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版本版本的鉴定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古籍版本鉴定》课件

《古籍版本鉴定》课件
《古籍版本鉴定》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介绍《古籍版本鉴定》的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古籍 版本鉴定的定义、重要性、方法、案例分析以及意义。
古籍版本鉴定的定义
古籍版本鉴定是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比较,确定其版本的真实性与价值。通 过深入探索古籍版本鉴定的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籍文化的传承与价值。
2
通过对古籍中的文字、标点符号、排
版等进行分析,找出版本的特征和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推测其年代和地域。
3
碑拓法
4
通过对碑刻上的古籍进行拓本制作, 了解古籍版本的变化和特征。
文献比较法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古籍进行逐字逐句 的比较,找出差异和相似之处,以确 定真实版本。
考据法
通过研究古籍中的注释、校勘等内容, 查证古籍版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古籍版本鉴定的意义
1 推动文化传承
通过鉴定古籍版本,我们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传统知识的传播。
2 保护文化遗产
古籍版本鉴定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阻止其流失和破坏。
3 促进学术研究
准确的古籍版本鉴定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和参考文献。
结语
通过这次的介绍,我们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古籍版本鉴定的意义与方法,为古籍的研究和保护做出贡 献。
古籍版本鉴定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
通过鉴定古籍版本,我们 能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 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 历史与传统。
历史研究
准确鉴定古籍版本提供了 重要的历史研究依据,拓 展学术界对于历史的了解。
品质鉴定
鉴定古籍的版本真伪有助 于识别出珍贵稀有的古籍, 为文化收藏做出正确评估。
古籍版本鉴定的方法
1
文字学分析法

中医古籍版本优选鉴定及课件制作_PPT幻灯片

中医古籍版本优选鉴定及课件制作_PPT幻灯片


本等
本 5.按版式字体分 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书帕本;两节本、三节本;百衲本、邋
的 类 6.按印刷方式分
遢本、配补本
活字本;色印本(红印本、蓝印本)、套印本(朱、墨二色,朱、 墨、蓝、黄四色)、墨印加彩本;影印本、集字影印本、石印本、

复印本、晒印本(晒蓝本)
7.按装订形式分 简册本、卷子本;梵夹装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蝴蝶装本;包
布 政 司 刻 本 《
伤 寒 集 验 》 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 本新 据刊 明黄 万帝 历内 绣经 谷灵 书枢 林》 周二 曰十 校四 刊卷 本, 翻宋 刻 。史
崧 音 释 。
·
版明《
心代韩
上嘉氏
方靖医
刻元通
有年》
“钦存
钦赐卷
赐遵上
遵道,
道书明
书 院 ” 字 样
院 刻 本 。
·
韩 懋 撰 。

·
称宋明 藩嘉 邸史靖 刻菘赵 本音简 。释王
国阴 现文
存、
钤 扁清 《
有 形代 医
“ 仿顺 衡
石 宋治 》
筱 体十 四
山 ,八 卷
藏 属年 ,
书 典刻 清
印 ” 等 章 , 石 氏 为 近 代 著 名
型本 的, 清是 初书 刻无 本鱼 风尾 格, 。无
栏 线 ,
·
·
沈 时 誉 撰 , 清
梅 鼎 等 编 。











