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社会工作实务——儿童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20
(三)社区方法
1、定义:调动社区参与、服务社区儿童
2、内涵: (1)一种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2)一种综合社会建设
方式:发动社区居民、创建生存环境(3)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的 精神,及儿童权利观念。
3、介入手段: (1)物质性建设;(2)教育性服务;(3)突发事件介
入;(4)综合服务;(5)社会舆论;(6)社会资源。
宣传教育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协调长幼关系、指导同辈相处、学习 生存本领
(四)快乐成长:游戏与娱乐 (五)卫生保健:女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 (六)家庭服务:保护家庭儿童权益、普及儿童教育知识、服务
个别“问题”儿童
(七)权益保护:基本权利保障、社会环境改善、自保能力增强 (八)信息资讯:开展问题调研、评估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建议
第25页/共27页
2021/6/10
26
(三)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行为偏差儿童的 矫治)
1、少年法庭
(1)内容:教育和指导;(2)特殊要求:专业训练、保障生活 教育权益、调动社会资源。
2、轻微犯罪:提供健康活动、帮助重返社会(少教所、工读学 校)
3、社区服务:干预闲散儿童、脱离原有轨道
专业价值:通用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尊重、接纳、自决、个 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
第9页/共27页
2021/6/10
10
(四)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1、生物学理论
生物性力量的影响:自然法则、生理遗传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心:知觉、认知、情感、人格
3、社会学理论
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家庭、社区、组织
(此点最重要,也最不易考虑到)
(1)哲理、社会观念(社会意识、弱势地位、儿童观、政 府责任);(2)社会政策(法制保障);(3)社会机制 (运作保障机制);(4)社会行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家 庭建设、社区发展、社会组织)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的教案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的教案教案概述:该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技能,包括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促进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学生将扮演不同的社会工作者角色,通过模拟实践来提升技能。
2. 案例分析:学生将分析真实案例,讨论解决方案,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3. 团队合作: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4. 模拟演练:学生将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社会工作中的关键技能。
教学计划:第一课:沟通技巧的培养- 学习沟通的重要性和原则- 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提问等-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沟通技巧应用第二课: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分析案例,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第三课:团队合作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学习团队协作的技巧,如沟通、协调、互助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实践团队合作技能第四课:领导能力的提升- 学习领导能力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分析领导者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通过模拟演练,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提升领导能力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项目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和效果。
3. 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评估: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进提出的合理性。
4. 模拟演练的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领导角色中的表现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沟通技巧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2. 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3. 团队合作项目的案例和指导材料4. 领导能力的模拟演练指导和评估表教学反思:在培养学生社会工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第一篇: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
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
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课件
儿童小组工作的要求——
(1)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符合儿童特点,但要注意安全; (2)利用示范来说明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 (3)避免空泛的道理和讲述过于复杂与抽象的问题; (4)工作者应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和亲和的沟通能力。 (5)工作者应给儿童平起平作的感觉。
21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25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与家庭关系恶劣或离家出走的青少年; 辍学或有可能辍学的青少年; 流离或流浪的青少年; 经常于街角玩耍的青少年; 帮派少年。
26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的目标 提升社会功能(重点——保护服务):解决成长中 的适应困难;提供社会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安排 就学或复学;满足需要;填补服务空白;提供个人 指引或支持;鼓励发挥个人潜能;改变不合理的社 会制度及政策 预防犯罪行为(重点——矫治教育):教导法律及 社会责任;改变负向认知及价值观;改变不良行为; 回归社会传统制度;促进对家庭学校及社会方面的 角色有更好的态度;情绪或心理辅导;协助脱离帮 派组织;协助处理人际关系。
30
一、儿童虐待
主要工作层面包括: 受虐待儿童的处遇。缓和虐待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 响。虐待造成的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无法自我缓 解所发生的躯体症状、攻击性行为,以及人际关系 方面的问题等。主要对策:认知行为疗法、结构性 小组工作、非结构性小组工作。 施暴者的处遇。仅靠监禁收效甚微,一般配合其他 辅导工作,如压力管理技巧强化儿童管理技巧、学 习沟通技术、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另外小组工作, 如匿名父母互助活动等,也很有效。
33
二、家庭寄养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功能与目标。
2.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流派。
3.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其应用。
4. 社会工作技巧:沟通与建立关系、信息收集与分析、需求评估、干预计划制定、效果评估等。
5.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分析与讨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社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运作。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中考试: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工作实务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供学生分析与讨论。
4. 视频资料:选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地考察:联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安排学生实地考察。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相结合。
3. 授课进度:第1-4周: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理论第5-8周: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技巧第9-12周: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讨论、小组讨论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一章导论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导论
(一)儿童、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1、国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 我国:0—14岁 对青少年有不同的划分: 法学:18岁以下,未成年人 青少年犯罪:25岁以下 心理学:13—25岁 人口学:15—25岁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Company Logo
第二节 儿童与青少年观 (二)传统青少年观 1、“家庭财产”、“私有物品” 2、附属地位 3、权利、社会价值被忽视
Company Logo
