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寓言的文学解读
22 寓言四则解析
《伊索寓言》的特点
• • • • 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语言简洁值得回味 动物拟人生动形象 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预习检测
1、生字:
蕴 (yùn) 赫 (hè) 宙 (zhòu) 庇 ( bì ) 饶 ( ráo ) 慕 ( mù )
粘
(zhān)
2、解词: 庇护: 包庇;袒护 饶头: 商家卖东西时多给的少量东西 爱慕虚荣: 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 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本文的写作手法。 《穿井得人》幽默风趣。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 ) 或把“得” 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 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 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 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 言。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杞人的形象? 示例一: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文中的杞人是一个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 、胸无大志的人。 示例二:他是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探究 的人。他仰望星空,却思接千载;他脚踏实地,而 视通万里。他敢于怀疑、勤于探究,却被嘲笑为“ 庸人自扰”,这是不公正的。 示例三:他是一个居安思危、有超前意识的 人。面对浩渺未知的宇宙,杞人产生了天将崩、地 会坼的恐惧,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更折 射出他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在科学知识匮乏的时 候,他就有了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何等可贵啊!
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由于忽视自己短处,势必 要被小人物打败。
思考: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 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 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 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 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 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 感和性格。
寓言故事读后感
寓言故事读后感
《寓言故事》讲述了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及教育性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背后,
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教训。
读完这些寓言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道理。
每个故
事都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让人不仅在故事中得到乐趣,更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思考和
启发。
通过这些故事,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有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别人;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
是孤军奋战。
这些故事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让我在以后的生
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坚强和睿智。
总的来说,读完《寓言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道理,提醒了我在不断前
行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些小小的故事不仅为我提供了
一种娱乐方式,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满足和启发。
草木深晓寒文章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草木深晓寒文章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草木深晓寒》是中国现代作家贾平凹创作的一篇故事性小说,通过描绘一对夫妇私奔的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心灵的复杂关系。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神秘的世界,在探索爱情、性欲、孤独、自由等人性之谜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秩序及个体命运的反思。
在小说的开篇处,贾平凹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静谧的世界。
他使用生动的语言,如“寒月如海”、“雪彩晶莹”等,以及形象鲜明的景物描写,如“山寺头”,“竹篱”,让读者感受到了严寒冬日中的静谧与美丽。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与渲染,为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在静谧中透露出一种隐秘的力量。
然而,这个看似宁静美好的世界下隐藏着危机与挑战。
小说中的夫妇对于这个世界的失望和对个体命运的追求使得他们决定私奔,以逃离琐碎的生活和压抑的社会束缚。
小说通过对夫妇心理的描绘和对社会环境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他们希望追求自由,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综上所述,《草木深晓寒》是一部通过对自然、爱情以及个体命运的描绘,对人性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冷寂与美丽的世界,同时也将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贾平凹通过这部小说向读者传达了对自由、爱情以及命运的思考,并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选择的思考与思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它决定了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草木深晓寒》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解析。
