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4

A div
r1 = 20 lg r2
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续)
2、线状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的几何发散衰减p192 线状0 l g
1 2π rl
式中:AdiV——距离衰减值,dB; 距离衰减值, 式中: 距离衰减值 dB; 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m; 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 线声源的长度, l ——线声源的长度,m。 线声源的长度 对于无限长线源(如一条延伸很长的公路) 对于无限长线源(如一条延伸很长的公路)和有限长线源 如一个路段)应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如一个路段)应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无限长线声源: r/l<1/10时 a) 无限长线声源:当r/l<1/10时,可视为无限长 线声源。 线声源。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p(r)=Lp(r0)-10lg(r/r0) 公式(15) 公式(15)中第二项表示了无限长线声源的几何发 散衰减: 散衰减: b) 有限长线声源 设线声源长度为l 设线声源长度为l,单位长度线声源辐射的倍频带 声功率级为Lw Lw。 声功率级为Lw。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声源r处 的声压级为: 的声压级为:
p L p = 20 lg p 0
dB ;
p 0 = 2 × 10 − 5 Pa
(1)分贝加法: 7—6, (1)分贝加法:p185 7 6, 分贝加法 计算68dB 71dB、68dB、74dB、77dB作用在同一点的总声压级 68dB、 作用在同一点的总声压级。 例:计算68dB、71dB、68dB、74dB、77dB作用在同一点的总声压级。 (2)分贝减法 (2)分贝减法 (3)分贝的平均值 (4)声压级相同的声音叠加
第7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2精品PPT课件

5、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 能区的划分情况等;
b.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 c.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
二、噪声评价标准
环境噪声评价有关标准 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l2348~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 测量方法 GBl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l2523 ~ 12524—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及测量方法 GB 9660 ~ 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 准及测量方法 GBJll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第七章声环境质量评价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基本概念 熟悉环境噪声的基本特征、分类、影响和标准 掌握环境噪声的有关物理量和评价量 掌握噪声级的能量迭加原理 掌握噪声源的传播衰减原理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任务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了解典型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 熟悉环境影响报告书噪声评价专题内容设置
2、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b. 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c. 评价范围各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
超标情况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3、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1)收集资料法 2)现场调查法 3)现场测量法
4、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置原则
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⑦编制噪声防治对策方案,内容具体实用,能反馈指导环保工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敏感目标:指医院、学校、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和区域。
贡献值:由建设项目自身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
背景值:不包含建设项目之外的环境声级。
预测值:贡献值和背景值采用能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声级。
二、噪声与噪声评价量环境噪声:声音是一定震动频率的空气作用于人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声源、传播途径、受声体。
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主观)--自然界、人为活动噪声噪声的特点: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环境噪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的分类:如上,按照辐射性质:点线面声源噪声评价量:(1)噪声物理量:声波、频率、声速、声压、声压级(人耳:20-20000HZ)(2)分贝计算:见噪声笔记(3)A声级LA,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噪声,贴合人耳的特性,应用最广。
LAeq等效连续A声级。
评价时段:●运行期生源为固定时段,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1、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三、评价的工作范围:点声源: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线声源:一级评价:线状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四、声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内容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气温湿度地形条件2、声环境功能区划3、敏感目标4、现状声源(当现状超标或者噪声相对较高)--排除现状声源的其他临时干扰情况,比如临时施工造成超标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布点应该均匀分布整个评价范围2、厂界和敏感目标应该为监测点3、也可在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设置监测点4、三点一致原则(现状监测点、预测点、竣工验收点)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声波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遮挡物、绿化林带的影响、气象条件。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教学重点: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空气吸收衰减, 声屏障引起的衰减,反射效应 教学难点:噪声的衰减
教学内容: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二、噪声被空气吸收的衰减 三、声屏障引起的衰减 四、阻挡物的反射效应
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1)点声源确定原则: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 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当作点 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各种机械设 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均可简化为点声源。 (1)线声源确定原则: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 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公路上的汽车流、铁路列车均可 作为线状声源处理。 (3) 面声源状况的考虑:当声源体积较大 ( 由长度有高度 ) ,声 源声级较强时,在声源附近一定距离内的会出现距离变化而 声级基本不变或变化微小时,可认为该环境处于面声源影响 范围;当城市市区主干道周边高层楼房建筑某一层附近出现 垂直声场最大值时,可以认为该层声环境受到 主干道多条车 道线声源叠加影响。
