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综合症出血热ppt课件
•
5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 啮齿动物 (Rodent) :
姬鼠属(Apodemus)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 家鼠属(Rattus) :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仓鼠科(Cricetidae) :田鼠亚科(Microtinae)
•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原学(pathogen)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genus) 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 HV)
32
血常规(blood routine)
• WBC:
• RBC: • Hb: • Platelet:
– 中性粒细胞 – 异形淋巴细胞
33
尿常规(urine routine)
• 尿蛋白 • 红细胞 • 白细胞 • 管型 • 尿中膜状物
34
生化检查
• • • • •
肝功能 肾功能 离子 血气分析 出凝血功能检查
44
治疗-其它治疗
• • • • • •
强力宁或甘利欣:强力宁80-120ml;甘利欣30ml。 维生素C:每日2.5-5.0g,静点。 维生素E:200mg,tid,口服。 维生素K3:10-20mg,1-2次/日,肌注或静注。 H2受体阻制剂:甲氰米胍或法莫替丁(高舒达) 。 1,6-二磷酸果糖:40mg/日,静点
42
治疗-补液原则
• • • • • •
平衡盐液为主,辅以胶体液 水肿-多输胶体液,晶体液不宜过多。 脱水-以晶体液为主。 出血及严重贫血者-鲜血,血浆或白蛋白 重病人-白蛋白、血浆 肺部有渗出者,慎用晶体液,用白蛋白。
肾综合征出血热演示课件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预防性治疗
在病程早期,应积极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如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使用利尿剂预防肾功能衰竭等
。
对症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根据 其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对症 处理,如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 质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重症监护
对于重症患者,应转入重症监护 室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包括呼 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Chapter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包括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典型表现,以及血液中 特异性抗体或病毒RNA的检测。
诊断流程
首先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流感、登革热等;其次进行详细 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最后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 液分析、尿液分析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预防策略与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 床表现。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Chapter
一般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个体化治疗
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实验室检 测以明确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以 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 发症情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 疗、抗病毒治疗、预防并发症等,以 全面控制病情发展。
肾综和征出血热PPT课件
探索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细胞 资源进行复制,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答病毒感染等,有助于发现新
的治疗靶点。
针对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变异规律,预测病毒变异趋 势,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病毒 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关注药 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预防知识,引导 公众科学预防。
专家指导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 专业的防控建议。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病毒复制周期、病毒基因变异等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过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肾综 合征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 疗策略,如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例如,利用免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提高机体 的免疫应答水平。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肺部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容 易并发肺部感染,表现 为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症状。
心脏疾病
感染后病毒可引起心脏 疾病,如心肌炎、心包
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 统并发症,如脑炎、脑
膜炎等。
后遗症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遗 留一些后遗症,如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等。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治 疗
的治疗靶点。
针对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变异规律,预测病毒变异趋 势,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病毒 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关注药 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预防知识,引导 公众科学预防。
专家指导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 专业的防控建议。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病毒复制周期、病毒基因变异等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过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肾综 合征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 疗策略,如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例如,利用免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提高机体 的免疫应答水平。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肺部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容 易并发肺部感染,表现 为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症状。
心脏疾病
感染后病毒可引起心脏 疾病,如心肌炎、心包
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 统并发症,如脑炎、脑
膜炎等。
后遗症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遗 留一些后遗症,如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等。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治 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PPT课件
、 出血加重(DIC)、电解质紊乱、ARDS、急性 肾功能衰竭 难治性:>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Company Logo
三、少尿期
少尿:<500ml/ 24h 无尿:<50ml/ / 24h 时 间:发生于病程的5~8天,持续2~5 日 主要表现:尿毒症 酸中毒
水电解质紊乱 DIC
.
诊断时注意事项
1、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不要遗漏重要体征 。
2、对病情全面分析,不要轻易否定诊断。 3、HFRS尽管某些症状不突出,但仍具备HFRS的特
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常规的特有表现。 5、不典型病人,应按出血热处理,住院观察,不
住院者应卧床休息,并随访观察。 6、不要随意给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7、及时复查,逢尿必检。
.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 DIC的改变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早期病人血清,周围 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尿沉渣融 合细胞中可检出病 毒抗原。 特异性抗体: IgM:1:20阳性;
IgG:1:40阳性,双份4倍增 长。
.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尿素氮、肌酐:升高 酸碱: 发热期:呼碱
.
此患者诊断什么
?
.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原 则,如何进行转诊或转科。
2、熟悉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病学。
3、熟悉肾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与 预防。
4、掌握疾病诊断思路。
.
讲授主要内容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休克期和少尿期:代酸 电解质: Na+ 、Cl- 、 Ca++↓
Company Logo
三、少尿期
少尿:<500ml/ 24h 无尿:<50ml/ / 24h 时 间:发生于病程的5~8天,持续2~5 日 主要表现:尿毒症 酸中毒
水电解质紊乱 DIC
.
