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对传统首饰业的影响
影响珠宝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
![影响珠宝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fc94ce90b4c2e3f562763b3.png)
1中国传统文化对首饰设计的影响和启发在中国近代首饰发展过程中,清宫中的主要首饰是头花,大多是以珠宝镶嵌制成的,如故宫中收藏的红宝石花头花、蜻蜓蓝宝石等,制作比较精美,使得各种图像栩栩如生。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珠宝设计工艺和理念,具有十分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现代珠宝首饰设计时,要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努力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珠宝首饰,逐步引导现代的首饰文化以及市场消费需求,打造属于我国自己特有的首饰文化和首饰品牌。
2中国传统文化与珠宝首饰相结合的应用(1)珠宝首饰的设计造型。
根据国内各大珠宝品牌发布的一系列产品信息来看,当代的珠宝首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商业首饰和艺术首饰两方面。
首先在珠宝首饰的设计造型上,龙凤的造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龙凤呈祥这个主题,十分符合人们千百年来的审美喜好,在国内的珠宝首饰设计品牌中,基本都会设计到这个主题。
例如,在2006年的瑞士巴塞尔钟表和珠宝博览会上,潮宏基珠宝所展现的紫气东来凤影系列,它将东方文化中的凤凰融入珠宝首饰设计中,获得了很多设计师的好评。
这是由于凤与龙一样,有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心理上给人一种美感,深受每个设计师的喜爱。
其次,像宫扇、窗花、锣鼓这些设计造型也深受设计时的青睐,这些传统的造型元素都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所承载的寓意已经能够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人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设计师在设计时候的理念和想法,也能够很快接受所设计出来的产品。
因此,珠宝首饰设计师们要注重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应用,在设计时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之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2)珠宝首饰的设计装饰。
装饰并不是单纯的表面装饰,它还包括对珠宝的造型、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处理和把握,使得各个方面都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我国的珠宝装饰都讲究有图必有意,如在设计中出现的鱼和莲的造型,这与连年有余的寓意相互呼应,从而展现美好的寓意。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f38a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6.png)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珠宝首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珠宝首饰都是表达财富、身份和美丽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珠宝首饰设计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成功地传承和创新,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品位。
首先,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可以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包括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文人墨客等等。
珠宝首饰设计师通过精心选择和处理这些题材,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中,使作品更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例如,在春节期间,设计师会选择象征吉祥和团圆的题材,如龙凤、福字、春联等,用于珠宝首饰的设计,使人们在佩戴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祝福。
其次,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还可以体现在工艺的运用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刺绣等,在珠宝首饰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设计师通过巧妙的工艺技法和精湛的手艺,将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例如,在珠宝的雕刻上,设计师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技法,将传统的花鸟图案或龙凤图案雕刻在珠宝上,使作品更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
此外,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还可以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自然和谐的理念,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
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选取与自然相融合的贵金属或宝石,以及结合中国传统的玉石材质。
例如,设计师可以将纯正的黄金与中国玉石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传统美感的作品。
这种对材料的精选与融合,使珠宝首饰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最后,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还可以体现在审美观念的延续上。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雅致和深远的审美观念,珠宝首饰设计师在设计中通过追求简约、典雅、高贵的风格,延续了这种审美观念。
设计师在珠宝的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和美学理念,使作品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
总之,珠宝首饰设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体现在题材选择、工艺运用、材料选择和审美观念的延续上。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e9a4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a.png)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演进的积淀,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许多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运用空间。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并探讨其独特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思想在珠宝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自然元素作为设计灵感,并融入到珠宝的造型、色彩和纹饰中。
比如,以花草、鸟兽和山水为主题的珠宝设计,常常能够传达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
