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指南2019版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南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b3823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4.png)
口腔卫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更换牙刷,有助于 减少胃部幽门螺旋杆菌的 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 于提高对幽门螺旋杆菌的 抵抗力。
04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注意 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更 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注意症状变化
留意自己是否有胃痛、胃 酸、胃胀等症状,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检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饮食、作息规律 等,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风 险。
预防再次感染的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 口相传的感染途径。
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与家人或朋友聚餐时,建议采用分 餐制或使用公筷,以降低交叉感染 的风险。
案例二:饮食调整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善胃部环境,成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详细描述
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 ,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以减轻胃部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 整,患者的胃部环境得到改善,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 险。
02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 试验、组织学检查或PCR检测。
让患者服用标记的尿素,然后通过呼吸测 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
粪便抗原检测
血液抗体检测
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旋杆菌抗原,用于初步 筛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 南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效报告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cc8d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c.png)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效报告一、前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胃黏膜内,是全球人群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全国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病例,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
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及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3. 治疗方法根据《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2019年版)》,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对照组采用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4. 疗效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研究结果1.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全国范围内,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67%,对照组为72.5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症状缓解率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2.11%,对照组为84.2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为6.54%,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同时,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短等,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以期为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效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59051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e.png)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可以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治疗策略1. 三联疗法:三联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该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通常为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和呋喃西林。
该疗法具有高效率和较低的耐药性,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2. 四联疗法:四联疗法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一种药物,通常为硫酸铋钾。
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失败或耐药时可以考虑使用,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 二线治疗:对于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二线治疗。
选择合适的二线治疗方案应基于耐药性检测结果。
4. 周期治疗:周期治疗是指连续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来提高治疗成功率。
例如,可以先进行三联疗法,如果失败则转为四联疗法,再之后考虑二线治疗。
周期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5. 遵循治疗建议:患者在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整个治疗疗程。
同时,患者应避免使用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
结论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二线治疗作为治疗失败或耐药时的备选方案。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并遵循治疗建议,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预防复发。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f0aa1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f.png)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可能导致胃炎、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以下是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1. 确认诊断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尿素酶快速试验(UREA):通过检测尿素酶活性来确认感染。
- 血清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
- 呼气试验:患者服用标记有碳的尿素,然后检测呼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释放,以确认感染。
2. 一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案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药物组合:- 氨硏青霉素/克拉霉素: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也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用于减少胃酸分泌,改善治疗效果。
3. 二线治疗方案如果一线治疗方案失败或无法耐受,可以考虑以下二线治疗方案:- 氨硏青霉素/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也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用于减少胃酸分泌。
4. 个体化治疗对于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以下考虑:- 药物耐药性测试: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 治疗时间延长:延长治疗时间,通常为14天。
- 药物联合治疗:根据耐药性测试结果,选择不同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方案。
5. 随访和复查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以确保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
随访包括以下内容:- 呼气试验或尿素酶快速试验:用于检测感染是否已经根除。
- 症状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症状的改善。
请注意,以上治疗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制定。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新指南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45e54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d.png)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新指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一种呈螺旋形的细菌,主要定植在胃黏膜内。
它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
因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最新指南。
