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货币的本质

合集下载

货币信用理论的研究

货币信用理论的研究

货币信用理论的研究货币信用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货币和信用交易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和信用的发行、流通和调控等问题。

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货币和信用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货币信用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货币、信用和货币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货币信用理论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货币的本质及其作用货币被认为是商品的普遍等价物,它可以充当货物交换的中介,在商品交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货币具有以下特点:1.货币是一种通用等价物,在交换中它具有普遍的价值。

2.货币是商品的形式,也是商品的标志,商品在离开货币的情况下是无法流通的。

3.货币具有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

货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交易媒介,货币具有普遍的交易功能,可以实现商品交换的便利化和普遍化。

2.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

3.作为价值储藏物,货币具有储蓄和财富积累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

4.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于清偿债务和支付税费等。

5.作为信用基础,货币可以作为信用交易的基础和担保物,在以信用为基础的交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信用是指借贷双方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是一种经济上的社会关系。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货币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信用是双方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它需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

2.信用是企业和个人获取资金的途径之一,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信用是经济商品交易和金融市场的基础,它能够扩大经济交往和减少交易成本。

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信用可以为创新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推动国际贸易,信用可以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减少跨国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3.为消费提供支持,信用可以为个人消费提供更多的借贷选择,满足个人和企业的消费需求。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弗里德曼: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信用,而是共识

弗里德曼: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信用,而是共识

弗里德曼: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信用,而是共识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哈耶克晚年写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本经济学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比起他那些闻名遐迩名垂青史的大作,这本书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因为它似乎走得太远,太偏激,以至于“主流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们不会把它当真。

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哈耶克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其中也包括货币的竞争。

市场经济在过去种种的不稳定,其实是因为市场上最重要的自我调节成分——货币,被政府控制而没有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

现代社会已一再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将带来繁荣,但却自相矛盾地认为,衡量自由竞争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尺度——货币应该掌握在垄断的专制权力之下。

哈耶克主张“货币非国家化”,即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竞争性的货币,来取代政府发行性的垄断货币。

那么在和其他货币的竞争中,发行者就会极力维持稳定的币值,从而创造出既无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的理想稳定货币,但私营机构的信用不如政府,因此发行的货币无法与政府发行的法币竞争,而政府又不可能自行阉割货币发行权,这使得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成为空想。

弗里德曼的雅浦岛石币但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信用,只有本身毫无价值的纸币才需要信用背书,从来没有人为黄金背书,但黄金作为货币却横贯数千年,超过任何由政府背书的纸币。

