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人造湿地植物和土壤含氮量分析
《2024年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范文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二、人工湿地基质人工湿地的基质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稳定性。
基质应具备多孔性、透水性、一定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
1. 基质类型(1)土壤基质:主要包括沙土、黏土等,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微生物附着性。
(2)砾石基质:如河沙、卵石等,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
(3)混合基质:结合土壤和砾石的优点,如沙土与砾石混合,既保证了透水性又增强了保水性。
2. 基质配置根据湿地类型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基质。
如表面流湿地多采用砾石基质,而潜流湿地则多采用混合基质以提高处理效果。
三、人工湿地植物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提供生物栖息地,并参与污水处理过程。
1. 植物种类(1)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和观赏价值。
(2)浮叶植物:如睡莲等,为湿地提供生物栖息地。
(3)沉水植物:如苦草、眼子菜等,能有效吸收水中营养物质。
2. 植物配置根据湿地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配置植物。
如北方地区多采用耐寒、耐旱的植物,而南方地区则多采用喜湿、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注意植物的多样性,以维持生态平衡。
四、人工湿地配置合理的配置是保证人工湿地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关键。
1. 基质与植物的配置根据基质和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
如透水性好的砾石基质上种植挺水植物,保水性好的土壤基质上种植沉水植物。
2. 湿地的空间布局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局湿地空间。
如设置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以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稳定性。
五、结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基质、植物及其配置对于提高处理效果和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范文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工程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高效率及环境友好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二、人工湿地基质人工湿地的基质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其选择直接影响着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稳定性。
常见的基质包括土壤、沙、砾石等。
1. 土壤基质土壤基质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生物活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
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因此,土壤基质是人工湿地中常用的基质之一。
2. 沙和砾石基质沙和砾石基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和防止堵塞。
此外,沙和砾石基质还能提供一定的物理过滤作用,有助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三、人工湿地植物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吸收、吸附、降解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湿地植物包括菖蒲、芦苇、香蒲等。
1. 菖蒲菖蒲是一种耐污能力较强的植物,能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通过根系分泌的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菖蒲还能抑制湿地中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 芦苇芦苇是一种生长迅速、生物量大的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它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并通过根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场所,促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3. 香蒲香蒲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能在不同基质和环境中生长。
它能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根系分泌的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此外,香蒲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
四、植物配置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生长速度、净化能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应根据湿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同时,要注意植物的布局和密度,避免过度竞争和互相干扰。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摘要:人工湿地是一种采用湿地生态系统特性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其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农村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中,脱氮除磷是其重要的水质净化机制之一。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并对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人工湿地脱氮主要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反应三个层面来实现。
1. 植物层面:湿地植物具有喜氮性,通过吸收底部废水中的氮素,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所需的氮营养物质,并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根系分泌的氧气也提供了氧化亚氮的基质,进一步促进脱氮反应的进行。
2. 微生物层面: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是脱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硝化细菌将底部废水中的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放氧兼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则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素的去除。
微生物的作用不仅包括氮素的转化,还涉及到生物吸附、颗粒沉降等过程。
3. 土壤反应层面:湿地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底部废水中的氮素。
同时,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作用也可以促进氧化亚氮氧化成硝酸盐或还原为氮气。
人工湿地通过这些机制协同作用,实现了废水中氮素的去除。
二、人工湿地的除磷机理人工湿地脱除废水中的磷主要通过吸附、沉降和磷铁共沉淀机制实现。
1. 吸附机制:湿地土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底部废水中的磷。
湿地植物的根系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2. 沉降机制:底部废水中悬浮的磷颗粒会与湿地土壤中的颗粒结合,逐渐沉积到湿地底部。
湿地植物的根系也能够减缓流速,促进磷的沉降。
3. 磷铁共沉淀机制:湿地土壤中的氧化铁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
废水中的磷与氧化铁结合形成磷铁沉淀物,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环境条件、水质特性等。
1. 植被:湿地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生长状态对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一、概览在随着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氮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去除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深人研究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述了其处理氮污染物的优势与挑战,并通过系统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旨在深入了解潜流型人工湿地在氮污染物去除方面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 人工湿地的概念及作用人工湿地是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环境系统。
它主要由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并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污染物流的净化作用。
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和降解水体中的含氮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氮含量;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氮的生物转化,将氧化态氮转化为还原态氮通过介质的吸附和过滤作用,阻止泥沙和其他悬浮物对水质的恶化作用;通过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质对水体中氮的吸收,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的净水技术,不仅投资成本低,而且运行费用低,尤其适用于一些干旱、缺水地区和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治理。
2. 氮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农业化肥:农业活动中的化肥使用是水中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氮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过量施用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氮肥的流失,对水体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化为氮污染物并流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工业污水: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含有较高氮污染物的废水,如合成氨生产、石油化工等。
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这些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时,会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不仅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能引起水体溶解氧下降,威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投资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污水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水芹菜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耐污能力强、对水质改善效果好等特点。
在选择植物时,需根据湿地类型、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植物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遵循适应性、耐污性、生长速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原则。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耐污性好的植物能够承受较高的污染物负荷,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能够快速覆盖湿地表面,根系发达的植物则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稳定性。
3. 植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如芦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而水芹菜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植物还能分泌出一些酶,将部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2. 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研究表明,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比较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工程,通过湿地中水生植
