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合集下载

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012 届)题目:院(系、部):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务处制目录1.引言 (5)2、测不准关系的理论背景 (5)2.1 粒子的波动性 (5)2.2波的粒子性 (6)3.测不准关系式的简要导出 (7)3.1 由电子的单缝衍射导出测不准关系 (7)3.2由量子力学中的特例导出测不准关系式 (7)3.3由量子力学中的算符的对易关系导出测不准关系式 (7)3.4、由量子理论的基本假定直接导出测不准关系式。

(7)4 对测不准关系的认同与争议 (9)4.1对测不准关系的争议 (9)4.1.1统计解释与非统计解释 (9)4.1.2某些力学量测不准的原因是什么 (9)4.1.3关于名称和译名的争议 (10)4.2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 (10)4.2.1关于统计解释和非统计解释 (10)4.2.2某些力学量测不准的原因 (11)4.2.3关于uncertainty和indeteminacy的译名问题 (11)5 测不准关系的应用 (11)5.1无限深势阱问题 (12)5.2 线性谐振子问题 (13)5.3 氢原子问题 (15)结语 (16)谢辞 (17)参考文献 (17)摘要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时间和能量。

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属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不准关系的理论背景,导出模式以及对测不准关系的认同与争议,重点讨论了测不准关系在量子力学上的应用。

通过无限深势阱、线性谐振子、氢原子等几个模型问题的基态能量的求解,证明了测不准关系在物理量大小估算问题上具有的应用意义和价值.关键词:测不准关系;量子力学;估算AbstractThe uncertainty relation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It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a microscopic particle having certain pairs of physical quantities i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such as position and momentum, time and energy. It reflects the objective laws of nature, reflecting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micro-particle wave-particle dualit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certainty relation on quantum mechanics. Firstly, we make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export mode,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controversy of uncertainty relation. Basing on the solution of several model problems such as the infinite potential well, linear harmonic oscillator, hydrogen atom ground state energy, it is necessary to be figured out that Uncertainty relation i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n the physical size of the estimation problem.Keywords: Uncertainty relation ;quantum mechanics;estimation1.引 言测不准关系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由海森伯在1927 年率先提出, 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争论,近30年来才逐渐取得一致, 成为量子力学的重要内容。

不确定关系

不确定关系
2
海森堡认为,微观粒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 的波;当人们用宏观仪器观测微观粒子时,就会发生观测 仪器对微观粒子行为的干扰,使人们无法准确掌握微观粒 子的原来面貌;而这种干扰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就像盲 人想知道雪花的形状和构造。通过仔细分析,海森堡得出 电子坐标的不确定程度Δx和动量的不确定程度Δp遵从: Δx·Δp~h;同样,能量和时间这种正则共轭物理量也遵从 测不准关系,海森堡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 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3.2 不确定关系
一、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 二、不确定关系的含义 三、不确定关系应用举例
1
一、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
1927年,海森堡在论文《量子论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 可观测内容》中,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为了 说明他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用 一个γ射线显微镜观测一个电子。由于显微镜的分辨率 受光波波长的限制,为了精确确定电子的位置,应该使 用波长短的光,而波长越短,光子的动量越大,根据康 普顿散射,引起电子动量的变化就越大。因此电子的位 置愈准确,就愈难确定电子的动量。反之亦然。
14
*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特性之比较
动规律用牛顿力学描述
连续可测的运动轨道 有运动轨迹可以分辨
可处于任意能量状态, 即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测不准关系不表现出实际意义
解:电子的动量为
p mv 9.11031 200 1.81028 kg.m.s1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
p 0.01% p 1.81032 kg.m.s1
由不确定关系,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x
h
4px

6.63 1034
4 1.81032
s m
1010 m / s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行为和测量的困难性。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测不准原理表明,在一些不确定性方面,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不准原理的原理、应用和意义。

测不准原理的核心概念是对于两个物理量的测量,我们无法同时获得它们的准确值。

测不准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它描述了位置和动量的关系。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越精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就越无法确定它的动量,反之亦然。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试图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我们会对其动量产生扰动,从而无法准确获得动量值。

同样地,如果我们试图测量一个粒子的动量,我们会对其位置产生扰动,导致无法准确测量位置。

测不准原理的表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

对于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分别用x和p表示,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可以通过以下的不等式表示:Δx · Δp ≥ ħ/2其中,Δx表示位置的不确定度,Δp表示动量的不确定度,ħ为普朗克常量的约化取值。

