(含道岔融雪装置)维修工作项目及标准

16.转辙机、转换锁闭器、下拉装置驱动器电特性
符合要求
17.测试电缆对地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18.道岔各牵引点的动程测量、辊轮与尖轨底部的
间隙测量
19. 标识清晰
1.电加热元件、轨温传感器安装固定状态符合标
准要求,线缆固定防护部件齐全,不良整修
冬 季 来 临 前 2.测试电加热元件、电缆特性,参数符合标准
1. 穿越轨底的各种杆、部件不碰钢轨,间隙符合
正线道岔每 10 天 1 次 侧线道岔每 15 天 1 次
一、四季度每 10 天 1 次 , 二、三季度每 2、3 月 1 次
要求
2. 各部的紧固件、开口销、连接销、连接轴压板、 杆件防松螺母,不松动、无脱落 3. 固定尖轨、心轨拉板的防松螺栓齐全、紧固、 无松动 4.安装装置无损伤、变形,各活动部位的注油孔 无堵塞 5.表示杆缺口符合标准 6. 转辙机(含转换锁闭器、导管传动装置)动作 杆、表示杆(检测杆)、密贴检查器表示杆伸出端, 外锁闭机构及安装装置的各连接销、摩擦面应油润 7.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框两侧挡板应有效插入锁闭 杆两侧导向槽内,锁钩与锁闭杆接触面及动作范围 内无砂石、杂物 8.锁钩、锁钩连接轴、锁闭杆及锁闭铁应保持清 洁、油润无锈蚀,锁钩与锁钩连接轴横向滑动良好 9.外锁闭装置的锁闭量符合标准 10. 防护罩(套)、防跳装置安装固定牢固 螺栓紧固、不松动 11.电液转辙机(下拉装置驱动器)外部油路无渗 漏,油管无破损,固定牢固、防护良好 12.连接电缆固定牢固,无破损 13.道岔扳动试验,转换正常。并进行集中监测道 岔曲线查看分析 14.基础面、设备外部清洁 1.道岔尖轨、心轨和外锁闭处的融雪电加热元件 安装牢固,不松动 2.电加热元件的固定卡不串动、不脱落,线缆固 定防护部件齐全,作用良好 3.轨温传感器安装牢固,和基本轨底部的接触面 无缝隙

道岔融雪系统通信课件

道岔融雪系统通信课件

故障诊断与定位
故障诊断
通信系统能够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和运 行状态,对道岔融雪系统出现的故障 进行诊断,确定故障类型和原因,为 维修和保养提供依据。
定位功能
通信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的位 置,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找到故障点, 缩短维修时间和提高维修效率。
03 道岔融雪系统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概述
通信协议定义
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01
02
03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数据采集软件采用实时操 作系统和多线程技术,实 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 。
远程控制软件设计
远程控制软件采用基于 TCP/IP协议的Socket编程 技术,实现控制指令的发 送和接收。
故障诊断软件设计
故障诊断软件采用人工智 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 现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和 预警。
智能化
未来道岔融雪系统将更加 智能化,能够实现自适应 调节和远程控制,提高运 行效率和安全性。
高效化
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算法 ,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降 低延迟,以满足实时监测 和控制的需求。
绿色化
采用低功耗技术和环保材 料,降低道岔融雪系统通 信设备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
提升道岔融雪系统通信性能的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05 道岔融雪系统通信故障诊 断与处理
通信故障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设备指示灯状态、网 络连接状态等,初步判断故障
类型。
替换法
使用正常设备替换疑似故障设 备,以确定是否为设备故障。
测试法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 、traceroute等,检测网络连
通性和故障点。
诊断软件
使用专业诊断软件对设备进行 全面检测,定位故障原因。

矿区铁路道岔自动融雪装置的研制

矿区铁路道岔自动融雪装置的研制

矿区铁路道岔自动融雪装置的研制摘要:XXX集配站由于衔接的方向多,车流密度集中,作业量大,道岔组数多等特点。

一遇到大雪,主要人力就要用来清雪,因为对冬季铁路运输来讲,雪害是影响运输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大雪往往造成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影响列车的接发车作业及调车作业,甚至造成铁路运输的中断,成为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隐患。

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多用下雪天组织人力进行清扫道岔办法,此法效果虽可,但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量多、成本高、浪费能源等。

为解决这一难题,因此要研究一种可以自动除雪的装置安装在道岔上。

关键词:铁路道岔;自动融雪;经济效益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1.1国外道岔融雪发展现状国外道岔融雪方式主要有电热式、燃气加热式、压缩空气式、喷灯式、温水喷射式等加热方式。