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氮和磷的含量。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
工湿地净化废水的关键过程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
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氮磷是关键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活性运输和被
动扩散两种方式。
活性运输是指植物根系中的离子泵主动将氮磷离子从根系中吸收,并转
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被动扩散是指氮磷溶解在水中,通过浸润入根系细胞内,并在根内
被植物吸收。
近年来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
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水生植物,如黑三棱、香蒲、金鱼藻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的氮磷浓度。
而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菰草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废水的净化效果不明显。
还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对其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的叶片面积与根系质量比例与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生长较好
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更强。
除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底泥也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底泥中
存在的有机质可以吸附氮磷,从而减少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底泥的特性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的影响。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是主要诱因之一。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填料及微生物等部分组成。
水体在流经湿地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脱氮除磷是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一)脱氮效果研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特别是通过合理设计湿地系统和优化植物种类后,脱氮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除磷效果研究人工湿地通过吸附、沉淀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去除磷。
研究表明,湿地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植物对磷的吸收也是除磷的重要途径。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也有助于磷的去除。
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一)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能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磷。
(二)物理化学作用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沙、石、土壤等,通过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此外,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脱氮除磷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湿地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微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湿地的长期运行效果、对不同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等。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湿地设计,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维护。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人工湿地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处理工艺,通过模拟湿地环境,利用湿地植物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低运营成本、易操作、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人工湿地的基质是支持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砂质土壤、黏土、煤渣、砂利等材料作为基质。
这些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给湿地植物,同时也有一定的吸附污染物的能力。
在湿地植物的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浅水湿地生态系统中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
比较常用的植物包括芦苇、蒲草、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增加基质对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此外,它们的茎和叶片也能起到一定拦截和吸附污染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的配置一般包括前段和后段。
前段是污水进入湿地前经过的处理单元,主要用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浮游生物。
常见的前段处理单元有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格栅可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沉砂池和沉淀池则可以沉淀掉较重的悬浮物。
后段是污水经过湿地植物处理后的处理单元,主要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后段通常分为初级湿地和次生湿地。
初级湿地主要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
次生湿地则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磷和微量重金属等。
在配置人工湿地时,需要根据不同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首先要确定污水的进水流量、水质指标和排放标准,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和基质材料,以及确定湿地的面积和深度,最后进行系统配置。
人工湿地的运维管理也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定期修剪和控制湿地植物的生长,保持湿地的通气性;定期清理沉积物,避免堵塞湿地孔隙;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湿地运行参数;适时养护湿地植物,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等。
综上所述,基质、植物及其配置是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家庭人工湿地实验报告
家庭人工湿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建立家庭人工湿地,探讨其对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水槽或容器:用于构建人工湿地。
2. 湿地植物:选择耐湿的植物种类,如芦苇、香蒲等。
3. 沙子和泥土:用于植物的生长介质。
4. 鱼或蛙类:加入湿地中以评估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5. 水质测试仪器:用于检测水中的各种指标,如溶解氧、氨氮、总磷等。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槽或容器,大小根据实验需求而定,确保容器底部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2. 在容器内铺设一层厚度适中的沙子,以作为湿地植物的生长介质。
3. 挖一个浅水区,将泥土填充在该区域,适当湿润后,种植湿地植物。
尽量选择耐湿的植物种类,以提高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
4. 将容器填满水,确保水位能够覆盖所有湿地植物的根部。
5. 加入一些适量的钾、磷、氮等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
6. 若条件允许,可将鱼类或蛙类放入湿地中,以模拟生态系统。
7. 每天对湿地进行观察,记录水质的变化和湿地植物的生长情况。
8. 定期使用水质测试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测,并记录各项指标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家庭人工湿地的建立和长期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湿地植物对水质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被有效去除,水质得到改善。
2. 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生长,湿地植物根系逐渐扩展,有助于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
3.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如果加入鱼类或蛙类等动物,它们在湿地中的生长和活动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
鱼类可能会食草,减少湿地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水质净化效果;而蛙类可能会捕食昆虫等小动物,对生态系统产生正面的影响。
4. 水质测试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湿地的净化效果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结论:家庭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降解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构筑物,经过人为设计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水生植被,并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自净作用来处理废水和农业污染物。
人工湿地在水资源保卫、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碳、氮和磷是人工湿地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的循环过程对湿地的功能和环境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首,人工湿地对碳的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环境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碳,并通过生物降解作用释放为二氧化碳。
湿地中植物和水体中的有机物还可在缺氧环境下发生厌氧分解,生成甲烷等温室气体,并通过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
此外,湿地中的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是碳的重要储库。
因此,人工湿地在整体上可减缓大气中碳的增加速度,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乐观的影响。
其次,人工湿地对氮的循环也具有重要意义。
氮是农田和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湿地通过水体中悬浮物和植物的吸纳,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氮的去除。
另外,湿地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也会释放一定量的氨氮和硝酸盐,进一步影响水体中氮的循环。
此外,湿地中还存在着硝化-反硝化过程,其中硝化过程是指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而反硝化过程是指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两个过程的互相作用使得人工湿地对氮的循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除了碳和氮循环外,人工湿地对磷的循环也有重要影响。
磷是农田和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湿地通过植物的吸纳和沉积物的沉积,将磷从水体中去除。
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纳水中的无机磷,进入植物体内,一部分以有机磷的形式储存于植物体内,一部分以有机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湿地的沉积物中。
湿地中的沉积物是磷的重要储库,它们可以长期储存磷,降低磷污染的风险。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将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进一步影响水体中磷的循环。
