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摘要:在普遍重视智育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较一致,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1]。

回家以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未知数,所以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家庭。

必须从家庭寻找突破口,家园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此,我对幼儿在家自理表现及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寻找教育的切入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指导策略,达到家园协作共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以达到改善当今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归因分析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一)多数幼儿发展水平一致,存在两极分化幼儿普遍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一致的,但也有发展比较迟缓和发展比较靠前的两极分化情况[2]。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影响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一些家长有着较强的培养意识,所以这些家庭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比较好,而一些受到家庭过度保护的幼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明显地落后于其他幼儿的平均水平。

由于当今社会中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好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锻炼,而在幼儿园更是缺少专门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因此导致了发展情况不是很好的结果。

(二)缺乏摸索探究的精神,容易遇难放弃大班的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还不太喜欢自己摸索,当他们不能顺利地达到自己期望做成的事情后,便很容易放弃一件事,部分幼儿在起床后不会自己叠被子,当他们尝试着两三次还是依旧叠不好的时候,往往就会将被子胡乱地揉成一团,而不是选择继续尝试。

遇到这种情况,她们也只是摆弄摆弄便向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求助了。

(三)依赖成性,没有主动自理的积极性多数幼儿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长期被捧在手心上就使得幼儿对家长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也失去了自己动手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案例剖析 幼儿园生活自理

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案例剖析 幼儿园生活自理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们可以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教育者应该重点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养成独立自理的良好习惯。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的案例,以期能对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一、梳理案例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案例一:小明的穿衣整洁小明是一位芳龄在5岁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在穿衣整洁方面表现较差。

经常出现衬衫没有扣好、领带歪歪扭扭等现象。

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并不能够迅速改正这些问题,显然在穿衣整洁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问题。

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案例二:小花的餐具使用小花是一位芳龄在4岁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她在使用餐具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独立使用餐具,刀叉使用得当,饭后也能够自行清理餐具。

这体现了小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

二、分析问题针对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问题分析和讨论:1. 家庭教育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小明和小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侧面反映了家庭教育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幼儿园大班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小明,教师应该采用更为细致的引导和培养,通过示范和细致的指导,帮助小明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而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小花,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她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3. 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都不相同,这也会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对生活自理感兴趣,而对于一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引导和培养。

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常规发展情况评价

幼儿生活常规发展情况评价

幼儿生活常规发展情况评价幼儿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系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饮食、卫生、作息、穿着、礼仪等方面评价幼儿生活常规的发展情况。

在饮食方面,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选择。

他们能够按时进食,不挑食,能够适应不同口味的食物,并且能够合理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幼儿还能够正确使用餐具,不乱丢食物,懂得分享,并且能够在进餐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举止。

在卫生方面,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意识。

他们能够自己洗手、刷牙、洗脸,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洗漱用具。

在上厕所时,他们能够按时去厕所,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卫生纸,并将厕所保持清洁。

此外,幼儿还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体清洁,如洗澡、剪指甲等,同时也能够保持自己的衣物和玩具的清洁。

在作息方面,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为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自律能力。

他们能够按时起床、睡觉,并且能够适应规律的作息时间。

在休息时间,他们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如看书、玩具等,并且能够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此外,幼儿还能够在外出时注意安全,并且能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在穿着方面,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为良好的穿着习惯和懂得保护自己的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并且能够自己穿脱衣物。

在穿着时,他们能够保持衣物整洁,不乱脱衣服,并且能够根据场合选择适当的服装。

此外,幼儿还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如穿帽子、戴口罩等,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

在礼仪方面,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为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他们能够懂得向他人问好、道谢,并且能够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乱摸他人的物品,并且能够礼貌地与他人交流。

此外,幼儿还能够懂得与他人分享,并且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幼儿生活常规的发展情况在饮食、卫生、作息、穿着、礼仪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幼儿园某班级幼儿自理能力调查分析报告1500字

幼儿园某班级幼儿自理能力调查分析报告1500字

一、初步调查背景及目的自理能力是幼儿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幼儿园是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幼儿自主饮食、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自理,提高幼儿的自我认知、协调动作、独立性和自信心等等。