《草木深晓寒》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进行介绍和分析。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具体阐述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正文中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对寓言的理解
对寓言的理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动物、人物等形象,寄寓深刻的道理或教训。
理解寓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背景:了解寓言的背景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寓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2.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寓言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但是它们都
是为了表达某种道理或教训而设定的。
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寓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3.归纳寓意:寓言的寓意通常比较深刻,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归纳和
总结。
在归纳寓意时,要注意避免过于笼统或片面,要尽可能具体、明确。
4.比较现实生活:寓言所表达的道理或教训,往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将
寓言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寓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5.讨论和交流:与他人一起讨论和交流寓言,可以启发思路、发现新观点,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寓言。
总之,理解寓言需要我们多方面思考、分析和归纳,同时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比较。
通过深入理解寓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
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征(一)什么是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二、寓言的解读要点与方法(一)解读要点:寓意,方法:通过分析内容和形象来完成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摘要】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愚人船》是一部充满寓言性的作品。
在背景和主题方面,作品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探讨了人类的贪婪、自私和无知。
人物设定和意义方面,小说中的角色都象征着现实世界中的某种特质或行为,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反省。
寓言在《愚人船》中的体现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象征手法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作品对当代社会提出了一些启示,警示人们应当回归真诚和善良。
情节设置和寓言手法的运用使整个故事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通过《愚人船》的寓言性,凯瑟琳·安·波特向读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
这部作品不仅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寓言性, 小说背景, 主题, 人物设定, 意义, 当代社会, 启示, 情节设置, 寓言手法, 思想, 情感, 影响, 当代文学, 结论.1. 引言1.1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愚人船》是一部充满寓言性的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
在这部小说中,波特通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呈现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并传达了强烈的道德警示和人生启示。
《愚人船》的寓言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物设定和意义的揭示上。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人类品质或行为方式,比如主人公梅尔文代表着无知和愚昧,而他的同伴们则分别代表着贪婪、虚荣、懒惰等不良品质。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波特成功地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并引发了对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小说的情节设置和寓言手法中,波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进行了抽象和转化,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有启示性和深度。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摘要】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愚人船》被广泛认为具有寓言性。
本文将从凯瑟琳·安·波特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入手,介绍《愚人船》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然后从两个角度解读其寓言性。
第一角度是对人性的探讨,第二角度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文章将探讨《愚人船》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并总结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通过深入解读《愚人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凯瑟琳·安·波特的思想,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寓言, 生平, 背景, 情节, 人物, 当代社会, 启示, 解读, 角度, 文学, 作品1. 引言1.1 凯瑟琳·安·波特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是20世纪美国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精湛的散文和小说作品闻名于世。
波特生于德克萨斯州,成长于贫困的家庭,她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挑战,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波特的作品常常描绘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希望。