关于人工湿地的环境效应,它主要体此刻净水、保卫生态和改善水质等方面。
《2024年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范文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体污染已成为当今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其中,氮磷过量及重金属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工程相结合的水处理系统,其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基质等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本文旨在研究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及其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以期为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不同种类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金鱼藻等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1)氮磷吸收实验: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设置不同浓度的氮磷溶液,分别种植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定期测定溶液中氮磷浓度的变化,分析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2)镉去除实验:设置含镉废水处理系统,种植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定期收集处理后的水样,分析镉浓度的变化,评估水生植物对镉的去除效果。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氮磷吸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其中,芦苇对氮的吸收能力较强,金鱼藻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
随着溶液中氮磷浓度的增加,水生植物的吸收能力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此外,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也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产生影响,生物量越大,吸收能力越强。
2. 镉去除效果实验数据显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镉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其中,菖蒲对镉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
通过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分析,发现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附和生物积累的方式去除镉。
此外,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环境因素等也会影响镉的去除效果。
四、讨论与结论1. 讨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及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生长状况等内部因素是关键。
此外,环境因素如水质、温度、光照等也会对去除效果产生影响。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作用来处理废水的环保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附着作用以及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得到去除和转化。
同时,人工湿地还具有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功能。
人工湿地的基质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地、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对湿地处理效果起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基质有砂石、粘土、有机质等。
砂石具有较大的颗粒和空隙,有利于水体流通和氧气传递,但其对有机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差;粘土则具有较小的颗粒和较高的吸水保持能力,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和污染物吸附,但其流通性较差。
通常,在湿地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不同基质。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根系与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湿地处理系统的生物过滤层。
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污染物,提供基质表面供微生物附着和分解有机物的场所,并通过植物的生长来提供氧气,促进湿地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常用的湿地植物有菖蒲、香蒲、芦苇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和叶面积,有利于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
配置人工湿地时,应根据入水水质和排水要求选择适当的基质和植物组合方式。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倒置(bathtub)式、水平流、垂直流等形式的配置。
倒置式配置是将基质放置在凹坑内,然后将污水倒置入坑内,通过植物和基质的共同作用进行污水处理。
水平流配置是将污水平行流动,基质和植物置于流动路径上,使污水通过基质层和植物根系进行处理。
垂直流配置是将污水纵向流动,通过多层基质和植物配置实现废水的分层处理。
依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处理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
人工湿地还需要定期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污垢、添加营养物质等。
定期检测湿地出口水质对湿地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且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已在许多地方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去污效果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去污效果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李科林;柳俊【摘要】为解决冬季植物问题,将4种木本植物引入潜流人工湿地环境,进行植物适应性和去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夹竹桃、栀子、女贞变化规律是“双峰”型,木槿则是“单峰”型;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规律为木槿是“单峰”型,其他3个品种没有明显规律;植物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相反对应关系;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为4种植物都呈现“单峰”型规律,且高峰出现在11:00-13:00之间.(2)除女贞外较低外,其余3种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但差异不大;丙二醛含量较高的是木槿与栀子,女真最低;氮磷积累量最高是夹竹桃,最低的是木槿;基质脲酶活性夹竹桃、木槿高于栀子、女贞,基质磷酸酶活性在4种植物中比较接近.(3)4种木本植物引入湿地后长出了白色的水生根系,且数量多于陆地土壤栽培条件的土培根系;在内部结构上也有较大差异,土培根系的组织非常致密,水生根系则有发达的通气组织.(4)试验期间系统TN平均去除率为40.2%,TP平均去除率为80.8%.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为15.4%,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61.8%,各月份间的差异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04【总页数】9页(P916-924)【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木本植物;适应性;去污效果【作者】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李科林;柳俊【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人工湿地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通常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中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水-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处理污水[1- 2]。
《2024年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范文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二、人工湿地基质的选择与配置1. 基质种类人工湿地的基质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
天然基质包括沙、石、土壤等,而人工合成基质则主要包括砾石、陶粒等。
在污水处理中,一般采用天然基质为主,人工合成基质为辅的方式。
2. 基质配置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基质。
一般来说,进水区可采用较细的沙土基质,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与基质的接触时间;而好氧区和厌氧区则需采用不同的基质配置,以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1. 植物种类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和生态价值;浮水植物如睡莲等,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2. 植物配置在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光照、温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一般来说,挺水植物可布置在进水区、好氧区等区域,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则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同时,要避免过度密集的植物生长,以免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四、基质与植物的配置策略1. 整体布局在人工湿地的整体布局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污施策”的原则,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湿地的类型和规模。
同时,要合理划分进水区、好氧区、厌氧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 基质与植物的协同作用在基质与植物的配置中,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
一方面,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吸附、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植物通过吸收、分解等方式,进一步净化水质。
因此,在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质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填料的种类
人工湿地填料的种类人工湿地填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天然材料、工业副产品和人造产品。
传统的天然材料包括土壤、泥炭、粗砂和砾石,但研究表明沸石、蛭石和石灰石等填料的处理污水能力要远远好于传统天然填料。
工业副产品主要有灰渣、高炉渣、粉煤灰、钢渣和细砖屑等。
人造产品主要包括陶粒、陶瓷滤料和塑料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填料不断应用于人工湿地。
本章节将介绍几种常用填料的性能研究进展,并列出了人工湿地相关标准中推荐的填料类型及要求(见表2.1)。
表2.1中列出了各个标准中推荐的填料种类及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XXX规范、XXX规范、北京规范、天津规程、上海规程、浙江规范、山东指南、云南规范、宁夏规范和江苏规程。
这些标准中推荐的填料种类包括石灰石、火山岩、沸石、页岩、陶粒、矿渣、炉渣、粗砂、石英砂、石、高炉渣、碎石、石灰石、卵石和塑料等。
这些填料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较大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并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人工湿地的基质中钙、铁、铝、镁含量均不能低于20%,以保证较高的氮、磷去除率;潜流型人工湿地基质的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
填料安装后,湿地的孔隙率不宜低于0.3.因此,在选择填料时,应结合其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总之,不同种类的填料性能各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填料的选择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非常重要。