诊断时注意事项
1、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不要遗漏重要体征 。
2、对病情全面分析,不要轻易否定诊断。 3、HFRS尽管某些症状不突出,但仍具备HFRS的特
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常规的特有表现。 5、不典型病人,应按出血热处理,住院观察,不
住院者应卧床休息,并随访观察。 6、不要随意给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7、及时复查,逢尿必检。
.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 DIC的改变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早期病人血清,周围 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尿沉渣融 合细胞中可检出病 毒抗原。 特异性抗体: IgM:1:20阳性;
IgG:1:40阳性,双份4倍增 长。
.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尿素氮、肌酐:升高 酸碱: 发热期:呼碱
.
此患者诊断什么
?
.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原 则,如何进行转诊或转科。
2、熟悉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病学。
3、熟悉肾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与 预防。
4、掌握疾病诊断思路。
.
讲授主要内容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休克期和少尿期:代酸 电解质: Na+ 、Cl- 、 Ca++↓
肾综合征出血热ppt课件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肾综合征出血热
问题一 —— 为什么讲出血热? 问题二 —— 出血热是怎样的疾病?
问题三 —— 出血热怎样防治?
问题四 —— 出血热疫苗怎么样?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 “流行性出血热”一样 吗?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
流行疫区的类型
•姬鼠型疫区 •家鼠型疫区 •混合型疫区 我国大陆32个省份均有发病,病例主要分布 在东北、淮河流域及渭河流域。
发病机制
HFRSV
发热
病毒血症
小血管损伤 渗出 DIC 多脏器损伤
免疫应答
中毒症状
细胞因子释放
临床表现
本病常因传染源种类、病毒类型、发病 地区的不同而导致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 临床类型不一致。其典型症状如下:
•心衰、肺水肿、脑水肿 •少尿或无尿 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严重的细菌 或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
多尿期:
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分为三期
•移行期:尿量增加到2000ml,但BUN、Cr上升,症状仍重 •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甚至达10000ml,氮质血症逐步改善,症状好转
并发症
•腔道大出血 胃肠道大出血多见 •继发感染 可发生肺炎、尿路感染及全身感染 •急性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少尿期和低血压休克期 •ARDS 患者呼吸急促,紫绀。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特点:有发热,“三红”、“三痛”,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 特有的五期经过
肾综合征出血热
问题一 —— 为什么讲出血热? 问题二 —— 出血热是怎样的疾病?
问题三 —— 出血热怎样防治?
问题四 —— 出血热疫苗怎么样?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 “流行性出血热”一样 吗?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
流行疫区的类型
•姬鼠型疫区 •家鼠型疫区 •混合型疫区 我国大陆32个省份均有发病,病例主要分布 在东北、淮河流域及渭河流域。
发病机制
HFRSV
发热
病毒血症
小血管损伤 渗出 DIC 多脏器损伤
免疫应答
中毒症状
细胞因子释放
临床表现
本病常因传染源种类、病毒类型、发病 地区的不同而导致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 临床类型不一致。其典型症状如下:
•心衰、肺水肿、脑水肿 •少尿或无尿 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严重的细菌 或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
多尿期:
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分为三期
•移行期:尿量增加到2000ml,但BUN、Cr上升,症状仍重 •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甚至达10000ml,氮质血症逐步改善,症状好转
并发症
•腔道大出血 胃肠道大出血多见 •继发感染 可发生肺炎、尿路感染及全身感染 •急性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少尿期和低血压休克期 •ARDS 患者呼吸急促,紫绀。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特点:有发热,“三红”、“三痛”,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 特有的五期经过
肾综合征出血热 PPT课件
毛細血管損害表現:皮膚、黏膜充血、出血、 滲出水腫。 充血:三紅(顏面、頸、胸潮紅),酒醉貌。 水腫:三腫(球結膜、眼瞼、面部水腫)。 出血:皮膚黏膜出血,腔道出血。
腎損害:早期出現蛋白尿,短期內大量尿蛋白, 管型、細胞。尿中有膜狀物為重症。*Βιβλιοθήκη *2.低血壓休克期
• 病程第4~6d, 多在發熱末期或熱退時出現。
抗體滴度4倍增高有確診價值。
*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
1. 初步診斷 流行病學資料(鼠類及其分泌物接觸史)
臨床表現(三類主症,五期經過)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異型淋巴細胞增多,血 小板減少,腎損害表現)
2. 確診診斷 初步診斷+免疫學檢查(雙份血清有4倍升高,有確
診意義)
3. 鑒別診斷
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的主要臨床表現進行鑒別。 • 發熱期:上感、敗血症、急性胃腸炎等。 • 休克期:流腦、感染性休克等。 • 腎衰表現者:鉤體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等。 • 明顯出血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DIC等。
• 人群分佈特點:以青壯年為主,此與接觸傳染 源的機會較多有關。
*
四、發病機制
• 病毒的直接作用 • 免疫損傷
– I型(早期)變態反應 – II型變態反應 – Ⅲ型變態反應 – IV型變態反應
• 細胞因數和介質:IL-1、TNF等
(一)病理變化
基本病理變化
全身小血管(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內皮細 胞的腫脹、變性和壞死。
• 低血壓休克至多尿早期: DIC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 肝素類物質增多 尿毒癥
*
腎損害機制
• 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 腎小管變性壞死、阻塞 • 腎間質水腫、出血 • 腎臟內分泌功能紊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世界上有173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 其中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及大林姬鼠等最多见。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2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黑线姬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3
三、流行病学
1825年、1913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及远东地区就有出 血热的记载。
1931~1944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侵华日军中, 常发生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 染病,病死率高达30%,被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
上世纪50年代,驻朝鲜的美军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局 部地区也发生过该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
一、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ຫໍສະໝຸດ )由汉坦病毒(EHFV)引 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 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7
二、病原学
病毒电镜图及模式图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78~210nm,平均122nm。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8
二、病原学
≥20个血清型,公认的有以下五型: Ⅰ型 汉坦病毒型,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多为重型。 Ⅱ型 汉城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中型。 Ⅲ型 普马拉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型。 Ⅳ型 希望山病毒型,目前尚未发现此型病毒引起的病人。 Ⅴ型 辛诺柏病毒型,引起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称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病死 率很高(50%~70%),由鹿鼠携带。
周期性的产生与主要宿主动物周期性密度变化和种 群的数量以及带毒水平、人群的免疫水平、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疫苗的使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 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变化, HFRS流行的周期性将会发 生很大变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3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国HFRS季节分布
100
50~70年代 80~90年代
构 成 比10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4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周期性
HFRS也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
全国范围平均每8年出现一个HFRS流行高峰。
带病毒的动物可经粪、尿及唾液排病毒,尿排 病毒时间可长达一年。
病人病程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人传播本病极 少,不是主要传染源。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4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三类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鼠播)、 媒介传播(螨媒)、 垂直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5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2
一、概述
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 肾衰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3
一、概述
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 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9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 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 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 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
4
一、概述
