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3174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e.png)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c1d50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b.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某些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了解骨髓抑制的分级和掌握相应的处理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骨髓抑制的分级骨髓抑制通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根据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几级:1、白细胞减少Ⅰ级:白细胞计数(30 39)×10⁹/L。
Ⅱ级:(20 29)×10⁹/L。
Ⅲ级:(10 19)×10⁹/L。
Ⅳ级:<10×10⁹/L。
2、血小板减少Ⅰ级:血小板计数(75 99)×10⁹/L。
Ⅱ级:(50 74)×10⁹/L。
Ⅲ级:(25 49)×10⁹/L。
Ⅳ级:<25×10⁹/L。
3、贫血Ⅰ级:血红蛋白 100 低于正常下限 10g/L。
Ⅱ级:血红蛋白 80 99g/L。
Ⅲ级:血红蛋白 65 79g/L。
Ⅳ级:血红蛋白<65g/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和研究可能会稍有差异,但总体原则相似。
二、骨髓抑制的处理原则1、密切监测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是关键。
在化疗或放疗期间,通常每周至少检查 1 2 次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出血倾向等。
2、预防感染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尤其是Ⅲ级和Ⅳ级,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要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限制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3、升白细胞治疗对于Ⅰ级和Ⅱ级白细胞减少,通常可以观察或使用一些具有升白作用的药物,如利可君、地榆升白片等。
当白细胞减少达到Ⅲ级和Ⅳ级时,可能需要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治疗。
GCSF 可以促进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迅速提升白细胞数量。
4、预防和治疗出血血小板减少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以防出血。
对于Ⅰ级和Ⅱ级血小板减少,一般以观察为主。
Ⅲ级和Ⅳ级血小板减少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或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PPT课件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e003bcc7931b765ce1534.png)
Thews et al. Br J Cancer 2019; 78: 752–6
贫血加速潜伏期模型(接受化疗)肿瘤生长
2.5
*
2.0 肿瘤体积 (ml) 1.5 1.0 0.5 环磷酰胺 (60 mg/kg IP)
贫血
* ** *
促红素治疗# 15 18 21
0
0 3 6 9 12 肿瘤种植时间 (天)
血液系统毒性——粒细胞减少 (1)
治疗原则
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MCSF)预防及治疗。 1)预防粒细胞减少: 化疗后24~48h/估计明显WBC下 降,开始用 G-CSF 5µg/kg/天 ,H 至WBC 再次恢复到 >10,000~/mm3时。 适应证: 骨盆放疗、大量化疗、或肿瘤侵犯骨髓引起骨髓功能低下; 任何原因所 致 粒细胞减少症; 免疫功能紊乱或活动性传染病; 曾有化疗所致的粒细胞 减少性发热或感染。 2) 治疗粒细胞减少: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ANC<1,500/mm3)或粒细胞缺 乏 (ANC<500/mm3)时用CSF,至白细胞数(WBC)再次恢复到 10,000/ mm3。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270f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9.png)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引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骨髓抑制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地分级和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分级骨髓抑制
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骨髓抑制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以下是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1. 轻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2.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低但仍在正常范围。
3.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极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或完全缺失。
处理骨髓抑制
处理骨髓抑制的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
1. 轻度骨髓抑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
2. 中度骨髓抑制: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以给骨髓更多时间恢复。
- 给予增加血小板计数的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
- 接受输血以增加血小板计数。
- 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接触感染源。
3. 重度骨髓抑制:需要紧急处理,可能需要以下措施:
- 停止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指标得到恢复。
- 接受输血或血小板输注,以增加血液元素。
- 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结论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的准确分级和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并根据不同等级的骨髓抑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早期介入和合理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a159630912a21615792927.png)
化疗致骨髓抑制得分级与处理一、定义骨髓抑制就是指骨髓中得血细胞前体得活性下降、血流里得红细胞与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得干细胞、血流里得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得目得,作为血细胞前体得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与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就是针对快速分裂得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骨髓抑制就是多数化疗药得常见毒性反应、化疗就是恶性肿瘤得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就是其主要得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得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就是化疗得重要环节。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得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与血小板得数量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三、骨髓抑制得分度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得分度采用得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以前对红系抑制得关注较少,原因在于贫血得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
但实际上贫血不仅使患者得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得效果。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就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就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别就是3度粒细胞减少与3度血小板减少得临界点,就是容易出现并发症得信号,也就是需要给予干预得指征。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PPT课件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fbcf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0.png)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因素