第二节 儿童与青少年观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青少年观 是能动的主体 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价值应得到充分承认 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权利宣言强调:
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 儿童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 儿童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 儿童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 儿童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 儿童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权利 儿童应该有建立友爱与和平精神的权利 无论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和地区,儿童都 应该同等享有上述的权利。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儿童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第一阶段: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介绍 标志: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开始 现代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开始构建 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儿童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
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
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
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
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
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
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
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
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
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
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
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
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
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
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一.青少年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培养学生结合自身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的特点,并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实务工作。
(二)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章的重点是儿童与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以及青少年福利内容和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本章的难点主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界定、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学生讨论]:青少年是什么?范围?定义?年龄?[教师分析]:(1)告知本次课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主要内容:青少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性。
学习目的: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将来在实务过程中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为该群体服务。
(2)引入本次课任务,并提出要求任务: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
1、生理特征:人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高峰期。
第一次成长发育高峰期是在胎儿期至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则是在青春发育期,大约从12到14岁开始,17到19岁结束。
主要表现在性激素分泌量开始增多,第二性征出现并发育,男性体格高大,肌肉发达,体表常有多而密的汗毛,长胡须,喉头突出,嗓音低沉等等。
在女性则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由于皮下脂肪多而显得体态丰满,嗓音细润等等。
(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列举一至二件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发生变化后印象深刻的事。
)2、心理特征: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包括青春期和青年期。
青春期心理冲突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角色的混乱,而青年期则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其主要发展的结果是忠贞和爱。
比如我们在青春期时总会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很多事都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喜欢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其实自己的能力又很有限,很多事其实单凭自己都解决不了,于是总是处在挣扎和妥协当中,也有人开始叛逆,但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对自己的认同和整合。
而到青年期则渴望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拍拖、结婚,有的人因为没有很好的完成这两个时期的任务,所以引发了很多问题。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前言和前14讲教案)
前言一、自我介绍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这学期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
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茜,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
本科和硕士都是念的社会工作。
我导师是研究妇女的,我觉得她属于一个比较激进的妇女主义者。
这个领域比较高端,我个人较为愚钝,窥其门而不入,走的方向有点不太一致,更多的时候是聚集在儿童青少年这块儿。
像本科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进入到社区做亲子关系方面的东西,去过农民工子弟学校做调查,开展活动。
08地震以后,参加过国务院妇儿工委会开展的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去了大凉山开展灾区儿童服务。
后头又去了阿坝州,以羌文化传承作为主题,以儿童作为对象开展过服务。
以18到25岁的羌族青年作为主要群体开展过民族社区青年志愿者团队培训。
再后来,又去救助站打过一段时间的酱油,对救助站流浪儿童这个群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当打拐这个话题比较流行的时候,曾一度还想以大街上的流浪儿童作为群体去深究一番,不过这个想法还没实现就毕业了。
如果有同学想以这个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倒是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后来呢,我在温江实习过,又针对社区流动儿童开展过服务。
总的说来,孤儿群体及贫困的儿童群体对我来说更加熟悉一些,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研究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所以为了这个课题,混迹于孤儿院,整整扎根了九个月。
以上呢就是我个人这些年所接触到的跟这个课程挂钩的群体。
一直以来,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一线社工或者是一名初中或者小学教师。
那现在社工不是真的,小学教师也没有做成。
大学老师离人生预期不太一致,也就是说我也不知道这份工作我到底能不能胜任。
今天站在这个台子上,刚刚走出校园,我的教学经验是不足的。
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同学,我也会紧张,也会有说了上句接不上下句的时候。
在理论上深度上呢,更没有办法和前辈们相提并论。
但是我自己一直是游走在一线的,自己在实务经验方面还是比较自信的。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与同学们分享。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干预策略等实务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社会工作实务操作技能,如访谈、调查、评估、干预等。
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社会工作概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涵2. 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3. 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单元:社会调查与评估1.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2. 社会评估的原则和技巧3. 问卷调查和访谈技巧第三单元:个案工作1. 个案工作的概念和流程2. 个案管理和服务计划3. 个案工作中的沟通和关系建立第四单元:小组工作1. 小组工作的定义和目的2. 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工作中的领导和支持第五单元:社区工作1. 社区工作的概念和目标2. 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3. 社区工作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协调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问题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务操作:模拟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实务技能。