常用的填料包括河沙、石英砂、砾石、卵石、石灰等,这些填料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空隙率、表面粗糙度和尽可能大的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生物、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
同时,陶粒、矿渣、无烟煤和草炭等也被广泛使用,可以采用沙石的搭配。
在使用填料之前,应该预先清洗干净,并按照设计确定的级配要求充填。
火山岩是一种形状不规则的颗粒,颜色为红黑褐色,表面粗糙,具有多微孔和平均孔隙率在40%左右的特点。
这种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合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和繁殖,能够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
一般人工湿地填料选取的火山岩粒径范围为5-50 mm。
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试验研究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7卷第1期2021年1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1-0038-002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张建明、殷树鹏\于会国\何胜卓2(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1301;2.青岛财经职业学校,山东青岛266121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技术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在污水脱氮除磷方面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湿地中氮和磷的去除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其去除的因素,旨在用以指导如 何设计人工湿地,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关键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人工湿地由人工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系统,有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处理效果稳定,景观效应良好等诸多优点,在脱氮除磷方面也有其自身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目前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研宄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1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理1.1脱氮原理水中含氮物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N H L T-N、NCV-N、n o2_-n和有机氮,在脱氮过程中,因湿地中存在大量的氨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和适当的湿地土壤环境条件,使得氨化、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成为主要途径。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各类含氮物质的去除方式有以下几种:(1)人工湿地中的NH4—N可被植物或微生物直接 摄取,合成蛋白质,转化为湿地中各种生物的构成部分,最后通过对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捕获p],实现湿地系统中NH4—N的有效去除。
(2)当湿地中p H值>8时,水中的NH4—N便可 以从中得到挥发溢出,但是这种自发的溢出,仅仅占了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的一少部分。
(3)人工湿地对水中N03—N、N02—N和有机氮 的主要去除方式为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
在好氧情况下,湿地中的氮通过亚消化、硝化细菌的化学反应,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中试研究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中试研究岑璐瑶;陈滢;张进;刘敏;吴庆明【摘要】利用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利用5块尺寸一致的中试规模人工湿地, 以潮汐流作为运行方式, 研究不同植物对尾水的处理效果.经过一年的实验, 结果表明:5块人工湿地出水各指标均能达到提升标准的排放要求.在不同植物的去污效果对比实验中, 种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和总氮 (TN) 的平均去除率均为最高, 分别为24.01%、68.15%和92.70%;种植风车草 (Cyperus alternifolius) 的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 为71.68%.在不同季节的去污效果对比实验中, 春季芦苇湿地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最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51%、76.06%和92.04%, 美人蕉 (Canna indica) 湿地对TP去除效果最好, 平均去除率为66.72%;夏季对COD、氨氮、TP和TN处理效果最好的分别是种植丝带草 (Phalaris arundinacea) 、菖蒲 (Acorus calamus) 、风车草和芦苇的人工湿地,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83%、78.11%、67.30%和91.73%;秋季对COD、氨氮、TP、TN处理效果最好的分别是种植芦苇、丝带草、风车草、美人蕉的人工湿地,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 19%、58. 82%、83.16%和94.01%;冬季对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种植丝带草的人工湿地, 平均去除率为33.39%, 对氨氮、TP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33%和79.43%, 对TN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 平均去除率为94.97%.在以后的实际工程中, 可以考虑用种植不同季节、不同指标对应的最佳去污植物为主, 并且搭配种植其他植物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In order to meet stringent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the tail water of the local 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 has been treated by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plants. Five pilot-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the tail water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y had the same size, and were operated with a tidal flow, while they were plant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to compare their treatment effects. After one year's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l indexes of effluent from five constructed wetlands could meet the improved requirements.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Phragmites communis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TN) , which were 24.01%, 68.15%, and 92.70%, respectively.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Cyperus alternifolius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phosphorus (TP) , which was 71.68%. In the contrast experiment of the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the spring,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Phragmites communis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TN,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were 52.51%, 76.06% and 92.04%,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Canna indica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TP,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was 66.72%. In the summer,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respectively planted with Phalaris arundinacea, Acorus calamus, 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COD, ammonia nitrogen, TP and TN,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were 15.83%, 78.11%, 67.30% and 91. 73%, respectively. In the autum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respectively planted with Phragmites communis, Phalaris arundinacea,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Canna indica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COD, ammonia nitrogen, TP and TN,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were 12.19%, 58.82%, 83.16% and 94.01%, respectively. In the winter,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Phalaris arundinacea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CO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was 33.39%,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Canna indica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ammonia nitrogen and TP,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were 76.33% and 79.43%,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Phragmites communis had the best removal effect on TN,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was 94.97%. It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9(031)002【总页数】10页(P365-374)【关键词】人工湿地;水质标准;植物;污水处理厂尾水【作者】岑璐瑶;陈滢;张进;刘敏;吴庆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成都 610065;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成都 61022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正文语种】中文污水处理厂尾水已经成为补充地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1],因而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水质要求变得更为严格. 愈加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建立起来后,使得相应的城镇污水厂急需找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其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人工湿地工艺由于其基建及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具有景观价值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中[2-9],并已逐渐成为我国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工艺之一[10-14]. 范远红等[15]比较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植物对污水厂尾水的净化效果;吴丹等[16]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苦草、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鸢尾(Iris tectorum)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等植物对污水厂尾水的净化效果. 