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随笔-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通用6篇)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通用6篇)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通用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齐物论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篇1《庄子·齐物论》中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生与死,是人的一生中开始与结束的两极。

一般来说,人们是乐生恶死。

我也一直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理所应当的事。

但读了《庄子》上述文字却使我有了新的感悟。

按庄子说的意思,死后去的那个世界不一定就不好。

这就如同做梦一样,好梦不一定是好预兆,而坏梦也不一定就是坏预兆(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

庄子认为,对于未知的事没有必要忧伤。

他给我们讲了丽姬的故事:她开始被晋国掠去,因而哭泣(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后来成为王妃,享尽荣华富贵(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就为曾经哭泣而后悔(而后悔其泣也)。

庄子借此告诫我们:有可能到了那个世界后,我们会像她一样,后悔当初哭泣。

而且还有可能后悔死而投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生与死所在的两个世界到底哪个更好些,恐怕无人说得清。

婴儿出生时,都是哭来到人世间的。

有人说,一落生就啼哭,是说婴儿知道苦难的人生开始了。

此话虽不科学(科学的说法是:环境骤然变化的生理反应),但确有一定道理。

确实,极少有人在一生中,步步坦途,事事皆顺,处处有圣人帮扶。

齐物论的心得 庄子

齐物论的心得   庄子

齐物论的心得庄子读了《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我感到茅塞顿开,受益颇深。

此论以南郭子基与颜成子游的对话开篇,引出大风发作与各种不同风声发出的原因,提出发声的主使者是谁的疑问。

第一段看似浅易的对答实际上是对全文的统摄和提携,是本文内容的一个缩影。

运用比喻:风发声的主使者无从得知,正如“已而不知其然”的道;天下万物由于空窍不同而发出各种不同的怒号,正如人们遇到不同事物时引发的各种情感、是非与彼此之争。

然而,按齐物论的思想,这一切不同的本质是“道通为一”,万物平等,“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是非和彼此可以相互转换,在“达者知通为一”的基础上,“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此通达之人不计是非成毁,把自己寄托在庸常之中,庸常就是有用,有用就是能通达,通达就有所得。

不必劳神费力地强求一致,事物本来就是同一的,如此得以达到心游万物、物我合一的达者的境界。

具体说来,第一节,讲“吾丧我”的境界,“丧我”即去除“成心”。

扬弃我执,打破自我中心。

接着写“三籁”,阐述自然的声音。

第二节,评“百家争鸣”及众人的迷失自我。

第三节,指出学派辩论和人的争论,是因为“成心”所致,因此产生种种主观的是是非非和意气之见,因而提出“以明”的认识方法。

并申论事物的相对性与流变性,以及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与流变性,因而又提出“照之于天”的认识态度。

第四节,归结到“道通为一”,各家各派所见,不是宇宙之全,只是主观对外界的偏见。

第五节,再度重申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第六节,例举三个寓言故事,引申前义。

“尧问舜”一段,写自我中心之排他性与开放心灵之涵容性的不同。

“齿缺问乎王倪“一段,提出是非标准的问题。

申述价值标准不一定在一处。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一段,描述体道之士的死生一如观及其精神境界。

“篇末,例两则寓言,“罔两问景”,喻“无待”之旨。

“庄周梦蝶”,写“物化”之旨。

本篇最显著的特点是排比句的成段连用。

如第一段列举天下万物窍穴发出的不同声响,每种都用恰如其分的生动比喻甲乙描述,如临在耳。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篇文章以“齐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思考,阐述了庄子对人生、世界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读完《齐物论》,我深受启发,对人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齐物”的概念,他认为一切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平等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将自己置于高于他人的位置,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和谐。

