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白描是什么意思,如何用

合集下载

白描 写作方法

白描 写作方法

白描写作方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白描在绘画中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源于古代的“白画”,而在文学上则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在叙事上,白描可以使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可以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这种描写方法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白描相关书籍或咨询绘画、写作方面的专家。

白描手法及其运用

白描手法及其运用

白描手法及其运用白描是叙事作品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好,不仅能使文章生动有趣,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白描呢?一、白描的定义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传统画法,即用线条勾勒,没有背景,不加色彩渲染的朴素画法,古代也叫“白画”。

运用到写作中则指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种,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事物或人物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白描。

请看下面这则笑话:过去有个读哲学的大学生,读完哲学后很是自命不凡。

一次他回到农村老家,其父见儿子难得回来,甚是高兴,赶忙杀鸡给儿子吃。

席间,父亲问儿子:“你在大学里学的什么呀?”儿子自豪地回答:“学哲学呗!”父亲不解地问:“什么是哲学?”儿子有些不耐烦了,说:“哲学就是哲学,跟你讲你也不懂。

”父亲又说:“正因为不懂,才问你的呀!”于是,儿子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好吧,我告诉你。

举个例子来说,这个桌子上的鸡,你看是一只鸡,一只具体的鸡,我看有两只鸡,既有一只具体的鸡,又有一只抽象的鸡。

这便是哲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父亲对儿子的回答极为不满,苦笑了片刻说:“你这个哲学真有意思,我只看见一只鸡,你能看出两只鸡,原来哲学有这么大的好处。

那好吧,现在我吃这只具体的鸡,那只抽象的鸡你留着吃吧。

”说罢端起热腾腾的鸡站了起来。

这则笑话很短小,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活了:一个迂腐的只知道理论而不懂得实际的大学生形象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细致入微地描述他的外貌、服饰和举止,而是像绘画中的速写一样,把人物活生生地勾勒了出来,达到了一定的写作效果。

二、白描的运用(一)不加修饰,朴实传神。

白描作为写作的艺术手法,经常被作家、艺术家所运用。

它不需要浓烈的色彩渲染,甚至连形容词、修饰语也不用,简单几笔勾勒,就能把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平常的写作中,一些学生一听到描写就浓墨重彩,详尽细腻去描摹,殊不知,白描同样能把人物描写好,而且比工笔细描难度更大。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白描的写作手法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白描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不需要写背景。

白描写作方式是不用写背景的,只需要作者去突出文章的主题即可,说简单点也就是要求我们不用很着重的去写背景,需要我们着重去刻画人物就行了。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显出来。

2.不需要非常细致。

白描写作方式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作者需要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刻画描写人物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几句话或者是几个动作就能够写画龙点睛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

3.不需要非常华丽。

白描写作的方式不需要作者描写得有多么的华丽,只需要朴实即可。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个优秀的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在文章中去抒发他最真实的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白描写作手法的作用是什么?1.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他们的情感流露得更加准确。

2.我们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刻画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在文字上更加简洁干练。

3.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也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

三、不同的场景运用白描写作手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怎样的?1.写景可以使得景物描写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多彩,能够让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一些性格变化,一同融入到环境当中,使得语言变得更加有韵味。

2.写人可以使得描写的人物更加富有神韵,并且可以从一些外貌的描写上触及到这个人物的本质以及灵魂。

也能够表达出来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3.写特定场景可以烘托当时的一些气氛,并且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需要了解到,白描类似于一些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专题一写景作文之白描手法

专题一写景作文之白描手法

《天净沙·秋思》中的白描手法运用
总结词
简练、传神
详细描述
《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几个简洁的词语,如“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 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荷塘月色》中的白描手法运用
总结词
清新、自然
详细描述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月色下的 荷塘景色。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裙”,用“出水很高”和“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地 表现了荷叶的挺拔和优美。又如,“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用“层层的叶子中间”和“袅娜地开 着的”等词语,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灵动。
05
白描手法在写景中的实例分析
《春》中的白描手法运用
总结词
细腻、生机勃勃
详细描述
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描绘春天的 景象。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 绿的”,用“偷偷地”和“钻出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 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 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百花竞放和争奇斗艳 。
总结词
白描手法不仅需要描写景物的外在特点, 还需要通过意境表现来传达景物的内在美 和作者的感受。
VS
详细描述
在运用白描手法时,需要注重表现景物的 意境。例如,在描写晚霞时,可以通过运 用柔和的语言、描绘晚霞的色彩和光影变 化等手法来表现出晚霞的美丽和神秘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 手法来表现景物的内在美和作者的感受。

白描、渲染、烘托

白描、渲染、烘托

白描渲染烘托白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写作手法之一,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例: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白描特点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白描技法(一)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二)要重点突出(三)所用语言要省俭烘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一是泛指陪衬,使主色调明显突出。