·
明明 崇
陈祯 文六 治年 辑四 。川
最阳是
早文本

时 文献的版本(五)版本的鉴定

时 文献的版本(五)版本的鉴定
.
年毛皇
汲 古 阁 刻 本
之氏明 交鐫崇 (”禎 屠,改 維乃元 大是歲
荒刻在
落于屠
为崇維
崇祯大
祯元荒
二年落
年与古
)二虞
.
(三)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牌记
.
牌桐 记城
方 宗
诚 《 读 诸
子 诸 儒 书
杂 记 》
桐光 城绪 方刻 宗本
诚: 述读 ,诸 光子
绪诸 四儒 年书 四杂
月记 开一 雕卷 。,
.
(3)查避讳
古代文献中,常见的避讳方法有三种: 一是改字。 二是空字。在古籍中,刻书人为避讳,往往
用墨围框代替讳字。 三是缺笔。避讳用缺笔始于唐代,碑刻中尤
多,后代历代皆有,而以宋代最盛。缺笔的 运用一般情况下是缺末笔。 查避讳对鉴定古籍版本非常有用。
.
(4)考刻工
刻工大都记在版心下方,有的姓名俱全,也 有的只记姓或名,还有冠以籍贯的。刻工往 往用俗体字、行书、或同音代替,或偏旁代 替。刻工名也有记在卷尾等处的,多见于明 清刻本。
第十六课时 文献的版本 (五)
——版本的鉴定
.
版本鉴定提要
版本学的核心内容是版本的鉴定。鉴定的目 的是从一书的不同版本中判出优劣,考订出 不同版本间的相互关系、流传过程、篇卷分 合以及内容增损等。
鉴定的途径,既有从印纸墨色、字体行款、 书口鱼尾、版式风格等方面的直观鉴别,也 有从本书序跋、后人题跋、前人著录、刊工 讳字、他书记载等方面的考证,两者有机地 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完成鉴定任务。
.
一、版本鉴定
(一)鉴定古籍版本的总原则: 鉴别古籍版本,首先必须对留存的古书有一个
总的了解。尚在民间的古籍版本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唐、五代以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 第二,宋元版本,年代久远,十分难见,偶有

文献的版本.1ppt

文献的版本.1ppt

• 高丽本、朝鲜本 ——朝鲜所刻的中文古籍,俗称“ 高丽本”或“朝鲜本”。我国印刷术很早就传至朝鲜 ,其所刻的书无论木刻或活字本刻印均甚精湛。 • 东洋本、日本本——我国印刷术的外传首先是朝鲜, 其次是日本。日本刻印的古籍称“东洋本”或“日本 本”。其印工和用纸,近似朝鲜本,但字体和本子的 形式,却远不如朝鲜刻本的壮丽。 • 越南本——越南刻印的书籍称“越南本”。越南刻印 书籍的技术,也是由我国传入,故与我国刻印以及装 订形式无甚差异。
• 2.私刻本
• 家刻本——私人所刻,包括个人、家族和家塾 刻本。自宋以来,私家刻书历代皆有。到了明 清两代,更有了以收藏、校订、刻印书籍著名 的个人和家族。如明末毛晋的汲古阁,清代卢 文弨的抱经堂,鲍廷博的知不足斋,纳兰性德 的通志堂,顾嗣立的秀野草堂,黄丕烈的士礼 居等,都刻印了不少图书,并以其独特的风格 成为我国古籍版本中的独立品种。 • 汲古阁本 • 闵刻本、凌刻本
(三)按刻书单位区分
• 1.官刻本
• 监本:各朝国子监刻印的书称“监本”。 • 经厂本:明、代为刻印诸经,司礼监专设刻印了许多 其他图书。 • 内府本:明、清两代宫廷内部刻印的书称“内府本” 。 • 殿本:清武英殿刻印的书,简称“殿本”或“殿版” 。 • 聚珍本:即木活字本。乾隆皇帝命金简制木活字印书 ,因嫌“活”字不雅,赐名“聚珍”。 • 局版: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成立书局,如江苏书局 、淮南书局、湖北崇文书局等,他们所刻印的书,简 称“局本”或“局版”。
• 3.宋本
• • •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事业的昌隆时代。 刻书单位——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统鼎足而立。 刻书内容——官刻偏重经史,也刻律书、医书等。私刻本遍及 四部而偏重子集 • 宋本在版式、字体、装帧、避讳等方面都有特点 • 宋代刻书地点相当多,有五大中心,即汴梁、浙江、四川、福 建、江西。 • 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

