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探索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儿童不良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泉州市城区3所小学1627名6~11岁的儿童行为问题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6%,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3.6%和9.2%(P=0.006)。男性、既往有高热史、托管/托养、早产、采用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62、2.359、2.732、2.321、2.702;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0.761)。结论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加强男童与托管/托养儿童的教育,提高父母亲自身文化素养,改变教育方式对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持续时间过长,常常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甚至对成年后人格特征、行为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了解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探索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早期进行不良行为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开展了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福建省泉州市城区3所小学1713名6~11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量表和问卷1627份,有效率95.0%。其中男童888例,女童739例,男女比为1.20;年龄分布为:6岁105人(6.5%),7岁176人(10.8%),8岁376人(23.1%),9岁404人(24.8%),10岁337人(20.7%),11岁229人(14.1%)。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儿童基本信息、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儿童情况四部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行为问题由113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0~2级计分,0、1、2分别表示无、偶尔有、明显或经常有此项表现,儿童父母根据儿童近半年的情况如实填写。

1.3判定标准参照《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将1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9个因子,男童行为问题因子包括:分裂焦虑、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女童行为问题因子包括: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性、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残忍。以忻仁娥等[2]制定的中国常模作为因子行为问题判断标准,因子分大于常模界值,判定儿童因子行为异常。任一因子行为异常,即判定儿童有行为问题[1]。

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经核对无误后转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2结果

2.1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本研究共调查儿童1627例,发现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89例,行为问题检出率11.6%。3所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4.2%、12.3%、10.0%(χ2=

3.808,P=0.149);各年龄儿童检出率分别为:6岁12.4%,7岁10.8%,8岁12.5%,9岁10.6%,10岁11.3%,11岁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6,P=0.953);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6%,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06)。男女在因子行为异常检出率排序上也存在着差异,男童行为异常检出率前四位的因子为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社会退缩;女童排在前四位的为社交退缩、分裂样强迫性、多动和攻击性(表1)。

2.2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χ2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高热史、托管/

托养、新生儿期有患病史、父母采用打骂为主教育方式、早产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无上述情况的儿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P<0.05)(表2)。

2.3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结果(1=有,0=无)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为候选自变量(各变量取值见表3);按照纳入标准为0.05、排除标准为0.10的水准,采用后退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6%,与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的调查结果(12.97±2.19)%及江西省(11.4%)、宜昌市(11.7%)、吕梁市(11.9%)等研究结果相近[2~5]。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儿童期男童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发育方面都较女童迟,对事物的认知及自律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受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些家庭对男童的预期期望值高于女童,潜意识里增加了对男童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男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稍高于女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泉州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既往高热史、托管/托养、早产、教育方式、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母孕期有害因素和新生儿疾病是儿童行为问题重要的生物学危险因素[6]。本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既往有高热史、早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无高热史和足月产儿童高,OR值分别为2.359和2.321。托管或托养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缺少情感交流和宣泄,缺乏原有的亲情关心,接受积极关注少,甚至丧失安全感,因此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托管或托养儿童。有调查显示寄养儿童成年以后的犯罪率较高[7]。本研究提示,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往往比较了解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可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结果还提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以说理教育为佳而非打骂。6-11岁儿童举止言行还不规范化,经常发生缺点错误给予正常引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经常打骂的孩子容易表现为逆反心理,易出现行为问题及其他心理卫生问题[2]。因此,加强男童与托管/托养儿童的教育,提高父母自身文化素养,改变教育方式对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45-52.

[2]忻仁娥,唐慧琴,张志雄,等.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55.

[3]刘美华,周小军,况小燕,等. 江西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ll):108-110.

[4]郭晓虹,杨荣,赵军. 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 l2(5):415-417.

[5]孙亚娟,朱芳,曲成毅. 吕梁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l(6):520-523.

[6]王秀珍.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l5(7):667-668.

[7]宫本宏,王晓敏,杜松妹,等. 温州地区托养儿童行为问题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7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