她的文风清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引人深思。
波特以其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而广受赞誉。
《愚人船》是波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一艘命名为“愚人船”的旧船为载体,讲述了一群各具特点的人在海上的冒险与挣扎。
通过船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纠葛,波特探讨了人类的欲望、道德选择和生存困境。
这部作品融入了寓言的元素,深刻反映了人类的种种弱点和错误,展现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观察。
1.2 《愚人船》凯瑟琳·安·波特的《愚人船》是一部充满寓言性的小说,通过讽刺和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充满笑料和荒诞场景的世界。
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
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一、本文概述《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文学魅力的成长小说。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丰富的隐喻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主人公卡夫卡从青涩少年到成熟个体的心路历程。
本文旨在解读这部小说中的隐喻元素,探讨它们如何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的痛苦与喜悦。
通过对小说中隐喻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卡夫卡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和真理。
二、田村卡夫卡的成长之旅《海边的卡夫卡》不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隐喻重重的哲学史诗。
在这部作品中,田村卡夫卡的成长之旅,既是他个人的探索与觉醒,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困惑与解脱的缩影。
田村卡夫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因家庭的矛盾与痛苦选择离家出走。
他的选择,如同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然而,他的离家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带着一种决心,那就是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十五岁少年”。
这种决心,既是他对自己成长的期许,也是他对生活困境的挑战。
在四国的高知县,卡夫卡开始了他的成长之旅。
他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现实社会,这个社会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生存法则和无尽的迷茫。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让他逐渐明白生活的真相。
他体验了被社会残忍地冲到尽头的痛苦,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力量,最终以自己的方式返回。
在这个过程中,卡夫卡与中田聪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隐喻性的对比。
中田聪是一个失去了记忆和读写能力的老人,他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然而,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坚韧的精神,无疑给了卡夫卡很大的启示。
通过中田聪的经历,卡夫卡逐渐明白,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决心和勇气,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迷茫。
他学会了面对困境,学会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学会了理解和接纳自己。
文学作品中的童话与寓言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童话与寓言主题童话与寓言是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文体,它们以富有想象力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同时让人们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找到了一条沟通的桥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童话与寓言主题。
一、童话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童话作品通常以一个原始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编造奇异的场景和角色,传递着对美好、善良和勇敢的追求。
童话中的人物经历了危险和冒险,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达到幸福与和谐的结局。
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运用,给予读者勇气和希望,激发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典型的童话故事,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呈现了人们盲目相信权威的问题。
而在《白雪公主》中,童话主题则表达了善良和真爱战胜邪恶的力量。
这些童话作品不仅散发出快乐和温暖,也对人们的智慧和勇气提出了挑战。
二、寓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性寓言是一种善于隐喻和讽刺的文学形式,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物为主角,通过揭示社会现象和道德观念来进行教育。
寓言通常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情节,直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寓言经常被用来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拉封丹的《动物农场》就是一部著名的寓言作品,通过对农场动物革命和权力斗争的描绘,隐喻了苏联革命和共产主义背后的问题。
乔治·奥威尔巧妙地把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阶级冲突融入到动物的世界中,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三、童话与寓言主题的共通之处尽管童话和寓言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但它们的主题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
首先,童话和寓言都侧重于道德教育和人性探讨。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夸张和抽象,它们引发了读者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对人性的探索。
