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三章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归纳 (1)利用椭圆定义可判断动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或椭圆的一部 分. (2)过椭圆焦点的弦问题,常利用定义解决. (பைடு நூலகம்)焦点三角形(以椭圆上一点及两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问题, 利用椭圆定义和三角形有关知识(如正、余弦定理)求解.
2.(1)如图,F1、F2 分别为椭圆xa22+by22=1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椭圆上,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上任意一点的 坐标都是方程xa22+yb22= 1 (a>b>0)的解, 以方程xa22+yb22= 1(a>b>0)的解
为坐标的点都在椭 圆上,我们将方程 ___xa_22_+_yb_22_=__1_(a>b>0)叫作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 坐标是 F1(-c,0),F2(c,0),其中__c2_=__a_2_-__b_2___.
同样地,我们将方程__ya_22_+__xb_22_=__1_(a>b>0)叫作焦点在y轴上的
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是F1(0,-c),F2(0,c),其中 __c_2=__a_2_-__b_2__.如图所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面内动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PA|+|PB|=2a(a>0 且为常数)是P点的轨迹为椭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2)椭圆标准方程中,“标准”的条件是椭圆的焦点在坐标轴 上,且两焦点关于原点对称( √ ) (3)椭圆的特殊形式是圆,这时焦点重合( × ) (4)椭圆的两种标准形式中,虽然焦点位置不同,但都具备a2 =b2+c2( √ )
|PC|+|CC1|=10.又 P(3,0),C1(-3,0),且|PC1|=6<10.可见 C
点是以 P,C1 为两焦点的椭圆,且 c=3,2a=10,∴a=5,从 而 b=4,故所求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x2 +y2 =1.
25 16
易错警示
椭圆问题的四种常见错误
(1)已知F1,F2为两定点,|F1F2|=4,动点M满足|MF1|
解析:(1)因为 F1、F2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 P 在椭圆上, 且正三角形 POF2 的面积为 3,所以 S△POF2=12·|OF2|·|PO|sin
60°= 3c2= 3,所以 c2=4. 4
∴点
P
的坐标为c2,
3c 2
,即
(1,
3),∴a12+b32= 1,
又
b2+
c2=
a2,所以ba22+=
体会坐标法的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1.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_常__数___大于|F1F2|) 的点的集合叫作__椭__圆____. 这两个定点F1,F2叫作椭圆的_焦__点___,两个焦点F1,F2间的 距离叫作椭圆的___焦__距___.
(2)椭圆的集合表示 设M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根据椭 圆的定义可知,椭圆可以视为动点M的集合,表示为 __{M__|_|M__F_1_|+__|_M_F__2|_=__2_a_,__2_a_>_|F__1F__2|_,__a_为__常__数__}_.
△POF2 是面积为 3的正三角形, 则 b2 的值是__2__3____. (2)(2014·南京市高二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y42+x32=1 的上焦点为 F,直线 x+y-1=0,x+y+1=0 与椭圆 分别相交于点 A,B,C,D,则|AF|+|BF|+|CF|+|DF|= ____8____.
C.(0,12)
D.(12,1)
解析:由题意知 m>2m-1>0,∴1<m<1. 2
4.椭圆x92+y22=1 的焦点为 F1,F2, 点 P 在椭圆上,若|PF1|=4,则|PF2|=___2_____. 解析:a=3,|PF1|=4,由椭圆定义得|PF1|+|PF2|=2a=6, ∴|PF2|=6-|PF1|=6-4=2.
所以(-a25)
2( +
3) b2
2
=
1,即a52+b32=
1
②.
由①②得 b2=4,a2=20,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 +x2 20 4
= 1.
法二:设所求椭圆
方程为
y2
λ+
+ 25
x2
λ+
= 9
1(λ>-
9),
把( 3,- 5)代入有λ+5 25+λ3+9=1,
解得 λ=-5 或 λ=-21(舍).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y2 +x2=1.
2.椭圆x92+y32=1 的焦距等于( D ) A.4 3 C. 6
B.2 3 D.2 6
解析:c2=a2-b2=9-3=6,c= 6,焦距 2c=2 6.
3.已知方程xm2+2my-2 1=1 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D ) A.(0,1)
B.(12,+∞)
法 一 : 由 椭 圆 的 定 义 知 2a = (4-0)2+(3 2+2)2 +
(4-0)2+(3 2-2)2=12,∴a=6. 又 c=2,∴b2=a2-c2=3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 +x2 =1.
36 32
法二:由于椭圆过点(4,3 2),∴1a82 +1b62 =1①.
又 c=2,∴a2-b2=4②, 由①②解得 a2=36,b2=3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 +x2 =
36 32
1. (2)因为所求椭圆与椭圆y2 +x2=1 的焦点相同,所以所求椭圆
25 9 的焦点在 y 轴上,且 c2=25-9=16.
法一: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a22+xb22=1(a>b>0).因为 c2=16,
且 c2=a2-b2,所以 a2-b2=16 ①.又所求椭圆过点( 3,- 5),
+|MF2|=4,则动点M的轨迹是( D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2)若方
程 x2 7-
+ k
y2 k-
= 5
1
表 示椭圆 ,则实 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___(_5_,__6_)_∪__(6_,__7_)____.
(3)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x52 +my22=1(m>0),并且焦距为 6,则
相垂直,则△PF1F2 的面积为( D ) A.20
B.22
C.28
D.24
[解析] (1)2c=|F1F2|=8,c=4,a2=b2+c2=25+16=41,a
= 41,
故△ABF2 的周长为|AB|+|F2A|+|F2B|=4a=4 41. (2)c2= a2- b2= 49- 24= 25,c= 5,|F1 F2 |= 10,设 |PF1|= r1,|PF2 | = r2, 由题意知 r21+r22=100,① 又根据椭圆定义,知 r1+r2=14,② 由①②易得 r1r2=48.故 S△PF1F2=12r1r2=24.
