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完整)《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 (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通: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 (动词,达,这里指抒发)4.词类活用(1)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 (为动词,为……而死)(5)韩非囚秦(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书)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4) 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2)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3) 韩非囚秦 (“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 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 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词类活用(1) 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死)(5) 非囚(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 (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 非囚(于)(省去介词“于”) 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3) 非囚(“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 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2.为(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3.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2)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副词,暂且,姑且)4.于(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 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 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草创未就(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4.词类活用(1)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死)⑸ 韩非囚秦(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 “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的判断)……者,……也”,解释原因2.疑问句(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 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 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省略句(1) ( 书) 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4) 韩非囚( 于) 秦( 省去介(2) ( 先人职位 ) 近乎卜祝之 间 (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 今少卿乃教 ( 之) 以推贤进士 ( 省去宾语“之” )“ 一»于” 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 于居室受辱,状 语后置 )(2) 无益于俗 ( 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 5.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于”,表被动)(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一.实词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拜:拜两拜曩者辱赐书曩者:从前推贤进士为务推.进:推举,推荐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相:指代对方师:效法请略陈固陋请:请允许我阙然久不报阙然:指时间隔了很久报:回信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使伏法:被法办若九牛亡一毛亡:失去与蝼蚁何以异何以异:有什么不同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比:同等看待,相提并论卒就死耳卒:终于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素:平素或重于泰山或:有的人用之所趋异也用:因为趋:追求其次易服受辱易:换积威约之渐渐:逐渐审矣,何足怪乎审:明白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不轻易殆为此也殆:大概颇识去就之分矣识:识别,懂得去:取就:舍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尽:实现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表:表露,流传厥有《国语》厥: 于是,就,才仆窃不逊窃:搜集近自托于无能之词托:依靠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虽万被戮戮:侮辱二.虚词1.以(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而(1)而用流俗人言(表转折)三.通假字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被箠楚受辱箠,同“捶”,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债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失权倾五伯伯,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贵乎曷,通“何”,哪里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四.特殊句式被动句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其次诎体受辱固主上所戏弄省略句、判断句《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且西伯,伯也状语后置句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梳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梳理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是( )
见狱吏则头枪地 罔加 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前辱之责 其次诎体受辱 下放失旧闻 受木索,暴肌肤 D(A“剔”通“剃”:“枪”通“抢”;B“罔”通“网”:“底”通“抵”;C“责”通“债”“诎”通“屈”;D“失”通“佚”)
1介词,用 2表目的,用来 3已经 4以致 5连词 表结果 6是以,因此 7因为 8与“所” 合用,表……的原因
三、一词多义
(1)副词,却 , (2)竟 ,副词 (3)你的 ,代词 (4)才 (5)于是 (6)副词,才 (7)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8)无乃,固定短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岂不是……,恐怕……吧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添加标题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偷生和就死的界限,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添加标题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添加标题
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对一般人来说不会相信,恰好是自取侮辱罢了。
文言句式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二、古今异义
以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以通其狂惑 3及以至是 4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 5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8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一、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衣.赭衣,关三木(衣,穿)⑵名词作状语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像牛马一样)倡优..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⑶动词的为动用法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⑷形容词作动词: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何足贵.乎(贵,称道)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

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

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卑鄙龌龊。

四、虚词【若】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

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介词,“用”。

“以”后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仆诚以.着此书通“已”,已经,……之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目的连词,“用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相当"因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是以.”,相当"因此”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报任安书 文言归纳

报任安书 文言归纳

《报任安书》一、通假字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4. 放失旧闻:失,通“佚”5.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6.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7. 其次剔毛发:剔,通“剃”8.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9. 及罪至罔加:罔,通“网”10.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11. 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关,通“贯”;箠,通“棰”12. 及以至是,权倾五伯:以,通“已”;伯,通“霸”二、词类活用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牛马一样。

