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题 双向DC-DC变换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系统基于双向同步整流原理,主电路在拓扑结构上整合Buck和Boost两种电路,配合MOS管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以及输出过流保护电路,使该DC/DC 变换器实现能量的双向流通。
系统由STM32F103ZET6单片机控制电流的步进可调,同时控制PWM波产生相应恒定电压值,使用TI的MOS管CSD19535代替续流二极管,大大提高了系统效率。
本系统在充电模式可达到98%的转换效率,放电模式达到98%的转换效率,电流检测电路使用TI高精度检流芯片INA282,恒定输出的电流精度稳定在1.5%以内,电压精度稳定在1%以内,同时在LCD上显示所处状态,符合基本要求与发挥部分的参数要求。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将电池充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电池所处的充电状态。
关键词 DC/DC电路同步整流STM32
目录
1 方案论证 (3)
1.1 方案描述 (3)
1.2 方案比较与选择 (3)
1.2.1 主控器方案比较与选择 (3)
1.2.2 显示屏方案比较与选择 (3)
1.2.3 电流检测方案比较与选择 (4)
1.2.4 PWM生成方式比较与选择 (4)
1.2.5 驱动电路方案比较与选择 (2)
2 电路与程序设计 (3)
2.1 双向DC/DC主回路与器件 (3)
2.2 测量控制电路、控制程序 (3)
2.2.1 测量控制电路 (3)
2.2.2 控制算法 (3)
2.2.3 主程序设计 (4)
3 理论分析与计算 (5)
3.1 主回路主要器件参数选择及计算 (5)
3.1.1 MOS管驱动芯片IR2110 (5)
3.1.2 电流检测芯片INA282 (5)
3.1.3 功率管选择CSD19535 (6)
3.1.4 电感参数计算 (6)
3.2 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6)
3.3 提高效率的方法 (7)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见附件) (7)
4.3 测试结果分析 (7)
5 结束语 (8)
6 参考文献 (8)
1 方案论证
1.1 方案描述
本设计采用双向同步整流电路,单片机控制输出两路PWM波经过IR2110驱动高端PMOS管或低端NMOS管。
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控制两个MOS管的导通和关断。
当高端MOS管导通时,低端断开;同理,当低端MOS管导通时,高端MOS管断开,从而实现同步整流,方案总体描述框图1所示:
图1 方案总体描述框图
1.2 方案比较与选择
1.2.1 主控器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51系列单片机。
核心控制部件使用89C51时,为达到设计精度的要求,外围电路使得整个系统硬件电路变得复杂,并且传统的51单片机没有PCA定时器,获得两路PWM较复杂,使得系统的性价比偏低。
方案二:采用MSP430G2553为主控制器,带内部基准、采样与保持以及自动扫描功能的10位200-ksps模数转换器,时钟频率为32kHz,但引脚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要求。
方案三:采用STM3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具有72MHz的CPU工作频率,且自带有3个12位模数转换器(多达21个输入通道),转换时间仅为1μs,2通道12位D/A转换器。
含有多达112个多功能双向的I/O口,所有I/O口可以映像到16个外部中断。
经比较,故采用方案三,使用STM3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
1.2.2 显示屏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Nokia 5110显示屏,可以显示15个汉字、30个字符,仅四根I/O 线即可驱动,工作速度快;体积很小,质量轻;工作电压 3.3V,正常显示时工作电流200uA以下,功耗极低;具有掉电模式,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移动设备。
方案二:采用12864显示屏,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内置8192个中文汉字(16X16 点阵)、128个字符(8X16点阵),可与CPU直接连接,提供两种界面来连接MCU:8-位并行及串行两种连接方式,但12864重量较大,屏幕可显示的容量较小。
方案三:采用TFT液晶屏,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其效果接近CRT显示器,但功耗较大,成本较高。
