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教案_5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_0

走近<水浒>品读鲁智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鲁智深其人其事2. 能通过读人物、读细节、读细节的方法读《水浒》3. 正确看待鲁智深的英雄行为教学重点:了解鲁智深其人其事教学难点:正确看待鲁智深的英雄行为教学过程一、快问快答,导入新课教师: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而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九年级,我们走进了一部名著,认识了108 位英雄,这部书就是《水浒》。

我通过几个问题,看看咱们对这本书的了解(教师问,学生抢答)1. 梁山寨主分别是谁?2. 出场的第一个英雄及绰号?3. 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的是谁?4. 原为80 万禁军教头的是谁?5.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的是谁?对于这样一部长篇名著,我们应该注意阅读呢?(教师指明方法)二、品读鲁智深(一)读人物1. 教师出示相关试题,学生填空2. 学生展示3. 教师对比人物形象;李逵、林冲、武松、宋江(二)读情节1. 教师提问:《水浒》中,有关鲁智深的回目有哪些?学生回答2. 学生《导学案》填空3. 组内每人一节,复述有关鲁智深情节4. 教师明确结局5. 看视频:鲁智深圆寂(三)读细节1. 教师列举两个事例2. 学生作答3. 学生展示答案三、思考:我们应如何看待鲁智深的英雄行为?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明确:《水浒》中的打杀行为有很多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是正义的行为,是处在那样一个被黑暗封建统治下的反抗行为。

我们处在和谐的法制社会,应有是非观念,不能学习他们的冲动。

f鲁智深:有勇有谋板书设计I「读人物李逵:头脑简单读小说\ 读情节行侠仗义\林冲:逆来顺受<读细节武松:滥杀无辜'宋江:忠君思想作业:用读人物、读情节、读细节的方法梳理另一水浒英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2

现实与经典之思——《水浒》读中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深入解读好汉形象。

2.通过展示历史常识,结合具体情节和外国经典纵横对比,明确经典与现实的三观差异。

3.通过阅读质疑、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求知精神。

学情与教学内容分析阅读中考必读名著《水浒传》,真正投入阅读的学生其实会有各种困惑,比如,梁山好汉开的黑店,杀了人做成人肉馒头,这也能叫好汉吗?又如黄文炳被李逵一片片剐肉烤着下酒,这样的行为太过于泯灭人性,这也是好汉所为?还有,宋江在江湖上这么有名,好像也只是舍得花钱而已,没什么真本事,这样的人竟然能被好汉们尊为首领? ……这许多疑问,其实也是部分不曾深度解读作品的语文老师所想,甚至有相当多的语文老师认为让初中读打打杀杀的《水浒》是一种错误的引导。

为此,如何确定《水浒》的阅读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以为,作品中众多引发争议的行为与人物形象,恰恰是往深层次解读作品,实现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对接的最佳载体。

而查阅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阅读记录情况时,我发现他们的思考与质疑就是实现阅读价值审定的最佳教学突破口,可以说《水浒》的读中交流设计,完全是老师在与学生同步阅读中共同生成的。

教学环节与活动一、课前准备(一)借助微信公众号,周末由家长督促学生进行一周阅读登记。

个别学生记录情况如下图所示:(二)整理学生阅读记录,归纳讨论交流专题。

二、课堂教学(第三课时)说明:本课时前,已用两课时解决了其中的其它小专题,本课涉及最后三个专题:关于好汉、关于宋江、关于结局。

教学活动一:关于好汉1.展示学生阅读记录记录一:不知道当时的英雄好汉是如何定义的,看了五十回,总觉得真正在书中有亮出真本事的梁山泊好汉也没有几个,其余的就是拿个名字凑数吧。

还有,梁山泊好汉说是侠肝义胆,实际上也只是对他们自己人或是对他们认为的江湖英雄行侠仗义,而老百姓呢?被他们无辜杀害的比他们救的还多。

最新统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小说的题材特点。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小说的题材特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阅读水浒故事,简析人物,探究主题。