一是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具体指衬托的意思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

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白描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其通过简洁的描述和生动的描绘来展现事物的形态、氛围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白描往往起到衬托情节、突出主题和加强读者阅读体验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白描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和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

通过对白描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这种精致的描写方式,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白描的概念和本文的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白描的定义与特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白描的本质。

其次,分析白描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探讨它在不同文学领域中的表现形式。

最后,分析白描的表达效果,探讨它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强调白描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的白描研究。

1.3 目的: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白描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通过对白描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深入解析白描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白描对于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以及其在未来文学创作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对白描这一文学表现手法的全面研究,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描写,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正文2.1 白描的定义与特点白描是一种文学写作技巧,通过简单的文字描绘来表现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它是一种刻画手法,着重于对事物的外部形象和特征进行准确描绘,而不涉及深层的感情和思想内涵。

白描的特点包括简练、生动、具体和直接。

简练是指描写时言简意赅,不多余言辞;生动是指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感觉仿佛亲眼目睹;具体是指描写细节具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直接是指描写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和雕琢。

写作手法-白描介绍

写作手法-白描介绍

写作手法-白描介绍白描是美术创作手法,指不着渲染敷色的单纯勾画。

创作词也有此法,它是指不用或少用各种修辞方法,只是把所写的内容直截了当表达出来。

当然这里的“直截了当”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几经推敲,是高度艺术化的过程。

请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一幅夏夜农村实景,在作法上只是一种罗列式的,而所写的一切都是作者所见所闻。

在刻画农村夏夜之景中写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这都是亳不加修饰写出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片在写夜行所见闻时,写了天上的星,山前的雨、茅店、树林、婉转的路、溪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里描写夜景用了移步换形的写法,没有明显地使用什么其他写作手法,显得朴实平易。

白描手法追求的就是这种艺术效果。

词中一切都似平静地慢慢从口中道出,本不打算婉转惊人。

再如辛弃疾的《鹧鸪天)写春天农村的清远旷逸田园景色,既有生机勃勃的景色描写,又有田园风光的内涵,如写春天的蓬勃用了耳闻目睹的许多内容:破嫩芽的柔桑、蚕种、细草、平冈、鸣叫的黄犊、夕阳、寒林、暮鸦。

这些内容毫不加修饰,只在三句内表达出: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以上写的是春天农村景色的一面。

接着再写酒家所在之地,以构成一个农村的条件,因为无论实际还是诗词的需要,农村都离不开酒店,于是作者把酒家安排在最富有画意的地方一—离山不远不近隐约可见的横斜路旁。

词中这样说:“山远近,路横斜,青旗酒处有人家。

”为了突出农村的春天,特从想象的城中桃李角度,写出农村春天桃李的旺盛。

这里是惟一的一笔对比,是从想象中来对比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白描手法在这里很突出的。

但白描并不是不用任何修辞方法,而是强调对事物客观的勾画。

比如写人,李煜的〈一斛珠·香口》用的就是白描勾画(词见前)。

我们把它与下面这首比较一下便可清楚地感觉到白描的特点。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很多同学写作文,特别是在表现人物时,喜欢对人物采用精雕细刻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描写,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对人物描写越细,人物形象却越模糊;对人物刻画越多,人物性格却越不鲜明。

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物活灵活性地呈现出来。

白描,就是用朴素、洗练的笔法,将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白描”一词,源于绘画,是指在人物画中,用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不加渲染的画法。

后人将这一技法借用到文章里,成为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

这种方法很少用繁复的形容词和修饰语,笔墨淡雅,甚至不着色,但形象鲜明,构图真切,让人一看就能抓住特征。

很多有名的大作家都是使用白描手法的高手。

比如鲁迅先生,他在《孔乙己》一文中,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在这段文字中,没有比喻的修辞,几乎也无过分形容、修饰的词语,只有如实写来,寥寥几笔将一个风烛残年的落魄文人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原因就在于这个人物的特征非常突出,非常鲜明,像穿长衫,却又脏又破,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胡子,都是乱蓬蓬的,这些都是穷困潦倒又不失体面的读书人的特征。

作者抓住这些特征,简单勾勒,就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再如他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就这么简单的几笔介绍,一个学者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也极擅长使用白描手法来写人。

比如他的散文名篇《背影》即是如此。

白描手法是什么意思

白描手法是什么意思

白描手法是什么意思
白描的写作手法,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运用极简省的语言,直接的描摹景物的特征,再反映出作者想要表述出的感情。

还有,使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时,作者要用三言两语便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够使读者如见其人。

这就与绘画一样,无论画者使用工笔还是彩墨,无论创作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独创特色;因此,我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白描
手法,其实与其它的写作手法并不互相排斥。