因此,我们对某班级的自理能力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以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共有15个问题,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

调查对象为班级全部22名幼儿。

同时我们还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学校生活中的自理情况,包括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家庭环境情况调查显示,该班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5个幼儿家庭存在祖父母照看的情况,其余多由父母照顾。

家庭环境养成了孩子的习惯。

家庭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引导与建议尤为重要。

在这个班级中,大部分父母很重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他们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自理能力情况调查发现,该班幼儿在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方面,有18人可以自行完成,占比81.8%。

在小便和大便方面,有20人可以自己完成,占比90.9%。

在饮食方面,有19人可以自己吃喝,占比86.4%。

在整理自己书包、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方面,大部分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该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总体较为优秀,但部分幼儿还需要心理上的引导和支持。

同时,我们发现在穿衣方面,部分幼儿可能存在受力不均的情况,需要家长协助教导。

四、调查结论该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总体较为优秀,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同时,也存在部分幼儿需要心理上的引导和支持的情况。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幼儿园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2.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自立自强,提高自理能力水平。

幼儿园生活自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生活自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生活自理案例分析幼儿园生活自理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园中的生活自理案例。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三岁的男孩,平时非常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但是在幼儿园中,他却经常有一些生活自理上的问题。

小明的父母非常忙碌,平时没有时间给小明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指导,因此小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能力比其他小朋友稍差一些。

案例分析幼儿园老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小明的情况,发现小明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不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小明在穿衣服和脱衣服方面比较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经常需要其他小朋友帮忙脱衣服或者穿上衣服。

2. 不会自己上厕所:小明在上厕所方面也比较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经常需要老师提醒他上厕所或者其他小朋友带他去上厕所。

3. 不会自己洗手:小明在洗手方面也比较依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经常需要老师提醒他洗手或者老师帮他洗手。

针对小明的这些问题,老师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给予指导和帮助:老师在小明需要穿衣服、脱衣服、上厕所和洗手的时候,会给予他指导和帮助,让他逐渐学会自己完成这些事情。

2. 培养独立性:老师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小明学习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自己倒水喝、自己拿玩具等,从而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3. 引导自我管理:老师引导小明自我管理,比如学习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等,让他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4. 培养合作意识:老师鼓励小明和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助和合作,让他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小明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上厕所和自己洗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成为了幼儿园中的一名优秀的小朋友。

结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指导策略一、调查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和问题: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普遍水平较低:大多数小班幼儿在自己穿脱衣服、洗手、吃饭等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2.勤劳好动但缺乏自理意识: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大部分幼儿喜欢动手动脚、自由活动,但在生活自理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3.家庭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足: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家庭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不高,缺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机会和方法。

4.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幼儿存在不爱干净、不吃饭不洗手等不良生活习惯,需要引导和培养。

5.性别差异:调查发现在生活自理方面,女生表现较好,比男生更加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生活自理任务。

二、指导策略针对以上情况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1.打造适合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放、安全、干净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活动和探索,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通过手势示范、亲身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生活自理,逐步培养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3.坚持规则培养生活习惯: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时洗手、穿脱衣服前后整理、自己收拾玩具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家园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向家长提供有关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方案和活动参与,提醒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活自理的机会和指导。

5.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兴趣、动手能力和自觉性。

6.注重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等的幼儿,要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和策略,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和关注。

综上所述,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我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合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坚持规则培养生活习惯,加强家园合作,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及注重个体差异等策略来引导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关系到幼儿的生活质量,还对其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1.生活自理能力总体水平不高(1)饮食方面:许多小班幼儿不能独立进餐,需要成人喂食;对于食物的选择和搭配,缺乏自主意识。

(2)睡眠方面:部分小班幼儿夜间睡眠质量不佳,需要成人陪伴或哄睡。

(3)个人卫生方面:大部分小班幼儿不能独立完成如厕、洗手等基本个人卫生习惯。

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幼儿园教育则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幼儿园条件较好,能够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而一些幼儿园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受到限制。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1)家长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承担相应的家务;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性格。