20 4
(3)设椭圆的一般方程为 Ax2+By2=1(A>0,B>0,A≠B).将两
点(2,-
2),(-1,
14)代 2
4A+2B=1
入一般方程,得
A+14B=1,解 4
得A=18,
B=
1 4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 准方程为x2+y2 = 1. 84
方法归纳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必须先判断焦点的位置,进而确定所求方程 的形式.如果焦点的位置不确定,一般要分类讨论,或设为一 般式 mx2+ny2=1(m>0,n>0,m≠n).与xa22+yb22=1(a>b>0)共焦
3a2= a2b2 4+b2 ,解得
b2= 2
3.
(2)如图,两条平行直线分别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连接 AF1、 FD.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 AFDF1(其中 F1 为椭圆的下焦 点)为平行四边形,∴|AF1|=|FD|,同理|BF1|=|CF|,∴|AF|+|BF| +|CF|+|DF|=|AF|+|BF|+|BF1|+|AF1|=4a=8.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如图,在圆C:(x+1)2+y2=25内有一点A(1,0),Q 为圆C上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的连线交于点M,求 点M的轨迹方程. (链接教材第三章1.1例1)
[解] ∵M 在线段 CQ 上,∴|CQ|=|MQ|+|MC|.又 M 在 AQ 的
垂直平分线上,连接 MA,则|MA|=|MQ|,∴|MA|+|MC|=|CQ|
=5>|CA|.又 A(1,0),C(-1,0),
∴点 M 的轨迹是以(1,0),(-1,0)为焦点的椭圆,其中 2a=5,
则
a=5,则 2
b2=52
2-
12=21.故点 4
M
的轨迹方程为x2 +y2 =1. 25 21
44
方法归纳 (1)此类问题有两种常见思路: 一是通过条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化简得出方程(直接 法);二是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判断动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 义(定义法). (2)此类问题注意三点:一是若需建立坐标系时,要考虑建系 不同得出的方程不同;二是不在轨迹上的点要挖去(可对方程 加上限制条件);三是求轨迹要根据所求方程说明其轨迹图 形.
[解析] (1)∵|MF1|+|MF2|=4=|F1F2|, ∴动点 M 的轨迹是线段 F1F2.
7-k>0 (2)由题意可知k-5>0 ,
7-k≠k-5
∴ k∈ (5, 6)∪(6, 7). (3)∵2c=6,∴c=3.当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时,由椭圆的标准 方程知 a2=25,b2=m2,a2=b2+c2,得 25=m2+9,∴m2=16, 又 m>0,故 m=4.当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时,由椭圆的标准方 程知 a2=m2,b2=25,a2=b2+c2,得 m2=25+9=34,又 m>0,
3.求过点P(3,0)且与圆x2+6x+y2-91=0相内切的动圆圆心
的轨迹方程.
解:圆方程配方整理得(x+3)2+y2=102,圆心为 C1(-3,0),
半径为 R=10.设所求动圆圆心为 C(x,y),半径为 r,依题意有
|PC|=r,
消去
|CC1|=R-r,
r
得
R-|PC|=|CC1|⇒|PC|+|CC1|=R,即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分别为(0,-2)、(0,2),经过点(4,3 2); (2)过点( 3,- 5),且与椭圆y2 +x2=1 有相同的焦点;
25 9 (3)经过两点(2,- 2)和(-1, 14).
2 (链接教材第三章 1.1 例 2)
[解] (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可设其标准方程 为ya22 +xb22= 1(a>b>0).
点的椭圆可设为λx+2 a2+λy+2 b2=1(λ>-b2).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距是10,且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6. (2)经过点(2,-3),且与椭圆9x2+4y2=36有共同焦点.
解:(1)由题意知 2c=10,2a=26,所以 c=5,a=13,所以 b2 =a2-c2=132-52=144.因为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不确定,所以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 y2 =1 或 y2 + x2 =1.
∴ a2= b2+ c2= 15.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y2 +x2 =1.
15 10
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1)设 F1,F2 是椭圆xa22+2y52 =1(a>5)的两个焦点,且|F1F2|
=8,弦 AB 过点 F1,则△ABF2 的周长为(D )
A.10
B.20
C.2 41
D.4 41
(2)椭圆4x92+2y42 =1 上一点 P 与椭圆的两个焦点 F1,F2 的连线互
169 144 169 144
(2)椭圆 9x2+4y2=36 的焦点坐标为(0,- 5),(0, 5). 设所求椭圆的标准 方程为ya22+xb22 = 1(a>b>0). ∵点 (2,- 3)在椭圆上,∴a92 +b42 = 1.①
又 c= 5,故 a2=b2+5,② 整理①②,解得 b2=10,或 b2=-2(舍去),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 圆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学习导航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
学习 目标
2.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重点)
3.掌握由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难点)
1.通过自己画椭圆的过程,发现椭圆形成条件,抽象
学法 出椭圆的定义,培养把握了解本质的能力. 指导 2.通过椭圆方程的推导、化简、等价性分析的过程,
实数 m 为__4__或___3_4_____.
(4)已知 B,C 是两个定点,|BC|=6,且△ABC 的周长等于 16, 则顶点 A 的一个轨迹方程为
x2 +y2 =1(y≠0)(或y2 + x2 =1(x≠0)) _2_5___1_6____________2_5___1_6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