同时,运用自然的纹饰和色彩,如以花草图案装饰珠宝表面,或运用蓝色、绿色等代表大自然的色彩,能够使珠宝更具生命力和自然美,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审美和文化体验。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崇尚,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元素。
在珠宝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元素,来增强珠宝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比如,可以在珠宝的造型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如剔透雕、透雕等技法,来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
同时,还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绘画、传统戏曲等,运用其中的图案、色彩和表现手法,来丰富珠宝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运用空间。
通过运用自然元素、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以及审美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元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珠宝作品,以突显珠宝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
这不仅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为珠宝设计注入更多的独特性与艺术性。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af28d331126edb6e1a108d.png)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珠宝首饰是通过精工制作出来的物品,所用的首饰制作材料大多都是珍贵之物,作品也是设计者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产物。
一直觉得珠宝是非常有灵气的东西,人们把一颗颗把埋藏在地底下的宝石挖掘出来,再通过设计、打磨、抛光、雕刻等工艺,最终让它们成为一件件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
其实透过首饰本身可以透视到一个地域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气息。
西方人通常做事都先追求逻辑,找出理由;在变化中讲究弄清前后关系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每一个片段都能清晰有交代。
演绎在艺术领域中,大多表现为重结构和形体,追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抽象的表现,则需要有灵感来源、思考过程和步骤,还有抽象的理由,必须弄清抽象的震撼力到底是什么。
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逻辑在美术中的体现。
其次,西方美术原本是以表现客观为主的,以写生(素描)为例,在最初西画所追求的是,物体在光照下的明暗体现,它的表现是客观实在。
因此,西方素描教学中,面的刻画比起线条的完善更为重要。
在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点、线、面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元素是“线”。
它以最简单的“曲折浓淡”来体现在设计中的,设计的本身所投射的情感。
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在首饰设计还有首饰制作这些领域,起步较晚。
当我们还没有建立好自己的一个发展系统,就已经被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西方设计文化覆盖。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西方的造型设计手段,模拟形态变化的技巧,材质的选择和处理方式,还接受着西方的艺术文化。
所以,导致我国的首饰设计太缺少自己的语言。
而首饰设计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和人文语言,只有沉淀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在我们的传统艺术里去找寻。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这些民间传统技术的背后,凝结着我们中国长久以来建立的观念和文化意识。
中国的剪纸、木雕、漆器等,很多的民间传统技艺,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沉淀持久弥香。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8875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png)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为其首饰设计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元素。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既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又为首饰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饰,也是展示个人品味和风格的重要标志。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首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设计通常以其特有的风格和工艺技巧著称,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设计中,常见的元素包括花鸟、云纹、龙凤、山水和动植物等。
这些元素通常被运用于各类首饰的设计中,如项链、手链、耳环、戒指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表达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加以装饰和点缀,更体现了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首饰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技巧,如银饰的打造、彩石的镶嵌等。
这些工艺技巧注入了首饰设计的个性和艺术魅力,使其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除了传统工艺技巧,云南少数民族元素还体现在首饰的造型上。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常常采用大胆的造型设计,如融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吊坠,以及带有动物形象的耳环等。
这些独特的造型设计使得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在众多首饰中脱颖而出,成为闪耀于人们身上的艺术品。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不仅体现在首饰的设计和造型中,更体现在首饰的象征意义上。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常常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祝福和祈福之意,如象征着幸福和吉祥的龙凤图案,以及象征着健康和长寿的花鸟图案等。
这些象征意义的首饰不仅仅是一种配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对首饰设计的启示
![民族文化对首饰设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8e34958561252d380eb6e38.png)
