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活中的电磁干扰危害讲课教案
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研究
![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0f13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c.png)
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成为科技领域中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方便和便捷。
智能家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涉及到健康、安全、舒适等多个方面,还涉及到各种电器设备的无线电磁互相干扰问题,因此,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开始受到重视。
一、智能家居无线电磁干扰问题智能家居设备中大多数都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频段包括低频、中频、高频、VHF/UHF等,通过WiFi、蓝牙、Zigbee、NFC等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与接收,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天线、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等构成。
然而,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干扰电磁波,多个无线设备相互干扰时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电磁干扰问题。
在智能家居的环境下,当家中设备频繁使用时,多次电源开关等变化也可能引起电磁干扰,甚至影响其他无线设备的使用。
二、智能家居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为了防止无线电磁干扰对家中设备的影响,需要采用一些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常用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通信协议设计。
采用合理的通信协议设计,可以在减少不必要通信时避免电磁干扰。
2.天线设计。
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天线设计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电磁波发射或接收失真,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3.射频滤波和屏蔽。
射频滤波和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设备内部信号的相互干扰。
4.电源管理。
频繁的开关或电源突然关闭可能会导致电磁干扰,通过合理的电源管理方式可以降低这种干扰。
5.地线设计。
运用科学的地线设计,能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影响范围。
6.相干检测技术。
相干检测技术可以监测设备局部的电磁波变化,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调整措施。
以上技术都对智能家居中无线电磁干扰问题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局也能够发挥其作用。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的智能家居设备采用了这些技术,确保了设备稳定运行和使用的可靠性。
三、总结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无线电磁干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保障智能家居设备的稳定使用,同时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警惕电器辐射教案
![第四节 警惕电器辐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709a7f121dd36a32d8279.png)
第四节警惕电器辐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一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教学重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措施
教学准备:了解家里有哪些电器;电磁辐射有哪些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家电,而只要有电子、电器设备的地方,就会有一种杀手——电磁辐射。
二、电器辐射的危害
1.家里有哪些电器?
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电冰箱、消毒柜、浴霸、电吹风、音响……
2.它们各自会产生哪些电磁辐射危害?仔细看书本介绍,划一划。
3.交流课外知识:电磁辐射还有哪些危害?
(1)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2)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1.交流:根据书本中的介绍,说一说使用这些常见家电要注意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说一说怎样正确使用家电?说几条。
3.教师小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1)电器避免扎堆。
(2)按照指示规范操作。
(3)电器不要放在卧室里。
(4)避免长时间操作,每小时离开一次。
(5)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家庭中电磁辐射的认识与防护”课题研究讲课教案
![“家庭中电磁辐射的认识与防护”课题研究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47cfb02768e9950e73834.png)
“家庭中电磁辐射的认识与防护”课题研究家庭中电磁辐射的认识与防护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电磁产品运用广泛,电磁污染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危害。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了解电磁辐射原理并且探讨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
通过亲身的调查和研究,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次课题研究,亲身调查,增强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危害;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最后整理并完善,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有些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注:1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人类本身就生活在地球上,电磁辐射无时、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人的生存环境完全摆脱了电场、磁场,那么人类将无法适应。
只有当电磁辐射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列明了各种频率下的电场和磁场强度。
2、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形成,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
第十八节智能家居教案一
![第十八节智能家居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e9e61de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第十八节智能家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培养学生对智能家居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智能家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分类2.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3.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门锁、智能灯泡等。