其他部门和非工业建设项目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建设项目类别昼间夜间类别昼间夜间5040655555457055605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
回 顾
水环境影响评价
(3)施工噪声
(4)生活噪声
(5)其它噪声
※※※
在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中,噪声源按其辐射性及其传播距离可 分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三种声学类型。 点声源是指小型设备,或设备的几何尺寸比噪声影响预测距 离要小的多,或研究距离远大于噪声源本身的尺度。 线声源是指声源呈线性。如呈线性排列的水泵、矿山和选煤 场的输送系统、繁忙的交通线等,其噪声是以近似线装的形 式向外传播的,所以此类声源在近距离范围内总体上可以视 作为线声源。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分贝的加法(n个相同声级相加)
14.0 12.0
△ L / [dB(A)]
10.0 8.0 6.0 4.0 2.0 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相同声级的噪声值个数)
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L 3.0 4.8 6.0 7.0 7.8 8.5 9.0 9.5 10.0 10.4 10.8 11.1 11.5 11.8 12.0
第三节 评价等级、范围和内容
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
一、评价等级
1、分级依据
建设项目规模:按投资额划分为大、中、小项目
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建设前后的声级的变化程度
受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目标和人 口分布
2、评价等级确定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按分级依据确定评价等级。
L p 2 10 lg[10
0.1L pt
10
0 .1 L p 1
] L pt 10 lg[1 10
0.1( L pt L p 1 )
]( dB )
令 L 10 lg[1 10
0.1( L pt L p 1 )
]
得 L p 2 L pt L ( dB) Δ L≤0,由 Lpt-Lp1 值查表 9-4 可得Δ L 值。
L
PT
0.1 10lg(10 L p i ) i 1
n
分贝平均值
n 1 n 0.1L 0.1L pi pi 10 lg( ) 10 lg( ) 10lg n 10 10 Lp n i 1 i 1
《声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预测模型
点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单个点声源的预测,如高架源 、地面源等。
面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大面积分布的声源,如机场、 工业区等。
线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沿线分布的声源,如道路交通 、铁路等。
声环境现状评估
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域的大小和声 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监 测点位。
目的
确保项目实施后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 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评价流程
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评价范围和评价 重点,制定评价方案。
02
现场调查与监测
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声环境状况进行调 查和监测,了解现状噪声水平及来源 。
01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编写评价报告,提出评 价结论和建议。
声环境变化趋势。
创新性的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将 应用于声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
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依据。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声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声环境 保护事业的发展。
借鉴国际先进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水平 。
积极参与国际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组织和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声环境保护领域的 地位和影响力。
法规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声环境保护法规 、规章和相关政策,确保评价工 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02
声环境影响
03
数学模型预测法
利用数学模型对声环境影 响进行预测,包括声传播 规律、声源辐射特性等。
物理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模拟 声环境,预测不同条件下 的声场分布。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补充了解
1 环境噪声和噪声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
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
85
70 65
禁止施工
55 55
△如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
2 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
声音三要素: 声源、介质、接收器。 频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用f表示。每秒振动一次 称1赫兹(Hz)。人耳能觉察的频率在20~20000Hz间。 <20Hz
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此
类标准。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的15dB(A)。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掌握
该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 等效声级LAeq /dB
类别 I II III IV
2. 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利用评价
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行实 测,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3. 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
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 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 并进行达标分析
(2)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 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7声环境影响评价

乡村声环境功能的确定
一般不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以下要求确定乡村区域适用的 声环境质量要求: ◆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 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 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 能区要求; ◆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 境功能区要求。
A.60dB B.62.4dB C.65dB D.65.4dB
昼夜等效声级
考虑到噪声在夜间对人的影响更严重,将夜间噪声增加10dB 后,用能量平均方法得出的24小时A声级平均值(Ldn),单位为 dB(A)。
? ? Ldn ? 10 lg{ 1 [
16
10 0.1 Li ?