这个不等式表明了测不准原理所揭示的物理限制。

它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量子粒子,我们永远无法同时获得其位置和动量的准确值,只能获得它们的不确定度的乘积。

测不准原理的意义非常深远。

首先,它打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中对于测量的常识。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通常认为,只要我们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和更加精细的实验方法,就能准确地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但是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这种认识在量子力学的背景下是不适用的。

其次,测不准原理也揭示了测量的困难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测量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一项基本且简单的任务。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由于测不准原理的限制,我们无法同时获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准确值,这给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另外,测不准原理还与量子系统的本质有关。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物理理论,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而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在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的固有不确定性。

本文将介绍测不准关系的基本原理、相关数学表达式以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测不准关系的基本原理可以追溯到1927年由维尔纳·海森堡所提出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该原理指出,在任何时刻,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试图确定粒子的位置,那么它的动量就将变得模糊不清;反之,如果我们试图确定其动量,其位置也将变得不确定。

换句话说,存在一个固有的不确定度,限制了我们在同一时间测量多个相关物理量的精确性。

测不准关系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以位置(x)和动量(p)的测量为例,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给出了以下数学关系:Δx × Δp ≥ ħ/2其中,Δx代表位置的不确定度,Δp代表动量的不确定度,ħ是普朗克常量的约化值。

这个关系的意义是,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的乘积不能小于普朗克常量的一半。

这说明了在微观尺度上,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位置和动量。

值得一提的是,测不准关系并不是由于观测方法或仪器的限制,而是与量子粒子的本质有关。

这是因为在测量时,我们必须使用光子或其他粒子与被测系统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必然会对被测系统的状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测不准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固有性质。

测不准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对于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狭义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下的物体,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尺度的物体。

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

通过引入测不准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测量的不确定性与时空观念的相对性密切相关,这为两个理论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测不准关系在量子信息科学、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在量子计算中,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是通过量子比特来实现的。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基础21-05 测不准关系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基础21-05  测不准关系
7.3 106 m/s
υ 与υ 在数量级上相当,因此原子中电子就 不能当作经典粒子处理,即不能用位置和动量来 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13
21.5
测不准关系
第21章 量子物理基础
由坐标——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还可以推导出相应的
能量与时间的不确定关系:
x px 2
p E 2m p E p p m x x t
1927年,海森伯发现,上述不确定的各种范围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受到了普朗 克常量的限制。这一关系叫不确定关系。
2
21.5
测不准关系
用电子衍射说明不确定关系
电子通过狭缝时的 位置的不确定量: x a
第21章 量子物理基础 x p px py

Px
电子通过狭缝后, 要到达屏上不同的点, 具有 x 方向动量 Px,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32
31
1
p 0.01% p 1.8 10 kg m s
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1
h 6.63 1034 2 x m 3.7 10 m 32 p 1.8 10
11
21.5
测不准关系
第21章 量子物理基础
例: 电视显象管中电子的加速电压为9kV , 电子枪的枪口的直径为 0.01 ㎝ 。试求: 电子射出电子枪后的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 解: 电子横向位置的不确定量:
21.5
测不准关系
第21章 量子物理基础
21.5 不 确 定 关 系
1
21.5
测不准关系
引入
第21章 量子物理基础
经典力学中,宏观粒子的运动具有决定性的规律。 物体的位置、动量以及所在力场的性质确定后,物体以 后的运动状态就可确定,因此可以用轨道来描述粒子的 运动。原则上说可同时用确定的坐标与确定的动量来描 述宏观物体的运动。 但微观粒子,具有显著的波动性,粒子以一定的概 率在空间各处出现。我们不能用经典的方法来描述微观 粒子,以致于它的某些成对物理量(如位置坐标和动量、 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与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与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与测不准关系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一门物理学理论,它与经典力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和测不准关系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本质和测量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不确定性原理和测不准关系的定义、物理背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它表明,在量子力学中,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能通过测量其中一个属性来获得信息。

这与经典力学中的观念不同,经典力学认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同时确定的。

不确定性原理的数学表达方式是海森堡不等式,即ΔxΔp ≥ h/4π,其中Δx表示位置的不确定度,Δp表示动量的不确定度,h为普朗克常数。

该不等式表明,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的乘积不小于一个常数。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将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同时降到零,存在一种固有的测量局限性。

