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案例

合集下载

t0104

t0104
到50年代中期,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总额达到120亿美元,资产净值超过50亿美元,每年的税后纯利超过10亿美元。通用产品在美国国内汽车市插的占有事从1923年的12%,扩大到1956年的53%,1977年又上升到56%。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通用汽车公司20年代的产业重组,视为企业管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兼并浪潮期间,美国大公司重组的典型案例是美国钢铁公司的重组。
美国钢铁公司最初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邦钢铁公司合并而成。卡内基钢铁公司是由美国宝钢铁大王卡内基于1872年创办的,1899年,卡内基钢铁公司吞并了当地的钢铁公司。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为了适应铁路、军火工业发展的需要,美国钢铁需求量猛增。当时控制全美铁路的“华尔街大佬”——摩根立刻意识到美国已步入需要大量钢铁的时代,因而开始把目光投向钢铁业。
得到资金后的通用汽车公司,进人了第二次产业重组的扩张时期。1918年,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换股和支付现金两种方式并举,兼并了联合汽车公司。同一年,通用汽车公司还购买了加拿大的雪佛莱汽车公司和加拿大的别克汽车生产厂家——麦克劳林汽车公司的资产,并增购了斯克里普斯车座公司的股票。同时,它还购买了两家拖拉机制造公司。
1917年2月,杜邦公司向通用汽车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到1918年一次大战结束时,杜邦公司已经将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投资增加到4,230万美元,拥有该公司普通股票388.3万股,控制着该公司表决股的24%。而到1919年,杜邦公司已控制通用汽车公司上市股票的28.7%,成为通用汽车公司中占控制优势的大股东。
第三次兼并浪潮中美国大公司重组的典型案例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重组。
可口可乐公司在拥有了自己成功的品牌之后,从6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的品牌重组,利用可口可乐品牌效应,搞多元化经营发展,进行多角化并购,展开了全方位的品牌竞争。60年代,可口司乐公司陆续兼并、购进了其他一些企业的股权,逐步向与饮料业相关的多种经营业务发展。1960年购进了密纽特·梅德冷冻果汁公司。1961年又购进了邓根食品公司(主要经营咖啡业)及其他一些企业。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业专用性投资的增加会增加敲竹杠的有关市场交易成本,进而增加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而研究纵向一体化,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车身公司这一案例了.为了便于分析,在这里将这个过程简单回顾一下.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提供封闭型车身的协议.协议规定通用汽车公司所需的所有封闭型车身必须在费雪公司购买,供货价格为成本加上17.6%的盈利〔成本中不包括投资的资本利息〕,同时,给通用汽车公司车身的价格变化幅度不能超过费雪公司给其他汽车制造商同类车身价格的变化幅度,也不能超过除费雪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生产同类车身的市场平均价格.这种合同安排的主要宗旨在于鼓励费雪车身公司专用性投资,同时防X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由于价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成本,因而费雪公司采用高度劳动密集型技术,同时拒绝将车身生产工厂建立在毗邻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这种安排对于费雪公司是有利的,因为车身价格等于公司的可变成本加17.6%的利润率,即费雪公司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加上17.6%的利润率.最后,通用公司忍无可忍,购买了费雪公司的剩余股票,并于1962年最终吞并了费雪公司.可以说,在兼并前后,契约数量的变化并不大,显然,签约成本并不是主要的交易成本组成部分.而通用汽车之所以要兼并费雪车身公司,显然兼并对它是有利可图的;而对于费雪车身公司,如果保持独立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它也是不会接受兼并的,因此可以认定费雪公司至少没有从这次兼并中蒙受损失.没有证据表明通用汽车的管理水平显著高于费雪车身公司,二者的人力资本也同样是由企业家指挥.给定签约成本基本不变,生产率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兼并又得以实施,那么兼并的收益从什么地方来呢?兼并所产生的收益又如何分配呢?对此,克莱因的回答是:源于契约所诱发的与敲竹杠有关的成本.由于专用性投资可能诱发敲竹杠,通过纵向一体化改变了企业组织资产的所有权,创造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不完全合约下敲竹杠的可能,避免了不完全合约下谈判和再谈判过程中产生的租金耗散,进而显著地节约了交易成本.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人力资本的敲竹杠问题也能得以解决.因为纵向一体化不但令费雪兄弟成为通用公司的雇员,而且将费雪车身的全部雇员收归旗下.通过获取费雪公司的组织所有权,包括该组织中全部写作生产工人的劳动合同以及如何制造车身的全部知识,通用公司从购买车身转变为制造车身.因为从拥有企业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劳动合同以及具体化在组织中的雇员团队的企业专用知识的意义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才能够拥有该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过这样的权力转移后,不再发生敲竹杠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经济主体的雇员数目庞大,以至于难以达成共谋,不可能所有雇员同时开小差或者离职,因而大型团队组织中纵向一体化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十分接近于实物资本.这个洞见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从个体主义的角度出发,那么具体是谁在实施敲竹杠呢?企业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法律虚构,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企业本身是没有思想和动机的,那么如果存在敲竹杠动机或者行为,在这个案例中,到底是谁在敲竹杠呢?这是克莱因所没有回答的问题.