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方法论,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发展过程,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动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则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所推动,事物的发展是不断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1. 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

2. 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是在第二国际时期,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的路径。

3.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在苏联的建立和中国的革命胜利之后。

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重要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社会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指导。

2. 对社会变革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激励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奋斗,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期末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期末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期末结课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革的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变革的方向和动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的视角。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鼓励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注重把握普遍规律,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和个别因素的作用。

这一观点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避免机械简单化和主观臆断。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的科学方法。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本质,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和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对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方法。

在当代社会,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逐渐显现,无法解决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期末课程论文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期末课程论文

博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期末论文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综述与思考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号:15110689姓名:王壬摘要:为理清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综述与思考了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研究方法,并立足于水文水资源方向做更细致的探讨。

本文将自然地理学基础研究方法划分为数学方法、物理实验方法、化学实验方法和3S技术4个方面,并从气候、土壤、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不同研究方向做应用举例。

作者认为,一名地理学者很难完全掌握各方面研究方法,擅长某一方法领域而对其他领域有所涉猎也是合理的;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背景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耗散结构等理论方法在自然地理系统的研究中将发挥作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及新领域的应用,自然地理学将更有建树;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引入到地理科学中,完善研究的不足和扩宽研究领域。

关键词: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水文水资源地理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时空分布、组成结构、变化运动和规律的学科,被认为是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1]。

当前,地理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学科专业,即自然地理学(水文、土壤、气象、地貌和生态环境等方向)、人文地理学(经济、人口、文化、交通、旅游和城市等方向)及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工程、GIS应用和遥感应用等方向)[2-4]。

地理科学在长期发展后,地理学不同的学科专业下延伸和交叉融合了众多研究方向,甚至部分方向脱胎换骨,独立成更细的科学方向,如水文及水资源学专业、气象与气候学专业、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等。

因此在当今时代,再也不能出现古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

然而,学科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要,不同的专业方向也存在共同的科学研究思维、研究方法[5]。

其中,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以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学科体系从整体到局部来构建,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气象气候学、地貌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其共同特点是强调空间概念,呈现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重视机理、格局和过程的研究,其中涉及到空间异质性、距离影响和尺度效应等地理科学独有的问题[6-7]。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结课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结课论文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既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办法,并合理地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唯有这样经济发展才能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我们才能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以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但生态环境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无法保证人类可以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限制,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

因此,清楚地认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地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一、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我们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取得显著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社会过度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使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革命建设发展论文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也在时代变化中得到了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创立了关于革命的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创立了关于建设的理论。

从而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化、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发现、研究并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150多年了。

其间,由于时代特征不同,各国所面临的具体实际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

一、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向世人表明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鲜明特征。

19世纪30, 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人了大机器工业阶段。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随之爆发,由此而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间的矛盾尖锐对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斗争,这一时期发展到理论顶峰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从理性的层面去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却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考察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趋势,立足于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在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同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课题,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_作者: 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 _____________研究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 专业: ___ _ ________ _学院: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要正确处理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关系,就要牢固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分析、批判、借鉴中理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一、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也同样是思潮万千、思潮起伏、思潮澎湃。

因此,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

它是一种重要的、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思潮与思想不同,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气,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所以被称为思潮的思想,便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

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而是社会的共有的思想。

而在这思想的大潮流中,往往有少数人为其代言人。

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从社会思潮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应时而生,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篇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的认识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身参加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斗争的实践中建立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研究以前的关于人的哲学思想,批判的吸收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因素,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提出改变人性获得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认识一、引言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所讲述的思想和所蕴涵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并且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马克思曾经受过抽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按照马克思的见解,人的本质就是自主劳动,就是自主的社会交往,就是自由自觉的特性。

恩格斯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1]这就是我们奋斗的大目标。

二、概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人的哲学的发展史,是思想家门对人类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人的哲学;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的哲学;文艺复兴以后的人的哲学。

古希腊人抱着宇宙论的拟人观,认为人同一切东西和活的存在物,其中也包括神,一起生活在统一的世界中。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

”[2]他们认为真理、社会设施、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的哲学,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的统治下发展的。

所有的____伦理学家都把禁欲主义作为信条,极力反对和蔑视人们对物质幸福的追求,只有来世的天国生活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和幸福的。

对上帝的态度成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欧洲的资产阶级萌芽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普遍于西欧各地。

资产阶级一开始便面临着长期的反封建斗争,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当时采取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形式,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反封建斗争,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反对封建主和教会的专制,这就是人道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