而庄子的“齐物”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论是人还是自然界的万物,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这种平等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齐物论》中,庄子以飞鸟、蝴蝶、鱼等自然界的生物为例,阐述了他对人生境界的看法。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这种自由自在的境界,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这种心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深远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应该超脱世俗的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此外,庄子在《齐物论》中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万物自有其规律,自然而然地运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当今社会的管理和治理具有深远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分干预自然界的运行,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而庄子的“无为而治”理念,提醒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干预,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齐物论》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对人生、世界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庄子提出了“齐物”、“无为而治”等深刻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完《齐物论》,我对人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齐物论》,领悟其中的哲理,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齐物论》是一篇道家经典之作,通篇以“归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阐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在真实的生活智慧。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引起了我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在《齐物论》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发现了自然界的不同事物和现象之间都存在一种平等和共同的道。

无论是天地万物,还是人类的思维和情感,都是由这同一道所衍生而来。

作者强调了一种“归途”即万物回归至道的思想,这引发了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身与自然的联系,对自然漠不关心,甚至对其进行掠夺性的开发。

而《齐物论》中的思想提醒我,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自然的尊重,才能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和满足。

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外,文章还谈到了对于内在真实的追求。

作者认为,人的内心应该追求真实,而不是被外界的虚假和世俗所迷惑。

只有当我们抛却虚假的欲望,回归到内在的真实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使我想起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虚荣。

然而,《齐物论》的思想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和外在的表现,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真实。

只有当我们抛却虚假的欲望,追求内在的真实时,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除了对人与自然关系和内在真实的追求的思考外,《齐物论》还启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无为”的生活哲学,即不为外界的压力和欲望所困扰,而是追求内在的宁静和平静。

这使我想起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的繁忙和追求成功的焦虑。

然而,《齐物论》的思想让我明白,只有当我们过简单的生活,抛却外界的虚荣,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快乐。

只有当我放下对外界的焦虑和追求,专注于内心的平静和真实时,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和自由。

总的来说,读完《齐物论》后,我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内在真实的重要性,以及过简单生活的价值。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的《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所阐述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庄子对于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齐物论》中,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他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常常将自己置于万物之上,自以为是地对待自然和其他生物,而忽略了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庄子的这种超然态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不再盲目地去征服和破坏它。

另外,庄子还通过对“鱼游于渊,不知水之乐”“鸟飞于天,不知风之乐”等例子的描述,表达了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超脱于世俗的利益和名利之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种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让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功利和浮躁,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人生并不只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净化。

此外,庄子还对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于善恶的界限,达到道德的境界。

这种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应该超越善恶的二元对立,不以功利心去对待他人和事物,而是要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对待世界和他人。

这种超脱于善恶的道德观念,让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态度,是否过于功利和狭隘,是否应该更加宽容和包容。

通过阅读庄子的《齐物论》,我对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以及更加宽容和包容地对待世界和他人。

庄子的思想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启迪,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庄子齐物论观后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庄子齐物论观后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庄子齐物论观后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庄子的《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该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阐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阅读《齐物论》后,我对自然与人生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齐物论》中,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和对话来说明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世界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他通过宇宙万物的齐物观,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庄子提到道,他认为道是一个超越个体、外在于一切事物的存在。

通过与道的合一,人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庄子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来表达这种境界。

这种境界使人远离烦恼和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和宁静。

对我而言,这种境界与自然息息相关。

自然界的万物都能自然而然地生长、退化和消亡。

它们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功名利禄所累。

与此类似,人类也应该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透过外界喧嚣看到自己的内心,洞悉身处自然之中的美妙与真实。

人们常常容易为功利和名利所困扰,而失去了与自然共鸣的能力。

只有当人们抛却欲望、执着和功名利禄的束缚,才能真正融入自然,体会到天地间无穷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的意义在于其丰富多样、独特而复杂的生命形式。

庄子通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来揭示人类对自然认知不完全的局限。

人们所能认知的只是现象层面,却很难捕捉其中的本质。

庄子认为,这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因为让一切的事物都了解清楚,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然后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相比,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有限而微小。

庄子通过“大知逊于天,天逊于道,道逊于自然”来表达自然与人之间智慧的对比。

人类的智慧在宇宙之中微不足道,只有透过谦虚和敬畏的心态,才能与自然相通,从而体现出人生的真正价值。

通过阅读《齐物论》,我深刻体会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自然是广袤而深厚的知识宝库,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人生应该以谦卑和敬畏的态度与自然相处,追求内在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齐物论”一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以寓言的形式,通过描述鱼、鸟、乌龟和蝴蝶等动植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读完《庄子》的“齐物论”,让我深受启发,对于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齐物”、“同体”、“无我”、“无为”等重要哲学观念。

