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_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合集下载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四课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四课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的经历、主要活动 人物 经历 代表作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
黄宗 羲 顾炎 武 王夫 之
唐甄
都参 为天下之大害者,猛批 加过 《明夷待访录》 君而已矣 君主 抗清 争; 《日知录》 反对“私天下” 专制; 经历 《天下郡国 的君主专制;反 了明 对独治,提倡众 利于 利病书》 清王 治 朝的 近代 替; 民主 都隐 抨击孤秦陋宋, 思想 居著 《宋论》 批判君主专制 书 产生。
仁政、君 轻民贵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 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西汉
魏晋南北
受压制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独尊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 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危机
“理”“ 天理”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宋明
明清
复兴、重新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 确立正统 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 受批判 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 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唐甄的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大多数官 吏“为盗臣”、“为民贼”。 (3)提出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主张“抑 尊”、“节俭”、“用贤”、“纳谏”、“重 民”、“明赏罚”。 评价: 进步性: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深 远影响。 局限性:对专制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 没有 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 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提出的治国之道仍然咩有跳出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黄宗羲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 (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 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 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 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也。” ——《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3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 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 非耳”。
-----《焚书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悟思想活跃之道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离经叛道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1、李贽反正统意识 材料1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主女张则男可女,谓平见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 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 又岂可乎? ------《焚书》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 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的批判思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 (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思想主张
主旨: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 循天下
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之公
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二 “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三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 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 哉!”
深刻揭 露历代 帝王把 天下当 作私产 的做法
4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 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 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 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 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 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 《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2020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0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背景 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 后的第三次思想活跃局面。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反对 封建 君主专制 的进步思想。 2.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而已矣”,提出限制 君权 的主张。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 3.著作 《明夷待访录》。 4.影响 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张问达弹劾的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藏书》《焚书》是李贽的著作,李贽对孔子和儒
家经典的批判被视为异端学说。
答案:A
3.阅读下列李贽的言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材料三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矣。”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李贽的主要思想。(不得摘抄原文)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3)你是如何看待李贽思想的?
题组二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
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 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 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 B.不能随意地变革制度 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 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 解析:材料意为制定制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A、B、C 三项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D 项显然未 体现 ,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
顾炎武(1822-1885),清朝末代思想家、政治家,在清政府衰败和乱象中把“国民之治”提出来,他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他所言之“国民之治”,为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开辟了道路。

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可以从他的思想体系中看出。

顾炎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深谋远虑,努力改革,国家才能兴旺。

因此,他主张为了救祖国,应该把“国民之治”提上日程,提出了以“求贤若渴”、“明刑开罪”、“改革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方案,以及“改变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政治理念。