(2)幼儿园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共同探讨培养策略。

幼儿园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生活自理工具,如小马桶、小杯子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3.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生活自理需求;通过生活情境模拟,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培养,它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总结。

一、环境创设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环境的布置应当考虑到幼儿的身高、体力和认知水平,让幼儿能够独立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1. 物品摆放:将日常生活用品、餐具、玩具等放置在孩子们容易触及的位置,以便他们能够自主取用。

同时,将物品进行分组归类,标注清楚,帮助幼儿养成整理和归位的好习惯。

2. 自主选择:在教室中设置一些不同的活动区域,如阅读角、游戏角等,让幼儿自主选择他们想要参与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区域中放置一些提示牌,帮助幼儿了解每个区域的规则和用途。

3. 活动安排:制定良好的日常活动计划,让幼儿参与到一些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中,如自己穿衣服、洗手、整理书包等。

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

二、激发兴趣和动力幼儿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示范引导:教师可以亲自示范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手、搭积木等,然后请幼儿模仿。

在示范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解释,帮助幼儿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

2. 奖励激励:对于幼儿的每一个进步和自主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可以设置小奖励,如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向别的小朋友学习等,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情感投入。

3. 游戏活动:通过一些适龄幼儿喜欢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如扮演角色、角色扮演、绘制踩图等。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日常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自理技能。

三、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和行为规范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教师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理习惯和行为规范:1. 规则与约定: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如上课前要整理课桌、吃饭时要用餐具、上厕所后要洗手等。

小班自理能力的教研(3篇)

小班自理能力的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改变,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

2. 探讨有效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3.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一)现状分析1. 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2. 幼儿自理能力现状: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掌握不熟练。

(二)策略探讨1. 生活化教育:将自理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生活,如早晨起床、午睡、餐前餐后等环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掌握生活技能。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自理能力培养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3. 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培养情况,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4. 环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环境,如设立专门的整理区、穿衣区等,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5. 榜样示范: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案例分享1. 案例一:某班幼儿在午睡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整理床铺比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整理床铺的效率。

2. 案例二:某班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自理能力培养活动,在家中也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服务,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通过现状分析、策略探讨和案例分享,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提高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活动。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引言幼儿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活动,包括穿衣、洗手、用餐、如厕等。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本文将总结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并探讨其重要性。

培养方法和策略1. 提供适当的设施和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教育机构或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设施和环境。

例如,在幼儿园或家中设置专门的自理区域,配备幼儿专用的衣柜、低桌、凳子等,方便幼儿进行自理活动。

同时,保持环境整洁和安全也是重要的,可以让幼儿更自信地进行各种自理活动。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例如,安排固定的作息时间,规律的饮食习惯等。

同时,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垃圾分类、整理玩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独立起来。

3.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示范为了帮助幼儿掌握自理技能,老师或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示范。

例如,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幼儿正确穿脱衣物、刷牙等基本技能。

在示范的过程中,要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4. 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奖惩机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奖惩机制可以激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理活动。

在教育幼儿时,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的目标,逐步提高难度。

同时,通过给予小奖励或表扬幼儿的进步,让幼儿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愿意主动参与各种自理活动。

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自理活动,幼儿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

