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合集下载

2023委员提案范文

2023委员提案范文

2023委员提案范文1.2023委员提案范文篇1案由:大步提升农业科技平台提案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全国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较高。

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平台较低、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生产效益处于中下水平,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

为此,大步提升农业科技发展平台,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目前已与23个省(市、区)、38个地市、5个县(区)人民政府,以及16所高等院校、15个企业集团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其中x年8个。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000多个科技示范点,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是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信息以及地方特色资源、区位等优势,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由此可见,地方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学科及研究领域、区位特色等优势,是“院、地合作”成功的基础。

合作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共建研发平台、优势学科共建、联合培养人才、加强项目联合和信息服务,这说明“院、地合作”是面向地方农业发展全局的。

正因为如此,推进“院、地合作”首先必须是地方政府的意愿和决策。

最近签署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的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后,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筹备领导小组,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00万元(由市农业局和农科所具体运作),组织强大的攻关阵容赴京,进行了多方、多次交流,加快了建设进程,于x年9月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10月底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陕西省安康市进行了考察,实施专家、项目与科研所和企业的对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本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挂职,而成果转化局的主要工作职能之一是推进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在京工作期间我已经做了扎实的前期工作,启动了xx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学科共建合作,双方开展了学术交流,起草了合作协议,为xx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2013-03-01案由: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提案人:刘凤之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科技部办理主题词: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指明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也进一步提出完善创新机制和改善创新条件等,这为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保证,但做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离不开科技协作,即产学研企一体化。

现行的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利于科研大协作,甚至是在一些方面限制和阻碍科研大协作。

首先是,国家的各项奖励政策偏重于奖励个人和少数人,忽视了奖励优秀集体和优秀团队。

推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限制了科研、教学和企业等协作单位间的材料、技术正常交换;其次是,科研体制多种,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相互封锁,互不协作;三是,科研项目分解过细,统得过死,不利于科研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四是,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对重大项目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为此,需要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农业科研大协作,以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主要建议是:一、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要协调一致,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中,遴选二十个左右基础好、力量强、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项目作为重点协作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上予以支持,力争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

二、调整农业科技奖励政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应适当增加奖励单位和人数。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工程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条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第四条创新工程管理服务于创新工程使命和目标,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为宗旨,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突出创新、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创新工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第五条创新工程相关管理办法,要根据创新工程不同时期的实施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条创新工程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七条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各科研团队和首席科学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做到科学公正、实事求是,提交的相关报告、材料、数据等应当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及参与创新工程任务的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组成。

第十条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是创新工程咨询机构,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

第十一条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机构。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作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12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报告旨在梳理“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十三五”农业科技体系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作出展望。

1资料来源和依据有关数据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2016—2020)》《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16—2020)》《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等。

2成就“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目标更加聚焦,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6500亿kg)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对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2提高到0.565,全面支撑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 2021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是国家一级科研院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

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更好地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农科院于2021年启动了“青年创新专项”计划。

“青年创新专项”旨在发掘和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该计划面向全国范围内的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提出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申请者需提交详细的研究方案和创新理念,经过农科院专家组的评审,评选出一批优秀申请者,并给予资金支持和相关资源保障。

获得资助的青年科技人才将在项目期间享受农科院的各种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科研经费、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等。

同时,农科院也为获得资助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导师指导和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青年创新专项”计划,农科院旨在激励和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青年创新专项”计划的启动,展现了农科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关爱,也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拓展研究领域的平台。

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将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和价值变得更加重要。

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计划的推出,将有利于发掘和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展开探讨。

一、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广泛支持与重视。

二、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安全的意义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产量提高、病虫害防控更加有效。

例如,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得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业科技创新使得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与分析手段,确定作物的种植适宜区域、土壤改良和水资源管理等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周边环境,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科技创新和信息传播不平衡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科技创新的普及和信息传播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提升科技创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农民素质有待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主要源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素质的培训和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确保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3. 农业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可度农业科技创新在某些领域存在争议,如转基因技术等。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背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扶贫济困以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建立一所具有先进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农业科学院,显得尤其重要。

目标农业科学院旨在通过集中精力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加速发展农业科技,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地点农业科学院选择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内建设,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高校和科技企业聚集的区域内,为农业科学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建设规模农业科学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研究办公室、会议室、知识产权中心、科技展示中心等。