2.邀请学生分享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体验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讲解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分类(1)智能家居的定义:智能家居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家庭设备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2)智能家居的分类:根据功能和应用场景,智能家居可分为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智能环境监测等。
2.讲解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1)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家庭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
(2)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家庭设备的集中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3)技术:通过算法,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识别、自动调节等功能。
3.讲解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智能设备、传输网络、云平台、用户界面等。
(2)智能家居的功能: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自动化控制、语音控制等。
4.讲解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将具备更多智能化的功能。
(2)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3)安全性越来越高:智能家居系统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三、案例分析1.选取几个典型的智能家居案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灯泡、智能窗帘等,让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势。
2.邀请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智能家居改善生活品质。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智能家居的定义、分类、关键技术、组成与功能。
如何科学地防范智能家电电磁辐射问题
![如何科学地防范智能家电电磁辐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f813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8.png)
如何科学地防范智能家电电磁辐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智能家电电磁辐射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不仅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科学地防范智能家电电磁辐射问题。
一、采用合适的智能家电首先,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智能家电。
根据国家标准GB8702-2014《生产和使用设备辐射防护规定》的规定,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具有蓝牙和WIFI模块的设备,其电磁辐射值应该低于2.7W/m²。
所以,在购买这些智能家电时,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尽可能选择较低辐射值的产品。
二、保持距离和减少使用时间其次,我们需要保持与智能家电的距离。
根据研究表明,距离设备越远,人体接受的电磁辐射值越低。
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时,应该保持设备和身体距离一定的距离。
另外,减少使用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长时间使用会让辐射积累在身体内部,对健康产生影响。
三、避免在休息时间使用智能家电智能家电的使用往往与办公和娱乐息息相关。
然而,在睡觉、休息的时间里,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智能家电。
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的身体需要完全放松,过多的电磁辐射会抵消我们身体的自愈能力,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贴合防辐射贴为了更好地防范电磁辐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智能家电设备上贴上一些防辐射贴。
这些贴片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电磁波对身体的影响。
在使用时,我们可以按照产品说明,将其贴在智能电视、路由器等电器的背面。
五、定期检查智能家电另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检查智能家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往往会导致辐射值增高。
所以,我们应该按照设备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总之,智能家电电磁辐射问题对我们的健康不利,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范。
通过选择合适的智能家电、保持距离和减少使用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使用智能家电、贴合防辐射贴、定期检查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讲课讲稿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d5da9e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4.png)
防静电手腕带
2024/10/23
46
防静电手腕带 的使用
接地
2024/10/23
47
2.信号地线
对于仪器、通讯、计算机等电子技术来 说,“地线”多是指电信号的基准电位, 也称为“公共参考端”,它除了作为各 级电路的电流通道之外,还是保证电路 工作稳定、抑制干扰的重要环节。它可 以接大地,也可以与大地隔绝。常将仪 器设备中的公共参考端称为信号地线。
2024/10/23
35
交流电源滤波器的内部电路(续)
差模电感
共模电感
2024/10/23
36
开关电源内部的电源滤波器及共模电感
2024/10/23
37
电源滤波器中的共模电感
当50Hz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由于进线与出线 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不会产生压降, 但共模电感对共模干扰却有较大的感抗。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三、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因素: 干扰源 干扰途径——传导型干扰(路)、辐射型干扰(场) 对电磁干扰敏感性较高的接收电路
消除或减弱电磁干扰,可针对这三项因素采取措施: 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切断干扰途径 削弱接受回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2024/10/23
镀铜电磁屏蔽盒
高频磁屏蔽是采用导电良好 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盒 等不同的外形,将被保护的电路 包围在其中。它屏蔽的干扰对象 是高频(40kHz以上)磁场。 干 扰源产生的高频磁场遇到导电良 好的电磁屏蔽层时,就在其外表 面感应出同频率的电涡流,从而 消耗了高频干扰源磁场的能量。 其次,电涡流也将产生一个新的 磁场,抵消了一部分干扰磁场的 能量,从而使电磁屏蔽层内部的 电路免受高频干扰磁场的影响。
