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微专题:冰川与冰川地貌(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冰川、冰缘地貌》幻灯片
平面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 致,迎冰面通常长平缓并留有擦痕,背 冰面短陡不平。
五、冰川地貌---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形态,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 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冰碛物堆积或覆盖而 成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 侧碛堤,冰川消退过程中在冰川谷两侧由 冰碛物堆积而成的长堤。 终碛堤,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通常在冰 川末端处堆积成弧形的堤,称为终碛堤
✓ 裂隙被地表水周期性的注入冻结,使裂隙扩大
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楔状,称为冰楔。
✓ 当气温转暖,冰楔融化被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
在颗粒大小混杂而又饱含水分的松散土层中, 冻融作用产生的垂直分选和水平分选,使砾石 由地下被抬升到地面,再集中到边缘,并呈环 状分布,而细粒土或碎石那么位于中间。
《冰川、冰缘地貌》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一、冰川概述
冰川覆盖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0%左 右,其中南极洲和北美洲的格陵兰半岛 分布面积最大,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寒高 纬高山地区。 冰川形成过程: 新雪----粒雪----冰川冰----冰川
✓ 是多年冻土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微地貌形态。
✓ 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
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单个网眼近于对 称的几何形态,如呈环形、多边形。
✓ 多边形构造土可分为石质构造土和泥质构造土。
泥质构造土
✓ 也称多边形土,是土层冻结之后,温度继续降
低,引起地面收缩,或土层干缩,产生裂隙而 成。
十、冻土地貌
石河、石海和石冰川
✓ 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
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石 海。
五、冰川地貌---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形态,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 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冰碛物堆积或覆盖而 成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 侧碛堤,冰川消退过程中在冰川谷两侧由 冰碛物堆积而成的长堤。 终碛堤,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通常在冰 川末端处堆积成弧形的堤,称为终碛堤
✓ 裂隙被地表水周期性的注入冻结,使裂隙扩大
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楔状,称为冰楔。
✓ 当气温转暖,冰楔融化被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
在颗粒大小混杂而又饱含水分的松散土层中, 冻融作用产生的垂直分选和水平分选,使砾石 由地下被抬升到地面,再集中到边缘,并呈环 状分布,而细粒土或碎石那么位于中间。
《冰川、冰缘地貌》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一、冰川概述
冰川覆盖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0%左 右,其中南极洲和北美洲的格陵兰半岛 分布面积最大,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寒高 纬高山地区。 冰川形成过程: 新雪----粒雪----冰川冰----冰川
✓ 是多年冻土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微地貌形态。
✓ 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
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单个网眼近于对 称的几何形态,如呈环形、多边形。
✓ 多边形构造土可分为石质构造土和泥质构造土。
泥质构造土
✓ 也称多边形土,是土层冻结之后,温度继续降
低,引起地面收缩,或土层干缩,产生裂隙而 成。
十、冻土地貌
石河、石海和石冰川
✓ 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
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石 海。
高中地理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河流地貌的发育三轮复习(71张ppt)
图1
图2
(1) .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
A.a B.b C.c D.d
2020/7/3
4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 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 主河系。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 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 成7~8题.
2020/7/3
20
凸岸:河岸凸 出的部分
凹岸:河岸凹 入的部分
如果任由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展下去,河流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2020/7/3
21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曲流
扩大
牛轭湖
2020/7/3
22
九曲回肠的荆江、牛轭湖
2020/7/3
23
(2010·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
2020/7/3
18
VA〈 VB
A
B
凸岸 A
B 凹岸
水平水流冲刷加上垂直向下水流刨蚀,河岸两侧 凹岸侵蚀,河道拓宽,形成宽浅的河谷。)
根据凹岸水流特点,说明凹岸形成的河流侵蚀地貌
2020/7/3
19
VA〈 VB
A
B
凸岸 A
B 凹岸
水流缓慢,水下泥沙堆积,露出水面,形成宽平 的河漫滩冲积平原。)
根据凸岸水流特点,说明凸岸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
展宽
6
1.溯源侵蚀:
根据此图中流 水作用与岩层的关 系,你是否认同 “数万年后虎跳峡 可能不在当前位 置”,为什么?