不确定性原理的物理背景可以从波粒二象性理论来解释。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当我们试图测量粒子的位置时,我们必须使用光子或其他粒子与待测粒子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使待测粒子的位置发生扰动。

同样地,当我们试图测量粒子的动量时,我们必须使用波长足够小的粒子来进行测量,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动量。

这种测量的过程会导致动量的不确定度增大。

因此,不确定性原理可以看作是波粒二象性理论的一个直接推论。

测不准关系是不确定性原理的一种具体应用。

它描述了在量子力学中,两个不可观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存在的一种固有的关系。

以位置和动量为例,根据测不准关系,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是因为位置和动量是量子力学中的共轭变量,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

当我们试图减小位置的不确定度时,动量的不确定度必然增大,反之亦然。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完全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只能通过测量其中一个属性来获得信息。

不确定关系浅析

不确定关系浅析

y受到了干扰才使它们变得不确定了。

在罗伯逊和邓文基等人的证明方法中,完全是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出发的。

这表明测不准关系的成立,仅仅是由微观粒子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

4.1.3关于名称和译名的争议海森堡的名著《量子论的物理原理》于1930年同时用英文和德文出版,在德文版中他用unbestimm theit一词(表示不确定的性质),这相当于英文的indeterm Inacy【9】,而在英文版中他用的词是uncertainty。

由于英文版的内容较详细,且传播广,影响大,所以国际上多数人采用uncertainty一词。

在关于量子理论基本解释的长期争论中,名词的使用也相应地出现了分歧。

例如,德布罗意(deBroglie)和玻姆(Bohm)都曾用indeterminacy一词来表明他们对量子理论的基本解释方面的意见。

而在我国关于名词的使用方面与国外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关于量子理论解释的争论尚未普遍展开。

197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物理学名词)中,将indeterminacy和uncertainty两个词都译成“测不准”。

在此前后的绝大多数文献中也都采用这一词。

199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中, 将uncertainty 一词改译成“不确定性”,并将indeterminacy 删去,此后有些国内的文献已将“测不准”改为“不确定性”。

但也有一些文献或著作中仍然沿用“测不准”一词,表明我国有些物理学家对这一名词译法的改动持保留意见,也有人提议“测不准”与“不确定”二词并用。

4.2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4.2.1关于统计解释与非统计解释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单个粒子是否有波动性的问题。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早在1927年已被戴维孙( Davison)与革末( Germer)的著名实验所证实。

遗憾的是,这类实验的结果一般都只能说明大量粒子的统计行为呈现波动性,而不能直接说明单个粒子的行为也呈现波动性,于是有些人认为单个粒子不具有波动性,从而也就认为测不准关系只对粒子系综成立,不适用于单个粒子体系。

不确定度与误差

不确定度与误差

误差与不确定度在定义上的区别:误差定义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是一个确定值,但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真值的传统定义为:当某量能被完善地确定并能而且已经排除了所有测量上的期限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真值虽然客观存在,但通过测量却得不出,(因为测量过程中总会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误差,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准确度足够高的实际值来作为量的约定真值,即对明确的量赋予的值,有时叫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这时才能计算误差。

)误差也就无法知道.而误差加前缀的名词如标准误差,极限误差等其值是可以估算的,但它们表示的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误差定义并不一致。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带有的一个参数,用以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它是被测量真值在某一个量值范围内的一个评定。

显然,不确定度表述的是可观测量-—测量结果及其变化,而误差表述的是不可知量——真值与误差,所以,从定义上看不确定度比误差科学合理。

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原理在分类上的区别以往计算误差时,首先要分清该项误差属于随机误差还是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测量误差分量。

电表轴承的摩擦力变动、螺旋测微计测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操作读数时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视差影响、数字仪表末位取整数时的随机舍入过程等,都会产生一定的随机误差分量.VIM93中随机误差的定义为: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随机误差分量是测量误差的一部分,其大小和符号虽然不知道,但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中,它们的分布常常满足一定的统计规律.系统误差: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系统误差,简称系差。

系统误差包括已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是指符号和绝对值已经确定的误差分量.测量中应尽量消除已定系统误差,或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结果。

不确定原理的应用

不确定原理的应用

不确定原理的应用什么是不确定原理不确定原理,又称测不准关系或海森堡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该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它描述了对于某些相对性质的物理量,如能量和时间、动量和位置等,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其数值的现象。

不确定原理的应用不确定原理在量子力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对于解释微观领域的行为非常重要。

