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初三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初三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初三压强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说明大气压产生的原因,验证存在、测量大气压值得实验,记住标准大气压的值。会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4)列举出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重现大气压的测定实验。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

压力

概 念 压强

压强的公式:P =S

F

压 强 改变压强的方法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分 类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ρgh

大气压强

四、复习过程

(一)压力:(F —N)

1、 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F = G

练习:(1)、画出物块对斜面的压力与物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由课件图甲、乙、丙看到的现象是:泡沫塑料压下深度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1)甲、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压强:(P—Pa)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 P=F/ S

4、压强单位:P--Pa; F—N S--m2 1Pa=1N/ m2

注意: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练习:(2)、某同学的体重是480 N,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60 cm2.这个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

A.1.5×104 Pa B.3.0×104 Pa

C.3.0×102 Pa D.1.5×102 Pa

练习:(3)、下面所述各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有________,为了增大压强的有________。

A、挖掘机的宽履带

B、锋利的剪刀刃

C、骆驼宽大的脚掌

D、很细的钉尖

E、钢轨铺在枕木上

F、宽大的房基

练习:(4)、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三)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1)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压强公式:

(1)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2)推导过程:(结合课件图片讲解)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练习:(5)、如图 17 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 150 g 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10 cm2.(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为 2.7×103 Pa,求玻璃杯的质量.(取g=10 N/kg)

小结:(1)、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先确定压强p=ρgh;后确定压力F=pS(2)、计算固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先确定压力F=pS后确定压强p=ρgh;

6、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练习:(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变化规律的仪器叫

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可以说明的物理问题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斜面上,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b=p c

练习:(8)、如图所示,是两个容积相等,高度相同,底面积不相等的容器(SA >S B),装满同种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PA>PB, FA>FB

B. PA<PB, FA=FB

C. PA<PB, FA>FB

D. PA=PB, FA>FB

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呢?()

(四)、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②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760mmHg=76cmHg=1.01×105Pa

③结论:标准大气压:P

④说明: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5、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见课件图片)能发现什么规律?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课件实验得出结论)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练习:(9)、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这样小明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物理实验演示器。当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液面升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如图25-3所示,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瓶内灌满水,塞紧塞子,用力挤压瓶子,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2010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 A卷I(选择题85分)第一部分听力测试(共25小题,计25分) 一、听句子,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语。每题念两遍。(共6小题,每小题1分; 计6分) 1. A. I won't go. B. Have a good time! C. Good idea! 2. A. Nice to hear it. B. Thank you very much. C. I will work much harder. 3. A. That's all right. B. Why are you so late? C. I'm sorry, too. 4. A. Yes, please. B. No,you can't. C. Yes, this is my seat. 5. A. You'd better have a rest. 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Be careful. 6. A. Glad to be your friend. B. Is that true? C. Nice to meet you. 二、听句子,选择与你所听到的句子意思相符合的图片,并将代表图片的字母填在相应位置上。每题念两遍。(共4小题,每小题1分;计4分) 三、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每题念两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1. A. Music. B. English. C. Math. 12. A. Rainy. B. Fine. C. Sunny. 13. A. It's 5:30. B. It's 6:00. C. It's 6:30. 14. A. At a library. B. At a bookstore. C. At home. 15. A. Father and daughter. B. Husband and wife. C. Mother and son. 16. A. Yesterday. B. Two days ago. C. Three days ago. 17. A. She'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B. She's going to the cinema. C. She's going to the bank. 18. A. She wants to have a walk first. B. She doesn't want to have a walk at all. C. She wants to have a walk after doing her homework. 19. A. Spring. B. Summer. C. Winter. 20. A. To have a good evening. B. To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 C. To enjoy the summer vacation. 四、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短文念三遍。(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最新《勇于拼搏,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勇于拼搏,冲刺中考》 主题班会教案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w.5 Y K J.CO M 《勇于拼搏,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背景: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如何把握好这人生中的重要关口,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近期的观察及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我们有的同学在即将面临中考的时刻,胸无大志,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有些学生荒废时间、碌碌无为,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特召开《勇于拼搏,冲刺中考》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的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2、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树立远大理想,鼓干劲,创辉煌。 三、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汶川地震的图片。 2、学生到父母工作单位实践体验并拍摄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3、拍摄任课教师的祝福。 4、收集家长的寄语及朋友间的美好祝福。 5、个人拼搏宣言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百舸争流千帆过,波涛在后永向前。2017年学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