电磁干扰与防制措施ppt课件
![电磁干扰与防制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6158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
将设备的外壳接地,防止设备漏 电时对人员造成伤害。
信号接地
为信号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 电位,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防雷接地
将雷电引入地下,防止雷电对设 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04
电磁干扰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家庭电器电磁干扰
总结词
日常生活中的电磁干扰
详细描述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磁干扰问题逐渐凸显。例如,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 波,可能影响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磁干扰与防制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电磁干扰概述 •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 电磁干扰的防制措施 • 电磁干扰的案例分析 • 未来电磁干扰的趋势与展望
01
电磁干扰概述
电磁干扰的定义
01
02
03
电磁干扰
是指由于电磁场、电磁波 的干扰,造成设备性能降 低、数据传输错误、设备 损坏等问题。
电磁干扰源
主要包括雷电、高压输电 线路、大功率电器设备、 无线电发射设备等。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通过空间电磁场传播,也 可以通过导线和电缆等传 输线传播。
电磁干扰的来源
自然干扰源
主要包括雷电、太阳黑子活动等自然 现象产生的电磁干扰。
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传导干扰主要通过导线和公共阻抗耦 合等方式传播,辐射干扰则是通过空 间电磁场传播。
感应耦合
总结词
通过磁场变化产生电场传播
详细描述
感应耦合是由于磁场变化产生的电场,它可以影响邻近的导体和电路,导致电磁干扰。感应耦合可以分为容性耦 合和感性耦合两种类型。
03
智能家居生活中的电磁干扰危害
![智能家居生活中的电磁干扰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a690a69601f69e314232947b.png)
智能家居中的电磁干扰危害很大!(对高密集的电子设备,对用户,对于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可估计危害)通信:1,电磁干扰大,信噪比就会下降,使无线电通信距离变短。
2,电视屏幕上会出现讨厌的明暗条纹、雪花、闪烁和抖动3,无法收听收音机健康:1,容易引起电子心脏起搏器停搏2,孕妇因受到电磁辐射容易造成流产3,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损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仪器:1,电磁干扰会使信号发生畸变失真2,图像显示系统会变得模糊并出现差错3,电磁干扰使数字系统误码率增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4,使指针指示错误、抖动和乱摆,降低系统使用功能5,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时,可能出现失控、误控或误动作其余:1,误燃,误爆(对于燃气管道等特殊位置)2,电磁泄密,可能造成信息的泄密电磁干扰的危害在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是各种各样的,可能从最简单的令人烦恼的现象直到严重的灾难。
在美国发生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电磁干扰的严重性。
曾经有一个钢铁厂,由于起吊溶融钢水包的天车的控制电路受到电磁干扰,以致使一包钢水被完全失控地倾倒在车间的地面上,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带有由生物电控制假肢的残疾人,驾驶一辆摩托车,途经高压送电线下方,由于假肢控制电路受到干扰而摩托车失控,导致了不应发生的灾难。
当然,以上两例是比较突出的。
下面还可以举出一些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危害:a)扰电视的收看、广播收音机的收听。
在我国出现过由于塑料加工高频热合机干扰收看电视而引起居民与工厂的纠纷。
b)在数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掉失。
c)在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级正常工作的破坏。
d)医疗电子设备(例如:医疗监护议、心电起搏器等)的工作失常。
e)自动化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防撞气囊保护系统)的工作失控。
f)导爆装置的工作失常。
g)起爆装置的无意爆炸。
h)工业过程控制功能(例如:石油或化工)的失效。
电磁辐射的危害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六年级上册(通用版)
![电磁辐射的危害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六年级上册(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da774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电磁辐射的危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六年级上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辐射的概念、来源及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分类2. 电磁辐射的来源3. 电磁辐射的危害4. 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磁辐射的概念、来源及危害。
难点: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如手机、电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场景,如手机通话、电脑使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辐射问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分类。
(2)介绍电磁辐射的来源,如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
(3)分析电磁辐射的危害,如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心理疾病等。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电磁辐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预防措施(1)讲解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如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保持距离等。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作息、锻炼身体等。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电磁辐射的危害2. 目录:(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分类(2)电磁辐射的来源(3)电磁辐射的危害(4)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3. 正文:(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分类(2)电磁辐射的来源(3)电磁辐射的危害(4)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来源。