货币的本质不是信用,而是共识。

公众认为黄金是货币,愿意在交易中使用黄金,那黄金就是货币,就算政府下《通知》规定黄金不是货币,黄金也还是货币。

弗里德曼在著作《货币的祸害》的第一章“石币之岛”中介绍了著名的共识货币:雅浦岛石币。

这些石币并不产自岛上,岛上的居民乘船到400英里以外的其他有大量石灰石矿产的岛屿上,雕刻巨型石币,把他们推到筏子上,再把这些石币运回雅浦岛,雕刻好的石币被人们滚到一个传统的地方,然后这些东西就被准备好用来交易了。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质的具体表达根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派生职能: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价值尺度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质上一样,量上比拟〕特点:—1、观念货币—2、足值或币值稳定—3、独占性或排他性—4、技术规定:价格标准价格标准—1、定义: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分流通手段定义:货币媒介并促进交换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双重需要的双重满足—诸多物品的不可分割性特点:—1、现实;—2、缺乏值/价值符号贮藏手段定义:退出流通,价值的独立形态/财富一般代表特点:—1、现实货币—2、足值/币值稳定功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财富贮藏形式的比拟——贮藏货币的好处—1、贮藏费用:无或很低—2、购置力损失:小—3、流动性:最强支付手段定义:延期或未来支付的工具或凭证起源:商业信用财政、银行+工资、报酬—商品复杂性、产销周期的不一致—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买卖者身份的反复特点:—补足交换的环节—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债务/支付链条的中断〕世界货币一般支付手段:偿付国际债务和国际收支差额一般购置手段:国际贸易社会财富的一般表达:—支付战争赔款、借款、资本输出世界货币/国际货币—货币发行国与世界经济的协调问题—汇率稳定问题三、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一、定义: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假设干层次并进展相关包含排列的一种技术方法二、划分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不受/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及时变现的能力;—原因:流动性不同,其流通周转次数不同,形成的购置力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三、划分的意义—货币管理当局:掌握不同层次货币的运行态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展调控四.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16C-19C末〕——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存续时间不长,X围不广——原因:体大值小;价格不稳2、金银复本位制原因:币材充分;价值稳定—平行本位:市场比价流通——价格体系混乱— *双本位: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过渡特点:不稳定的货币制度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特点:相对稳定—货币流通与外汇汇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外汇汇率稳定性的削弱—黄金分配的极端不均匀—根底动摇:价值符号的兑换受限制/制止—币材的内在局限〔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不铸造、流通金币;发行、流通银行券国家集中储藏黄金(外汇),银行券限制兑换—金块本位:国内兑换〔最低限——最高限〕—金汇兑本位:本币——外汇——黄金特点:残缺不全—无金币发行流通:自发调节和币值稳定机制丧失—兑换能力受限制:最低额/两次兑换—一国币值稳定:难以为继4、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a、不规定含金量/不兑换黄金b、流通中的货币:信用货币c、发行渠道:银行信贷程序d、国家的管理成为必要—币值稳定机制丧失:不兑现/无发行准备—自发调节功能丧失:非足值货币财政发行——经济发行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定义、特征定义:借贷活动,以归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用契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殖的价值运动—王松奇) 构成要素*有借有还——信用关系+信用标的*有约——信用载体(信用工具)*有期有息——信用条件(货币/借贷资本的时间价值)信用的特征--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区别于财政分配,民间救济)--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借贷资本* 区别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所/使让渡* 区别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双重支付与双重回流--债权债务关系(赊购赊销的延伸)二.信用的产生---私有制和商品交换——贫富分化商品产销周期不一致——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收支:结余未来消费现在消费负债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平衡“月光族〞调剂:经济主体效用的最大化,克制收支时/空的不平现代信用的形成产生根底:垄断地位的消失与高利贷的衰退——利率附属于平均利润率,附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法律限制利率水平*资本主义开展创造的条件——突破小生产方式商品货币关系拓展:社会再生产资金的暂时闲置与需求货币需求迅速增长: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来满足余:固定资产折旧闲置流动资金待转化的剩余价值缺:固定资产更新补充流动资金追加生产资本经济主体收支不平衡的加剧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兴起:余缺调剂的必然产物推动: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本钱、巧合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3.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直接信用—货币余缺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通常由经纪人或证券商进展股票、债券发行等交易安排。

112201_货币银行学笔记

112201_货币银行学笔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五、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