《文献的校勘》课件

《文献的校勘》课件
2 严谨求实
对文献校勘的内容要讲求严谨,不能随意脱离史实、加入主观臆断的内容。
3 记录整理
对文献校勘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专门的校勘文献,便于后续研究和交流。
《文献的校勘》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文献的校勘》PPT课件,通过比较、考证、修订等过程,了解 文献校勘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文献校勘?
文献是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而文献校勘通过比较、考证、修订等过程,使文献更加准确、 可靠。
Hale Waihona Puke 文献校勘的重要性文献校勘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历史研究的真实可靠性非常重要。通 过文献校勘,可以揭示历史文化、语言、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有助于深入了解历史本来面貌。
文献校勘的方法
手抄校对法
以手抄本进行校对,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
提要校勘法
通过提取文献中的要点,进行比较和考证。
对照校勘法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文献进行对照,找出差异并 加以研究。
修订校勘法
对文献中的书写、用词、标点等进行修订,提 高准确性和可读性。
文献校勘的注意事项
1 勘误标注
对文献原文的错误必须清楚标注,不能任意删改、省略、更改内容。

第四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文献的版本

• 鱼尾 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 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 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双鱼尾又有顺 鱼尾、对鱼尾。
• 象鼻 多数版心上下各有一道横线,版心的上下 横线分别与上下边栏形成的上下两个界格。
• 书耳 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 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要见于宋代 蝴蝶装版面上。
按时代论,有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民国刻本等。唐刻本现存极少,现存最早为唐懿宗咸通 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五代刻本传世亦甚少, 国内现存有杭州雷峰塔所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 宝箧印陀罗尼经》。宋代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校勘 精审,刻印精美,堪称楷模。现存宋刻本几乎都是精品。 元刻本首推学校刻本。明清刻本种类多、层次丰富,质 量亦参差不齐,需要加以辨别。
• 天头、地脚、边 上栏以外的空白余纸叫天头, 下栏以外的空白余纸叫地脚。左栏、右栏以外的 空白余纸称为边,供装订用。
• 第二节 版本的类别
• 1. 写本的性质与种类。
• 写本亦称手写本,即成书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为印刷术发明 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均为手写本。印刷术发 明后以至明清时期,手写本仍然存在。一是刻本面世之前,几乎 所有书籍均有写本之阶段,二是有些大型类书或需求量极少的书 籍,不便刻印而只能以写本形式流传(如明《永乐大典》、清 《四库全书》)。
第四讲 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和版本学 二、古籍的版式及版本类型 三、古籍版本的鉴别 四、善本与珍本
一、版本和版本学
1、版本的定义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 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 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 又称“板本”。雕版印刷发达以后,人们把印本 书称为“版”,而称未雕的写本书为“本”。

第四讲:文献的版本与校勘.

第四讲:文献的版本与校勘.

(四)理校法
推理的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
《校勘学释例》
《释例》全面总结了校勘
一种古籍的理论、方法、原则
和通例,初步建立了校勘学体
系。 该书1931年由北京大学国
学研究所印行,1959年中华书
局重印。
陈垣(1880.—1971),历史学家﹑ 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对校法 本校法
以同书之祖本1或别本相校 以同书前后相校 以他书校本书 定其是非
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校勘大师:陈垣
近人对校勘享有建树的应首推陈垣。他出于讲
授校勘学的需要,从《元典章校补》(10卷)所录的
1.2 万条谬误中择出十分之一作为典型校例,并归
纳出若干校勘的理论和方法, 1931年他的《元典
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问世,初步建立了
校勘学的理论体系。
现代出版编辑符号仍有相关符号叫“对调”
字倒:
《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 马”。
王念孙指出:“良马” 为“马良”,与 “家富”成对文。
句倒:
《老子》第十四章:“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周祖谟《古籍校勘述例》536页指出: “汉代帛书《老子》乙本作:‘随之而不见 其后,迎之而不见其首。’”
三、校勘的方法
清末叶德辉《藏书十约》第七《校勘》,曾
提出校勘之法有二:曰死校,曰活校。
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 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 原文。顾千里广圻qí,黄尧yáo圃丕烈所刻之书是 也。
顾千里广圻: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以字 行,人称“万卷书生”,江苏元和人。清代著名藏书家。
张元济用南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校闻人诠本:

《校勘的方法》课件

《校勘的方法》课件
《校勘的方法》PPT课件
校勘是一种订和比较古籍版本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发现、纠正和还原古籍中 存在的错误和变异,是古籍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什么是校勘
校勘是一种订和比较古籍版本的方法,其目的是发现、纠正和还原古籍中存 在的错误和变异。它在古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校勘的流程
1
查阅古籍版本
仔细研究不同的古籍版本,获取尽可能
黄宗羲《明儒学案》
比较版本异同点
2
全面的信息。
对不同版本进行逐行逐字的比较,找出
差异和变异。
3
确定异同点的正确性
通过研究文献和历史背景,判断哪个版
确定文本版本
4
本更接近原始文本。
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最准确的古籍版本, 并进行校勘标注。
校勘的技巧
细心认真
需要耐心细致地比较和分析古籍的差异和错误。
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需要广泛了解文献和历史背景,具备相关学科的 专业知识。
校勘的意义
1 还原古籍原貌
通过校勘工作,可以还原 古籍的原貌,挖掘出其包 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2 保护古籍
校勘工作可以避免误传错 误信息,保护古籍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3 推动学科研究和教学
的发展
校勘工作为学科研究和教 学提供了准确的古籍文本, 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参考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语法学》
梁启超如古籍数字化平台和校 勘软件。
善于归纳总结
通过总结比较结果,提炼出准确的文本版本。
校勘的难点
1 古籍的存世版本很少
古籍存世的版本数量有限,使得校勘工作更加困难。
2 错误和变异非常多
古籍中存在大量的错误和变异,需要仔细辨别和纠正。
3 部分古籍缺失或残缺不全

历史文献学之古籍版本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

历史文献学之古籍版本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

▪ 2、古籍的版本与善本
▪ 版本是一个出现在宋代的用语,最初就是指书籍 靠雕版印刷制作的本子,以后范围扩展,包括我 们上面已经提到刻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 批校本、抄本、搞本等,即古籍的各种本子。而 善本在最初也有特定涵义,是指经过复制很少错 讹的本子。而后来,涵义也发生了变异,原来的 涵义虽然仍然存在仍在使用,但更多的是指少见 的具有文物价值的本子,如年代久远的宋本、元 本,以后这后一涵义的用法在不断扩大,如明刻 本中的前期刻本、中期刻本早已成为善本。
▪ 往往会用布和纸板做个套子把书装起加以 保护,这叫函套。有时在提到一部古籍时, 会说有一函或几函,就是指这样的函套有 几个。
▪ 3、版式 ▪ 雕版印刷,同我们熟悉的铅字排印以及北大方正、WPS、WORD
电脑排版不同,是用整块木板制作印书的书版,从唐代发明,一直沿 用到近代,长达一千几百年。所印出的书页,有一套固定的术语,也 是版本鉴定中常常使用的。 ▪ 书版印到纸上,所占的区域就是版面。版面以外的空白,上边叫天头, 下边叫地脚,左、右都叫边。如果天头、地脚和左右边都比较宽大就 叫书品宽大,否则叫书品窄小。 ▪ 周边一圈叫版框,也叫边栏。如是单线就叫单栏,在粗线内侧有的有 一条细线,叫双边,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和四周双边三种。 ▪ 中间一行叫版心,是版面上变化最多、花样最多的地方。在蝴蝶装时 代,书页往里对折,而到包背装以后,书页往外对折,这里变成书口, 所以也叫书口。有白口、黑口之分,黑口又分为大黑口(阔黑口)和 细黑口(线口)。
▪ 版式在版刻中也是比较富于变化的,各个时期都 有变化,而且不同的刻书系统也往往有各自的特 点,只要把握住版式的变化特点,对于鉴定版本, 也是很有帮助的一个标尺。
▪ 中国是纸的故乡。古代造纸技术,历朝历代不断 发展进步,所以各个时期的纸张也是各有特点, 作为鉴定版本的依据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课件9:版本鉴定

课件9:版本鉴定




6、看字体:古代刻书字体受到时代风气与 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刻 书,其字体往往呈现不同特色。 北宋:字体方正,笔画匀称,多欧体。
南宋:通行欧、颜、柳体。有地区差异。 杭州欧体,阁本变柳体、蜀大字本颜体。 元及明初多用赵体。明中叶渐成宋体。晚 明普遍宋体。清刻本多用宋体。 注意(1)元初有宋金遗风。(2)地方刻本 仍保持原传统。(3)覆刻本保留原字体。