口,我想更多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第一环节:播放地震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对生命价值的诠释 我们当下的生命价值:备考学考。体验父母的辛苦 第二环节:学生拍摄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2、《谈谈自己学习的理想目标、家庭责任与信念》 3、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做一个勇敢的挑战者 1)、播放录像:选自一些拼搏的画面展示如:女排、刘翔、千手观音等 2)、学生朗诵自己的拼搏誓言。

最新整理初三的主题班会教案

初三的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内容: 调整心态,为自己的喝彩 二、活动目的: 爱国爱校爱集体,并不是一句空话,而首先,学生应该自爱。珍惜初三的时光,好好学习,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是爱国爱校爱集体的一种具体表现。 初三的学习激烈紧张,学生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三的生活,才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此次活动,就是希望鼓励学生发奋图强迎接初三,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初三紧张忙碌的学习,渡过人生第一个艰难时刻。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鼓励学生以良好的面貌迎接这三年奋战的收获,摆脱自卑、胆怯,懒散,浪费时间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做一个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三、过程与方法: 在大家自由发言阐述心里话的气氛下开始今天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课前准备: 1、确立主题,根据该班的实际情况,确立要准备的方向和主题思想。

2、集自己崇拜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目的是想让学生用名人的事例来激励鼓舞自己。 3、收集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良心态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端正的方法。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 同学们,在国庆放假前,我们初三1班参加了学校的拔河比赛,并且取得了好成绩。不知大家又没注意到,从开始你们赢得第一场,到最后获得了第二名,我都一直在大家身边做啦啦队,发现我们初三1班的班集体主义特别强,拔河的选手们都很团结,齐心协力夺取胜利。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今天来组织这次班会课,我感到非常开心。希望大家能够放开拘束和陌生,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课。好,那我今天送给大家一个礼物,就是我们当时胜利的过程。 播放上周末进行的拔河比赛图片和视频,背景音乐为《我的未来不是梦》。 (二)、打开心窗,说说心里话。 同学们,看完我们放假前班集体的精彩一幕,大家有什么感想么?我们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上场的选手还是下面默默支持呐喊着的啦啦队,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杨老师,当时很投入激动地为我们班加油,我们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不是觉得有努力后的胜利感。

压强(教案)

压强 马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沙槽,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四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4)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成都市2017中考英语试题(答案)

成都市2017年中考英语试题 A 卷(共10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30小题;计30 分) 、听句子,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语。每小题含两遍。 分;计5分) 题1分;计10分) )11. A. She is short. B. She has curly hair. C. She wears glasses. )16. A. In the bookstore. B. I n the readi ng room. )18. A. She went to the water park. B. She went to the coun tryside. C. She went to her gran dpare nts B. He's playi ng a game. C. He's watch ing TV.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 分) )21. What will classrooms be like one da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A. There will be chairs only. B. There will be sta nding desks. )12. A. At 10:00pm. B. At 10:30pm. C. At 11:00pm. )13. A. One. )14. A. Won derful. B. Two. B. Cute. C. Three. C. Excited. )15. A. Big Scree n. B. Tow n Chi na. C. Movie World. )17. A. The n ature museum. B. The art museum C. The scie nee museum. (共5小题,每小题1 )1. A. Yes, she can. B. Yes, she does. C. Yes, she is. )2. A. It is. B. I see. C. Thank you. )3. A. You ' re welcome. B. You ' re right. C. You ' re kind. )4. A. For an hour. )5. A. Sure, It ' s my pleasuBe .Sure. You could. 、听句子,选择与所听句子内容相符合的图片,并将代表图片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每小题念两遍。 6. 7. B. Once a week. C. I n a week. C. Sure. Here you are.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 分) 8. 9. 10. 、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及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念两遍。 (共10小题,每小 C. In the library. )19. A. Twe nty. B. Fiftee n. C. Five. )20. A. He's clea ning his room. 听短文,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短文念两遍。 A C D