民族文化对首饰设计的启示本文通过研究民族文化的内涵,来探索中国的首饰设计,提出在首饰设计中,必须找出民族传统文化与个性的交汇点,视觉语言的切入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借助本民族的元素,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有创意,更加有个性,既要承认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确保民族文化根源的活力,开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时尚首饰新局面,设计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首饰。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explore the jewelry design in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in order tohave a unique design style, when we design jewelries, we need to find the joint point between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human being’s personalities and the point where the words are presented to audience visually.At the meantime, with national culture’s own elements, the design comes to more creative and personalized. By acknowledging the achieve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keeping the vitality of the root of national culture, we will be able to create a modern design of jewelry in our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the jewelries in the mark of China with infinite vitality.首饰,由于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比较富裕时才会有市场。
影响珠宝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
![影响珠宝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090e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8.png)
影响珠宝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部
拥有丰富多彩的象征与文化,对珠宝设计完全具有可创作的空间。
传统文
化中最常被珠宝设计师汲取养料的神有居酉鸟、芙蓉花、山水物、玉符等,它们象征着繁荣、安定、吉庆、冥寿等。
比如,山水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象征着最宁静美好的状态,它们也常被珠宝设计师用作珠宝的诉求。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崇仰自然、尊重自然也是珠宝设计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珠宝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崇拜,其实也离不开传统文
化对自然元素的崇拜。
比如,传统文化中有莲花、蝴蝶等,珠宝设计中常
用到的蝴蝶,其蝴蝶翅膀的十字状纹路,把自然元素变成珠宝的结构元素,就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在珠宝设计中也有重要影响。
珠宝设计中常见的
小飞象、小鱼等把传统文化里的神话传说变成珠宝设计的主力,比如小飞
象就是源自中国古代传说中讲述小鱼能够飞走灾难的故事,在珠宝设计中
也尊崇这种寓意。
最后,珠宝设计中还有用以保护的一些传统文化,比如葫芦、螭蛇等
动物形态,它们被设计为逆向印象的珠宝。
中秋节与中国传统金银首饰
![中秋节与中国传统金银首饰](https://img.taocdn.com/s3/m/fe912cd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a.png)
中秋节与中国传统金银首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欢度时光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不仅会品尝美味的月饼、赏月,还会穿戴精美的传统金银首饰。
这些首饰不仅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也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一、金银首饰的历史渊源金银首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玉器文明。
在玉器之后,金银首饰成为中国古代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展示财富和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穿戴金银首饰既是为了美化自身形象,也寓意着对于家庭幸福和财富的祝福。
二、中秋节与金银首饰的意义1. 文化传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而金银首饰则承载着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
佩戴金银首饰不仅展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传承。
2. 祝福和希望:金银首饰多以吉祥图案和寓意为设计元素,如龙凤、鱼、莲花等。
佩戴金银首饰代表着对于美好未来的祝愿和希望,寓意着人们渴望幸福和繁荣。
3. 家庭和友情: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
佩戴金银首饰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象征着家庭和友谊的珍贵。
三、中秋节金银首饰的种类1. 首饰款式:中秋节金银首饰的款式多样,既有传统的坠子、项链、手镯等,也有独具创意的耳环、戒指等。
不同的款式和形状,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和精湛的金银加工技艺。
2. 材质选择:金银首饰的材质主要是金、银以及宝石等。
金饰代表着财富和尊贵,而银饰则传递着亲密关系和纯真的情感。
宝石的运用则使首饰更加璀璨夺目,体现出精致和高雅。
四、中秋节金银首饰的搭配技巧1. 主题搭配:在中秋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人们可选择与主题相符的金银首饰,如月亮、星星等图案,以突出中秋节的意义和特殊性。
2. 色彩搭配:金银和宝石都有不同的色彩,搭配时要考虑与衣物的搭配,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色彩对比或相近的首饰来提升整体形象。
3. 合适尺寸:首饰的大小和比例应与佩戴者的体型相称,以避免显得突兀或不协调。
传统节日的传统银饰艺术
![传统节日的传统银饰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8328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2.png)
传统节日的传统银饰艺术银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银饰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与传统银饰艺术之间的联系,并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节日的银饰装饰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喜欢佩戴银饰来装饰自己,以表达对节日的重视和祝福的心情。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佩戴银质的项链、手链、戒指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些银饰品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比如龙、凤、蝶等图案,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二、传统节日与银饰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银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