一、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考虑治疗之前,准确的诊断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尿素的试剂,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2、胃镜及活检:在胃镜检查时,从胃黏膜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不仅可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能了解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3、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判断现症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二、治疗指征并非所有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都需要立即治疗。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建议进行治疗:1、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早期胃癌术后。
4、慢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有胃癌家族史。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三、治疗方案目前,推荐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方案通常为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
1、抗生素的选择常用的抗生素组合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情况、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2、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PPI 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 pH 值,增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3、铋剂常用的有枸橼酸铋钾。
铋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四、治疗疗程四联疗法的疗程一般为 10 14 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幽门螺杆菌基层诊疗指南题库
![幽门螺杆菌基层诊疗指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10e78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5.png)
一、基础知识题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细菌?A. 革兰氏阳性菌B. 革兰氏阴性菌C. 厌氧菌D. 丝状菌2. 幽门螺杆菌主要感染人体的哪个部位?A. 肠道B. 胃黏膜C. 肝脏D. 肾脏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以下哪种疾病密切相关?A. 胃炎B. 胃溃疡C. 胃癌D. 以上都是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 空气传播B. 水传播C. 食物传播D. 接触传播5. 以下哪种检查方法可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A. 血清学检测B. 呼气试验C. 胃镜检查D. 胃黏膜活检二、临床表现题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A. 胃痛、胃胀B. 恶心、呕吐C.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D. 以上都是7.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有哪些类型?A. 慢性浅表性胃炎B. 慢性萎缩性胃炎C. 特异性胃炎D. 以上都是8.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哪些特点?A. 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B. 可伴有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C. 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D. 以上都是9.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癌有哪些早期表现?A. 胃部不适、隐痛B.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C. 呕血、黑便D. 以上都是三、诊断与治疗题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有哪些?A. 呼气试验B. 胃镜检查C. 胃黏膜活检D. 血清学检测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根除治疗B. 抗菌治疗C. 对症治疗D. 以上都是12. 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有哪些?A. 四联疗法B. 三联疗法C. 单联疗法D. 以上都是13. 四联疗法包括哪些药物?A. 铋剂B. 抗生素C. H2受体拮抗剂D. PPI1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A.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B. 注意饮食卫生C. 定期复查D. 以上都是四、预防与健康教育题1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A. 注意个人卫生B. 饮食卫生C. 不吸烟、不饮酒D. 以上都是1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哪些?A. 疾病知识普及B. 诊疗方法介绍C. 预防措施指导D. 以上都是1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方面?A.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B. 定期复查C. 遵医嘱用药D. 以上都是通过以上题库,基层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19362535_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与一线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219362535_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与一线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d5205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d.png)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03.098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与一线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李蔼媚,赵青山,何巧凤台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台山529200[摘要]目的探析对比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与一线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
对照组实施含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实施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均治疗14 d。
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4周Hp根除率、用药依从性、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成本及成本-效益比。
结果两组Hp感染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
观察组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率(3.39%)低于对照组(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47)。
观察组平均成本、成本-效益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04、4.248,P<0.05)。
结论相较于一线含铋剂四联疗法,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根除Hp疗效相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及成本-效益比,不良反应较低。
[关键词]含铋剂四联疗法;改良高剂量二联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Hp根除率[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2(a)-0098-05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High-dose Double Therapy and First-line 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LI Aimei, ZHAO Qingshan, HE Qiaofe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aishan People′s Hospital, Taishan, Guangdong Province, 529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high-dose double therapy and first-line 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Methods118 cases of peptic ulcer patients with Hp infe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aish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proved high-dose quadruple therapy, both of which were treated for 14 days. The Hp eradication rate, drug compliance, drug-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cost and cost-benefit ratio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p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good rate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2.403, P=0.016). The rate of drug-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39%)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3.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933, P=0.047). The average cost and cost-benefit rati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504, 4.248,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first-line 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the modi⁃fied high-dose double therapy has the same curative effect to eradicate Hp,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基金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YL09020)。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相关国内外指南更新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相关国内外指南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c16c30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f.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相关国内外指南更新一、本文概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自1983年被首次发现以来,其在胃肠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由于其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密切相关,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准确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相关指南更新,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国内外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而发达国家感染率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还受到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诊断方面,随着非侵入性诊断技术的发展,如血清学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得到了提高。