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强调一个重要的道理,即无论是天下兴衰,还是国家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要展现“为民服务”的思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另外,也强调要以“求贤若渴”为目标,强调要“明刑开罪”,遵循时代发展的正常规律,实现改革制度,改变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及其启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让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健康、进步。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的活跃2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的活跃2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
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继承: 想体系。
宋明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明清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一、明末清初思想的概况
1.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 2.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儒学进一步发展,思想领域出 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
二、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内因: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的活跃局面
高考说明: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高考指导意见: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明清时期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唐甄论“凡帝王者皆贼也” 为课外阅读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正统
屋内遗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湘西特有的一双木屐和 一把油纸伞。据说,船山先生对异族满清的统治一直无 法接受,骨子里都是反清复明的念头。他出外必穿木屐, 以示脚不踏清王朝之地;又不管天气是晴还是雨,皆手 撑着一把油布伞出门,以示头不顶清王朝之天。
王夫子是清初的思想巨人,以“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气魄对先秦以来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 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主要内容: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概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概况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主要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最精彩) 君臣平等; 政治设想: 限制君权:建“天下之法”;“公其是非与学校” 工商皆本; 注重实学; 2)影响: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 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 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 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 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 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 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 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 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 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 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 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 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 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 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 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君与民
朱熹 君为臣纲
黄宗羲
顾炎武
?????
王夫之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1)政治: 封建统治危机:阶盾、民族尖锐,君主专制强化;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思想: 心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西学东渐; 4)经历:参加过抗清斗争;反思明亡教训。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理与欲
朱熹
李贽
存天理,灭人欲。
???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第41章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第41章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第二节
论社会规范
顾炎武认为,社会秩序的混乱源于社会规范的混乱。 顾炎武认为,社会秩序的混乱源于社会规范的混乱。顾炎武 不像理学家那样侈谈心性仁义, 不像理学家那样侈谈心性仁义,而是侧重于具体的社会伦理规 范,如孝悌、廉耻等,都成为他所强调和关注的社会规范理论 如孝悌、廉耻等, 的核心 第一,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一,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二,关于廉耻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二,关于廉耻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三,关于孝悌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三,关于孝悌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四,关于法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四,关于法的社会规范功能。
第四十一章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顾炎武治学强调“经世致用” 反对空谈天道性命, 顾炎武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天道性命,其诸多 思想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而发, 思想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而发,确有务实而经世致用的特 点。
第一节
欲望论
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顾炎武与黄宗羲一样, 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顾炎武与黄宗羲一样,强调了人的自私 自为以满足自身欲望的合理性。 自为以满足自身欲望的合理性。顾炎武肯定了人们自私自为的 合理性,并认为明智的社会统治者,就会顺应人们的自私自为, 合理性,并认为明智的社会统治者,就会顺应人们的自私自为, 因而用之。如果不顾及人民的“一己之私” 也就没有“ 因而用之。如果不顾及人民的“一己之私”,也就没有“天下 之公”可言,社会秩序就难以稳定与和谐。 之公”可言,社会秩序就难以稳定与和谐。
从肯定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出发, 从肯定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出发,顾炎武进而认为财产私 有制是杜绝纷争和促进生产的决定因素。 有制是杜绝纷争和促进生产的决定因素。顾炎武一方面肯定了 人们“自私”的合理性, 人们“自私”的合理性,一方面对官僚阶层不择手段追逐个人 利益的行为嗤之以鼻。利欲之心是造成贪邪之“污俗” 利益的行为嗤之以鼻。利欲之心是造成贪邪之“污俗”的重要 根源,就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顾炎武提出以“ 根源,就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顾炎武提出以“名” 克制利欲的方案,要想做到“以名为治” 就必须从劝学、 克制利欲的方案,要想做到“以名为治”,就必须从劝学、奖 廉两个途径开始。 廉两个途径开始。 第一,劝学以克利欲。 第一,劝学以克利欲。 第二,奖廉以克利欲。 第二,奖廉以克利欲。 顾炎武的欲望论,既承认了人自私自利的天然合理性, 顾炎武的欲望论,既承认了人自私自利的天然合理性,又 反对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肆无忌惮地追逐私利的行为, 反对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肆无忌惮地追逐私利的行为,他 从满足个人的私利与维护社会利益两个方面出发, 从满足个人的私利与维护社会利益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套 使两者有机结合“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理论, 使两者有机结合“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理论,从而反 对了道学家提倡的“以公灭私” 对了道学家提倡的“以公灭私”、“有公无私”的虚伪说教。 有公无私”的虚伪说教。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松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离经叛道”
1、李贽的生平与性格
2、李贽的思想代表作: 李贽的思想代表作: 焚书》 藏书》 《焚书》、《藏书》 3、主要思想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于孔子而后足也, 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 取足于孔子, 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 答耿中丞》 《焚书·答耿中丞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离经叛道”
1、李贽的生平与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 离经叛道” 性格: “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 李贽(1527——1602)号卓吾, 李贽( )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 福建泉州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 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 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青年时 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 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 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 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 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 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的罪名迫害致死, 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 为禁书。 为禁书。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 为客”
1、黄宗羲生平: 黄宗羲生平: 生平
(公元1610—1695年),字 公元1610—1695年),字 1610 太冲, 梨洲先生, 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 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 曾参加过抗清 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 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 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 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 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 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的创立者。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代表 明夷待访录》 作: 《明夷待访录》、《宋 元学案》 明儒学案》 元学案》和《明儒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3_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3_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D.用思
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顾炎武强调孔孟思想,而舍弃宋明理 学,C项正确。 【答案】C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2.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 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 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 矣”的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推崇圣人之语录,反对从事于 后儒,故A.B项错误;从“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 而但资(宋明)之语录”的信息,可知理学最终形成于明代 ,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不取之‘五经’”“《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的信息可知圣人之语录指的就是孔孟之道, 故D项正确。 【答案】D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①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手段) 解决问题,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书本出发,这是两种对立的 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前者实事求是,后者教条主义、本本 主义。 不是本本出真知,不是经典出真知。 早年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 个成果——毛泽东思想,其灵魂是“实事求是”。 顾炎武认为,凡社会风尚、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 考证,不完全依赖文献,必须实地调查。
知识点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 神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苏 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号亭 林。认为明亡于理学空谈,理学 家过于偏重道德修养,对外部世 界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应对能力, 气节有余,能力不足。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朝第一思想犯:“异端邪说”的官员李贽
“开古今未开之眼, 言古今不敢之言”。
一、反正统意识
(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 中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主张男女平等 正直清廉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战国时期 2、重创: 秦朝 3、正统: 西汉武帝时
4、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
5、复兴: 唐宋时期
6、发展: 宋明时期
7、再冲击: 明末清初
中国近现代儒学曲折历程