此外,为改善传统湿地的运行方式并提高复氧能力,有学者进行了强化湿地复氧的研究,江林等[17]采用阶段曝气的方法强化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研究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尾水的学者多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为目的,比选出不同植物的去污效果. 然而,各地对出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四川省要求当地污水厂达到最新出台的水质标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该提升标准对排放水质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COD为30 mg/L,当水温>12℃时,氨氮浓度为1.5 mg/L,当水温≤12℃时,氨氮浓度为3 mg/L,TP浓度为0.3 mg/L,TN浓度为10 mg/L,考察采用人工湿地是否能稳定达到此类更严格的水质标准的研究较少.本课题以满足一级A标准的尾水为进水,考察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出水是否能满足上述提升标准为目的,采用了能耗和维护费用低且复氧能力强的潮汐流作为运行方式,探索种植成都本土地区不同湿地植物的三级串联式中试规模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成都某污水厂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TP)、总氮(TN)的效果,比选出成都本土地区处理效果最佳的人工湿地植物,并通过对一年中不同季节各种植物的去污效果的对比,选出各季节去污效果最佳的植物,为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尾水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人工湿地系统结构中试人工湿地系统坐落于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内,占地约为150 m2(图1a). 湿地系统由五块人工湿地实验田组成,每一块湿地实验田由三级处理单元及两个集水池构成(图1b),依次为一级处理单元(3.0 m×1.0 m×1.0 m)、一级集水池(0.6m×1.0 m×0.8 m)、二级处理单元(3.0 m×1.0 m×0.8 m)、二级集水池(0.6m×1.0 m×0.6 m)、三级处理单元(3.0 m×1.0 m×0.6 m). 所有湿地实验田均由砖块和水泥铺砌筑成,四周和底部均铺设有防渗层. 人工湿地系统的基质配置如表1所示,湿地系统各个处理单元的基质层分为四层,由上而下分别为土壤、细河沙、石灰岩(孔隙率为25%~41%)和大粒径砾岩.表1 人工湿地系统实验田的基质结构Tab.1 Substrates structure of experimental field in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填料位置(从上往下)厚度/cm一级处理单元二级处理单元三级处理单元主要作用土壤第一层10105植物固定和生长细河沙第二层555 出水石灰岩第三层353025净化用基质大粒径砾岩第四层453525 布水图1 湿地系统全景图(a)和实验田结构图(b)Fig.1 Panorama o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a) and structure chart of experimental field (b)1.2 人工湿地系统进水如图1a,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系统前段集水池,作为整个湿地系统的进水. 集水池无盖敞开,其内所收集水的水质会受到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质有一定波动.进水COD浓度介于8.71~49.88 mg/L之间,平均为25.75 mg/L,负荷在0.48~2.77 g/(m2·d)之间,平均为1.43 g/(m2·d). 进水氨氮浓度在0.34~4.98 mg/L之间,平均为1.69 mg/L,负荷在0.02~0.28 g/(m2·d)之间,平均为0.09 g/(m2·d). 进水TP浓度在0.07~0.66 mg/L之间,平均为0.27 mg/L,负荷在0.004~0.04 g/(m2·d)之间,平均为0.02 g/(m2·d). 进水TN浓度在6.11~14.99 mg/L之间,平均为10.87 mg/L,负荷在0.34~0.83 g/(m2·d)之间,平均为0.60 g/(m2·d).1.3 实验分组方案及植物配置根据本湿地系统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调研了成都市当地常用的本土湿地植物. 最终,湿地系统采用了菖蒲、风车草、丝带草、美人蕉和芦苇5种湿地植物. 其中,菖蒲、风车草、丝带草和芦苇采用幼苗种植,美人蕉采用块茎种植. 同一块实验田种植一种植物,每种植物在实验田的各级处理单元上的栽种密度均为25株(丛)/m2,即每块实验田植物种植数量均为225株(丛).在不同植物的对比实验中,湿地系统的1#、2#、3#、4#和5#湿地实验田,分别种植了菖蒲、风车草、丝带草、美人蕉和芦苇,不同湿地实验田的流态(均采用水平潜流作为湿地流态)、基质(均铺设0.05~0.20 cm石灰岩作为湿地基质)等条件均相同,用于比较人工湿地中种植不同湿地植物对尾水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1.4 人工湿地运行方式各实验田的水力负荷为0.06 m3/(m2·d),水力停留时间为4.75 d. 在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相对稳定后,于2016年6月2日开始进行数据记录,于2017年6月5日结束实验,实验为期368天(其中2017年1月13日-2月26日为实验停滞期),并采用潮汐流的运行方式进水.1.5 自然条件情况实验期间的气温情况如图2所示,由于水质标准中氨氮的排放标准均与气温是否高于12℃有关,图中标出了12℃的气温线,一级A标准和提升标准中气温≤12℃时,氨氮排放标准分别为8和3 mg/L,>12℃时氨氮的排放标准分别为5和1.5 mg/L. 如图2,实验期间气温≤12℃的日期,分别有2016年10月29日、2016年11月7日至9日、2016年11月22日至2017年2月16日、2017年2月21日至3月11日、2017年3月13日至16日以及2017年3月24日至25日. 这6个时间段内的氨氮浓度,以8 mg/L(一级A标准)或3 mg/L(提升标准)作为排放标准,其余时间检测的氨氮浓度均以5 mg/L(一级A标准)或1.5 mg/L(提升标准)作为排放标准.图2 实验期间气温情况Fig.2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1.6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COD测定使用重铬酸钾法(HJ/T 399-2007),氨氮浓度测定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TP浓度测定使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TN浓度测定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指标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8]进行监测. 每周对该实验周期内湿地系统的进水和各个实验田的出水进行检测. 运用SPSS 19.0软件的方差分析功能,对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植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湿地植物可为根系的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可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并加强微生物的生长速率[19],进而促进对污染物的去除[20]. 此外,植物本身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21].本课题人工湿地系统中的1#、2#、3#、4#和5#实验田,所种植的植物不同,分别为菖蒲、风车草、丝带草、美人蕉和芦苇,其余条件均相同,用于比较在人工湿地中种植不同植物对去污效果的影响.整个实验期间,进水COD浓度在8.71~49.88 mg/L之间上下波动,各实验田出水COD浓度与进水浓度在总体变化趋势上相接近,进、出水COD浓度差异并不明显,去除效果一般(图3).图3 人工湿地中不同湿地植物对COD去除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wetland plants on the removal of COD in constructed wetlands在人工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是由沉降与过滤、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作用所共同完成的,而本课题中,人工湿地对尾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这与刘昌伟等[22]的研究结果相类似,主要是由于尾水中COD 浓度已经很低,且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占绝大部分. 大部分湿地实验田出水COD浓度都能达到30.00 mg/L以下,并且随着湿地运行时间推移,各实验田COD去除率逐渐稳定. 其中,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去污效果相对最好,平均去除率为24.01%,各实验田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对氨氮的去除,如图4,进水氨氮浓度出现了4次峰值,分别是2016年6月(最高达4.98 mg/L)、2016年8月(最高达1.98 mg/L)、2016年9月(最高达4.46 mg/L)和2017年3月(最高达4.06 mg/L). 但无论进水浓度、季节和植物的不同,所有实验田的出水氨氮浓度很稳定,且全部能达到1.50 mg/L以下,可达到提升标准,去除效果较好.图4 人工湿地中不同湿地植物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wetland plants on the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氨氮主要靠微生物硝化、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等作用进行去除,在本课题中,由于采用了潮汐流的运行方式,使得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大大增强,补充进湿地中的氧促进了微生物对氨氮的转化,氨氮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这与Sun等[2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不同的湿地实验田中,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68.15%,各实验田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TP的去除上,如图5,在2016年7月15日至8月16日,进水TP浓度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增高,5次测量进水TP浓度平均值为0.41 mg/L,各实验田出水TP浓度也随之升高,种植菖蒲、丝带草、美人蕉和芦苇的人工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均出现超过提升标准(0.3 mg/L)的情况,在其余实验期内,各实验田出水都能稳定保持在0.30 mg/L以下,去除效果较好.图5 人工湿地中不同湿地植物对TP去除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wetland plants on the removal of TP in 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可以通过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磷. 本研究中湿地系统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好,这可能是由于所铺设的湿地基质中,含有石灰岩成分,而石灰中所含有的钙易与磷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钙,因此增强了对磷的去除能力[24]. 在所有实验田中,除磷效果最好的是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71.68%,5种植物彼此差异不明显(P>0.05).对TN的去除,如图6,除了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在2016年12月12日和23日,以及种植丝带草的人工湿地实验田在2017年1月12日出水TN浓度超过了提升标准(10 mg/L),其余各实验田出水TN浓度均能达到提升标准. 其中,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实验田出水TN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始终保持稳定,其余实验田出水TN浓度均有明显随季节而变化的趋势,在2016年7-11月的去除效果好于其他月份,即夏、秋季去除率好于春、冬季,这与周旭丹等[2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是因为湿地中植物和微生物在夏、秋季节的代谢强度要强于春、冬季,由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也更多.图6 人工湿地中不同湿地植物对TN去除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wetland plants on the removal of T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中TN的去除,不仅与植物的吸收和基质的吸附有关,也与湿地系统中的含氧条件密不可分,本课题采用了水平潜流作为湿地系统的流态,加以潮汐流的运行方式,易实现湿地系统中的好氧/缺氧相互交替的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反硝化能力,使得TN的去除率较高[26-27]. 各植物间的差异较也较为明显,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为92.70%,其次为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86.45%,两者显著高于种植菖蒲、风车草和丝带草的人工湿地(P<0.05)(表2).