2. 分析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3. 针对自身生活,提出预防电磁辐射的具体措施。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磁辐射的概念、来源及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佳。
幼儿园大班儿童智能电磁辐射教育教案:科学防护健康成长
![幼儿园大班儿童智能电磁辐射教育教案:科学防护健康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c8d63c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0.png)
在如今的物质丰富的社会中,我们与电磁辐射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而幼儿园大班儿童刚刚步入这个世界,他们对于这些电子产品的理解和掌握可能还不够。
为了保护幼儿园大班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对他们进行电磁辐射教育,从而使他们科学地防护电磁辐射。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
2、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3、掌握防护电磁辐射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1、多图示、模拟演示、板书。
2、实验教学。
3、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三、教学内容1、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电磁辐射是指电的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波传播到空间中所产生的辐射。
电磁辐射是自然界和人工活动中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可以分为低频电磁辐射和高频电磁辐射两种类型。
低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电器和输电线路,高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无线电通信、无线电电视、雷达等。
2、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电磁波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细胞产生影响,引发身体的不适和疾病。
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
3、防护电磁辐射的方法(1)减少电器使用时间,尽可能减少电器的使用,在睡前尽可能关闭所有电器。
(2)使用电器时要注意身体与电器之间的距离,最好离电器一定距离。
(3)尽可能多地运动,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减少电磁辐射带来的伤害。
(4)购买具有防辐射功能的产品,如电磁波防护眼镜、电磁波防护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图表对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
2、由学生自我安排小组,小组讨论并整理出电磁辐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演示电磁辐射对细胞的影响。
4、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正常的细胞和一个受到电磁辐射影响的细胞的颜色有何不同,并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5、教师给学生推荐目前市场上的防辐射产品,并讲解这些产品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场观察、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b7a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5.png)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教案标题:防范电磁污染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磁污染的概念、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 掌握防范电磁污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电磁污染的概念和来源;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防范电磁污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 电磁辐射监测和控制。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电磁污染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对电磁污染的认识和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电磁污染的概念和来源,包括电磁辐射、电磁波等基本知识。
2. 解释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如电磁辐射与癌症、生殖系统问题等的关系。
三、防范电磁污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减少电磁辐射暴露的方法,如减少使用电磁辐射源、远离高压电线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辐射防护用品,如电磁辐射防护服、防护眼镜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四、活动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电磁污染防范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电磁污染案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五、电磁辐射监测和控制(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如电磁辐射检测仪、电磁辐射防护装置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辐射监测与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防范电磁污染的重要性。
2. 提供相关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等,供学生深入了解电磁污染防范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学生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电磁污染防范方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电磁污染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2.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电磁污染防范知识;2. 组织参观相关实验室或机构,了解电磁辐射监测与控制的实际应用。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环境教育 二年级第六课《电磁辐射的防护》教案
![环境教育 二年级第六课《电磁辐射的防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bca1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b.png)
1、电磁辐射可以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癌细胞增值的图片)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出示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图片
3、电磁辐射可以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
出示孕妇和畸胎图片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3、板书课题:《电磁辐射的防护》
出示课件
交流
齐读课题
通过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呢?