2. 若望仆不相师:师,名词活用为动词,遵循。

3. 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浅陋的意见。

4. 屈原放逐、不韦迁蜀、孙子膑脚:放逐、迁、膑脚,被动,被放逐、被贬谪、被切掉膝盖骨。

5. 思来者:思,使动用法,使来者思。

6. 终不可用:用,被动用法,被任用。

7. 虽万被戮:万,名词活用为状语,很多次地。

8. 曼词以自饰:曼词,名词作动词,用美妙的话9. 自古而耻之:耻,意动用法,以……为耻10.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三、一词多义1.焉1)何处不勉焉:语气助词,呢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陈述语气词,无实意2.以1)教以慎于接物:表工具、方法,用,把2)所以隐忍而活:所以结构,……的原因3)思垂空文以自见:来,表目的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表工具、手段,用5)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介词,表原因,由于6)仆诚以著此书:介词,凭借7)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由于8)曼辞以自饰:来,表目的3.为1)推贤进士为务:作为2)幸勿为过:动词,见责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写,动词4)为十表:写成,动词5)重为乡党所笑:表被动6)身直为闺阁之臣:作为7)难为俗人言也:向4.其1)不得通其道:自己的2)惜其不成:代词,它3)传之其人:指示代词,那些4)出则不知其所往:我,代词5)以通其惑:自己的5.于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2)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对3)幽于粪土之中:在4)于俗不信:在6.自1)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自我2)思垂空文以自现:自我(的思想)3)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自己4)宁得自隐深藏于岩穴邪:自己8.所1)乃有所不得已也:所字结构,名词性,原文意:不得不如此的缘故2)所以隐忍苟活:……的原因3)恨私心有所不尽:所字结构,不满足的地方4)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所字结构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所字结构,不舒畅的地方9.者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且勇者不必死节;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思来者;然此可为智者道:的人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的原因四、古今异义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 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 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 以污辱先人( 连词, 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 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 连词, 因而)2. 为(1) 为十表, 本纪十二( 动词, 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 做了)(3) 削木为吏, 议不可对( 动词, 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 给, 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介词, 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 被)3. 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 况且)(2) 且从俗浮沉, 与时俯仰( 副词, 暂且, 姑且)4. 于(1)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介词, 比)(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 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 对)5. 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 却, 竟然)(2) 乃欲引节, 斯不亦远乎( 副词, 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 就是)6. 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 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 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得样子)二、实词1. 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 通“剃” , 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 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 , 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 , 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 , 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 债务, 指下狱受腐刑)2. 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 负罪受辱得处境今义: 下游; 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 立身处世今义: 建立( 多用于抽象得好得事情)(3) 念父母, 顾妻子古义: 妻子与儿女今义: 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诚恳, 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 南面称孤古义: 面向南今义: 方位名词, 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 自己得心愿今义: 为自己打算得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 不一般今义: 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 一词多义就: 卒就死耳(动词, 接近, 趋草创未就(动词, 完成)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 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 更加)通: 通邑大都(动词, 畅通, 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 通晓, 精通)通其狂惑(动词, 达, 这里指抒发)4. 词类活用(1)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 死)(5) 韩非囚秦 ( 为动词 , 被……囚禁 )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也”表判断 )(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乃有所不 得已也 ( “乃”表示判断 )(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3) ( 名词作动词 , 这里指囚禁 ) 太上不辱(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得判断)2. 疑问句(1) 乃欲引节, 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 , 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 , 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 疑问代词“安” ,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 , 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 , 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 省略句(1) (书) 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 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 今少卿乃教( 之) 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 )(4) 韩非囚( 于)( 省去介词于”)4. 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 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 于俗无益, 状语后置) 5. 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 , 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为……所……” 表被动)(3) 韩非囚秦( “囚” , 被囚之(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 , 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得“为”与“所”, 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2.为(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3.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 (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 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 (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 (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词类活用(1) 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 (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 (为动词,为……而死)(5) 韩非囚秦 (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 (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 (书)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 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 (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3) 韩非囚秦 (“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被拘之意)(5) 流俗之所轻也 (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定句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1.因此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七)多义词1. 胜(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担。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连续,再显现。

3.厥(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因此,就。

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如何。

(2)唯倜傥专门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儿。

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批判。

(八)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促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诚恳。

今义:勤劳而塌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的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唯倜傥专门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平常。

今义:副词,不同平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附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被箠楚。

2.剔毛发。

3.思垂空文以自见。

4.放失旧闻。

5.其次诎体受辱6.及以至是7.及罪至罔加8.则仆偿前辱之责9.见狱吏则头枪地二.古今异义词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抒发愤懑。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7.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内心。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说话。

