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国建筑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一)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1.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2.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二)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八个月完成7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爱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三)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剧增,城市环境和面貌遭到了破坏,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
巴黎改建(欧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嘎涅),带形城市(马泰)。
第十一节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这个时期是对新建筑的探索时期,也是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
一、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魏布(Webb)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根据使用要求布置,用红砖建造,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二、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
三、维也纳学派
以瓦格纳为首,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其代表作品如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和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建筑师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式自身之美为美”,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强调建筑物的比例。代表作品是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四、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
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五、美国芝加哥学派
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
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
代表人物: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其立面采用了“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
六、德意志制造联盟
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德国建筑领域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
(一)代表人物
彼得·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发挥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
(二)代表作品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成为现代建筑的雏形,里程碑式的建筑,——由贝伦斯设计。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科隆)由格罗皮乌斯设计。
七、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法国建筑师包杜建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
法国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第十二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一、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一)表现派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实例: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孟德尔松设计。
(二)未来派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创始人为作家马里内蒂,宣扬各种机器的威力,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圣·伊利亚,追求一切都要动、要变。
(三)风格派
1917年产生于荷兰。
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德施罗德住宅。
(四)构成派
产生于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德内容。
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二、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一)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论观点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
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德骚的包豪斯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