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银本位制银币本位制平行本位制货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币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制金汇兑本位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答:指货币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将实际价值高于货币价值的货币驱逐出货币流通领域的现象。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教学课件ppt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教学课件ppt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与货币的联系
1
信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其中借贷双方 之间存在信用关系。
2
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3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和货币相互联系,为经济 发展提供支持。
货币政策对信用市场的影响
01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展。
03
货币政策对信用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信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信用与货币的相互作用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推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和货币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银行的贷款和投资 ,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信用与货币关系发展报告.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信用与货币的基础概念 •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及影响 •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信用与货币的定义
信用
指借款人向债权人借款时,凭借其信誉或财产为担保,在约 定时间内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
货币
是经济中交换的媒介,可以是硬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可以创造货币
例如,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货币在信用交易中起到媒介作用
例如,借款人通过使用货币来偿还债权人的贷款。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二)高利贷
•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 发展,这是由当时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 高利贷作为一种信用形式,有着信用的一 般特征,如价值单方面让渡、到期偿还、 收取利息等;
• 同时,高利贷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是 利息率极高,这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 第二,高利贷不利于生产发展,甚至对生 产有破坏作用。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代用货币 (四)信用货币 (五)电子货币
(一)实物货币
• 实物货币具有无法消除的缺陷: (1)实物体积笨重,不便携带与运输; (2)质地不匀,极难进行分割; (3)实物容易腐烂变质,难以贮存与作为价值
标准。
•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材料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这就使得金属货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 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的主要区别在于 可兑换性。信用货币已完全不可兑换, 纸币本身无价值,但通过国家法令规 定了无限清偿地位;而代用货币的发 行量取决于金属货币的准备量,目的 是要保证其可兑换性。
(五)电子货币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 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 称币制。
• 其次,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展,对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黄金的 开采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相应的快速增长, 使得供给满足不了需求。
2.金块本位制
•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恢复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仍以一定量黄金作为一国本位 货币,但金币已不能自由铸造与流通,政 府集中储存黄金,并发行纸币以代替黄金 流通。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有达到 一定数额才能兑换。
• 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 交易与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 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 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 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

浅析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联系与区别

浅析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联系与区别

浅析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联系与区别本文从货币的概念、本质、发展着手,分别从货币的本质属性及不同观点等视角分别对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阐述。

标签:货币;传统货币;信用货币;联系;区别一、货币的定义关于货币的定义,经济学家各有观点,但大致共同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近新理论认为,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二、货币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货币起源于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然后发展到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市场交换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一些交换频率较高的商品被分离出来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物质载体。

黄金和白银由于其本身属性的特点长时间充当着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后来,国家发行纸币作为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取代了贵金属执行其货币职能,国家信用成为了货币交易的基础。

三、关于货币的本质的观点关于货币的本质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

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

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四、传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联系与区别(一)传统货币传统货币又可分为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和代用货币。

(1)实物货币或商品货币,兼具了货币与商品的双重身份,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在没有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知识点第3章货币与信用☆[识记]简述货币的含义与本质?答案:(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普通的商品,另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现在进一步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货币的具体形式发展过程为:贵金属的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不随货币的形式变化而变化。

☆[领会]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3)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4)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领会]简述货币的产生?答案: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发展过程。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其公式是: 1只绵羊=2把石斧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关系。

在这一价值形式中,“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石斧”(称作个别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用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绵羊”的价值。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货币与信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货币与信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货币与信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货币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概念。

货币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具有普遍流通性和广泛接受性,能够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和计量财富。

而信用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约定,指的是允许在未来某个约定时间内进行支付或履约的一种方式。

货币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息息相关,相互交织影响。

其次,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和功能,以及信用的定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货币与信用原理。

货币的定义通常涵盖三个方面:货币是取代商品充当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一种价值尺度用于衡量和比较不同物品和服务的价值,货币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用于长期保值。

货币的功能涵盖三个方面:作为交换媒介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作为价值尺度帮助人们计量和比较不同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价值储存手段保存和传递财富。

另一方面,信用是一种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常用的支付方式。

信用的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信用是借贷双方间基于相互信任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约定,通过这种约定,一方可以在未来某个约定时间内支付或履约,从而实现经济交易的延时效果。

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促进交易的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可以灵活进行。

通过对货币和信用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货币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便于经济计量和财富传递;信用则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支付方式,推动了经济交易的进行。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货币和信用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货币与信用原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货币与信用原理,进一步揭示它们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我们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概述货币与信用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这一话题的兴趣。

货币与信用

货币与信用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货币的形式、本质、职能2、货币制度的演变3、货币制度的内容4、货币流通规律本章结构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形式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第四节货币流通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形式内容一、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本质三、货币的种类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所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了,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的产品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裂出来,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人类最初的交换是物物交换。

物物交换实现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商品必须是双方相互需要的;二是价值量必须相等。

但是,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是不容易的。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商品(如牲畜、粮食、贝壳等)是人们普遍需要的,因而在交换中,如果先把自己的商品与这些商品相交换,然后再拿这些商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会使交换变得容易些。