以下是不确定原理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 量子测量在测量量子体系的时候,不确定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不确定原理,我们不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准确值。

如果我们想要准确测量粒子的位置,那么对应的动量就会变得不确定。

反之亦然。

这个原理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于量子体系的测量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2. 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根据不确定原理,我们也不能同时准确测量一个态的能量和它存在的时间。

这个原理的应用在核物理中尤其重要,它帮助我们解释了一些放射性衰变的现象。

在放射性衰变中,原子核具有不确定的能量和存在时间,这使得我们对于衰变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电子云模型不确定原理也影响了我们对于原子结构的理解。

根据不确定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无法准确描述电子的路径。

这导致了电子云模型的出现,它将电子表示为一种存在于原子核周围的概率分布。

电子云模型对于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行为和能级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量子计算不确定原理也为量子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现象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方法。

在经典计算中,我们可以同时具有确定的位和位的数值。

而在量子计算中,由于不确定原理的限制,我们不再能够同时知道位和位的值,这为量子计算提供了更大的计算空间和潜力。

总结不确定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描述了无法同时准确测量某些相对性质的物理量的现象。

不确定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量子测量、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电子云模型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

这些应用使得我们对于微观领域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摘要:介绍了测不准关系的一些不同的表述和证明方法,对其中关于这一原理的认同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测不准关系;不确定度;量子理论;统计解释引言测不准关系是由量子力学基茌原理导出的一个重要推论,它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时间和能量。

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属性它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量子力学诞生至今约有80年了,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在指导人类文明进步和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的解释却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关于测不准关系的理解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对其中一些主要的有争议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以讨论。

1 几种主要的表述和证明方法测不准关系是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他设想一种使用波长很短的γ射线的显微镜来最大限度地精确测定电子的位置,这种测量,依靠的是光子被电子的散射[康普顿(compt)散射。

海森堡在题为“关于最子理论的动力学和力学的直观内容”的论文中说[1]:“当测定‘电子’位置的瞬间,也正是光产被电子散射的瞬问,电子的动量产生一个不连续的改变。

当所用的光的波长越小,即位置测定得越精确,这一改变就越大。

因此,在知道电子位置的瞬间,它的动量只能了解到对应于那一不连续改变的大小的程度。

于是,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动量就知道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方程pq—qp=-ih的一种直接的物理解释。

这就是在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的关于测不准关系的表述。

1929年,罗伯逊(Robertson)[2]在一篇短文中首次证明:两个厄密算符的标准偏差之积绝不会小于它们的对易子的平均的绝对值之半。

量子力学考研核心题库

量子力学考研核心题库

一、填空题1.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有_____;具有相同n的量子态,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个。

【答案】2.力学量算符必须是_____算符,以保证它的本征值为_____. 【答案】厄米;实数【解析】力学量的测量值必须为实数,即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必须为实数,而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于是量子力学中就有了一条基本假设——量子力学中所有力学量算符都是厄米算符.3.(1)自由粒子被限制在x和x+1处两个不可穿透壁之间,按照经典物理.如果没有给出其他资料,则粒子在 x和x+1/3之间的概率是_____. A.025 B.033 C.011 D.067(2)上题中,按照量子力学.处于最低能态的粒子在x和x+1/3之间被找到的概率是_____. A.019 B.072 C.033 D.050【答案】(1)B【解析】按照经典力学,粒子处于空间的概率密度为常数,故概率与体积成正比,即所求概率为(2)A【解析】取x为原点,则有波函数为所求概率即4.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_____性质的数学表述。

【答案】波粒二象性5.一维谐振子升、降算符、a的对易关系式为_____;粒子数算符N与、a的关系是;哈密顿量H 用N或、a表示的式子是_____;N(亦即H)的归一化本征态为_____。

【答案】6.—粒子的波函数为写出粒子位于间的几率的表达式_____。

【答案】二、选择题7.__________。

【答案】8.设粒子处于态为归一化波函数为归一化的球谐函数,则系数的取值为_____的可能值为_____的平均值为_____。

【答案】9.(1)_____;(2)_____。

【答案】10.下面关于厄米算符的定义式中.正确的为().【答案】A【解析】量子力学中力学量对应的算符必须为厄米算符,这是因为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必须为实数.厄米算符定义式为11.量子谐振子的能量是().【答案】A【解析】由于谐振子的哈密顿算符为而本征值为n,于是谐振子能量为第 4 页,共 47 页12.设粒子处于态为归一化的球谐函数,则的平均值为()。

