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北伐战争》教案

课题名称:北伐战争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3、探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0—53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1)完成《高分突破》P39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5分钟)
(2)完成自主学习,并在课本画出答案。

(8分钟)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50-53黑体字,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39课前预习,并把答案标注书本上(5分钟)
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
合作探究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7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40—42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5、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2.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革命战争的艰苦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战役和影响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4. 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影像资料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条件。

3. 案例分析: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论文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通过北伐战争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树立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学生对北伐战争历史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提问:北伐战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5.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学生发表自己对史料的分析观点。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战士、医生、农民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北伐战争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和记忆。

七、课程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北伐战争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题】《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 多媒体展示flash《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2.让学生课前搜集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历史资料,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3. 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听,这是国民革命军军歌,其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啦。

生: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师: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

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哪段具体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师:我们这次国民革命之旅总共有四个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

旅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课前已经叫大家去找资料了,从检查的结果看大家都做得很好,那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资料等,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运用历史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运用史料,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路线;2.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北伐战争相关图表、资料、历史地图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分享对北伐战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查看图表、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教师运用历史地图,展示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取得的成果;(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北伐战争路线图,巩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理解;六、教学拓展1. 比较北伐战争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2.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国共合作、国民党统治的确立等;3. 探讨北伐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和英雄人物,如蒋介石、周恩来、朱德等。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认识北伐战争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列表法、分析归纳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教师提问: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是什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伐战争。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三、课堂讲解1. 北伐战争的目的和意义讲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即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讲解北伐战争的意义,即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

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组成、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重要战役等。

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讲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包括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北伐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讲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即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国民政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2. 课题所属年级:八年级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4.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5.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革命的发展。

(2) 提问:什么是北伐战争?为什么发动北伐战争?2. 教学内容(1) 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描述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部署、兵力部署。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国、促进国共合作。

(4) 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历史意义。

3.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概括重要事件和成果。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包括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的掌握。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分析其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3. 教学活动(续)(4) 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和感受。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

4. 课堂小结(续)(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续)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概括重要事件和成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探讨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历史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包括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取得的成果。

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行军路线。

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学会使用历史思维,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时间、背景、主要战场和取得的成果。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2.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时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取得的成果。

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课堂互动: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北伐战争的行军路线。

提问学生:“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北伐战争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估学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伐战争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材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包括各路军队的战绩和重要战役。

最后,教材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史料: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经过:战略方针、重要战役、进军路线。

3. 北伐战争的意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提高国民革命精神。

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的解读。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意义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战略方针。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史料展示法:展示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国民革命的兴起。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2. 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史料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

2. 请学生谈谈对国共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分析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

4. 史料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经过:战略方针、重要战役、战果。

3. 北伐战争的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

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为中国革命道路开辟新纪元、提高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运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地理范围和战略方针。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伐战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 讲述经过: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重要战役和战果,引导学生分析史料。

4. 分析结果:讨论北伐战争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意义。

5. 讲解历史意义:阐述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环节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 讲述经过: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重要战役和战果,引导学生分析史料。

4. 分析结果:讨论北伐战争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意义。

5. 讲解历史意义:阐述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
歌词导入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

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

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讲述法。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②图片:《国民革命军军歌》;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物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和一些文字资料。

④视频资料。

⑤flash动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
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
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此过程中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

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看法,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段,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视频资料,并提供“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材料、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敌我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而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其性质等(出示图片)。

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

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巩固练习
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按小组轮流相互提出问题,记分。

展开竞赛,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对得分高的给予表扬,得分低的给予鼓励。

活动与探究
讲故事,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讲一讲关于黄埔,北伐小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