(5)地名:地名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沿革, 因其具有时代烙印,故可据以鉴定版本。 因避讳而改地名反映在著作里,当然也有 助于鉴定版本。 (6)年代:书籍内容中所涉及的年代对鉴 定版本有用。注意书中纪事到哪一年止。 (7)官名:历代官制不尽相同,官名时有 改易。 (8)体例:书籍编撰体例代有不同。 (9)史实:与版刻年代是否相符。

9、题识与藏印:这里所谓题识是指藏书 家或其他人在一些书籍的卷首或卷末或 前后空白处所写的题跋识语。 名家题识不仅有助于版本鉴定而且提高 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藏书家还喜欢在自己所藏书卷端或卷内 钤上藏书印,从藏书印中可了解该书曾 被哪些收藏家鉴藏过,版本时间下限当 早于藏书家收藏时间。 注意:书商伪造识语与藏书印现象。

(3)书口:书籍装订采用包背装或线装后, 版面对折的中线处在书册开合一边,叫书 口。有时,书口一上鱼尾之上、下鱼尾或 横线之下加一条黑线,以更便于折叠,在 上者叫上黑口,在下者叫下黑口,线特别 粗的叫大黑口,线特别细的叫小黑口、细 黑口或线口。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用来刻篇名或篇名简称,为蝴蝶装 时代特有。除个别覆刻,包背装、线装无 书耳。





4、看版式:不同时代的书版式有不同特 点。同一种书,各种版本版式也有许多 各不相同。 (1)边栏:翻刻本与原刻本版框高广长 度一般有差别,可据此判断非同版。 (2)行款:行款指每页雕版书版面的行 数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不同版本行 款往往有差异。宋元刻本每行字数多寡 不一,明清刻本则相当整齐。 江标、刘肇隅《宋元本行格表》 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

16第十六课时-文献的版本(五)版本的鉴定PPT课件

16第十六课时-文献的版本(五)版本的鉴定PPT课件
诚: 述读 ,诸 光子
绪诸 四儒 年书 四杂
月记 开一 雕卷 。,
12
2021/7/24
宗光
桐 城 方 宗
诚 《
读 史
杂 记
》 牌

诚绪 述刻 ,本 光: 绪读 四史 年杂 六记 月一 开卷 雕,
桐 城 方
13
(2)看序跋
古籍多有序跋,序(叙)有自序、他序两种。 跋(跋尾)约始于唐,为置于篇后或卷后之 文字,为序言之补充。跋置后则序居首,渐 成惯例。一般年代最晚的序跋与该书刊刻时 间较近,因此可以作为鉴别版本的参考。但 要注意序跋是否完整,是否覆刻,是否伪造 序跋。
2021/7/24
14
(3)查避讳
避讳是古代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实质就 是不能直呼或直书神灵、君主、尊长的名字。 其中主要是国讳,即帝王的名字不能直接书 写,要采取一定方式避讳。另外,作者祖、 父辈名字一般也不直接书写,称私讳。实行 这种制度,使得流传下来的古籍版本带有许 多时代特征,因避讳而形成的文字,造成了 阅读的困难,又为我们鉴定版本留下了一定 的依据,为确定版刻的下限提供了一定的参 考。
2021/7/24
5
(二)鉴定版本的基本程序
若从卷首、卷末、序跋、封面、目录、文内 叙事等都无法判断,则从字体、纸张、墨色、 刀法、版式等处入手去分析,若仍无法解决, 最后就查看题跋识语、藏章印记、书目著录, 直至阅览全文,最后综合判断。除非有明确 无误的版本情况的记载,否则无论从哪一处 入手得出的结论,都要再结合整体的情况加 以验证,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判 断。
利用刻工推断古籍的刊刻地点时也应注意,刻工常 被外地请去刻书,有的因为生活工作关系迁居他乡。 这样,根据刻工来推断刊刻地点,就多有差误。