比如在端午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中,龙舟赛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而龙舟的图案也常常出现在银饰品上,例如龙舟形状的耳坠、手镯等。
这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舟赛的重要性,还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三、传统节日的银饰制作技艺传统节日的银饰制作技艺独具特色,常常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
其中,刻纹、镶嵌和打光是银饰制作过程中常见的技艺。
比如在制作手链时,工匠们常常使用刻纹技艺,将龙、凤等传统图案刻在银质手链上,以展示其独特的美感。
精湛的镶嵌技艺则常常用于制作戒指和耳饰,将宝石镶嵌在银饰中,充分展示其华丽的外观。
打光则是为了使银饰光亮而细致,在工艺的最后一步进行。
四、如何传承传统银饰艺术传统银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传承并弘扬这一艺术形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银饰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在保留传统工艺技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现代化。
其次,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与银饰之间的关系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一文化内涵。
最后,要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银饰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传统节日的传统银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佩戴银饰来装饰自己,人们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重视,更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
通过加强对传统银饰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宣传和推广,以及年轻一代的参与,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使其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珠宝手工艺与民间文化传承
![珠宝手工艺与民间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b270c6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8.png)
珠宝手工艺与民间文化传承珠宝手工艺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中国许多民间文化元素都通过珠宝手工艺传统得以延续。
由于珠宝手工艺涉及到的技术包括雕刻、雕琢、金属加工以及人工镶嵌等多种技艺,因此对传承文化非常重要。
首先,早在古代的时候,珠宝手工艺被广泛地运用在宫廷用品、礼仪用品以及战争纪念品等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古代的玉器和珠宝。
这些玉器和珠宝不仅是贵族间用品,同时也是贵族的象征。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玉器和珠宝装饰品,例如唐代的“金睛勾玉”以及明清时期的“珠宝腰带”。
其次,珠宝手工艺在我国的民俗传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传统的民间节日文化都与珠宝有着密切的关联。
例如,在传统的春节期间,人们会通过佩戴金银首饰来祈求健康、幸福和长寿等美好的祝福。
此外,在婚礼等盛大场合中,妇女们也会佩戴大量的丝绸绸花和珠宝首饰来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尊贵。
另外,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也通过珠宝手工艺得以延续。
例如,花木兰借剑出征、白蛇传中妲己举鼎这些经典的艺术形象都被金银首饰制成,而且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面貌和造型。
此外,中国的戏曲和曲艺中也有许多与珠宝有着密切联系的形象和内容,例如粤剧中的“霸王别姬”和京剧中的“红楼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宝手工艺不再仅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也成为了一种既精致又高贵的时尚。
然而,珠宝手工艺的传承问题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很多手工艺人员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不断加强对传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技能传播,同时也积极探索结合珠宝手工艺和新技术的途径。
总之,珠宝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地享受文化的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珠宝手工艺成为我们文化遗产中永恒的瑰宝。
珠宝与文化传统 不同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珠宝与文化传统 不同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471580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8.png)
珠宝与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珠宝与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珠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同文化中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珠宝都与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不同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展示珠宝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珠宝中国传统文化中,珠宝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在古代,珠宝是贵族的象征,代表权势和财富。
黄金、玉石、珍珠等宝石被认为具有辟邪、辟邪驱鬼的作用,人们常常佩戴珠宝来保佑自身的安全和幸福。
此外,一些特定的珠宝还被用作婚嫁礼仪中的必备元素,如“金钗十二位”,被视为婚姻幸福的象征。
2. 印度传统文化中的珠宝印度是珠宝的大国,它在印度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印度传统婚礼上,新娘通常会佩戴各种珠宝饰品,如玛瑙手链、金镶珍珠项链等。
这些珠宝不仅代表了新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还被认为具有保护和祝福的作用。
此外,印度的古老文化中,珠宝还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3. 西方文化中的珠宝在西方文化中,珠宝的象征意义主要与爱情和美丽相关。
例如,钻石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为它代表着永恒和纯洁。
订婚钻戒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习俗,象征着两个人之间的承诺和爱情。
此外,西方文化中的珠宝也与社会地位和身份相关。