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詹君(湖北工业大学1010132235)摘要国家标准实验室的认证,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建立,检定标准证书的出具等,都要求检测部门必须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这些检测数据最终还是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

文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分类及来源进行了阐述,并且讲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1.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想联系的参数”。

“测量结果”是作为测量对象的特定量,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

它是指对观测结果或测得值进行恰当处理与修正,或经过必要计算而得到的量值或报告值。

在不会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有事也将测得值或观测值称为测量结果。

一般地说,观测值是指从一次观测中由显示器所得到的单一值,有时也称为测得值。

1.2 测定定不确定度的表示测量不确定用于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它是“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也就是说,测量不确定需要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是不确定度的大小,即置信区间;另一个是置信频率(或称置信水准、置信水平、置信系数),表明测量结果落在该区间有多大把握。

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为“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所以不确定度恒为正值。

当有方差得出时,取其正平方根。

对于对称分布的不确定度,其上下区间相对相等;对于不对称分布的不确定度,其上下区间不等,但是区间半宽度都由上区间减下区间除以2给出。

1.3 测量不确定度在符合性判断中的应用测量不确定度应用于诸多领域,以其在符合性判断中的应用为例,当数值处于规定的上、下限附近并要求作出符合性判断时,通过对不确定度的评定不仅可以定量地表述出测量水平的高低,而且可以降低误判的风险。

1.4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由于误差来源很多,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一般包含几量,按照评定方法,这些分量可以分为两种:A类不确定度:用统计方法计算的分量;B类不确定度:用其它方法计算的分量。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测量一个信号中,即使被测的信号只有一个频率,能够测量到的只是一定带宽分布的频率分布,无法精确再现原频率。

对这一点一直无法深入理解,在百度百科上看到测不准原理的解析后,深有体会,放到此处以便学习。

定义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英文"Uncertainty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h/4π(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理论背景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

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使用"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

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

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

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

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

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

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

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

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

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

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

氢原子光谱不确定关系 [兼容模式]

氢原子光谱不确定关系 [兼容模式]

1 2
mv
2
vx ~
eU
mx

v
2eU m

108 m

s1
1034 1031 104
101 m s1

可用经典 力学处理
v
H.M.Qiu
4
例5
钠灯所发黄光的波长=589.3nm,谱线宽度 =0.6nm,求当这种光子沿x 轴传播时,它的x 坐标 的不确定量
2、测不准关系式可以用来判别对于实物粒子其行为 究竟应该用经典力学来描写还是用量子力学来描写
~ 当物体物理量的不确定量 估计值时,量子效应
明显;当物体物理量的不确定量<<估计值时,量子 效应不明显,可用经典力学。
思考: 1、宏观粒子的动量及坐标能否同时确定? 2、 微观粒子的动量及坐标是否永远不能确定?
h mv
n
H.M.Qiu
5
解: E

2 t

6.63 1034 2 109
3.32 1025 (J )


Ε h

h 4t
1 h

1 4t
107 (Hz)


c 2


2 4 ct
1014 (m)
105 nm
H.M.Qiu
例7
证明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圆轨道长度恰等于整数个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并求处于n=2的状态氢原子的 能量、角动量及轨道半径。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一、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氢原子 可见光谱
6562.8 红
4861.3 4340.5


1885年巴耳末得到氢原子可见光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

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

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
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是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超过了规定或预期的要求。

不确定度是评估测量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参数,它表示测量结果的可信区间或概率范围。

如果某个测量的不确定度过大,这可能意味着该测量的结果不够可靠或准确,因此被称为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

导致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测量设备的不准确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测量环境的不稳定性、样本代表性不足等等。

在处理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时,需要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和解决,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项,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校准测量设备、培训操作人员、优化测量环境、改进样本选取方法等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原理引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它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规律。

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我们对微观粒子的测量存在的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不确定性原理的含义和影响。

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1.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这一概念由德布罗意提出,他认为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动量之间存在关系。

2. 波函数与量子态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它包含了粒子的位置、动量等信息。

波函数的平方模表示了粒子出现在某个位置或具有某个动量的概率。

3. 算符与测量量子力学中的物理量通过算符来描述,例如位置算符、动量算符等。

测量物理量时,对应的算符作用于波函数,得到一个特定的测量值。

二、不确定性原理的概念1. 测不准关系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对于某对共轭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它们的值。