从低功耗角度考虑,采用方案一作为显示屏的方案。
1.2.3 电流检测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AD620运放,将检流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隔离放大,AD620可以实现1到1000的增益,增益范围大且可通过电阻改变放大倍数。
但是,由于外接电阻的精度问题,增益不能准确确定,且AD620的共模抑制比较小。
方案二:采用高精度检流芯片INA282进行电流检测,INA282的增益为50倍,共模抑制比比较高,只需外接20毫欧电阻便可完成测量并且非常准确。
此外,INA282共模范围为-14~80V。
利用INA282实现检流功能,电路简单,能耗较小。
图2 INA282检流电路
经比较,从电路连接上以及精度方面考虑,采取方案二为电流检测方案。
1.2.4 PWM生成方式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硬件生成方式,利用NE555产生PWM波形。
因为电容器C1开始放电。
使得第3接脚到高电位。
当第3接脚到高电位时,电容器C1开始通过R1和对二极管D2充电。
当在C1的电压到达+V的2/3时启动接脚6,电容器C1起动通过R1和D1的放电。
当在C1的电压下跌到+V的1/3以下,因此它与0.01uF电容器相接充电和放电电阻总和是相同的,因此输出信号的周期是恒定的,工作区间仅随R1做变化。
PWM信号的整体频率在这电路上取决于R1和C1的数值: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输出方式,STM32中存在高级定时器TIM1和TIM8可以同时产生多达7路的PWM输出,使用三个寄存器: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TIMx_CCMR1/2)、捕获/比较使能寄存器(TIMx_CCER)、捕获/比较寄存器(TIMx_CCR1~4),无需外部电路且输出精确,不产生过多功耗。
经比较,采用方案二作为PWM输出方式。
1.2.5 驱动电路方案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三极管高侧驱动PMOS,74HC573来驱动低侧NMOS管。
图为PMOS管驱动电路驱动高端MOS管,R2和R3提供了PWM电压基准,通过改变这个基准,可以让电路工作在PWM信号波形比较陡直的位置。
Q2和Q3用来提供驱动电流,由于导通的时候,Q3和Q4相对Vh和GND最低都只有一个Vce的压降,这个压降通常只有0.3V左右,大大低于0.7V的Vce。
最后,R1提供了对Q2和Q3的基极电流限制。
由于PMOS管栅极电压为高时电压MOS 管关断,因此,驱动电路将PWM电压反向。
NMOS管为低端MOS管,驱动低测接地即可,因此采用74HC573来驱动低测NMOS管。
分立元件存在一定的误差,外部电路复杂,增加了系统的重量及调试难度,且功耗较专用驱动芯片较大。
图3高侧分立元件驱动图4 低侧74HC573驱动方案二:采用集成芯片IR2110,它兼有光耦隔离(体积小)和电磁隔离(速度快)的优点,是中小功率变换装置中驱动器件的首选芯片。
由IR2110直接驱动高低侧电路,IR2110采用HVIC和闩锁抗干扰CMOS制造工艺,具有独立的低端和高端输入通道。
图5 IR2110应用电路
经比较,使用专用芯片外部结构简单,减小系统复杂度及重量,单片机可直接输出PWM驱动芯片,故采用方案二作为驱动电路方案。
2 电路与程序设计
2.1 双向DC/DC主回路与器件
如图7所示,电路中有两个MOS管,其中Q1位PMOS,Q2为NMOS,通过控制MOS管的关断来实现BUCK和BOOST电路。
在电路为充电模式时,MOS管Q2相当于BUCK电路的续流二极管,通过控制MOS管Q1的开断来实现BUCK电路,当Q1导通时,Q2关断,实现充电。
在电路为放电模式时,MOS管Q1相当于BOOST电路的续流二极管,通过控制MOS管Q2的开断来实现BOOST电路,当Q2导通时,Q2关断,实现放电。
图6双向同步整流电路原理图
两个MOS管不会同时导通,当一个导通时,另一个一定关断。
此处在程序中设置了MOS管开断的死区时间,要等一个MOS管完全关断时另一个才能导通,避免了两个全部导通时电流过大导致元件损坏。
死区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电路效率,死区时间越长,效率越低,MOS管的关断时间约为250ns,这里设置死区时间为关断时间的两倍500ns。
上图中电阻R1和R2用来分压,由于单片机的AD采样电压,最大为3.3V,因此,需要将U2进行分压。
电阻R1和R2使用0.01欧的精密检流电阻,根据输出电流为2A的要求可算得,输出至单片机的电压为2V,电压合理。
2.2 测量控制电路、控制程序
2.2.1 测量控制电路
此电路模块实现对降压电路(充电电路)输出电流的恒流控制以及对升压电路(放电电路)输出电压的恒压控制。
恒流控制通过IN282检流芯片实现,通过对精密小电阻电压采样送给单片机A/D,根据PID控制算法,实现对电流的恒定输出。
恒压控制通过电阻的分压:由于单片机最高采样电压为3.3V,根据U2=30V恒定,本设计采用9:1电阻并联至U2进行分压,将3V电压送给单片机。