通常来讲,白描手法不仅只可以运用于小说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白描的手法融入到散文、诗词的描写创作中。

我们还可以使用这种手法更加细腻的刻画人物。

当然,在创作与写作时,我们同时也会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各种形态,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一类的突出之点。

而且,我们还要用简洁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详细的描写,以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独有的的个性与特征,让读者一眼就了解到其中的重点。

诗词手法难点讲解四:白描

诗词手法难点讲解四:白描

诗词手法难点讲解四:白描转:登书山的博客诗词手法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则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白描诗正如陆时雍所说:“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亦流动矣。

”平常之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了优美的画面。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1、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

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

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

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白描手法——记叙文写作之入门欣赏和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白描手法——记叙文写作之入门欣赏和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白描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朴实,却传 神入微
“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
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 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 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 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 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 蛐鸣叫。”(贾平凹《静虚村记》)
这段话写作者与乡村居民相处之乐。表现手
法也是叙述中掺杂白描,尤其是最后两句,白描 更加突出,写风景、人物的行为与表情极为自然 而简单,寥寥数笔却营造了一副和谐的乡村夏夜 图景,人物形象隐约可见,令人神往不已。
再看本段的白描语言。虽然用语质朴,但由
于作者对语言的敏感性,硬是从朴实的语言中提 炼出了难以名状的美感。这主要体现在语句形式 和语感上。整段出现了大量短句,不时抛出一两 个长句,这样长短句巧妙的搭配,既体现了语言 节奏美,又避免了过多的整齐带来的呆板单调感。 同时,由于运用了反复和顶针修辞,读起来文气 贯通,情感流畅无阻,充满了回环跌宕的语感美。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 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 的本来面目。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 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 本要表述的事物。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 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 “你给我罢”。
作者以白描手法为主,对景物、场景、人物进行描写 ,人物的动作、语言,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其中的 内蕴则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

白描】一、白描手法的概念和例文【描写方法】一、白描手法的概念和例文(一)白描手法的概念“白描”也叫“素描”,还叫“简笔勾勒”。

写文章时,借鉴国画中白描技法,不设喻,少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写作对象的特点,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白描手法。

(二)运用白描手法的几篇例文〖白描〗<wbr><wbr><wbr>三、运用白描手法的几篇例文例文1、鲁迅的《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评}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仅将故乡深冬阴晦天色笼罩下的原野,尽收眼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的深沉之悲痛。

例文2、鲁迅笔下的孔乙已:“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白描手法。

例文3、《药》里的小栓(外貌):“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评}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白描手法例析——以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为例白描手法例析——以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为例(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卢兴治浙江315166)白描是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

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鲁迅小说能在简洁的笔墨中,把人物形象描绘得那么地栩栩如生,神采飞扬,其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种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的缘故。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节选了鲁迅先生的大量作品,其中《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等作品,就用了多处白描的手法。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大全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大全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大全一、引言白描是一种文学写作手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散文和诗歌。

它的特点是以简练、直接的语言,客观地描述事物的外貌、形态和特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真实和生动。

在文学创作中,白描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作家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场景和情境,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白描知识点手法的总结,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范围和具体的写作方法等,希望能够对广大文学创作者有所帮助。

二、白描的定义白描是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客观地描写事物的外部形象和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外观和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其真实和生动。

白描手法强调对事物的客观描述,不加任何主观的感情色彩和评价,力求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

白描所描述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物、景物、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情感、心境等。

在文学作品中,白描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场景更加具体,情感更加真实,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白描的特点白描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简洁生动:白描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地描写事物的外貌和特征,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白描的语言生动,能够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形态和特征,使读者对其产生直观的感受。

2. 客观忠实:白描力求客观地描写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加入任何主观的情感色彩和评价,尽量忠实地呈现事物的外观和特征,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真实的信息。

3. 重视细节:白描在描写事物时,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力求细致入微,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细节特征和细微变化,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4. 适用广泛:白描手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可以用来描写各种不同的事物,如人物、景物、物品、情感、心境等,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

四、白描的应用范围白描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用来描写各种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如人物、景物、物品、情感、心境等,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古今诗文中的白描手法

古今诗文中的白描手法

古今诗文中的白描手法王军强白描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写人、叙事、状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

它指的是作家在写作的时候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对人对事对物进行粗线条的描摹,基本不使用修辞手法进行渲染烘托。

与白描相对的则是工笔,工笔多指用繁复的笔墨及艺术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描摹。

在最古老的《诗经》中已经有这种手法的运用。

比如《蒹葭》一诗的开头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对秋天景物进行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伐檀》的开头也运用了白描来描述奴隶们的劳动:“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采薇》的开头也是如此:“采薇采薇,薇已作止。

