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仲巴县某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1 2019年 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08-22
作者简介:田振波(1992-),男,河北邢台人,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西藏仲巴县某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田振波1,吴 静1,徐世光2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2.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摘 要:对正在实施的西藏仲巴县某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初步成果进行总结,从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入手,通过分析该公路的不良地质特征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做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可行的工程处理建议。 关键词:不良地质特征;风沙;季节性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中图分类号:P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1-0194-03
一、工程概况
仲巴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日喀则市的最西端。拟建公路位于仲巴县境内,路线长度约为27km。拟建工程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6.5m。涵洞有80处。
拟建路线均处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约4,528m,最低为4,518m,最高为4,534m;本项目建成以后,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给当地牧民畜牧赶场提供极大的便利,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二、区域地质 1.地形地貌
根据河流、山脉的地理分布特征,项目区地貌以亚热乡东西两侧河流及山脉划分两个地貌区。即低高山山间间宽谷地貌区K0+000-K4+415、K4+415-K14+645,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区K14+645-K26+955.602。见图
1。
图1 路线区地形地貌图
2.地层岩性及设计参数评价
路线基本为新开路线,走廊带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风积;二叠纪色龙群曲噶组:灰岩、砂岩。(1)第四系(Q)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el+dl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el+dl
)、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 4l
);
(2)二叠纪-色龙群-曲噶组。本区中晚二叠世曲嘎组分布于仲巴微陆块复式背斜中。曲嘎组是雅鲁藏布江区出露的最老地层,未见底,其上与中早三叠世穷果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石普遍发生变质,公路沿线出露基岩为一套灰岩、砂岩,
时代为中晚二叠世(c)。
3.地质构造
路线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构造条件相对较简单,其中在路线起点正北向约10~20km 处存在1条边界断裂F3在路线终点约5km 存在一条边界断裂F2,与路线走向呈垂直状态,路线未通过该2条断裂带之上:
项目区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分区:Ⅱ1:蛇绿岩混杂岩北带;Ⅱ2:仲巴微陆块;Ⅱ3:蛇绿岩混杂岩南带。
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往往会有一定的沙化现象,拟建公路中就存在风沙这一不良地质现象。高原地区气候多寒冷,冻土等特殊岩土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也会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1.不良地质发育情况
根据沿线现场实地调查及查阅收集的资料,沿线共分布不良地质1类;其中5处风沙分布在K02+565~k02+620、K03+910~k04+150、K12+360~k12+533、K18+375~k18+520、K25+480~k25+695(表1),沿线区平均海拔约4,528m。
(1)风沙对公路的危害主要分为两类:风蚀和沙埋[1]。 1)风蚀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风沙区自然条件的一
个重要特征是有许多风和沙;而修筑的路基一般是就地取材的沙土,缺乏粘性,结构松散,并受到风力,沙子容易被风吹走,导致路基吹蚀;沙流中的沙子连续地冲击路基表面,造成磨蚀;如果地表经流侵蚀路基造成流痕或孔穴时,风沙流钻入孔穴内旋磨,这样,沙填路基的路面底部或路肩部分被掏空,造成塌陷。
2)沙埋是风沙地区公路的主要沙害。公路沙埋按积沙形式可分为片状积沙、舌状积沙和堆状积沙三种基本形式。①片状积沙。它的特点是大面积的沉积物堆积,这种沙害对初期的行车影响不大,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积沙积累将逐日增加,这也将影响交通。②舌状积沙。该沙害掩没地段不长,主要发生在风口地段。这种沙害形成较快,积沙厚度大,容
第1期 田振波等:西藏仲巴县某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95 易造成阻车。③堆状积沙是由沙丘转移到公路造成的,一旦
形成,由于大量的泥沙堆积,导致交通中断。
图2 K03+910~k04+150段风沙、K25+480~k25+695段风沙
(2)沙害形成原因的分析
造成公路沙害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两个方面[2]。在自然因素中,主要是风和沙源。由于
不合理的土地开垦、过渡放牧、采摘等人为活动,自然植被
遭到破坏,造成盐碱化或荒漠化。在公路建设中,大规模破
坏线路两侧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合理的取土、弃土,又没有
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都会造成人为沙害。
表1 不良地质一览表
不良地
质类型
影响路段起讫桩号
影响长
度(m)
不良地质特征
风沙 K02+565~k02+620 55