8
10 ]} 0.1( L j ?10 )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性
●感觉公害: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 主观愿望有关。
●局限性、分散性:噪声污染是局部的、分散的,由 于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
●暂时性:噪声是一种物理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 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
噪声源及其分类
噪声源——产生噪声的物体。声音是由物体(固体、 液体、气体)振动产生的,这些振动的物体通常称为声源。
噪声级的加减运算
●加法 ◆公式法 ◆查表法
n
? L PT ? 10 lg(
10 0 .1 L Pi )
i?1
声压级差(L1-L2)d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信工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7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Ecological problems?✓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植被覆盖率减少、植被质量下降✓土壤质量退化、生产力下降✓湖泊、河流干枯、断流✓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葫芦疯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福寿螺、飞机草)✓生态灾难:沙尘暴、泥石流、蝗灾、害虫爆发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1 相关术语☐种群: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优势种☐生境☐生物量☐异质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因子☐植被覆盖率☐承载力☐敏感区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生态影响是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是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生态监测: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共 45张)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取
占迁弃路
地 安土 基
环境资源
置
生态
陆地植被
■
●
资源
陆栖动物■●土质●●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水土保持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参数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7.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1.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7.1.1.1 监测布点为了解项目周边噪声环境状况,本着既说明问题,又节省人力物力的原则,本次评价引用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例行监测数据,技改项目装置区位于东一厂区,本次仅引用东一厂区数据。
根据厂区主要噪声源布置及特点,在东一厂区厂界周围外1m处共布设4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图7.1-1,监测点位见表7.1-1 。
表7-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7.1.1.2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9年6月1日监测频率:监测1天,昼、夜间各监测一次。
测量时间安排在08〜22时(昼间)、22〜06时(夜间)。
7.1.1.3 监测项目、方法(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2)监测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测量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执行。
测量均在无雨天气下进行,风力2〜3级,传声器加戴防风罩,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3) 监测单位:山东安特检测有限公司7.1.1.4 监测结果厂界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2。
表7-2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布点见图7-1*3*4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眼公司东一区■ 1>检测点位图7-1声环境监测布点示意图7.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121 评价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7.1.2.2 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出的各点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A),采用超标值法进行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计算公式为:P=Leq-L b式中:P—超标值,dB(A);Leq —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L b—评价标准,dB(A)。
7.1.2.3 噪声环境现状评价噪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3。
声环境影响评价

精选ppt
30
7.5.1 预测的基础资料
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 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
(1)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声源种类(包括设备型号)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
发生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 (2)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
精选ppt
2
7.3.1 基本任务
1.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 2.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 允许的水平。 3.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 学依据。
精选ppt
3
7.3.2 技术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开展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 评价级别与评价范围和编制环境噪声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开展工程分析、收集资料、现场监测调查噪声的基 线水平及噪声源的数量、各声源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 空间位置等; 第三阶段:预测噪声对敏感点人群的影响,对影响的意义和重 大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消减影响的相应对策; 第四阶段:编写环境噪声影响的专题报告。
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7条)
1. 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2.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
级的误差范围;
3. 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 的范围和程度;
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 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GB3096-93
规定的1、2类标准的地区;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
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
7 声环境影响评价ppt教材.ppt

7.2.1 评价的基本任务 7.2.2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7.2.3 评价工作要求
2019/10/23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2
7.3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7.3.1 现状调查 7.3.2 现状评价
7.4 声环境影响预测
7.4.1 预测的声源资料和各类参量 7.4.2 预测范围与预测点布设 7.4.3 预测方法 7.4.4 预测步骤 7.4.5 声级预测计算 7.4.6 典型建设项目噪声影响预测计算模式
声强与声功率之间的关系是:I=W/S
S——声波传播中通过的面积,m2。
(2)声功率级 同理,用Lw表示某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