农业科学院主要服务内容有:1.农业科学研究:涵盖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发掘农业领域优秀技术项目,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创业,助力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申请、技术转移等工作。

4.人才培养:面向农业领域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开展积极的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业行业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

组织架构农业科学院由院长、副院长、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实验员等组成。

院长为全院负责人,负责院的全面工作和领导管理。

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

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是农业科研的骨干力量,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

实验员则负责科研项目的实验操作和数据汇总。

农业科学院将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研究能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预计未来,农业科学院将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代表,并与我国其他农业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工程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条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第四条创新工程管理服务于创新工程使命和目标,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为宗旨,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突出创新、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创新工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第五条创新工程相关管理办法,要根据创新工程不同时期的实施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条创新工程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七条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各科研团队和首席科学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做到科学公正、实事求是,提交的相关报告、材料、数据等应当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及参与创新工程任务的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组成。

第十条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是创新工程咨询机构,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

第十一条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机构。

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农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不断创新发展。

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1 扩大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国际合作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技机构合作,中国可以扩大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1.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中国可以共同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推动农业的低碳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合作的方式和措施2.1 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平台。

这种平台可以是由政府主导的机构,也可以是由农业科技机构、学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

通过这种平台,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建立联系,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农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2.2 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除了建立合作平台,中国还可以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邀请国外专家来中国讲学或培训中国科技人员,中国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向国外推广中国的科技成果。

三、创新发展的重要性3.1 鼓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了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中国必须鼓励科技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只有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投身于农业科技研究。

3.2 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中的成果,更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工作,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到农田中,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3年第9期文/本刊记者曲华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怎样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应用?近日,《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

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李家洋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当前世界农业科技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带动并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

以生物组学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为代表,全球农业科技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

欧美等农业科技强国和大跨国公司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正逐步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和速度。

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农业科技竞争力也显著增强。

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

突出农业科技工作的时代性,把握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农业科技创新该如何把握好方向?李家洋回答了四个字——“顶天立地”。

李家洋解释说,做到“顶天立地”,是为了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顶天”就是要切实在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在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高峰;“立地”就是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第02期单位概况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院)是农业部直属的科技事业单位,属国家级农业工程科研、技术推广和工程咨询机构,拥有农业行业工程咨询甲级资格、建筑行业和农林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农业工程是国家应当重点发展的25门学科之一。

1979年3月,农业部向国家农业委员会和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成立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报告,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式成立,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以“农业工程”命名的单位。

1992年8月,更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外仍保留“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名称。

建院30多年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农业规划咨询和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技术水平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规划与工程咨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农业资源监测、农村能源与环保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工程设计与监理、农业工程科技信息服务等业务领域。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下设11个科研部门,同时还拥有农业部农业资源监测总站、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农业部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农业部农业设施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人才队伍强大、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领域广泛、科研设施完备的综合性农业工程科研机构,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此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处挂靠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服务政府、科技创新和工程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和科研支撑,取得了丰硕成果。

建院30多年来,共承担完成各类农业工程科技项目4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和部委级重点研发项目800余项,规划设计和技术推广类项目3000多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0多项,制定和修订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50多项;先后有200多项成果获得各种奖励,其中,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设计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多项,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制定和落实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的关键内容和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背景和目的1.1 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人民的生活来源。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品质和数量的需求,同时也对土地、水资源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害。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1.2 目的制定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第二部分:关键内容2.1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2 科研机构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2.3 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持力度。

2.4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种植、养殖和管理技术,并进行技术示范和培训。

推广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2.5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集结和整合各类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提供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和信息发布等服务。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支持。

第三部分:具体措施3.1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建立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申报、审批和管理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实施效果。

3.2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农业科技创新交流会议和技术培训班,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2024年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

2024年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

2024年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____年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1. 引导农业科技创新1.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1.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1.3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业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

2. 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2.1 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

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田灌溉、温室大棚控制、农机作业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效率。

2.2 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农业生产、气象、市场等各类数据资源,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2.3 推进农业智能化技术。

推广应用农业机器人、无人机、遥感等智能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3.1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加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

3.2 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农田、林地、草地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3.3 推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

加强农田灌溉技术的改进和推广,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和评价,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4.2 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推动农产品追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追溯,提高农产品的溯源能力和管理水平。

4.3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水平。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为了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决定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