其次,童话和寓言都追求着一个理想世界或者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童话中的王子公主与邪恶斗争,还是寓言中的动物们对社会不公义的反抗,它们都试图探索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并勉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在现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表达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部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经典的作品,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与影响。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创作的一部作品,它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
全书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口述,表达了尼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对人性本质的探索。
作品中的“超人”理念、“永恒回归”等概念对现代哲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文学和哲学的经典之作。
2.《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家族,其中夹杂着自传、历史和神话等元素。
马尔克斯的视角独特,叙述方式奇特,使读者能够深入体验人生的绚烂、荒诞与无奈。
《百年孤独》以其奇特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3.《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也是一部关于友谊、家庭、背叛与救赎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孩子哈桑和阿米尔展开。
作品通过细腻而真挚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追风筝的人》以其推动了对阿富汗文化的关注和讨论,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精品之一。
4.《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该作品以太宰治的真实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主人公的自我认知、自尊心受挫、自我毁灭的过程。
小说以其深刻而真实的描写方式,探讨了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追求自由和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
《人间失格》以其对人性的痛苦和迷茫的刻画,被广泛视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和启迪着读者。
鲁迅《狂人日记》的三层解读
鲁迅《狂人日记》的三层解读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的成熟,同时也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犀利的历史洞察著称。
本文将对其深层次解读,以三层分析的方式来探索这部作品的魅力。
第一层解读: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在《狂人日记》中,“吃人”一词屡屡出现,它象征着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鲁迅通过狂人的视角,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忍。
狂人象征着那些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却敢于反抗的人。
他的内心独白,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在这个社会中,人性无存,良知泯灭,只有改变“吃人”的恶习,才能走出现状。
第二层解读:革命民主主义立场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狂人日记》中,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封建文化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进行自我反省和革命。
同时,他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这种忧愤源自于他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深刻认识。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勇敢地面对现实,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
第三层解读:希望与未来在《狂人日记》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声振聋发聩。
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也是对未来的呼唤。
鲁迅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地改变这个社会。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远离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自由和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时代的力量。
这种对未来的希望,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激昂的情感和热切的期待。
《狂人日记》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深度的作品。
鲁迅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他以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深切希望。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
狂人的文化解读——评鲁迅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文化反思的镜子鲁迅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都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度剖析,通过“狂人”这一共同的形象,表达了两位伟大作家对各自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思。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课内阅读)❆单元主题概述❆✪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陕西汉中·期末)课内阅读。
二、(2021·贵州黔西·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三、(2022·单元测试)阅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四、(2021·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守株待兔》【解析】本题考查对寓言的记忆。