3.了解艺术手法,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水浒”师:同学们,你熟知哪些“水浒”故事?你欣赏哪些“水浒”英雄?你阅读《水浒传》的策略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传》,去品读我们熟悉的故事,去了解我们熟悉的英雄,去探寻阅读《水浒传》的方法,去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吧!【设计意图】《水浒传》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篇,水浒英雄的故事让他们津津乐道,由英雄故事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简介背景,走近“水浒”阅读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8—139,梳理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做批注;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世以施耐庵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

有学者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及其门人罗贯中共同编撰完成。

明末清初评论家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评定为“天下六才子书”。

资料助读2:书名由来(小故事)课件出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地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阅读名著《水浒》感悟人性光辉-------解读鲁智深的真性情一、展示标题。

二、目标:1、分析鲁智深的形象。

2、学会解读小说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提起《水浒》,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一帮土匪强盗打打杀杀的故事,有时懒得读,或不屑于读它,可是时至今日,它还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欣赏,为什么呢?直到看到鲍鹏山先生的几段话,才让我有了顿悟。

屏幕显示:他说:“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水浒》很特别,它是一个公开歌颂‘强盗’的作品,而且是公开的将朝廷作为负面形象,江湖作为正面形象来加以描写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古代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而且它还受到广泛的欢迎,这个欢迎不仅来自民间,还来自知识界,甚至官僚本身,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

”他说:“从学统的角度而言,它对接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就是“义”,古人讲“义”,主要讲人的行为的规范,但《水浒》把这个“义”引申了一下,就是“杀”。

《水浒》其实就是写“杀”,从朝廷到地方,朝廷有贪官,地方有流氓,这个社会里边有很多不义的人和事,《水浒》的办法就是‘杀’。

他说:“《水浒》其实是全民族对不公世道的一种集体发泄,人人心头积压了仇恨、委屈和冤屈,可是社会又不给一个正当渠道来发泄这些委屈和冤屈,让有冤的伸冤,有仇的报仇,在法律、政府渎职的情况下,“江湖”出现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私力威权”,或者说“黑暗正义”,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这种“私力”与“黑暗”一定会受到人民感情上的认可。

”师言:这让我们有一个认识,我们看到的打杀只是表象,更应看到他背后的人性光辉。

所以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人物,看看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个人就是鲁智深。

第一环节:初识他师言:同学们,我们一起看一段文字介绍:屏幕显示: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渭州人,生活在北宋年间,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

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背上刺有花绣。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课获奖教案_0速读《水浒》走进《水浒》【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材分析】在新课改理念背景下的今天,语文素养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中学生阅读能力更是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水浒传》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名著导读之一,本节课是一节阅读分享课,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水浒传》,做好阅读计划,围绕“《速读水浒走进水浒》”的主题,借助情节流程图、人物卡片等速读方法,快速梳理故事情节,掌握经典的故事内容;快速分析典型的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特征。

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速写延伸,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人物情节再创造。

让学生学习多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在课外书的阅读上,把时间运用在不恰当的地方,考试就胡乱写,没有达到通过阅读名著来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

本节课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这节课的分享者和主导者。

通过设计情节流程图、水浒人物卡片等速读方法,有效的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故事内容,快速地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析人物的共性、个性;展开合理想象,根据《水浒》中好汉们的不同性格,各取所长进行速写推荐;在“链接中考”环节中,能根据图片,快速分析人物,概述情节,把握中考考点“人物+事件”(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这些系列活动的安排,快速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地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速读小说,借助情节流程图快速梳理精彩的情节,掌握经典的故事内容。

2、速寻人物,借助人物卡片分析典型的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特征。

3、速写延伸,展开合理想象,尝试人物、情节再创造。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生快速梳理故事内容,快速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析人物的共性、个性,学习多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形象传神、故事情节生动而广受欢迎。

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教育教学中,它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阅读素材。

而《水浒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审视、研究、阅读、解读和评价这一著名的作品。

本文将利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名著阅读优质班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这一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民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认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时间背景/名著的创作动机及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传奇与小说的关系通过分析《水浒传》的文本,引发学生对于“文本背后有故事”这一观点的思考,使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3. 全书概况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整篇小说的鲜明特点和整体风格。