这些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治疗方面,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也面临新的挑战。
国内外指南不断更新,推荐采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四联疗法、序贯疗法等,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指南2019版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指南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2f1301ce2f0066f4332203.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我国是Hp感染和胃癌发病"双高"国家,规范诊治Hp感染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及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以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Hp感染的诊治。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诊断标准符合下述3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①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3项中任一项阳性。
②¹³C或¹⁴C‐UBT阳性。
③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
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诊断流程诊断流程见图1。
治疗(一)根除Hp指征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溃疡复发,根除Hp可使约80%早期胃MALT 淋巴瘤获得缓解。
与无症状或无并发症的Hp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Hp的获益显然更大。
胃癌发生高风险个体(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和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等)根除Hp预防胃癌的获益高于低风险个体。
多次根除治疗失败后治疗难度增加,应再次评估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进行个体化处理。
Hp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Hp阳性者均有必要治疗。
但应该看到,目前我国Hp感染率仍达约50%,主动筛查所有Hp阳性者并进行治疗并不现实。
现阶段仍然需要遵从根除Hp指征(表1),以便主动对获益较大的个体进行Hp检测和治疗。
(二)治疗方案Hp耐药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国的Hp耐药形势更为严峻。
总体而言,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
传统抗菌药物耐药率的逐年上升导致传统三联方案根除率不断降低,传统三联方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作为一线Hp根除方案。
全国第六次会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文档
![全国第六次会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3e4f2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e.png)
全国第六次会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
识文档
1. 背景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统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方法,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全国第六次会议特制定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文档。
2. 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指导,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共识内容
3.1 病原学诊断
- 通过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如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进行病原学诊断。
-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的阳性检测结果。
3.2 治疗策略
-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 三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疗程为14天。
- 针对耐药菌株的处理需遵循相关治疗指南。
3.3 疗效评估
-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疗效评估,可通过非侵入性检测方法进行。
- 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可进行复查治疗或转换治疗方案。
3.4 随访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
-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评估、非侵入性检测和相关检查等。
4. 结论
该共识文档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指导,推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医生应根据该共识文档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73a3642c5da50e2524d7fcd.png)
2020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一、定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Hp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gastric type epithelium),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
Hp感染几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世界范围内Hp感染率超过50%。
《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以下简称京都共识)报告指出,Hp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几乎所有的H p感染患者均有慢性活动性胃炎。
Hp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 发生 Hp 相关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二、病理生理过程Hp感染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如不治疗,往往造成终生感染,即长期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慢性活动性胃炎可导致部分患者产生消化不良症状;以胃窦胃炎为主者部分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在Hp毒力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此基础上,少部分患者发生胃溃疡,极少部分(<1%)患者发生胃癌。
此外,感染者中极少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胃MALT 淋巴瘤。
Hp胃炎的胃内分布部位(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Hp感染后胃酸分泌的变化,胃酸分泌的高低则影响了Hp胃炎的结局。
例如,胃窦感染为主者多数胃酸分泌增加,这些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风险增加(十二指肠溃疡表型胃炎),而胃癌发生风险则降低。
而胃体感染为主者多数胃酸分泌降低,这些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癌表型胃炎),而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则降低。
多数轻度全胃炎患者胃酸分泌无明显改变(单纯慢性胃炎表型)。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临床表现: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可导致不同结局,从无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约10%)、消化性溃疡(约10%~15%)直至胃恶性肿瘤(约1%),并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b3b6b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1. 引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微需氧菌,革兰氏阴性,能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制定本指南。
2. 诊断2.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非侵入性检测和侵入性检测。
非侵入性检测1.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2.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侵入性检测1. 胃镜检查-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 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培养2.2 推荐诊断流程1. 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首先进行非侵入性检测。
2. 如非侵入性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直接进行治疗。
3. 如非侵入性检测结果为阴性,但症状持续,或胃镜检查发现胃炎、溃疡等病变,可进行侵入性检测以确诊。
3. 治疗3.1 治疗目标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标是为了消除病因,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疾病进展,降低胃癌风险。