测量其中一个物理量的精度越高,另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就越低。

2. 测不准关系的数学表达不确定性原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对于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其乘积不小于普朗克常数的一半。

三、不确定性原理的影响1. 实验验证不确定性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多次验证。

例如,通过双缝实验可以观察到粒子的波动性,同时也发现了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

2. 技术应用不确定性原理对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基于不确定性原理的量子力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广泛应用于导航、通信等领域。

3. 哲学思考不确定性原理引发了对于物理世界本质的哲学思考。

它挑战了我们对于客观存在的认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

结论: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原理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们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

通过研究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应用这些原理。

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

(2)不确定关系完全是由 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 性所决定的,与所用仪 器的精密程度无关;与 测量技术无关。 (3)不确定关系是微观世 界的一条重要规律。 (4)无法用轨道的概念来 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
二、能量和时间、角动量 和角位移的测不准关系
t 2 2
2、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p x x 2 p y y 2 p z z 2
物理意义
2
p q 2
(1)也就是说,当 粒子的位置X完全 确定(X 0),那 么粒子的动量PX, 的数值就完全不 确定( Px ).微观粒子不 能同时具有确定 的位置和动量。
三、不确定关系的简单导出

q 缝宽:坐标的不确定量;α衍射角;p 动量的不确定量; p q =h
q α0
p
P§3Βιβλιοθήκη 确定关系 一、坐标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 二、能量和时间的测不准关系
一、不确定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不确定关系的几种表示
粗略的表示:
海森堡严格推出:
p q h
p q 2
p和 q 说明(1)p和q是两个不可对易的力学量, 是p和q的不确定值或均方根误差。
(2)表述含义:量子力学中,不可对易的力学量 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

量子力学 第三章3.7算符的对易关系 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 不确定关系

量子力学 第三章3.7算符的对易关系 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 不确定关系
征函数系{ p }, = Ae
p
i p r
= Ae
i ( px x p y ypz z )
,在这些
态中,力学量 p x , p y , p z 同时都具有确定值 p x , p y , p z;
2 2 ˆ2 ˆ e p L s 和 ˆ2 ˆ 相 ˆ r ②氢原子的哈密顿算符 H L , Lz 2 2 2r r
ˆB ˆ B ˆA ˆ ,等式成立。 ˆC ˆC 等式左边= A
说明:利用算符对易关系的运算法则可以大大简化算 符对易关系的证明,例如:
ˆ ,L ˆ ] =[ z ˆx x ˆz,x ˆy y ˆx] ˆp ˆp ˆp ˆp [L y z
ˆx,x ˆy y ˆ x ] [x ˆz,x ˆy y ˆx] ˆp ˆp ˆp ˆp ˆp ˆp =[ z
ˆ ,H ˆ,G ˆ ,ˆ 即:如果一组算符(F I……)有共同本征函数,
而且这些共同本征函数组成完全系,则这组算符中的任 何一个和其余的算符对易。这个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
2. 不同力学量取确定值的条件:
ˆ ,ˆ ˆ,H ˆ,G 若F I ……等可对易,由以上定理知,这些函数有
完全的共同的本征函数系{ n},按本征函数与本征值 的意义可知,当体系处于它们的本征态 n 时,力学量 F
ˆx = ip
2 ˆ 2 ˆ 2 ˆ ˆ ˆ ˆ 2,L ˆ ] ˆ [ L , L x ] = [ L x , L x ] +[L y , L x ] +[ L z x
ˆ [L ˆ ˆ ,L ˆ ] +[L ˆ ,L ˆ L =L y y x y x] y
ˆ [L ˆ ,L ˆ ] + ˆ ,L ˆ ]L ˆ [L +L z z x z x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摘要:介绍了测不准关系的一些不同的表述和证明方法,对其中关于这一原理的认同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测不准关系;不确定度;量子理论;统计解释引言测不准关系是由量子力学基茌原理导出的一个重要推论,它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时间和能量。

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属性它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量子力学诞生至今约有80年了,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在指导人类文明进步和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的解释却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关于测不准关系的理解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对其中一些主要的有争议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以讨论。

1 几种主要的表述和证明方法测不准关系是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他设想一种使用波长很短的γ射线的显微镜来最大限度地精确测定电子的位置,这种测量,依靠的是光子被电子的散射[康普顿(compt)散射。