2020/7/3
7
归纳一:
• 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 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 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 的方向移动,我们就把这种侵蚀叫溯 源侵蚀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冰川地貌(29张PPT)
(2022全国乙卷)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 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 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 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 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 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横断山区 摄影/姜曦
冰川地貌
目 录
01 冰川和冰川作用 02 冰川侵蚀地貌 03 冰川堆积地貌
04 冰川地貌的组合与发育
01冰川和冰川作用
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地表年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线。 补给量>消融量
补给量<消融量
雪线高 高 雪线低 低
温度
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坡向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 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 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 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 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 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高
降水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坡度
陡坡 雪线高 缓坡 雪线低
01冰川和冰川作用 冰川的形成过程
具有塑性状态的状态的冰川冰形成后,在重 力和压力作用下便缓慢变形和流动,并越过 雪线向下游流动,成为冰川。
相较于河流的运动速度缓慢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坡度、 冰川部位、降雪量和消融量等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 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地貌学05 冰川地貌幻灯片PPT
天山北侧昭苏军马场
—
地 貌 学
第 五 章
〔二〕冰川形成过程〔Formation of
—
地 glacier〕 貌 学
第 五 章
积雪变成冰川是先
新雪
由新雪变成粒雪 (firn),再由粒雪变
成冰川冰〔glacial
ice),最后形成冰川
粒状雪 (glaciers)。这一过 程被称为成冰作用。
粒雪
冰川冰
—
地 貌 学
第 五 冰芯 章
〔一〕雪线〔Firn line〕
地 貌
雪线是指高山常 年积雪区的下边界, 即年固态降水量与
学 消融量开场到达平
—
衡的地带。
第
五
在中低纬山区,
章 积雪的面积和高度
随季节变化,冬季积雪
区扩大,积雪高度下降;夏
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上升。
—
祁连山哈拉湖畔
地 貌 学
第 五 章
山谷冰川
章
冰斗冰川
复式 山谷冰川
冰斗 山谷冰川
平顶冰川
〔四〕冰川的运动〔Movement of
地 gla冰ci川e运r动s〕可分为塑性流动
貌
(plastic flow)和底部滑动
学
(basal slip)两种方式。是塑造 冰川地貌的主要能量来源。
—
第
五
冰川运动由冰川的
ypes of glaciers〕
地 貌
根据不同原那么可将冰川划分不同类型。
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 冰川两种。
学 1. 海洋性冰川
—
第 五
指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 度快,又称暖冰川〔Warm glaciers〕。
《冰川地貌》PPT课件
整理ppt
47
• 鲸背石是迎冰面与背冰面均作流线型, 挖蚀作用基本不存在,说明冰底滑动应 以水层滑动为主,是更暖而冰下多水的 条件下形成的冰蚀丘陵。
• 羊背石和鲸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 动方向平行,因而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 方向。
整理ppt
48
羊背石
整理ppt
49
羊背石
整理ppt
50
整理ppt
整理ppt
105
鼓丘景观
整理ppt
106
冰川考察
南极
整理ppt
107
惊险的冰川考察
南极
整理ppt
108
冰川内部冰洞考察
南极
整理ppt
109
• 冰川的挖蚀作用,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 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 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 隙扩大,岩体不断破碎,冰川就像铁犁铲 土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带走。
整理ppt
15
• 冰川的磨蚀作用,是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 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象锉刀一样,不断 地对冰川底床进行消磨和刻蚀.
冰川消融以后,以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
冰碛物结构疏松,堆积杂乱,无层理,磨 圆度极差。
整理ppt
28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整理ppt
29
第二节 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 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3、冰水堆积 蛇形丘、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冰 水扇及冰水平原
整理ppt
95
U 形谷2
整理ppt
96
U 形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据图分析,关于阿尔泰地区冰川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各个朝向的冰川条数有增有减 B. 各个朝向的冰川面积都全面退缩 C.朝向北侧每条冰川的平均面积最大 D. 朝向西侧的冰川面积变化最小
5.关于阿尔泰地区冰川分布特点与对应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侧冰川数量比东侧少—西侧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北侧比南侧冰川条数多——北侧位于阴坡和夏季风的背风坡 C.西北侧比东南侧冰川面积大——西北侧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D.冰川总蓄积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本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
分析当地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 原因。
当地冰川主 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冰川 融水量加大,流水搬运能力加强; (季节性)冻土消融,岩土体稳定性 变差,受重力作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读“1960~2010年间阿尔泰地 区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
冰川泥砾是由冰川直接堆积的粘土、砾石和砂呈无层状分选的混合体。经过地质、气 象的变动,碰撞、摩擦、翻滚、沉寂,最终在冰川、石英和云母岩之下,形成了细如 落、柔似棉的被现代人叫作冰川泥的自然物质。下图示意加拿大冰川泥的分布。 (1)分析加拿大西北部冰川分布广泛的原因。
加拿大西部地区多高山,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地形雨:纬 度高,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因此冰川分布广。 (2)说明加拿大西部成为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产地的有利条件。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 (1)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高度气温 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 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 降雪较多。
(2)说出与最大冰期相比现 代冰川面积发生的变化,并 分析其主要原因。
(2)变小甚至消失。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阻挡了 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降水(雪)减少;全 球变暖,该区域气温升高,冰川面积消退明显。
冰川与冰川地貌
学习目标
• 1.梳理基础原理,准确说出冰川地貌的两种类型。 • 2.结合西天山托木尔峰案例,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冰
川地貌的成因。 • 3.举出2个以上实例说明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考点一:冰川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 的天然冰体。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 冰作用而形成的。