当各个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时,就有某种商品慢慢地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了。

在货币发展史上,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物品开始是不固定的,随着商品交换日益增多,交换地区扩大,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物品就逐渐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成为一般等价物。

而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担当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

历史上,充当过货币的商品有很多,随着冶金生产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贵金属,即白银、黄金排斥了其它一切商品,取得了表现商品价值的独占权,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金、银之所以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易于携带,便于贮藏等优点,最宜于充当货币材料。

因此,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①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金融学知识点

金融学知识点

金融学知识点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是特殊的商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②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交换的能力。

3、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三个因素:流通的商品数量Q ,商品价格P ,货币流通速度V 。

VP Q 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需求量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实现商品价值,价值贮藏(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保存购买力与财富,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作为价值独立存在,世界货币。

5、实物货币--贵金属贷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6、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币制),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成。

7、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确定货币的材料与货币单位。

②通货的铸造。

③发行与流通程序。

④无限法偿是指当它用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

8、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只“值”),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9、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①在金属货币制度下:A本位币是足值的贵金属,B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C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0、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①不足值货币(为国家创造收入,铸币税:是指货币铸造成本低于其面值而产生的差额)。

②有限法偿:指法律规定某种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

(不能自由铸造)11、货币制度的演变: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劣币驱逐良币)→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2、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前买后卖,买高卖低):1单位或100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教学课件ppt

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教学课件ppt

本课重点总结
信用与货币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信用与货币之间的紧密联系,阐述了信用在货币 创造和流动中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信用交易
介绍了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交易机制,包括银行贷款、债 券、股票等,并分析了这些交易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信用政策的关系
探讨了货币政策与信用政策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两者之 间的互补性和相互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信用创造货币的机制
01
进一步深入研究信用如何具体创造货币的机制,包括银行贷款
、债券、股票等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信用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02
探讨如何更好地协调货币政策与信用政策,以达到更加有效率
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信用风险管理与货币政策的互动
03
研究信用风险管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货币
利率对货币价值的影响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货币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利率上升,货币的供应量 减少,从而使得货币价值上升;利率下降,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使得货币 价值下降。
04
现代信用与货币体系
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为企业 和居民提供贷款和存款等信用服务。
企业之间通过商业票据、赊销等方式提供的 信用。
数字货币的出现对传统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全球支付的便利化,推动了金 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信用科技的进步
0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信用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
析和挖掘,更加精准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0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去中心化、安全可追溯的信用数据服务,大大降

第3章-货币和信用

第3章-货币和信用

• 2.货币的本质是 ( )。(单选题)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金银等贵金属 D.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答案:A 解析:考查货币的概念和本质。货币的本 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3.下列关于货币说法是不正确的选项有( )。(单 选题)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2月2 7日星 期日8时 54分28 秒Sunday, December 27,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2.27 2020年 12月27 日星期 日8时5 4分28 秒20.12. 27
谢谢大家!
④ 货币形式。当金银从商品 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 般等价物地位时,就成为货 币。
2把斧或 5斤盐或 1筐米或 10斤茶或 其他
1只羊或 2把斧或 5斤盐……
1只羊 1两金
一、货币的产生
3、为什么一般等价物最后会固定到金 银上? • 金银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 自然属性特殊:体积小、价值大、不
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 能是纸币。
一、货币的职能
5、支付手段: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 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 • 货币的支付职能使得赊购、赊销现象发生,
这使商品交易出现潜在矛盾,引发信用危机。 6、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 作用的货币。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A. 消费信用 B. 商业信用
C. 银行信用 D. 企业信用
答案:A。消费信用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 、发放消费信贷等。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2.2720 .12.27S unday, December 27, 2020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以实物作为货币,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2、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如金、银、铜等。

3、纸币: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4、电子货币:以电子方式作为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三、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交易的场所。

3、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是指构成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4、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的货币量。

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动机而形成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3、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2、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3、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到经济部门的中间环节或途径,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传导机制。