一些贵族和皇室成员的珠宝收藏被视为国家珍宝,反映着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4. 非洲文化中的珠宝非洲大陆上有着丰富多样的珠宝文化。
在非洲部分地区,人们用珠宝来体现身份地位和部落归属感。
不同的部落有着不同的珠宝风格和花纹,用以区分彼此。
此外,在非洲文化中,珠宝也被用于宗教和仪式活动。
人们相信佩戴特定的珠宝可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同时也可以向神灵表达敬意和虔诚。
总之,珠宝不仅仅是一种饰品,它承载着不同文化中的传统和象征意义。
无论是中国、印度、西方还是非洲,每个文化都赋予珠宝特定的价值和含义。
通过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珠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各地的文化传统。
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da190c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4.png)
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还有需要提升与改进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珠宝首饰的设计工作需要兼顾艺术创作和商业价值,根据不同需求,综合形态、色彩、材料等诸多元素,将艺术创作理念付诸珠宝首饰设计的实际,创作出优秀、经典的珠宝作品。
综观整个珠宝首饰市场,中国在珠宝首饰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际珠宝首饰设计水平差距还很大,日本、欧洲等地设计水平比较高。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商业运作,国内的珠宝首饰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珠宝首饰的设计中,对珠宝设计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更加高效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作用发挥,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极其在历史进程中所沉淀形成的精神内涵有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精神气质和独特风貌的精神财富;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等诸多方面较之其他民族都有明显优势。
将传统文化成功运用到珠宝首饰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可以有力推动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市场的发展,为珠宝首饰设计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的,其本身具有历史性和可传承性,这是对其进行运用的基础;经由历史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验,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已具有相对稳定性、良好的社会基础。
传统文化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也已早有之,从书法绘画到诗词曲赋,任何一种创作形式和过程都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青睐并得以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素都具有意象性;意象性是指这些要素在具有一定的外形特征的同时,还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内涵,即融入了历史中人们对这一要素的解读,这种意象性是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素材的必要条件,是真正具有文化意味的要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3274f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9.png)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工艺技法,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为现代珠宝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与血液,同时还能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珠宝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分析时代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个稳步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而来的就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对珠宝的需求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上,只要样式新颖潮流,质地素材好便心满意足;但是现阶段仅仅是良好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珠宝的要求了。
就目前人们对珠宝的选择来看,其作用除了装饰性的功能之外,更多的在于珠宝为人们带去的精神享受以及感受。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有购买力的顾客都希望能买到展现自己不同品味的珠宝,从而展现自身与众不同的一面,因此,珠宝设计的创新势在必行。
而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它不仅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进行沉淀,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里一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为世人所仰慕,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的融入到珠宝设计中,不仅能彰显出佩戴者的独特审美力,同时还能散发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
因此,在珠宝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是珠宝创新设计的重要措施,也是人们鉴赏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利用贝壳、兽牙以及石珠等材料制作成了串饰,在串饰的基础上又利用石英、玛瑙等有色彩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饰品,到商周时期,其种类就已经很多,有梳、环等头饰,项链为主的颈饰。
因此,从珠宝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珠宝的发展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就中国传统文化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运用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纹样纹饰图案的运用就纹样纹饰图案来说,通常是在某种特殊历史时期条件下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的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3b54c3b9d528ea81c779bd.png)
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的影响研究作者:刘鑫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5期摘要:人们平时佩戴的珠宝首饰,可以提升气质,美化外表,还可以展示佩戴者的内在品质,体现佩戴者的内在精神。