如珠峰南坡由于受印度洋上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冰川上降雨 (雪)充沛,所以发育成典型的海洋性冰川。而珠峰北坡地处背风坡受大陆 性气候影响大,冰川上降水稀少,冰川消融很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冰川。
考点二: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基本特征
冰蚀地貌
冰斗 角峰 刃脊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 平缓
冰川广袤,冰川泥埋藏深;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无污染;河流的搬运使 冰川泥纯净、细腻;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富含矿物质。
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 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 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 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阴影所示)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表1 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
(3)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 一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 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
(3)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正相关。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 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 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 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或(6-8月 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正相关)。
积和消融速度快。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降水的影响常超 过气温的影响,雪线高度也较低。冰川地质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冰舌 末端常可伴入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
“大陆性冰川”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小, 由此带来的降雨量少,冰雪累积和消融的速度慢,冰川运动相对较弱。大陆 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冰川地质作用微弱,堆积地形发育。 冰舌末端位置较高,远离森林带
表磧是指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岩石碎屑等杂质暴露于冰川表面并覆盖在冰体表面的碎 屑物。科学研究观测发现,越向冰川下游,表磧覆盖越厚,面积也越大,表碛厚度 影响冰川融化速度。西天山托木尔峰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冰川的补给 主要靠降水。在新形成的冰川中检测到了有机魚农药残留。图6为托木尔峰南侧冰 川分布范国图,图7为表碛厚度与冰川日均消融速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大 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 纬和中纬山地区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 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大陆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自边缘向中
8.新冰川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可能来源地是 A.四川盆地 B.河西走廊 C.恒河平原 D.东欧平原 9.与塔里木河中游河床堆积物相比,托木尔峰南侧冰川表碛的特点是 A.磨圆度差 B.粒径较小 C.分层明显 D.分选性好 10.表碛厚度与冰川日均消融速率统计图反映出 A.表碛厚度与冰川消融速率呈负相关 B.分布海拔较高的冰川消融速率慢 C.冰川末端表碛降低了冰川消融速率 D.表碛厚度越薄,冰川消融速率越慢
碛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 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 碛堤及冰水扇。
6.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 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 7.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心隆起、规模如南极或格陵兰的盾形冰体。又称大陆冰川,简称冰盖。 大陆冰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冰盖冰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
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一部分漂浮在海上的冰体称冰架(陆 缘冰)、冰棚或冰障。冰架冰断裂、崩解后入海形成冰山。
在北极和极区附近岛屿上,形态和特点与大陆冰盖相似的、但规模小得多的冰体 称为冰帽或冰穹。
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 两个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以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 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 川系统。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冰舌
中国现代冰川既有海洋性冰川,也有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孤立而尖锐
随着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 刃状
冰蚀地貌
冰川槽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 U形谷 如U字
冰蚀湖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湖
冰积地貌
冰碛丘陵 冰碛阶地
冰川消融时,将所携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 缓、波状起伏的丘陵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羊背石--冰川侵蚀--迎冰面坡缓
鼓丘--冰川堆积--背冰面坡缓
黑河为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流域,发源 于祁连山区南部,上游冰川广布。20世 纪60年代至2010年,监测流域内降水量 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下图示意 “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 化”。
1.海拔>4700m冰川条数较少的原因是 ①山体面积小 ②地形陡峭 ③气温低 ④降水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海拔>4500m 冰川条数变化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A.减少,气候变暖 B.减少,降水增多 C.增加,降水增多 D.增加,气候变暖 3.有关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的推断,正确的是 A.4500m以下冰川面积总体减少 B.4400~ 4500m冰川面积占比最大 C.4500m 以上冰川面积总体增加 D.4200~ 4300m冰川面积减少最多
5.关于阿尔泰地区冰川分布特点与对应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侧冰川数量比东侧少—西侧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北侧比南侧冰川条数多——北侧位于阴坡和夏季风的背风坡 C.西北侧比东南侧冰川面积大——西北侧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D.冰川总蓄积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本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
分析当地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 原因。
当地冰川主 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冰川 融水量加大,流水搬运能力加强; (季节性)冻土消融,岩土体稳定性 变差,受重力作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读“1960~2010年间阿尔泰地 区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
冰川泥砾是由冰川直接堆积的粘土、砾石和砂呈无层状分选的混合体。经过地质、气 象的变动,碰撞、摩擦、翻滚、沉寂,最终在冰川、石英和云母岩之下,形成了细如 落、柔似棉的被现代人叫作冰川泥的自然物质。下图示意加拿大冰川泥的分布。 (1)分析加拿大西北部冰川分布广泛的原因。
