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教学——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教学任务]
一、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声乐部分。
二、完整欣赏第四乐章并初步认识该曲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复习旧知识并引入课题:
1.什么叫合唱?它与齐唱有何不同?
齐唱是单声部歌曲的一种演唱形式,参加演唱的人数不限,而演唱的旋律是共同的。
合唱是多声部歌曲的一种演唱形式。参加演唱的人分别在不同的声部中承担演唱任务,每个声部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它与齐唱的区别是:齐唱演唱的是单声部歌曲;合唱演唱的是多声部歌曲。
2.合唱的形式有哪些?
(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等。)
3.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后半部,就是用精湛的合唱艺术来表现他的思想的。这个乐章的音域很宽、表现力极强。女高音的高音到b2,男高音到bb2,男低音的低音到bA1。因此,没有高超的声乐技巧是很难胜任的。
三、剖析声乐部分:
1.介绍《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声乐部分的两个主题:
(1)欢乐主题:这是前面各乐章描述人生之路的一个归宿——通过艰苦的搏战而最后取得真正的欢乐。这个主题,我们再唱一遍,体会它的明朗、有力,灵活。(见例2—13)
(2)团结主题:我们一起唱一唱,体会它的基本情绪
例2一20
3
1=G.
2
1 - - - 1 - │7.- 5.– 6 –│6 - - - 6 - │
亿万人民团结
5 - 3 - 0 0 │4 - - - 4 -│3 - 1 - - - │
起来,大家相亲
6 - - - 6 - │5 - - - - - │
又相爱。
这个宏伟庄严的主题表现了人类大团结、奔向光明的情绪。
2.按乐曲顺序进行剖析:(挂出提示草图——表2—2,要求学生看带编号的歌词。)
(1)欢乐、壮丽的颂歌:
紧接着器乐部分,在一个突然的间断之后,乐队再次奏起乐章开头的那个引句,并由它把声乐的宣叙调引出。
男中音用宣叙调演唱第一段歌词。
在合唱队男低音的应和声中,引出男中音的独唱——《欢乐颈》(第二、三段词)。
依下列次序反复唱欢乐主题:三声部合唱(没有女高音)、四重唱、四部混声合唱。(第四、五段词。)
此后,是它的第一个变奏:四重唱(第六、七段词),先由男声唱出。接着,女中音进入。最后,女高音进入。四重唱之后,由四部混声合唱重复第七段词。
(2)英雄凯旋: 第二个变奏。把壮丽的颂歌变成雄伟的进行曲。节拍也由44拍变为8
6拍。它不再是装饰性变奏了,而是一种性格的变奏。它先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在这之后,由男高音领唱(第八、九段词)。它坚定而雄伟。最后,用男声合唱重复第九段词。
经过一段号角般的器乐演奏之后,合唱队再次唱出欢乐主题
(第十、十一段词)。
(3)亿万人民团结:
音乐变为庄严的行板。合唱用赞美诗一般的曲调唱出第二个主题——团结主题(第十二、十三段词)。这部分先由男声合唱开始,然后变为混声合唱。它有宏伟浩大的气势,又有教堂音乐的效果——好象人们在述说自己的信念。在这里,器乐模仿了管风琴的音响,最后的延长音,和声色彩丰富。它好象天堂的声音,很远、很远,意境颇深。
还是刚才这两段词,可音乐却发生了变化,它用赋格的形式把两个主题——欢乐与团结——交织在一起。这两个主题分别在不同的声部轮流出现。它们有呼有应。欢乐与庄严的情绪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对比段落。它好象激动后的平静。
变奏:先是四重唱(第十四段词),然后是混声合唱。最后以四重唱结束。
(4)团结欢乐:
团结欢乐的主题最后一次出现。合唱唱出第十六、十七两段词。它先是慢而轻的。然后,渐渐地快起来。并且越来越热烈、激昂。好象全人类都在高唱团结友爱的颂歌。那歌声响遏行云。全曲就在这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
四、完整地欣赏第四乐章:
要求:
1.听的时候要注意乐曲的曲式。哪是回旋曲式?哪是变奏曲式?
2.注意乐曲的情绪及其变化。
教法:在听的过程中,用简明扼要的插话启发学生。
五、小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他创作生活的总结,体现了他崇高而伟大的思想。它概括集中了贝多芬在交响乐作品上的全部成就,因而是他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
《第九交响曲》表达了作者在革命处于低潮、封建复辟势力猖獗的年代里,不畏恶势力的疯狂,依然忠于自己崇高的信念,并用音乐号召人们为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斗争的英雄思想。第四乐章通过合唱的形式表现了亿万人民团结一致、相亲相爱的美好愿望。我们应当理解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
此外,这部作品也反映了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倔强而勇敢。
六、留作业:写一份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受。
[教学反思]
一、老师是从大量的资料中(贝多芬的传记、故事、评论文章、欧洲历史……)
提炼出作曲家的生平、思想、贡献及历史背景的。同样,他们也是认真地研究了总谱,反复地聆听了乐曲之后,才准确细致地概括出欣赏提示草图,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的,这便是他们比较深、比较透地掌握教材的根据。
二、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加强,老师适当地讲解了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及历史的原因等。尤为重要的是,老师深入引导学生揭示了乐曲的哲理思想。可见,老师是很了解学生的。并且,是针对着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的。
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本来是很庞杂的。欲想使教学设计面面俱到,而实际上却往往面面都不深不透。然而,这份教案的重点很突出。在整部交响曲中以第四乐章为重点。在第四乐章中又以分析乐曲为重点。而其它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这个重点服务的。这样,便发挥了牵一线而动全局的作用。不难想象,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启发下,不仅对第四乐章会理解得较透,就是对这部交响曲的前三乐章,他们也有了欣赏理解的初步基础。
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在曲式上。可是,老师用“欣赏提示草图”直观的办法,引导学生认识乐曲的结构,把很难驾驭的东西变成了学生的掌中之物。他们巧妙地做了深入浅出的工作。由此可见,老师在教法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四、老师不仅准备了必要的教具(如:教学挂图、录音机、磁带等),还给学生印发了必需的资料(如:歌词、主题旋律谱、欣赏提示草图等),就连板书设计、学生课外的阅读书籍都想到了。老师在备课中一丝不苟的精神不是跃然纸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