表2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各季节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Tab.2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pollutan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plant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in each season季节水质指标菖蒲风车草丝带草美人蕉芦苇春季COD30.7432.0122.1220.0952.51氨氮64.2971.0466.7467.3776.06TP66.6566.0656.0166.7263.44TN52.1363.2562.6 077.6392.04夏季COD7.229.4515.831.6210.98氨氮78.1168.3976.3863.3777.13TP62.7367.3058.6862.4156.94TN80.9786.1886.9 490.1791.73秋季COD-12.54-3.800.6010.5112.19氨氮56.9142.2458.8255.5449.36TP81.5183.1674.3275.5270.15TN92.5790.0190.9 494.0193.39冬季COD14.7313.7633.398.0420.27氨氮62.4534.1571.0976.3374.66TP49.1166.6863.0679.4376.85TN65.5539.6947.0 078.3194.97由以上结果,可将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去污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在COD 的去除上:芦苇>丝带草>风车草>美人蕉>菖蒲;在氨氮的去除上:芦苇>丝带草>菖蒲>美人蕉>风车草;在TP的去除上:风车草>美人蕉>菖蒲>芦苇>丝带草;在TN的去除上:芦苇>美人蕉>丝带草>风车草>菖蒲.可见,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去污能力优异,对COD、氨氮、TN指标均表现出最佳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01%、68.15%、92.70%,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脱氮的作用,这与刘霄等[28-2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TP去除率最高的则是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71.68%,这表明风车草的除磷效果较好,与杨长明等[3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芦苇和风车草都是我国最常用的湿地植物,它们植株高大,根系密集,泌氧能力很强,有助于为根系微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等也相对较高[31],因而去污效果较好.2.2 不同季节湿地植物的选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实际工程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受温度、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以下将讨论在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对各指标的去污表现,以期灵活地在不同季节选用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并且在不同季节均能得到最高的去除率.由表2,在春季,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对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2.51%、76.06%、92.04%,对TP平均去除率最高的是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为66.72%;夏季时,对COD、氨氮、TP、TN处理效果最高的分别是种植丝带草、菖蒲、风车草和芦苇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83%、78.11%、67.30%和91.73%;在秋季,对COD、氨氮、TP、TN处理效果最高的分别是种植芦苇、丝带草、风车草、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19%、58.82%、83.16%、94.01%;冬季时,对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是种植丝带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33.39%,对氨氮、TP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33%和79.43%,对TN处理效果最好的是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7%. 由此可见,在不同季节,对于去除不同的污染物效果最佳的植物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在不同季节选择种植对相应的污染物有着最佳去除效果的植物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 此外,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组合搭配使用各种湿地植物,往往能得到更佳的去污效果,因此,可以根据所处理的污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具体情况,以各季节、各指标最佳植物为主,并以其他植物作为搭配,是较为合理的种植方案.2.3 湿地系统出水水质本课题中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是污水厂的尾水,其水质各指标浓度已经较低,可生化性不好,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难度较大,尤其是COD的去除,各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不理想,而对其余3个指标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 各实验田在各季节、各指标上的出水浓度见表3. 如表3,人工湿地系统各实验田出水水质在各季节、各指标的平均值全部达到提升标准.3 结论1)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厂尾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5块人工湿地实验田的平均出水水质在各季节、各指标(COD/氨氮/TN/TP)全部达到提升标准.2)在一年中,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对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均最高,分别为24.01%、68.15%、92.70%,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71.68%.3)在春季,芦苇人工湿地对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2.51%、76.06%和92.04%,TP平均去除率最高的是美人蕉人工湿地,为66.72%. 夏季时,对COD、氨氮、TP和TN处理效果最高的分别是丝带草、菖蒲、风车草和芦苇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83%、78.11%、67.30%和91.73%. 在秋季,对COD、氨氮、TP和TN处理效果最高的分别是芦苇、丝带草、风车草和美人蕉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19%、58.82%、83.16%和94.01%. 冬季时,对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是丝带草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33.39%,美人蕉人工湿地对氨氮、TP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33%、79.43%,对TN处理效果最好的是芦苇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为94.97%. 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组合搭配使用各种湿地植物,往往能得到更佳的去污效果,因此,可以根据所处理的污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具体情况,以各季节、各指标最佳植物为主,并以其他植物作为搭配,是较为合理的种植方案.表3 人工湿地系统各实验田在各季节的平均出水水质(mg/L)Tab.3 Average effluent quality of each experimental field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in each season季节水质指标1#实验田2#实验田3#实验田4#实验田5#实验田春季COD23.5623.3627.1926.9916.42氨氮0.450.390.470.470.34TP0.080.080.100.070.08TN5.083.914.112.380.81夏季COD24.1724.0221.4426.3424.31氨氮0.280.470.280.440.34TP0.110.100.140.120.13TN2.321.431.481.010.86秋季COD20.2418.7218.9517.8917.27氨氮0.370.480.380.410.46TP0.050.040.070.060.08TN0.761.010.930.620.67冬季COD15.3915.5913.5515.8214.64氨氮0.270.390.200.150.19TP0.060.050.050.030.04TN4.527.946.922.870.644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Liang K, Chang JJ, Wang F et al.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tail water and optimal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in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J Lake Sci, 2016, 28(1): 114-123.DOI:10.18307/2016.0113. [梁康, 常军军, 王飞华等. 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尾水的净化效果及最佳水力负荷. 湖泊科学, 2016, 28(1): 114-123.][2] Huang JL, Chen Q, Xu L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 (1): 401-408.[黄锦楼, 陈琴, 许连煌.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科学, 2013, (1): 401-408.][3] Zhao Y, Li FM, Wang H et al.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constructed aerobic/anoxic subsurface flow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 (2): 299-307.[赵艳, 李锋民, 王昊云等. 不同结构好氧/厌氧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2): 299-307.][4] Choi JY, Maniquiz MC, Geronimo F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modular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urban runoff treatment.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66(9): 1950-1957.[5] Saeed T, Afrin R, Muyeed AA et al. Treatment of tannery wastewater in a pilot-scale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in Bangladesh. Chemosphere, 2012, 88(9): 1065-1073.[6] Weerakoon GMPR, Jinadasa KBSN, Herath GBB et al. Impact of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 on pollutants removal in tropical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 61(8): 154-160.[7] Ruiz AM, Maerz JC, Davis AK et al.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and abnormalities among tadpoles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receiving treated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4(13): 4862-4868.[8] Cooper P. What can we learn from old wetlands? Lessons that have been learned and some that may have been forgotte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Desalination, 2009, 246(1): 11-26.[9] Ruiz AM, Maerz JC, Davis AK et al.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and abnormalities among tadpoles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receiving treated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4(13): 4862-4868.[10] Guan C, Yu DW, Zheng X et al.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os of effluent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China: An Overview.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2, 31(12): 2309-2320.[管策, 郁达伟, 郑祥等. 