加拿大西部地区多高山,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地形雨:纬 度高,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因此冰川分布广。 (2)说明加拿大西部成为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产地的有利条件。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 (1)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高度气温 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 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 降雪较多。
(2)说出与最大冰期相比现 代冰川面积发生的变化,并 分析其主要原因。
(2)变小甚至消失。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阻挡了 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降水(雪)减少;全 球变暖,该区域气温升高,冰川面积消退明显。
冰川与冰川地貌
学习目标
• 1.梳理基础原理,准确说出冰川地貌的两种类型。 • 2.结合西天山托木尔峰案例,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冰
川地貌的成因。 • 3.举出2个以上实例说明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考点一:冰川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 的天然冰体。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 冰作用而形成的。
如珠峰南坡由于受印度洋上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冰川上降雨 (雪)充沛,所以发育成典型的海洋性冰川。而珠峰北坡地处背风坡受大陆 性气候影响大,冰川上降水稀少,冰川消融很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冰川。
考点二: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基本特征
冰蚀地貌
冰斗 角峰 刃脊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 平缓
冰川广袤,冰川泥埋藏深;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无污染;河流的搬运使 冰川泥纯净、细腻;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富含矿物质。
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 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 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 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阴影所示)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表1 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
(3)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 一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 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
(3)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正相关。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 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 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 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或(6-8月 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正相关)。
积和消融速度快。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降水的影响常超 过气温的影响,雪线高度也较低。冰川地质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冰舌 末端常可伴入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
“大陆性冰川”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小, 由此带来的降雨量少,冰雪累积和消融的速度慢,冰川运动相对较弱。大陆 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冰川地质作用微弱,堆积地形发育。 冰舌末端位置较高,远离森林带
表磧是指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岩石碎屑等杂质暴露于冰川表面并覆盖在冰体表面的碎 屑物。科学研究观测发现,越向冰川下游,表磧覆盖越厚,面积也越大,表碛厚度 影响冰川融化速度。西天山托木尔峰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冰川的补给 主要靠降水。在新形成的冰川中检测到了有机魚农药残留。图6为托木尔峰南侧冰 川分布范国图,图7为表碛厚度与冰川日均消融速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大 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 纬和中纬山地区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 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大陆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自边缘向中
8.新冰川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可能来源地是 A.四川盆地 B.河西走廊 C.恒河平原 D.东欧平原 9.与塔里木河中游河床堆积物相比,托木尔峰南侧冰川表碛的特点是 A.磨圆度差 B.粒径较小 C.分层明显 D.分选性好 10.表碛厚度与冰川日均消融速率统计图反映出 A.表碛厚度与冰川消融速率呈负相关 B.分布海拔较高的冰川消融速率慢 C.冰川末端表碛降低了冰川消融速率 D.表碛厚度越薄,冰川消融速率越慢
碛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 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 碛堤及冰水扇。
6.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 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 7.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心隆起、规模如南极或格陵兰的盾形冰体。又称大陆冰川,简称冰盖。 大陆冰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冰盖冰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
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一部分漂浮在海上的冰体称冰架(陆 缘冰)、冰棚或冰障。冰架冰断裂、崩解后入海形成冰山。
在北极和极区附近岛屿上,形态和特点与大陆冰盖相似的、但规模小得多的冰体 称为冰帽或冰穹。
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 两个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以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 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 川系统。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冰舌
中国现代冰川既有海洋性冰川,也有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孤立而尖锐
随着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 刃状
冰蚀地貌
冰川槽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 U形谷 如U字
冰蚀湖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湖
冰积地貌
冰碛丘陵 冰碛阶地
冰川消融时,将所携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 缓、波状起伏的丘陵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羊背石--冰川侵蚀--迎冰面坡缓
鼓丘--冰川堆积--背冰面坡缓
黑河为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流域,发源 于祁连山区南部,上游冰川广布。20世 纪60年代至2010年,监测流域内降水量 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下图示意 “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 化”。
1.海拔>4700m冰川条数较少的原因是 ①山体面积小 ②地形陡峭 ③气温低 ④降水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海拔>4500m 冰川条数变化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A.减少,气候变暖 B.减少,降水增多 C.增加,降水增多 D.增加,气候变暖 3.有关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的推断,正确的是 A.4500m以下冰川面积总体减少 B.4400~ 4500m冰川面积占比最大 C.4500m 以上冰川面积总体增加 D.4200~ 4300m冰川面积减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