海森堡在题为“关于最子理论的动力学和力学的直观内容”的论文中说[1]:“当测定‘电子’位置的瞬间,也正是光产被电子散射的瞬问,电子的动量产生一个不连续的改变。

当所用的光的波长越小,即位置测定得越精确,这一改变就越大。

因此,在知道电子位置的瞬间,它的动量只能了解到对应于那一不连续改变的大小的程度。

于是,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动量就知道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方程pq—qp=-ih的一种直接的物理解释。

这就是在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的关于测不准关系的表述。

1929年,罗伯逊(Robertson)[2]在一篇短文中首次证明:两个厄密算符的标准偏差之积绝不会小于它们的对易子的平均的绝对值之半。

证明如下:设A和B是任意的两个厄密算符,C是它们的对易子,令A1=A一<A>,B1=B一<B>,A和B 的标准偏差分别为△A=<A12>1/2和△B=<B12>1/2。

定义D=A1+iλB1,其中λ为一实数,可得:O≤<D+D>=λ2(△B)2一λ<C>+(△A)2由于这个关于△的二次多项式的判别式不能大于零,因而有△A△B≥l<C>1/2或△A△B≥l<AB一BA>1/2对于A=q(坐标)和Bp(动量),罗伯逊得到c=ih/2π目从△p△q=h/4π(与海森堡的结果一致)。

这一证明方法已被大多数现代的量子力学教科书所采用[3]此后测不准关系逐渐被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所认同。

但是,关于它的真正涵义和进一步的理解。

以及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却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

在各类文献中提出过许多种对测不准关系的证明方法。

其中在教科书中介绍较多的一种是“单缝衍射法”[4],即设想一个由等速的电子流通过单缝的衍射实验,由光的单缝衍射公式可以推出电子的位置分布范围(△x)与同一方向的动量分布范围(△Px,)之间的关系为:△x?△Px,=h (2)近来邓文基[5]等人提出了关于测不准关系的一种严格数学证明,这一方法只利用了力学量算符的厄密性和希尔伯特状态矢量模的非负性。

简单的证明不仅揭示了测不准关系的某些经常被忽视的特征,而且还可以直接给出最小不确定态的充要条件。

2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测不准关系的每一种证明方法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理解。

从这些不同的理解中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统计解释与非统计解释测不准关系中所说的“测定得精确”和“不精确”是指对一个粒子的单次测量结果,还是指对一个粒子系综各成员的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或者是对一个粒子的多次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首先,从海森堡提出的各种论据来看,他的论点是把这些测不准量解释为属于一个粒子单次测量的结果,而不是作为测量粒子系综各成员的位置或动量时所得结果的统计分布。

并认为测不准关系给出了在单次测量中对耐个力学量同时进行测量所可能达到的精确度的限制。

雅默把这种来源于海森堡的思想实验的关于测不准关系的“同时测量”的解释称为“非统计解释”[6]。

“单缝衍射”实验的证明方法则可以理解为:测不准关系只对电子系综成立。

而不适用于单个电子。

在(2)式中△x是电子流中大量电子的位置分布,而△p。

是大量电子的动量分布,它们都不能代表单个电子的位置或动量的不确定度。

(2)式表明的是,电子流中电子的位置分布越集中,则动量分布就越分散;反之,电子的动量分布越集中,则位置分布就越分散,这种以对大量粒子测量的统计平均偏差为基础的解释被称为“统计解释”。

[6](又称“系综解释”)。

罗伯逊对于测不准关系的证明,则是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严格导出的,并被多数物理学家认同这种证明实际上可以说明:测不准关系对子电子系综是成立的,对于单个电子多次测量的结果也适用,但对于单个电子一次测量的结果是不适用的。

对此我们在后面还要进一步说明。

在测不准关系提出后的二十多年晕,非统计解释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并被大多数教科书所采用。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根瑙等人才对测不准关系的非统计解释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明确指出只应当限于在多次测量的统计意义上理解测不准关系。

马根瑙说过,将测不准关系里的不确定度归于单次测量的性质,“这是如同把温度归之于一个分子那样的蠢话[7]。

实际上,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统计解释和非统计解释的争论由来已久。

1927年的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所支持的一种“纯统计观点“(即认为:“量子理论对于仟何单个过程是什么也没有说的,它只给出关于一个相对说来无限多个基元过程的集合的知识”),其本质就是一种统计解释的观点。

1936年爱闪斯坦义说,根据波恩对于量子力学的统计性解释,“山函数所描述的无论如何不能是单个系统的状态;它所涉及的是许多个系统,从统计力学的意义来说,就是系综[8]。