同时,自理活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具有推动作用。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学情分析方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学情分析方案
在如厕方面,从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如厕能力和卫生意识总体还是很不错的,“自 己大便后要擦屁股”还有待提高。接下来,应该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示范、 引导、陪伴如厕等方式,提高其自主如厕的能力。
在穿衣方面,孩子存在较多的困难,集中在分清衣服正反、穿套头衣和扣扣子这几 个点。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区域活动、集中活动、午睡环节渗透等方式,来提高幼儿 这几方面的能力。
学情分析目的
活动对象 及学情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3—6 岁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接受能力强,行为 可塑性大,依据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水平为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提供了 可能,因而幼儿园与家庭应抓住此关键期,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教师可 以通过学情分析来对每个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初步的、相对全面的了解。 活动对象:本班全体幼儿 学情分析:
在进餐方面,幼儿的进餐基本技能都还不错,能够独立吃饭、能够自己拿勺,但是 在进餐习惯方面还比较欠缺,如不能安静进餐、会有剩饭撒饭行为。另外,幼儿在家卫 生意识较强,与在园情况有些不符,这个情况让我们不禁思考:是否存在家长包办代替? 接下来,教师应该以培养幼儿进餐习惯为重点,以鼓励能力较弱幼儿为辅助,全面提高 幼儿的进餐能力。
其他
学情分析工具:问卷星 无
姓名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方案
一、基本信息 所属学校
二、学情分析方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 1、初步了解本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水平。 2、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为教师后续活动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幼儿后继发展。
本班全体幼儿进餐、如厕、穿衣、午睡四个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情况分析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情况分析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情况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实施,我们实施的大班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计划进行了一次检查和总结。

早起习惯养成方面,计划实现率较高。

通过设置闹钟,设置每日起床时间,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坚持早起的好习惯。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起床时间偶尔还是过晚,需要继续加强督促。

作息规律方面,情况一般。

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作息上都能较好地控制,但部分同学学习时间不太规律,需要重点督促。

运动习惯养成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计划要求每个星期参加一次锻炼或踢足球,但实际参与率不高,这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激励。

心理调整方面,同学们普遍认为此项工作较难把握。

需要通过更多的心理讲座和一对一指导,帮助同学建立更好的心态调整方法。

总体来说,大班同学在培养好习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我们应该从重点上下更多工夫,持续不断地推进这个工作,帮助更多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一、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分析1.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现在的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

吃饭、穿衣、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很多孩子都依赖家长或老师。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缺乏锻炼机会。

2.缺乏规则意识小班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幼儿园里,经常出现抢玩具、打闹等现象。

3.注意力不集中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容易分心。

上课时,他们可能会东张西望,玩弄文具,甚至离开座位。

4.自我控制能力差小班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到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可能会无限制地要求。

在幼儿园里,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

5.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小班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容易发生冲突。

二、对策及建议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洗手等,让他们在锻炼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要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和老师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规则,如排队、轮流玩游戏等,让孩子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

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和老师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轻易哭闹。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目标,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5.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和老师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在幼儿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合作。

同时,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其实,养娃这条路,真是既甜蜜又充满挑战。

就拿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来说,有时候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别急,咱们慢慢分析,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的自我照顾和生活动作的能力。

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帮助幼儿成长、培养独立性、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____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经验,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自理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其次,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学校生活,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最后,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动手能力。

二、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1. 搭建适宜的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要搭建一个适宜的环境。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自理区,里面放置一些专属于幼儿自理的物品,如洗手盆、毛巾、盥洗用品等。

同时,要保持环境整洁、安全,让幼儿感觉到自理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机会。

2. 提供示范和指导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可以通过模仿教学、游戏活动等方式,向幼儿展示自理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自理的技巧。

在幼儿完成自理动作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

3. 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的坚持和规律。

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要求幼儿按时起床、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要教育幼儿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意识。

4. 注重时间管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时间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教师可以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表,让幼儿明确每个自理动作的时间和顺序。

同时,要教育幼儿要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件事情要按时完成,不拖延、不浪费时间。

5. 爱和尊重幼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爱和尊重。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班儿童刘明(化名),3岁,进入幼儿园已经半年,由于平时在家习惯被家长照顾,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主动性,尤其在吃饭、上厕所以及穿脱衣物等方面依赖性较强。

目标设定:培养刘明的自理能力,使他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问题,如吃饭、如厕和穿脱衣物等。

案例分析:1.吃饭方面:刘明在吃饭时常常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不能独立完成吃饭过程,容易乱七八糟,导致浪费。

解决措施:(1)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配备专属的餐具,老师和保育员要引导幼儿自己端菜、夹菜、盛汤等,逐步减少帮助的程度。

(2)形成规则和规矩。

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饭堂秩序,如说话文明、坐姿端正等,让孩子们有规可循。

(3)以身作则。

老师在饭堂中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们展示正确的吃饭姿势和礼仪,激发他们模仿的动力。