二、建设目标1.培育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水平;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3.推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4.加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组织架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分为四个主要部门:1.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2.农业生产与经济研究所;3.农作物遗传与改良研究所;4.农药化学研究所。

各专业研究所之间将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设立研究生院,招收全国和海外具有良好基础和扎实的农业科学知识的研究生,培养具有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研究人才,为国家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研究重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2.农产品质量与安全;3.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4.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五、经费来源和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经费将主要来自国家的资助和自主研发项目的筹措。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如国际科技合作、企业合作等,增加资金来源。

此外,农业科学院还将向社会公开招募资助和捐款,确保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正常运转。

六、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不仅能够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创新和解决方案,还能为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成立农业科学院,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也将带动中国农民的创新意识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成立,将会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在当今社会,农业领域的创新意味着着对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不断追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的意义、目标、参与者以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 青年创新专项的意义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评台,该专项旨在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科技的突破与进步。

通过这一专项,青年科技人才将有机会在农业领域展开前沿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目标与挑战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的目标是通过资助和指导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项目,实现农业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然而,面临着资源投入不足、科研难度大等挑战,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轻松。

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青年科技人才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创新研究之中,努力攻克难关。

3. 参与者与成果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吸引了众多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其中。

这些参与者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针对粮食作物的抗逆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的绿色环保技术等,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总结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是一次重要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专项,青年科技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实践的机会,为我国农业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工作者,我对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充满期待。

希望通过这一评台,我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我也期待能够在这一评台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2021的举办,为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为参与者之一,我也深感荣幸并感到责任重大。

在这个专项中,我将会致力于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努力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创新方案范文

科技创新方案范文

科技创新方案范文
我国科技创新方案
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就我国科技创
新方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应对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大
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特别在基础研究、创新理念等方面的投入更要
加大;
二、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从提高研发效率、改善科技管理、鼓励
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等推出各种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
三、提升高新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国家及各地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企
业发展,以提升高新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如政府出资扶持成立的国家科
技企业等;
四、整合各类科技资源。

政府建立科技产业整合网,建立科技创新合
作平台,鼓励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将科技资源整合,减少
科研成果重复投入;
五、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

加大创新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
持高校毕业生及企业相关职员创新发明,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提升社会发展效率;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为了推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研究
1.1 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各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

1.2 调查农民对现有农业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实际需求和问题。

二、技术研发
2.1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2 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推广先进的农业设备和工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4 研究开发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

三、示范推广
3.1 在重点地区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展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引导农民学习和参与。

3.2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3 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和管理方案,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政策支持
4.1 制定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科技研发。

4.2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意识。

4.3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试验和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效果评估
5.1 设立评估机制,对农业科技工程的效果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5.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推广的效果。

六、总结反思
通过对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和推广,可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增值。

本工作方案将持续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

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

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

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

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

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培植的24个新兴学科领域。

围绕学科体系,重点提升创新能力,主要开展以下四项工作:——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和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坚持基础研究选项与重大技术攻关相衔接,坚持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任务相耦合,科学选择科研任务。

其中,60%用于支持基础性工作和基础研究,40%用于支持重大技术创新。

基于292个重点研究方向,明确各重点研究方向内若干重点任务,长期稳定开展研究活动。

跨学科方向凝炼战略性、长周期、大协作的重大科技命题,开展联合攻关,寻求重大突破和提升。

——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科学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序列。

根据学科体系重点研究方向,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组建一个科研团队,每个科研团队由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组成。

根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岗位聘用管理办法》,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建设完善科研条件综合性与专业性基地并举,院地共建共享、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在农业主产区和典型农业生产生态区域,重点建设北京通州、河南新乡、海南三亚等综合性试验基地,大力提升专业性基地科研服务保障能力,形成完善的试验基地网络。

加强重大科技设施、科技平台和仪器设备建设,形成健全、开放、共享的服务管理模式。

—3———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学科建设,针对薄弱环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重点培优传统特色学科领域、培植新兴学科领域。

加强农业遗传资源、智力、技术及其标准的引进,建立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加强科技资源战略储备。

三、组织管理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创新工程管理新机制,科技上突出创新、管理上强化改革,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

——咨询机构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是创新工程的战略咨询机构。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委员会成员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

——决策机构建立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

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

中心下设绩效管理办公室,独立负责绩效管理工作。

中心日常工作依托现有院机关部门开展。

——执行机构院属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管理执行机构。

研究所负有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管理执行责任,法人代表是管理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按照《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条件保障、绩效评估等工作。