他通过描绘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状态,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他认为,万物皆有灵性,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有着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种观念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庄子所倡导的“齐物”观念,告诉我们要尊重一切生命,不管是人还是动植物,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让它们能够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自由生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庄子还提出了“同体”、“无我”、“无为”等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同体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应该超越自我的局限,放下功利心和私欲,融入宇宙的整体。

这种观念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资源的争夺、环境的破坏等。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明白“同体”、“无我”、“无为”的道理,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庄子的“齐物论”中还提到了“无为而治”的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人类不应该过分干涉,而是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这种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利和欲望。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读完《庄子》的“齐物论”,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邃而且富有智慧,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超越自我的局限,顺应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庄子·齐物论》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齐物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庄子·齐物论》读后感篇1周庄是一只针尖上的蝴蝶,他有与世抗争的尖锐,也有“举世混浊,惟我独清”桀骜纯净。

你说他在憩息,你说他在逃避,不,他其实在思考,他的双足站立在针尖之上,正小心翼翼的展开双翅。

我不敢定论他是否在某些方面比秦初诸子更有造诣,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的一抹清越不拘,像是他说他懂得鱼的快乐,不然,他懂得的其实是自由之乐。

自由本是不存在的,自由意识以及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人自身的慰藉之词,像是远古时代“天圆地方”这类阴阳学说的出现,只能证明人总是需要信仰的。

庄周也深知这一点,但更多的时候他选择缄口不言。

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也有阐述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是通过意识来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

换句话说,意识是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器官就是大脑。

意识,就像一个信息系统的主程序,它能接受肢体或器官的感觉信息,并进行处理。

主程序,就是意识,也就是灵魂。

接受感觉信息,就是感觉;对感觉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思维。

也就是说本质上不存在灵魂,也不存在自由意识,都是人体内外部作用的必然结果。

但若是庄周早已看得如此清明,为何他还要如此乐观地去追求自由的本质呢?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得过分清明,他也才可以持着一种“有待”的悲观态度去追求一种“无待”的人生。

即便在他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遥游》中也不难看出庄子认为生的痛苦卑微,但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他并不为此沉沦,他是逆流的游鱼,立志要在感性的生活中超越悲剧的人生,把握自身的本真,追求着自由的理想境界。

庄子是这么说的,自然也是这么做的。

楚威王派遣两位大夫问他愿不愿意接管境内的国事,他却持杆不顾,望着清澈的濮水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第1篇:齐物论读后感万物有别,道通为一——读《庄子·齐物论》有感对于庄子,大家都并不陌生,中学时期我们都学过他的《逍遥游》、《庄周梦蝶》。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这些名句我们至今尚能娓娓道来,庄周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庄周梦蝶的故事便出自庄子的《齐物论》。

近期我也读了一下庄子的这篇名篇,感触颇深,若要了解这篇文章,首先得从题目入手,齐物论是谓何意?齐物论是齐物和齐论的结合,二者的结合方为这篇文章的主旨。

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 即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 以道观之, 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 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 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庄子所谓的“齐物”,是指世界万物包括人的本性和情感貌似存在差异,其实是齐一的;所谓“齐论”,是指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貌似各不相同,但世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人们的认识说到底也应是齐一的。

《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南郭子字的口述说他的思想。

南郭子坐着好像丧失了魂一样,颜成子问他:“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在这里南郭子已经悟道了,而悟道后的失落感使他不适应,自己远离了以前的世界,和别人的交流会有困难但他还是对颜成子说,你听过人籁而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