中国古代文献学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中国古代文献学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 同卷《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 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 外》:“马疾行千里,鸟飞向五凉。”
❖ 晚唐五代贯休《边上作》其一:“山无绿兮 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胡儿走马疾飞鸟, 联翩射落云中声。”
❖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中国古代文献学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版本
❖ 一、版本的重要性及其古今含义 ❖ 二、版本的类别 ❖ 三、纸质书籍的装帧样式 ❖ 四、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 了解版本的重要性与古籍版本的类别 ❖ 认识纸书的不同装帧样式(重点) ❖ 初步掌握版本鉴别与选择的相关知识(难点)
一、版本的重要性
❖ 余嘉锡:“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 篇而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 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 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有断烂 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 完,有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 校勘而本不同。”
(7)线装
❖ 与包背装的整纸裹背不同,线装书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 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五、版本的鉴定

版本鉴定的目的主要是确认一个本子刻
(或抄写、排印)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
刻的,是否稀见,是否完整,在现存各本中
处于何等地位。
(一)鉴定古籍版本的总原则
❖ 第一,唐、五代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 ❖ 第二,宋元版本,年代久远,十分罕见,偶有出
(五)善本
❖ 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
❖ 程千帆:从读书治学的角度看,善本就是接 近原稿的书。
❖ 张之洞:“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 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 三、旧本(旧刻、旧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3)查避讳
避讳是古代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实质就 是不能直呼或直书神灵、君主、尊长的名字。 其中主要是国讳,即帝王的名字不能直接书 写,要采取一定方式避讳。另外,作者祖、 父辈名字一般也不直接书写,称私讳。实行 这种制度,使得流传下来的古籍版本带有许 多时代特征,因避讳而形成的文字,造成了 阅读的困难,又为我们鉴定版本留下了一定 的依据,为确定版刻的下限提供了一定的参 考。
12
宗光
桐 城 方 宗
诚 《
读 史
杂 记
》 牌