考试科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授课老师:杨怀中年级专业:2015级 xxxxxxxxxxxxxxxx 考生姓名:xxx考试时间:2015年12月07日评分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

用铅笔阅卷无效。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发展xxx a,xxx b(a.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xxxx,武汉430063;(b.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反复较量中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人类生活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制度变迁中发挥的这种巨大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借鉴,论证了资本主义在回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制度优势,也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找到了借鉴。

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科学技术革命所做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市场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发展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

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①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科学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活动,而技术则是这种认识成果的运用,我们今天把两者连在一起合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过是说明了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大学生

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大学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姓名汤海生学生学号102257005063所在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大学生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解读马克思基本原理,以阐述两者的深刻关系。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马克思组主义基本原理就业公民精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而且能在其走出校门之后。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出现许多新情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许多学生的思想从理想转为务实,且思想浮动大,功利性和实效性明显显露出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为体现。

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情况。

阐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1.1 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现状在理论认识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基本是好的,坚定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充满信心。

政治理论水平在立场上能和党保持一致。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资历、学识水平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世界观尚未成熟,对理论的深层次内涵把握甚浅,理想与信念摇摆不定。

在社会政治活动上,当代大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近几年年国内外大事繁多。

如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建党90周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亚运会和世博会、中国“神八”升天成功等,学生们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并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面貌投身其中,充分显示了大学生们的爱国之情,但大学生由于受到本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全面、客观去看待,认识比较模糊。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论文,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一:《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思考》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重要手段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马克思主义理论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结课论文——航天事业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分析中国的实际国情,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坚持走的高效型发展道路,深入分析了航天事业对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

在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应该极力弘扬航天精神,推动相关体制和制度的完善,保证我国的航天事业乃至高新技术快速稳定的进步,推动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航天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航天精神引言作为一名博士生,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航天事业的发展到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当下和今后,我国又会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发展航天事业乃至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值得我们去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坚持走高效型的航天事业发展道路我们知道,要发展航天事业,巨大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是一个火箭,一个卫星对于一个实力较弱的小国来说都是无法承担的。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我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2005年完成“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即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整个工程花费了约200亿元人民币,从2005年载人航天第二步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工程花费约150亿元人民币。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夕说,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1]。

这种节约成本发展航天事业的做法是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的,相比传统的欧美强国来说,虽然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年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又要求我国迅速提高自己的国防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我国在这个阶段面临了既要快速发展航天事业,又要保证经济发展投入的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精选全文完整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篇一: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是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虽然我们提倡市场经济,但我们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而且对于私营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竞争力和没有影响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全面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早日富国强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体系按劳分配合理性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结果确实发人深思。

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横跨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种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摘要: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自从我们有生命以来就是如此。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多方面的表现。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推动着科学理论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也是我国促进人民群众学习、掌握和运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表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以19世纪工人运动为实践基础而创立的理论体系,是19世纪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科学真理,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现在社会,不能仅仅是用“宏观”“微观”和“中观”来界定每件事情,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不同于过去,越来越广泛的人类实践活动已经突破了过去那种仅限的地域[1]。

比如,一个实验课题,可以让多国的科学家们参与这个全球性的活动。

一个震撼人心的事件,可以使全球人类的目光聚焦在这里。

谁也不能否认,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方方面面有联系的社会,而且变化发展的也非常快。

人们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变化的速度之快,已经让人们越想都想不到。

越来越多讲述未来的电影,都讲述了人类对于这个社会发展的幻想,莱昂纳多先生的《盗梦空间》,曾经在电影院中看得时候真的是心情澎湃,曾经看到许多报道,讲述了对这部电影中技术可能性进行估测和肯定。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帮助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且让人类学会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许多过去被认为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已经被证实为谬论。

当代社会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战争、自然灾害、经济问题等,都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直会发展下去的原因。

世界和平,人民合作,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这就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论文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略次要矛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相关论文。

仅供大家参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全文如下: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质,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对其的发展,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指导地位,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由邓小平加以实践和阐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它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拨乱反正,彻底结束了“左”的思想束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根据我国建设实际做出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的重要决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这标志着作为一个有整体构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这个理论是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期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当代国际关系形式,深刻认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和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的提出,极大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基础性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活化了,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仅迅速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而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科技创新体系是支撑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力量,而科技人员又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

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和方法解析科技创新的意义、特点,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步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创新之路的探索等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把握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经济的持久、稳步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实践创新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并逐渐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