研究所成立创新任务执行专家组,由研究所主要管理人员、各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组成,民主协商重大事宜。

——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任务的实施单元,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根据岗位设置要求和相关规定,首席科学家具有自主选择、组建、调整科研团队的权力,决定团队内部绩效奖励和分配等。

首席科学家对研究所负责,按照任务书完成任务,接受监督考核和民主评议。

团队成员享有进修、交流、提高等权益,负有团结协作、保护知识产权等义务。

支持建立首席科学家联盟制度,促进团队间交流合作。

四、人才选用和条件保障建立创新人才聘用、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形成卓越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条件支持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创新力。

——岗位设置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合理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的创新岗位,创新岗位人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

科研团队由首席—5—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构成。

技术支撑团队和管理团队创新岗位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人员聘用首席科学家由研究所遴选后,向创新工程管理中心推荐。

在充分吸纳农业部业务司局、行业学会、知名专家意见基础上,由中心研究确定人选。

由研究所与首席科学家签订一年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满,经研究所考核合格、中心审定通过后颁发聘书,聘期一般为五年。

从院外引进的人员,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可纳入研究所管理。

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由首席科学家根据标准和规定程序组织公开选聘,实行动态管理。

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岗位人员由院所根据相关办法公开选聘、动态管理。

——条件保障研究所负责科研团队、技术支撑及管理团队的条件保障,包括学术权力、实验试验条件、办公条件、生活待遇等。

研究所享有以下权益:(1)申报重大条件建设项目优先权。

(2)财政资金管理权。

(3)创新工程投入形成资产的所有权。

(4)创新工程科研活动形成的知识产权所有权。

——绩效奖励创新工程实行“三元结构”工资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绩效考评建立两级绩效考评制度:财政部农业部对中国农科院考评,中国农科院内部考评。

财政部农业部组织考评。

根据创新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实施“3+5+5年”的阶段性考评。

重点考评机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决策咨询服务等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

考评结果应用于绩效预算。

中国农科院内部考评。

建立院、所、团队“一年一监测、三年一评估、五年一考核”的分级分期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管理办公室、研究所、科研团队按照规定分别进行独立考评。

考评结果与目标校正、动态管理、绩效预算等直接挂钩,并直接应用于现代院所综合评价。

——绩效管理办公室组织考评绩效管理办公室受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委托,负责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农科院实际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进行制度化设计,并进行动态调整;负责院对研究所的考评;指导研究所对科研团队的考评。

对研究所的年度考评主要是监测创新任务执行情况。

中期评估主要围绕绩效目标校正、实现目标执行能力,以及团队工作状态和研究所保障程度等进行评估。

期满考核主要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科研成果水平或重大突破,以及团队创新持续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按要求提出绩效考评报告,为中心决策提供支持。

—7———研究所组织考评研究所负责对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和科研团队进行考评。

主要考评科研、国际合作等计划任务的年度完成情况,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建设状况,以及财经纪律遵守与预算执行情况等,提出考评报告,报中心备案,交首席科学家落实有关整改意见。

对技术支撑和管理序列创新岗位人员的考核,由院所制定办法组织实施。

——科研团队内部考评科研团队内部考评,由首席科学家根据科研岗位职责和创新任务,对科研团队成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年度考核,明确绩效奖励,并对成员的努力方向给予具体指导。

首席科学家接受团队成员的民主评议。

六、进度安排科技创新工程先行试点,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一)试点探索期:2013-2015年试点期的主要任务是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建设、科研管理等考核、评价、激励新型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选择试点研究所及其创新团队,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注重探索、积累经验,落实创新岗位人选,分期分批启动实施创新工程各项建设任务。

2013年的主要任务:(1)组建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2)择优启动6个研究所、100个左右重点研究方向。

(3)招聘组建100个左右科研团队。

(4)论证并启动3个左右重大科技命题。

(5)制定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相关制度。

(6)完成基地平台布局、192个重点研究方向和国际合作全球战略布局前期预研。

(二)调整推进期:2016-2020年开展试点期绩效评估与总结工作,校正优化创新工程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新型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创新机制更具活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三)全面发展期:2021-2025年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

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更加显著、创新人才竞相涌现,自主创新和服务产业能力大幅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引领农业科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