另外,给定人力资本只存在于其载体这一事实,纵向一体化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判断是严谨的吗?企业无非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合约,而拥有这些资本的显然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因此,真正可能敲竹杠的可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这个案例中,被认为敲竹杠的主要是费雪公司,因此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费雪公司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首先分析纵向一体化后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由于通用性人力资本的特性,因此其市场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兼并前后应该不影响通用性人力资本的报酬,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专用性人力资本.如果某一特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兼并前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并且得到与之相当的报酬,在兼并后,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是报酬降低,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只有在与特定的交易对象交易时,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其他地方将会急剧贬值,因此可以认定通用汽车有这种冲动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报酬.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主动性特征,并且专用性人力资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在降低报酬之后,专用性人力资本完全可以用偷懒来对抗通用汽车公司的敲竹杠,从而迫使公司提高支付.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可以对费雪车身公司的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雇员实施敲竹杠策略,那么费雪公司独立的时候仍然也可以实施类似策略,因此通用公司在兼并后对拥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实施不同于费雪公司的敲竹杠策略是行不通的〔由于材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费雪车身公司独立的时候公司是否对员工实施敲竹杠,况且费雪公司对员工实施敲竹杠并不是通用公司所关心的,所以这不是通用公司兼并费雪车身公司的重要原因〕.其二是要求提高报酬,这种情况仍然很难发生,因为索要过高的报酬可能遭致公司弃用,从而使得专用性人力资本毫无价值,因此专用性人力资本将抑制自己索要高价的冲动,选择继续与新公司合作.也就是说,在兼并前后,费雪车身公司的雇员的行为和报酬将会大致保持不变.另外,通用汽车为了维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一如大多数兼并案例所表现的那样,可能会对其中拥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重要成员增加报酬.因此,人力资本敲竹杠问题并不是通用公司兼并费雪公司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力资本有敲竹杠的嫌疑,那么兼并前后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如果能改善的话,那么费雪公司在独立的时候就解决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用公司在解决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上比费雪公司高出一筹.另外,克莱因所谓的大型团队组织中纵向一体化意味着人力资本接近于非人力资本的判断也稍嫌武断.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性迥异,才导致对二者的治理方式截然不同.在这个案例中,除了费雪兄弟以外的其他雇员,只要他们在兼并前后的劳动强度和报酬大致不变,受谁指挥都是没有关系的;同时,这些雇员在长期合作中获得的专用性知识,也只有在被兼并后的这个公司才能得以发挥,而只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有了用武之地,才能创造效益并获得收益,这才是费雪公司的大部分雇员仍然选择继续留下的最根本的原因.然后分析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既然兼并前后人力资本所有者报酬保持基本不变,那么,兼并之前的敲竹杠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只能归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的确,在保证了雇员的合约支付之后,任何从对手那里敲竹杠得到的收益都将归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也就是说,真正对通用公司实施敲竹杠的是费雪车身公司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纵向一体化只是解决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敲竹杠的问题.对于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只存在于载体中〔我们暂时搁置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问题〕,无法通过纵向一体化进入企业,简单的纵向一体化也无法解决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或者说如果只是纵向一体化,而没有其他针对人力资本的特别的治理措施,人力资本的敲竹杠问题将无法得到改善〔至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治理机制,将另外行文讨论〕.同时,由于在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非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被动性资产,无法创造价值,只有与具有主动性的人力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价值,而现代企业理论虽然也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分析企业时,仍然以非人力资本为主体,由于这种认知角度的误差,使得我们对企业的认识缺乏更深刻的把握.实践中,以非人力资本为主体来认知企业的这种是而是非的理论也误导了公众的视线,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

