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观
内观疗法的人性观认为不光明的人都是 病人,即在健康者与精神官能症患者之间未有 明确的界线。内观疗法强调人性暗淡一面,要 求患者学习正确的反省方法。
内观疗法认为「无明」是精神官能症的 根源,认为只要「无明」消失,欲望将转为欲 生,精神官能症就可以治愈。
「无明」是佛教语汇, “「无明」是精神 官能症的根源”是说神经质症状是来自欲望太 大,过分执迷而拘泥于此的欲望。此执迷与拘 泥乃是由于不了解一切是空,一切是无我的 「无知之无明」(迷惑)所引起。因此,精神 官能症的根源是欲望,而欲望的根源是「无 明」。
实施方法
集中内观 短期内观 一日内观 记录内观 通信内观 行动内观 ……
其中集中内观较其他内观 疗法应用最广泛。
集中内观
每位被治疗者被单独安排在一间2m2 左右的小房间里,也可将大房间用布帐、 柜子间隔出独立的小空间。房间有门窗时 应挂窗帘、门帘遮挡,但要预留观察窗口。 室内墙壁不应挂任何饰物,应有桌椅、笔 纸、水杯等治疗所需物品。被治疗者要保 持安静,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中国佛教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 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 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 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 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 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 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 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 佛教(巴利语系)。
日本佛教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从自中国 经朝鲜传入日本,其间曾引起正反两 派不同意见的争执,后由崇佛者获得 胜利,自此开展日本佛教史新页。日 本佛教的发展、演进,可略分为:飞 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 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 新之后等七个时期。
约在公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悉达多太子在 印度的菩提树下,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实相,灭除无明 而成佛了。从此,释迦牟尼佛便在印度开始教导内观 的法门──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看清身心现 象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再执着身心为「我」而 灭除烦恼和痛苦。
内观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到中 国,初期的译师们将内观法门传了进 来。
内观疗法以欲望为精神官能症的根源,这 种观点与现代精神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治疗机制
内观疗法是通过内观使患者对人生的再体 验、对恩情的再体验、对人生的再定义,使患 者在内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多角度、 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和反省,产生健康人应 有的做错事后罪恶感、羞耻感,与亲人朋友之 间的连带感,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通过内 观患者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进行调整,提高 同他人的共鸣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情 绪行为变得稳定,各种精神症状减轻。
内 观 小组成员:刘佳伟、贾璇、蔺颖卓、
纪佳昕、刘瑶、王佳雪、
疗 杨苏莉、刘红梅、龙红、
徐琴 。

佛教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 古印度。
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国王名净饭王,有 太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生 起大悲心,19岁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为了寻求解 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苦行六年,而后圆满究 竟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为佛陀,意为觉者。 后来佛陀应周围的弟子、国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请 问,而为阐明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为说解脱生老病死 苦烦的办法,后来被其弟子记录下来,是为经典。
治疗机制
1.罪恶的意识与接纳
1)可以袪除拒绝改变的心态。 2)对别人的恨意与不满之消失。 3)可以放弃虚伪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我。
治疗机制
2.爱的重新体认和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
1)爱的重新体认:从正面去内观他人的爱 就能回忆过去自己所遗忘的爱,并且去感受 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因此,过去认为自己未 被爱而有被害意识者,一旦想起自己被爱的 事实,心理会有很大的冲击,内观加深。
内观疗法的基本主题就是要察觉到自己得到 别人的恩惠太多,却一直未注意,不但未感恩图 报,反而带给别人太多的麻烦,自己的任性、傲 慢、匮乏体贴心是这些罪恶的根源。
适用范围
内观的对象是精神健康的人,如学生、 护士、医生、教师、职员、家庭主妇等, 尤其对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问题,效果显 著。
内观疗法作为心理疗法应用则对象是 精神不健康的人,如夫妇关系不洽、非社 会行为、逃学、神经症、酒精依赖、抑郁 症、心身疾病等。
2)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从内观疗法 的观点去看,内观带动以爱为基础的同理心, 使内观者与他人产生连带意识,最后克服存 在的空虚与孤独。
治疗机制
内观疗法是围绕三个主题对自己的生活经历 反复进行回忆,即“别人为自己所做的”,“自 己给别人的回报”,“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 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活经历分成若干年龄段, 从最亲近的人开始以周围的人为对象,对自己的 心态进行观察。
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
NaiKan Therapy 1953年由日本学者
吉本伊信确立。吉本认 为:“要想知道自己是 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 查过去一天天度过的日 子。”
含义
“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 “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借用佛学 “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 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 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内观疗法可以 称作“观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关于佛教的参考资料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南怀谨,复旦 大学出版社;Hale Waihona Puke Baidu第1版 (1996年1月1日)
•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上海人 民出版社
• 《中国佛教简史》 方立天,宗教文化 出版社
• 《日本佛教史》 杨曾文,人民出版社
内观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 的禅修方法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由释 迦牟尼佛发明。
到了公元六四八年,玄奘法师将 《瑜伽师地论》从梵文翻译成汉文, 此中的《声闻地》详细叙述如何使用 内观法门进行禅修。
内观
公元538年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 内观的方法最早来源于250年前的日本 禅僧白稳(1685-1768)。
现在所说的内观法是指由吉本伊信(19161988)于1940年在他的导师驹谷谛信指导下创立 的,个人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基本人际关系 的回忆,回答内观三个项目的提问,从而对自己的 历史进行验证,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彻底地洞察自己 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主义意识的一种心理疗 法。吉本伊信努力发展内观法,并逐渐成为内观疗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