5. 反思与总结: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问题能力。
3.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项目完成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推荐使用《社会工作实务》等专业教材,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作为参考资料。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68页
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也不是要盲 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和讨 论的话题,而是为了去权衡和思考。
——培根论读书
第3页/共68页
二、本课的上课形式
课堂讲授 课外实践 课堂讨论
第4页/共68页
第37页/共68页
3 人本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罗杰斯的人性观:
➢ 人是理性的,能够对自己负责, 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 的成长
➢ 人是值得信任,也可以合作,懂 得尊重他人,能够对别人产生同 感的了解,能第发38页/共展68页亲密的人际关 系
3 人本主义理论
人的责任 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的构建者,小
第14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 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青 少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 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它的工作对象指向所有青少年,工作内 容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 娱乐、社区、家庭服务、职业辅导介绍、 婚姻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面。
第12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所有儿童的社会工 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 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 康地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第13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
➢ 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 工作,或者称为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它是以全体青少年,特别是发展方向上有 偏差、发展道路上有障碍的青少年为自己 的工作对象,通过多种服务手段和方法, 帮助青少年矫治、纠正发展方向上的偏差, 清除它们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以促进青 少年全面和健康成长。
青少年社会工作-总教案
(一)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
1. 生涯规划即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 何规划人生。 2. 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及有 关职业与生涯发展方面的资料 3. 合理选择的作出。经过比较后作出适当和 合理的选择 4. 自身潜能的开发。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 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 的方伴关系密切。青少年对 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 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 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 老师 5、认知改变。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已懂得 试验、假设、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 用理论来推向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 杂的信息或资料。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 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 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 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 的提高
二、心理即认知辅导
(一)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特点 1. 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幼稚与成熟尺度上 有大幅度的徘徊 2. 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在不断认 识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 的统一 3. 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他们对原先的 道德标准即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作重新的评 价,并试图把这些价值和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 个稳定的体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 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 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 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 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 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特点
◆正直青年
◆问题青年
◆文化叛逆青年
◆政治偏激青年
二 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讨论: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看:个人发展的需要 宏观上看:社会发展的需要
《儿童社会工作》课件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儿童发展和福祉的工作领域。本课件将介绍儿童社 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实践和团队建设,以及它对儿童的意义和未来。
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领域,旨在帮助儿童解决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教育方面的问 题,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
儿童人际关系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者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 系,解决家庭、学校和社交方面的问题。
儿饮食、运动和健 康习惯,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儿童教育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者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 供教育指导和资源。
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1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儿童案例,了解他们的独特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工作计划。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提供儿童所需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确保他们拥 有机会实现潜力。
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
儿童社会工作对儿童的意义在于保护他们的权利、促进他们的健康与幸福、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儿童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者帮助儿童面对情绪困扰、焦 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2 团队协作意识
3 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建立 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 同制定工作目标和策略, 提供支持和反馈。
团队需要定期评估和改 进工作,通过培训、团 队建设活动和知识共享 提高工作质量。
结论
儿童社会工作是关注儿童发展和福祉的重要工作,未来的发展需要持续关注儿童需求、提升专业水平, 并加强社会支持和合作。
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儿童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实现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 基础。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4讲)
第三节孤儿一、了解我国孤儿的现状2005年4—7月份,在民政部的邀请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儿童保护中心的调查组参与组织了中国首次全国性孤儿登记排查。
对孤儿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全国31个省统计所得到的资料来看,当时我国处于18周岁以下,父母均死亡以及在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共有57.4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四三。