课件出示: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
师:说一说: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重点
知道电磁辐射的危害,萌发保护自己的观念。
难点
养成保护自己的好习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试着说一说。
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电饭锅、烤箱、吸尘器等。
2、师:这些电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影响,它们会产生电磁辐射,影响我们的健康。
环境教育二年级《电磁辐射的防护》教学设计
课题
《电磁辐射的防护》
单元
第六单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科
环境
年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应该怎样减少电磁辐射,保护自己。
电磁辐射的危害教案
![电磁辐射的危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4760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1.png)
电磁辐射的危害教案Unit:The Dang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basic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its various sources.2.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3. Students will identify the pre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ir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Introduction: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MR) has become a pervasive part of modern technology. It is emit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Wi-Fi routers, microwave ovens, and power lines. While the benefits of these technologies cannot be overstated, there are also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This lesson focuses on the dang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ts sourc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reduce its impact on our lives.Warm-up: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wha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and its sources. Also, ask if they have ever heard of the potential healthhazard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EMR. Write the responses on the board.Direct Instruction:1. What i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a form of energy that travels through space at the speed of light in the form of waves. These waves have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wavelengths. Some form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uch as radio waves have longer wavelengths and lower frequency, while other forms such as X-rays have shorter wavelengths and higher frequencies.2. Sourc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MR is emit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such as:a. Mobile phones and devicesb. Wi-Fi routers and wireless networksc. Microwave ovensd. Power linese. Compact fluorescent bulbsf. Computer screens and televisionsg. X-ray machines, andh.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towers.3.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has been linked to various health hazards such as:a. Canc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EMR increases the risk of cancer.b. Reproductive Issues: Studies have linked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Wi-Fi routers to fertility issues and other reproductive problems.c. Insomnia: The high levels of EMR emitted from devices like mobile phones and Wi-Fi routers have been linked to insomnia.d. Headaches: EMR has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daches and migraines.e. DNA Damage: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can cause damage to the DNA.4. Pre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To reduce the impact of EMR on our lives, the following precautions can be taken:a. Reduce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Wi-Fi routers.b. Use protective covers for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c. Opt for wired connections instead of Wi-Fi whenever possible.d. Keep a safe distance from electronic devices.e. Use low EMR emitting devices like LED bulbs instead of fluorescent bulbs.f. Turn off electronic devices before going to bed.g. Limit exposure to electronic devices around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h. Avoid using electronic devices before going to bed. Assessment:1. Quiz: Students will be given a quiz to tes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sson.2. Discussion: Students will have a class discussion about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EMR and the precautions that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ir exposure to it.3. Writing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write a short essay on the dang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ts sources, and preventive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reduce exposure to it.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while the benefits of modern technology cannot be understated,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y taking pre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we can reduce our exposure to EMR and lead a healthy and balanced life.While some people may be skeptical about the dang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suggests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can be harmful to health. This is why many countries have set limits on the amount of EMR that can be emitted by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In this section, we will explore in more detail 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EMR.1. Cancer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EMR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cance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es EMR as a possible human carcinogen, meaning that it may cause cancer in humans. In particular, studies have linked exposure to mobile phone radiation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brain tumors. The risk appears to be higher in individuals who have used mobile phones for more than ten years.While it is still unclear exactly how EMR causes cancer, there are several theories. One is that EMR can damage DNA, which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Another theory is that EMR cancause cells to produce heat shock proteins, which are involved in cell growth and division.