总体而言,可实现全自动遥控的,利用安装在道岔基本轨轨腰或轨底上部、或安装在滑床板上的加热条(棒)或加热管的加热道岔化雪方式,已成为铁路道岔融雪设备的主流。

国外道岔加热融雪系统的加热元件可以承受极端恶劣的铁路工作环境,如连续、剧烈的铁轨震动,冰水、积雪、润滑油和融雪剂等的侵蚀,同时,系统还配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铁轨温度、空气温度及湿度和积雪三个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道岔加热系统的工作,并可通过光缆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动态监测环境温度及湿度、铁轨温度、降雪状态和加热融雪系统的工作状态等。

以适应现代铁路高速、安全、高度自动化等要求,但引进价格相对较高。

1.2国内道岔融雪发展现状国内在铁路道岔融雪设备的开发和应用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冬季道岔除雪基本上是靠人工清扫方式,在人员投入和管理成本上消耗巨大。

1996年开始,国内一些企业就开始考虑利用融雪设备进行除雪,并开始了融雪设备的研制。

国内融雪系统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产品预装在滑床板内,另一种是加热元件固定在基本轨上。

加热元件装在滑床板内不能在道岔尖轨整个长度上实现有效加热融雪,特别是枕木间尖轨的积雪会残留较长时间。

道岔转辙装置简介PPT课件

道岔转辙装置简介PPT课件
转辙机是转辙装置的核心和主体,除转辙机
本身外,还包括外锁闭装置和各类杆件、安装装置, 它们共同完成道岔的转换和锁闭。
第1页/共53页
主要内容
S700K-C转 辙机
1.转辙机的 概述
1.1 转辙机的作用 1.2 转辙机的基本要求 1.3 转辙机的分类
2.S700K转辙 机功能及原理
简介
2.1 S700K转辙机在南京地铁的应用 2.2 S700K转辙机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钩型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 2.4 常见故障诊断和处理
紧固螺钉 加装轴用档圈
TS-1接点组可动接点的“塑料轴套” 是否断裂 或接点氧化烧损
更换TS-1接点组或擦拭氧化烧损接点
奉化皓盛生产或 浙江万全生产
机盖扣封位置是否正确
重新扣封,确认锁钩位置是否正确
6 机盖松动
锁拴、锁钩位置是否调整到位 密封圈是否失效
调整锁拴及锁钩位置使机盖密封配合 适当
易损件
更换
第47页/共53页
道岔转换过程示意图
电机 通电
动作杆 被解锁 外锁闭装置 (道岔尖轨) 被解锁
原表示电 路被切断
(机内)
电机 断电
动作杆被转换
(220mm)
(机外)
外锁闭装置 (道岔尖轨)
被转换
(160mm)
新表示电 路被接通 动作杆 被锁闭 外锁闭装置 (道岔尖轨) 被锁闭
第48页/共53页
2.4 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
易损件 有锈蚀或异物
定期测试电阻值
S700K电动转辙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可能的原因
处理办法
备注
接点是否虚接,配线是否受损
更换接点或使配线联接可靠

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

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
危及人身安全 的事故 。国外 道岔融雪 系统起 步比较早 , 通过远程控制 中心可 以迅 速查 找 、分析故障原 因 ,指 导
技术 已趋于成熟 ,道 岔融雪方式主要有 电加热式 、燃气 现场操作人员排除故障。

1 8一

又 可 分为 直形 、L 、u ,按 加 热功 率 又 形 形
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和输配 电器 材组成 ,控 制模块通 过 控制 中心 的监 控软件 发起 ,车 站控制终端 收到查询命令
采集各传感 器的实时数据 进行分析 计算 ,驱 动输配 电器 后 ,将 站 内所有 融 雪 控制 柜 的运 行 参数 发 送 给调 度 中
材开启或关 闭加热装 置实现 闭环控 制 ,同时将控制柜 的 心 。