因素 治疗因素
患者因素
具体内容
化疗药物种类 用药方法(包括方案组成、剂量、给药途 径、用药顺序等)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 并放疗等) 全身状况(营养)、年龄
✓过去主要是G-菌常见,现在G+菌更易成为 最先感染的病菌,表葡、草链、金葡和肺 链
感染
▪ 最常见于粒细胞低于1.0*109/L者。
▪ 超过14天者出现重复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 加。
▪ 80%霉菌为白色念珠菌。
经验用药
✓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 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
42-56
白、巨
博来霉素 0-Ⅰ
12
17
白、巨
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3-
药物 阿糖胞苷
抑制强度 Ⅲ
抑制最强点(天)
7-24(白),1215(巨)
恢复(天) 抑制类别 30 白、巨、红
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 希罗达
Ⅰ-Ⅱ Ⅰ-Ⅱ Ⅰ-Ⅱ
8-15
14-17
9-14(白),7-17(巨) 30
3-25(白)
21(白、 巨)
3-6(白)
21
白、巨、红 白、巨、红
白、巨
长春新碱 Ⅰ-Ⅱ
10
21 白、巨、红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 ▪ 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 ▪ 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 ▪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课件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868fa38e9951e79a8927cf.png)
14
▪ 腰椎
11
▪ 骶骨
14
▪ 骨盆
26
▪ 其他造血部位
2
▪ 合计:
100
精选ppt
18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中药治疗
1)中药汤剂口服:在辨证的基础上侧重应用补气养 血、健脾益肾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当归、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 鸡血藤、黄精、阿胶等。
精选ppt
2
概述
▪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 数更为重要
▪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精选ppt
3
概述
▪ 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 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 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 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白细胞
▪ 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
▪ 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 强于后者
▪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 经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
醇(多西他赛)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
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谦让,
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
▪ 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通常需要连续使用5天以 后才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减少历史的患者
中预防性使用
精选ppt
17
正常人体内骨髓造血容积
▪ 部位(造血部位)
骨髓容积(%)
▪ 颅骨(不含下颌骨)
12
▪ 上肢带骨(单-双侧,肱骨头,肩胛骨,锁骨 4-8
▪ 胸骨
2
▪ 肋骨(单-双侧)
4-8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67ad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3.png)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
血小板 减少 的护理
减少活动
避免增加腹压
防止粘膜损伤
鼻出血的处理
颅内出血的观察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输注血小板 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 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
02
促红素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何时用 如何用 何时停
When
对于3和4度必须使用。I度可以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是否3度以上历史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300ug/d 预防性: 150ug/d
How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 达上述标准较难,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 109/L 即可停用
*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 分级和处理
概述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
03
防止出血心不慌
04
提升粒系有讲究
05
抗菌药物谱要广
06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962f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3.png)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引言化学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也可能引发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
由于骨髓抑制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其进行分级和处理至关重要。
分级骨髓抑制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疲劳和贫血症状。
处理轻度骨髓抑制时,建议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鼓励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节,以维持营养平衡。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风险增加。
处理中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包括给予相应的药物支持治疗,如白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输注等。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表现为严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和出血。
处理重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这可能包括住院治疗、抗生素治疗、输血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结论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对骨髓抑制进行准确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处理过程中,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与医疗团队合作,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1afc9aa417866fb94a8e22.png)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之羊若含玉创作一、界说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经常需要不竭填补.为了达到实时填补的目标,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决裂.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办法,都是针对快速决裂的细胞,因而经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骨髓抑制是多半化疗药的罕有毒性反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办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不但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自己,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实时发明骨髓抑制并赐与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二、诊断与辨别诊断骨髓抑制通常产生在化疗后.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示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显著.