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2. Reproductive IssuesSeveral studies have linked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Wi-Fi to reproductive problems. For example,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found that men who used mobile phones for more than four hours per day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sperm count and reduced sperm motility compared to men who did not use mobile phones. Another study found that exposure to Wi-Fi radiation reduced the quality of sperm in mice.In women, exposure to EMR has been linked to menstrual cycle changes and reduced fertility. A study published in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found that women who used mobile phones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infertility compared to women who did not use mobile phones.3. InsomniaThe high levels of EMR emitted by devices like mobile phones and Wi-Fi routers have been linked to insomnia. This is because EMR can interfer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melatonin, a hormone that is essential for regulating sleep.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posure to the blue light emitted by electronic devices can suppress the production of melatonin, which can make it harder to fall asleep. In addition to interfering with sleep, exposure to EMR has alsobeen linked to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ound that people who spent more time on their smartphones had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 and lower levels of happiness compared to people who used their smartphones less frequently.4. HeadachesEMR has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daches and migraines. This is because EMR can cause changes in brain activity that can lead to headaches.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Cephalalgia found that people who used mobile phones for more than 30 minutes per day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headaches compared to people who did not use mobile phones.5. Other Health HazardsIn addition to the health hazards discussed above,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has also been linked to other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MR can affect the functioning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exposure to EMR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Exposure to EMR can also affect the function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which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autoimmune disorders and other immune system-related problems.Pre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While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eliminate exposure to EMR completely, there are several pre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reduce exposure to EMR. These include:1. Reduce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One of the simplest ways to reduce exposure to EMR is to use electronic devices less frequently. Whenever possible, use wired connections instead of Wi-Fi.2. Use protective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here are several protective covers available for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EMR emitted.3. Keep a safe distance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Whenever possible, keep a safe distance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For example, when using a computer, move the screen further away from your face to reduce exposure to EMR.4. Use low EMR emitting devices: Whenever possible, use devices that emit low levels of EMR. For example, use LED light bulbs instead of fluorescent bulbs.5. Turn off electronic devices before going to bed: Turn off allelectronic devices before going to bed to reduce exposure to EMR and promote better sleep.6. Limit exposure to electronic devices around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effects of EMR. As such, it is important to limit their exposure to electronic devices as much as possible.ConclusionIn conclusion, while the dang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ay still be debated, 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EMR can be harmful to health. By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EMR and taking precautions to reduce exposure to it, we can lead healthier lives and promote the well-being of future generations.。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416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4.png)
防范电磁污染教案教案标题:防范电磁污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掌握防范电磁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1. 电磁污染的定义和分类a. 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影响b.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c.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2. 电磁污染的防范方法和技巧a. 减少电磁辐射源b.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c. 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d. 使用电磁防护设备3. 环境保护与个人行动a. 培养环保意识b. 倡导低碳生活c. 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案例或提问,激发学生对电磁污染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污染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范电磁污染。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几种防范电磁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6. 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防范电磁污染的小短文,包括他们的认识、方法和意愿。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2. 真实案例或视频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4. 环保行动计划模板5. 学生作业本评估方法:1. 小组展示评价:评估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表现,包括对方法和技巧的准确性和创新性的评价。