图 1 R 1 电加 热道 岔融 雪 系统结构 示 意 图 D电路故 障信息报警 ;融雪控制 柜柜 门状态及 开门报
车站控制终 端设置在 车站运转室 ,监测并 记录车站 警 ;断路器 、接触器 、漏 电保护器的_ 状态等 。 T作 融雪 控制柜 的运行状 态 和实 时数据 ,可 以设 置融雪 控制 车站控制 终端 的远程 监控软件 通过 R 4 2 A 总 S 2 或C N
热道岔融雪系统 ( 简称 系统 )。
2 系统结构
1 概述
R 1 D 型电加热道 岔融雪系统通过 电加热条加热道 岔
前 部的钢轨 ,使其达到一 定温度 ,实现融雪 目的。该 系
我 国北 方大 部分 地 区在 进入 冬 季后 ,铁 路 运输 系 统 由远程控制 中心 、车站控制终 端 、融雪控制柜 、加热 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图见图I 。 统经常受冰雪 天气 困扰 ,特别是遇 到暴风雪 天气 ,常常 装置4 . 由于清雪不及 时或不 彻底造成铁路运输 晚点 、停 运 ,甚 2 1 远程控制中心

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硬件和软件操作说明

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硬件和软件操作说明

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硬件和软件操作说明融雪设备简介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是铁路车站道路、信号设备保障系统之一,具有防止道岔结冰、保障道岔安全通行的作用。

它是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其操作说明。

硬件设备操作融雪设备主要包括电加热元件、控制器和温度探头三个部分。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是融雪设备最核心的部分,它们是通过电阻发热来达到加热效果的。

电加热元件的使用方法如下:•开启电阻电源:将电加热元件的电阻电源开启,使其开始工作。

•调节加热功率:根据道岔结冰情况,适当调节电阻电源的功率,使加热元件达到最佳融雪效果。

•检查电加热元件:每次使用完毕后,需要检查电加热元件是否损坏,如有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控制器控制器是融雪设备的核心控制部分,它具有精确控制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时间和温度等功能。

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如下:•开启控制器:将控制器按照说明书操作方法启动。

•设置加热参数:根据道岔结冰情况,设置加热功率、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检查控制器:每次使用完毕后,需要检查控制器是否损坏,如有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温度探头温度探头是为了衡量道岔表面温度而设计的一种设备。

温度探头的使用方法如下:•安装温度探头:将温度探头安装在道岔表面,使其能够直接接触表面。

•监测温度:开启控制器后,可以通过温度探头监测道岔表面温度变化情况,以便确定加热参数是否和实际情况相符合。

软件系统操作融雪设备的软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获取道岔表面温度信息。

软件系统的操作方法如下:•启动软件:通过操作指令启动软件系统,并登录系统。

•设置加热参数:根据道岔结冰情况,通过软件系统设置加热功率、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监测道岔表面温度:软件系统可以通过温度探头获取道岔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并实时更新数据。

•分析加热效果:通过软件系统可以监测融雪效果并分析数据,了解加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操作相对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使用参数的设置。

道岔融雪课件

道岔融雪课件
道岔适应性调整 或是更换融雪模 块时融雪卡具容 易脱落,影响道岔 正常工作
Page 22
融雪装置故障处理流程
• 1.设备停用登记(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
故障现象 登记用语 销记用语 车站值班通知7# 道岔融雪设 备故障 接车站(调度)通知,7#道岔融 雪设备故障,现停用7#道岔融雪 设备处理故障。 合肥电务段xxx作业组:XXX 车站值班员:XXX 7#道岔融雪设备故障处理完毕, 会同车站行车人员试验良好,恢 复正常使用。现启用7#道岔融雪 设备。加封、加锁完整。计数器 号:XXXX。故障原因:XXXXXX. 合肥电务段xxx作业组:XXX 车站值班员:XXX
Page 19
终端控制柜软件操作说明
5.数据查询 点击【数据查询】,弹出数据查询对话框。包括【采集数据统计】和 【事件统计】两个子功能。记录内容包括:时间、设备(道岔、交流接触 器、空开)、电流、电压、功率、温度等。 【采集数据统计】功能实现了【原始数据】和【图表显示】两种显示方 式。可以根据起止时间,设备类型进行查询。其中【图表显示】方式下, 可以根据需要,在图表区拖动鼠标左键改变计量比例标尺的大小。 【事件统计】功能实现了根据起止时间,故障事件,设备类型查询事件 信息的功能。如下图所示:如图所示:
Page 3
控制柜原理介绍
PLC及扩展模块 综合 电量表 接线端子排
控制柜由柜本体和基座组成。 柜本体内装有控制器和各种 电气元件,基座内装有电缆 固定夹头。
柜本体有门限开关。门打开 后,即可见到控制面板,操 作者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接触 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将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集 成为一体)和工作模式开关 对控制柜进行监视和控制。 控制柜主要器件分布简图如 图所示
Page 5
PLC与扩展模块 模式开关 正常、故障灯