多半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罕有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断定是否产生了骨髓抑制.三、骨髓抑制的分度今朝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取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响分度尺度(表1).以前对红系抑制的存眷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略并且奏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但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并且还可能下降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注意两个症结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离是3度粒细胞削减和3度血小板削减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赐与干涉的指征.表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削减通常开端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迟缓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下降比粒细胞下降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纪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疗程的距离时间.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许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赐与干涉已经成为共鸣,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涉,何时可以短暂不雅察则较为迷惑.应用上述纪律,有助于决议计划(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明骨髓抑制.依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纪律后,能及早发明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讨一次血通例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二、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经常使用化疗药物、病理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泼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从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响的组织学基本.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不同仅在于程度罢了.在经常使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响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结合用于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发动前的抑制药物.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谦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携氧才能,缺点是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半患者的携氧才能正常.对于化疗患者,如果有显著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加10g/L的血红蛋白.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许多化疗药物都不合程度地影响肾功效(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排泄削减.因此,促红素尤其适用肾功效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挂念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时应该填补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少见.四、化疗后沾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削减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使用:(1)何时用?一般认为,对于粒细胞削减伴随发烧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烧,均必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通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3)何时停?如果患者有发烧,应在发烧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削减但无发烧,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G-CSF 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如何使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包管化疗的进行异常重要.(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削减,必须使用.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必;对于2度粒细胞削减,是否应用基于两点:查汗青,即检讨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汗青.如果有,则需要使用;不雅现状,即明白患者今朝处于化疗后的时间.如果化疗后很快出现2度骨髓抑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削减汗青,最好使用.如果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以后出现2度粒细胞削减,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汗青,则可以亲密不雅察,暂时不必.(2)如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如果按体重平均50kg盘算,一般用300ug/d;主要用于3~4度粒细胞削减;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主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抑制汗青的患者,或者为了包管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通常自化疗停止后48小时开端使用.C “对于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必.但如果患者即将化疗而又挂念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使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提倡这种用法.(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使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由于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尺度比较艰苦,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出10×109/L亦可斟酌停药.对于预防性使用,应在下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五、化疗后血小板削减的处理关于血小板削减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削减而言,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1)削减运动,防止受伤,需要时绝对卧床;(2)防止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3)削减粘膜损伤的机遇:进软食,制止掏鼻挖耳等行为,制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4)鼻出血的处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纳压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则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不雅察:注意患者神志、感到和运动的变更及呼吸节律的转变.关于单采血小板的使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产生.如果患者有3度血小板削减并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削减,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并且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因此,近年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应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削减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短血小板下降持续的时间.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当血小板计数超出50×109/L可停用.