解读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脱水精华版

解读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脱水精华版

解读《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脱水精华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斯隆在通用歧视的职业历程,在斯隆领导通用汽车的20多年里通用超越了福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斯隆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彼得德鲁克曾深入斯隆时代的通用汽车进行调研,并将研究结果写成公司的概念一书,由此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

可以说,正是斯隆的管理实践开启了现代管理学。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本书由斯隆亲自撰写1964年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畅销书比尔盖茨说,这本书是他所读过的最好的商业著作。

商业周刊则把它放在绝对必读书架,第一名财富杂志也把它列为CEO必读书。

下面我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部分先来讲讲斯隆这个人的特点和风格,第二部分重点说说斯隆在通用汽车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先来说,第一部分。

1875年斯隆出生在美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时,从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

这个成长背景给了他商人的基因和理工科的头脑,23岁的时候她在父亲的资助下花了5000美元买了一家严重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公司海厄特滚珠轴承公司自己当老板。

不到半年,他就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因为斯隆发现这家企业创始人忽视的一个市场刚刚起步,但前景可观的汽车市场。

原本的海鸥特轴承是为起重机等设备设计的并不适合汽车,但斯隆加以改良,设计出适用于汽车的新型滚珠轴承,他主动与各个汽车厂家联系,包括给亨利,福特写信,寻求合作。

在斯隆的努力下海厄特成为很多汽车企业的供应商,这让斯隆走进了汽车行业。

上世纪初汽车行业起步不久,技术革新很快斯隆担心海厄特轴承作为配角可能会被取代,于是他把公司卖给了一家新的汽车零件集团由于它是海厄特唯一的老板转手之后成为那个集团的最大股东。

之后,这个集团又转卖给通用斯隆,于是成为了通用的股东和高管。

斯隆1918年进入通用做运营副总裁1923年起担任通用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到1946年退休,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先后兼任了公司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

德鲁克说,真正的斯隆是一个爱恨分明,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兴趣广泛,而且极其有趣的人,但这些特质在本书中毫无痕迹,我们通过这本书看到的只是作为专业经理人的四龙。

再论通用-费雪购并案

再论通用-费雪购并案

界 理 论 证 明 : 用 兼 并 费 雪 的 原 因在 于高 昂 的 测 度 成 本 、 加 的 交 易 频 率 以 及 通 用 汽 车 生 产 车 体 的企 业 能 力 的 缺 通 增 乏 , 资 产 专 用 性 并 不 是 导 致 兼 并 的 主要 原 因 。 而
[ 键词]交 易费用 } 业能力 ; 关 企 企业 边界 [ 中圈分类号]F 7 20 [ 文献标 识码] A :
协 调 生产 和存 货 , 证 通用有 足 够 的车身 供应 , 保 同时
最 大 限度 利 用 费 雪 兄 弟 的管 理 才 能 ; 斯 ( o s , 科 C ae 1 8 , 0 0 0 6 不 仅 否 定 KC 的 研 究 结 论 , 9 8 2 0 ,2 0 ) A 甚 至 认 为 K A 是 在虚 构一 个 “ 未 发 生 的 寓言 ” 印 C 从 以 证 事先 设想 好 的理 论 结 论 , 因为 科 斯 认 为 两 家公 司 在 11 9 9年签 订 的协 议 已经 有 效解 决 了 “ 竹 杠 ” 敲 问
第2 6卷 第 6 期
Vo .2 o 6 1 6N .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21 0 1年 1 2月
De . e 2O1 1
J u n l fHu e ie st f T c n lg o r a b iUn v r i o e h oo y o y
Ab t a t s r c :Th e g ra d a q iii n o h e m r e n c u sto ft e GM — i h rBo y wa h x m p e ct d wi e y i h F s e d s t e e a l ie d l n t e e p r n e s u y o h im h o i s Th h o y o h im o n a i s b s d o h n e r t n x e i c t d f t e fr t e re . e e t e r ft e f r b u d re a e n t ei t g a i o o h r n a to o ta d t e f m a a i te x l i e h tt e me g r a d a q iii n wa u ft e t a s c i n c s n h i c p b l is e p a n d t a h r e n c u sto s d e r i t h x e sv a u e e t c s 。t e i c e sn r n a t n f e u n y a d t e GM a k e s o t e e p n i e me s r m n o t h n r a i g ta s c i r q e c n h o Slc n s o h a a i t op o u e t e c rb d ft e c p b l y t r d c h a o y,b tn tt e a s t s e i c t . i u o h s e p cf i i y Ke wo d :t a s c i n c s ;f m a a i t s im o n a i s y r s r n a to o t i r c p b l i ;fr b u d re ie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概述
纵向一体化的战略成本: 弱化激励效应; 加大管理难度; 加剧财务紧张; 降低经营灵活性。
C.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条件
前向一体化的条件
后向一体化的条件
企业当前的销售成本过高, 当前的供应商不可靠,或供
分销商不可靠,不能满足企 货成本太高
业的需要
供应商数量偏少而需求方数
可利用的高质量的销售商 量偏多
1 识别和鉴定企业先行的战略 2 分析企业环境条件 3 确定战略目标 4 形成战略方案 5 评价和比较战略方案 6 确定战略方案
3.2 企业战略制定的的程序与方法
3.2.3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
1)自上而下的方法
优点:领导层高度重视战略,把握 企业的经营方向,便于集中领导; 缺点:详尽指导不足;难以发挥积 极性和创造性。
(续)案例一:中国石化的一体化结构
石油企业,但是中国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其 原油资源比起庞大的炼油业务来说是太小了。目前,中国石 化的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 70%以上依赖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达到 60%,而且呈现出递增趋势。
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上游业务的平均基准线为50%。未来 石油行业就是一个波动较大的行业,原油价格经常大起大落, 石油价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风险对于中国石化的经营业绩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导致石油进口渠道被切断,将严重影 响公司的经营安全。
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包括四部分:油气勘探及开采、炼油、 油品营销及分销和化工。油气开采勘探为上游业务,炼油和 化工生产为中游业务,成品油销售为下游业务。
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上中下游业务之间紧密 联系,保证原材料供给、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赋税 等。另外,一体化石油公司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