2.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撰写的小短文,包括对电磁污染认识的准确性和对防范方法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了解电磁污染的现状和防范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电磁防护设备的生产厂家或实际应用场所,增加实践经验和了解。
3. 开展环保主题的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电磁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f5d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a.png)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探讨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智能家居设备的优点和缺点,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年级的班级,预计耗时30分钟。
教学目标- 了解智能家居设备的定义和功能。
- 探讨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
-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家居设备,避免潜在风险。
教学准备- 智能家居设备的展示(可以是实物或图片)。
-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在白板上写下"智能家居设备"四个字,并请学生说出对这个词的理解。
- 通过引导,解释智能家居设备的定义和功能。
2. 探讨(15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智能家居设备的各种功能和优点。
-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智能家居设备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和便利。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3.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智能家居设备的优点与缺点,并讨论如何避免潜在的风险。
- 强调正确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重要性。
课后延伸- 给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智能家居设备的看法的短文。
- 鼓励学生与家人交流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体验,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
- 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物或图片展示智能家居设备本教案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添加。
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小学生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这些设备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智能家居技术。
第三篇电磁污染与防治PPT学习教案
![第三篇电磁污染与防治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f5d0b81c758f5f71f677e.png)
频率范围宽,影响区域也较大,能危害近场区的工作人员。射频电磁辐 射已经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第10页/共34页
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
广播、电视发电设备:
调幅广播
调频广播
第17页/共34页
2 测量方法
2.1 布点方法
环境电磁场可以分为来两类: 一般电磁场: 特殊电磁场: 1.一般电磁环境的测量 一般电磁环境的测量可以采用方格法布点。 2.典型辐射源的测量 典型辐射源的测量一般采用“米”形布点法。
第18页/共34页
一般电磁环境的测量 通常采用的布点方法:方格法
以交通干线为参考基准线 所有遥测来难过的区域划分为1km*1km 的 方格 测量点:每个方格的中心点
第8页/共34页
1 电磁辐 射污染 的来源
2.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 人为电磁辐射是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产生 的,主要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 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 中的应用设备。
第9页/共34页
主要包括有: 脉冲放电。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变电流很大,会
产生很强的电磁。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工频交变电磁场。例如在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
划分方格划分方格统计每个方格里的人口密度统计每个方格里的人口密度统计每个方格里的辐射源的数量统计每个方格里的辐射源的数量统计统计计算每个方格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计算每个方格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mm计算每个方格的辐射功率加权系数计算每个方格的辐射功率加权系数nn小区的加权系数小区的加权系数选择监测点选择监测点第21页共34页典型辐射源的测量典型辐射源的测量米字形布点法米字形布点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家居中的电磁干扰危害很大!(对高密集的电子设备,对用户,对于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可估计危害)通信:1,电磁干扰大,信噪比就会下降,使无线电通信距离变短。
2,电视屏幕上会出现讨厌的明暗条纹、雪花、闪烁和抖动3,无法收听收音机健康:1,容易引起电子心脏起搏器停搏2,孕妇因受到电磁辐射容易造成流产3,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损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仪器:1,电磁干扰会使信号发生畸变失真2,图像显示系统会变得模糊并出现差错3,电磁干扰使数字系统误码率增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4,使指针指示错误、抖动和乱摆,降低系统使用功能5,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时,可能出现失控、误控或误动作其余:1,误燃,误爆(对于燃气管道等特殊位置)2,电磁泄密,可能造成信息的泄密电磁干扰的危害在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是各种各样的,可能从最简单的令人烦恼的现象直到严重的灾难。
在美国发生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电磁干扰的严重性。
曾经有一个钢铁厂,由于起吊溶融钢水包的天车的控制电路受到电磁干扰,以致使一包钢水被完全失控地倾倒在车间的地面上,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带有由生物电控制假肢的残疾人,驾驶一辆摩托车,途经高压送电线下方,由于假肢控制电路受到干扰而摩托车失控,导致了不应发生的灾难。
当然,以上两例是比较突出的。
下面还可以举出一些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危害:a)扰电视的收看、广播收音机的收听。
在我国出现过由于塑料加工高频热合机干扰收看电视而引起居民与工厂的纠纷。
b)在数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掉失。
c)在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级正常工作的破坏。
d)医疗电子设备(例如:医疗监护议、心电起搏器等)的工作失常。
e)自动化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防撞气囊保护系统)的工作失控。
f)导爆装置的工作失常。
g)起爆装置的无意爆炸。
h)工业过程控制功能(例如:石油或化工)的失效。
除以上所举的例子之外,强电磁场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一般认为其效应可以分为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对于热效应,随着射频入射功率密度的逐渐增加,可出现血流加快、血液分布较少部位的局部体温升高、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变性、心率改变甚至体温调节能力受抑制、局部组织受损直至死亡等等。
而对于非热效应。
其影响就广泛得多。
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如:对脑组织的代谢、脑组织的生物电等),对血液与免疫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对生殖系统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等等。
这些影响不仅仅反应在个体级、器官级而且影响到细胞级。
由上可见,电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多方面的后果。
开拓电磁兼容研究,加强电磁兼容管理,降低电磁骚扰,避免电磁干扰,是当务之急。
摘要:如今我们工作、生活在E时代,在你每天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时,有没有想过,在不知不觉中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在我们周围悄无声息地构成了一种被称作“电子雾”的浓重污染源,它看不到、听不到、嗅不到、摸不到,神不知鬼不觉地任意穿透、“切割”人的身体,如同“幽灵”一样,令人防不胜防。
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种类十分众多,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与它们接触的时间又比较长,因此,这些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它对人体作用的机理有哪些?如何防范电磁辐射污染?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机理电磁辐射污染防范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应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磁场中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