为实现并联电阻不影响单片机的输出电压U2,且电路中电阻为5Ω、30Ω,故分压电阻R1、R2分别使用90k、10k。
将10k电压值送给单片机A/D,同样采用PID算法实现电压的恒定输出。
2.2.2 控制算法
本设计为实现在恒流、恒压要求下可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精度,采用PID算法;单片机输出PWM法控制输出电压。
PID算法是在过程控制中,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进行控制的PID控制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器。
PID控制器具有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的优点,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对系统进行恒流、恒压控制时,对IN282的小电阻电压进行采样,输入单片机AD,通过PID控制,调节式中参数Kp,Ti,τ的值,使电流、电压稳定在定值。
PWM算法可实现不同的占空比,互补PWM反向,来控制高低两侧MOSFET管的通断实现升降压。
控制双路带死区,由于MOS管不可瞬间完成开启和关闭,需要一定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死区。
插入一段两个都不导通的时间,防止管子无法承受。
由于MOSFET管IRF540关断时间(Turn-on delay time=60ns,Turn-off delay time=50ns)55ns,故取死区时间0.11μs。
图左为单片机输出的两路PWM信号,图右为MOS管驱动输出的两路驱动PWM,如图可明显看出0.11μs的死区时间。
图 7 互补带死区PWM波形图8 MOSFET栅源电压波形
2.2.3 主程序设计
3 理论分析与计算
3.1 主回路主要器件参数选择及计算
3.1.1 MOS管驱动芯片IR2110
IR2110为直接驱动高低侧电路的集成芯片,悬浮电源采用自举电路,其高端工作电压可达500V,dv/dt=±50V/ns,15V下静态功耗仅116mW,功耗极低;输出的电源端(脚3,即功率器件的栅极驱动电压)电压范围10~20V;工作频率高,可达500kHz;开通、关断延迟小,分别为120ns和94ns;图腾柱输出峰值电流为2A。
3.1.2 电流检测芯片INA282
采用高精度检流芯片INA282进行电流检测,INA282的增益为50倍,共模抑制比比较高,只需外接20mΩ电阻便可完成测量并且非常准确。
此外,INA282共模范围为
-14~80V。
利用INA282实现检流功能,电路简单,能耗较小。
单片机最高可输入信号的最大电压为3.3V,且降压电路输出电流最大为2A,故采用0.02Ω电阻进行电流检测:
INA282增益为50倍,故输入单片机A/D采样电压:
此时最大电压为2V,在单片机输入信号电压范围之内且大小适中。
读取电阻两侧电压并将此值送入单片机A/D,通过PID调节控制电流的稳定输出。
3.1.3 功率管选择CSD19535
MOSFET的开关损耗主要是开通损耗,因为MOSFET开通时漏源结电容未完全放电;而IGBT得开关损耗主要为关断损耗,因为关断时存在电流拖尾现象。
故在低压大电流工作场合下,如果不能实现零电流关断,则IGBT会有较大损耗,所以IGBT开关管不适合做低压侧开关管;利用MOSFET开关管,易于实现零关断,并且有很好的频率特性,有利于提高变换器的开关频率。
CSD19535低的导通内阻,快速开关,低热敏电阻。
导通电
阻极小,为4mΩ,VDS耐压可达100V,连续源极电流满足实验要求。
3.1.4 电感参数计算
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确定最大占空比,
=0.5
电感计算利用:
为导通管压降,当电流最大为2A时,电压为0.08V。
其中,V
S
L可选用电感量为200~500μH且通过4.5A以上电流不会饱和的电感器。
电感的设计包括磁芯材料、尺寸选择及绕组匝数计算、线径选用等。
电路工作时重要的是避免电感饱和、温升过高。
磁芯和线径的选择对电感性能和温升影响很大,材质好的磁芯如环形铁粉磁芯,承受峰值电流能力较强,EMI低。
而选用线径大的导线绕制电感,能有效降低电感的温升。
3.2 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本设计为实现在恒流、恒压要求下可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精度,采用PID控制算法;单片机输出PWM法控制输出电压。
PID算法是在过程控制中,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进行控制的PID控制器(亦称PID调节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器。
PID控制器具有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的优点,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I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低频段,提高系统稳定性能;D发生在系统频率的中频段,改善系统动态性能。