03 第三章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20120418

03 第三章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20120418

3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3.1 通则3.1.1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应保证道岔的正常转换、可靠锁闭和正确表示。

3.1.2高速铁路正线道岔转换设备应设置外锁闭及密贴检查装置,采用多机牵引、分线控制、分动控制的方式,并实现挤岔监督报警功能。

尖轨被挤时,安装装置应可靠传递挤岔力和切断转辙机表示所需的动程。

联锁系统选排进路应分时分组转换道岔。

3.1.3高速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

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的安装装置应安装减振装置,螺栓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3.1.4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前,道岔铺设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达到静态宏观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在牵引点中心线处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

2.牵引点位置岔枕应方正,偏差不超过3 mm 。

3.外锁闭道岔尖轨开口(动程)误差+3 mm 。

4.道岔每侧每个牵引点前后滑床台至少有一块与尖轨、心轨接触,另一块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应严格控制辊轮高出滑床台高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5.两侧基本轨、翼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两侧尖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各轨件相对岔枕位置,偏差不超过2 mm 。

6.混凝土岔枕及无砟道岔板预制的用于固定转换设备的螺母应与岔枕及道岔板内钢筋等绝缘。

3.1.5高速道岔下拉装置应纳入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

3.1.6道岔融雪系统宜由控制终端、融雪控制柜、隔离变压器、电加热元件、钢轨温度传感器、雪量监测仪等组成。

3.1.7道岔融雪系统不得影响道岔和轨道电路的正常动作;道岔融雪系统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3.1.8车站设控制终端,根据需要可在调度所设远程控制终端。

3.1.9融雪控制柜根据供电方式可设于室内或室外,接受车站控制终端指令,并经隔离设备控制室外电加热元件开启和关闭。

3.1.10电加热元件应设于道岔尖轨(心轨)和基本轨(翼轨)的轨腰或底部、滑床板以及其他可利用位置。

电加热元件的功率应根据道岔辙叉号的大小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3.1 通则3.1.1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应保证道岔的正常转换、可靠锁闭和正确表示。

3.1.2高速铁路正线道岔转换设备应设置外锁闭及密贴检查装置,采用多机牵引、分线控制、分动控制的方式,并实现挤岔监督报警功能。

尖轨被挤时,安装装置应可靠传递挤岔力和切断转辙机表示所需的动程。

联锁系统选排进路应分时分组转换道岔。

3.1.3高速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

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的安装装置应安装减振装置,螺栓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3.1.4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前,道岔铺设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达到静态宏观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在牵引点中心线处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

2.牵引点位置岔枕应方正,偏差不超过3 mm 。

3.外锁闭道岔尖轨开口(动程)误差+3 mm 。

4.道岔每侧每个牵引点前后滑床台至少有一块与尖轨、心轨接触,另一块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应严格控制辊轮高出滑床台高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5.两侧基本轨、翼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两侧尖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各轨件相对岔枕位置,偏差不超过2 mm 。

6.混凝土岔枕及无砟道岔板预制的用于固定转换设备的螺母应与岔枕及道岔板内钢筋等绝缘。

3.1.5高速道岔下拉装置应纳入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

3.1.6道岔融雪系统宜由控制终端、融雪控制柜、隔离变压器、电加热元件、钢轨温度传感器、雪量监测仪等组成。

3.1.7道岔融雪系统不得影响道岔和轨道电路的正常动作;道岔融雪系统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3.1.8车站设控制终端,根据需要可在调度所设远程控制终端。

3.1.9融雪控制柜根据供电方式可设于室内或室外,接受车站控制终端指令,并经隔离设备控制室外电加热元件开启和关闭。

3.1.10电加热元件应设于道岔尖轨(心轨)和基本轨(翼轨)的轨腰或底部、滑床板以及其他可利用位置。

电加热元件的功率应根据道岔辙叉号的大小选定。

3.1.11钢轨温度传感器可按每咽喉区设一处或多处,控制柜至轨旁融雪装置采用电力电缆。

3.1.12道岔融雪装置的供电等级应为二级负荷。

3.2道岔转换设备3.2.1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岔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安装容许偏差为±5mm。