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即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一百多年前,电磁辐射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更是进入了一个电磁辐射的高利用时代。
不过,科学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时代的进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多次验证。
人们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了它的负面效应。
如各类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就在我们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又成为继室内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内环境污染。
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媒体上屡屡报道的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更是让人们感觉到了来自电磁辐射的威胁,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种莫名的痛恨和恐惧。
1 电磁辐射污染:所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高压电、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自动化设备及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
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电磁辐射剂量的电磁辐射下,细胞就会被杀伤或杀死。
随着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丰富,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辐射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
另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要依靠电磁波,而电磁波极容易被干扰和破坏,由此会带来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这也是电磁辐射污染的一个方面。
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污染”,人们也叫它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
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 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人体是导体,可以吸收电磁场的能量。
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的分子会发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场能而转化为内能,引起热效应。
电磁场强度越大,则热效应越明显;电磁振荡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而且干扰人体生物电信息的传递。
科学实验已表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两个方面——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
致热作用致热作用是指电磁波穿透生物体表层,直接对肌体内部组织“加热”(如同微波炉加热食品一样),即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物质的温度会发生改变。
高频电磁波的致热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乳腺癌、阳痿、流产、胎儿畸形等疾病。
非致热作用非致热作用主要是指电磁波对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危害,造成心悸、脱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和妇女月经失调等疾病。
有一个典型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从鸡雏、猫的体内摘取出大脑皮质,用调制后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对其进行照射,发现有钙离子析出。
钙离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浓度变化必然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3 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现代生活,处处离不开与电子设备打交道。
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话、无线电仪器等无不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电磁辐射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等均能产生各种数量不等的电磁干扰,我们如何防护呢?生活中怎样才能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在购买电子产品是应注意证实该产品是否已经通过了CCC认证(国家对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安全认证);尽量减少对高辐射产品的使用;尽量使用低辐射的产品,如低辐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尽量使用坐机拨打电话,少用手机拨打电话。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最好在铃声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之间接听,使用时头部和手机天线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有人说了,不买家电或是有也束之高阁不再用,污染不就没有或减少了嘛。
好倒是好,可是要没了它们,咱们的生活就该倒退回从前的艰苦时代了。
恐怕没人愿意放弃好生活而去过苦日子吧,多学几招防范措施才是现实可行之策。
例如: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电,如电视、电脑、冰箱、收音机等,最好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还要尽量避免同时启用多种家电。
与家电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
距离越远,受电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电的安全距离是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日光灯为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还有一招就是吃东西。
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
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注间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指数。
有关专家提醒,5种人特别要注意这一条,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第二是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第三是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第四是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应该了解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E时代下的又一现代污染───电磁辐射已经被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列入必须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记得吗?我们的儿歌里曾把站着几只小麻雀的高压线比作五线谱,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图画。
可时过境迁,如今,因为怀疑围绕在居民区周围的高压线释放出的电磁辐射会损害人体健康,高压线的建设者们屡次亮相听证会甚至法庭,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些专家说,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问题还有待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时间的考验。
目前,不管学术界的争论如何激烈,现存的、引起很大争执的问题应该及时得到解决。
首先,应该及时推出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的产品标准。
第二、对于已有标准的产品,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列入3C认证目录的产品。
第三,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时解决目前引起争端的事件。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也要适当改变一下生活方式。
如尽量用更多的时间到户外活动,到乡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参考文献[1]《宇宙、地球和大气》[美].I.阿西摩夫著科学出版社.[2]《电磁波工程》朱建清,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电磁污染从其产生的根源来看,本文转自【辐射污染与健康】,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大功率发射设备,如无线电广播通讯、电视、雷达等;(2)工业、科学、医学使用的射频设备的强辐射;(3)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强辐射及其电晕放电;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线路的强辐射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和弧光放电;(4)计算机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核爆炸所产生的电脉冲场等;(5)各类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泄漏;(6)事故产生的电磁泄露;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极低频(BLF)电磁场也可能造成外界环境的电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