4. 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如林冲、宋江、武松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从中找到创作初衷和文化内涵。

5. 传统文化介绍《水浒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武林、义气、江湖、斗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6. 阅读态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思维和想象,发现问题和隐含信息。

同时还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如保持兴趣、注重细节、严谨思索、多角度看问题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3、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生智慧。

4、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构建知识树【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朝代)______(人名),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2、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______,后雪夜上梁山。

3、性格粗犷、强悍、正直、讲义气,拳打“镇关西”的英雄是4、《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善射的是()善行的是()二、导入,板书课题1、中考点解读2、回顾名著阅读方法3、历年名著对人物及情节考查的命题形式三、阅读指导(一)看下面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征:1、鲁达听了道:“……这个腌臜泼才,投托在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回头看看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2、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小结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千人千面。

请以:“我最喜欢(人名)的(特征),因为(情节)”的句式来说说你喜欢的人物。

小结2:把人物放在特定故事情节中分析性格特点。

(三)《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充满智慧,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描写得极其精彩。

你还爱读哪些精彩的故事?请以:“我认为好,因为,比如”形式回答。

小结3:情节概括方法: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三)真题演练1、《水浒传》中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的他去在高俅等人步步追杀之下,雪夜上梁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获奖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获奖教案_1
5、课堂小结
3分钟
1分钟
6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学生先介绍,师补充
学生抢答
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学生独立思考谈看法
教学
目标
预设目标
堂上检测目标达成方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结合书中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的持续阅读的兴趣,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
1、梳理人物的情节内容,小组成果展示,深入了解人物的形象;
2、通过问题探究,预测人物对待“招安”的态度;
主要过程和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调研课
一页纸教案
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授课者和听课者明确教学对象和内容、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观察和反思的针对性,请在上课前提供给听课者。如授课班级存在差异,教案应有体现。
学科
授课人
授课年级
课题
《水浒传》名著导读
教材
分析
《水浒传》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要求必读的名著,它是一部奇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书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这些人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情
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够基本读懂白话文言文,理解书中的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持续的阅读习惯,对《水浒传》这一类长篇小说巨作,大多有畏难情绪,容易半途放弃,久而久之就跟不上进度,失去阅读的兴趣。本节课在于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分享开学以来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思考各英雄人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把阅读分享带到课堂,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长期坚持阅读的兴趣。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导入形式3: 金圣叹曾感慨道:“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
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不读《水浒》,不知天下 之奇。”《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为“造反者”树碑立 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第 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 本奇书。
整体感知: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张士诚反抗元朝统治时,施耐庵曾参与, 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选择隐居,并专心于 《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把握题材特点
《水浒传》的作者争议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 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 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 整体感知《水浒传》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思维能力 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把握《水浒传》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艺术欣赏力。 ■文化自信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新课导入
《拳打镇关西》中的“三复” 1.三次“消遣” 2.精彩“三拳”: (1)三个部位;(2)三种感觉;(3)三个比喻。
了解艺术手法
《水浒传》中的“三复情节”
《景阳冈打虎》中的“三复” 1.遇虎前三次回转的机会; 2.武松的三个念头; 3.老虎三招:一扑,一掀,一剪。 4.武松三闪; 5.武松反击:一棒,一揪,一按。
了解艺术手法
(一)《水浒传》: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水浒传》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上半部以人为 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贯穿全篇,前四 十回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 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 教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作家施耐庵及其《水浒》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能有声有色地讲解2-3个小故事。

3、能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课外资源(网络或课外读物),搜集有关材料。

2、通过个体阅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欣赏其艺术魅力。

3、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2、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引领阅读,圈点笔记;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搭建舞台,展示交流;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指导预习1、课前阅读名著《水浒传》,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了解故事内容,做好复述准备。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分析其中一个经典人物,形成书面材料。

3、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0

火眼金睛识英雄---《水浒传》名著导读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2.认识名著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情节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名著人物及相关故事情节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好汉歌》预热(二)导入:从《好汉歌》导入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要做好汉子,挑战这本有点厚度的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了解一下这究竟是怎样一部英雄书。

