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说课讲解
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2609a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d.png)
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一篇: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中国泱泱五千年大国,积淀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
丰富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继承,美术教学正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所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近年来,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民间剪纸和国画,就是一种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一个手段。
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年画、剪纸、刺绣、活动玩具、民间雕塑等,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民间美术》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就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
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方法
![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31fa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7.png)
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方法引言美术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几种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方法。
1. 融入传统元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在教授雕塑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如佛像、观音像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美术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2. 讲解传统文化背景在教授美术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讲解相关传统文化背景知识。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绘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画派特点、代表人物等;在教授中国传统雕塑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宗教背景、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3.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陶艺、刺绣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引入传统文化理论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理论,如画论、美学思想等。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理论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
结语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法。
通过融入传统元素、讲解传统文化背景、开展实践活动和引入传统文化理论等多种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和实践美术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4d5a4a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e.png)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摘要】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至关重要。
本文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教育意义也在于传承优秀传统、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持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还能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美术教学、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传承、美术创作、教育意义、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
1. 引言1.1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思想、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美术教学作为传播艺术、审美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借助美术教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从而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作品。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美术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dede3465acfa1c7aa00ccd8.png)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所在。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感叹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当今,我们不难发现,生长在长江和黄河岸边的孩子们似乎对西方的文化更感兴趣,很多孩子喜欢过的节日是圣诞节、万圣节,喜欢穿的品牌是“阿迪达斯”、“耐克”,爱吃的食品是肯德基、麦当劳,着迷的动漫来自日韩......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不像是炎黄子孙了,我们的年轻一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是不认同。
面临这种现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之产生认同感,形成全面、健康的审美素养,从而建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一)分析教材、调整课时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是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塑造的课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积极和重要的。
纵观《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已在其中有突出体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要想把这瑰宝一代代传下去,教师必须够准确把握教材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精神,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让课堂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材以美术的基本门类划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有些单元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通过美术作品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有所侧重。
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美术教学以鉴赏为主,结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点,我在中国绘画、书法、篆刻、民间美术等学习内容中适当增加了实践练习,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26208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e.png)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一、绘画技巧的传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绘画技巧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
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而这些技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传承。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如水墨画、工笔画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绘画技法,使中华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
二、题材内容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如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绘画的题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使传统文化在美术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艺术观念的传承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艺术造诣和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传统绘画技法、传统绘画题材及传统的艺术观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传统文化题材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表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古代艺术作品、传统文化名家和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名城进行实地写生、参观传统美术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魅力。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传承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希望今后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和探索美术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ac50f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1.png)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继承传统的美学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学说和思想,如“大美之道”,“天人合一”,“意境”,“气韵生动”等。
这些观念不仅是对美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些美学观念,并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来体现和发扬。
二、延续民间艺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是与民众生活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农村、城市、宫廷都有各自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如糖画、剪纸、面人、龙船、水墨画等。
这些民间艺术古老而丰富,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珍贵瑰宝。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发掘和借鉴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使之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三、继承经典名著中的文化艺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包括《论语》、《诗经》、《史记》、《红楼梦》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每一部作品都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通过课外阅读、研究,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将这些经典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四、凝聚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这些思想蕴含着人们对生命、自由、平等、道德、良知等问题的思考,对于美术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和作品反映和表达这些人文精神。
总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唯有通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掌握和实践,才能使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蓬勃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c2547b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9.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也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美术教学中,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心,是当前美术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如剪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野,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并将这些美景通过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还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故事传述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传说,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
三、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传统文化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情感。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参加民间舞蹈、传统手工制作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情感。
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
![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973a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2.png)
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专业实践,帮助教师在美术课程中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1.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艺术形式,挖掘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内涵。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准确地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
2.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目的,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文化遗产等。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低年级可以引入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高年级可以学习国画的技法和意境。
