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合集下载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开头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3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千古名书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写的。

但是不要以为,《论语》是千古名书,就高不可攀了。

其实,《论语》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像《论语》的最前几句话,“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它正适合我们。

第一句是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这正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只要你用心了,复习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兴的。

后面一句是在讲“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我们的心里是很快乐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慧眼找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会有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会快乐。

最后一句也就是讲“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就是君子。

”在自己的生活中,要不断结交新的朋友。

新朋友有时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误会你。

你没有生气,也没有怨恨,这就是一个君子的作风。

在人们眼里如圣书一般的《论语》,其实在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记住,《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

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交友不慎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何其多啊!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

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

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

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

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其中有些论述对怎样做好教师也有很大的教义。

比如:一、教师的形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要庄重严肃,否则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严,学生学东西也不牢固。

有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保持距离,和学生没大没小,无话不说,虽然一时受到学生的亲近,时间一长,学生就对他失去应有的敬畏,把他的话也视为儿戏,其教育力度就打打折折扣。

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认真的教态,学生就不敢轻视,老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指令都说一不二,要求一丝不苟。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篇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

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

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

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

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

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

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

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论语读书心得教师5篇

论语读书心得教师5篇

论语读书心得教师5篇论语读书心得教师1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必须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就应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一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论语读书心得教师2闲来无事,掐指一算,自余去年习《论语》,至今已有一载有余。

除过背了“乡党”,“先进”等几篇以外,竟无甚感触。

正暗暗哀叹时,周礼不禁触动了我,遂意欲小议周礼。

在此不敢高谈阔论以充学者,实只乃表我之浅见也。

礼,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礼,即周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上,并束缚人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周礼,和礼法、祭祀于一体。

所谓礼法者,即法纪与礼仪。

法纪即法律。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何谓祭祀?即备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于是乎,周礼既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道德标准,又是法律规范,形成了礼律相通的礼教。

即礼允许,法律亦允许;礼不允许,法律亦不允许。

所以,周礼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威,这大概也是周公制礼的真实目的吧:巩固年幼的成王政权。

为什么说周礼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政权的工具呢?因为它强调阶级性与等级性的差别并且设计了一套繁琐的程序来维持这种差别。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是语录体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的记录,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成书于战国时期。

《论语》里面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

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非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

意思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

”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

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

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

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

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理念,而且还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教师《论语》读后感1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气力;是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务必为之学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学约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诉奶奶:”三点的时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吗?“奶奶说:”好的。

“到了三点我起来一看,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点,太阳还是那么大,我想5点再去吧,奶奶对我说:”赶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

你不是学过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正合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说:”现在就去。

“我立马跑向他家。

如果你现在来到我的学校,还能听见琅琅上口的读书声,我们要讲古诗文诵读进行到底。

教师《论语》读后感2真正开始读《论语》是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

在让儿子背完《三字经》后,我觉得应该让这个小子背些更加高级的东西,于是买了一本《论语》让他背。

而自己居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读完才发现原来《论语》涵盖的范围比我想象得更广。

虽然其中某些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并且还很实用,很接地气。

并不是仅仅让儿童有口无心地念着打瞌睡用的。

如果说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哪个部分,那就莫过是《以德报德》篇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我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个例子告诉我,就是要对别人好,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

那么如果别人对你不咋的呢?当然还是要对人好。

否则怎么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我国古来的圣贤和当代的英雄楷模莫不如此。

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很困难。

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五花八门的。

好人固然多,坏人也不少。

对好人好,没有问题。

可是对坏人呢?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只是好贪些便宜,或多或少侵害了你的利益却以为理所当然的那类人。

难道我还要对这样的人好吗?难道真的要象基督一样,别人打了你左脸,你还要将你的右脸送过去吗?就像中国俗话说的:只许你不仁,不能我不义。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1)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2)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篇1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孔夫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精选5篇)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精选5篇)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精选5篇)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1】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

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1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

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

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

尤其是对父母之爱。

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

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

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

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教师学习论语篇1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要快乐地生活,便要心怀一份无私的“博爱”许多读过《论语》的人都认为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像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等等,所有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所以在孔子意识里“礼”是在“爱”的根基之上的。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但今天的孩子,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如何让孩子觉得接受别人的关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是爱的缺失,也是教育的缺失,存在这种缺失,不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

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应该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心怀博爱,还应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不管与人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要快乐地生活,便要享受一份内心的简单何为简单?我对简单的理解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喧嚣浮躁的世事中那份少有的宁静,真正的简单是宁心静气、无悔奉献后的那份收获与快乐。

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微笑着面对生活,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是一个人精彩人生的展示。

因为,有缘相聚不容易,相聚相守更不容易。

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要有一份美好的憧憬。

不管竞争压力有多大、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不管学习过程有多苦,我们心中的美好憧憬不能丢。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

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

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

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

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

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超越“仁、义、礼、智、信”。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教师读心路历程论语的教书心得范文1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孔子珍视很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礼节。

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人则这些人眼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个尊敬。

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菲律宾人的一种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些则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外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理据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申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顺便嘲笑他人。

假如别人在某些诸多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毫无疑问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上时的强者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推荐人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清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

给失败的人长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给成功的人以尊严,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如愿以偿敬佩、赞美与追求。

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预计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随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为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在乎没有原则的廉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

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首要,如若如何尊重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顺从也是一门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1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

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申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

假如别人在
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清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

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

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

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如何尊重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

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体味与摸索吧!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2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如何使自己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呢?《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个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

要使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工作并快乐着,必须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自信心。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担,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心态,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千万不要抱怨工作的劳动强度、收入的不公,产生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理,从而丧失工作的信心,偏离人生的目标方向。

快乐工作,不能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当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来做。

这样才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

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让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应调整好与同事,取长补短。

当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乐工作的同时,更要快乐的学习,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

从书本上、社会中、工作中学习,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

要把学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绩和收益。

人人都要面临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新要求、新环境和新岗位,必须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高效工作。

向领导、同事、老师及身边的人学习,要认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你学到的东西越多,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学习,使自己使他人都成为快乐和幸福的人。

有关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3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之列。

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

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

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

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
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

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

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

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

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

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

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

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

想要直接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

先说君子
的责任。

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

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理想。

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可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啊。

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

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

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

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

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

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

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

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

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办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

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

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明了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这里只讲了三个具体的标准。

至于其他弟子治理具体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

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

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

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诉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办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

论语在这方面讲了很多,当今初中高中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开始。

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说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

还有许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

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

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须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须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

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

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

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