(三)宣布小组挑战模式前后两排为一小组,以组为单位闯关,总共有三关。

第一关:知英雄书第二关:认英雄面第三关:识英雄事(四)闯关开始:1.第一关-----知英雄书速度课本名著导读内容,寻找以下答案:(1)《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2)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此书书名是:(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2.第二关------认英雄面(出示PPT)读文,看图,猜人物。

(1)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猜猜他是谁?(鲁智深:花和尚)(2)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猜猜他是谁?(李逵:黑旋风)(3)崇尚忠义,有勇有谋,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武松:行者)(4)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吴用:智多星)(5)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林冲:豹子头)(6)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宋江: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呼保义)3.第三关----识英雄事速读目录,找出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说说)(1)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水杨柳、大闹野猪林(2)李逵------真假李逵、斗浪里白跳、沂岭杀四虎(3)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4)林冲-----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5)宋江-----浔阳楼吟反诗、三大祝家庄、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大祝家庄(6)吴用-----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取大名府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水浒传》一部分的人物。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如何由浅入深阅读一本书——《水浒传》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章回体小说要学会从回目读起,检索关键信息。

2、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难点】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水浒传》的名著导读课,老师为我们这一节课拟了一个主标题——《如何由浅入深阅读一本书》,大家齐读!生:读师:这个标题里哪四个字告诉了我们的思维路径?生:由浅入深。

师:这节课我们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水浒传》,走近《水浒传》。

二、分析阅读屏显: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做概括性的理解。

对于章回小说而言,可以先从回目读起,检索关键信息;对小说先进行粗浅阅读,厘清重点人物的重点事件,客观表述即可。

师:同学们来读这段文字,检索其中的有效信息。

生:读章回小说,可以先从回目读起,比如读《水浒传》。

生:读小说可以先进行略读和粗读,进而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

师:这是从阅读方法提取到的有效信息。

我们依据检视阅读的方式,先对《水浒传》进行轮廓性的了解。

屏显:检视话题 1.自选一个角度(内容、主题、人物、艺术等),谈谈你对《水浒传》的认识与看法。

生:《水浒传》讲了一群汉子替天行道的故事。

生:《水浒传》讲了在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老百姓过得民不聊生。

生:《水浒传》讲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反抗朝廷开始,到发展壮大再到最后招安走向失败的故事。

生:《水浒传》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108条好汉,是一部人物众多的小说。

生:《水浒传》是一部真英雄与伪英雄相互交织的故事。

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全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屏显:检视话题 2.从《水浒传》的宏观框架来看,你认为哪些回目非常关键,与梁山泊命运休戚相关?师:在《水浒传》里,有一些重大事件、重要回目非常关键,对梁山泊的发展至关重要,你认为是哪些回目?生: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在这一回里,宋江正式入伙梁山泊,为梁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教学课件

合作探究
在结构方面,《水浒传》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 出场,故事一个个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 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结构单纯而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 人入胜。比如小说以高俅发迹为开端,有交代起义前景的作用,高俅逼走 王进,是官逼民反的开始。由王进引出史进,由史进引出陈达、朱武、杨 春,一个引出一个或几个,像滚雪球一样,直到一百单八将齐集梁山。每 一个人物出场时,都是伴随着事件而来的,有时一个人伴随着几件事同时 而来,如鲁智深、林冲、武松、杨志等,有时一个人的几件事是间隔着来 的,如李逵、杨雄、燕青、石秀等。人与事交织在一起,形成《水浒传》 结构安排的最大特色。
合作探究 3.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

合作探究
人物简介 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善使两把大斧。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二十
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时,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 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因此和宋江认 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 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他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 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仇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 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旗帜,要反攻到 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 都统制。宋江饮下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 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但总希望被朝廷招安 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合作探究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1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全面分析,分析典型英雄形象。

2.纵横对比,对比中加深对英雄的了解。

3.深入思考,探究主题,理解英雄的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小说人物形象。

2. 探究主题,理解英雄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情境。

2.准备课件和导读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教法与学法:品悟法;赏析再现法;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人物经历,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五、教学环节:(一)导入设计阅读就是一种寻找,一种相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水浒英雄,与它们进行一次精神的邂逅。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人物形象分析《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在书上划出林冲、鲁智深、武松的主要回目,不同人物用不同方式标注。