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 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 或Ⅰ型出血热。
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 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 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
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 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
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5
一、概述
在我国从1983年以来将该类疾病一直称为 流行性出血热,到1994年卫生部决定将流 行性出血热改称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6
二、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9
二、病原学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Ⅰ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0
二、病原学
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酸,560C 、30分钟或 1000C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精、 碘酒敏感。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1
三、流行病学
动物源性传播
1.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2.接触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病毒经污染 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
3.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 而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6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螨媒)
革螨传播 恙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经胎盘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7
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成人多于儿童 农村多于城市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8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1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 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 个国家。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1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2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每年周期性地在 一定的月份流行并出现高峰,但同时又表现为散发性。
褐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之间(3月-5月)。 黑线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1月-次年1 月)。 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
世界上有173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 其中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及大林姬鼠等最多见。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2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黑线姬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3
三、流行病学
1825年、1913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及远东地区就有出 血热的记载。
1931~1944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侵华日军中, 常发生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 染病,病死率高达30%,被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
上世纪50年代,驻朝鲜的美军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局 部地区也发生过该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
一、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ຫໍສະໝຸດ )由汉坦病毒(EHFV)引 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 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7
二、病原学
病毒电镜图及模式图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78~210nm,平均122nm。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8
二、病原学
≥20个血清型,公认的有以下五型: Ⅰ型 汉坦病毒型,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多为重型。 Ⅱ型 汉城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中型。 Ⅲ型 普马拉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型。 Ⅳ型 希望山病毒型,目前尚未发现此型病毒引起的病人。 Ⅴ型 辛诺柏病毒型,引起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称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病死 率很高(50%~70%),由鹿鼠携带。
周期性的产生与主要宿主动物周期性密度变化和种 群的数量以及带毒水平、人群的免疫水平、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疫苗的使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 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变化, HFRS流行的周期性将会发 生很大变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3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国HFRS季节分布
100
50~70年代 80~90年代
构 成 比10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4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周期性
HFRS也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
全国范围平均每8年出现一个HFRS流行高峰。
带病毒的动物可经粪、尿及唾液排病毒,尿排 病毒时间可长达一年。
病人病程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人传播本病极 少,不是主要传染源。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4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三类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鼠播)、 媒介传播(螨媒)、 垂直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5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2
一、概述
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 肾衰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3
一、概述
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 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9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 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 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 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
4
一、概述
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 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 或Ⅰ型出血热。
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 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 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
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 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
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5
一、概述
在我国从1983年以来将该类疾病一直称为 流行性出血热,到1994年卫生部决定将流 行性出血热改称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6
二、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9
二、病原学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Ⅰ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0
二、病原学
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酸,560C 、30分钟或 1000C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精、 碘酒敏感。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1
三、流行病学
动物源性传播
1.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2.接触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病毒经污染 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
3.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 而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6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螨媒)
革螨传播 恙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经胎盘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7
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成人多于儿童 农村多于城市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18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1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 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 个国家。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1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4
22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每年周期性地在 一定的月份流行并出现高峰,但同时又表现为散发性。
褐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之间(3月-5月)。 黑线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1月-次年1 月)。 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