其缺乏之处是起效较慢,通常需要持续使用5天以后才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削减汗青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其效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用如下一段话作为骨髓抑制处理的小结:一度不雅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改正贫血抗沾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提升粒系有讲求,抗菌药物谱要广;单采济急一根草,创新药物接力棒.化疗药物对血液系统抑制主要有以下及各方面理论.1.损伤肿瘤细胞DNA,影响细胞决裂导致细胞凋亡.2.抑制细胞RNA 合成.3.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肿瘤.这三个方面.骨髓中各类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议于它们半率期长短,白细胞半衰期最短仅6小时,因此最容易引起白细胞削减;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天,较易引起削减;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天,因此红细胞系干细胞数削减,不容易从外周红细胞计数中反响出来.有一类化疗药如: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类、、放线菌素D等对增殖及不增值的造血细胞均有影响,因此可以出现全血细胞削减,骨髓抑制(PANCYTOPENIA).还有少数药对骨髓无毒性作用,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硷、强的松及L-门冬酰胺酶等少数抗肿瘤药.故在用药时要斟酌到化疗药药物作用特点.今朝治疗肺癌的药物主要有:1.烷化剂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长春硷类:长春花硷酰胺、异长春花硷、长春新硷.3. 抗生素类:丝裂霉素.4.鬼臼类:鬼臼乙叉甙、鬼臼晒分甙.5.阿霉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铂类:顺氯氨铂、卡铂.下面分离对以上临床经常使用药进行分述:1.烷化剂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是DNA受到烷化,影响细胞决裂,DNA 构造受到破坏的成果.双功效基团烷化剂比单功效基团烷化剂为强.烷化剂还可导致异常核硷基配对,导致细胞变异.还可脱票林导致DAN 分子断裂.以上作用机制大多可使细胞死亡,有些可修复形成耐药细胞株.烷化剂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G1、S、G2、M及G0期细胞均有作用,以G1、G2、S为主.药理特点:○1抗肿瘤作用为广谱抗肿瘤药物○2免疫调节作用在不合条件下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响可产生抑制或增强○3药物相互作用与P-450、强的松龙、氯霉素都有相互作用.2.其作用机制是是肿瘤细胞的有丝决裂停止于中期,可引起核崩裂.代谢特点:患者使用本药后5~10天白细胞可下降至最低值,1~2周后不克不及完全恢复正常,两次给药时间不得短于一周.3.丝裂霉素中含有三个活性基团,他们是苯醌、氨甲酰基团、乙烯亚胺.可抑制哺乳动物及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高浓度时可使已形成的DNA崩解.作用特点:此药毒副作用较大,骨髓抑制是罕有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一般于停药后2~4周恢复.4.与长春硷类一样为植物起源,它不引起肿瘤细胞的决裂中期停止,而是作用于细胞周期的较早阶段,可使S及G2期延缓,阻止细胞周期于G2期.其作用特点:对小细胞肺癌有显著作用常与顺铂合用治;胞后几乎所有药物结合于核蛋白部分.通过损伤DNA及抑制重要生化酶而导致细胞死亡.对S 期的细胞有最大杀伤作用.巴比妥可增加期药物毒性.治疗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其作用特点,现已明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化疗药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今朝尚无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办法,在化疗进程当中,每周至少检讨1次白细胞和血小板,若白细胞低于3×10/L,或血小板低于50×10/L,应暂时停止治疗.若有发烧等沾染症状的患者,还应帮助赐与抗沾染药物治疗.结合以上理论,自己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几条关于肺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防治的办法.1.从给药途径削减药物毒副作用;通过介入局部化疗既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又可削减肿瘤耐药几率.特别是肺癌癌患者的介入化疗,临床取得了优越的疗效.如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纳口服鬼臼乙叉甙,较静脉注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削减毒副作用.2.设计最合理的给药计划;间歇给药(除少数如:6-巯基嘌呤、连黑霉素)大多半采纳间歇给药.因肿瘤中有大量细胞处于DNA合成期,而正常骨髓中少量细胞处于改期.结合用药物时尽量采取相互协同药物,削减单剂量用药毒性.3.给药的时间; 如顺铂于清晨给药时的毒性最大,而阿霉素则晚间给药毒性最大,采取阿霉素、顺铂计划治疗肺癌时先给阿霉素再给顺铂.4.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之前,还可合营自身骨髓移植,即在化疗前先抽出病人骨髓,待大剂量化疗岑岭事后,再将骨髓输回患者体内,以助病人渡过白细胞下降期.5.对质处理;今朝临床常采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血细胞削减症.6.开辟新一代化疗药物,其针对性强,副作用小.7.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计划,如中医、生物治疗等使治疗效果最大化.等等。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88ee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5.png)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概述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它可能会引发骨髓抑制,这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分级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级别一: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可能会出现以下可逆的症状:- 乏力- 疲劳- 无力- 轻微的贫血级别二: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明显下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明显的乏力和疲劳-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在此级别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血液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级别三: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以下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的贫血-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易引发出血- 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患者在此级别下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处理针对不同级别的骨髓抑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级别一处理-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力活动- 监测血象指标,以确保没有进一步的恶化-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给予患者一些血液增强剂或支持治疗级别二处理- 密切监测血象指标,确保及时发现任何恶化- 如果血象指标持续下降,需要考虑调整化疗方案或减少剂量- 采取必要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避免继发感染-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输血或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来帮助恢复造血功能级别三处理- 紧急采取救治措施,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等- 考虑暂停或中止化疗,直到患者的血象指标恢复到安全水平-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重新制定治疗计划- 如有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进一步治疗结论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需要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象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d2d4180b4e767f5acfceab.png)
骨髓抑制的护理
一般护理措施 保护性隔离措施 特殊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一般护理措施
(1)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 (3)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好 戴口罩 (4)严格按医嘱服用升白血球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 (5)不宜食用生、冷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加强营养,食用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素