3.2 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的四联疗法。
具体方案如下:1. 标准剂量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 + 铋剂,疗程10-14天。
2. 标准剂量PPI + 左氧氟沙星 + 克拉霉素 + 铋剂,疗程10-14天。
3. 标准剂量PPI + 莫西沙星 + 克拉霉素 + 铋剂,疗程10-14天。
3.3 治疗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抗生素耐药。
2. 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3. 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需适当处理。
4. 随访与评估4.1 随访时间治疗结束后,建议在4周、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4.2 评估标准1. 症状缓解情况。
2. 复查非侵入性检测,如碳呼气试验,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68ef8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c.png)
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感染治疗的全面指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人类胃黏膜上生存的细菌,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等。
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幽门螺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命周期、传播方式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诊断技术,以及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等。
我们将对每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副作用以及适用人群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还将讨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特殊问题,如耐药性的处理、复发预防以及长期随访等。
我们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经验,为医生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
我们将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以期为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与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特征表明,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感染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中存在差异。
H. pylori感染通常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感染率往往更高。
H. pylori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检测方法。
非侵入性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尿素呼气试验(UBT)和粪便抗原检测等,这些方法对患者来说痛苦小,易于接受。
侵入性方法则主要是在胃镜下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细菌培养等,虽然准确性较高,但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接受度较低。
在诊断H. pylori感染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4b9d5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2.png)
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一种有创性的诊断 方法,需要在医院进行。
粪便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的抗原物质,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方法比较 方便,但准确度略低于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呼气试验阳性
呼气试验结果大于正常值 ,提示存在幽全 ,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
患者管理和治疗后的监测
患者管理
对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包括治疗、 随访和复查等。
治疗后的监测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再次感 染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
汇报人: 202X-12-20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诊断 • 治疗 • 预防和控制 • 结论和建议
01
概述
定义和背景
幽门螺杆菌: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 分苛刻的细菌,但它能在胃黏膜上皮 细胞中存活,并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性的问题,特 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
胃镜活检阳性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发现幽 门螺杆菌,即可确诊幽门 螺杆菌感染。
粪便抗原检测阳性
粪便抗原检测结果阳性, 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
诊断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诊断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诊断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情况,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治疗等。同时, 还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幽门螺杆菌感染:指胃黏膜上皮细胞 受到幽门螺杆菌的侵害,导致胃炎、 胃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01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2019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2019年)](https://img.taocdn.com/s3/m/2695e34b55270722192ef7e8.png)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疾病管理
预后
诊断
1.临床表现: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其感染可导致不同结局:从 无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约10%)、消化性溃疡(10%~15%) 直至胃恶性肿瘤(约1%),并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Hp感染也与一些胃肠外的疾病发生有关,如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 (2019年)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疾病管理
预后
定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主 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Hp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gastric type epithelium),定 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
危险因素
3. 生活习惯及条件:Hp感染率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条件相关。多项研究报告 显示经常食用腌制蔬菜、饮用不洁水源、习惯植物油烹饪、吸烟等与Hp感 染呈正相关,而食用生蔬菜、喝茶、食用大蒜等与Hp感染呈负相关。
4.家族聚集性:有Meta分析报告父母均阳性者的子女Hp感染率显著高于父母 均阴性者,子女Hp感染与父母有密切关系,呈现家庭聚集现象。一项研究 调查了夫妻间Hp感染情况,发现夫妻一方。Hp 阳性,其另一方阳性率高达 78.94%,也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发病机制
✓Hp为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仅寄居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其致病机制与以下因 素有关:
1.Hp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酶、蛋白溶解酶、磷 脂酶A等,对黏膜有破坏作用。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5854ac227916888586d732.png)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定义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本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该病易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流行病学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叠[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三)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强调了胃炎的病因学分类,但由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而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于胃炎的组织学分类及内镜下分类仍是必要的。
1.基于病因分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病因分类有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3,4]。
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胃体为主胃炎尤其伴有胃黏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诱因或危险因素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可致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胃癌。
2.饮食和环境因素: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致胃黏膜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9b5e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6.png)