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

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

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

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

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

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

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

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No.21,p.297;Benjamin Klein,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al Process):再论费雪—通用间的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1988,No.4,p.199,并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编辑: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1993年);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缘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我强制范围(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经济调查》,1996,No.34,p.444;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置迁至邻近通用。

案例1-5:通用汽车公司的资本运营(附答案)doc

案例1-5:通用汽车公司的资本运营(附答案)doc

案例1-5: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资本运营一.公司简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GM) 是全球最大的公司。

2006年,通用汽车在全球销售出917万辆轿车和卡车,营业收入1926亿美元,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五位,美国500强企业中名列第三位。

通用是由威廉。

克拉博。

杜兰特于1908年9月16日通过合并20多家中小汽车公司后建立起来的,总部设于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

从1931年至今,通用一直占据着汽车制造行业的头把交椅,堪称全场行业的一个奇迹。

作为跨国公司,通用在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工厂,员工人数达到28400人。

通用的核心业务是汽车制造,旗下品牌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欧宝、GMC、通用大宇、霍顿、庞蒂亚克、萨博、土星、沃豪。

通用汽车Onstar是汽车安全、信息服务方面的业界领导者。

除生产、销售外,通用还涉足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工业自动化和金融等领域。

通用旗下的统一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向全球客户提供汽车和商业贷款、抵押贷款以及保险等服务业务。

通用汽车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有合作。

通用汽车公司是通用大宇汽车和技术公司的控股公司,并与日本的铃木汽车株式会社开展战略合作,合作的内容涉及产品、动力总成及联合采购。

同时,通用汽车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德国宝马集团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也开展了相关合作。

此外,通用汽车还与丰田汽车公司、铃木汽车株式会社、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俄罗斯A VTOV AZ汽车公司及法国雷诺汽车共同市场汽车。

二.并购之路(一)产业史诗——杜兰特时代1.神奇的马车商人1886年的秋天,在工业中心佛林特市,威廉。

克拉博。

杜兰特(1861~1947)用从银行借来的2000美元和他的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马车公司。

由于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敏锐的营销眼光、强烈的进取欲望和每天工作18~20小时的过人精力,杜兰特在14年后成为了全美最大的马车制造商。

垂直一体化_江剑平(课件)PPT文档42页

垂直一体化_江剑平(课件)PPT文档42页

2021/7/20
湘潭大学商学院
11
1、在分配安排中的垂直扭曲
但是为什么制造商会想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来提供服务呢?这 对消费者来说还没有降低价格更值得。答案是:这样的促销指向 特定的消费者。实际上,低于成本价的服务条款是促销的特殊定 义;如果消费者单独需求这些服务的话,经销商会要全价,这种 服务将会被认为是产品的一部分或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而不是促 销。
2021/7/20
湘潭大学商学院
14
1、在分配安排中的垂直扭曲
然而,与通常的情况相反,经销商控制的投入被假设是对制造商 商品的替代,这里经销商的投入被看作是对制造商商品的一个补 充。因此,由经销商进行的经济调整包括了提供更少的促销。
关于经销商对促销活动的提供,在制药业和娱乐业中,这种垂直 扭曲的程度尤其大。这些产业中的企业通常提供不同的且边际成 本非常低的商品。因此制造商把利润放在了销售增加值上,并且 对促销活动的需求非常高,导致了制造商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控 制垂直扭曲。
2021/7/20
湘潭大学商学院
பைடு நூலகம்
12
1、在分配安排中的垂直扭曲
由于消费者不是付出促销服务的全价,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不会 导致需求的促销数量。特别地,经销商会经常提供比对制造商 和经销商共同利益最大化更少的促销。我们用香水制造商的例 子来阐释这个问题,这些香水制造商在增加的销售量上有着高 利润,因此希望由他的零售经销商举办大量的促销活动。制造 商可能会希望他的经销商雇佣额外的销售员来展示他的产品, 或者提供额外的货架空间,或者更一般地,从事能够增加制造 商利润的促销活动。
SUMMER TEMPLATE
垂直一体化_江剑平(课件)
垂直一体化作为一种自我实施的契约安排 本杰明·克莱因