只有提髙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髙点。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拉动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增长的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和简单劳动的大量投入,而要依靠科技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己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

各国科技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将这些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以生命科技和信息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技,不仅快速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并逐渐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2]。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号召全党全社会继续坚持不懈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3]。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努力与企业加强多形式多方面的合作,在不断提升企业、产业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

马克思期末论文完整

马克思期末论文完整

马克思基本理论概论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摘要: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独特性的理论,是具有革命性的理论。

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前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了探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从层次性角度界定当前学界有很多学者坚持主张从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层次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层次?一种观点认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些重要结论、观点、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随着条件的变化,它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

这种观点强调,只有第一个层次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很多学者持这种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就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而言,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其“硬核”,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其“保护带”,因为,“硬核”之为硬核,乃在于它是该学说体系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公设,由此,它只能是前提,而且是大提前,而不能是结论。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北京科技大学班级:黄昆12姓名:***学号:********为什么我要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我想有很多的同学像我一样问自己。

学完了一个学期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后,我想我自己是稍微有些明白了。

但在谈我对马克思主义之前,我想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吧。

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按照社会的需要,时代要求来塑造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个人成材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合格的大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同学面前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学会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

此外我们还需要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符合时代要求。

在校学习期间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1、合格的政治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淡化理想;要有较强的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不能满脑子西方政治模式;要有自尊自豪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崇洋媚外,毫无骨气的民族虚无主义。

最近20年,由于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80年代大学生的困惑,90年代潜在的精神失落;相反,每一次对政治理想的强调和政治教育的加强,都带来了大学生教育的加强,都带来了大学生精神的振奋和对改革的认同。

2、科学的思想素质。

就是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新陈代谢(物质变换)理论不仅有利于解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之间的和解,而且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和经济开发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将循环经济思想扩展到整个中国的经济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调整——比如,尽量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从东南沿海低海拔地区向中西部高海拔地区转移,进一步缩减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逐渐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生态革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影响远超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人类自身。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指导,也要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大力发展以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生产力,努力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陈代谢理论的生态生产关系,为人类的明天探索一条永续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论文
Research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姓名:***
学号:********
专业: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
********************************************
(1)承认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反对无视人类主体性的极端自然主义和非功利主义。
(2)坚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人类绝对至上的人道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想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有机结合。
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国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将“产业结构”作为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产业结构才能够发生根本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生态科技的重点领域在于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三大技术,其中关键在于能源技术。人类所能够利用的能源是无限的,而人类取得能源的技术则是有限的。工业文明建立在石化能源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则应是建立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高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高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高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研究0引言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高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具有空前巨大的影响。

高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把科技革命的意义放到人文视野中来体认,培育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实现科技文明与人的道德健全的统一、科技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众所周知,美国硅谷(American Silicon Valley)是全球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也是财富的聚集地。

据统计,全球100家著名高科技公司,约有20家总部设在硅谷,拥有的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韩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硅谷同时还是人才聚集地,拥有4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上千位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

硅谷的发展既有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作用,即人文价值在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人文即人性文化,而人文价值则指只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激烈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对人和文化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和价值[2],如何从人文价值的高度把握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辩证统一,促进人文和科学两种文化的融合、发展,对此进行调查和研究[3]。

1人文价值研究概况根据萨顿的科学史观和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观可知,如果将人文价值看作是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那种文化价值,则科学至少具有四种人文价值,即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而高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问题,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4]。

这个问题被忽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科学具有非常显著的工具价值或技术价值,而且科学通过技术对近现代社会的确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以致人们常用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看科学,甚至将工具价值或技术价值看作是科学的唯一价值,却严重忽视了科学的其他价值,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二是由于受当代流行的狭隘科学主义科学观和人文主义文化观的局限,使得人们难以看到科学的人文意义或人文价值。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结课论文(70%)
一、论文参考选题范围
1、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2、世界和平发展之路
3、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4、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5、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应对
6、环境与发展问题
7、现代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
8、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9.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10.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梦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与“地方经验”
12.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二、论文构成要素
1、论文题目
2、姓名、学号、所属学院
3、论文摘要(200字以内)
4、关键词(3-5个)
5、正文(必须给出必要的页面注释)
6、参考文献(必须列出作者、著作或期刊名、出版社、年代、卷期号、引
用页码)
三、写作要求
1、不要空话、套话,要求必要的论证。