货币金融知识点整理货币金融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货币金融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4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 逻辑推论, 的前提条件。 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 信用与货币, 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3.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 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 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23
第四节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国外商业性借贷。 2. 国外直接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 国外的直接投资, 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 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 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 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 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
24
第四节 国际信用 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
17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商业票据
1. 本票与汇票。 本票与汇票。 2. 票据的“无因性”和“不可争辩性”。 票据的“无因性” 不可争辩性”
18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银行信用
1. 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 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 信用。 信用。 2. 银行券 银行券——银行家的票据。 银行家的票据。 银行家的票据 3. 银行家能否无限地签发银行券? 银行家能否无限地签发银行券?
——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 持有人为股东, 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售、转让; 股东不能退股 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 ——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 股东有投票权; 股东有投票权 但大量小股东, 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 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 ——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第1、2章《货币与信用》习题及答案

第1、2章《货币与信用》习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货币与信用一、本章重点1.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3.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涉及货币本位、货币单位、货币发行与流通、货币准备与管理等内容的制度。

4.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对价值的借贷行为,体现为经济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5.从信用的主体看,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从信用的用途看,还包括消费信用。

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的产生与_______直接相关。

A.人类的进化B.社会的进化C.商品的交换D.财富的积累2.货币在发挥_______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3.“劣币驱良币”现象发生于_______制度。

A.银本位B.金本位C.金银复本位D.纸币本位4.一种商品的价值要求由许多不同商品来表现的现象属于_______。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5.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态是_______。

A.纸币B.银行券C.金属条块或金属铸币D.银行票据6.企业之间的货币支付基本用_______方式进行。

A.现金B.挂账C.信用卡D.转账7.典型的金本位制是_______。

A.金银复本位制B.金币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8.目前世界各国都实行_______。

A.金本位制B.黄金准备制C.外汇准备制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9.货币在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_______。

A.观念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足值的货币D.货币符号10.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是_______。

A.金属货币B.货币符号C.本位币D.辅币11.下述行为中,哪个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_______。

A.分期付款购房B.饭馆就餐付账C.交纳房租水电费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12. 下述行为中,哪个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_______。

信用的本质和形式

信用的本质和形式

信用的本质和形式一、信用的本质货币来源于商品,信用则产生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都是一种价值运动。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运动,其价值运动是以商品与货币价值同时转移的形式实现的;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它却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比如赊销商品,并没有同时收到货币;归还欠款,是清偿已经取得的商品价值。

又如银行存款的存入或支取,贷款的发放或收回,都是单方面转移价值的,这种单方面转移价值的运动形式,我们称之为信用运动,或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没有商品的产生,就不可能产生货币;没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不可能有信用。

由此可见,信用是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经济关系,而不是某个社会所特有的。

所以,无论是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还是社会主义信用,就其形式来说,都有着基本的共同的特征,而以偿还为条件,并向债务人收取利息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但这仅是它的形式特征,而在这种运动形式的背后,都因社会制度和债务人、债权人的经济面貌不同,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高利贷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信用的形式。

它是一种以吸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形为。

债权人是大商人、奴隶主、大地主以及专营高利贷的人;债务人多是小生产者和一部分为满足其奢侈生活需要的贵族。

所以,高利贷信用的本质是高利贷者与剥削阶级共同瓜分小生产者的全部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它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起着瓦解、破坏的作用。

借贷资本信用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信用。

货币资本家是债权人,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是债务人。

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债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生产经营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全部占有,他们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连同借入的本金一并归还给货币资本家。

由此可见,借贷资本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货币资本家和产业、商业资本家剥削阶级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反映出借贷资本赖以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自从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并没有变,相反,随着货币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货币的本质表现的更完全、更充分。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足值铸币--非足值货币--银行券--纸币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向电子货币阶段发展。

尽管每个国家的货币演变过程不完全相同,也不一定都经历这几个阶段,但都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基本规律,这条演进规律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象征。