1、严重 冲击: 2、动摇:
3、正统地 位结束: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 占据主导地位,彻底推翻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 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 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 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 民主革命。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 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顾炎武认为“亡国”不同于“亡天下”,对此 正确理解是 A具有忠君报国思想 B具有反封建专制色彩 C具有强烈的反清意识 D有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顾炎武“以名为治”思想简析

顾炎武“以名为治”思想简析

顾炎武“以名为治”思想简析朱年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苏州昆山人。

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等并肩于早期启蒙大师的行列,并开有清一代“汉学”的先河,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更成为中华家喻户晓的救世箴言。

顾炎武一生精力惊人,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力主为学宜“博学于文”,更要“经世致用”。

难能可贵的是,顾炎武倡导的博学并不局限于对文献资料的广闻博记,而是坚持对社会实践知识的调查和考察。

因为面对明末以来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早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对当时政治现状的研究与思考,坚持在黑暗中摸索、探求改造社会的长治久安之策,然而腐朽的明王朝终究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面对“天下”改朝换代,外族入主中原的残酷现实,顾炎武在痛心疾首之余,明知抗清已无可能,仍凛然自守,永抱遗民之志,坚守节操,拒不入仕清廷而远行避害。

后历经数十年的艰辛,考察山川地理,察访社情民意,在这同时著书立说,对明王朝灭亡的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创见、“经世致用”的政治主张,给后世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

其中,在巨著《日知录》中提出的“以名为治”的思想观点,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思辨,值得我们为之探析和研究。

一、“以名为治”思想的精神内核是“治世必自人道始”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曾对顾炎武其人其书给予极高的评价,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盛赞顾炎武能“贵创、博学、致用”,认为其作为清学一代开山宗师的地位固然无可撼动。

对于顾炎武著述的《日知录》,梁启超认为“不仅为有清一代学术所从出,且其学后继有人”;他还引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该书的评价,以为:“大抵亭林所有学问心得,都在这书中见其梗概。

每门类所说的话都给后人开分科研究的途径。

”“以名为治”,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阐述的关于天下大治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之一。

此种观点的提出,是立足于他历来重视人心风俗对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一基础之上的。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1、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

2、对理学的`正面批评。

他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

3、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提出“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5、提出“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6、提出“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7、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