在这里,人籁是道体现在人身上的信息,地籁是道体现在在天地上的信息,天籁是道本身的信息。

而庄子追求的就是天籁。

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差别其实是道的差别。

庄子追求的是广博的知识,而不是狭隘的知识,庄子描述了人与外界争斗的表现和一般生活上遭遇的不幸,点名诸多情感是什么,是歪曲道的体现。

庄子看到了是非心会歪曲道,认为是非是小道是小智,应用到的智慧去化解和超越。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庄子·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和比喻,阐述了一种超越人类个体的宇宙观念,提出了“齐物”、“物我两忘”等重要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属性,各自存在,各自生长,各自消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观念与当时儒家的等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庄子在文章中提出了“齐物”、“物我两忘”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万物之间没有高下贵贱之分,一草一木,一石一砂,都是平等的存在。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对于物质的追求和对于自我的执着,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与自然合而为一,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这种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读完《庄子·齐物论》之后,我深受启发。

庄子的哲学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所提倡的“齐物”观念,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让我意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所提倡的“物我两忘”观念,让我明白了人应该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庄子·齐物论》让我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伟大,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秘。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我愿意将庄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总之,《庄子·齐物论》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著作,它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和比喻,庄子阐述了一种超越人类个体的宇宙观念,提出了“齐物”、“物我两忘”等重要哲学思想。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它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齐物”为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庄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通过阅读《齐物论》,我深刻感受到了庄子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齐物论》中,庄子以“鱼”和“知鱼”为例,阐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不需要去追求什么,也不需要去思考什么,它们只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自然而然地生活着。

而“知鱼”的人却在思考鱼的生活状态,试图用人的角度去理解鱼的世界,却无法真正理解鱼的生活。

庄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人不应该去过分地干预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另外,庄子还通过“蝴蝶梦”来说明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他说,有一天他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他陷入了矛盾的思考中。

庄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梦境,虚幻而无常,我们不能太过执着于现实的一切,要学会超脱和放下,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庄子还通过“大庄周”和“小庄周”的故事,阐述了他对于社会的看法。

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繁琐和纷扰都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

他认为,人应该像大庄周一样超脱尘世的纷扰,而不是像小庄周一样被世俗所困扰。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超脱社会的纷扰,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阅读《齐物论》,我深刻感受到了庄子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超脱世俗,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启发。

通过对《齐物论》的阅读,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将学会更加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用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庄子读书心得【优秀6篇】

庄子读书心得【优秀6篇】

庄子读书心得【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庄子读书心得【优秀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2024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2024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2024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庄子·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著名文章,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态度。

读过之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宇宙中,万物即自然,它们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和价值。

文章以鱼为例,通过描绘鱼的自由自在的游动姿态,告诉我们鱼并不会为了成为雄鹰而感到遗憾,也没有以成为人类为荣耀。

庄子的观点是,一切事物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没有什么是比其他事物更高尚或更崇高的。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和尊重,让我不再去评判和比较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欣赏和尊重它们的存在。

其次,庄子还谈到了自然界的转化和变化。

他用蝴蝶的变化为例,告诉我们一些工具既有其利用价值,又有其潜在的危害。

比如,刀可以用来切割物体,也可以用来伤害人。

庄子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和使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它们所束缚。

我觉得,这对于当下社会来说,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工具和技术正在不断被创造和更新。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工具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们既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它们,而不是盲目地沉迷其中,使自己成为它们的奴隶。

再次,庄子通过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而不是被外部的物质和社会所束缚。

他通过比喻境界高低的划分,告诉我们并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和地位,就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不禁反思自己,我们现代人常常在追逐物质和名利的过程中,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要。

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我们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和平静。

庄子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宁,培养起一种超脱物质和外界干扰的生活态度。

最后,庄子的思想给了我对于自我人生的思考。

他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要有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变化和困境。

庄子 齐物论 感悟

庄子 齐物论 感悟

庄子齐物论感悟
庄子的《齐物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篇章,强调了万物平等、无分高下的思想。

庄子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齐一的,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不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这种齐一性源于万物的根源——“道”,因为“道”是无限的、无形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包含万物,没有什么是例外。

庄子提出了“齐物”和“齐论”的思想。

“齐物”指的是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齐论”则是强调所有观点和人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殊途同归。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都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

同时,庄子也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都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该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了“无我”的概念,认为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真正看到万物的本质。