同时,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理念相结合,让学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4.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开展传统艺术创作比赛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践、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7. 持续优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
{content}。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7e2e61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6.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部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加他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并在创作中运用传统的技巧和元素。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方法。
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绘画、雕刻、剪纸、陶艺、木工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
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画中的山水、花鸟等元素,学习传统剪纸的技巧和图案,学习中国的陶瓷和木工艺术等。
三、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1. 文化解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文化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教师可以讲解中国画中的山水元素的意义和象征,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2. 传统技法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传统的绘画和手工艺术技法。
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和墨色运用,学习剪纸的剪裁和粘贴技巧,学习陶艺的捏、拉、压等技法。
通过学习传统技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3. 创作与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山水画元素创作自己的山水画作品,或者根据所学的剪纸技巧制作剪纸卡片。
通过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语文课上,可以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在历史课上,可以学生可以了解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五、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学生将有机会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艺术兴趣和才能。
学生可以观摩和模仿传统文化作品,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2cc38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a.png)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美术教学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行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精神,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诸多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审美观念。
而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应当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教学中的中国画课程应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画课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技法要领等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名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和情感认同。
通过中国画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还可以为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认同,让学生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也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未来能够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0edcc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8.png)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数
千年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
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创造力。
本
文将从书法、绘画和传统手工艺三个方面探讨美术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书法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
性的方式。
通过教授书法,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用笔姿势和写字技巧,培养他们的专注
力和耐心。
学生还能通过学习名家的书法作品,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
值观。
通过临摹名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写字水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
的魅力。
传统手工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工艺技艺和文化内涵。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巧和设计原则,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工艺和材料运用,通过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体
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学生还能够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来锻炼自己
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耐心。
在美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在美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7ffc9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2.png)
在美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1.着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在进行美术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古代绘画、国画、中国水墨画等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创作:鼓励学生选择传统文化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表达和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传统文化技法的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特别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技法的教学。
例如,教授中国画的水墨表现技巧、古代绘画的构图方法等。
通过学习和练习传统技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并能够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4.实践体验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中国传统剪纸、泥塑、戏曲表演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5.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探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传统文化探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如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等,并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进行创作和表达。
这样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6.跨学科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历史、文学等。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入。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多方面的策略。
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等奖说课稿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85251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3.png)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等奖说课稿1、《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来源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8册第一课。
2.属于第四学段综合~应用领域3.本科的课业类型是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三)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四)准备工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单2.学具:相关资料教材板书设置:一:建筑二:雕塑三:人物四:风景二.说教法讨论法讲述法问题发现与探究法合作学习指导法三.说学生初三学生处于叛逆期,自尊心强·要求平等·易冲动,希望得到认同,脾气暴躁。
厌恶书教师教育,发散思维能力不强。
课业压力增大,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有破罐破摔情况。
成绩优秀的,也会因为美术是副科而不认真对待。
上课会出现吃零食·传纸条·玩手机·看课外书·和写其他作业等情况。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要求从中找出影片中有哪些美术遗存?这些遗存中又有哪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为什么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出课题。
(二)新课:1建筑播放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方面进行对比。
总结出: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西方以石材为主。
中国多四合院,地面平铺为主,西方朝纵深发展。
中国宫殿用金黄色琉璃瓦,朱红的木质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西方色彩单一。
2.雕塑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与美神维纳斯。
幼儿园国风美术课: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教案
![幼儿园国风美术课: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42f3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f.png)
幼儿园国风美术课: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教案国风美术课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国风美术课的开展,幼儿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国风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一、课程设计1.1 了解传统文化在国风美术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故事、神话传说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艺术欣赏教育国风美术课还可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国画、毛笔字等,让幼儿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美丽和神韵。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剪纸、书法等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课程延伸除了在国风美术课上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
比如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历史和背景;组织幼儿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习俗的魅力。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地拓展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2.1 游戏化教学在国风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传统艺术作品的名称和特点,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传统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
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2 艺术体验教学国风美术课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注重幼儿的艺术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幼儿真正感受传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746142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0.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逐渐消失,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如何将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多层次、全面地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十分广泛的,涵盖面也十分广泛,为了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可以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传统文化的相关技术,更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3)通过美术作品传递传统文化。
美术作品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载体传递传统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以事实上的美术作品,融入传统文化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1)知识面积更广: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面的涵盖会更加广泛,对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也更全面。
(2)对于文化的传承有巨大作用: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藏,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是对于文化的继承,如果能够在教育中培养好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更加有力。
