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 第1期
2005年2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 URNAL O F HUNAN BUS I NESS COLL EGE
Vo1112 No 11
Feb 12005
〔收稿日期〕20041128
〔作者简介〕邓文艳(1969-),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讲师。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邓文艳
(湖南师范大学 医学院,长沙 410006)
〔摘 要〕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给考试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恶劣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作出合理、全面的分析,采取有力对策,才能有效控制和根治舞弊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5)01012002
考试作弊通常是指考生在考场上采取不正当手段以获取高于自己实际成绩的行为,常见的考试作弊形式有偷看、夹带、传递、顶替。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其危害就是损害了考试结果的公正性、真实性,严重影响到考试结果的信誉和有效性。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各高校,三令五申,对考试纪律作出许多明文规定,对学生舞弊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作弊行为仍禁而不止。考试舞弊与大学生的诚信,这已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作出合理、全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应对。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漠。学生作弊,究其思想根源,就是缺乏人生的奋斗目标,没有坚定的意志。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大多作弊学生自踏进大学校门,就认为大公告成,可以松一口气了,胸无大志,没有奋斗目标,把“混学分"、“混文凭”、将来找个满意的工作、有个好前途等作为学习目标,根本不在乎是否学到真本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如此的学习目的,使他们在学习上态度不端正,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导致组织纪律观念淡漠,作风懒散。具体表现在:不遵守课堂纪律,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听课不认真,看课外书、听耳机、打瞌睡;作业不按时交,或抄袭他人作业,实验敷衍了事;整日沉迷于玩电游、上网聊天、玩扑克、睡懒觉或一味花前月下,浪费大好时光。由于平时不努力,临考试时滋生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舞弊心理,如在考场上偷看别人的试卷、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或利用现代高科技通讯
技术如手机互通答案,更为严重者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重修考试中请人代考等等。使出浑身解数,企图通过这些作弊手段蒙混过关,获取学分和学位。
2.对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目前,我国还处在
经济体制重大变革时期,法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社会上制假、造假风盛行,总体道德水平下降。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不良社会风气对考试的干扰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是非混淆,出现过度功利化倾向,甚至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不以作弊为耻,相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者“作弊无所谓”的想法。作弊成功者甚至在同学中宣传其“成功经验”,造成极坏的影响;作弊受处分被说成是“运气不佳”,周围有为其说情、开脱的同情者、理解者。公众舆论对作弊现象似乎越来越宽容,认为没有什么绝对的
对与错,甚至出现在考场上帮同学一把;部分同学经不起诱惑,面对几百元或上千元的代考费用,铤而走险代考作弊;
还有个别平时努力的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便拿到奖学金、评得各种荣誉称号,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也不惜冒险舞弊。这种道德水平的滑坡必然成为考试作弊的滋生土壤。
3.考试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与教学
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关系,考试管理不严是导致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现行的考试方法、内容、组织形式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缺陷和漏洞,这些弊端自然给学生考试舞弊提供了条件和环境。例如,命题的科学性较差,质量难以保证;个别教师不按要求出题,降低考试标准,命题范围较窄,知识覆盖面小;有的教师考前复习指导划范围,随意减少学生的复习章节内容等;有的考试还停留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试内容可以凭事先准备而达到“考好”的目的,这样的考试就给学生留下了可乘之机。评卷评分不规范,主观随意性大,人
为因素过多;考试形式单一,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存在几多几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缓考、补考、重修考试制度不健全,考试组织松懈、监考不严、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这些现象无疑对学生的考试作弊之风起了滋长作用。
4.高科技的现代技术在作弊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考试实施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网络传播比任何一种其他媒体对信息的扩散速度都要迅速,给考试安全进行和考务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以往考试中的作弊手段大多为夹带、递小抄、传卷子、偷改答卷、冒名顶替等,形式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的作弊手段则“先进”很多,并且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发现。比如,有的考生利用摄影技术和叠印技术制作准考证和考生档案上的照片,或制作假身份证,从而达到让别人替考的目的;有的考生改造传统的考试工具,比如在考试用的笔、尺、橡皮等上面大做文章。《工人日报》就曾揭露过一种“先进”的考试作弊工具———高科技“圆珠笔”。这种圆珠笔的笔杆上端设有一个约六七厘米的金属条,而连接金属条的是一张能够卷缩在笔杆内的铜版纸,铜版纸的长度约十多厘米,考试人可以把备考内容填写在该铜版纸上的正反两面。如此种种,作弊手段五花八门。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防范与应对
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给考试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恶劣影响。要保证考试正常进行,必须严明考试纪律,采取有力对策,有效控制和根治舞弊现象。
1.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强化考试管理质量。考试分为考前工作、考试工作和考后工作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如果某一环节出了问题或工作不扎实,就会失去考试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达不到考试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因此,学校应健全和完善考试制度,规范考试各环节的管理。对考试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从命题、制卷、组考、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都周密布置,严格把关。尤其在组考这个环节,教务部门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精心组织考试,杜绝舞弊行为。首先是合理安排考场,实行单人单座,学生持有效证件对号入座;第二是选派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教师监考,考前严格清理考场,严禁学生带任何资料、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并宣读考场规则,监考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对有舞弊动机的学生防患于未然,不给少数作弊者有机可乘;第三是加强对考场的巡查力度,检查考场纪律情况,对考场纪律混乱的要追究监考人员的责任,对考风不正的班级给予批评,进行整顿,树立正气,压制邪气;第四是对在考试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舞弊现象要及时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公布于众,警示后人,在学生中形成“不能违纪、不敢违纪”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产生及蔓延。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考前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考前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是搞好考风考纪建设、杜绝舞弊现象的关键。学校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始终,通过正面教育和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领悟考试的真实意义,彻底摒弃侥幸心理;督促学生功夫下在平时,持之以恒地作好知识积累,临考时自然就厚积薄发;号召学生“从我做起,端正考风、学风,用自己的行动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争做精神文明楷模”,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诚信作风,在深层次上清除考场作弊意识。实行考前教育制度。特别对刚入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宣传学校考试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一进校就知道学校考试的严肃性,打消高校考试可以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每次期末考试前进行考前动员,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期末考试外,还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树立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另外,利用各种橱窗、板报、横幅、校园网等设施设备,进行舆论宣传,配合做好考前教育,加强考试环节的思想指导。考前的这种警示作用对创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减少和防止学生舞弊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3.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探索和革新考试制度。传统的考试模式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考试模式,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这种考试,考察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显然是不利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于一体,以提高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高校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因此对传统的考试模式即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管理和评价方法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如变单一闭卷考试模式为闭卷、开卷、半开卷并存;变单一笔试为笔试、口试、操作与论文并举;变单一以期终考试成绩为标准为期终与期中、平时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实验考核等多方参照来总评成绩。不断探索革新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采取多种考试形式结合并举,使考试更好地促进教与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和杜绝舞弊现象。
(责任编辑:熊卫平)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