我国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脱氮除磷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12): 2309-2320.] [11] Liu J, Zhang CJ.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echnology to waste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23(3): 30-33.[刘建, 张晨君.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环境科技, 2010, 23(3): 30-33.][12] Yu J, Tian NN, Qian JH et al.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o waste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and project design.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9, 25(4): 53-55.[余杰, 田宁宁, 钱靖华等. 人工湿地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与工程设计.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4): 53-55.][13] Liao B, Lin W.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o advanced treatment of effluent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13, 29(16): 74-77.[廖波, 林武. 强化型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16): 74-77.][14] Wu YH, Yang XN, Han R. Advanced treatment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 of nitrogen in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Science, 2014, 12(1): 35-42.[吴英海, 杨旭楠, 韩蕊等. 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的深度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 湿地科学, 2014, 12(1): 35-42.] [15] Fan YH, Cui LH, Lin YT et al. Advanced treatment of tail water from sewage plant bydifferent aquatic plant types of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6, 10(6): 2875-2880.[范远红, 崔理华, 林运通等. 不同水生植物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6): 2875-2880.] [16] Wu D, Miao AJ, Li L et al. Research on different plants in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their combination effects on purification of tail water from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2015, 31(6): 115-121.[吴丹, 缪爱军, 李丽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及其组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 水资源保护, 2015, 31(6): 115-121.] [17] Jiang L, Liu RL, Chen P et al. Effect of intermittent aeration and plants on the treatment of tail water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by constructed wetlands.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6, 10(9): 4761-4767.[江林, 刘润龙, 陈培等. 阶段曝气和植物对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厂尾水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9): 4761-4767.] [18] Mi 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ditorial Board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eds. 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4th edition.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9] Baudoin E, Benizri E, Guckert A. Impact of artificial root exudates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bulk soil and maize rhizospher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3, 35(9): 1183-1192.[20] Xie L, Wang DG, Dai Y. Study on removal model of organic substances in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9, (5): 502-505.[谢龙, 汪德爟, 戴昱.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模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5): 502-505.][21] Cheng SP, Wu ZB, Kuang QJ.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 research. J Lake Sci, 2002,14(2): 179-184. DOI:10.18307/2002.0213. [成水平, 吴振斌, 况琪军.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湖泊科学, 2002, 14(2): 179-184.][22] Liu CW, Xue C, Yang YZ et al. Novel tid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12, 28(11): 10-13.[刘昌伟, 薛晨, 杨永哲等. 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11): 10-13.] [23] Sun G, Zhao Y, Allen S. Enhanced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acal-nitrogen in a column experiment of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5, 115(2): 189-197.[24] Zhu T, Jenssen PD, Meahlum T et al. Phosphorus sorp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s (LWA)-potential filter media in treatment wetlands.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7, 35(5): 103-108.[25] Zhou XD, Sun XG, Zhao CL et al. Research on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the rhizosphereof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s and 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in seasonal. Ecology and。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湿地植物净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并比较它们在净化生活污水COD和总氮方面的效果。
一、芦苇芦苇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湿地植物,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快速增长的特点。
芦苇的根系能有效吸收和富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显著降低COD和总氮的含量。
研究表明,在芦苇湿地处理下,污水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芦苇不仅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还能提供生态服务,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
二、箭竹箭竹是一种灌木类湿地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箭竹的根系密集且较深,能有效吸收和截留污水中的COD和总氮,通过植物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发现,箭竹湿地处理能够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箭竹对氮的吸收和转化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香蒲香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
香蒲的根系扎根于水中,能够有效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研究表明,香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香蒲对COD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好的净化水质能力。
四、菖蒲菖蒲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也常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菖蒲的根系茂密且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菖蒲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水中的COD 和总氮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菖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 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和45%以上。
菖蒲还具有一定的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提供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 研究 材料 选 取 艾 蒿 、 生 大豆 、 尾 草 、 野 狗
酸模 、 稻 、 苇和藜 , 样时取 整株 植物 . 水 芦 采
土壤研 究 材 料 选 取 野 生 大 豆 、 稻 、 水 自然 状 态 、 照 和芦 苇生 长 的土 壤 , 采 5个 样 点 , 点 对 共 样 挖 3 m×3 m×2 m 剖 面. 集 0~ 0c 土 0c 0c 0c 采 2 m
中的氮量 多 , 湿地 植物 的含 氮量 高 , 则说 明植 物生 长需 要 的氮 多 , 能够 吸收 的土壤 中的氮量 多. 其 因
此 , 造 湿地 植 物 的 含 氮量 越 高 , 壤 含 氮 量 越 人 土
重. 土壤 样研 磨 , 10目筛 ; 物 样 品经 过 植 物 过 0 植
粉碎 机 粉碎 , 装袋备 用 . 使 用凯 氏定氮 仪测 定植 物和 土壤氮 .
生 大豆 的茎 叶 的含 氮 量 比土 中 的含 氮 量 多 4 2 .6 gk , 见野生 大豆是 低 富集 氮植 物. / g可
稻、 芦苇和藜茎 叶 的含氮量分别 高 0 1 、 .6 .50 8、 11 /g水 稻茎 叶 的含 氮量 比芦 苇和 藜茎 叶 的 .2gk ; 含 氮量 分 别 高 0 7 、.7gk ; . 10 9 / g 芦苇 茎 叶 的含 氮 量 比藜茎 叶 的含氮 量高 0 2 / g 艾 蒿茎 叶 含氮 . 6g k , 量 最高 , 其次 是野生 大豆 、 狗尾 草 、 酸模 、 水稻 和芦
人 造 湿 地 位 于 瓦 房 店 , 0 9年 4月 开 始 建 20 造, 现在仍 在建 造 中. 区 四季 分 明 , 该 无霜 期长 , 热 量充 裕 , 降水 丰沛 .
1 2 材 料和取 样 .
用污水 中的营养物 质 , 且还 能输送 氧气 到根 区 , 而
满 足根 区微生 物 对 氧 的需 求 , 同时 也能 维 持 和 加 强人工 湿地 系统 内的水 力 传 导. 湿地 处 理 污 水 在 的过程 中 , 植物 直 接 吸 收氮 占湿地 氮去 除 量 的很
收稿 日期 :0 91—4 2 0 .21
基金项 目 : 农业部 9 8计划资助项 目(6 07 4 60 8 ) 作者简介 : 锟( 98一) 男 , 史 15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环境科学和土壤生态 的研究
E- a l s hiun 7@ y h o. o . n. m i :ks k 0 ao cr c n
图 4 野 生大 豆 土 壤 、 根和 茎叶 含 氮 量
第 6期
史 锟 , : 种 人 造 湿 地 植 物 和 土壤 含 氮 量 分 析 等 几
从 图 4看 出 , 野生大 豆 的根 、 叶和土 的含氮 茎
量分 别是 6 5 、. 5 0 0 / g 根 的含 氮量 比茎 . 8 4 3 、. 9g k . 叶 和土 中 的含 氮 量分 别 多 2 2 . 3和 6 4 / g 野 . 9g k ; ,
比酸模 、 稻 、 苇 和 藜 茎 叶 的 含 氮 量 分 别 高 水 芦 11 、.922 2 / g酸 模 茎 叶 的含 氮量 比水 .4 12 、、.6gk ;
k ; 稻 土 样 含 氮 量 比对 照 土 壤 的 含 氮 量 高 g水
0 0 9g k ; 生大豆 土壤 的含 氮量 最 高 , . 1 / g 野 由于 野 生 大豆根 系 中有 固氮 菌 , 含氮量 高. 使 自然状态 土 壤 的含氮 量和芦 苇 土 样 中的含 氮 量其 次 . 由于 自 然状 态生 长 的植 物种类 繁多 , 长势 也好 , 土壤 含 使
卜=U 藿 [= =
栅 。. i’ R 1. 抖 u 。 噬’ . . 工. .