在设计珠宝时离不开良好的加工材料,更离不开好的设计元素,两者相结合才能将珠宝首饰作品设计的更独特更有味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珠宝首饰设计中,既能展现佩戴首饰者的个性,又能体现人文素养,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彰显出民族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珠宝首饰;设计;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升,人们不再是只追求温饱,越来越注重美,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珠宝首饰由最初的只具有美化作用的装饰品,慢慢演变为一种象征物,人们对珠宝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佩戴者除了美化外观,更多的希望能够展现个人的气质和内在精神。
为了更好的展现我国的东方韵味,弘扬东方时尚,珠宝首饰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要融入新的元素,要体现我国的人文气息,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珠宝首饰设计相结合。
一、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细看传统文化元素当前国内大多数珠宝首饰的款式来自首饰业发达、设计水平高、款式多样的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不同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如果一味的去模仿别人必然会造成国内首饰产品雷同。
更重要的是简单的模仿会使中国珠宝首饰业丧失应有的独立文化风格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消费观具有引导作用,在我国进行珠宝首饰设计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具有中国特色的珠宝首饰,才能在中国的市场争取到一席之地。
进行当代的珠宝设计要立足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和发展。
设计是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是客观的,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
在中华珠宝文化发展史上,细看传统文化元素,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及至一万年前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进一步选用石英、碧玉、玛瑙、黑曜石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到夏商周时期,中国男人和女人的首饰品类就已经很丰富了,头饰、耳饰、颈饰、手饰等,身上还要戴上组合在一起的佩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dfed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a.png)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过程中的分析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它们不仅体现了
人们特定的历史经验,而且反映了一种古老的精神文化。
珠宝设计是一门
整合精美工艺图案的绘画艺术,在珠宝设计过程中,审美和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珠宝设计师们会运用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感和艺术气息,将
它们融入珠宝设计之中,开创出异彩纷呈的设计作品。
首先,在珠宝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运用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
图案,比如“千年传承”中的唐卡,它是中国宗教文化的图案,寓意着
“智慧”和“艺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设计师可以将
唐卡图案嵌入珠宝之中,比如在手镯、戒指等上,或者可以将唐卡图案刻
在珠宝的外壳上,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还有古典图案、植物
图案、动物图案以及花卉图案等都可以运用在珠宝设计中,从不同的角度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珠宝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美学,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美学分明有其独特的元素,如金黄、紫色、红色等,它们充满着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和礼仪感。
论民族文化对首饰风格的影响
![论民族文化对首饰风格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f9f1e42e518964bcf847c89.png)
论民族文化对首饰风格的影响姓名:蔡炜学号:1120122577 作为一个工科女,虽然有心爱美,无奈天赋有限,但上完“首饰鉴赏课”之后,确实有不少心得与体会,也勉强能谈一些自己的评论与想法,所以我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民族首饰”作为论题。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自然,融入了各族特色的首饰,也从一方面代表和传承着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记录一样,记载和反映着民族发展的历史。
下面,选取了老师所讲过的几个少数民族,以及我自己选取的几个民族的首饰,进行介绍和解说。
藏族:在藏族,男女老少都喜爱装饰自己。
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地域,首饰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已经成为藏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节日中还是去朝拜,人们都会“浑身披挂”各种装饰品。
头上戴的巴珠、簪子、发卡;发辫的银币;耳朵上的大环;颈间戴的项链、托架、嘎乌;腰上系的图纹腰带,悬挂的火镰盒子、藏刀、腰扣、鼻烟壶;手上戴的各类戒指手镯等。
藏饰一般以天然宝石、动物骨骼、藏银、藏铜手工制作。
藏饰的材质、图案多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的色彩。
主要的材质有牛骨、纯银、藏银、三色铜、玛瑙、松石、蜜蜡、珊瑚、贝壳等,这些大都取自大自然,在人们心中代表着天神的馈赠与慈爱。
尤其西藏天珠更是因为取于喜马拉雅山脉4000米海拔以上的玛瑙矿石而更加的神秘、神圣。
藏族人以游牧为生,他们在寒冷恶劣的高原环境生存下来,非常崇拜力量,且对于千百年以来息息相伴的牦牛有一种亲切又崇敬的情感,所以常佩戴充满野性色彩的牛骨,也用其做为首饰材质。
亿万年前,高原也曾为沧海,所以留下了许多珊瑚、贝壳,由于其美丽的色彩与光滑的质地,以及藏人对遥远的神秘海洋的向往和探索,而倍受青睐。
珠宝首饰和民俗文化探析
![珠宝首饰和民俗文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501048d1f34693dbef3ea5.png)
珠宝首饰和民俗文化探析摘要民俗文化是珠宝首饰诞生的土壤,也是珠宝首饰的灵感来源。
设计优良的珠宝首饰可以体现出各个民俗文化的灵魂。
本文通过分析民俗文化在珠宝首饰中的作用,深入探析了珠宝首饰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淡化、文化缺失对珠宝首饰的影响。
关键词珠宝首饰;民俗文化;文化缺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珠宝首饰的生产中,珠宝首饰的加工工艺和制作技术不断发展,设计理念和风格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珠宝首饰的设计中对于民俗文化却并不重视。
在现代化的珠宝首饰的设计中需要融入民俗文化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多地赋予珠宝首饰灵魂。