2.上厕所方面:刘明需要老师陪伴才能上厕所,尤其在擦洗后没有彻底清洁干净,也不会洗手。

解决措施:(1)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多次示范正确的上厕所步骤,教孩子如何脱衣、拉拉链、坐厕、擦洗、抽水冲洗等。

(2)鼓励他尝试。

老师可以给予刘明信心和赞扬,鼓励他尝试独立完成上厕所的过程,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3)建立示范队列。

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通过互相观摩和模仿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3.穿脱衣物方面:刘明在穿脱衣物时需要老师的帮助,不能很好地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

解决措施:(1)创设情境。

通过幼儿园生活教育情境化的活动,如扮成家庭角色扮演穿衣过程,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2)培养操作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故事情节讲解的方式,教给刘明一些穿脱衣物的技巧和诀窍,如脱脱衣服先脱袖子,穿衣服先穿大腿。

案例总结:通过以上的措施,刘明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饭堂中,他可以自己动手端菜夹菜,坐姿也更加端正。

上厕所时,他不再依赖老师的帮助,能够独立完成厕所的使用和擦洗。

在穿脱衣物方面,刘明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并且对穿衣服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培养其独立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

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始终是一个关注的话题。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家庭规模的减小等因素,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1. 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许多幼儿存在着依赖性强、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照顾的问题。

一些幼儿善于依赖家长、老师或保姆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事务,如穿脱衣物、洗手等。

一旦缺乏外部支持,无法完成这些日常生活活动。

2. 社交互动能力方面幼儿的社交互动能力也与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社交互动需要幼儿具备适应环境、理解他人需求和表达自己需求的基本能力。

然而,许多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缺乏分担家务、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导致缺乏理解、尊重和合作的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主学习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促进是教育者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幼儿缺乏主动性和主导能力,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提示,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自主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作息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家长过度保护或过度依赖,幼儿会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无法主动学习和探索。

而适度的家务分担、家庭规则的制定等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 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环境也会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1. 引言1.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也包括自己整理玩具、收拾床铺等家务技能。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各项生活事务,幼儿可以充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幼儿时期是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经历和培养方式对幼儿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理观念和习惯。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磨练,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研究背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观察学习,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穿衣、吃饭、洗脸等。

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等,导致许多幼儿缺乏健康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策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寻找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通过研究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培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中班幼儿月表现分析报告

中班幼儿月表现分析报告

中班幼儿月表现分析报告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中班的孩子们已经度过了两个月的快乐时光。

这两个月来,孩子们在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交互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现将孩子们的月表现分析报告如下:一、生活自理能力1.自我照顾:孩子们能够自己穿脱衣服、鞋子,叠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逐渐养成,如勤洗手、饭后漱口等。

2.饮食情况:孩子们在园内的饮食情况总体良好,大多数孩子能够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

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孩子开始尝试吃一些以前不喜欢的食物。

3.睡眠习惯:孩子们在园内的睡眠情况较为稳定,能够独立入睡,午睡时间也能安静休息。

二、学习能力1.认知发展: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日益浓厚,观察力、注意力有所提高。

在分类、排序、数数等方面,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语言能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与烦恼。

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孩子开始尝试阅读简单的绘本。

3.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

在园内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社交互动1.团队合作: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分享、谦让,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2.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学会主动发起谈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貌用语。

3.情感管理:孩子们在遇到挫折或情绪波动时,能够在老师的安慰和引导下逐渐平静下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四、品德教育2.诚信意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树立起诚信意识。

如:完成任务、遵守承诺等。

3.感恩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周围的人和事,懂得珍惜他人的关爱。

在教师节、母亲节等特殊日子里,孩子们能够主动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通过两个月的观察和培养,我们中班的孩子们在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交互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随着幼儿的年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需求,人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重视。

幼儿的生活自理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健康成长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使他们不但有更大的信心面对困难,而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必定会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现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影响,又如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差异。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家园共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典型问题是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