三.词类活用(一)名作状倡优畜之(二)名作动衣赭衣(三)形作名请略陈固陋固执鄙陋的意见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先人(四)形作动流俗之所轻也轻视(五)使动用法太上不辱先(六)为动用法且勇者不必死节四.重要实虚词1.曩:曩者辱赐书2.望、师:若望仆不相师3.恨:恨私心有所不尽4.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5.回:是以肠一日而九回6.虽、累:虽累百世8.比:不与能死节者比9.或:或重于太泰山10.用、趋:用之所趋异也11.究:究天人之际12.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理13.垂、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5.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16.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7.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18.渐:积威约之渐也20.圜墙:幽于圜墙之中21.强颜:所谓强颜耳22.直:身直为闺阁之臣23.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4无乃: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五.一词多义1. 胜(1)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副词尽。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形容词胜利。

(4)胜地不常,盛筵难在。

形容词优美的。

(5)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胜过,超过(6)蓬发戴胜名词妇女的首饰2.虚词“焉”(1)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一、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衣.赭衣,关三木(衣,穿)⑵名词作状语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像牛马一样)倡优..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⑶动词的为动用法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⑷形容词作动词: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何足贵.乎(贵,称道)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

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

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卑鄙龌龊。

【若】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

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介词,“用”。

“以”后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仆诚以.著此书通“已”,已经,……之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目的连词,“用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相当"因此"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是以.”,相当"因此”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3.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5.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6.及以至是。

以,通“已”7.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11.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

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

策,“册”。

(二)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

6.衣赭衣,关三木。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

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实词1. 胜(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

4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虚词焉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报任安书》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给友人任安的信中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以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线索,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报任安书》的文言知识归纳:一、人物介绍1. 司马迁:本文的作者,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任安:司马迁的好友,曾任官职,与司马迁有深厚的友谊。

二、文章内容概述1. 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表达了自己遭受宫刑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司马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思了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3. 司马迁在信中还提到了自己正在撰写《史记》的情况,表达了对历史研究的执着和热爱。

三、文言知识归纳1. 词汇方面:-宫刑:古代的一种酷刑,指切除生殖器。

-史官:指担任记载历史、编纂史书的人。

-史记: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 语法方面:-倒装句: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倒装句,如“余亦悔之”,“余是以悲”。

-判断句:文中使用了判断句式,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 修辞方面:-对偶:文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生有益于世,死有所值”,“名节重于泰山,贫贱轻于鸿毛”。

-比喻: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刀笔之吏,皆为唇舌之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四、篇目特点1. 真挚的情感:司马迁在信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2. 优美的文笔:《报任安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充满了文学韵味。

3. 历史价值:信中提到了司马迁正在撰写《史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4. 思想深度:文章通过对人生、友情和历史的研究,展现了司马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

总结:《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给友人任安的信中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友情、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 • • • • • • • • • • • •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 • • •
⑤囚秦 (囚于秦:省略句) ⑥教以慎于接物 (于:在。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于接物慎, 在与人交往的方面要谨慎) • 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之于”)
②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表转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表修饰) 退而论书策(表承接)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③以 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 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 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 ④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
• • • • • • • • •
二、古今异义 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心意,情意//意志和气概)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孤立:孤单无助//不相互联系)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妻子: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不平常//副词“很”)
• • • • •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发泄愤懑//决心努力) 下流多谤议 (下流:指处于卑贱的地位//卑鄙龌龊) 恨私心有所不尽 (私心:自己的志愿//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 ⑤道 • • 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
• 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 •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
• • • • • • • • •
五、文言句式 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被动句)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被拘禁) ③厄//放逐//膑脚//修列//迁蜀//囚秦 (表被动,被动句) ④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放失旧文(“失”通“佚”,散乱的)?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显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腐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10)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11)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12)及以至是(“以”,通“以”,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

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言论。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

今:勉强装出笑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16))幽于粪土之中(粪土,名词作状语,像粪土一样的牢狱)(17)故述往事,思来着(思,是······思)
(18)曷足贵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
(1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名词作动词,囚禁)(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之?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④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