有史以来的货币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足值货币;一类是非足值货币。

所谓足值货币是指用作货币的物品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作为货币的用途和用于非货币的用途具有同等的价值。

大多数早期的货币都是足值货币,如牛、马、羊、米、盐、金、银、铜、铁等。

这类货币又可分为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由于金属类货币比非金属类货币更便于交换和贮藏,货币最终被集中到了金属身上。

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非足值货币即信用货币,是一种完全借助信用基础而流通起来的货币。

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每个人之所以接受纸币,是因为人们深信别人也会同样地接受它。

作为货币的纸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由于其他人也认为它具有价值。

”这种相互加强的信念是非足值货币存在的基础。

非足值货币包括不足值的铸币以及现在流行的货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

从原始实物货币过渡到金属货币,原因很简单,也易于理解,因为再好的实物货币也存在着质地不均匀、形式不统一、难于保管、不便分割等问题。

非洲人用奴隶作为货币,奴隶只能论个,半个奴隶只能用体力弱些、长得丑点去代替,而无法对单个奴隶进行分解;用牲畜作为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头”,而且还存在着要提供食物进行饲养的问题,这种货币显然也是不方便的。

金属货币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不足。

对金属可以采取称量的办法,由于分解方便,任何细小的单位都可以给予满足。

加之金属质地均匀,形式统一,易于加工,金属自然成了最方便的货币,重量也就成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镑、钱等货币名称就是早期金属货币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自从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并没有变,相反,随着货币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货币的本质表现的更完全、更充分。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足值铸币--非足值货币--银行券--纸币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向电子货币阶段发展。

尽管每个国家的货币演变过程不完全相同,也不一定都经历这几个阶段,但都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基本规律,这条演进规律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象征。

有史以来的货币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足值货币;一类是非足值货币。

所谓足值货币是指用作货币的物品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作为货币的用途和用于非货币的用途具有同等的价值。

大多数早期的货币都是足值货币,如牛、马、羊、米、盐、金、银、铜、铁等。

这类货币又可分为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由于金属类货币比非金属类货币更便于交换和贮藏,货币最终被集中到了金属身上。

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非足值货币即信用货币,是一种完全借助信用基础而流通起来的货币。

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每个人之所以接受纸币,是因为人们深信别人也会同样地接受它。

作为货币的纸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由于其他人也认为它具有价值。

”这种相互加强的信念是非足值货币存在的基础。

非足值货币包括不足值的铸币以及现在流行的货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

从原始实物货币过渡到金属货币,原因很简单,也易于理解,因为再好的实物货币也存在着质地不均匀、形式不统一、难于保管、不便分割等问题。

非洲人用奴隶作为货币,奴隶只能论个,半个奴隶只能用体力弱些、长得丑点去代替,而无法对单个奴隶进行分解;用牲畜作为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头”,而且还存在着要提供食物进行饲养的问题,这种货币显然也是不方便的。

金属货币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不足。

对金属可以采取称量的办法,由于分解方便,任何细小的单位都可以给予满足。

加之金属质地均匀,形式统一,易于加工,金属自然成了最方便的货币,重量也就成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镑、钱等货币名称就是早期金属货币的重量。

不过也有些国家或地区并没有过渡到金属货币时代,尤其是贵金属时代,而是一直停留在实物货币阶段,但出现了标准化的非金属实物货币,如标准化盐块、切割的皮革、磨制穿孔的贝壳等。

在那些过渡到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地区,货币的最早形式是条块状。

每成交一笔买卖,都要对条块状的金属进行纯度的查验、重量的称量、块状的切割,这显然也很不方便。

怎么办呢?于是产生了对贵金属块按一定的成色、纯度、重量进行标准化铸造,并刻上有关说明的铸币。

约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开始在贵金属块上加盖戳记以保证其质量和重量。

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不久,希腊各城邦又加以改进,铸造扁平的圆形,在硬币的正反面印上戳记。

中国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金属铸币的流通,如公元前770年的金属贝币(由于形状像贝,故名),约公元前638年的金属布币,战国秦汉时期已有外圆内方、便于携带的“半两”钱。