2.转辙机与道岔直股基本轨平行,偏移量在转辙机外壳两端的距离内不大于5 mm 。

3.穿越钢轨轨底的各种物件和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 mm。

4.密贴检查器定、反位调整连接杆件应在同一轴线。

5.各连接杆连接应平顺,连接销易于置入或退出。

6.采用专用样板测量道岔定、反位尖轨开口和可动心轨一动开口尺寸容许偏差为:尖轨开口容许偏差,±3mm;可动心轨一动开口容许偏差,±1mm。

3.2.2道岔转换过程中,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转换到位后,密贴段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应密贴良好。

3.2.3道岔尖轨、心轨牵引点外锁闭中心线处,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有4mm及以上水平间隙时,不得锁闭道岔和接通道岔表示;尖轨的密贴段,在牵引点间设密贴检查器,有5 mm 及以上水平间隙时,不应接通道岔表示。

3.2.4各种杆件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小于10 mm;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 mm,其它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0mm。

3.2.5严禁采用锻接和焊接工艺接长各种道岔杆件、安装板等。

带有弯度的杆件,其弯度应不大于30°,弯高应不大于100 mm。

3.2.6各部螺栓应按规定的扭矩紧固,螺栓防松部件、开口销作用良好。

3.2.7外锁闭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锁钩、锁闭框、锁闭杆采用锻件制造,无内伤。

2. 同一牵引点处的外锁闭装置左、右侧两锁闭框方孔中心同轴,容许偏差为±3mm。

3.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外锁闭装置定、反位的锁闭量不小于35mm;其余牵引点锁闭量不小于20mm。

4.外锁闭装置定、反位的锁闭量容许偏差为±2 mm。

5.锁闭铁内侧上顶面与锁闭框方孔面接触良好。

6.心轨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侧面贴靠,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

7.拐轴型(VCC)尖轨外锁闭装置安装符合以下要求:1)基本轨轨底与框架承轨面的间隙:2)尖轨与基本轨间密贴:≤ 0.2 mm3)两碟型垫圈间隙:大于0.5mm,小于1.0 mm ;4)锁闭头与锁闭块间隙:≤ 0.5 mm8.拐轴型(VPM)心轨外锁闭装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检查整铸翼轨和VPM垫板底部间隙:≤ 0.5 mm2)VPM锁闭后锁闭头与锁闭块之间间隙:≤ 0.5 mm3.2.8在道岔和转换设备安装状态良好情况下,外锁闭装置应满足道岔尖轨相对基本轨的位移量±40 mm 、心轨相对翼轨位移量±20 mm 的要求。

3.2.9多点多机牵引分动外锁闭单开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动程应为160 mm ,转辙机动作杆动程应为220 mm ,额定牵引力应为2500 N;其余牵引点转辙机动作杆动程应根据尖轨动程合理配置,转辙机额定牵引力最大为4500 N。

3.2.10多点多机牵引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动程应小于120 mm ,转辙机动作杆动程应为220 mm ;其余牵引点转辙机动作杆动程应根据心轨动程合理配置,转辙机额定牵引力最大为4500 N。

3.2.11各牵引点转换阻力应小于转辙机额定牵引力,转换力测试值应符合道岔转换设计的规定。

3.2.12密贴检查测量工具为20 mm 的铁板,厚度根据要求确定,厚度偏差为±0.1 mm 。

插入深度应为轨面以下不小于20 mm 。

3.2.13 转辙机、密贴检查器性能及各杆件绝缘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3.2.14 外锁闭及安装装置的安装调整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调整两锁闭框位置,使两侧锁闭框对正,调整基础托板位置使转辙机动作杆、连接杆、锁闭杆在同一直线位置,保证外锁闭装置在定、反位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无别卡现象。

2.手摇或电操转辙机拉入、伸出各一次,检查两侧尖轨开口基本相同,如果偏差较大,通过调整动作连接杆使两侧开口基本相同。

3.通过增、减尖轨连接铁与尖轨之间的调整片,使尖轨开口满足要求。

4.通过增、减锁闭铁和锁闭框之间的调整片,使两尖轨(可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密贴满足要求。

5.调整尖轨长、短表示杆无扣轴套和有扣轴套,使转辙机检测柱在定位、反位时落入表示(锁闭)杆缺口,并使缺口内两侧间隙相等,用螺母将无扣轴套紧固。

6.调整心轨动作连接杆,使两侧锁闭量偏差小于2mm 。

7.尖轨的密贴、表示调整完成后,调整密贴检查器两侧接头连杆,使密贴检查器在定位、反位的表示均符合要求。

3.2.15 道岔心轨辙岔的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下拉驱动器启动电路工作2 s 后,心轨转换电路方可执行转换命令,可动心轨方可转换。