EPO
)
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 细胞的生成。
补充铁剂、维生素B12 、叶酸等。
血小板减少
TPO
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生长因子。 优点:能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能够 缩短血小板降低持续的时间。 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注 射,7天为一疗程。 升血小板数量,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 段出血的发生。
口腔护理:(1)饭后用3%碳酸氢钠漱口 (2)用软毛牙刷刷牙,一旦出现口腔溃疡改用棉签沾生理盐 水擦拭牙齿,并在溃疡处喷金因肽每日3~5次
上呼吸道护理:(1)可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练习 (2)严禁有感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进入隔离房间
泌尿道护理: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患者每日尿量在2000~3000ml, 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的变化
健康教育
嘱病人多食利于升血的食品,如:红枣、 花生及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避免感冒: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及时增 减衣物,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 时要带上口罩,避免受凉感冒。 适量活动,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宜,保证充 足睡眠。 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正确的对待疾病,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嘱患者定期复查血象。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b9860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6.png)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骨髓抑制概述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起因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由多种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都对人体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任何一种成分的减少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副反应.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鉴别与诊断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WHO分为0~Ⅳ级:0级: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109/L,Ⅰ级:白细胞(3.0~3.9)×109/L,血红蛋白95~100g/L,血小板(75~99)×109/L,Ⅱ级:白细胞(2.0~2.9)×109/L,血红蛋白80~94 g/L,血小板(50~74)×109/L,Ⅲ级:白细胞(1.0~1.9)×109/L ,血红蛋白65~79 g/L,血小板(25~49)×109/L,Ⅳ级:白细胞(0~1.0)×109/L ,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109/L。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a291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d.png)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化疗作为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发挥杀死癌细胞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其中骨髓抑制作为其严重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骨髓抑制是如何分级的呢?针对不同分级要怎么处理呢?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
(见表1)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药停止后一周,至停药10至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至3天后缓慢回升,第21至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的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低谷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1级只是轻微异常降,不需处理,观察即可;•2级严重一些,有时需要对症处理,有时观察;•3-4级就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进行升白细胞治疗后,一般等待3至7天后化验血常规,明确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升白细胞后不立即化疗,因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细胞造血,产生大量非成熟的幼稚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分化成熟粒细胞过程中,数量会出现减少。
只有成熟粒细胞的值恢复正常,进行化疗才安全。
另外,粒细胞是人体抵抗外界病原的免疫细胞,当T细胞数量下降,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能力下降。
当患者出现发热或合并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外伤;进软食,避免消化道黏膜损伤;当血小板达到3度抑制时,应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皮下注射,连续注射1周,当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者患者已经达到4度血小板抑制,应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
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反复出现3度甚至4度骨髓抑制,或者出现难以纠正的骨髓抑制时。
除了需要给予刺激骨髓造血等对症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或者化疗方案。
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处理:1、几乎所有的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即使不做任何治疗,最终都能恢复,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eafb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3.png)
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概述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通常根据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 等指标的降低程度进行分级。
分级标准细节
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分为0级、Ⅰ级、 Ⅱ级、Ⅲ级和Ⅳ级,数字越大,骨髓抑制程度越严重。
各指标的阈值
例如,白细胞计数<1.0×10⁹/L可判定为Ⅱ级,<0.5×10⁹/L可判定为Ⅲ级,<0.1×10⁹/L可 判定为Ⅳ级;血小板计数<50×10⁹/L可判定为Ⅱ级,<25×10⁹/L可判定为Ⅲ级,< 10×10⁹/L可判定为Ⅳ级等。
• Ⅲ级
在Ⅱ级处理的基础上,隔离治疗,保护性隔离以预防感 染,必要时给予输血或成分输血。
• Ⅳ级
在Ⅲ级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加强 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03
骨髓抑制的预防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监测血常规
在化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指 标,以便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
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 、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型药物和技术应用于骨髓抑制的 治疗中,如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
同时,随着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深入研究,未来也可能会开发出更加有效的化疗药 物,以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心理支持
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患者可能 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
05