在2011年重新进行统计时,人数上升到了71.2万,5年时间增加了24%。
以青海、西藏、新疆、宁夏以及广西、贵州、云南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孤儿占人口比例高于其它地区。
新疆、广西、河南、安徽、湖北、云南等地疾病致孤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可能与艾滋病局部流行有一定关系。
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城市户口的孤儿占13.7%。
从年龄上看,我国孤儿绝大部分集中在6到15岁的年龄组。
在这个年龄之前和之后的孤儿比重都大大小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从原因上看,我国城乡地区不同年龄孤儿致孤的原因有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孤儿致孤的首要原因是遗弃等其他原因,尤其是女婴,并且0-3岁的遗弃儿童比例最高;其次是疾病病故;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孤儿所占比重非常低。
遗弃就成为城市孤儿致孤的最重要原因。
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疾病病故是首要原因,第二是意外事故,第三才是遭到遗弃,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自然灾害。
二、孤儿的概念我们书上说的,父母亲均不在位,不在位有很多种情况。
这里的孤儿并不仅仅是无父无母的孩子,而是从更大的范围进行界定,具体符合以下情况:第一、父母双亡;第二、父母中一方由于疾病、死亡、服刑、改嫁、离婚等原因导致缺位,另一方迫于生存压力(经济压力、身体疾病、精神疾病),无法独自承担起照料孩子的重任;第三、被亲生父母抛弃,查找不到亲生父母或者领养人死亡,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孩子;第四、父母健在,因为残疾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缺少经济来源,处于极度贫困,无力承担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
第五、父母离异,事实上均未承担起抚养义务。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6讲(教案)
授课班次与时间:课题名称: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青少年福利和福利政策的基本理论、发展轨迹,了解国际儿童与青少年福利和福利政策状况。
二、教学知识点: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定义、发展轨迹、政策取向和内容。
三、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政策内容。
四、教学难点: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政策取向。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
说明:一、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主要内容】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概述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定义(一)狭义的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的提供者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是特定的一部分儿童青少年,并不是社会中的全体儿童青少年成员。
所提供的福利服务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很有限。
也就是说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此类福利属于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
这种福利在青少年福利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常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就形成了广义的儿童青少年福利。
(二)广义的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儿童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此类服务里面服务对象就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青少年,而是社会中所有的儿童青少年。
这类福利已经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福利服务的提供者也不再是社会或者政府中特定的一些部门。
我们可以说这类服务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青少年福利。
也是儿童青少年服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件
当前面临的挑战
青少年问题多样化
随着社会变迁,青少年面临的 问题愈发多样和复杂,如网络 成瘾、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压
力等。
家庭功能弱化
现代社会中,家庭对青少年的 影响逐渐减弱,传统价值观和 家庭教育的功能受到挑战。
社区支持不足
社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支 持作用有限,缺乏针对青少年 的社区服务和活动。
政策和法律支持不足
VS
详细描述
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 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 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 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
青少年教育问题
总结词
解决青少年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其 教育质量
详细描述
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但很多青少 年会面临学习压力、厌学、辍学等问题。社 会工作者需要关注青少年的教育状况,提供 学习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青少年提 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增强其未来的竞争力。
案例三:青少年社区融入项目
总结词
通过社区项目,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 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青少年参与 社区建设和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社区的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总结词
改善青少年的家庭关系,提高亲子教育的质量
详细描述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 子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需要关 注青少年的家庭状况,提供家庭关系调解、亲子沟通 培训等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促进 家庭和谐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的教案
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是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展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技能,并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情商的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情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中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4. 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模拟社会情境通过模拟社会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式。
例如,组织学生扮演志愿者团队,处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并反思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表现。
2. 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社区组织,走访社区里的老人或残障人士,参与环保活动等。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3. 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并提供一定的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训。
例如,成立学生志愿者协会或社区服务俱乐部,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实施社会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支教、环境公益活动等。
4. 主题讲座和案例分享邀请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主题讲座和案例分享。
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和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5. 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例如,分组研究社会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展示和展览的形式,向校内外的人群传递有关问题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团队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
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
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从具体的特征定义家庭功能: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也可以用家庭的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来表示一个家庭的功能。
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