LW=10×lg(W/W0)
W0——为基准声功率值,W0=1×10-12 W。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描述空间声场中某处
声音的物理量。
声压级评价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声功率 级评价声源源强。
工作中,常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 列,总数为100个数据的第10个或总数为200个数据的第 2个0数个据是是L10L,90。第50个或第100个数据是L50,第90个或第180
2019/10/23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16
7.1.5 声级的基本计算
7.1.5.1 噪声级的叠加、相减和平均
2019/10/23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13
实际噪声测量常采取等时间间隔取样:
Leq
10lg1 N
N 1
LAi
101
0
Leq— N次取样的等效连续A声级,dB;
LAi—第i次取样的A声级,dB; N—取样总次数。
2019/10/23
第07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三级评价: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
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 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 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交通线路
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 路等建设项目 •一级评价: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
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级相应的噪声
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各敏感目标的超、达 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 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范围内的人口数 及分布情况
声 环 境 影 响 预 测
预 测 模 式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声 环 境 影 响 预 测
预 测 模 式
点声源简化原则
当声源体积较大(有长度、有高度),声源 线声源简化原则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尺寸大得多(d>2倍 声级较强时,在声源附近的一定距离内会出现 声源最大尺寸)时 距离变化而声级基本不变或变化微笑时 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 面声源简化原则
•二、三级评价:同上
飞机场周围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为
LWECPN为70dB的区域 •一级评价: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km~12km、 侧向各1km~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 权重:weight •二级、三级评价: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声环境功 等效:equivalent 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连续:continuous 感觉:perceive 噪声:noise
调 查 与 测 量
环 境 现 状 评 价来自掌握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噪声敏感目 标和人口分布情况,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和
铁路噪声预测精选文档

铁路噪声预测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现状调查本铁路专用线主要经过织金县茶店乡和八步镇农村地区,受山区地形起伏的限制,众多房屋依山而建,线路两侧分布有零散居民房,以1~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为主,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铁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包含隧道)共有声敏感点3处,为零散居民点,无学校、医院等声敏感点。
具体敏感点分布及概况见表及图、图。
注:1、“距离”是指拆迁后的敏感点的主要建筑物至铁路外轨中心线的最近距离;2、“高差”是指地面与其的相对高差,以地面标高为±,“+”表示轨面高出敏感点地面,“-”表示轨面低于敏感点地面;3、“位置”是指敏感点位于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右侧或两侧。
现状监测与评价(1)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声环境现状监测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2)测量实施方案①监测方案根据铁路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见表。
表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案②监测仪器环境噪声现状监测采用LH105型声级计,所有参加测量的仪器由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每次测量前校准。
③测量时间、方法及测量值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环境噪声测量值和评价量。
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敏感点情况,昼、夜选择正常工作时间(或正常活动)、正常休息时间代表性时段连续测量10min 等效连续A声级;受公路噪声影响地段,连续测量20min等效连续A声级,以两次监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代表评价点处昼、夜环境噪声现状等效声级。
④测点布设原则选择距铁路最近处布设监测点,在建筑物外处进行监测。
(3)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①监测结果: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②评价方法采用直接对照法,将噪声监测结果(Leq值)直接与评价标准对照进行分析。
以等效连续声级Leq作为噪声评价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 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 也应给予分析。 ⑥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 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⑦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 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 果。
第三节噪声影响预测模式
2.铁路噪声的预测模式 (1)比例预测法 比例预测模型的应用条件为:①列车通过速度基本不变; ②铁路干线两侧建筑物分布状况不变;③列车噪声辐射特性不变; ④机车鸣笛位置基本不变;⑤主要受铁路噪声的影响。
比例预测模型常用于远离铁路站场的铁路干线噪声预测。
(2)模式预测法
把铁路各类声源简化为点声源和线声源,分别进行计算。
1 ΔL 101g 4ππ2 式中r——点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为:
r1 ΔL 201g r2
当r2=2r1时,△L=6dB,即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
【例3】已知锅炉房2m处噪声测值为80dB,距居民楼 16m;冷却塔5m处噪声测值为80dB,距居民楼20m, 求两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 解:锅炉房对居民楼的噪声贡献值为:
式中
Lpi ——整体声源周界的声级平均值;
L——测点连线总长; α——空气吸收系数; Sa——测量线所围成的面积; H——传声器高度; H——整体声源平均高度,m,上限为10m; Sp——厂房或车间实际面积;
D——测量线至厂房界的平均距离。 当Sp》 D 条件下,Sa≈Sp=S,则上式呆简化为
L w Lpi 101g(2S)
一、环境噪声评价量 1.连续A声级LA 由于人耳对低频噪声不太敏感,而对高频噪声较 为敏感,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噪声听起来不一样 响。根据人耳的听觉特性,在声学测量仪器中设置了 “A计权网络”,使接收到的噪声在低频处有较大的 衰减而高频处甚至稍有放大,这样测得的声级称为A 声级,计为dB(A)。实践证明,A声级比较接近人耳的 听觉。A声级是一切噪声源及影响评价的基本量,但 它只适用于连续稳定噪声源及影响的评价。
【例5】某机械加工车间(10m×20m)外1m处测得平均周界噪声值为70dB, 若该企业厂界噪声执行Ⅲ类标准,即噪声的标准为昼间65dB,请问车间对 10m外的厂界噪声贡献值(仅考虑距离衰减)昼间是否达标? 解:车间的整体声功率级为:
Lw Lpi 101g(2S) 70 101g(210 20) 96dB
解 : 101g(x/10) 65 60 1g(x/10) 0.5 x/10 100.5 x 31.6m
应离道路中心31.6m昼间噪声方可达标。