到秦统一中国,货币被定为黄金与铜钱两种,不仅货币铸造规模实现了统一,而且还统一了货币单位和重量。

从此以后,以铢两为单位的外圆内方的铸币制度在中国通行了约两千余年。

早期的铸币是足值的铸币,它的价值与面值完全一致。

足值铸币制度的特点是:(1)足值货币既可以由政府铸造,也可以由私人铸造。

铸造规格一般由政论制定,如规定每货币单位的成色和含量标准等。

(2)允许居民为非货币用途熔化铸币,这往往导致流通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格雷欣现象。

因为由于磨损或伪铸,市场总会出现良币与劣币利差,人们为了逐利,往往不惜把良币投入火炉。

(3)足值货币的供应完全取决于金属生产,需求则由流通决定,供求对比决定市场价格走向,除非政府定价敞开收购,否则,足值货币的市场价格会随该金属的市场供求而波动。

对足值铸币制度的这些特点,有的人备加赞赏,认为把货币的供应限定在贵金属的供应上,可以控制货币过度发行,为避免通货贬值提供了一个完全装置。

另一些人则认为,把货币的数量限定在贵金属的供应上,未免使货币发行过于缺乏弹性,因而不利于发展生产和保障流通的需要。

这种分歧最集中地表现在18-19世纪英国出现的金块论争和通货论争。

当时,英国与拿破仑开战,为弥补庞大的军费开支,大量增发银行券。

银行券增发过多,黄金准备日益不足,英政府遂于1797年2月下令停止银行券的兑现,同年5月,又颁布“银行限制条例”加以法律化。

该条例实施以后,物价上涨,英镑汇价下降,纸币日益贬值,金价日益上涨。

到1809年,纸币与黄金的价值严重背离,成为英国人普遍关切的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英议会1810年特设“金块委员会”进行讨论。

此时在议会内存在两种相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纸币价值脱离黄金价值的原因是纸币发行过多和银行停止兑现;另一种意见认为,通货是按社会的需要发行的,银行券就是不兑现,亦不致发行过多。

前一种意见即所为的金块论者,后一种意见则为反金块论者。

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互相争论,并形成有名的金块之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是金块论者的领袖。

他于1809年发表《金的价格》一文,1810年又出版《金块高价论》小册子,力说金块价格与纸币价格相背离的原因,是由于银行券停止兑现所引起的纸币发行过多,因而主张立即恢复兑现。

李嘉图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给金块委员会所提出的报告以决定性的影响。

但于1811年5月遭下院否决,英政府仍按反金块论者的主张,继续停止兑现。

1815年发生经济危机,金块论的观点逐渐被人接受,1819年,英政论颁布“恢复兑现条例”,于1821年5月1日起,银行券照旧平价无条件兑现。

银行券恢复兑现以后,遭到1825年及1836年-1839年两次严重经济危机的袭击,无条件兑现难以继续维持。

为彻底解决银行券的兑现问题,英议会于1840年设置“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讨论银行券发行制度的改革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又出现针锋相对的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通货主义的意见,一种是银行主义的意见。

两派展开激烈争论,又掀起一场史称通货论争的空前大论争。

通货主义的主张与金块论者的主张完全相同,银行主义的主张与反金块论者的主张亦完全相同,故通货论争实际上是金块论争的继续。

当时英国政府首相庇尔信奉通货主义,遂根据通货主义的理论拟成英格兰银行条例,提交议会表决,结果下院否决,上院则一致通过,最后经英王裁定颁布,这就是《庇尔条例》。

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该条例的主要内容是:统一银行券的发行,除英格兰银行外,在条例颁布以前已发行银行券的银行其发行量不得超过前12个星期内的平均发行量;在条例颁布以前没有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不得发行银行券;建立银行券发行准备,英格兰银行只能发行1400万英镑的无黄金准备的银行券,超过这个数量的银行券发行都要有百分之百的黄金或白银做准备,而且白银不得超过准备金的20%。