(指导标注方法)1.“悲情好汉”林冲⑴林冲的人生走势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梁山参战,南征北战,病逝六和寺。

⑵品析林冲形象①在柴进府上,棒打洪教头;三打祝家庄时,神速生擒扈三娘;高唐州救柴进,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回合。

可见其:武艺高强②借宿山神庙前,确认火盆里的火种都被雪浸灭了才放心离开可见其: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谨小慎微⑶林冲的人生选择(通过林冲的选择,进一步分析林冲性格)⑷练一练林冲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起初他可谓是,后来在“”一回中,他爆发出了精神。

(3分)2.金圣叹赞曰:“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⑴武松的人物行踪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十字坡遇张青,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南征北战,六和寺出家。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赏析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2.赏析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3.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思考其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2.赏析作品中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3.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中他人评价《水浒传》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水浒传》的作者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批评这个社会的,最有鲜明的倾向性。

通过艺术形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

——浦江清通过阅读他人评价《水浒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作品感知1.内容概述。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水浒传》内容概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2.创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水浒传》创作背景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由来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现实意义与寄寓的思想内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中寄寓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活动内容】如何阅读古典小说?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所学,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在学习本单元的小说课文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品读的。

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出示课件中“阅读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方法,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自主阅读【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水浒传》,并在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1.哪一位梁山好汉最令你崇拜?试着简单介绍他,并总结他的形象特点。

2.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

古典小说的阅读《水浒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水浒传》的文学常识2.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鲁提辖的形象3.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鲁提辖的形象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前的准备:组织各小组搜集《水浒传》的相关资料教材分析:《水浒传》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对象。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在课堂上完全学好,是不可能的。

只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简介,熟悉精彩片段。

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水浒传》的一些人物形象,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播放《好汉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歌唱,那高亢激进的气势是否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英雄气概吧。

二.利用多媒体出示《水浒传》中几位英雄好汉的肖像卡片(学生按老师的示范带领大家共同认识)三.欣赏《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欣赏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四.阅读这一精彩片段的细节描写,完成练习。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

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浅入深读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名著、解读名著的方法。

2、了解《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简要试着分析典型名著中人物的性格、命运。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名著、解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分析杨志和林冲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趣导入
看评价,猜作品,说理由。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仅仅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0个人,也仅仅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是一样。

--清代小说理论家金圣叹
《》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文学和演唱的范围。

根据记载:历代强盗和造反者都喜欢借用《》英雄好汉的绰号;近代20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游击战术也是从《》得到启发的。

这是令人吃惊的。

--日本汉学家木村英雄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长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胡适
金圣叹将《》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被外国作家翻译为"五湖四海皆兄弟"
二、方法指导,阅读名著
(一)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做概括性的理解。

对于章回小说来说,能够先从回目读起,检索关键信息;对小说先实行粗
浅阅读,厘清重点人物的重点事件,客观表述即可。

检视阅读话题:
1、读目录找出关于杨志的情节
2、你认为对杨志人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几件事?请简单概括这件事?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二)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

了解主旨,公正地评价一本书。

对于小说来说,要读出人物性格、命运及其中的原因。

分析阅读话题:
1、青面兽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是梁山一流的高手。

他的理想是凭着一身武艺封妻荫子、报国兴家(水浒传第十一回)。

凭杨志的水平和素质,这个理想不难实现。

但为什么杨志不能“扬志”呢?
2、请结合结合具体情节,从杨志的性格、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等方面,任选其一进简要分析。

(三)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是比较着读、分析着读,总结与归纳出自
己的理解。

主题阅读话题:
1、看到杨志,你还会想起《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林冲和杨志有很多相同点,但性格也有所不同。

请试着比较二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能够简单分析一下他们命运悲剧的原因。

三、总结提升,内化所学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读书方法。

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这种读书方法出自美国“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的范多伦。

他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

课后能够读读此书,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协助。

2、教师寄语。

读名著,气自华,诗书满怀。

学方法,循规律,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