一、民俗文化在珠宝首饰中的作用民俗作为文化现象,受到地域、民族、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民俗文化可以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民俗可以利用祭祀活动、礼仪习惯以及各种配饰表示出来。
在现代的首饰设计中,会涉及到意大利首饰、欧美首饰、苗族首饰、藏族首饰等,这些首饰的风格不同在于首饰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民俗的差异。
珠宝首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和语言、舞蹈、礼仪等民俗文化一样,珠宝首饰蕴藏着丰富的民俗生活习惯,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且蕴含人们战胜自然环境的精神力量,代表着祝愿和祈福。
二、珠宝首饰的文化内涵珠宝首饰可以通过简单的图案、纹样以及各种抽象的符号展示出民俗文化的信息。
这些符号可以折射出珠宝首饰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或者可以传承一段历史。
生活于不同地域、不同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民俗文化就会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珠宝首饰中的所表现的精华部分就包括相应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
珠宝首饰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岁时节令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元旦、春节等岁时节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特殊的节日,例如泼水节、雪顿节等,少数民族需要穿着本民族的服饰,佩戴特殊的饰品来欢庆节日。
七夕节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有何影响
![七夕节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有何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a3cd2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2.png)
七夕节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有何影响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传统手工艺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氛围,还在传承与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这个浪漫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独特的文化意义,也使得人们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而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七夕节促进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与传承。
在七夕节期间,许多与爱情、婚姻相关的手工艺品备受关注。
比如,精美的刺绣作品常常以鸳鸯、喜鹊等象征爱情的图案为主题,绣娘们用细腻的针法和鲜艳的丝线,将美好的祝福绣入其中。
还有手工编织的红绳手链,红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姻缘的寓意,人们将其佩戴在手腕上,祈求爱情的降临。
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往往代代相传,长辈们将手艺传授给晚辈,使得传统工艺得以延续。
其次,七夕节为传统手工艺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节日氛围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七夕节购买传统手工艺品作为礼物或纪念品。
这不仅为手工艺品制作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和提高工艺水平。
例如,一些传统的木雕摆件,以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为题材,经过工匠们的精心雕琢,成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艺术品。
此外,七夕节期间,各种手工艺品展销会、集市也纷纷举办,为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再者,七夕节推动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传统手工艺品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在设计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尚感和实用性。
以剪纸为例,过去的剪纸作品多以传统图案为主,如今的剪纸艺术家们将现代爱情故事、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而是尝试使用新型材料,为手工艺品带来新的质感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晔. 后汉书[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礼记注疏[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扬之水.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M]. 北京: 中华书
局,2010. [4] 周礼注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长泰县志[M]. 民国三十六年( 1947) 铅版本. [6] 北平风俗类征[M]/ / 中国风土志丛刊: 第 13 册. 扬州: 广陵书
从传统家庭结构角度考量,在“男不言内,女不 言外”的传 统 礼 教 影 响 下,已 婚 妇 女 的 活 动 范 围 往 往限于家庭内部,对于夫家经济上有较强烈的依赖 性,这就注定了嫁妆几乎是女性在婚后唯一可以自 行支配的财产。在强调家庭等级意识的传统社会 中,陪嫁过来的嫁妆丰富与微薄程度,直接关系到妇 女在夫家的地位与影响。故此,“中人家行嫁,无明 珠、翠羽 之 属,卒 以 为 耻,故 愚 拙 之 民 生 女 多 不 举”[5]卷四 。家中嫁女,如果没有珍珠明玉、点翠首饰 等物,简直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也无法让本家的 女儿在婆家得到尊重。明清时期,京城一带嫁女,嫁 妆往往以 抬 数 计,“中 等 之 家,大 半 为 二 十 四 抬,三 十二抬,四十八抬,富有则自数十抬至百余抬不等, 贫者则十六抬、二十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 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6]128 。这些嫁妆的种类 最常见、最基本的就是衣物首饰。在一份清代嫁妆 清单中有这样的记载: 金珠头花成枝,镀金花钎成 枝,金珠梳妆全副,金珠耳环成对,珠翠环头耳钏成 对,镀金耳钏成对,银卷巾手镯全副,银箍藤手镯全 副,镀金戒子成对,镀金桶箍戒子成对,玉色宝月绸 夹袄成件……[7]158 庞大的婚嫁支出简直成为家庭乃 至家族的一项负担,因此很多人家生女孩是不愿意 过多宣扬的,在人力即生产力的条件下,中国传统家 庭结构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现象同风俗习惯相 生相伴。
关键词:民俗文化; 婚嫁习俗; 传统首饰
作者简介:韩澄,法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讲师( 北京 102200) 。
一种文化传统揭示着对应的生存方式与历史发 展。通过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社会交往与风俗习惯, 民间文化得以展现。传统首饰手工艺也是如此,社 会观念发展并强化了首饰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所 指,使首饰成 为 社 会 身 份 识 别 的 工 具。 如在中国传 统习俗中,寻常家小女未嫁者常作三小髻,或用金钗及 珠饰头巾,而妇人则常以金银簪珠挽髻。一件首饰,往 往代表着一个身份的认同、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