这篇寓言故事的名字是《守株待兔》。
讲了一个农民偶然拣到一只撞晕在树桩上的兔子,幻想自己从此可以不用干活,只要守着树桩就能吃饱饭,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2.sòng sh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宋”字的声母是平舌音“s”,而不是翘舌音“sh”,故音选“sòng”。
“释”是四声,音是“sh ì”。
3.B【解析】本题考查对字意的理解。
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字意。
“因释其来而守株”意思是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守着那个树桩子,其中“因”是“于是”的意思。
故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对字意的理解。
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字意。
“冀复得兔”意思是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其中“冀”是“希望”之意。
故选A。
5.那个农夫不好好劳动,幻想凭运气过好日子。
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而身为宋国笑”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因为农夫将兔子撞死在树桩子上这件事看作必然发生的事情,心存侥幸地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却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田地也荒芜了,所以这个人被宋国人笑话。
6.赶紧去种田吧。
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围城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围城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幽默、讽刺和寓言的方式描绘了20世纪3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和迷茫,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冲突。
围城一词在小说中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它象征着男主人公方鸿
渐内心的困扰和迷茫,无论是在追求自由还是在相亲相爱之间,他都
感觉自己被困在一座城池中无法自拔。
其次,围城代表了男女主人公
周迅和程婷婷之间的爱情困境,两人相爱却因社会压力和个人追求的
不同而无法在一起。
同时,围城还可以被解读为对当时知识分子面临
的处境的象征,无论是现实中的政治动荡还是道德观念的混乱,都给
他们造成了一种被围困的感觉。
《围城》的主题不仅局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而是普遍适
用于现当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对各种选择和困惑,他
们被制度、规范、社会压力等种种因素所环绕,在自由和束缚之间难
以抉择。
小说通过深入描绘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反映了人性的普
遍性和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思考。
此外,《围城》的语言优美,善用幽默和讽刺,使其成为一部不仅思想深邃而且语言艺术鲜明的文学作品。
它对客观存在的鉴识和抨击,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文化传统与现代改革的冲突和回归,都使其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驴子和哈巴狗的寓言故事道理简写
驴子和哈巴狗的寓言故事道理简写标题:驴子和哈巴狗的寓言故事道理简写导语: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形动物来传达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其中一则有关驴子和哈巴狗的寓言故事,虽然简单又有趣,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本文将就这个寓言故事进行全面评估,并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其中的道理与寓意。
1. 故事梗概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驴子和一只哈巴狗之间的对话。
一天,驴子看到主人为哈巴狗准备的美味食物,非常嫉妒。
驴子向哈巴狗抱怨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为主人承担了更多的重劳动,却只得到一份粗糙的饲料作为回报。
哈巴狗则表示自己并不嫉妒驴子,因为它相信主人有自己的打算。
2. 评估与道理解读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道理:2.1 劳动和回报的平衡驴子和哈巴狗在同时承担着主人给予的任务。
驴子作为一只辛勤劳作的动物,负责搬运沉重的物品,承受了更多的体力劳动。
而哈巴狗则以守卫家园为责任,每天和主人一同度过。
然而,两者所得到的回报却存在差异。
这一差异引发了驴子的嫉妒和不满,呈现了劳动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
寓言故事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平衡劳动与回报的关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嫉妒和不满。
2.2 懂得感恩和满足哈巴狗在驴子的抱怨中保持了冷静和宽容。
它相信主人有自己的打算,不因过于关注其他事物而忘记自己的职责。
这一点引发了我们对哈巴狗的赞赏和敬佩。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懂得感恩和满足是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时,便能更好地从生活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这个寓言故事,我有着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劳动与回报之间的平衡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会出现劳动者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得到微小回报的情况,这种不公平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寓言中哈巴狗保持的宽容和满足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处于焦虑和不满的状态,追求着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现代寓言故事 (3)
现代寓言故事寓言的力量寓言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传递出深刻的道德、哲理或社会警示,让读者在娱乐的同时,获取对人性、社会和价值观的思考。
寓言的力量在于它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思想启示。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会不公等等。