初三下学期主题班会汇编全册

初三下学期主题班会精品教案汇编全册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主题班会设计 一、指导思想 正处十六七岁的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对人生和理想有着美丽的憧憬,他们即将面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角逐,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主要内容 1、说说自己眼中的花季雨季是怎样的; 2、回顾初中三年的成长体验; 3、畅想未来。 三、主要形式 整个活动采取演讲、说唱及宣誓的形式进行。 四、准备过程 1、全面发动。动员全班同学查找资料,搜集素材并集中交班主任。 2、对收到的各种形式的稿件,进行认真审阅、批改和去舍。 3、在班主任和有关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排练、学唱。 4、班会开始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主题班会的彩色美术字。 5、届时请有关领导及任课老师参加。 五、主要过程

1、出旗仪式 2、由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引出主题。 3、学生活动过程:【花季感言】:你眼中的十六岁是怎样的 【成长体验】:十六年中尤其是初中三年你的成长体验有哪些【畅想未来】:在离中考还有九十天的日子里,在面临我们人生 第一个关键转折点时,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畅想【中考誓言】: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我要以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全部的精力,在距中考九十天里,用勤奋作舟,以刻苦为桨,乘长风,破巨浪,奋斗九十天,让汗水哺育不凡;奋斗九十天,凭激情实现梦想; 奋斗九十天,靠实力铸就辉煌。 【唱响祝福】:韩如月许志鹏卞继超高曼董月张江都朱旭东 禹悦刘鹏季娴季娜王磊韩晨蒋彪丁露管德超 4、【老师寄语】 5、主持人宣布班队会结束。 6、退旗仪式 六、注意事项 1、时间一节课。 2、事前须认真准备,发动全班参加。 3、请有关老师指导。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年6月修订“司南”版)8年级第151页至第152页。本节内容是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之后的延伸,是区别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的压强知识有较大帮助。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奥秘有强烈探知的愿望。但不善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 学生在学习了固、液、气静止时产生压强的知识后,习惯于套公式进行计算,对“静止状态下产生压强”有思维定势。对“流体流动时的压强与静止液体的压强不同”难于理解。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探究小实验和“飞机是如何升上天空的”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情景,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制定科学探究的方案,以有趣的小实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首先,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共性引入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和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测,进而过渡到本节的重点,即探究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 其次,通过升力的产生和生活中的流体现象的分析,突破本节难点,即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 最后,在教学的结尾,试图在作业布置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教学链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作业更多地向课外延伸,走向社会,走向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特点;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尝试应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观点来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真题】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原卷版)

2019 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
A卷 第一部分 听力 一、听句子,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语。每小题念两遍。
1. A. The same to you.
B. I’m happy.
C. That’s good.
2. A. Yes, I am.
B. Yes, it is.
C. Yes, he is.
3. A. Well done!
B. So easy!
C. See you there!
4. A. Yes, please.
B. Tea, please.
C. Thank you.
5. A. Good luck.
B. Good idea.
C. Good news.
二、听句子,选择题与所听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每小题念两遍。(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
A
B
C
D
E
6. _______
7. _______
8. _______
9. _______
10. _______
三、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及问题选择题正确答案。每小题念两遍。
11. A. She rode a horse.
B. She fed some chickens.
C. She milked a cow.
12. A. Tianfu Square.
B. Chengdu Museum.
C. Chengdu Research Base.
13. A. At 8:20.
B. At 8:30.
C. At 8:40.
14. A. Buy a gift.
B. Make a meal.
C. Go to a supermarket.
15. A. Brother and sister.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Teacher and student.
16. A. Meaningless.
B. Unfair.
C. Helpful.
17. A. Two.
B. Three.
C. Four.
18. A. Doing some washing.
B. Doing his homework.
C. Doing some reading.
19. A. At home.
B. On the street.
C. At Animal Helpers.