①见王三聘辑《古今事物考》卷六“指环”条: “《五经要义》曰: ‘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娠则以金环 退之,进者著于右手,退者著于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
·32·
婚约及婚礼无疑是族群构建的基础,也是为传 续生命而举行的社会化仪式。在历史上,婚嫁之中 出现那么多的金银饰品作为陪嫁,同礼法规定的嫁 妆构成有一定关系。《周礼》规定: “嫁子娶妇,入币 纯帛,无过 五 两。”这 里 的 五 两,并 非 金 银,而 是 辎 帛,“古 者 二 端 相 向 卷 之,共 为 一 两,五 两 共 十 端 也”[4]365 。也就是嫁妆和聘礼不 得 超 过 五 两 辎 帛。 这是最早对于婚嫁物资的约定,属于与当时的生产 力水平相匹配的制度化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辎 帛不能体现嫁妆的丰厚程度,含蓄的社会风气使以 贵重金属为原材料的首饰成为嫁妆的最佳选择。
或为特殊的标记,如帝王内廷,嫔妃常戴戒指用以记 事。① 这些或隐喻或表征的装饰习俗既是功能的延 展,也是民俗文化意识的反映。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以婚嫁为代表的传统习俗对首饰手工业的需求最为 旺盛,也直接影响了首饰手工业的发展与沿袭。
《礼记·昏义》说: “昏礼者,将和二姓之好,上 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2]卷六十一 上至皇家下到 黎民,婚姻意味着联众与繁衍,是个人、家族乃至国 家的一桩大事。《礼记·昏义》又说: “昏礼者,礼之 本也。”[2]卷六十一 儒家把婚礼看作整个礼制的基础,因 此,在礼仪上极为隆重。男家过彩礼之后、迎娶之前 ( 一般是前一天,有时也随新娘子一道进门) ,女方 要过嫁妆,因此中国社会一直有着给女儿陪送嫁妆 的习俗,而以金银饰品为主的首饰嫁妆就成为这种 习俗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编事文类要启 劄青钱·续集》卷九《荐导术艺间劄》“荐导银匠”条 列其程式曰: “银匠某人团造镂巧精细,似闻宅上营 办嫁染,敢 以 一 缄 遣 来 执 役。”其 答 式 有 两 种,一 是 接纳,一是 婉 拒,后 者 其 式 曰: “荐 至 某 匠,虽 荷 不 鄙,但寒家遣女,初无黄白打造,虚辱其来耳。”其中 可见首饰在婚嫁中的用度。[3]10
四。其金银财礼,官民概不许用。至庶民妇女,有僭 用冠帔 补 服 大 轿 者 禁,违 者 罪 坐 夫 男。”[8]卷三百二十五 一方面是为了抑制婚娶中的奢侈浪费的不良风俗; 另一方面则表达出聘礼与嫁妆的意义在于男女两家 缔结姻亲时互送礼物,以示尊敬和友好,达到“昏礼 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2] 的目的。思想家陈确指出: “聘之用黄白,非礼也”, “质产,尤非礼也”。[9]515 反映了当时士子阶层对婚 嫁习俗盛嫁不满的心态。不过士子们的不满并没有 影响婚嫁奢靡之风的肆虐,出台的法令也没能抵得 住早已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统治阶层对政策法令 的内外有别也同样让禁奢之令形同虚设。如《清同 治大婚典礼 红 档 》档 案 记 载,帝 王 大 婚 所 需 订 办 的 珠宝首饰的种类包括朝珠、带钩、扁方、手串、佩、簪、 镯、翠花、扳指、钳、耳坠、戒指、环、指甲套、钿子、如 意 等 等 有 近 百 种 之 多。 以 材 质 论,主 要 是 金 珀、白 玉、赤金、碧 玡 瑶、蜜 蜡、翡 翠、珊 瑚、翠 羽、珍 珠、玛 瑙、水晶等。这其中有内务府督办、造办处监制的各 色首饰,也 有 委 托 各 地 主 管 机 构 协 办 的 相 关 物 件。 特别是一些首饰镶嵌类的原材料,还需大量进口或 异地采办,如粤海关负责置办的朝衣、珠宝等。又如 乾隆第十女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其陪嫁主要首饰为: 红宝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 十 颗。 金 凤 五 只,嵌 五 等 东 珠 二 十 五 颗,内 无 光 七 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金翟鸟 一只,嵌輠子一块,碎小正珠十九颗,金镶青金桃花 垂挂一件,嵌色暗惊璺小正珠八颗,穿色暗惊璺小正 珠一百八十八颗,珊瑚坠角三个。帽前金佛一尊,嵌 二等东珠二颗,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金 镶珊瑚头箍一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金镶青金方胜 垂挂一件,嵌色暗惊璺小正珠二十四颗,穿碎小正珠 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金嵌珊瑚顶围一围, 嵌二等东珠五颗,五等东珠二颗。鹅黄辫二条,檀石 背云二个,珊瑚坠角四个,加间三等正珠四颗,四等 正珠四颗。双正珠坠一幅,计大正珠六颗,二等正珠 六颗,加间碎小正珠六颗。金手镯四对。金荷莲螃 蟹簪一对,嵌无光东珠六颗,小正珠二颗,湖珠二十 颗,米珠四颗,红宝石九块,蓝宝石二块,輠子一块。 金松灵祝寿 簪 一 对,嵌 无 光 东 珠 二 颗,碎 小 正 珠 二 颗,米珠十颗,輠子二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二块, 碧玡瑶二块,等等。[10]146
《后汉书·舆服志》云: “后世圣人……见鸟兽 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蕤,以为首饰。”[1]卷四十 “首”之饰,常以饰发为核 心。在 中 国 古 人 的 认 知 中,“头”在人体中是距离人所向往、崇敬的“天”最 接近的部位,与头部相连的发是与生命不断生长相 伴的灵魂深藏的地方。人既知道了头部对身体的重 要性,那么对于头部的装饰也最为刻意。头饰既示 意了个体与身份的差异,也包含了群体化的特征性。 如为成年女子所戴的笄饰、旛胜,或为习俗的衍生、 或为吉 庆 的 表 征。 中 国 传 统 民 俗 观 念 还 认 为,金、 银、铜、铁等金属制品都有一定的禳灾辟邪作用,因 此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中都有给小儿戴金属锁的习 俗,亦称“长命缕”或“百索”; 过本命大寿时,也常以 黄金饰品压身以求镇邪; 一些首饰还常被用于指事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社会与时代的约 束。不同的风俗与工艺文化的交织、融合使中国传 统首饰业更加丰满。社会风俗改变着传统首饰手工 业固有的格局与框架。在当下,婚丧礼俗虽然依旧 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其形式与内涵却发生 了变化。传统首饰手工艺失去了原有的社会需求, 更受到了新工艺、新观念的直接冲击。如费孝通先 生所说,接受现代性是我们人类的共同命运。传统 首饰是历史的产物,并且是历史生活的产物,传统习 俗中无论是否存在所谓的糟粕,都将是值得我们好 好珍藏的历史记忆。
皇室婚嫁如此奢华,体现出不同于寻常百姓家 的身 份 与 等 级,大 有“只 准 州 官 放 火,不 准 百 姓 点 灯”之嫌。 帝 王 家 的 嫁 妆 是 为 炫 耀 皇 威 权 势,而 百 姓家的嫁妆同样是为了尊严与地位。一时间,婚嫁
·33·
礼俗愈禁愈盛,大街小巷间金店银匠成为城市中最 为忙碌的手工业劳动者。由此可见,文化习俗对于 传统首饰手工业在城市的发展与繁荣起着多么重要 的作用。
争奇逐新的世俗心态是手工艺不断进步的重要 保障。
金银制品的特性,在于它出色的延展性与可塑 性,通过火的炙化金属物会改变其物理属性并得到 重生,这也注定了首饰品可以跟随时尚脚步推陈出 新。大户人家在足金足两的前提下,比拼的常常是 工艺精巧,多 以 首 饰 款 式 做 文 章 力 争 新 意,互 相 攀 比。条件有限的中等家庭也必须以银质首饰为替, 贫者则以白铜首饰数事而已。[11]卷一○ 笔者曾采访被 誉为首饰界三杰之一的张广和老先生。据他回忆, 民国时期,很多乡下的孩子因为乡村贫瘠而来到城 市,或走亲或托友学习手工艺唯以求生。随着当时 北京门户的进一步开放,很多原本属于宫里特供的 象牙制品、玉器、金银饰品进入了国内市场,也因受 到国外资本的刺激,很多老制式的东西因时尚而改 变,中西结合、土洋搭配,确实很热闹。而很多人家 就把家里的老物件拿出来重新翻制有新意的首饰, 根据时下 的 时 髦 样 式 翻 新。 这 个“新 ”字 在 婚 俗 中 更显重要,祖辈将老首饰传给下一代,如款式过于陈 旧要更新,定制的首饰更要新,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 需求几乎成为北京城大大小小一百多座首饰楼以为 生计的主 要 营 生。 “新 ”也 成 为 首 饰 业 具 备 竞 争 能 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