换句话说,只有放下自我,才能看到万物的平等性和齐一性。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摆脱外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此外,《齐物论》中还有许多引人深思的道理。

例如,庄子通过大鹏和小鸟的寓言,告诉我们看待事物需要跳出自身的局限,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

同时,庄子也强调了“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齐物论》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即万物平等、无分高下,人们应该摆脱外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齐物论天地一指也读后感

齐物论天地一指也读后感

齐物论天地一指也读后感
读完“天地一指也”这句话,我就感觉庄子他老人家又在我脑子里放了个超级炫酷的思想烟花。

你想啊,平常咱们看天地,那是无比巨大的存在,啥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那都是天地的一部分。

而手指呢,就在咱自个儿身上,小小的,感觉和天地完全不搭边儿。

可是庄子就这么轻飘飘地来一句“天地一指也”,就好像在说,天地和手指其实没那么大区别呢。

这让我想到,咱们人老是把东西分得特别清楚,这个是大的,那个是小的;这个是重要的,那个是不重要的。

就像在一个超级严格的等级里一样。

但是庄子这种想法就像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了一个超级大的、没有边界的大框框里。

从这个角度看,天地虽然大得没边儿,手指虽然小得可怜,但在某种更高层次的概念里,它们都是一样的存在形式。

就好比在宇宙这个超级宏大的游戏里,天地和手指可能都是一种代码,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平时对很多东西的执着有点好笑。

比如说有人拼命追求大房子,觉得那才是成功的象征。

可是按照庄子这个想法,大房子和小茅屋在某种意义上又有啥本质区别呢?可能都是遮风挡雨的一个空间,和那小小的手指与宏大天地的关系一样,我们赋予的那些额外意义也许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而且“天地一指也”还让我感觉世界变得很简单又很神秘。

简单是说所有东西的界限突然就模糊了,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分类和评判;神秘呢,是因为这种想法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思维世界的门,在那个世界里,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都被打乱重组,你不知道下一个被庄子等同起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是“时间一蚂蚁也”还是“海洋一汗珠也”,这就特别有趣,让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种好奇和敬畏。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以鱼、蝴蝶、鸟和树为例,通过对它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出了“以物喻道”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自身的生存方式和价值。

他用鱼游于水中、鸟飞于天空、蝴蝶在花丛中、大树沐浴阳光的生活状态,说明了万物都在顺应自然规律、自然本性而生存,不去违背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人生的功名利禄,而是顺其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还通过鱼、蝴蝶、鸟和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他认为,人应该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游于水中,像蝴蝶一样在花丛中自由飞舞,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像大树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自由自在地生长。

他反对人们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反对人们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还通过鱼、蝴蝶、鸟和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他认为,人应该像鱼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像蝴蝶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像鸟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像大树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他反对人们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反对人们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的《齐物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对鱼、蝴蝶、鸟和树的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平等和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代社会,人们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导致了人们的内心空虚和不安。

庄子的《齐物论》告诉我们,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

齐物论读后感篇一齐物论读后感《齐物论》这玩意儿,初读的时候,我真觉得有点懵圈。

这到底说的是啥呀?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就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书,但对我而言,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得慢慢挖掘。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的那些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好像在云雾里穿梭,似懂非懂。

比如说,他讲的万物平等,啥都一样,我就忍不住想,真的能一样吗?这世界上的东西千差万别,怎么可能平等呢?也许在庄子的那个世界里可以,但在咱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太靠谱。

不过呢,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有点意思。

我觉得吧,可能庄子是想让我们别太计较得失,别总是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重要。

就像我那次参加比赛,一心想着要拿第一,结果搞得自己紧张兮兮,发挥失常。

要是当时能想到万物平等,也许心态就会平和很多,说不定还能超常发挥呢!再说说他说的那些关于是非对错的观点。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他说没有绝对的是非,也许在某种情况下对的,换个环境就错了。