它结构简单,软硬件实现方便、快速,便于调节,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对模型误差有较好的鲁棒性。
对系统进行恒流、恒压控制时,对IN282的小电阻电压进行采样,输入单片机AD,
通过PID控制,调节式中参数Kp,Ti,τ的值,使电流、电压稳定在定值。
图9 PID控制框图
PWM算法可实现不同的占空比,互补PWM反向,来控制高低两侧MOSFET管的通断实现升降压。
控制双路带死区,由于MOS管不可瞬间完成开启和关闭,需要一定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死区。
插入一段两个都不导通的时间,防止管子无法承受。
MOSFET管IRF540关断时间,Turn-on delay time=60ns,Turn-off delay time=50ns:
故死区时间:
0.11μs
3.3 提高效率的方法
DC/DC变换器的损耗主要为:功率开关管的损耗,输出端整流管的损耗。
同步整流技术的关键则在于同步整流管的驱动控制上,不同的驱动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
本设计的驱动电路的选择IR2110驱动器,可同时驱动高低端电路,减少了高低侧分别驱动带来的电路复杂和功率的损耗。
传统的二极管整流方式中,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大,,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即使是肖特基二极管也无法满足要求。
为解决此问题,本设计采用同步整流技术,通过使用导通电阻很低的MOSFET IRF540代替二极管整流,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防止两个整流管同时导通,两个管子驱动信号加入一定的死区时间,在合理计算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同时选用大电感,使用更粗的铜线,减少磁损耗。
精确计算所需电感L的值。
在进行PCB布线时,尽量使布局紧凑,走线短并且直,在PCB的关键部位要配置适当的高频退耦电容,在PCB电源的输入端应接一个10μF~100 μF的电解电容,在集成电路的电源引脚附近都应接一个0.01 pF左右的瓷片电容。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见附件)
4.3 测试结果分析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系统可以正常输出并且能够实现比要求更加高效的输出。
基本要求:=30V 条件下,实现对电池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在1~2A 范围内步
进5mA可调,精度控制在2%以内;设定=2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使在24~36V 范围内变化时,的变化率在0.5%以内;设定=2A,在=30V 条件下,变
换器的效率(=×100%)≥98%;充电电流I1可实时显示,在=1~2A 范围内精
度控制在1%以内;具有过充保护功能:设定=2A,观察阈值稳定在24V。
经测试,基本要求可全部实现并且性能更优良。
发挥要求:保持=30±0.5V,变换器效率(=×100%)≥97%;调整直流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使在32~38V 范围内变化时,双向DC-DC 电路能够自动转换工作模式及保持在30±0.2V;双向DC-DC 变换器、测控电路与辅助电源三部分的总重
量为196g左右。
经测试,发挥部分可全部实现并且性能更优良。
本设计的创新性在于可实时显示此时电池充电状态,分为三个状态;采回来的电压可以显示电压值。
经测试,可良好实现。
5 结束语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设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平时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经过四天三夜的努力,我们完成了题目中所规定了要求,同时加入了我们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创新,但仍有很多不足和提高的空间,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寻求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1] 李建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
[2] 贾立新. 电子设计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童诗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