骨髓抑制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方法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以便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5f9c6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e.png)
化疗致骨髓【2 】克制的分级和处理一、界说骨髓克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降低.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须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实时补充的目标,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决裂.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很多其它抗肿瘤治疗办法,都是针对快速决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骨髓克制是多半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办法之一,骨髓克制是其重要的副感化.骨髓克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后果,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性命.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逝世于疾病本身,却可能因为骨髓克制致命.是以,实时发明骨髓克制并赐与响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二.诊断与辨别诊断骨髓克制平日产生在化疗后.因粒细胞平均生计时光最短,约为6-8小时,是以骨髓克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平均生计时光约为5-7天,其降低消失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计时光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降低平日不显著.多半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克制,平日见于化疗后1-3周,约中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降低为主,可有伴血小板降低,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降低为主.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来断定是否产生了骨髓克制.三.骨髓克制的分度今朝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响分度标准(表1).以前对红系克制的存眷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略并且奏效敏捷,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现实上贫血不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态差,并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后果.对粒系克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留意两个症结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离是3度粒细胞削减和3度血小板削减的临界点,是轻易消失并发症的旌旗灯号,也是须要赐与干涉的指征.表1 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一般以为,粒细胞的削减平日开端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程度保持2~3天后迟缓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消失稍晚,也在两周阁下降低到最低值,其降低敏捷,在谷底逗留时光较短即敏捷回升,呈V型.红细胞降低消失的时光更晚.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制化疗疗程的距离时光.理论上,化疗应当在最短时光内施以最强剂量,以敏捷克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克制的恢复须要时光,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克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克制必须赐与干涉已经成为共鸣,但对于2度骨髓克制,何时必须干涉,何时可以短暂不雅察则较为迷惑.运用上述纪律,有助于决议计划(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明骨髓克制.根据化疗后骨髓克制的纪律后,能及早发明这一问题并行响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讨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二.骨髓克制造用凸起的常用化疗药物.病理心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发展活泼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从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响应不良反响的组织学基本.可以以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克制造用,差别仅在于程度罢了.在常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克制的感化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重要副感化是过敏反响和四周神经炎,骨髓克制造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克制造用较强.拓泊替康的骨髓克制造用很强,曾与卡铂结合用于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发动前的克制药物.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推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长处是能敏捷进步贫血患者的携氧才能,缺陷是消失输血相干的风险.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半患者的携氧才能正常.对于化疗患者,假如有显著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假如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长10g/L的血红蛋白.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运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效(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排泄削减.是以,促红素尤其实用肾功效有伤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干风险挂念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打针,每周三次.运用的同时应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感化少见.四.化疗后沾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削减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运用:(1)何时用?一般以为,对于粒细胞削减伴有发烧的患者,均运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克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烧,均必须预防性运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运用应当以药敏为根据,但现实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平日用广谱抗生素,特殊是须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3)何时停?假如患者有发烧,应在发烧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假如患者为4度粒细胞削减但无发烧,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运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以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若何运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保障化疗的进行平常重要.(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削减,必须运用.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削减,是否运用基于两点:查汗青,即检讨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假如有,则须要运用;不雅近况,即明白患者今朝处于化疗后的时光.假如化疗后很快消失2度骨髓克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削减汗青,最好运用.假如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今后消失2度粒细胞削减,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克制的汗青,则可以亲密不雅察,临时不用.