为实现这一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满足个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适应并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应付和处理各种家庭突发事件等等。
二、家庭功能不健全的表现(一)单亲家庭指在因丧偶、离婚、未婚生育或独身领养而形成的残缺型家庭结构中,父亲或母亲单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
中国当代的单亲家庭有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一方去世,留下另一方跟子女共同生活)、未婚式(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所生子女跟父母一方共同生活、独身领养的小孩子)分居式(没有离婚,保留夫妻名分,子女跟随其中一方生活)这种家庭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父爱或者母爱。
(二)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
不仅仅是拳打脚踢,家庭冷暴力也是功能不健全的表现。
成员之间表现为冷嘲热讽,在语言上进行恶意攻击,故意贬低、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再关心对方和家庭,不再承担夫妻和家庭的义务、责任,这种家庭里面,关系疏散,亲情疏离。
父母不和,家无宁日,一直是一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父母有缺陷的家庭父母智力或身体有缺陷,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残疾人,盲人;精神病人。
父母素质低下的家庭。
父母是偷鸡摸狗、吃喝嫖赌、道德败坏的典型代表。
(四)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打压型:父母用惩罚来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稍有差错就打骂或者是其它一些稀奇古怪的严厉惩罚。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子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溺爱型: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全家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孩子,事事迁就、处处代劳。
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小孩子无法适应竞争性的社会,抗逆力会较差。
放纵型:父母忙于工作、应酬、生意,没有太多时间对子女的言行进行教育,而且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对有些缺点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这里就跟之前讲的亲子关系的类型可以联系起来考虑。
除了这几种,隔代教养也在这个范畴。
还有一种情况,爷爷奶奶把孩子的成长做了周密的计划。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活力,很木勒。
这种情况也属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五)贫困家庭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挣钱的技能较差,生活水平低下,为了生计,对子女的教育会较少一些。
城市底层或者偏远地区,有可能会辍学或者沦为问题青少年。
三、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一)对儿童心理、人格的影响:自卑封闭、暴躁易怒、冷漠自私、报复心强(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自暴自弃、犯罪率高学习不良儿童、青少年的疏离感、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幼儿的行为问题都跟家庭功能有关,家庭功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儿童的孤独感。
这些往往都是心理学上作出的研究,用量表和数据结果说话。
四、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一)支持性的服务网络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结构虽然完整,但是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去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等等。
可提供直接的家庭个案服务;提供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区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防止儿童杯虐待、被忽视、被剥削,从而加强家庭的功能;针对未婚或未成年父母及其家庭服务。
(二)辅助性的服务网络当父母亲或者家庭遭遇危机、困境或者父母本身能力有限而无法充分为子女提供教育或教养的需求时,对儿童的基本状况做必要改善和补充,主要是针对透过辅助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
目的是要补充家庭的角色功能或者是父母能力所不足的部分。
在美国主要包括居家服务、托儿服务、学校社会服务。
我们国家这部分内容里面还没有形成网络,涉及到的就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部分志愿服务。
(三)替代性的服务网络针对家庭功能解组或者来自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因素而使父母亲负担能力不足,对儿童成长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完全用替代的措施去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
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时,需要短暂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包括寄养服务、机构式服务、领养服务。
五、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的社会工作第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让父母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教育与引导父母为儿童提供直接的、良性的学习对象。
第二、从外在环境入手。
不能忽视学校与老师是孩子们重要的情感依托的作用,指导老师对孩子们有足够的重视,善于在平凡的小事中给予加倍的关心;推动教育机构充实学前教育、修订课程结构,设计有利于儿童综合发展的课程模式,将社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部分;在社区层面,协助社区精华物质和人文环境,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交流;社会政策覆盖层面,倡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儿童权利保护、发展和福利等领域推行可行的计划,营造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宏观环境。
第三、注重游戏治疗。
组织儿童开展群体活动。
或者绘画、戏沙、玩偶、娃娃屋、相互说故事等较适合的专业手法。
第四、精准地把握社会工作伦理和守则。
第五、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促进当事人的福利,才用伤害最小、永久性伤害最小、即使伤害也最有可能恢复的方法,将保护生命视为首要原则。
第三节残疾青少年一、定义指人体某部分因疾病等原因造成缺损或生理功能障碍,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活,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青少年。
包括智力残疾青少年、肢体残疾青少年、听力残疾青少年、视力残疾青少年、语言残疾青少年。
二、特征首要特征是生理上缺陷或障碍;心理上高度敏感;在自我意识上感觉到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心理上可能对于自身的缺陷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残疾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上造成的障碍使残疾青少年意识到他们需要比健全人更多地集中精力和付出代价,所以过重的心理负担有可能会产生困扰,使其陷入异常悲观的境地。
生活范围的限制级社会交往的缺乏有可能会导致孤僻性格的形成。
总之,就是有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生活上的贫困性。
需要父母中有一方进行照顾,会影响家庭收入。
进行治疗会花费医疗费,高昂的医疗费可能会加重贫困,进而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缺乏精神方面的娱乐、文化消费。
恩格尔系数比较高。
三、现阶段残疾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基本生活得不到起码的保障,严重威胁生存权;部分青年的发展权受到剥夺,较难享受到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就业机会缺乏,就业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缺乏医疗保障和必要的康复服务;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经常发生权益受到侵害事件。
四、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对残疾青少年的医疗康复;包括身体康复、精神康复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康复。
借助医学治疗帮助肢体残障者实现残缺康复、预防可能再度残缺;借助医学治疗使精神残障者症状减缓以及初步防止症状的复发。
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青少年实施普通教育方式。
社工应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政策,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歧视,同学们能帮助和尊重。
对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青少年实施特殊教育方式,学习盲文或手语。
对残疾青少年进行职业康复工作;对于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的,有工作意愿的残疾青少年进行就业指导,心理训练,技能训练。
进行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考虑他们适合哪些共走。
协助他们进行社区康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包括协助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其合法权益,号召全社会对其的关爱、尊重与理解,消除歧视,激励其自强自立,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运用个案工作和团体工作的方法对残疾青少年进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