·论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马乐1,2,3,4,金花1,2,3,4,史玲4,5,易春涛4,6,侯进4,7,陈晨4,8,宦红梅4,9,倪衡如4,10,于德华1,2,3,4*1.200090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2.200090上海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3.200090上海市,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研究中心4.200090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5.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事务管理中心6.200031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7.201300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指导中心8.200040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01102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 201906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信作者:于德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mail :****************【摘要】 背景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 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方法 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 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 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 感染检测情况、Hp 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 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 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 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
结果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 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 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 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
Hp 诊疗规范督查率8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我国是Hp感染和胃癌发病"双高"国家,规范诊治Hp感染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及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以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Hp感染的诊治。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诊断标准符合下述3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① 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3项中任一项阳性。
② ¹³C或¹⁴C‐UBT阳性。
③ 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
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诊断流程诊断流程见图1。
治疗(一)根除Hp指征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溃疡复发,根除Hp可使约80%早期胃MALT 淋巴瘤获得缓解。
与无症状或无并发症的Hp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Hp的获益显然更大。
胃癌发生高风险个体(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和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等)根除Hp预防胃癌的获益高于低风险个体。
多次根除治疗失败后治疗难度增加,应再次评估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进行个体化处理。
Hp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Hp阳性者均有必要治疗。
但应该看到,目前我国Hp感染率仍达约50%,主动筛查所有Hp阳性者并进行治疗并不现实。
现阶段仍然需要遵从根除Hp指征(表1),以便主动对获益较大的个体进行Hp检测和治疗。
(二)治疗方案Hp耐药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国的Hp耐药形势更为严峻。
总体而言,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
传统抗菌药物耐药率的逐年上升导致传统三联方案根除率不断降低,传统三联方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作为一线Hp根除方案。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方案,总共包括7种方案,各方案的剂量及用法等情况见表2。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根除治疗不分一线、二线,应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
我国多数地区为抗菌药物高耐药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d,除非当地的研究证实10d治疗有效(根除率>90%)。
根除方案中抗菌药物组合的选择应参考当地人群中监测的Hp耐药率和个人抗菌药物使用史。
此外,方案的选择应该权衡疗效、费用、潜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做出个体化抉择。
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Hp抗菌药物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权衡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5):397-402.速读要点|指南共识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图1 血脂异常的诊断流程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膳食要诀:(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应如何进行药物治疗?1.他汀类药物他汀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中等强度的他汀(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50%),包括:阿托伐他汀10~20 mg;瑞舒伐他汀5~10 mg;氟伐他汀80 mg;洛伐他汀40 mg;匹伐他汀2~4 mg;普伐他汀40 mg;辛伐他汀20~40 mg;血脂康1.2 g。
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如依折麦布。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他汀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联合治疗可使血清LDL-C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再下降18%左右,且不增加他汀的不良反应。
3.贝特类药物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微粒化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
贝特类药物的心血管获益主要来自随机对照研究中高TG伴低HDL-C人群的亚组分析。
4.高纯度鱼油制剂高纯度鱼油主要成分为n-3脂肪酸,主要用于治疗高TG血症。
5.PCSK9抑制剂PCSK9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LDL-C可降低50%~70%。
依洛优单抗,在我国已获批治疗纯合子型(HoFH)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如何使用他汀类药物?ASCVD一级预防:对低、中危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LDL-C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对高危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ASCVD二级预防:建议立即采用中强度他汀,降低LDL-C达到<1.8mmol/L;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 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左右。
合并脑卒中者应如何干预?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推荐给予他汀长期治疗,目标值为LDL-C<1.8 mmol/L(70 mg/dl),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险。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治疗策略相同。
他汀类药物治疗安全吗?绝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但有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与他汀相关的症状,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
1.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建议他汀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可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应用的禁忌证。
2.他汀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罕见。
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
3.新发糖尿病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发生率约9%~12%,属他汀类效应。
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危险,有他汀治疗适应证者都应坚持服药。
4.认知功能异常他汀治疗可引起认知功能异常,但多为一过性,发生概率不高,无明确因果关系。
高甘油三酯血症应如何干预?甘油三酯(TG)≥2.3 mmol/L为升高。
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外,以下情况需启动降TG治疗:1.TG≥5.6 mmol/L时预防急性胰腺炎。
2.LDL-C已达标但TG仍≥2.3 mmol/L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
3.LDL-C已达标但TG仍≥2.3 mmol/L的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
降TG药物首选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鱼油,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安全性指标,使非HDL-C达标(LDL-C目标值+0.8 mmol/L)。
开始药物治疗后何时应复查?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若无特殊情况且血脂达标可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如血脂未达标则需调整降脂药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进行治疗。
每当调整降脂药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5): 417-421.[2]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5): 40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