而现代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适应了当代社会的需求,通过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反思现实,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接下来,我将给出三个现代寓言故事,分别涉及到环保、友谊和公平正义的主题。
故事一:小树的成长从小开始,小树就被种植在城市的一个小角落里。
它没有高大的身躯,也没有茂密的枝叶,总是被人们践踏和忽视。
然而,小树却从不放弃自己的成长。
它尽管每天只能得到一点点阳光和水分,但它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生长。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树变得越来越高大,枝叶茂盛。
它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人们开始注意到小树的存在,并为它修建了栅栏,保护它免受损害。
人们从小树身上得到了启示,明白了每一个微小的力量都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只需要给予机会和关注,就能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故事二:与狼共舞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只孤独的狼。
它每天独自徘徊在森林中,没有朋友和伴侣。
镇民们听说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都对它保持着警惕和距离。
然而,有一个小女孩对狼充满了好奇和同情心。
她知道狼也是一种生灵,也有情感和渴望被爱的权利。
于是,她开始给狼带去食物,并悄悄地观察它的行为。
慢慢地,狼开始对小女孩产生了信任。
它每天都会来到小女孩的家门口,期待着与她一起玩耍和分享食物。
小女孩和狼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一起跑过田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渐渐地,镇民们也发现了狼和小女孩之间特殊的关系。
他们重新审视狼,意识到不应该只凭一个标签来定义一个生命的价值。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解读
“ 精神胜利法”的民族寓言
鲁迅 的 文学 作 品是 一部 内涵丰 富 、意 义深 远 的 民族 寓 言 。从 这 种 意 义 出 发 ,他 的 作 品 的首 要 任 务 是 揭 示 国 民麻 木 愚昧 的灵魂 ,唤 醒沉睡于 “ 铁 屋子 ”中的人们 ,以拯救 中华 民族于 危难之 中。鲁迅 的作品具有强 烈的人文关怀 精神 ,他 的作 品叙事 的源 点不是 民族命运 、国家兴旺和社会 变迁等宏 大 主题 ,而是 四处飘 零 的无业 游 民、社会 最 底层 的弱 势 妇 女 、迷 茫彷徨 的小知识分 子、手无寸铁 的学生和充 满精神幻 觉 的狂人等 。鲁迅 以沉痛 的笔调 书写着 阿o、魏连 殳、 吕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甫 、祥 林 嫂等 不 同阶 层 、不 同领 域 的形形 色 色 的个体 的沉 沦 、迷茫 、彷徨 、痛苦 ,甚至理想惨 败的艰难 生命 历程 。这 些 芸芸众生在 个体生命 历程 中的苦难 、艰辛 、奋斗 、挣扎甚 至牺牲 ,成为鲁 迅作 品关 注的焦 点。鲁迅借助于 文学作 品展 示 的他 们各 自不 同的生活 境遇却具有 同样结局 的悲剧命运 , 这 些个体生命 历程表征 了社会历史 的深层政治 形式 ,而且揭 示 了中华 民族 所特有 的文化惯例 。由此 ,鲁迅 把叙述 的个体 问 题 提 到 了 全 民 的高 度 , 是 从 一 个 集 体 生 活 的 角 度 讲 述 个 体 的命运 。他在 一个个 个体生活 的悲剧 命运 中蕴 含着鲁迅对整 个 中华 民族现 状 的忧虑和 对 民族未来 命运 的关注 。鲁迅作 品
中人物 的个体 命运沉浮 、起落成为 民族繁荣 、衰败 的写 照, 他 笔下 的个体 生命 的叙 事表征 了民族 的命运 ,在更深层 意义 上 折 射 了整 个 民族 的 生 活 面 貌 和 社 会 的 苦 难 现 实 ,暗 示 了 像 个 体一样 的民族 在整 个世界 中的处 境和地位 。正是在此 意义 上 ,詹姆逊认 为 : “ 第 三世界 的文本 ,甚至那 些看起来好像 是 关于个人 和力 比多趋 力的文本 ,总是 以民族 寓言 的形 式来 投 射一种政 治:关于个 人命运 的故事包含着第 三世界 的大众 文 化和社会受到冲击 的寓 言。”Ⅲ 这 种 民族 寓 言的最 佳例 证是鲁 迅 的 《 I NQ正 传》 ,阿O 在 其言行 中表现 出来 的 “ 精神胜利法 ”成为 中国式精神 和人 生 态度 的写照 。 “ 精神 胜利法 ”包 含着极其 复杂微妙 的心理 内容 ,甚至 以自相矛 盾的形式集 中体现在个体 身上 。由于阿 O没 有 “ 行状 ”,受到别 人的嘲 笑时 ,他 眼睛一 瞪 ,说 道: “ 先前 —— 比你 阔的多啦 !你算 是什么 东西 !”这 时 ,阿0 似 乎觉得还 不过瘾 ,他 又发挥 了 自己更丰 富的想象力 , “ 我 的儿 子会 阔多啦 !”在 文本 中 , “ 先前 ”和 “ 儿子 ”是 历 史和未 来的 象征,历史 和未来 的 “ 阔”更 凸显出阿Q在 “ 现
_愚公移山_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_1936_1976_周游
一、“愚公移山 ” 现代意义的 初步出现和运用
“愚公移山 ” 出自 《列子 · 汤问篇 》 , 是该 书中一则普通的寓言故事。《列子 》 原本早已失 。 传 , 最 早 的 版 本 是 晋 代 张 湛 所 注 的 《列 子 》
② “愚公移山” 的寓言也首次出现于张注 《列子》 。
2016 年第 1 期
设置 , 对历史寓言和故事的重新阐释 , 等等 。 “愚公移 山 ” 寓 言 在 现 代 中 国 的 阐 释 一 书中指 出 , 被作 为 “发明传统 ” 的 历 史 资 源 在 任 何 社 会 中 都 有 大 量 积 累 , 这些资源常 常 是现 成且 可 用 的 , 而 有 时 它 们 可 能会被这样 “发明 ” 出来 , 即通过从储存了大量的 官方仪式 、 象征符号和道德 训诫的 “仓库 ” 中借 取 资源 。 参见 〔英 〕 霍 布 斯 鲍 姆 、 兰 格 编 , 顾 杭 、 庞 : 《传统的发明 》 , 译林出版社 ,2004 年 , 第 冠群译 6 —7 页 。
中共党史研究 2016 年第 1 期
· 专题研究 ·
“ 愚公移山 ” 寓言在现代中国的 ( 1936 —1976 ) 阐释与运用
周 游
〔摘要 〕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 , 成为一种新资源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 过对 “愚公移山 ” 的阐释 , 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 , 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 。 新中 国成立后 , 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 一方面 , 由于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无 , “愚公移山 ” 精神在 “大跃进 ” 到 “文化大革命 ” 时期演变成唯意志论的盲动 ; 另一方面 , 限神化 当全国人民都成为 “革命的愚公 ” 时 , 该寓言也成为全民革命的政治隐喻 。 通过考察 “愚公移山 ” 新 意在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 , 也可反观传统资源意义的丰富性和被阐释运用时的多歧性 。 〔关键词 〕“愚公移山 ” 寓言 ; 革命 ; 传统资源 ; 政治隐喻 〔中图分类号〕 G09 ; K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815 ( 2016 ) - 01 - 0015 - 1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如何理解寓言的寓意(解析版)