顾炎武的学术思想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

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

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

g3必3 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g3必3 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认 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 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他 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 是杰出的政治家。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 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怎么样了,亲?你记住了李贽的 (3)反正统:自称“异端”,否定孔子和儒家经典的绝 异端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对权威,公开质疑对孔子的迷信,同时揭露道学家 的虚伪。
(4)反传统: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 提倡男女平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 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D
3、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4、明末李贽说:“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总部的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 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放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黄宗羲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 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1)观点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 害者,君而已矣。 ” 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 呼吁君臣平等 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2)根源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天子之所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 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 主义萌芽产生 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分析其思想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学者要走出书斋,进行社会调查,把活材料与死文字结合起 来,如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的傅衣凌先生用社 会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史,走出书斋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散落 于村镇的账簿、碑刻、方志、地契、族谱等民间文献,并将 其作为研究对象,解剖中国古代社会。“走出书斋”,不是 “抛弃书斋”,迄今为止,文献仍然是人类知识传播的主要 载体。 北京学者研究明清经济史注重用正史史料,中山大学的梁方 仲教授和厦门大学的傅衣凌教授注重用民间文书。治学方法 的区别。 《天下郡国利病书》:古人喜用古称,以汉代郡国借代明朝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十三布政司。“利病”犹利弊、利害 ,主要指民生利弊。记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 历史地理著作。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 矣”的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推崇圣人之语录,反对从事于 后儒,故A.B项错误;从“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 而但资(宋明)之语录”的信息,可知理学最终形成于明代 ,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不取之‘五经’”“《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的信息可知圣人之语录指的就是孔孟之道, 故D项正确。 【答案】D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1.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
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
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
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
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顾炎武强调孔孟思想,而舍弃宋明理 学,C项正确。 【答案】C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2.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 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 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2)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继承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共利益、天下利益,不是 关注个人利益。 《日知录》: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曰:易姓改号,谓之亡 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还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说白了就是一个 政权的倒台叫做亡国,保护国家政权是执政的领导人和政府 官员的职责;社会道德体系崩溃、善恶不分、人伦混乱以至 人如兽行、人吃人的社会就叫做亡天下,保护天下和社会不 走向灭亡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亡国指政权灭亡,亡天下指民族的文化、道德体系的灭亡。 所以,亡国大体上是指国内的改朝换代,亡天下大体上是指 亡于外族政权,外族政权毁灭原来民族的文化道德。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典型试题】
3.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 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 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知识点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 神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苏 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号亭 林。认为明亡于理学空谈,理学 家过于偏重道德修养,对外部世 界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应对能力, 气节有余,能力不足。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思想主张: (1)认为空谈误国,提倡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经世致用: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学与用要结合起 来,反对空谈,提倡务实致用之风,要学以致用、学必实用 。 传统学问有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曾国藩主张增 加经世之学。 如果说义理之学是虚学,那么经世之学则是实学了。 继承了先秦儒家实事求是的学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悦)乎?”学:今天的学习。时:时机、随时。习:练习 、实践。认为只“学”而不“习”,缺乏实践,不能提高道 德修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是苦差事,枯燥无味。
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作者搜集文献和实地考察,历时20多年,行程2—3万里。 ②主张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目的) 不是解决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实践问题,关注民生,不是关注 个人修养。 《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 、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 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 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梁启超在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主张大一统,君主专制,故A 项错误;朱熹的《四书集注》主张“理”为万物本源,“存 天理,灭人欲”,主张加强君王统治,故B项错误;李贽的《 焚书》《藏书》主张思想自由,反对“天理”,这些大都不 反对君主专制,不能刺激青年,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明夷 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这正好迎合了 近代思想民主的潮流,最能引起青年兴趣,故D项正确。 【答案】D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人译成: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 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日知录》是顾 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名言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与西方的“知识分子是民 族的良心”名言接近。 意义:崇实致用的学风和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影响重点:学风) 课文“顾炎武文字”共出现“实”字8次:实际、实践、现实 、实地、实用、崇实、实践、朴实。有人以为顾炎武是“实 学”的积极倡导者。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①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手段) 解决问题,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书本出发,这是两种对立的 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前者实事求是,后者教条主义、本本 主义。 不是本本出真知,不是经典出真知。 早年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 个成果——毛泽东思想,其灵魂是“实事求是”。 顾炎武认为,凡社会风尚、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 考证,不完全依赖文献,必须实地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