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九“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九“度”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一点教学体验,借鉴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就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认为课堂提问要把握好“九度”。[关键词]:课堂提问思想政治课“九度”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发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结合自身的一点教学体验,借鉴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我认为课堂提问要把握以下“九度”。
一、学生的程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可见,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
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所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这中间既要把握初中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其年级班级差异的个性。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二、适宜的广度
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使学生深入体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智力浪费。所以,教师既要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更要注重提问的设计即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
三、适可的深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注意广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的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本质性的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到底有多深,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超纲的不宜多挖。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因为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超纲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可谓是费力不讨好。
但是,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灌输知识,浅尝辄止。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所以适当难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向更深的思考境界。
四、科学的坡度
一般来说,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要提那些不假思索即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对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
五、多变的角度
思想政治课要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古板说教形象,一个重要方面就要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新鲜事物上的特点,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引人的亮度
所谓亮度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注重讲究感情色彩,根据不同的内容,或幽默或渲染,总之要力求通过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创造开
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问境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迸发。
七、易难的递进度
提问,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要向《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期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应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然后在伐木材的关节。
八、适中的密度
思想政治课堂上提问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问个不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要想密度适中,就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只有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而德育的渗透应该注重内化,不是咄咄逼人的大量发问所能解决的,提问应该是适时适量,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和内心震动的提问。
九、适时的速度
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之道,其一为“一幅画倘若全部涂满,一点空隙不留,反倒不成其为艺术品了”。这个道理对教师的
课堂提问同样具有启发性。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的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的学生喘不过起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其实这种提问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给学生不留思考的时间,若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而提问速度的把握也不能一刀切,教师既要根据问题本身具有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问要适时,让学生答也要适时,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