(2)若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假如按体重平均50kg盘算,一般用300ug/d;重要用于3~4度粒细胞削减;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重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克制汗青的患者,或者为了保障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平日自化疗停滞后48小时开端运用.C “对于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削减,原则上不用.但假如患者即将化疗而又挂念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运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倡导这种用法.(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运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为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标准比较艰苦,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109/L亦可斟酌停药.对于预防性运用,应鄙人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五.化疗后血小板削减的处理关于血小板削减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削减而言,护理与药物一致重要.应留意以下问题:(1)削减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2)避免增长腹压的动作,留意通便和镇咳;(3)削减粘膜毁伤的机遇:进软食,制止掏鼻挖耳等行动,制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4)鼻出血的处理:假如是前鼻腔,可采取榨取止血.假如是后鼻腔,则须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不雅察:留意患者神志.感到和活动的变化及呼吸节律的转变.关于单采血小板的运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敏捷晋升血小板数目,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产生.假如患者有3度血小板削减并且有出血偏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假如患者为4度血小板削减,无论有无出血偏向,均应运用.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进步血小板计数1~2万阁下.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平日仅能保持72小时阁下,并且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是以,近年消失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运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发展因子,感化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削减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短血小板降低中断的时光.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打针,7天为一疗程.当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可停用.其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平日须要中断运用5天今后才有后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削减汗青的患者中预防性运用,其后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用如下一段话作为骨髓克制处理的小结:一度不雅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改正贫血抗沾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晋升粒系有讲求,抗菌药物谱要广;单采济急一根草,创新药物接力棒.化疗药物对血液体系克制重要有以下及各方面理论.1.毁伤肿瘤细胞DNA,影响细胞决裂导致细胞凋亡.2.克制细胞RNA合成.3.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肿瘤.这三个方面.骨髓中各类细胞对化疗药的迟钝性决议于它们半率期长短,白细胞半衰期最短仅6小时,是以最轻易引起白细胞削减;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天,较易引起削减;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天,是以红细胞系干细胞数削减,不易从外周红细胞计数中反响出来.有一类化疗药如: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类..放线菌素D等对增殖及不增值的造血细胞均有影响,是以可以消失全血细胞削减,骨髓克制(PANCYTOPENIA).还有少数药对骨髓无毒性感化,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硷.强的松及L-门冬酰胺酶等少数抗肿瘤药.故在用药时要斟酌到化疗药药物感化特色.今朝治疗肺癌的药物重要有:1.烷化剂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长春硷类:长春花硷酰胺.异长春花硷.长春新硷.3. 抗生素类:丝裂霉素.4.鬼臼类:鬼臼乙叉甙.鬼臼晒分甙.5.阿霉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铂类:顺氯氨铂.卡铂.下面分离对以上临床常用药进行分述:1.烷化剂的细胞毒感化主如果DNA受到烷化,影响细胞决裂,DNA 构造受到损坏的成果.双功效基团烷化剂比单功效基团烷化剂为强.烷化剂还可导致平常核硷基配对,导致细胞变异.还可脱票林导致DAN分子断裂.以上感化机制大多可使细胞逝世亡,有些可修复形成耐药细胞株.烷化剂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G1.S.G2.M及G0期细胞均有感化,以G1.G2.S为主.药理特色:○1抗肿瘤感化为广谱抗肿瘤药物○2免疫调节感化在不同前提下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响可产生克制或加强○3药物互相感化与P-450.强的松龙.氯霉素都有互相感化.2.其感化机制是是肿瘤细胞的有丝决裂停滞于中期,可引起核崩裂.代谢特色:患者运用本药后5~10天白细胞可降低至最低值,1~2周后不能完整恢复正常,两次给药时光不得短于一周.3.丝裂霉素中含有三个活性基团,他们是苯醌.氨甲酰基团.乙烯亚胺.可克制哺乳动物及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高浓度时可使已形成的DNA崩解.感化特色:此药毒副感化较大,骨髓克制是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一般于停药后2~4周恢复.4.与长春硷类一样为植物起源,它不引起肿瘤细胞的决裂中期停滞,而是感化于细胞周期的较早阶段,可使S及G2期延缓,阻拦细胞周期于G2期.其感化特色:对小细胞肺癌有显著感化常与顺铂合用治;胞后几乎所有药物结合于核蛋白部分.经由过程毁伤DNA及克制重要生化酶而导致细胞逝世亡.对S期的细胞有最大杀伤感化.巴比妥可增长期药物毒性.治疗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其感化特色,现已明白.在现实临床工作中,化疗药对骨髓的克制造用今朝尚无有用的预防或治疗办法,在化疗进程当中,每周至少检讨1次白细胞和血小板,若白细胞低于3×10/L,或血小板低于50×10/L,应临时停滞治疗.如有发烧等沾染症状的患者,还应帮助赐与抗沾染药物治疗.结合以上理论,本人经由过程与现实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几条关于肺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克制防治的办法.1.从给药门路削减药物毒副感化;经由过程介入局部化疗既可以进步局部药物浓度,又可削减肿瘤耐药几率.特殊是肺癌癌患者的介入化疗,临床取得了优越的疗效.如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口服鬼臼乙叉甙,较静脉打针显著进步患者生涯质量,削减毒副感化.2.设计最合理的给药计划;间歇给药(除少数如:6-巯基嘌呤.连黑霉素)大多半采取间歇给药.因肿瘤中有大量细胞处于DNA合成期,而正常骨髓中少量细胞处于改期.结合用药物时尽量采用互相协同药物,削减单剂量用药毒性.3.给药的时光; 如顺铂于凌晨给药时的毒性最大,而阿霉素则晚间给药毒性最大,采用阿霉素.顺铂计划治疗肺癌时先给阿霉素再给顺铂.4.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之前,还可合营自身骨髓移植,即在化疗前先抽出病人骨髓,待大剂量化疗岑岭事后,再将骨髓输回患者体内,以助病人渡过白细胞降低期.5.对质处理;今朝临床常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血细胞削减症.6.开辟新一代化疗药物,其针对性强,副感化小.7.采用多学科分解治疗计划,如中医.生物治疗等使治疗后果最大化.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一、定义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
三、骨髓抑制的分度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以前对红系抑制的关注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
但实际上贫血不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表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0 1 2 3 4 血红蛋白(g/L) ?110 109-95 94-80 79-65 <65 白细胞(109/L) ?4.0 3.9-3.0 2.9-2.0 1.9-1.0 <1.0 粒细胞(109/L) ? 2.0 1.9-1.5 1.4-1.0 0.9-0.5 <0.5 血小板(109/L) ? 100 99-75 74-50 49-25 <25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二、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病理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