曰归曰归,岁已莫止。

”南北朝时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对刺勒川下的北国草原的描写就是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人对于白描手法的运用已经非常纯熟。

王维在他的《竹里馆》一诗中就运用了白描手法来描绘他的隐居生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他的《辛夷坞》一诗中他也运用了白描手法:“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非常有名,这首诗的文字运用就非常的洗练,也是白描手法:“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杜甫在他的诗中也大量运用了白描。

比如他的这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又比如他的《春望》一诗中对被叛军占领蹂躏过后的长安城的描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再比如他在他的《兵车行》一诗中对亲人们在咸阳桥畔哭天抢地送别即将走上战场的壮丁们的场景的描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白居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高手。

在他的《卖炭翁》一诗中,他对“卖炭翁”这一形象的刻画,即是运用了白描手法:“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他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来表现农民的痛苦生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

白描知识点手法总结一、白描的概念白描,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用简练、直接的笔法描述事物或人物的方法。

它不像描绘或抒情那样展开细节,而是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白描的特点是主要以描写景物为重点,通过简短、明了的语句将景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抽象,让读者在想象中体验景物本身的美、新颖和特点。

白描可以使读者迅速了解事物的特点,能够达到通过文字给人以鲜明、深刻印象的目的。

二、白描的表现手法1、简洁明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是简洁明了。

它避免了华丽的词藻和华丽的修辞,以最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事物。

这种简洁的描写方式,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有张力,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带有一种干净、清新、质朴的美。

这种简练的风格,也非常适合刊物中要求文字干练的描述。

2、重点突出在白描中,应重点突出事物的特点、形象和特征。

通过对事物主要特点和形象的刻画,使读者在心灵中形成一个清晰、生动的画面,这样既能让读者阅读舒服,也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生动形象生动的形象是白描的核心。

白描要通过一种精炼、生动的笔法,把描绘对象的生动形象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以及其独特的魅力。

只有通过文字将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刻画细节白描的手法中需要刻画细节。

细节是描写事物或人物特征的关键,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可以使描写更加丰富、具有力量。

同时,细节也是使描写更加真实、生动的重要手段。

5、语言简练白描的语言是简练的。

它不提倡冗长的修辞、长篇大论的描写,而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读者呈现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语言简练,可以让作品更具有张力,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三、白描的应用范围1、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白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白描。

白描可以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也能够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描绘的事物、人物。

2、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白描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闻报道需要文字精练、准确地传递信息,而白描的简洁、生动的特点正好符合了新闻报道的需求。

写作文的白描手法

写作文的白描手法

写作文的白描手法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作故事情节,并使人深感线条明确,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

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够阐明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使读者如见其人。

参考鲁迅的《药》: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缴了半天,拿起一包洋钱⑵,交予老栓,老栓直奔了,樱木的放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2.“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⑷,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文学中的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

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

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白描

白描







这首词中也多处运用到了白描手法。 上阕写景。仓促读来,眼前便乍现一派萧瑟秋景: 面对着凄寒秋雨和滚滚东流的江水,独自伫立在苍茫天 地间的自己就如那些残红败柳一般失意寥落,触目之处 皆是狼籍。短短数十字无一处写到内心情感,却分明让 人心生凄惶。秋上心头即为愁,虚写景、实言情即是白 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景本无情,到了诗人词人的笔下, 却无端多了那许多人情味,仿佛也有了人类的喜怒哀乐 和悲欢离合。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 更见风韵。白描往往是为后续的情感抒发作基调和环境 渲染的。下阕,以一句不忍登高临远,将笔锋兀自从景 物转到自己身上来。为何?一是感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二是叹宦海沉浮,羁旅淹留;三是想佳人凝望,误识归 舟。三层意境,三层不忍,看到的不仅是惆怅更是悲凉。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 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 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 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 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 凄楚和衰老。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 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手法白描是什么意思,如何用?
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用墨线勾描物像而洋白菜颜色的一种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

白描画法多用于画人物。

这可分为两派,一派出自于北宋大画家李龙眠的,称之为铁线描,另一派出自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称之为兰叶描。

这种绘画技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

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

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

如《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筋,掉落于地。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充满德乃从容俯首拾筋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筋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炼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如杜宣的《井岗山散记》中,有段文字叙写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

’他便塞给平伯。

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

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

我窘着再拒绝了他。

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作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

在其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

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

往下写风送雁声,反增添了她思乡的惆怅,还透露她惜花将谢的情怀,最后写她独坐无聊、内心极为苦闷之状。

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占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

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点:
(一)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

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

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

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

(二)要重点突出。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三)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特别须注意的是切民间用“油滑”之调和“八股”之腔,因为根柢浅薄的“油滑”与言之无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