图 1 土 壤 含 氮 量
8o .o
从 图 2看 出 , 艾蒿 、 生 大豆 、 尾 草 、 野 狗 酸模 、
6o .o
4o .0
口
镐 血
轿
水稻 、 芦苇 和藜茎 叶 的含 氮量 分 别是 6 5 4 3 、 .0、.5
大豆 、 酸模 、 狗尾草 水稻 , 最低是 芦 苇. 蒿根 与茎 艾 叶含 氮量均 高 , 一种高 积 累氮 的植 物. 是
1 .0 0O
^=● ●_ 工 = .糌 = U 1 8工...L 寄 。. 面 ,,。. . .. .. .
野生大豆 自然状态 芦苇 水稻 对照
苇 , 的含氮量 最低 . 藜 植物 茎 叶含 氮量 一方 面由植
物 的遗 传 因素决定 , 一方 面受 环境 因素影 响. 从 图 3看 出 , 蒿 、 、 艾 藜 野生 大豆 、 酸模 、狗尾 草 、水 稻 和芦苇根 的含 氮量 分别是 8 6 、7 9 、 .6 . 1
根
茎 叶
土
5 4 / g 野 生 大豆 茎 叶 的含 氮 量 比狗 尾 草 、 .0g k ; 酸 模 、 稻 、 苇和藜茎 叶的含氮量分别 高 06 水 芦 . 3、
1 7 、. 2 2 6 、 .9 k ; . 7 1 9 、.3 2 8 g 狗尾 草茎 叶的含 氮量
图 3 植 物 根 含 氮 量
含 氮 量 分 别 高 0 7 、2 0 、3 4 、 .8 4 2 、 .5 . 8 .5 3 8 、.2
6 1 / g 藜根 的含氮 量 比野 生 大 豆 、 . 8g k ; 酸模 、 尾 狗
草、 稻 、 苇根 的含 氮量 分 别 高 13 、. 、 水 芦 . 3 2 7
3 1 、 .7 5 3 / g 野生 大 豆 根 的含 氮 量 比酸 .3 3 4 、. 4g k ;
第3 卷 1
第 6期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 . 1 N . 13 o 6
De . 01 c2 0
21 0 0年 1 2月
J OURN OF DAL AN JAOT G U VE I Y AL I I ON NI RS T
文章 编 号 :6 3 99 (0 0 0 — 0 5 0 17 — 5 0 2 1 )6 0 7 — 4
1 4 数据 处理 与分 析 .
低 , 收 污 水 中 的氮 效 果 越好 . 过 构 建 人 造 湿 吸 通
地 , 究相似 环境 条 件 下 人造 湿 地 植 物 和土 壤效率 , 以期 为人造 湿地 植
物的选择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 数据 利用 E cl xe软件 进行 处理 .
几 种 人 造 湿 地 植 物 和 土 壤 含 氮 量 分 析
史锟 . 进 陈
( 连 交 通 大 学 环 境 与化 学工 程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大 辽 108
摘
要 : 用凯 氏定 氮仪测定 了藜 、 采 艾蒿 、 酸模 、 芦苇 、 狗尾草 、 水稻 和野生大 豆 7种人造 湿地植 物的根 、
氮量 较高 . 水稻 土壤含 氮量第 三 . 照土壤 的含 氮 对
量最 低. 能是 由于未 经人 为耕种 . 可
01 0 .2
蜘工 . . 一 工 . 龌 』 袒
O1 o .0 00 0 .8 nO o 6 00 0 .4 O.2 OO OO 0 .o
含氮量 分别 比水 稻 、 芦苇 根 的含 氮量 高 03 、. .4 23 k; g水稻根 的 含氮 量 比芦 苇根 的含 氮 量分 别 高 19 / g艾蒿 根 的含氮 量 最 高 , 次 是 黎 、 生 .6gk ; 其 野
层土 壤 5 0g 0 .
收导致 土壤含 氮 量升 高 , 壤 中的 氮被 植 物 根 系 土 吸收导致 土壤 含 氮量 降 低 , 到利 用 根 系 吸 收直 达
接去 除氮 的 目的. 土壤 的含 氮量 低 则 能 吸 收 污水
1 3 测定项 目与方 法 .
采 集 土 壤 和 植 物 样 进 行 风 干. 壤 样 品 在 土 10 杀青 0 5h 15C 干 8 2℃ . ,0 o 烘 h以上至 恒重 . 植物 样 品在 15 0 ℃杀 青 0 5h 8 o 干 8h以上 至 恒 . ,0C烘
7 6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1
2 结 果与 分 析
从图 1 出, 看 野生大 豆 、 自然状态 、 芦苇 、 水稻 和对 照 土 壤 的 含 氮 量 依 次 是 0 0 0 、 . 7 、 . 9 0 0 3
—
工
4 3 3 5
.
00 2004和 005gk . 生大 豆土壤含 氮量 .7 、.5 .3 /g野
3 7 、. 8 2 4 、 . 2 1 4 / g 艾 蒿茎 叶 的含 .2 2 5 、. 3 17 、. 6g k .
20 .o 00 .0
氮量 比野 生大 豆 、 狗尾 草 、 模 、 稻 、 苇和藜 茎 酸 水 芦
叶的含氮 量分 别高 2 1 、.8 39 、.74 7 、 .52 7 、.24 0 、.8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氮通 常以多 种 形态 存 在 于 污水 中 , 引起 水 会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地概 况 .
体 的富营养化 , 以至 于 降低 水 体 水 质 和 影 响水 体
功能 , 以长期 以来 污 水脱 氮 一 直 是人 工 湿 地 处 所 理系统 的一项 重 要 任务 . 地 植 物 是人 工 湿 地 处 湿 理系统 中不 可缺 少 的一 部 分 , 不 但 直 接 吸收 利 它
模、 狗尾 草 、 稻 、 苇 根 的含 氮 量 分别 高 13 、 水 芦 .7
1 8 2 1 、 . / g 酸 模 根 的 含 氮 量 比狗 尾 草 、 . 、 .4 4 1g k ; 水稻 、 芦苇 根 的含 氮 量 高 0 4 、 . 7、. 3g k , . 3 0 7 2 7 / g 高 的百 分 比是 9 O 、7 3 、 1 . 8 狗 尾 草 根 的 . 0 1 . 4 1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