老人溺爱幼儿过度包办,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并且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题及原因进行整理分析。

结合实践,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有效策略是家园共育。

幼儿园方面要尊重幼儿发展水平和性别差异;父母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和观念转变;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良好生活常规进行强化训练,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生活常规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21.4文献综述 21.4.1国内研究 21.4.2国外研究 31.5研究方法 31.6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2相关概念界定 52.1独立性 52.2生活自理能力 5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63.1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总体现状分析 63.1.1不同性别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不一致 63.1.2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较大 63.1.3 因看护人的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 7 3.2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83.2.1父母的教养观念 83.2.2幼儿园的生活常规 93.2.3传统的养育观念 104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14.1在幼儿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1 4.1.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114.1.2加强对男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14.2幼儿在家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24.2.1提高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 124.2.2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24.3在家园共育中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24.3.1家长和教师适当鼓励幼儿 124.3.2家长和教师保持沟通 134.3.3组织家园活动提高家长对自理能力的认识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幼儿虽然年纪小不具备能够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的需要,他们终究需要独立生活,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权威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3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3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3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1问题的提出:习惯是人生之基,好的习惯可以逐渐形成好的人格,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人生表现。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为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对他们的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然而,片面的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家长一味地望子成龙,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热衷于各种特长教育,忽视对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孩子不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他们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可回到家后,由于家长们思想上任其自然,教养态度不合理,使孩子已初步建立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能巩固,造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

由此看来,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为此,我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与家长教养态度之关系得调查研究,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在家庭中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我们正确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供依据。

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法调查的对象大二班全体幼儿(共42人)调查的目的`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幼儿园设计了此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卷,通过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基本现状,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目的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本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而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港区滨江幼儿园门口,随机选取3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幼儿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关键词:调查问卷,良好生活习惯,年龄的增长
一、问题提出
曾经有位科学家[1]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

由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

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

本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泰州市高港区滨江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

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

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
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三、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研究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状,从幼儿的饮食、睡眠、盥洗、排便方面来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泰州市高港区的滨江幼儿园门口随机抽取30个幼儿家长,分别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的生活习惯现状的调查。

(三)研究方法
此次的调查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调查,随机调查30个幼儿家长,最后将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吃手指的坏毛病,这些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像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生活习惯中形成。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2],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一)饮食方面
如上图所示,针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是否要家长喂做了调查分析。

小班幼儿有66.7%需要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家长喂,33.3%不需要家长喂;中班幼儿有38.5%需要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家长喂,61.5%不需要家长喂;大班幼
儿有12.5%需要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家长喂,87.5%不需要家长喂。

由此可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吃饭不需要家长喂,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养成。

(二)睡眠方面
如上图所示,针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晚上的睡眠时间做了调查分析。

小班幼儿有77.8%能在晚上8点前能睡觉,22.2%晚上8点前还不能入睡;中班幼儿有76.9%能在晚上8点前能睡觉,23.1%晚上8点前还不能入睡;大班幼儿有62.5%能在晚上8点前能睡觉,37.5%晚上8点前还不能入睡。

由此可见,不论幼儿在哪个阶段,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在晚上8点前入睡,这也是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三)盥洗方面
如上图所示,针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洗澡时会不会哭做了调查分析。

小班幼儿55.6%洗澡时会哭,44.4%洗澡的时候不会哭;中班幼儿46.2%洗澡时会哭,53.8%洗澡的时候不会哭;大班幼儿37.5%洗澡时会哭,62.5%洗澡的时候不
会哭。

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年龄越大洗澡时就不怎么哭了,这也是幼儿有良好盥洗习惯的养成。

四、研究总结
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

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

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

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

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

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

要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

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首先是模仿父母亲和家人。

要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3],家长更要做到生活上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如果家长没有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习惯的。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可以说父母是一个比一个更疼爱孩子,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教学环境[M].江西:江西大学出版社,1996.
[2] 袁宇俊.让幼儿在“幼小衔接”中顺利过渡[J].青年教师,2007,(6).
[3] 张雅芳.失败后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1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