《庇尔条例》限制银行券的过度发行是对的,但把货币供应严格限定在金银储备上未免过于被动。

随后而来的英国银行倒闭及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都不能不说与庇尔精神的传播有关。

可以这样认为,直至1973年以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为标志,人类才放弃庇尔原则,最终摆脱了对金银的依赖,主动地实施对货币供求的调控。

我们认为,尽管金块论和通货主义在英国两次取得了“胜利”,但实践却证明,他们的政策主张是失败的。

把货币的供应完全限定在贵金属的来源上,由于贵金属的供应不足,货币供给肯定短缺,经济危机必然随之而至。

其实,金银退出流通的要求在金银进入流通不久就开始显现,并随着金属货币职能的扩大,其退出流通的条件也愈来愈明显。

我们知道,商品经济是一种讲求效率、追求盈利、具有内在扩张天性的经济,随着交换规模的扩大,生产会以更大规模扩大,生产的扩大又反过来推动交换的发展。

这种良性互动的结果,必然要求作为交换中介的货币以相同的规模增加供应。

但如果把货币限定在某种足值的贵金属身上,要满足上述要求是十分困难的。

无论是用何种物品作货币,除非该种物品像空气一样丰富,否则,没有任何一种货币物品能与成千上万种参与交换的物品保持同步增长。

另外,足值货币流通下,货币物品用于货币用途和非货币用途是矛盾的,不仅商品生产的效率要求不允许金银等贵金属白白地消失于流通,而且两种金属价差的存在也足以把真正足值的货币赶出流通,国家不得不重新修改铸币的铸造标准。

非足值货币的面值与其市场价值不一致,刺激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增加。

结果,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流通也会按降低了的标准调整商品价格体系,因而非足值货币被流通接受。

另一方面,流通中所增加的货币也确实对经济增长有刺激作用,但无论是那种情况,非足值铸币的出现是货币本质的第一次复归。

它说明,货币并不一定要以自身的价值去支撑自己的职能,转手易逝的中介作用完全可以用象征性的价值符号去代替。

于是,银行券出现了。

银行券最初是一种银行因为代客保存金银而给顾客开出的收据。

由于这种收据的信用好,持有人可用来兑换到收据上所标明的黄金,因此,人们逐渐地喜欢接受它。

当接受它的人越来越多时,它自己替代黄金起货币的职能作用就越大。

结果这种因方便流通、节约流通费用而按同等数量发行的银行券越来越脱离黄金本体,并把原因一一对等的数量关系变成了一比二、一比三、甚至一比几十的对应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尚未突破自身的极限限制时,银行券很好地配合金银和铸币完成了部分货币职能,但这种银行券的流通始终离不开黄金的支持直到1973年美元最终脱离黄金为标志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的相当长时间内,无论是国际货币体系中,还是各国的货币制度,黄金实际上还起着支撑银行券流通的作用。

银行券还不是独立的货币形态,但银行券的流通比非足值铸币更有力地推动着货币本性的复归,使人们更深刻地从流通中体会到,用来充当货币的东西实际上用一张纸也是可以的。

时机终于成熟了。

以1973年美元宣布脱离黄金,实行黄金非货币为标志,原来依附于黄金的银行券终于摆脱了对黄金的依赖,第一次以自己的身份登上货币历史的舞台,接受流通的检验。

实践表明,用这种“纸”作货币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

相反,它所具有的可调控性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生产与发展,符合各国经济增长和进步的需要,是一种真正的信用货币,从此,货币进入了纸币时代。

纸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信用货币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是信用货币的最高级形式。

除纸币以外,还有银行存款货币、电子货币和目前正在兴起的网上货币。

这些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来源于发行者的信用保证,它们直接作为社会价值的象征,体现货币的本质,完成货币的功能。

综上所述,货币历史的发展表明,从足值货币到非足值的铸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但从非足值铸币或银行券变成完全的信用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网上货币,才最终展示了货币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