2、坚决杜绝相互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成绩。

3.全部手写,不接受打印稿。

4.论文总字数在5000字以上。

复习题
1、试谈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试谈谈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什么是充满机遇和和挑战
4、谈谈如何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科学看待中国国际形象
5、为什么中国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6、为什么发展必须兼顾环境
7、当代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如何面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双刃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授课老师:杨怀中年级专业:2015级 xxxxxxxxxxxxxxxx 考生姓名:xxx考试时间:2015年12月07日评分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

用铅笔阅卷无效。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发展xxx a,xxx b(a.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xxxx,武汉430063;(b.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反复较量中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人类生活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制度变迁中发挥的这种巨大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借鉴,论证了资本主义在回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制度优势,也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找到了借鉴。

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科学技术革命所做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市场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发展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

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①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科学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活动,而技术则是这种认识成果的运用,我们今天把两者连在一起合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过是说明了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马克思之前,事实上还没有人提出这种观点,即把科学和科学技术进步看成是由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带动一个主要因素。

马克思说明了科学是“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其精髓的抽象的反映”,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道理。

②根据科学和技术涵义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导致了牛顿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科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科学革命是指上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以及现代化学、生物学等的科学体系的形成。

从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的视角来看,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本质含义是一样的,这样的革命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

第一次的蒸汽机技术革命,科学还没有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深度参与到技术革命之中,从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开始,科学才开始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①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42页。

②Ю·А·奥夫钦尼科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6页。

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后来的这几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也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1 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功能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的比重具有决定意义。

从生产力诸要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对比上看,20世纪初,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来推动,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仅为5%-10%。

到了20世纪中叶,在发达国家比例提高到50%,80年代更是增长到了60%-80%。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

第二,在产业结构布局中高科技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已经被新兴的高科技含量产业所代替,尤其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越是发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越发达,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早已超过了50%,被称为信息社会的国家。

第三,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技术贸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以苹果公司的主打产品iPhone 来说,虽然几乎全部的苹果手机都由中国来生产,但我们只占了微乎其微的利润,绝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让美国人拿去了。

苹果手机中国生产完后出关出口到美国,再进口到国内来买,价格翻了一番,巨大的差价就是因为技术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技术体系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哪个国家占据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把握住了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科学技术还提高了人的物质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是改变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知识的增多,科技手段的增加,人们不断创造出数量日益庞大、质量日益优良的物质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提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更新着自己的消费结构,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微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圈,可以实现朋友之间的交流,也能娱乐、购物等。

还有比如马云创立的淘宝,它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二,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劳动条件,提高了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原来的劳①刘志业:《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 12页。

动社会,每人都要承受沉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

随着机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解放了体力劳动,而向脑力劳动转变。

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科技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现代化,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人的平均寿命得以普遍延长。

1.2 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类的主观世界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作为空前未有的精神力量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中去,建构新的价值观念。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包含着新的文化特质,都向人们提供了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并在实践中建构起人们新的价值观念。

①第一,科学技术引领思维方式的变革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②例如,16世纪的日心说、17世纪和18世纪的牛顿力学、19世纪的生物进化论、20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每一种理论被社会接受后,都使人们耳目一新,社会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过程中,一系列交叉性、横断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新兴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的认识活动出现了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第二,科学技术推动道德观念的进步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技术是建立道德行为和发展道德观念的知识基础。

首先科学技术推动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例如科学家们所共同遵循的科学道德准则和科学精神,如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观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同时科学精神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革。

比如生态学告诉我们,乱砍滥伐和环境污染,危害了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们意识到道德规范人们的生产活动。

最后,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冲击和促进人们的道德观念的更新和进步。

例如一下新兴事物的出现,试管婴儿、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的道德争论,但这些技术最终都为人类所接受,表明人类的道德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与教育历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结构也不断改善,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变革,教育的手段更加完善,教育管理趋于合理。

现在各种虚拟实验、网上教学都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①杨怀中:《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第5期,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84页。

1.3 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的成果的总和。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民主制度、法律制度、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权利监督和约束机制等。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同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决策的民主化,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和转化的坚实基础。

1.4 科学技术的生态文明功能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绿色科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科技支撑,也承载着生态文明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代表了21世纪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全新理念和导向。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之际,科学技术的制度化进步反过来推动社会经济飞跃发展。

我们现在分析下这场新科技革命浪潮究竟涉及哪些领域以及如何衡量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科学论断,亦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微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电子计算机逐渐开始由军事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微电子技术的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