24.愚公移山——群文阅读如何理解寓言的寓意《愚公移山》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考点解读】寓言往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有着深刻的寓意。
它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晓善恶,认识美丑。
常见考点: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或讽刺/揭示了什么)?【技法点拨】0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寓意。
0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
0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04.分析人物形象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
05.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洞悉寓意。
06.联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
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言的寓意。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01.甲文选自《列子•汤问》,乙文作者是彭端淑。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现代童话《奔狼》赏析
现代童话《奔狼》赏析
方先义的《奔狼》也吸取民间故事的营养,将人与狼的灵魂让渡变成拯救动物世界平衡的关键力量。
《奔狼》显示了作家儿童文学创作道路越来越宽广的气象。
作品写的是一个勇敢的少年,在族群面临灭亡危机的时候,选择了牺牲自我保全族类。
作品借用民间故事、民歌民谣元素和结构回环往复的特点,叙事沉静、缓慢、充满节奏和力量感,但又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让情节转向,无可辩驳的理和深挚不渝的情在最后一刻化为悠长的喟叹。
龙向梅的《卡努》,表面写的是风,实际写的是人类社会,雄心勃勃猛烈好斗的风,无情无惧又具有攻击性,但最终沦陷在人类小女孩的关心中,粗暴、野蛮最终让位给了文明。
这篇作品可解读的空间是多元的。
风代表的也许不仅仅是强悍的力量,也代表自然本身,自然与人类,最终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龙向梅的作品空灵自然,善于借助熟悉的事物构建陌生的意象,表达深远的主题。
童话板块的其他几篇也各有特色。
宋庆莲散文诗般的语言将淳朴的乡情写得很美。
寓言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门类之一,仍然有传承的价值和育人化人的作用,吴礼鑫的寓言亦有可读之处。
幼儿文学领域高手不多,梁小平的几篇幼儿童话也有简单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寓言”的文学解读
管辉明
如今,文学名著进入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毕业升学试卷,但有否进入学生的心灵?如何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给急功近利的心绪一个温情的抚慰?给无所适从的心灵一个完善自身品格的指引?笔者选择了寓言这种文学样式。
寓言,篇幅精短,借事喻理、言近旨远,备受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古今中外名篇俯拾即是:远有先秦诸子,如庄周鹏程万里游刃有余,孟轲缘木求鱼拔苗助长,韩非守株待兔老马识途;汉唐有刘向《说苑》河东《三戒》;至元明一代刘基的《郁离子》远承庄子余韵。
而国外则是古希腊的伊索、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三分天下。
进入学生读本的寓言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精选》《克雷洛夫寓言精选》这三部。
三部选集囊括了几乎所有现存的经典中的寓言精华。
选集中的故事就义理而言可谓永不过时,然而义理之载体——故事本身却已显陈旧,这是难以避免的缺陷。
于是我们把眼光投向“现代寓言”。
“现代寓言”专指产生于现当代,蕴含深刻的现代人生活理念的短小寓言故事。
此类寓言故事散见于当下流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之中,比如《每周文摘》的第三版、《杂文报》的“五味子”栏目、《故事会》的“三分钟典藏故事”、《读者》里的“意林”,近年更有《格言》《慧语》《语丝》这类的杂志面世,且专以刊载此类文章为主。
对之进行文学的解读,意在将其纳入我们教学的视野,为文学教育打造一条名著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一、义理的解读
所谓义理就是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寓言产生于人类社会自身的内部矛盾,不象神话反映的是人与大自然斗争的故事。
人有多复杂,寓言中表现的思想就有多深刻。
所以随着时代的不同,寓言中所寄寓的道理自然会有所不同,比如下面这则《生命中的大石头》,就是典型的现代《百喻经》了:
一个教授在做一个试验。
面前有一盆沙子、一盆石子、一盆清水,还有一个空的玻璃罐。
首先把水倒入玻璃罐中,再把沙子倒进去,沙子还没倒完,水就溢出来了。
回归原状后,这时教授先把石子放入玻璃罐里,再把沙子小心地倒入,问学生:还可以倒水吗?学生答不可以。
可是教授小心地将水成功地全部倒入了罐内。
再问:这个试验可以给你什么启发?一场沸腾之后,教授说:人的生命就像这个大的玻璃罐,你先要把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入,才能再装你所需要的生命
的沙子和水。
如果顺序颠倒了,你只能在你生命中获得很少的东西,一些本该属于你的东西,由于你在人生开始时的失误而永远无法获得。
那么,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爱心、勇气、毅力……
大石头的比喻确实很形象。
我们不禁自问:我的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好了吗?作为一名老师,也会反躬自问:我们又应该给孩子们在精神生命伊始时放入哪些“大石头”呢?这样的“现代寓言”是不是值得大力传播呢?
现代人不见得比五千年前人类面对自身面对社会的困惑时,显得聪明了多少。
虽然一个现代初中生也许可以对亚里士多德高谈阔论。
所以《伊索寓言》里的生活哲理依然新鲜。
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寓言”并不现代。
但我们早已厌倦了狐狸乌鸦和财主长工,于是一些新瓶旧酒式的“现代寓言”包装上市。
试看《战马》:
在战火和硝烟中度过大半生的战马是相当自豪的。
它曾踏着军号的节拍,驰过荆棘遍地的莽原;它曾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鲜血浸红的山头;它曾在隆隆的炮声中,难以想像地跃过沟壑,救出自己的战友……总之,任何艰难险阻也挡不住它前进的脚步。
今天,战马又在无边的原野上豪迈地驰骋。
劲风吹动着它的长鬃,它扬起脖子长啸,丝毫不减当年的威风。
“停下!停下!前面是一片沼泽!”突然,牧马人喊起来。
战马没有理会牧人的警告。
它心里想:沼泽算得了什么!烽火和炮火都不能挡住我的去路,难道我怕软绵绵的沼泽!
战马向沼泽冲去,马上就陷进了淤泥之中,它拼命地挣扎、长啸,可是仍无法自拔,而且越陷越深。
战马临死的时候,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唉!钢铁的雷火没把我征服,柔软的泥沼却使我陷于绝境!”
这匹马像不像《伊索寓言》中打败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丢了性命的那只自以为是的蚊子?