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
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
在常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
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强于后者。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
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联合用于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动员前的抑制药物。
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谦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
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携氧能力,缺点是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
当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绝大多数患者的携氧能力正常。
对于化疗患者,如果有明显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
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加10g/L的血红蛋白。
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
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泌减少。
因此,促红素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
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
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
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
副作用少见。
四、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使用:(1)何时用,一般认为,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
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3)何时停,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
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如何使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保障化疗的进行非常重要。
(1)何时用,对于3和4度粒细胞减少,必须使用。
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是否应用基于两点:查历史,即检查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
如果有,则需要使用;观现状,即明确患者目前处于化疗后的时间。
如果化疗后很快出现2度骨髓抑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历史,最好使用。
如果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以后出现2度粒细胞减少,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则可以密切观察,暂时不用。
(2)如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如果按体重平均50kg计算,一般用300ug/d;主要用于3,4度粒细胞减少;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主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抑制历史的患者,或者为了保障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开始使用。
C “对付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不用。
但如果患者即将化疗而又顾虑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使用G-CSF 150ug 1~2天。
一般不提倡这种用法。
(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使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
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标准比较困难,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109/L亦可考虑停药。
对于预防性使用,应在下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
五、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关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减少而言,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
应注意以下问题:(1)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2)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3)减少粘膜损伤的机会:进软食,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禁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
(4)鼻出血的处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取压迫止血。
如果是后鼻腔,则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观察:注意患者神志、感觉和运动的变化及呼吸节律的改变。
关于单采血小板的使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发生。
如果患者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
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
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
因此,近年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应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短血小板降低持续的时间。
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
当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可停用。
其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通常需要连续使用5天以后才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减少历史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其效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用如下一段话作为骨髓抑制处理的小结:一度观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纠正贫血抗感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提升粒系有讲究,抗菌药物谱要广;单采救急一根草,创新药物接力棒。
化疗药物对血液系统抑制主要有以下及各方面理论。
1.损伤肿瘤细胞DNA,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凋亡。
2.抑制细胞RNA合成。
3.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肿瘤。
这三个方面。
骨髓中各种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率期长短,白细胞半衰期最短仅6小时,因此最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天,较易引起减少;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天,因此红细胞系干细胞数减少,不易从外周红细胞计数中反应出来。
有一类化疗药如: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类、、放线菌素D等对增殖及不增值的造血细胞均有影响,因此可以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PANCYTOPENIA)。
还有少数药对骨髓无毒性作用,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硷、强的松及L,门冬酰胺酶等少数抗肿瘤药。
故在用药时要考虑到化疗药药物作用特点。
目前治疗肺癌的药物主要有:1.烷化剂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长春硷类:长春花硷酰胺、异长春花硷、长春新硷。
3. 抗生素类:丝裂霉素。
4.鬼臼类:鬼臼乙叉甙、鬼臼晒分甙。
5.阿霉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
铂类:顺氯氨铂、卡铂。
下面分别对以上临床常用药进行分述:1.烷化剂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是DNA受到烷化,影响细胞分裂,DNA 结构受到破坏的结果。
双功能基团烷化剂比单功能基团烷化剂为强。
烷化剂还可导致异常核硷基配对,导致细胞变异。
还可脱票林导致DAN分子断裂。
以上作用机制大多可使细胞死亡,有些可修复形成耐药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