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谢国民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年第01期

背街小巷是与市民群众生活极为密切的公共空间,核心区背街小巷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其环境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对背街小巷的管理情况尤为重视,在视察北京时明确指出,要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北京市高度重视,自2017年3月底以来,集中开展了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并逐步拓展到了中心城区及通州区,旨在打造具有京城特色的背街小巷,使其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展现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新面貌、新形象。

一、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主要做法

针对背街小巷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从架空线入地、拆除违建、封墙堵洞、治理脏乱、规范秩序、创新管理等方面入手,注重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不断探索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可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形成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合力

——建立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责任机制。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办牵头,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工作标准,组织宣传发动、督促检查和验收评比以及日常协调和沟通联络。市编办、市规划国土委、市工商局、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各司其职,明确主管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共同参与。东城区、西城区发挥属地主责作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社会协同机制。加强居民自治管理。发挥社区居民自管会、商会等各类新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动员背街小巷居民群众、社会力量参与,推广“小巷管家”,转换居民单位被动地位,形成发现、举报、监督、维护的主导力量。加强宣传动员。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市民学校、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吸收辖区居民、单位对整治提升的合理意见建议,纳入整治工作任务。

(二)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标准规范,打造特色精品街巷

在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以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质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具有北京特色的精品街巷为目标,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度确定工作任务、整治提升标准和工作规范。

——细化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梳理核心区、中心城区及通州区背街小巷底数基础上结合整治提升任务性质,明确提出背街小巷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核心区的东城区和西城区,计划三年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2435条。其中,需巩固加强的761条、需整治提升的1674条。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简称中心城区)及通州区计划三年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2145条。这4000余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均细化到了每一年,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对于下一步督导检查、验收评比打下了扎实基础。

——明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高标准。结合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及通州区分别制定印发了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特别提出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十无一创建”的工作标准,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创建文明街巷。特别突出了对私搭乱建、开墙打洞和架空线的整治,要消除暴露垃圾和乱停车,解决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中不能有什么的问题。

——明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严规范。在充分调研当前背街小巷现状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好的管理经验以及东、西城相关工作成果,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市规划国土委编制并印发《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对背街小巷的建筑立面、建筑外挂、市政设施、交通设施、标识牌匾、公益宣传、城市家具、绿化景观、城市照明、架空线等十类36项要素明确了规范管控标准,解决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后建成什么样的问题。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加快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进程

——建立督导检查制。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每天市、区、街道、社区组织对背街小巷进行巡查,市城市管理委聘请第三方公司每天抽查核心区10条街巷,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反馈东、西城区;每周,市城市管理委和首都精神文明办组织开展暗查;每月由副秘书长带队督导检查;每季度对背街小巷明查暗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点评通报。督导检查制有效落实了属地责任,切实解决了一批环境脏乱问题。

——建立并推广街巷长、市容市貌监督员和小巷管家做法。每条街巷都设置“街巷长”,负责在背街小巷“十无一创建”工作中行使巡视权、监督权和处置权。每名街巷长都配备《街巷长日志》、“街巷通”专用手机,做到巡查有记录,意见有反馈,工作有痕迹。核心区共设置“街巷长”2432名;制定《市容市貌监督员工作办法》,明确了监督员选用标准、聘任、解聘、职责等内容。共聘任市容市貌监督员223名。推广东城区龙潭街道“小巷管家”做法,实现核心区背街小巷的全覆盖,初步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局面。

——建立工作例会和信息沟通制。每周召开工作例会,了解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同时,每周编制工作简报,督促工作,挖掘典型,共享经验、促进交流,截至2017年底共编辑简报54期,其中多期得到市领导批示。

(四)严格把关整治提升工作,巩固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在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容易,有方案有标准组织人员实施就可以,难点在于整治提升后如何巩固成果,实现长效管理,为此,从把关整治提升成果入手,明确了整治提升后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以固化好的工作机制,强化长效管理。

——从严把关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验收。制定出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验收办法》。一是明确谁来验收。成立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验收领导小组,由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办、市规划国土委牵头,由北京市工商局、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物局、中心城区、通州区和设计方面专家参与。二是细化怎么验收。明确提出核心区背街小巷将逐条开展验收。验收分为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专项验收,适时组织人员抽查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情况。综合验收,对背街小巷达到“十无”标准后接受全面验收。由区城市管理部门向市城市管理委提出书面验收申请,提交初审材料,验收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三是细化验收什么。以“十无”和长效管理机制为验收内容,确定分值,明确各项扣分标准。评分达到90分以上的为合格。其中,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和架空线三项如发现其中任何一项未完成实施一票否决。

——明确“十有”的长效管理标准。为巩固整治成果,加强长效管理,制定印发《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要求核心区、中心城区及通州区在背街小巷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符合“十有”的工作标准,即:环卫作业有队伍、交通停车有规范、街巷立面有管护、公服设施有维护、绿化美化有养护、街容巷貌有巡查、违法行为有查处、居民群众有自治、督导检查有力度、示范引领有标杆。

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成效与体会

(一)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

截至2017年12月底,核心区、中心城区及通州区2222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完工背街小巷共计824条。其中,核心区基本完工背街小巷共计750条,其中报送达到“十无”标准的211条,报送达到“九无”标准的539条(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工程预计2018年完成)。

通过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一是解决了部分背街小巷的痼疾顽症。2017年开工街巷共拆除违建18.51万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5467处,整饰外立面20.5万平方米,街巷恢复了原貌,清朗清净也找了回来。二是改善了背街小巷卫生环境,净化了视觉空间。清理堆物堆料约4.1万吨,清理小广告26.7万余张。拆除违规牌匾5075块,规范牌匾设置2085块,核心区完成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313条。三是改善了背街小巷道路通行条件,规范了交通停车秩序。整修地面15万平方米,重新铺设地面8.8万平方米,清理私装地锁8993个,清理“僵尸车”3671辆。部分街巷设立单行通道,开辟停车资源,实施居民停车自治。街巷道路变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