该地区风向(东北35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公路斜交,主要
土层以粉砂,土黄色,干燥-稍湿,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
物,影响宽度约7m,高约4m。
风沙 K03+910~k04+150 240
该地区风向(东北38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公路斜交,主要
土层以粉砂,土黄色,干燥-稍湿,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
物,影响宽度约16m,高约4.5m。
风沙 K12+360~k12+533 173
该地区风向(东北30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公路斜交,主要
土层以粉砂,土黄色,干燥-稍湿,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
物,影响宽度约14m,高约6m。
风沙 K18+375~k18+520 145
该地区风向(东北45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公路斜交,主要
土层以粉砂,土黄色,干燥-稍湿,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
物,影响宽度约12m,高约4m。
风沙 K25+480~k25+695 215
该地区风向(东北35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公路斜交,主要
土层以粉土,土黄色,干燥-稍湿,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
物,影响宽度约17m,高约4m。
(3)典型路段防治措施
公路沙害防治以“固”和“导”为主[3],首先固定公路
风沙地区附近的地表,尽量减少携沙风的形成,从而抑制风
沙活动对公路的风蚀危害;其次,在公路路段及防护系统设
计中,贯彻“引导”原则,通过合理的公路路段形态及防护
体系,形成有利于风沙穿越的风场,从而抑制风的积聚,从
根本上减少风沙活动对道路和行车的危害。
2.特殊性岩土发育情况
根据路基、桥梁钻探情况及查阅我区冻深资料,路线勘
察区无多年冻土分布(表2),项目区平均海拔约为4,528m,
沿线均分布有季节性冻土。
(1)季节性冻土指的是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形成
的主要条件是气候,最显而易见的是气温。此外,纬度、地
形地貌(即海拔高度)、土壤湿度、地层岩性、地表覆盖条
件等对季节性冻土的形成均产生影响[4]。冻土的危害主要分
为冻胀和沉陷两种,冻土是指土冻结时由于所含水分冻结成
冰产生体积膨胀,还由于可从下层吸引更多的水分到冻结区
冻结成冰而产生体积膨胀。沉陷又分为热融沉陷和压力沉陷。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面的温度状况被改变。导致
融化深度加大,使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从而导致融化土层
在土体自重和外压力作用下,产生沉陷,此现象称为热融沉
陷[5]。不论冻胀或沉陷,通常是不均匀的,每年冻融交替发
生,从而造成路基和路面开裂。公路建在地下水位高、土质
细、承载能力差的土层上,冻害尤为严重。
表2 沿线特殊岩土一览表
起止桩号
路线长
度(m)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及土层分布情况
标准冻
深(m)
冻胀类别
K3+400~K8+520 5.120
该段属于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土层主要为粉砂、
含砾粉砂、砾砂。根据路基钻孔平均含水量为
16.90%,冻前距地下水位小于1.5m,综合判定该段
路基地基土层弱冻胀,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1.8 弱冻胀
K8+520~K18+185 9.665
该段属于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根据钻孔揭露土层
主要为粉砂、含砾粉砂、砾砂。平均含水量为
16.30%,冻前距地下水位小于1.5m,综合判定该段
路基地基土层弱冻胀,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1.8 弱冻胀
K18+185~K26+955 8.770
该段路线地处山间宽谷地貌区,地表略有高原牧
草,地层以0-4.5m为强风化砂岩,灰色,变质结
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散状,裂隙间见水
锈斑,锤击声稍脆,易碎,工程地质条件较一般。
1.8 弱冻胀
(2)季节性冻土路基施工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主要问题是冻胀与翻浆。由于水
分是影响冻胀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路基的排水设施是解
决防冻胀的最有效的措施。增加排水设施,处理好沿线排水
能有效保障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
冻胀路基土层,应采取提高路基并且换填适当深度的措施;
通过对路基土进行夯实等措施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也会减小
季节性冻土给路基施工带来的危害。
四、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1.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工程地质分段及路段地质评价,以地貌、岩土体特征作
为地质分区的主要依据,将全线分为2个大工程地质区,分
别为低高山山间宽谷地貌区(Ⅰ1)、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区
(Ⅱ1)。K0+000~K4+415(Ⅰ1)位于低高山山间宽谷
地貌区,路线地基土质成分较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K4+415~K14+645(Ⅱ1)位于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区,
路线地基土质成分较差,均为粉砂、粉质黏土为主;其地下
水位也介于0.5m-1.5m之间。河床表层为圆砾,工程地质
条件较差;K14+645~K26+955.602(Ⅰ1)位于低高山山
间宽谷地貌区,沿线地势较平坦,土质为碎石,岩性主要为
灰岩、砂岩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K0+000(路线起点)~K4+415:该段路线位于
低高山山间宽谷地貌区,平均海拔约4,528m,路线地基土
质成分较好,均属粗颗粒土,以碎石土为主,粉黏粒成分<
15%。存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路线地处低高山山间地貌区,
土质属粗粒土,需做好沿线防排水措施,路线勘察区无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