第五章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管理中的应用一.如何使自己的承诺变得可信——做一个非理性的人1.一个有趣且发人深思的案例:美苏冷战博弈冷战时期(1949——1989)美苏为争夺对欧洲的控制权发生冲突。

假设美国不在欧洲部署军队。

此时,如果苏联不发动进攻,则双方各得3。

如果苏联发动进攻,美国不反击,则苏联得5,美国得1;如果美国反击,则各得-2。

问题1:一旦苏联发动攻击,美国会选择反击吗?本博弈的结局是什么?问题2:如果美国总统在欧洲部署少量的部队(所谓“用来战斗,人数太少;如果死伤,人数又太多”),能够有效地阻止来自苏联的攻击吗?结论:看似高度非理性的选择实际上是高度理性的。

2.减少自己的选择(1)减少自己的选择又称“破釜沉舟”或称“自断退路”。

Cortez攻占Aztecs曾经使用此招,但比中国迟了一千多年。

色诺芬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破釜沉舟。

(2)破釜沉舟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种做法可以使博弈对手知道自己的承诺是可信的(如肯定不会后退,不会背弃盟友等)。

所以,必须让自己的对手知道你在破釜沉舟。

(3)破釜沉舟在商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摧毁自己的生产设施;有能力的员工在与公司进行薪水谈判时,到处声称一旦不加薪就离职;在其他商业谈判中也可以使用不留后路这招。

3.交出你的实施控制权(1)案例:蜈蚣博弈甲乙二人前面各有一只碟子,里面会装有一定数量的钱。

甲先行动,如果甲选择把里面的钱抓走,则游戏结束,此时甲获得2元钱,乙获得1元钱;如果甲选择不抓,则游戏进入下一轮,由乙作决定,如果乙选择把里面的钱抓走,则游戏结束,此时甲获得0元钱,乙获得3.5元钱;如果乙选择不抓,则游戏进入下一轮,由甲作决定,如果甲选择把里面的钱抓走,则游戏结束,此时甲获得4元钱,乙获得1元钱;如果甲选择不抓,则游戏也结束,此时各得3元钱。

请问:这个博弈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蜈蚣博弈相当于静态博弈中的囚徒困境,这个例子在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

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

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关于企业规模的研究述评聂辉华李文彬内容提要:本文从市场范围、生产要素、交易费用、产权、激励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了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

本文也指出了关于企业规模的企业理论对企业并购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企业规模企业的边界企业并购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史上,从来没有全职雇员超过100万或者层级超过10个的巨型企业(Canback,Samouel & Price,2003)。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在企业理论领域,这几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Frank Knight一度认为很大程度上这不是一个可理解的一般性理论问题,而是一种历史偶然。

John Williamson也曾感叹企业理论最难描绘的一个概念是何为企业的“最佳规模”。

近年来,企业最佳规模或者说企业的边界问题,依然是企业理论界权威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例如Homstrom & Roberts(1998)①,Hart & Homstrom(2002)。

本文综述了关于企业规模或边界的主要理论假说及其实证结果,并做了简短评价,试图为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一、关于企业最佳规模的几种主要理论归纳起来,经济学家们在回答何种因素决定企业规模时,主要有“市场范围论”、“生产要素论”、“交易费用论”、“产权论”、“激励成本论”和“信息成本论”等六种理论。

第一种解释是“市场范围决定企业规模”。

亚当·斯密(Smith,1776)最早在其不朽巨著《国富论》中提出“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被后人称为斯密定理(Stigler,1951)。

斯密认为,企业源于专业化与劳动分工,而分工受交换能力的制约,即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因此,企业规模就受制于市场范围。

Allyn Young(1928)在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而市场不仅是由人口、区域决定,更是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由生产力决定,而生产力由分工决定。