这种新瓶子还是必要的,一年到晚吃的就是那些菜,但我们不断变化烹饪方法,因为我们有一根好尝新的舌头。
一个老道理,我们却更爱通过阅读充满现代
生活气息的故事来接受它领悟它,因为我们有一种图新鲜的心理习惯。
至于从旧瓶子里嗅出新的味道,此中高手当推林语堂先生了。
比如他的《增订伊索寓言》里龟兔还是赛跑,赢的却是兔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凡事须求性情所近,始有成就;世上愚人皆有恒心;做龟的不应同人家赛跑。
太阳和风比赛谁能叫路上行人解衣服,又穿上衣服,二者打成平手盟誓旧帐一笔勾销,最后的结论是:不声不响的人都可怕。
其讽喻人性笔法之妙可见一斑。
小结:义理的解读,我们读出时代的一些理念。
我们同时也在“老歌新唱”,唱出时代的律动。
二、辞章的解读
辞章,即文章的技法。
寓言的基本创作手法是故事加道理。
故事篇幅简短,塑造形象多用白描,最后妙语解颐,大呼痛快。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之类。
但综观“现代寓言”的叙述方式却大异其趣。
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从故事化走向情节化,文字铺排不惜笔墨,如上述《战马》中对那匹马的排比性叙描,战马狂傲之缘由一览无余,为其可悲下场蓄势。
此类铺陈更远的则走向寓言小说了。
另一类则是走向简约化,篇幅简单至极然而旨趣颇浓。
如:
《罐斋杂记》(黄永玉)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鹦鹉:我学着人的声音,但不知是什么意思。
乌鸦:不过才“哇”了一声,人们就说我带来了不幸。
萤火虫:一个提灯的遗老在野地里搜寻失落的记忆。
《动物自白》(崔亚斌)
青蛙:我最怕履历表从有尾巴的时候填起。
麻雀: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是噪音太大,吵死了!蚯蚓:只因我是在泥地里,你们才看不出我是个劳动英雄。
这里的每一句都可以扩展成一篇情节生动的寓言故事。
因为此外每一个主人公都可以引起我们太多的回忆和联想,让我们不知不觉重温早已熟知的一些童话寓言神话等等,替创作者把整个背后的故事补充完整,然后又回过头来品味这句话,获得阅读快感。
其特点一是语句短少,便于记忆,记忆之后,便于回味;二是篇幅超短,留白甚多,言有尽而意未尽。
以接受美学而言,读者参与成分大为增加,寓言文本被赋予了更多的解读可能性。
小结:“现代寓言”在篇幅上向两个极点发展,或情节化或简约化;手法上保持比喻拟人。
三、价值的解读
自孔子“兴观群怨”诗教开始,后世论及某一文学作品时,总喜欢指明它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就“现代寓言”这一文学作品群而言,其社会价值与功能显而易见的。
不必说它对于创作者的抒发情志舒缓心理的作用,也不必说从这些寓言中可以考察出时代生活理念,单就它那精巧的叙事结构、鲜明的艺术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情趣。
当然正因为它小,在名著阅读的这个大活动中,它往往被忽视。
人们谈及名著阅读,言必称“四大名著”,要么是外国文学的经典,没有多少人会注意或者说愿注意到寓言这朵小小的花儿。
假如现在我们不仅注意到了指定推荐的几部寓言经典,我们还主动向课外发展,从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报刊杂志中去寻找寓言故事。
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信息的搜集,学会了价值的判断;明白了文学与生活是这么地沟通着的:在寓言中我们很容易地明白了许多社会人生的大道理;从寓言中弄清楚的道理感悟到的写作技法,可以很方便地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它。
小小寓言,读着省心,学着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到它的人生价值,笔者更想强调的是“现代寓言”在塑造当代中学生品格,激发其生命意识中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就拿上文引述的那篇《生命中的大石头》来说吧,读完此文谁能不问问自己:我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好了吗?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找“石头”装“石头”的心理路程,就可以一步步走向成熟。
其实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
时下形形色色的报刊杂志常刊载此类文章,说明它的读者市场的兴盛;不少标榜着“智慧”“一生中不得不读的小故事”等字眼的单行本亦不断问世,比如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小中见大智慧文丛”:《上帝的笑》《心里的锁》《虚掩的门》。
在这些单行本中,符合“现代寓言”义理辞章标准的小故事还是占着大比重的。
小结:现代寓言的价值不仅在于功利性地解决一下当前名著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通过这样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奠基。
结语:“现代寓言”一词是笔者的姑妄说之而已。
用文学的方法、用文学的姿态去解读生活中的故事,把阅读名著与涵养品性联系在一起,激发自己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解读。
要知道,人的生命意识一旦觉醒,他就能够努力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豪迈地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自觉选择,完成自由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如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我们的文学名著就不仅是进入课本进入试卷,而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