(3)整体声源的传播与衰减模式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 将一个生产车间或市场视为整体声源。为评价整体声源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可预先求得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LW,再计算声传 播过程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衰减 Ai ,然后求得预测受声点P的声级 Lp,具体计公式如下:
噪 声
noise
一些声源的噪声级(A)值和对人的影响
对人的 影响 噪声级值 0~ dB(A)
安 很静
→干扰语言通讯 长期影 长期接 全 听觉较快 响尚无 触听觉 受损,耳聋 定论 受损,聋 安静 一般 吵闹 很吵 难受 痛苦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声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噪声源调查分析、背景噪声
车间的等效半径为:
r0 s
200 8.0m 3.14
车间到厂界的噪声距离衰减为:
2 2 Ad 101g 2π(r 10 ) 101 g 2 π( 18 ) 33.1dB 0
车间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 车间对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可以达标。
Lp LW Ai 96 33.1 62.9dB
2.等效连续A声级LAep 一般噪声源的A声级或在某一受声点测量到的A声 级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引入某一时段内的 平均A声级评价量——等效连续A声级。即在声场内的 一点位上,将某一时段内连续变化的声级,用能量平 均的方法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大小:
1 T 0.1L t LAeq 101g 10 A dt T 0
②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 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19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 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 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 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③对处在适用GB3096-19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 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 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19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 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 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 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此外,为了避免公式计算,可以将几个需要叠加 的噪声级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求出相邻两个噪声 级的差值(L1一L2),然后由表查出分贝增加值△L,再 与Ll相加求得Ll+2, 依次类推,最后求得总噪声级。
L1一L2(小位数) L1一L2(整位数) 0 1 2 3 4 5 6 0 3.0 2.5 2.1 1.8 1.5 1.2 1.0 0.1 3.0 2.5 2.1 1.7 1.4 1.2 1.0 0.2 2.9 2.5 2.1 1.7 1.4 1.2 1.0 0.3 2.9 2.4 2.0 1.7 1.4 1.1 0.9 0.4 2.8 2.4 2.0 1.6 1.4 1.1 0.9 0.5 2.8 2.3 1.9 1.6 1.3 1.1 0.9 0.6 2.7 2.3 1.9 1.6 1.3 1.1 0.9 0.7 2.7 2.3 1.9 1.5 1.3 1.0 0.8 0.8 2.6 2.2 1.8 1.5 1.2 1.0 0.8 0.9 2.6 2.2 1.8 1.5 1.2 1.0 0.8
LP LW Ai
式中LW代表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
A
代表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不造成的总衰减量,即距 离衰减Ad、屏障衰减Ab、空气吸收衰减Aa之和。
i
式中r——整体声源的中心到受声点的距离。
Ad 101g(2 r 2 )
D Lw Lpi 101g (2S a hL) 0.5a S a 1g 4 S P h H 0.025 S p
7
8 9 10
0.8
0.6 0.5 0.4
0.8
0.6 0.5
0.8
0.6 0.5
0.7
0.6 0.5
0.7
0.6 0.5
0.7
0.6 0.5
0.7
0.6 0.5
0.7
0.6 0.4
0.7
0.5 0.4
0.7
0.5 0.4
11
12 13 .2 0.1
三、噪声的传播与衰减模式 (1)点声源的衰减 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值为:
L WECPN LEPN 101g( N1 3N 2 10N3 ) 39.4
式中 LEPN 代表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单位dB; N1——白天7~19时飞行次数; N2——傍晚l9~22时飞行次数; N3——夜间22~7时飞行次数。
二、噪声级的叠加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要进行多声源的叠加或噪声贡献值与 噪声现状本底值的叠加。声级的叠加一定要按能量(声功率或 声压平方)来相加,可按下式计算:
4.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 点是既考虑了在24h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 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飞机对周围环境所 造成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 准》即规定采用此方法讲行评价。 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四、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式 1.公路噪声的预测模式 (1)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持续术导测——声环境》中推荐: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可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 公路噪声预测模式。
(2)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式 国家环保总局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推荐按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计算预测点接受到的噪声值。
L1 80 201g(2/16) 61.94dB
冷却塔对居民楼的噪声贡献值为:
L2 80 201g(5/20) 67.96dB
两设备对居民楼噪声贡献叠加值为: L=10lg(1563147+6251727)=69dB
(2)线声源的衰减线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值: 1 ΔL 101g 4ππr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城市5类环境噪声值列于下表:
第二节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①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②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 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③给出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 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④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 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二、划分原则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如下。 ①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 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1993 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 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 噪声级的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量达3~5dB(A)或以上] 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 作。
式中r——线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m; l——线声源的长度,m。 r 1 当 l 10 时,可视为无限长声源。此时在距离线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