这让我想起我和我朋友吵架,都觉得自己有理,互不相让。

现在想想,可能我们都没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读《齐物论》这一路,我时而困惑,时而好像有点明白,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但我觉得这书就像个警钟,时不时敲一敲,提醒我别太固执己见,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挺好,让我对世界的看法都有点不一样了呢!篇二齐物论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读《齐物论》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接触《齐物论》,我心里那叫一个迷茫啊!这都是啥跟啥呀?感觉庄子的思想就像一团乱麻,我怎么都理不清。

我就在想,这庄子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们这些后人啊?但是吧,读着读着,我好像有点摸到门道了。

比如说他讲的“天籁”,我一开始觉得,这啥天籁啊,不就是风声雨声啥的嘛,有啥特别的?后来我才发现,也许庄子想说的是,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我们人类别总想着去控制和改变一切。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总想去抓蝴蝶,结果每次都抓不到,还累得够呛。

《庄子》随读感想

《庄子》随读感想

《庄子》随读感想《庄子》随读感想《庄子》的《齐物论》我认为是很难啃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哲学味道太浓,而且辩证的观点也是分分钟把我整迷糊了。

比如庄子提出来:宇宙万物有它开始的时候,也有它没开始开始的时候,还有它没开始没开始开始的时候。

宇宙有有,它还有过“无”,还有过还没有“无”的那个无……——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者者。

反正我的脑回路,已经无法再去想象那个更早更早的时候了。

《齐物论》里“既使我与若辩矣——”的这段,今天读着有了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

首先,庄子提出辩论的胜败关乎对错吗?其次,庄子提出辩论的对错由谁来判断?而庄子的论点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

这一句我不认同译文的意思。

我觉得这句的意思是“我和你互不知道真实意思,所以两个人各受自己意识的限制”。

这让我想起来《三体2-黑暗森林》里的黑暗森林法则。

《三体》里,三体人是意识交流,所以他们没法隐瞒真实想法。

而地球人是语言交流,所以咱们可以隐瞒真实想法。

黑暗森林法则说的是,在猜疑链的基础上,黑暗森林里先暴露的一方会成为另一方的猎物,或者说先暴露的一方会被消灭。

《齐物论》辩论的'这段,其实完美的阐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猜疑链: ——我和你观点不同,如果让和我观点相同的人则无法公平判断、如果让和你观点相同的人也无法公平判断、如果让和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或者和你我观点都相同的人均不能公平判断。

所以到头来,两个观点相异的人,是无法从第三人处得到两个人想要的判断的。

因为第三人经受不住猜疑审查。

无论第三人持各种观点,他首先被辩论两方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了审查,而审查结果就是无论如何,第三人都没有判断资格且无法做出公正判断。

而回到辩论最初,会发现,辩论判断的基础其实就是猜疑链,因为我和你不相知。

因为这个不相知,所以就进入到了猜疑链。

因为两个人进入到猜疑链,第三人也进入到猜疑链,而后所有人都进入到了猜疑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享大全-分享无极限★★★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以上一段话深刻的说明了庄子之言的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者的作品,后世按郭象的编注共三十三篇。

我择其中一篇《齐物论》作评述,欲以一窥而见全貌。

《齐物论》篇是内七篇之二,有人认为是庄子早期作品,其余几篇是《内篇.逍遥游第一》《内篇.养生主第三》《内篇.人间世第四》《内篇.德充符第五》《内篇.大宗师第六》《内篇.应帝王第七》。

《齐物论》篇,词汇丰富,用词华丽,构思精巧,善用连类比喻。

它的洞察力十分深刻,行文如流水,不仅为说理文,更可作抒情散文来读。

庄子所谓的“齐物”,是指世界万物包括人的本性和情感貌似存在差异,其实是齐一的;所谓“齐论”,是指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貌似各不相同,但世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人们的认识说到底也应是齐一的。

《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南郭子字的口述说他的思想。

南郭子坐着好象丧失了魂一样,颜成子问他:“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在这里南郭子已经已经悟道了,而悟道后的失落感使他不适应,自己远离了以前的世界,和别人的交流会有困难但他还是对颜成子说,你听过人籁而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