诚绪 述刻 ,本 光: 绪读 四史 年杂 六记 月一 开卷 雕,
桐 城 方
13
(2)看序跋
古籍多有序跋,序(叙)有自序、他序两种。 跋(跋尾)约始于唐,为置于篇后或卷后之 文字,为序言之补充。跋置后则序居首,渐 成惯例。一般年代最晚的序跋与该书刊刻时 间较近,因此可以作为鉴别版本的参考。但 要注意序跋是否完整,是否覆刻,是否伪造 序跋。
18
(4)考刻工
考刻工对辨别伪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就目前 而论,我国可考的最早刻工是雷延美,他曾 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为曹元忠雕刻观 世菩萨像,末署“匠人雷延美”。
现存的宋版书主要是南宋刻本,故我们所知 的刻工大多为南宋人,北宋的不多。
9
年毛皇
汲 古 阁 刻 本
之氏明 交鐫崇 (”禎 屠,改 維乃元 大是歲
荒刻在
落于屠
为崇維
崇祯大
祯元荒
二年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与古
)二虞
10
(三)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牌记
11
牌桐 记城
方 宗
诚 《 读 诸
子 诸 儒 书
杂 记 》
桐光 城绪 方刻 宗本
诚: 述读 ,诸 光子
绪诸 四儒 年书 四杂
月记 开一 雕卷 。,
第十六课时 文献的版本 (五)
——版本的鉴定
1
版本鉴定提要
版本学的核心内容是版本的鉴定。鉴定的目 的是从一书的不同版本中判出优劣,考订出 不同版本间的相互关系、流传过程、篇卷分 合以及内容增损等。
鉴定的途径,既有从印纸墨色、字体行款、 书口鱼尾、版式风格等方面的直观鉴别,也 有从本书序跋、后人题跋、前人著录、刊工 讳字、他书记载等方面的考证,两者有机地 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完成鉴定任务。
3
一、版本鉴定
(一)鉴定古籍版本的总原则: 鉴别古籍版本,首先必须对留存的古书有一个
总的了解。尚在民间的古籍版本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唐、五代以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 第二,宋元版本,年代久远,十分难见,偶有
出现的往往是赝品,以明清本冒充宋元。 第三,明清版本。这是现今藏于民间的古籍版
本的主体,尤以清本为多。 第四,古籍版本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是雕版印
5
(二)鉴定版本的基本程序
若从卷首、卷末、序跋、封面、目录、文内 叙事等都无法判断,则从字体、纸张、墨色、 刀法、版式等处入手去分析,若仍无法解决, 最后就查看题跋识语、藏章印记、书目著录, 直至阅览全文,最后综合判断。除非有明确 无误的版本情况的记载,否则无论从哪一处 入手得出的结论,都要再结合整体的情况加 以验证,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判 断。
本,活字印本和写本、抄本都极为罕见,偶有 真品,定要小心查看。
4
(二)鉴定版本的基本程序
首先,察看到手的古书是否是一部完整的本 子,即全文、序跋、牌记等是否齐备。遇到 一下子无法确定其版本情况的本子时,就需 要从字体、纸张、版式等特征的某一处入手 细致识别,然后再结合其他特征,综览全书, 予以判别。遇到残本剩卷或零叶单张时,也 应首先寻找有无刻印书本年代的依据,若无 则需从字体、纸张、版式、墨色、刀法等处 入手,再综合分析鉴别,以确定其版本情况。
15
(3)查避讳
古代文献中,常见的避讳方法有三种: 一是改字。 二是空字。在古籍中,刻书人为避讳,往往
用墨围框代替讳字。 三是缺笔。避讳用缺笔始于唐代,碑刻中尤
多,后代历代皆有,而以宋代最盛。缺笔的 运用一般情况下是缺末笔。 查避讳对鉴定古籍版本非常有用。
16
(4)考刻工
刻工大都记在版心下方,有的姓名俱全,也 有的只记姓或名,还有冠以籍贯的。刻工往 往用俗体字、行书、或同音代替,或偏旁代 替。刻工名也有记在卷尾等处的,多见于明 清刻本。
6
(三)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自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以后,至五代、两宋, 刻本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宋代发明泥活 字,元代创造了木活字,以后又有铜活字、 铅活字等,只是活字印本数量有限。除刻本 和印本之外,抄本也有少量流传。
7
(三)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主要是根据版本特征及有关记载,诸如书名 题署、书牌木记、序跋文字、题跋识语、藏 书印章、避讳用字、刻工姓名、行款格式、 文献著录,以及版式风格、字体刀法、墨色 纸张和装帧形式等,都是鉴别刻印本的重要 依据。
17
(4)考刻工
刻工的名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因为一个人 的技艺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再参以记名, 就很容易加以区别。同时,一个人的匠龄也 有限,我们凭借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可判别 刻本的年代。 一位刻工一生要刻许多书, 其中有些书有明确年代(例如有序跋、牌记 之类),这些有固定刊刻年代的本子可作为 标准件,同时也就定下了这些刻工的时代。 凡有他本刊刻时代不明而有刻工与此相同者, 则可参照标准件推定其刊刻时代。
8
(1)观牌记
牌记又叫书牌或牌子,从宋刻本就有,元、明、 清各代都有使用,是刻书的专门识语。主要由 有关书名、著者、刊刻年月、雕版堂室等介绍 版刻情况的文字构成,无固定位置,大多在一 书目录、序文或正文卷末的空白处。一般是围 在粗黑的版框之内,也有的直接放在空白处。
牌记一般都明确反映版刻的年代、版刻者、版 刻地以及官府坊肆等版本情况,大致相当于今 之版权页,是最为确切的鉴定依据。牌记对于 防止盗版或识别伪本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
版本鉴定提要
为了鉴定版本,必须具备广博的古代文化知 识和有关古籍版本的具体知识,如古籍所用 文字及不同时代刻版或抄写风格,藏书章的 篆刻文字、印章着色、用印技巧、钤盖位置 等,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和古书用纸,雕版印 刷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发展,历代印书的版 本特点,古籍装帧形制的演变,版本目录及 版本著录的称谓术语,版本造伪的手段和方 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