2.在心轨转换过程中,下拉驱动器启动电路应保持工作状态。

下拉驱动器启动工作时间超过30s 停止工作。

3.道岔区段处于进路锁闭或有车占用状态时下拉驱动器不应启动。

3.3 道岔融雪装置3.3.1 一般要求:1.室外设备安装应采用热镀锌角钢基础,角钢壁厚不小于5mm 。

2.在高速铁路高架桥上,融雪控制柜、隔离变压器和接线盒应采用热镀锌金属支架,安装在防护墙外侧电缆槽上面。

3.地面敷设电缆时应加装防护管防护,防护管在规定间隔内及转弯处应有固定装置。

4.电缆防护管转弯处及直线段超过1m 处应设固定点,电加热元件尾缆处应加密,有砟地段采用小水泥枕加“Ω”形卡具固定,无砟地段直接用“Ω”形卡具固定在道床及支承层表面。

5.无砟轨道区段钻孔安装融雪设备时,应采用化学锚栓固定。

6.融雪设备基础、防护套管卡具和电加热元件卡具固定应采用双螺母或可重复使用的防松螺母。

3.3.2 融雪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地段融雪控制柜正面(柜门)应背对线路,如图3.3.2(a )所示。

控制柜最突出边缘距线路中心距离一般情况下为3 100mm ,特殊地段不得小于2 440mm ,曲线地段按规定加宽。

角钢基础埋深为700mm ~800mm ,露出地面为150 mm±50 mm 。

2.桥梁地段防护墙内侧壁到线路中心距离为1900mm 时,融雪控制柜门应面向线路,如图3.3.2(b )所示.3.防护墙内侧壁到线路中心距离为2200mm 时,柜门应背向线路。

1-控制柜门;2-下部混凝土灌注层;3-镀锌角钢基础; 4-防护围台图3.3.2(a ) 融雪控制柜在路基地段安装示意图1—控制柜;2—防护栏栅;3—基础支架;4—电力电缆槽;5—化学锚栓;6—通信信号电缆槽;7—通透螺栓;8—防护墙。

图3.3.2(b)防护墙内侧壁到线路中心距离为1900mm的桥梁地段电气控制柜安装图3.3.3 隔离变压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离变压器箱最突出边缘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2250mm。

当现场条件不符合时,可适当调整安装位置或降低安装高度,但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2. 有砟地段隔离变压器箱基础基础顶面应与钢轨底面相平(如图3.3.3(a)所示),无砟地段隔离变压器箱基础基础顶面高出地面300mm(如图3.3.3(b)所示)。

角钢基础埋深不小于500mm,埋深不足时应采用砖砌混凝土浇筑防护围台对路基和设备固定保护,基础埋设及防护围台应符合铁路相关技术规定。

图3.3.3(a)有砟道床隔离变压器安装示意图图3.3.3(b)无砟道床隔离变压器安装示意图3.桥梁地段道岔融雪隔离变压器安装在防护墙外侧,引接线端子朝向线路侧;金属基础采用M20通透式防松螺栓和补强板,固定在防护墙上,基础支脚底板应支于电缆槽道隔墙的盖板上,且不悬空;隔离变压器底部距电缆槽盖板上表面150mm±50mm。

4. 融雪隔离变压器线缆截面超过10mm2时不宜使用笼式弹簧端子配线;截面10 mm2及以下多股导线使用笼式弹簧端子配线时,导线端头应压接接线帽。

3.3.4 电加热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把手电加热元件安装于尖轨尖端部分的基本轨轨腰时,应用专用卡具将其固定,其过渡段距尖轨尖端距离不得小于100 mm,如图3.3.4(a)所示。

图3.3.4(a)安装于尖轨尖端部分的直把手电加热元件示意图2.安装在道岔基本轨轨腰的电加热元件,在每个轨枕间至少安装一个卡具。

3.安装于钢轨轨腰同侧纵向两相邻电加热元件的间距应为100 mm~200 mm,两根平行的电加热元件间隙不宜小于20 mm。

4.加热板安装装置应与钢轨、钢槽或无砟道床连接牢固。

3.3.5 在正常试验环境下用500 V兆欧表测试冷态下电加热元件电阻丝和外层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5 MΩ。

3.3.6轨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融雪控制柜最近的一组道岔基本轨上,安装位置在距岔尖2m~3m处的基本轨轨底,轨底部和轨温传感器接触面无缝隙,轨温传感器应与轨底固定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