雅默则认为,统计解释与非统计解释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并提出一种方法,证明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逻辑结论[6]。

2.2 某些力学量“测不准”的原因是什么?从海森堡最初提出测不准关系的各种论据来看,他的论点是把“测不准”的原因归结为“在单次测量中被测量的微观系统所受到的不可控制的扰动”。

这样的看法实际上认定,系统在被测量之前,各种力学量都是有确定值的,只是在测量时受到了干扰才使它们变得不确定了。

在罗伯逊和邓文基等人的证明方法中,完全是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出发的。

这表明测不准关系的成立,仅仅是由微观粒子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

2.3 关于名称和译名的争议在关于量子理论基本解释的长期争论中,名词的使用也相应的出现了分歧。

我国关于名词的使用方面与国外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关于量子理论解释的争论尚未普遍展开。

197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物理学名词》中,将indetem inacy 和uncertainty 两个词都译成测不准。

199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中,将uncertainty一词改为不确定性,并将indetem inacy删去,此后有些国内的文献已将测不准改为不确定性。

但也有一些文献或着作中仍然沿用测不准一词,表明我国有些物理学家对这一名词译法的改动保留意见,也有人提议测不准与不确定二词并用。

3 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3.1关于统计解释和非统计解释这一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单个粒子是否有波动性的问题。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早在1927年已被戴维孙与革末的着名实验所证实。

遗憾的是,这类实验结果一般都只能说明大量粒子的统计行为呈现波动性,而不能直接说明单个粒子的行为也呈现波动性。

但是我们如果能从一些已有的实验结果或经过大量事实证明的量子力学公式,通过间接的方法,还是可以说明单个粒子的行为也是呈现波动性的。

例如:(1)在电子衍射实验中,如果使电子流极其微弱,电子几乎是一个一个的通过仪器,只要时间足够长,则底板上仍将出现衍射图样,在电子或中子的双缝衍射中,只要创造条件,使得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粒子处于狭缝与屏幕之间,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也能在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干涉的条纹,从而说明单个粒子可以自己和自己干涉,也有波动性,这也是关于量子力学基本解释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进展。

(2)如果测不准关系对于单个粒子不适用,就可以认为单个电子能够同时具有完全确定的位置与动量值,这就会导出一些与实验事实相悖的结果。

3.2 某些力学量测不准的原因这方面争论的焦点是某些力学量测不准的原因是由于微观粒子本身的特性还是由于测量中的干扰,在量子力学中所说的测不准应当是指在某一状态中一个力学量F没有确定值的意思。

一个力学量F是否有确定值完全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是否F的本征态,而不是由于测量中的干扰。

可见,测不准关系成立,完全是由微观粒子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并不是由于人为的测量造成的。

为了证明其完全不必借助于测量时体系受到的干扰来说明。

3.3 关于uncertainty和indeteminacy的译名问题这两个英文词的原意可能并没有原则的差别。

在我国早期的书刊中,绝大多数都采用测不准一词,这可能是出于对海森堡的尊重。

在1996年我国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将测不准改为不确定性。

这是因为测不准一词并不是最恰当的选择。

用测不准来表述力学量在某一状态中没有确定值这一事实,很容易产生误解。

因为测不准似乎更强调测量的作用,因为测而不准,如果我们不去测,他就准了。

这样的理解显然不符合测不准关系的正确含义。

此外,在其他的几种译名中,不确定度是较恰当的,由于uncertainty是个名词。

不确定通常用作形容词,有事也可作为名词,但其意义不是很明确。

而不确定性和不确定度两者都是名词,他们都可以表示力学量的性质。

而前者更适合于用来表示不易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性质,后者则更适合于用来表示可以用数字来度量的性质。

因此不确定度关系是一种最恰当的选择。

但当前“测不准”仍是大家最熟悉的译名。

参考文献[1]HEISENBERG W。

Ober den anschaulichen Inhalt der quantentheoretischen Kinematik and Mechanik[J]。

Z。

Physik。

1927,43:172-198[2]RORERTSON H P。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J]Phys Rev,1929,34:163-164[3]王正行。

量子力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0。

[4]谢有畅,邵美成。

结构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79。

10-12[5]邓文基,许运华,刘平。

测不准关系和最小不确定态[J]物理学报,2003,52(12):2961-2964[6]JAMMER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