资产专用性_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_对费雪_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资产专用性_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_对费雪_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 又过了 /) 多 为科斯过于简单地看待市场缔约过程, 以及过于狭隘地看待与此过程有关的交易费用。 $%& $"& $#& 《 年, 法和经济学学报》 三篇文章认为, 所谓费雪采取 ())) 年专号上出现了三篇独立的批评文章。
无效率的生产方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费雪也向其他客户供货,并且费雪的很多工厂是通用建 造和拥有的,提高成本对它无益;通用收购费雪是出于协调或使用费雪兄弟的人力资本,与敲竹杠无
$#& 。 而当初那篇经典论文的主要作者克莱因则认为费雪 ! 通用案例的事实与当初论文所描述 上是错的” $’& 的“ 完全一致” 。())’ 年, 科斯以 *’ 岁的高龄再次撰文, 总结性地讨论了费雪—通用案例的真实性, 同 $+& 时还批评了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些误区。
因为上述批评, 致使闻名遐迩的费雪 ! 通用案例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是: 第一, 费 雪 ! 通用案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 与此相关, 支撑这一案例的理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上述问题 之所以重要, 首先是因为它们涉及一个重要的企业理论问题, 即资产专用性是否会导致敲竹杠。第三,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我们显然不应把一个错误的案例写进教科书,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理论的典型 代表。第四, 这一案例的真实性折射的恐怕不是单纯的治学态度问题, 而是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方法甚至 经历了 /**) 年代的辉煌之后, 我们确实有必要反思 ,-. 未来的研 信仰的差异。在新制度经济学 ( ,-.) 究思路。
7,8 用次数为 **-@ 性近年来却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 年, 法和经济学 学报》 以专号的形式, 刊登了针对这一案例的三篇批评文章以及克莱因本人的一篇回应文章。其中一篇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该案例是“ 完全错误的描述” 。 批评文章是 *++*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撰写的,

总结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

总结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第一章现代产权经济学与产权残缺理论本章对产权经济学的文献作了某些评价,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系中产权残缺问题,以及产权残缺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的作用。

这篇文章最初是作者在1989年春天访问北京、上海、温州以及其他几个中国城市期间,为中国的学生、学者以及致力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人员和产权理论的实践者而作的介绍性文章。

此后,该文被作者写进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在热心于产权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人们中广为流传。

文章首先概述了一个产权分析法的简单的框架,然后将产权经济学的某些文献引入这个框架之中来理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尽管这一框架与大多数研究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经典文献是一致的,但它更偏重于研究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经济体系。

在这个框架中作者发展出转轨经济的产权残缺理论,指出,转轨经济中的许多产权是残缺的(truncated),即控制权和收益权分离并分配给不同群体。

残缺的产权结构导致了转轨经济中的许多次优行为(second-best behaviors)。

作为例证,作者还简要地考察了产权残缺对中国企业的行为影响。

尽管在最近几十年之中,产权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对它的介绍仍然难以普及到教科书的程度。

对此,有人认为:科斯、艾智仁、德姆塞茨所创立的产权学派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但是,我在本文中认为,虽然在这一领域中的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如果将产权学派与其相关的各种学派相比;就可以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多于不同点。

在本文中,我勾画了一个产权经济学的简单的框架,其中包括了产权经济学的某些重要的以及有操作性的理论。

这一框架会有助于我们将产权经济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践之上。

同时,这个框架对于学生和改革的实践者理解和掌握产权经济学文献及其基本理论,并且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和实施有关的政策设计,均是有所帮助的。

与埃格松(Eggertsson,1990)对产权文献所作的广泛的评论不同,在文章中,我对产权经济学文献进行高度选择,并在一个简单的产权分析方法框架基础之上,对厂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一些评论。

企业一体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企业一体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1.技术扩散风险 2.组织障碍 3.政策监管风险
纵向一体化案例
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
1919年
• 通用与费雪签 订10年期的协 议 • 通用按照一定 的利润率的价 格将车身业务 委托给费雪 • 费雪实际上仍 是一个独立企 业
1919-1924年
1925-1926年
1926年
• 通用完全收购 费雪 • 收购后,通用 将费雪在底特 律的工厂关闭, 在Flint建立了 一家工厂 • 该工厂成为世 界世行最大的 车身工厂
潜在负面效应
1.产品单一,易受市 场波动影响 2.丧失了很多市场商 机 3.交易费用的增加
典型企业
专业 化
1.格力空调 2.宝洁公司 3.BP公司
多元 化
企业在原主导 产业范围以外 的领域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
1.战略性行业转移或 者战术性发展 2.来自围经济 3.分散风险 4.追求增长
1.削弱原有产业 2.受市场整体风险影 响大 3.行业进入或者退出 风险 4.内部经营管理整合 风险
并购使得铁路企业资本规模扩大,市场势力提高,同时规 模经济性和网络经济性增强
目录
1、绪论 2、一体化介绍 3、多元化和专业化 4、总结
3.专业化和多元化
相关理论
类型 定义 公司主要在单 一业务领域或 主导业务领域 进行专门化经 营。 决策动机
1.最大程度整合管理 、资金、人力和技术 资源 2.规模效应 3.提高企业知名度
典型案例
1.费雪-通用汽 车案例 2.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 3.钢铁企业收 购海外矿山 1.优酷和土豆合 并 2.时代华纳与 美国在线 3.美国铁路兼 并
纵向 一体 化
横向 一体 化
与同行业企业进行 联合的一种战略, 实质是资本在同一 产业和部门内的集 中