(3)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深刻的道理和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成为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修养的人。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美术教育应该多方面融入传统文化,体现出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培养出艺术的精神,这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e8389f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f.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的传承与弘扬,在孩子们心中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美术课堂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术课堂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材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利用山水画教学来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山水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山水画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山水的独特审美情趣。
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绘画、剪纸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传统绘画技法和手工艺术技巧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授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水墨、工笔等技法,或者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手工艺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了美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比赛,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家和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示范,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还能启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求欲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结合校本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本课程,设计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情境任务和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可以结合国学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2dc078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c.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柱。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技法和意义。
在美术课上,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绘画的四大名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李思训的《千里江山图》、郑板桥的《百鸟朝凤图》等。
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绘画的实践活动,如水墨画、国画、山水画等。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到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创作作品来弘扬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出题,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如春节、清明节等;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中国传统建筑或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创作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应充分利用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深远。
在美术课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如京剧脸谱、剪纸、中国结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物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晚会、元宵节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的策略
![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a75ab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2.png)
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的策略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美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2. 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美术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美术技能的教育活动,而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的策略3.1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民间艺术、古建筑、传统服饰等,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2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或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古代宫廷的虚拟场景,让学生穿着传统服饰,使用古代工具进行绘画,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3.3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技艺,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4 融入现代科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参观名山大川、古代建筑等,从而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3.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发挥其在推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 总结利用美术教学推广传统文化,既是一种教育创新,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创设情境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融入现代科技和加强师资培训等策略,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弘扬优秀》说课稿-初中美术
![《弘扬优秀》说课稿-初中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bfa6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b.png)
《弘扬优秀》说课稿-初中美术弘扬优秀-初中美术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的内容为《弘扬优秀-初中美术》,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2. 研究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学到的创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2. 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等素材;3. 绘画与创作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2. 优秀艺术作品欣赏(15分钟)展示多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并发表个人感想和理解。
3. 优秀艺术作品分析(20分钟)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详细分析一幅选定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其构图、色彩运用、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创作实践(30分钟)根据前面的研究,学生将自己的创作灵感运用到绘画中,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题材和风格,进行创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课堂展示与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研究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研究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创作实践和互相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互评和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来评价学生的成果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优秀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出创作灵感,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2. 录制学生的作品展示视频,用以学生评价和自我反思。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中国泱泱五千年大国,积淀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
丰富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继承,美术教学正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所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近年来,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民间剪纸和国画,就是一种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一个手段。
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年画、剪纸、刺绣、活动玩具、民间雕塑等,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民间美术》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就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
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
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烟台剪纸,及剪纸装饰用途和寓意。
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刻制了一张剪纸作品,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剪纸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
通过对风筝、剪纸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民居》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
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在课上我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名画欣赏》环节,通过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中西人物造型》这课的中国人物造型环节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
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
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二、现代信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
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传承。
1、皮影变卡通,给民间艺术加入新元素。
皮影戏,对于老一辈来说是他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孩子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充斥着卡通的时代,所以,我认为在当今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给民间艺术注入新元素。
在《美术的特征》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查询资料寻找皮影和卡通的联系,并结合视频,来了解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制作方法,从而对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但是在以成语故事设计制作皮影形象时,我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来设计造型,这完全适应了学生的兴趣,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书法与艺术字设计相结合,使古老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在选修课程《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书法的起源、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可以透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那怎样使书法与美术相结合,使它融入当今社会中呢?它的途径也有多种多样,可以与书法相结合、与篆刻相结合、与绘画相结合,也可通过与艺术字设计相结合,使古老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依据形式美的规律,将一幅书法制作成黑白效果的艺术字设计作业。
或依据色彩构成配色规律,完成一张彩色设计作业,并且将我们的作品装裱,装饰于我们的教室、画廊、教师办公室和我们的书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3、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传统图案设计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
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艺术》一课中,我以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为例。
这个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的标志,它不仅以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
而且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
同时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
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奥运会标的分析,我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其他一些具体的作品,立时,同学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如: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中所采用的中国古代刀形钱币、金玉结合的奥运奖牌、奥运福娃、奥运纪念币,奥运比赛场馆……我们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作动力。
然后,再让学生也来尝试着运用这样一种设计理念来设计一枚“2009年莱山一中运动会”的标志。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和学生共同经历了许多美术作品的寻找、学习、讨论、创作的过程,受益匪浅。
要使我们的美术作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为受众所接受或认可,走向社会,必须要使我们的作品至少同时满足承载历史的底蕴、紧跟时代的要求,这时,作品的民族特色才有生命力,才能诠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
惟有如此,美术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