初中:初三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三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activity design of the theme class for Thanksgiving parent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三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 1、小故事 小结:人间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真是亲情,人间最值得珍贵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 2、宣布主题班会的主题 二、深入认识 1、引入:母亲的诠释 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唯一最重要的东西——生命,同时也把无私而伟大的爱给了我们。作为子女,我们有太多太多

的理由,需要感恩父母!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蜜蜂采花而去,嗡嗡的一番表白,这是感恩;葵花向着太阳,永远注视着天空,这是感恩。对有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的万物之灵——人类来说,知好知歹,有恩当报何其重要! 2、进一步加深母爱的理解:讲关于一个母亲的八个谎言 第一个谎: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第二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第三个谎: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内容: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压强的影响因素及利用压强的关键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事实就是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试验引入新课 出示试验器材, 师:这是一个木板,上面有一个钉子,把一个气球放在上面,压上一个重物………… 学生看到现象:气球破了 师:这儿有一个更恐怖的钉板(出示实验器材,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同样一个气球,放上同样的重物——气球破了。 启发:你认为两次实验的结果不同,原因何在? 学生各抒己见…… 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压力 看大屏幕,如图:汽车在地面上,对地面有作用力,牛奶瓶对桌面有作用力,钉子对墙壁有作用力,人对椅背有作用力。 师: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可以从力的基础知识,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总结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2、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教师总结: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继续讲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三、压强 1、压强的作用效果 根据大屏幕上的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让学生体验。 根据图,学生思考:两个人对地面都有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教师继续启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探究。 2、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以下试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A、分别用粗绳和细绳提起钩码,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B、分别用食指压住气球的两端,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C、用一只手指轻轻的挤压气球,再用力挤压气球,球的形变情况如何? D、用一只手的手掌抵住气球,另一只手的手指抵住气球,球的形变怎样? 教师再演示砖、桶的试验 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压面积有关 (2)试验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所提供的试验器材验证你的猜想,同学们要把以往所学到的物理方法运用到实验中,注意团结协作,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上台来交流汇报 (4)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还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概念 出示课件: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大家各抒己见 教师分析引导,类比速度的概念得到: 压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继续讲解压强的公式、单位,让学生了解1帕的含义。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及练习

-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2014级3班冲刺中考主题班会 磨砺六十天,披荆斩棘赴考场,看我刀锋锐利; 奋战二个月,卧薪尝胆增才智,听我消息喜人。 一、导入:两兄弟酿酒的故事 谷物、米(酒曲酶)——发酵密封在坛子里,九九八十一天,酿酒师一再吩咐:公鸡三啼之后再打开。弟弟按捺不住,在公鸡第一次打鸣之后匆匆打开瓶盖,结果前功尽弃,弟弟的酒是酸的。老成持重的哥哥铁定了心,一定要等到公鸡第三次鸣叫的时候打开瓶盖,结果醇香的美酒酿成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起码两点: 1、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决定胜负的往往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也就是我们目前的冲刺阶段。中考是综合素质的检测,既是知识、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二、盘点以后的关键性考试 1、体育中考 2、实验中考 3、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4、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5、文化课中考 体育中考插一句 拧成一股绳,鼓足全身劲,拼尽最后一份力,体育中考创佳绩 三、面对一系列考试你的心理有困惑吗 四、冲刺阶段的最佳心态及调整 (一)目前,冲刺阶段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三类: 1、松散状态。自己放弃,我只想对这些同学说:人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2、适度的紧张状态。 这是主流,大部分同学是处在这种状态。有些紧张,感觉中考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因而目前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复习。这是一种最佳的复习迎考状态。根据心理学家桑尼博士的理论: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它会促使学生做好准备,振作精神,消除杂念,提高注意力,激发潜能,让我们比平时更出色。所以,适度或者说稍微的紧张是必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紧迫感,它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因此,把这种状态进行到底,一直保持到中考。 3、过分紧张。估计不多,将会导致无助、失望、消极甚至生病。因此,反作用比较大。因此,需要尽快调整。紧张的表现:比如上课、自修时的烦躁、不静心、低效学习、暂时的失眠现象等等。 (二)造成原因: (1)当天的学习任务未完成。 (2)历次考试的失利,对自己缺乏信心。 (3)对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

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微笑面对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中考已进入倒计时,学生已经进入“心理高原”期,苦闷、焦虑、急躁,学习效率不高、情绪不稳定等。有必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吐露自己的内心苦恼、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中考前的压力,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缓解方法,坦言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对象:九二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下午16:15—16: 55 四、活动地点:九 ( 2 ) 班教室 五、活动内容: 初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1、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初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

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 方面,又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