案例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

案例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 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作为索高价问题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2正如Klein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着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3 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4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和Scott E. Masten合着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然而,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终于在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费雪;5我认为上述对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流行分析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索要高价;形势也从来没有变得“忍无可忍”;二、美国之行1931年,我被伦敦大学授予Ernest Cassel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我于是决定在1931到1932年间去美国,研究在工业中我所称的“横向和纵向联合”问题;让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动机在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于是我着手去寻找这个理论;虽然我去了一些大学,但我主要还是考察了一些商业和工厂,以寻找我那问题的答案;6首先,我考虑了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较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较

D1
p1
B
G c q3 MR3
MC3=c D2
合并后,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总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合并前 利润 消费者剩余 社会总福利
合并后
增量
案例: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 车身公司
• 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提供封闭型车 身的协议。协议规定通用汽车公司所需的所有封闭型车身必须在费 雪公司购买,供货价格为成本加上17.6%的盈利(成本中不包括投 资的资本利息),由于价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成本,因而费雪公司 采用高度劳动密集型技术,同时拒绝将车身生产工厂建立在毗邻通 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这种安排对于费雪公司是有利的,因 为车身价格等于公司的可变成本加17.6%的利润率,即费雪公司的 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加上17.6%的利润率。最后,通用公司忍无可 忍,购买了费雪公司的剩余股票,并于1962年最终吞并了费雪公司。 • 而通用汽车之所以要兼并费雪车身公司,显然兼并对它是有利可图 的;而对于费雪车身公司,如果保持独立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 它也是不会接受兼并的,因此可以认定费雪公司至少没有从这次兼 并中蒙受损失。
上面讲到的一个市场中厂商1和厂 商2的双重加成定价,接下来假设 两家厂商合并,组建了厂商3,厂 商3独家垄断生产和销售
p D1 p2 p1R2 q3
MC1=c D2
MR1
q1=q2
如图为市场上厂商3垄断时的单一定价示意图,厂商3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仍 然是D1D2,边际收益MR3=MR2,边际成本仍为c。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3=c,产量q3,定价p1。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 较
纵向一体化是指处于纵向关系的两家以上厂商发生合并,沿 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包括向前一体化,向后一 体化。前向一体化是厂商获得其下游厂商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如钢铁厂商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 产品。后向一体化是厂商获得上游厂商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

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

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

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 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

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作为索高价问题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

2正如Klein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着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

3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

4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和Scott E. Masten合着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

然而,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

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

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终于在1926年,通用汽车公?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

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

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

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

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1见Benjamin Klein, Robert G. Crawford, Armen A. Alchian,纵向专业化,适当租金,以及竞争的订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Benjamin Klein,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al Process):再论费雪—通用间的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1988,,,并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编辑: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1993年);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缘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我强制范围(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经济调查》,1996,,;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编辑:Peter K. Newman,1998,,。

2对于使用费雪—通用案例作为无理要价问题实例的书,见Jean Tirole,工业组织理论,1997,;Dennis W. Carlton and Jeffrey M. Perloff,现代工业组织,1994,;Oliver E. Williamson,资本经济制度,1985,;Martin Richetts,企业经济学,1994,。

3见Klein,无理要价问题,op. cit., p. 2414见Joel P. Trachtman,公司理论及国际经济组织理论:针对比较制度分析,L. and Bus. 17(1996-7), , 521.司收购了费雪。

5我认为上述对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流行分析是完全错误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索要高价。

形势也从来没有变得“忍无可忍”。

二、美国之行1931年,我被伦敦大学授予Ernest Cassel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

我于是决定在1931到1932年间去美国,研究在工业中我所称的“横向和纵向联合”问题。

让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动机在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

于是我着手去寻找这个理论。

虽然我去了一些大学,但我主要还是考察了一些商业和工厂,以寻找我那问题的答案。

6首先,我考虑了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中所可能起的作用。

在我给一位朋友Ronald 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3月24日)中,我写到:设想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台巨大的资本设备。

