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杀灭效果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处理效果评价

卫生处理进行效果评价旨在检验除害处理工作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借此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卫生处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消毒效果评价

(一)评价指标

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其消毒效果评价指标不同。有的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标准为指标,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要求消毒效果应达到无异臭、异味;消毒后30min游离余氯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mg/L;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MPN)<3个/mL,无致病菌。对无国家标准的消毒对象,一般以细菌杀灭率即消毒前后杀灭微生物的百分率来作为评价指标。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消毒后平均菌落数

细菌杀灭率=×100%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

如:传染病消毒的细菌杀灭率合格指标为99.99%;一般预防性消毒的细菌杀灭率指标为:80%以上为良好,70%~80%为较好,60%~70%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二)评价方法

常用的物品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菌采样检测法、染菌片检测法。空气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沉降采样检测法、空气采样检测法。

二、杀虫效果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密度指数传染病疫点杀虫后病媒昆虫应降低99%。

措施前密度指数-措施后密度指数

密度指数下降比=×100%

措施前密度指数

2.相关密度指数(RPI)预防性杀虫其相关密度指数应小于20,大于20为效果不佳。

对照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RPI=×100%

对照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

3.对动植物危险性害虫的除害效果评价,一般以虫样全部死亡、除害对象未见到活虫或达到规定的熏蒸浓度做为标准。

(二)评价方法

1.人工小时法人工方法捕捉昆虫以小时计数(虫数/人.小时)。

2.笼捕法检测蚊蝇指数时以笼捕获,以日计算笼捕昆虫平均数(虫数/笼.日)。

3.诱捕法以灯光、诱饵等方法诱捕昆虫,以日或小时计算捕获率。

4.浓度测定法用熏蒸浓度检测仪测定熏蒸及散气前熏蒸剂浓度。

三、灭鼠效果评价

(一)评价指标

1.鼠密度用某种特定方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捕鼠(或鼠迹阳性)数。

航空器应无鼠;船舶、列车鼠密度,粉迹法小于5%,夹日法小于1%。

2.灭鼠率用某种特定方法测定灭鼠后比灭鼠前鼠密度降低的百分比。

鼠疫染疫、染疫嫌疑交通工具灭鼠率应100%;预防性灭鼠率应为80%以上。(二)评价方法

常用方法有:鼠夹法、粉迹法、食饵法。

捕鼠数

1.鼠密度(夹日法)=×100%

布夹数×天数

灭前密度—灭后密度

2.灭鼠率=×100%

灭前密度

前饵消耗量—后饵消耗量

3.灭鼠率(食饵消耗法)=×100%

前饵消耗量

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效果评价是指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指标来评价各种消毒方法对被污染对象的消毒效果,以作为是否达到消毒合格的依据。科学评价一种消毒器械的消毒效果,对于指导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合理使用,取得预期消毒效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人们创造一种良好的卫生环境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器械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唯一有效手段,因此,消毒效果监测在消毒工作中至关重要。

消毒效果监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及其相关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和时间,在紫外线消毒中指照射强度和时间,在化学消毒中指浓度和时间。

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温度:一般说,无论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如环氧乙烷消毒,温度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在4℃时,输出强度只有27℃时的2%~30%。

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熏蒸消毒影响显着,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相对湿度要高;紫外线照射,相对湿度不能高,否则影响其穿透。

pH值:pH的变化严重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例如:季铵盐类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浓度要较pH8时大10倍左右。戊二醛水溶液当pH由3 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次氯酸盐溶液当pH由3 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

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情况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它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消毒处理的效果。如蛋白质、油脂类有机物等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同时也消耗一部分消毒剂。

穿透条件:不同杀菌因子,穿透能力不同。如:干热穿透力比湿热差。甲醛蒸汽穿透力比环氧乙烷差,电离辐射能穿透多种物质深部,而紫外线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或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

表面张力:消毒液表面张力有利于药物接触微生物而促进杀灭作用的进行,增进消毒效果。一方面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配消毒剂,如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另一方面可在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热力消毒效果评价

热力消毒分为干热方法和湿热方法,这两种灭菌方法是至今为止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对热最敏感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裸露的病毒(无血清或其它有机物保护)、生长期霉菌等。中度敏感的的微生物主要有受血清保护的病毒、粪链球菌、霉菌孢子,可以煮沸消毒。热耐受微生物主要有炭疽杆菌芽孢、肉毒杆菌芽孢、破伤风杆菌芽孢。

目前,用于热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主要使用化学指示法和生物指示法。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法。以下仅介绍生物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