压力和压强_说课稿

压 力 与 压 强 说 课 稿 班级:11级物理学 姓名:史鹏军 学号:11121011015

《压力和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

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2018年四川省成都中考英语试卷

2018年四川省成都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共18小题;计30分) 1.(★)A. Thank you. B. You're kind. C. I'm happy. 2.(★)A. No, you can't. B. Yes, please. C. You're welcome. 3.(★)A. Good idea. B. I think so. C. Enjoy yourself. 4.(★)A. That sounds fun. B. I agree with you. C. Good luck. 5.(★)A. Oh, I see. B. That's right. C. Sure, I'd love to. 6.(★) (1)略(2)略(3)略(4)略(5)略 7.(★)A. By bus. B. By bike. C. On foot. 8.(★)A. He played basketball. B. He flew kite. C. He went to the movies.

9.(★)A. The music club. B. The chess club. C. The art club. 10.(★★★)A. Gina. B. Mike. C. Jane. 11.(★★★)A. At 10:30 pm. B. At 11: 00 pm. C. At 11:30 pm. 12.(★★★)A. Review the lessons. B. Go to the concert. C. Take an exam. 13.(★★★)A. Interesting. B. Boring. C. Enjoyable. 14.(★★★)A. Teacher and student. B. Nurse and patient. C. Mother and son. 15.(★★★)A. In the park. B. In the restaurant. C. At home. 16.(★★★) 17.(★★★)(1)Why does Chris Hughes wear the same clothes for many days?A. Because he doesn't like washing clothes. B. Because he cant use a washing machine. C. Because he wants to play a joke. (2)Which group of people has the worst basic life skills? A. Older people. B. Young people. C. Some kids. (3)What problem are young people in the US facing? A. They have no basic life skills.

压强和浮力教案

【重点难点】 1.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有关压强 的现象. 2.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梳理】 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p=_______.对于固体、液体、气体都适用.压强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1Pa=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_______;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_______;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_______.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___重____力的作用. 6.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②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③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7.由于大气层受_______力的作用,所以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_______压强.历史上最早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______完成的.人们通常把相当于_______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Pa. 8.大气压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 9.机翼的升力: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_;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_______,这一压强差产生压力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例题精析】 考点1压力和重力 1.(2012.巴中)如图所示,重50 N的物体A静止在 斜面B上,对斜面B的压力为40 N.作出物体A受到的 重力及物体B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附参考答案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 (满分l 50分,考试时间l 20分钟) A卷(共’l 00分) A卷I(选择题,共9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运用(共50小题,满分50分) 一、选择填空(共3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30分) (A)从各题的A、B、C三个选项中,找出和画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并能替换画线部分的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5分) 1. A few minutes later, Paul and Nancy got to Center Street by bus. A. ran to B. arrived at C. went to 2. Sam looks strong, but actually he is not in good health. A. in fact B. in all C. in general 3. I found a supermarket close to my new house. A. in front of B. far from C. next to 4. After the vacation, all the students returned to the school. A. gave back B. sent back C. went back 5. Peter told me he loves China and he wants to travel all over China. A. around B. through C. in ’(B)从各题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25分) 6. —Could you lend me the book you bought last week? A. Yes, here you are B. No, I can't lend it to you C. It's not interesting 7. —Tom, shall we set up a student volunteer project in our school? A. I don't want to join you B.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C. That's a good idea 8. —Happy birthday to you, Jack. A. With pleasure B. Thanks a lot C. The same to you 9. We all feel_________the disabled girl has made so much progress in music. A. worried B. lovely C. surprised 10. The funny toy monkey_________Sandy five dollars. A. cost B. spent C. used 11. —Where is Mike? He asked me to go out for a walk this evening. —Maybe he_________TV in the living room now. A. watched B. will watch C. is watching 12. My friend Dave helped me a lot by giving me_________on English learning. A. advices B. many advice C. some advice 13. —I haven't seen Bob for a long time. —I haven't seen him,_________. A. too B. either C. instead 14. When Mary couldn't see her mother, she began to cry and_________her. A. look for B. look after C. look at 15. —Please give this note to John. —OK, I'll give it to him as soon as he_________.

压力压强说课稿

压力压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因此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我制定本节课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应用.(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本节课主要通过利用身边器材, 二、说教法学法: 初三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