而这个设备又是如此的专业化以致于仅仅能够用来生产一种与之相关的特殊产品,否则就需耗费巨大的成本来加以改造。

于是这个只为一个客户生产产品的公司将会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风险——那个客户可能将其需求转向其他生产商,或者他还可能行使他的垄断权力来压低价格——而该机械却没有其他供给价。

(the machinery has no supply price)于是这个风险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偿付给这项资产的利息率(the rate of interest)定会高得多。

现在,假若这个客户公司决定自己来生产这种产品,风险将不复存在,而资本成本的差额将正好抵消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对无效率。

()7然后我去了芝加哥并和Jacob Viner一同讨论了如上的分析,他认为很有道理。

但是在此期间我还和商人们一起探讨过,他们却并不以为然。

正如我在给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5月7日)中所说:5见Keith J. Crocker and Scott E. Masten,再议规则和受限的契约,为研究公共效益规则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义(Lessons from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for Public Utility Regulations),《控制经济学》,1996,9,, 25.6若要全面了解我的美国之行,请参见我的论文:R. H. Coase,公司的本质:起源、内涵、影响,J. L. Econ. and (1988), , 并再版于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

当后文谈及这些论文时,仅限于该书。

7Coase, op. cit. (note 6), p. 43我对为那些需要巨大资本设备生产的产品而签订的契约的形式进行过思考,结果是契约性的安排能避免这种风险。

如此,这种产品的客户商可以自己购买那种特殊的设备,即使这种设备被安放在其他公司的厂房里。

还有其他一些契约性的装置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这个困难。

8令人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信中说出这些其他装置是什么。

我与商人们的讨论甚至让我对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中的实际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当我到底特律访问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时,我的看法是资产特性本身在纵向专业化中通常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底特律,我拜访了福特公司和他的一个供应厂商;我记得好像是Kelsey-Hayes轮胎厂。

在福特,我会见了采购部的一个人(我想大概是负责人),并与他“讨论了诸如承办供应、采购进度表等有关问题,讨论持续了大概一个半小时。

”9我还拜访了通用公司。

遗憾的是我除了去拜访一下之外没有与福勒(Fowler)讨论什么。

我印象中他们说收购费雪公司的原因是为了让车身制造厂与通用公司的装配厂离得近些。

在访问了底特律之后,我又去了芝加哥。

在那里我考察了公司位于密而沃基市的工厂。

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框架的生产商,它的主要客户是通用公司。

这些笨重的框架通过水路运至几百英里外的密歇根。

于是这让我怀疑为什么费雪公司必须临近通用的装备厂房被看得如此重要。

而这里同样存在资产特性的问题。

通用公司也是公司的主要客户,而后者高度自动化设计的大部分装置都是为通用公司的汽车特别准备的。

所有这些都向我暗示着契约性安排能够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资产特性问题。

1987年我在准备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时,收集了更多的关于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联系的资料。

我发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持续了几十年的默契联系。

但是我没有对费雪案例做类似的调查。

因此我说,虽然这类问题通常能通过契约性安排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处理,正像案例提到的一样,“但是这种情形也往往有可能导致整合(integration),而通用公司对费雪的收购则也许正好是个例子。

”10当我的论文被刊登在《法律、经济和组织》杂志上时,我惊奇的发现一篇由Klein写的回应我的观点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依赖于他所声称的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发生的一切。

我将在后文中讨论Klein的观点。

但是现在我要发表一个意见。

他所说的“科斯声称在他写这篇经典的论文之前他就明确地把机会主义行为看作纵向专业化的动机,尤其是当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运用在通用—费雪案例中时。

并且他明确地抵制这种行为(it)。

11这番论述并没有准确的表述我的观点。

也许是我的写作中一些大意的说法导致了他的误解。

在我拜访通用公司之前我就明确地考虑了资产特性的问题。

当我通过与商人们探讨,发现通过契约性安排通常可以很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例如对冲模的购买——我已经推断出纵向专业化通常不是被选的解决方案。

当我与通用公司的主管人员讨论他们为什么要收购费雪公司的时候,我被告知这是为了确使车身制造厂能临近装配厂。

随后对的访问却使我怀疑起把制造厂安置在装配厂附近的必要性,而与通用公司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更巩固了我的观点,即资产特性问题通常不是靠纵向专业化就能令人满意地解决。

我的结论是虽然费雪—通用案例8Ibid., p. 459Ibid., p. 4410Ibid., p. 4611Klein,纵向专业化,in 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的情形确如Klein所述,但那仍然只是例外。

然而,自从有了我的论文的发表和Klein的评论,我开始对发现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感兴趣。

很明显Klein的评论是令人误解的,于是我决定做更深入的调查来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