在这里,人籁是道体现在人身上的信息,地籁是道体现在在天地上的信息,天籁是道本身的信息。

而庄子追求的就是天籁。

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差别其实是道的差别。

庄子追求的是广博的知识,而不是狭隘的知识,庄子描述了人与外界争斗的表现和一般生活上遭遇的不幸,点名诸多情感是什么,和歪曲道的体现。

,庄子看到了是非心会歪曲道,认为是非是小道是小智,应用到的智慧去化解和超越。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是大成,却被小成掩盖,而大言却被知识掩盖了。

庄子在这里提到了儒墨之争,认为他们到只是小成,是小智慧,庄子没有完全否定它们的理论,只是认为是不够的。

儒家鼓吹仁义,而庄子认为仁义只是小智慧,仁义掩盖了人的天性。

庄子认为,事物没有什么差别,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从某个角度讲没有绝对是非。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庄子用两手指的关系来讲,从别人的是非观来看自己的是非观。

庄子在下面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看法。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举例说,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与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没有区别。

在庄子的理论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厚古薄今的思想,庄子写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古代的人,知道知识是有限度的,不一味求知。

庄子说:“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被庄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庄子渴望这样一个时代,人民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与人之间不相争,无欲无求,而非像方孝儒所形容的人“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的时代。

庄子所追求的,不是现代,而是一个远古时代,一个被美化的远古时代。

庄子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持批判态度,认为“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到了庄子的时代人们追求知识和区别,小成掩盖了大成,小道掩盖了大道。

昭文、师旷惠子
都是当代有名的人,但是人演奏出的人籁,会将天籁掩盖了,就如人的智慧,会掩盖天的智慧一样。

有如《马蹄》篇中的马“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而马知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庄子追求道心,即无我之心,“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庄子认为,顺自然而生,不强求,才是道,不妨碍别人,不将自由强加于人,平等看待万物,才是道。

以仁义来说,虽然仁义是圣人之言,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贼也要圣明、勇敢、讲义气、有智慧,也必须要讲仁义。

而这些均来自圣人之言,借于圣人之言才成就了大盗,仁义为君王用,为普通人用,也为盗贼用。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圣人把人的许多罪找出来,加以制止,从一方面而言难道不是教会了人们如何犯罪吗?
庄子家并不富裕,《外物》中有说“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也许并不完全自食其力,但毕竟较接近劳动人民,所以对当时人民困苦生活有较多了解,使他不禁对各诸侯提倡的仁义有更多的怀疑。

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取决于他的心,平等的心,看到的事物也是平等的。

物理现象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是看的人的心。

庄子揭露人的理性的局限性,,认为人的智慧不能达到大道,人如果区分是非好坏,那么就只是小成而已。

庄子的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圣弃知,人们把****,聪慧,智慧,德性藏起来不炫耀,天下就太平安定了。

庄子要人们大智若愚,不显露智慧,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方法。

庄子的思想源与老子,可是老子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庄子的哲学则是“出世”的哲学。

帐子的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

当时任命生活十分困苦,战乱频频,而诸侯残暴。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

庄子生活在宋国,宋王偃“射天答地”荒淫无道,不得人心。

庄子看到这些世间的苦难,不自觉的产生“出世”的思想也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还可以从庄子本人来看。

庄子属于“士人”,这是新产生的阶级,本身无田产,却又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这一类人大概分两类,一类作诸侯贵人的大臣门客,为其出谋划策,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另一类则是不愿与世俗同流的隐者,他们看到社会的黑暗,不愿自身为人利用作争权夺利的工具,他们大多生活贫困,庄子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史记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他认为人生如梦,没有必要执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人不知自己是人还是蝶,那么蝶与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庄子在《齐物论》中表现了他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齐寿夭的观点,智慧有止而道无止,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庄子》的难读体现在难以捉住它的中心思想上。

而《庄子》的中心,却在肯定客观规律性,同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

《庄子》让人消极适应自然,不为名利仁礼所动以求解脱,给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一条自我解脱逃避的道路。

但是,这种完全忽视人的智慧与努力的方法是消极的,是永远难以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

我们读《庄子》,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什么是该吸收的,什么又是该弃之不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